巴曙松中国宏观金融政策走向
巴曙松:平稳换挡决定改革成败
巴曙松:平稳换挡决定改革成败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4年第1期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著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我们从2013 年中旬的时候开始强调,在政策方面,兼顾总量、结构和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是优先政策选项。
当经济增速维持在合理区间内,才会为结构调整和加快改革提供较好的时间窗口,因此我们能否从过去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平稳减速换挡,是改革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本次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心较大,最大亮点是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上升为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能接过1978 年、1994 年全会的改革接力棒,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尽可能的归还市场,我们确实可以凭借着经济的平稳换挡期,以改革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赶在传统的国有经济部门不得不调整之前,使新经济部门能够对增长起到承接作用。
经济如能平稳减速换挡,会为改革提供较好的时间窗口,但此时各类改革的启动要与时间赛跑,因为此前累计的债务、产能等问题只是被相对不低的增速所掩盖,并未能完全解决。
改革停滞和行政干预一切问题纠结于改革的停滞和政府干预的增加。
本轮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在微观层面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增加,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第一,强势政策调控回归。
金融危机后政府在微观层面干预经济的行为明显增多,再次出现政府替代市场的倾向。
这造成了对市场机制的挤出效应。
许多资源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问题和矛盾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进行修复。
第二,国进民退,强势的国有经济的回归,该现象在2004~2008 年间已经显露,在危机后有恶化的迹象。
经济低谷期,宏观调控倾向于通过低效但可控的国有经济部门投资来保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国有经济部门除了常规的经营之外,还扮演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维稳责任和传导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通路。
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论文]
浅谈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摘要:根据数据确认了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利益将逐渐减少,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国应如何面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关键词: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的积极作用人口红利的消极影响用工荒弥补人口红利衰减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持续9年实现了9%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各国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被称为“中国奇迹”。
对于这种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其中有研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和适龄劳动力的大量低成本供给密切相关的,并把这种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人口红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何为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过去三十年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过去三十年里,在改革开放的领导下,中国gdp持续高速度增长。
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中国的人口红利。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大量的工厂涌现,中国开始快速进入和发展加工制造业,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一段时间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
同时城镇化加剧,城市建设也在快速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硬件设施要不断改善,中国的公路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大大的扩大了内需,人们对住房要求要逐步提升导致了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快速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中国历年来的加息情况
加息的影响一般而言,加息带来的影响包括:1. 股票市场不景气(股市下跌)2. 通货膨胀减缓3. 民众减少消费,增加储蓄4. 工商企业减少投资5. 刺激本国或本地货币的升值6. 减缓本国或本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加息的整体效果通常不能迅速反映出来,因为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或者说金融体系的联动机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结果来。
最新情况央行2011年内首次加息年味未尽,中国央行在春节“黄金周”最后一个晚上急急出手,启动2011年第一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上调日期更紧随在次日,亦即兔年的第一个交易日。
银根收缩一步紧似一步,专家预计,近期将是年内政策紧缩最严厉的时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8日晚间就此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加息后,全年政策紧缩框架更加明朗,近期有三大因素促成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缩:其一,今年1月份信贷增长可能依然较快,加息有助信贷资金更好配置。
尽管信贷调控声紧,但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旺盛仍是事实,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慧勇曾预计1月份内地信贷投放可能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
其二,1月份物价可能因气候及春节因素等攀上新高。
“稳物价”的迫切性在中国2011年宏观调控中已是“更加突出”,中国央行更将其列于年内金融宏调四大任务之首。
其三,境外商品价格近期持续上涨。
国内春节安乐祥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仍是风云涌动,以谷物为首都国际农产品市场继续走强;原油等尽管经历了持续上涨有所回落,但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仍将逞强,给国内带来的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可见,全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框架已基本明朗:中国经济2010年四季度保持了9.8%的强劲增势,中国当局调控利器“投鼠”不必“忌器”,可直指通胀和房地产市场。
巴曙松预计,今年1、2月份,或是全年物价高点,与此对应,房地产政策、货币政策等的调控力度将是“全年最严厉的时期”。
有分析人士称,加息并不会替代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2月份还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从历史比较中寻找市场调整的逻辑——与深沪机构会议交流
作者 简介 : 巴曙松( 9 9 ) 男, 士 , 16 一 , 博 国务 院发展研 究 中心金 融研 究所副所 长 , 究员, 研 博士 生导 师, 从事金 融机 构风险管
理与金融市场监管 、 业融资 问题与货 币政策决策研 究。 企
一
1 一
央和地方 政府 在总体政策 目标 一致条件 下不 同的政 策重点
及其互 动影响等重要观点 。 巴曙松教授强调 ,从全球金融市场大幅调整的历史看 ,
决定 了 目前所处的是一个阶段性 的见顶 回落的过程。毫无疑 问 ,中国经 济从 长期看依 然处于一个 十分关键 的战略机 遇 期 , 是 , 短期 的经 济波动看 , 但 在 政策 紧缩 , 以及随后 出现的 外 部冲击等 , 确认 了经济 的回落趋势 。在 2 0 0 7年 , 国经济 我 的不少指标都 明显超过 了潜在增长率所能承受 的范围 , 当 从
20 0 8年 7 2_ 3 月 9 - 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金 融研究
一
所副所长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 家巴曙松教授分别 与深圳 、 上海部分公募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巴曙松教授对当前 的宏 观经 济金融形势 、 未来经济政 策的走 向, 以及全球 经济 的走
势等方面进行 了分 析 , 并提出 了此次经济周期回落与结构调 整的叠加效应 已经 开始显现 、 未来宏观政策的走 向会受到 中
在过 去 3 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 中, 中国平均中位数的 G P的 D
增长大概在 8 9 %~ %之间 ,如对 这一经济增长做一个细分的 话, 大概其中 5 6 %~ %是劳动力等要素投 入所带来的增长 ,% 3
~
遍放松货 币政策 , 未来通胀压力会更大 , 更多需要针对不 同地
中国金融改革进展与趋势
年有实质性推进 ,目前 已经开始组建 邮政储蓄银 行 , 将
确保年内各级机构组建到位 , 正式对外挂牌 ; 同时 , 农业 银行的改革方案也在积极讨论之中 , 与农村金融体制 将 改革 总体框架协 同推进 。 3证 券 公 司 综合 治 理 提 速 。 . 融资 融 券 业 务 正 在
1股 权 分 置 改 革 过 半 。 券 市 场 融 资 功 能 有 望 . 证
恢 复
20 年 2月底股改公司总市值顺利过半 ,标志着 06
股权分置改革取得 了实质性 的进展和突破 , 证券市 场的
另外 ,0 6 开始实施 的《 20 年 证券法》 为我 国推 出融
资融券交易制度预留了法律空间。2 0 年 2月 6日, 06 国 务院办公厅发 出通知 , 明确要求有关部 门“ 适时推 出证
异军突起 , 民生银行 的零售业 务在大力扩张 中 , 中信银
行 年 初 也 确 定 了 3 之 内零 售 业 务 占 比达 到 2 %的 目 年 0 标 , 步 实现 向零 售 银行 的迈 进 。 逐
近和宏观经济对于金融改革要求 的 日益迫切 , 中国的金
融改革在延续上年的快速推进 、深刻变革 的基础上 , 创 新 和转型的势头开始凸现。
酝 酿
二、 金融市场改革
一
个健全 的金融 市场应 当是直接融 资和间接融资
进入 20 年 以来 , 06 先后有新疆 证券 、 河北证券 、 中
共 同发展 、 相互促进的市场。 在直接融资方 面, 股票市场 的发展 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而同样应 当受到关注的应该
瑞银证券: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小周期大改革
瑞银证券: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小周期大改革2013-12-07巴曙松研究员金融政策研究文/瑞银证券;经济增长稳中略升我们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从2013年的7.6%小幅回升到7.8%,主要受益于外需改善,而内需基本稳定。
两大增长“引擎”:出口走强,投资稳定: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巩固、欧元区受益于货币传导机制改善摆脱衰退,2014年G3经济体增长预计将有所加快。
我们预计这会推高2014年中国实际出口增速约2.5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从2013年的-0.2个百分点变为2014年的+0.2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我们预计盈利和增长前景好转将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而在2013年较高基数以及信贷增速放缓的拖累下,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考虑到2014年政府不会大幅收紧地产调控政策、新开工势头逐步赶上强劲的销售,我们预计房地产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
改革和信贷周期:一些改革措施,如下放投资审批权、放宽工商注册审批和落户限制、以及放松金融管制,可能会给2014年带来更多城镇化相关投资。
对此,政府控制好流动性和信贷条件是抑制此类上行风险的关键。
我们的基准预测是2014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2%,社会融资余额增长15-16%。
我们预计,由于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二胎政策放开,再加上政府反腐以及削减三公开支压低了2013年的基数,2014年消费增速将有所回升。
年内增长轨迹大体平稳:我们预计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将保持稳定,自2013年中以来信贷增速放缓可能会抑制基础设施投资。
随着宏观政策和改革实施思路的能见度提升,我们预计2014年二、三季度经济增长会有所加快。
结合2013年基数的影响,我们预计中国GDP增速将从2014年一季度的7.7%上升到二季度的8%,而下半年回到7.7%左右。
可能面临的风险:我们的GDP增长预测面临的主要下行风险是欧洲经济再次下滑、或美国复苏力度弱于预期,从而导致外需复苏势头减弱。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巴曙松(精)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作者感谢邢毓静博士和杨现领博士在研究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摘要: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
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
一方面,这种巨大的城市化空间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市场、资源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的重要约束。
因此,解决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城市化;市场约束;资源约束;公共服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
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市化会继续进行,并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可能加速。
此外城市化的推进还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在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率先复苏,从增长动力上分析,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快速推进的城市化。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都将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1958-1965年为城市化波动较大阶段,1966-1978年为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79-1991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8年为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
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经济可能以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重新进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
1 城市化:现实与前景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总人口为13.21亿,其中城市人口5.93亿,城市化率达到44.9%。
从表面上看,对于人均GDP 刚超过25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成就十分显著。
《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要目
《《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要目》摘要:《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4.7),金融信用发展演变研究王楚明(6.16),金融犯罪立法问题论析——以《刑法修正案》为研究视角题目作者(期数·页码)专稿中国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基本策略陆磊王颖(1.3)信贷市场中的企业声誉与机制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吴晓灵(2.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山东省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张超超(2.7)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宋文瑄(2.10)城乡统筹建设中金融发展的三个视角刘锡良齐稚平(3.3)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3.7)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新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向巴曙松(4.3)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摘要《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4.7)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选择张涛(5.3)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外汇管理政策盲点问题研究李亚新(5.7)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金融支持:几个案例比较黄向庆(7.3)当前山东省外汇指定银行贸易融资状况分析及对策选择赵晓红(7.7)Shibor基准地位确立及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影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8.3) 吸取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曾康霖许国新(9.3)大国模型下的货币政策博弈焦瑾璞庞莉洋(10.3)从次贷危机看我国征信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2.3)理论研究香港金管局集团式监管的框架及启示孙天琦宋芝仙杨岚(1.13)基于交换费机制的多方博弈下的银行卡定价模型严晓珺(1.18)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的动态规划模型分析刘东勋崔宁(1.21)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可持续性与变革路径研究陈晞(2.14)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评析尹继志(2.17)产业投资基金概念之匡正杨席(2.2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成果综述江秀辉李伟(2.25)金融体系效率的涵义、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沈军(3.11)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何方——论蒙代尔的理想蓝图和现实障碍覃川桃朱元倩(3.15) 转轨经济、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演变黄宇尹卫和张薇薇(3.21)外汇期权定价:VG模型与Bs模型谁更适用黄丁伟(3.24)金融发展与二元结构转型——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分析吴鸣鸣刘澄王军(4.12)金融危机传导过程与机制研究:一个美国样本陈华赵俊燕(4.16)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实证研究徐勇(4.20)微型金融机构(MFIs)发展的文献综述熊芳(4.25)中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982-2007杨小玲(5.12)我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测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刘洁琼刘传哲秦洋(5.17)金融监管体系演进与发展趋势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视角赵会军张鹏(5.22) 基于随机波动率假设的权证定价理论评述楼耀尧(5.26)基于金融自由化的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研究沈悦闵亮徐有俊(6.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兼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王凯庞震(6.7)国内外黄金价格的波动性与互动关系研究温博慧罗正清(6.11)金融信用发展演变研究王楚明(6.16)国外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模式述评及启示肖本华(7.10)金融创新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屈波(7.14)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董爱国(7.18)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规制谢春凌(7.23)制度质量与资本账户开放: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熊芳(8.8)基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对次贷危机的宏微观透视汪来喜(8.13)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影响研究综述陈建青俞颖(8.17)基于会计信息的KMV模型实证研究顾乾屏王涛唐宁刘明(8.22)民间金融监管:风险、收益与可行性——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张德强(9.8)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有预测能力吗陈鹏徐炜(9.12)合作制金融组织公司治理研究述评张斌(9.17)中国经济中的非正式信贷市场:制度分析金俐(10.8)利益相关者社会观与商业银行价值提升探讨于晓黎纪建悦(10.12)金字塔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行为研究述评郑静(10.15)利率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雷曜张翔(11.3)外资银行渗透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阶段与演化理论的实证研究周慧君顾金宏(11.8)基于结构模型的信用风险研究综述周子元邓雁(11.13)外资游动与我国货币流动性动态关系研究李成武白雪梅(12.7)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沈娟何泽荣(12.11)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综述张道奎黄招郭燕(12.16)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实证检验楚尔鸣喻多娇(3.26)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化的诱因:政府行为王爽(3.31)中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再考察殷波(3.35)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肖新成(6.53)我国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短期调控效应的实证分析陈姝(6.57)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动态关联性——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孙力军张云李珍珍(9.41)当前物价形势判断及货币政策建议陈好孟徐旭先(9.46)基于托宾效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贺建清胡林龙(9.50)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理论发展与实践演进严宝玉梁珊珊(10.50)区域差异呼唤差别化金融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锦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10.55)银行卡对我国中央银行铸币税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赵平(11.17)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下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常嵘(11.21)宏观经济金融市场、FDI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江春龚立彩(1.27)山东省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对策研究吴晓娟(1.31)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张雪莹齐立波(2.29)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的深层剖析王勇(2.33)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吴明理(7.35)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涉外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山东为例刘连营邓卫(7.39)宏观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徐亚平(8.37)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1985-2008尹伟华张焕明(8.42)案例研究政策变动与制度策应:支付清算“开窗”现象剖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清算中心课题组(1.34)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合理边界:济宁个案李庶泳(1.38) 对近期县域银行信贷谨慎行为的实证分析:乳山个案徐东风(1.41)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路径:齐河个案中国人民银行齐河县支行课题组(3.41)奶产业特性、超市场契约与农业保险:泰安案例刘延军(3.45)绿色配额初始分配与定价:模式设计及应用郭琪王兆旭(4.28)信贷断点与政府守夜:陵县企业还贷周转金案例刘吉运曹黔然(4.33)不良贷款清收中的剩余索取权激励:胡集案例郑现中(4.37)特定金融服务中的合作博弈:某公交公司零币票款处置案例孙国强李树岭(5.31)政府担保与多边信贷契约:寿光“银政企”融资模式剖析李学春于贻胜王志福(5.34)央行票据再考察:债务置换工具视角李相栋杜亚斌(5.38)银行内部信用资源的整合与再发掘:济宁A级中小信用企业培植案例岳隆杰(6.40)信贷联结出口信用保险:博泵融资案例刘洁张池云(6.44)威海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偶发还是必然曲吉光邵明志陈明仿(6.49)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中的羊群效应:临沂案例祖洪涛(7.27)钢结构资产的抵押潜能:枣庄案例陈宜民(7.31)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陵县案例马俊昀(8.26)守信行为与声誉机制:以泰山钢材市场信用共同体为例石建民(8.30)美联储支付系统定价体制对人民银行的启示刘文珂郑雪(8.33)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依据:新野案例娄永跃(9.20)大银行、小企业与网络联保吕士伟(9.24)民办小额信贷组织的运作与启示——基于山西临县扶贫基金会的案例分析武宏波(9.28)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的系统协调性:烟台案例宫志诚(9.32)当前县域信用担保的主流模式:基于青州市三种信用担保的比较赵卫东李英海张国胜(9.37) 农村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诸城金融服务站刘福毅刘倩陈关庆(10.34)“积成电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案例剖析田兆武王冠(10.38)大学生村官帮扶工程:临沂案例许波翁洪服(10.42)金岭矿业重组华光陶瓷案例分析刘博(10.46)从淄博报价系统兴衰看场外资本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11.25)贷款保证担保有效性问题研究高旺东贺创业(11.30)商业化担保的经营困境及扭曲突围:威海案例姜明杰(11.36)济宁市股权质押贷款案例分析罗亮森王玉湖刘海东(11.41)“俱乐部”机制下的淄博集中代收付中心韩媛媛管国建赵其伟(12.32)有机农业与金融供给协调机制:肥城案例张海清(12.37)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私人市场与企业化拓展关志勇(12.41)法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以淄博某农信社为例宋继水(12.46) 金融观察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张立先(1.44)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许巧玲(1.48)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山东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张志元牟卫康(2.36)中小银行金融监管浅析张波(2.40)正本、强身、开源根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李云山(2.43)青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SWOT分析曹艳华(2.46)山东省重点联系企业支付工具使用情况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3.48)原则导向与市场纪律——我国实施有效银行监管的思考贾守乔(3.52)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探析秦晓伟(3.55)人民币跨境流通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马荣华(3.59)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4.41)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及监管模式选择廖强(4.45)商业银行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趋势研究荆永良张华耿群(4.48)不动产证券化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研究邱立成李文华黄朝昌黄楠(5.42)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陈晞虞红霞(5.45)金融犯罪立法问题论析——以《刑法修正案》为研究视角赵运锋(5.48)企业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研究赵宇翔(5.53)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信贷发展状况及应对措施:以山东为例王朝弟(6.20) 宏观经济运行走势与宏观政策调整建议葛兆强(6.2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保护主义:现实与挑战伍戈(6.27)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分析余旭(6.30)全球化视野下金融集团监管的合作与协调刘兴华胡芳(7.42)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的价值分析及发展对策潘永明阎飞飞(7.46)试论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路径郑永兵(7.50)德隆事件及金融监管格局的再思考安启雷谢伟武安江(8.47)反洗钱风险监管理论及应用研究葛志强(8.50)我国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探析曹黔然(8.54)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储备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张彬(8.58)银行信贷“逆周期”增长风险探析吴金忠(9.55)宏观视野看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为例程亚男(9.60)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调结构”的信贷资源配置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9.63)基于集群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问题研究陈华汪洋(10.20)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卢家昌顾金宏(10.25) 山东省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实证分析耿颢(10.30)中国大陆与香港货币融合的可行性分析何钦梅(11.45)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面临的新挑战及策略选择毕德富刘连营(11.50)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研究祁东(11.53)对征信业实施约束管理的几点思考张军(11.56)银行政策传导视角下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王朝弟(12.21)当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赵燕(12.25)人民币汇率变动若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杨晓龙时光(12.29)专题研讨加强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刘克俭(9.67)加强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沈明(9.69)构建单位整体内部会计控制储稀梁(9.71)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人员管理李永清(9.72) 人民银行国库会计内控手段亟需改进张勇(9.73)事后监督与人民银行内部控制门宁(9.74)全面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金融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欧阳卫民(10.58)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10.62)对我国农村支付环境的透视周宗安孔祥瑞(10.66) 农业银行在农村支付体系的目标市场与策略赵壮志(10.70)银行经营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熊延忠孙涛(1.51)。
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综述
仅 需要 微 观 主 体 的 配 合 , 需 要 政 府 宏 观 政 策 层 次 上 的 支 持 , 更 应
把 宏 微 观审 慎 监 管 统 一 起 来 , 行 逆 周 期 监 管 和 横截 面监 管 。 实 三 、 我 国 宏 观 审慎 监管 的建 议 对 巴 曙 松 、 璨 怡 、 婧 (0 0 认 为 我 国的 监 管 部 门应 着 眼 于 王 杜 2 1) 宏 观金 融体 系 ,着 眼 于微 观 金 融 机 构 来 解 决 中固 业 金 融 所 面临
的压 力 和 问题 。谢 亚 (0 0 认 为宏 观 审 慎 监 管 可 以 弥 补 微 观 层 21 )
面对 单 个 金 融机 构 的 监督 管 理 不 足 ,通 过 内化 金 融 机 构 引 发 的
风险 , 以最 终 实 现降 低 整 个 金 融 系 统 的 风 险 。李 健 全 (0 0 宏 观 2 1)
审慎 , 自上 而 下 的宏 观 审 慎 监 管 , 虽然 减少 系统 性事 件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但 不 能保 证 单 家 银 行 在 微 观 层 面上 不 发 生 危 机 。成 家 军
(0 9 认 为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则 更 强 调 避 免 系 统 性 的金 融 风 险从 而 20)
Ba c h k ta( 0 1 认 为 通 过 一 系列 技 术 评 估 金 融 机 构 或 金 l e e l2 0 ) s 融体 系在 遇 到 宏 观 经 济 冲击 或 突 发 事 件 冲击 时 波 动 性 的压 力 测
个 地 区 的 事 情 ,加 强 各 国 的交 流 协 作 共 同 面对 金 融 体 系 中 的
【】 1巴曙松 , 璨 怡 , 婧 . 王 杜 从微 观 审 慎 到 宏 观 审 慎 : 机 下 的银 危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起着难以估量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特别一些风险隐患。
由知名金融问题专家巴曙松等人不久前提供的《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地下金融状况、资本管制效能等五个方面进行主观风险评估判定,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状态是☆,即风险严重尚未失控,但可控程度面临挑战。
对于经济开放日益加深、外贸依存度高达40%、引进国外投资排名世界第二的我国来说,发生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不言自明。
因此,维护金融安全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就更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开放的、新的金融体制既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又推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
当然,这对于规范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领域还潜伏着较大风险。
(一)银行的不良贷款,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以至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不断增加,目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
如果不是我国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难以为继。
“高储蓄----高信贷----高投资----高增长”的机制,掩盖了我国金融业的高风险。
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仍然偏高。
虽然2003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但这是采用非常规手段如加大贷款量等来实现的。
由于部分行业的盲目建设,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难度加大;部分银行损失类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不良贷款的行业和地区集中度依然较高;风险准备金缺口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第一组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第二组我国所有银行的共同作用具体作用1(手段、作用、利益主体)23监督管理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国民经济)。
形象记忆1中介(纽带)作用------蓄水池(货币)、聚宝盆(资金)、调节器(商榷)2信息作用------气象站、寒暑表、晴雨表、总帐房(社会)3监管作用------监督员、调节器、监视器 教学建议:可根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推导;国民经济比喻为一个人,第一个作用可比喻为人的血液;第二三个作用可比喻为人的中枢神经。
〔商榷)第三组储蓄(对照广义)的作用(1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
(2)(重要)-----谁调节---怎样合理调节?---作用如何 ---可联系财政、税收、银行的作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通货膨胀(紧缩)等知识。
(3教学建议:可对照广义储蓄让同学们根据他的流向(画出)总结其作用。
也可借助课本插图。
也可让同学们自己结合生活说明。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可以找一些资料或图片加以说明)第四组(1、2)注意:在理论上,货币政策一般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首选政策。
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加灵活。
更能体现市场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货币政策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国家宏观调控比以往更加借重市场的力量。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果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2市场经济过热时(市场消费疲软时)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比较 (1)市场经济过热时A 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货币量的供应;减少银行贷款B 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国家财政经济建设支出 (2)市场消费疲软时 A 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B 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征收利息税等第五组1.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特点比较(1)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中国宏观调控目标及其宏观经济政策
2019/5/2
3
(一)四大目标的一致性
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 基础。
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 前提。
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 物价稳定。
2019/5/2
4
(二)四大目标的矛盾性
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些特定时期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组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一套工具, 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互相配合。
2019/5/2
4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类型
双松:在经济萧条时,同时采用扩张的财政 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使经济所受到的刺 激更为猛烈。
双紧:在经济高涨时,同时采用紧缩的财政 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经济紧缩的程度 更为猛烈。
出现不一致。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呈反方向变化。 经济增长有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2019/5/2
5
中国的失业率
201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为全年目标900万人的 13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7万人,为全年目标500万人的 109% ; 就 业 困 难 人 员 就 业 165 万 人 , 为 全 年 目 标 100 万 人 的 165%。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为4.1%,比上年底降低0.2个百分点。有人称真实的失业率应 为8%,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
2019/5/2
10
2009年全球出口大国排行
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贸易摩擦的形式多样化。包括”两反“、特保条例 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贸易摩擦的对象延伸。贸易摩擦涉案对象开始由中 国企业延伸至中国政府。
由通胀引发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论文
由通胀引发的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2摘要面对日本地震和石油出产区政权动荡的影响,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今年还会继续受到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影响,全年cpi的增幅有望会达到4.7%,通胀问题已成为东亚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投资资本的流入以及食品和服装产品的价格攀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降低通胀水平已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主要政策决定,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依然有较大的从紧空间。
关键词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紧缩政策一、我国经济现状及未来预期1.经济增速:全年经济增长可保八,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巴曙松表示,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平稳、温和的趋势性增长。
与2010年不同季度的环比增速波动过大相比,2011年gdp增速波幅将显得相对温和。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的经济增长上行风险将大于下行风险。
基于2010年四季度强劲的增长态势,2011年经济在特定季度过热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其中一个动力就是因为2011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衔接之年,从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来看,通常存在很强的政治周期扩张冲动;其次是外部经济,如美国的复苏,可能会超乎当前的预期,这对国内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第三则是到目前为止的紧缩措施力度有限,实际上滞后于物价走势,紧缩力度和节奏都稍显滞后,宏观政策在进行紧缩时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2.通货膨胀:短期通胀压力较大,cpi预计高于4%国家统计局一月份的报告显示我国一月份cpi同比增长4.9%。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3%,粮食价格上涨15.1%。
短期看,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但是在加强政策调控的情况下,物价上升的压力将有所减缓。
专家预计2011年cpi全年上升3.8%,其中上半年cpi在4%以上,下半年通胀压力将有转折性的变化,年底回落至3%左右。
2011年各季度cpi预测分别为4.5%、4.2%、3.8%和2.9%。
区块链技术赋能数字金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指出:“金融的 本质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完成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 高 整 个社会的 福 祉和 效率。”金 融的本质就 在于 通 过 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实现资金的融通,其中, 货币是传统金融运行的重要载体,信用是传统金融交 易的基 础。而 数 字货 币则是 未 来 数 字金 融的 核心,其 背后的信用体系无疑将构筑数字金融大厦的基石。
二、优化支付端,提升金融效能
如果说数字货币是数字金融的血液,那么基于区 块链技术的支付体系就是数字金融的血管,其能确保 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转。传统的支付体系依靠中心化方 案实现价值转移,依托清算中心进行银行间的数据交 互,中介 结 构 众 多,环 节 繁 琐 复 杂,清 结 算 的成 本 较 高且效率较低,同时还面临较高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 险。而借助区块 链 技 术公开 透 明的 特 性,可 以减 少 这 种重 复 对 账行为,并且减 少 信用风 险。区块 链 技 术 对 支付体系的优化在跨境支付领域大有可为。
为了使数字货币能够真正承担货币的基本职能, 各国不断探索更为合理的机制。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与 Libra分别是公共部门创新和私营部门创新的代表,以 二者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已经具备货币的基本特征,并 且在与传统金融场景结合的道路上未来可期。二者都 可作为分布式账本的记账单位,其稳定性使其适合作 为贮藏工具,且二者作为流动性资产本身具有流通手 段的职能,在流通中会 慢慢被大众接受成为数字经 济领域的价值尺度。数字货币不仅具备货币的基本职 能,还可解决许多传统金融领域的难题。
第一,数 字货 币是 价 值 的 数 字 化 表 达,对应货 币 理 论中的“ 记 账单位 ”。区块 链 上的 信息 是 公开 透 明
的,所有 的交易记 录不 可篡 改 且可 以 追 溯 源头,而 数 字货 币则 是 这个 分布 式 账 本 的“ 记 账 单位 ”。这 种 分 布式账本对反洗 钱 大有裨益,国际上反洗 钱的难点 之一在于国家 之间不会完 全 分享白黑名单,而 区块 链 信息共享、可溯源等特点则有助于国际反洗钱工作的 展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改革信号
Cover Story封面故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改革信号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但根据中央的判断,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巩固,2013年必须切实保证在“稳”的前提下,做好“进”的工作。
梁朋作为执政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式,在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来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会议主要从宏观方面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来年经济工作。
在来年的全国“两会”上,由政府按照中央的定调和部署制定具体实施举措。
具体的议题一般包括如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引导民间投资、如何推进城镇化、如何保证金融货币政策稳定等。
2012年12月16日,为期两天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胜利闭幕。
作为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的首次经济决策会议,本次会议更是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引发中外各界高度关注。
复杂经济形势下的政策抉择走过国内外经济环境困难重重的2012年,经历了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出口遇冷,中国“内需增长”开始走上前台。
在承前启后的2013年,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前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做好2013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持续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幸福和成果。
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同时指出,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欧元区仍在债务危机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是否会有新一轮市场动荡,以致加剧欧元区的衰退形势仍未确定;而美国则面临“财政悬崖”的危险,日本经济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能否摆脱长期通缩,也存在不确定性。
一些国家为自身利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甚至转嫁危机的趋势有所抬头。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新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向
Ab ta t s c :Th sa t l x l r st e n w n e c t r a i n l u r n y s se r i ri e e p o e h e t d n y i i e n to a r e c y t m, n n i l u e v so n c o c n r l c e nn c i f a c a p r ii n a d ma r ・ o t s o p l i s a d a a y e h r s n iu t n a d p tn i lp o lm s i i a c n my b s d o h c n mi n n n i l o i e , n n l s s t e p e e tst a i n o e t r b e n Ch n ’ e o o c o a S a e n t e e o o c a d f a c a i
近期陆 续公布的 20 0 9年 一 季 度 数 据 表 明 .一 方
际货 币体 系 和 国际 金 融 监 管 体 系 的 内 在缺 陷 就是 美 元
面 4万 亿 的经 济 刺 激 政 策带 动 了银 行 信 贷 持 续 5个 月
的高 速 增长 ,与 这 些 经 济 刺激 政 策 直 接 相 关 行 业 的 统
主导 的 国际 货 币 体 系 ,以 及在 这 一 体 系下 所 导 致 的 金
融 监 管 缺 失 和 全 球 经 济 失 衡 随着 国 际金 融 风 暴 的 蔓 延 和发 达 国家 经 济 的持 续 衰退 。这 种 体 制 的脆 弱 性 日 益 显著 。现 有 的 同 际 货 币体 系 是 在 1 4 9 4年 达 成 的 布 雷 顿森 林 体 系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而 成 的 ,作 为 世 界 上 最 重 要 的 国 际 金 融 机 构 , 国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MF) 目前 I 依 然 由 西 方 七 国 为 主 导 ,其 中 美 国 占 有 l % 的投 票 7 权 .同时 拥 有 唯 一 的 否 决 权 .发达 国 家和 发 展 中 国家
量化宽松环境下的金融政策及市场新走向
量化宽松环境下的金融政策及市场新走向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巴曙松 [ 2010-11-14 ]以美国重启“QE2”为标志,全球步入量化宽松时代,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而言,这意味着量化宽松将通过参考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及产出缺口指标而进入常态化阶段;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而言,这意味着宏观政策选择将在出口竞争力与资产泡沫之间面临“两难困境”,而作为一种备选方案,适度的资本管制以及鼓励资本流出、发展本土金融市场等将会成为新兴市场的中间路线,以货币对冲为目标的提高准备金率、央票发行等货币政策操作会重新活跃运用起来。
全球资本市场开始面临量化宽松时代(一)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发达经济体的支持性政策仍将持续从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来看,虽然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随着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反弹以及其它地区经济所呈现的温和复苏,世界经济也正逐步恢复活力,但整体上全球经济仍未实现真正的拐点,而且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复苏分化也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预计2010年和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分别为4.8%和4.2%,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分别为2.7%和2.2%,而发展中经济体则为7.1%和6.4%。
图表1 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将持续存在(GDP增长率:%)数据来源:IMF从全球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来看,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只能作为暂时性推动力,稳健、可持续的复苏最终将不得不依赖于私人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实现私人消费和投资增长;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为消费与投资提供金融支持,以及外部贸易条件的再平衡,以减少经常账户逆差。
然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及全球贸易结构的再平衡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基于金融体系不同的健康程度、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以及各国对外需与内需的相对依赖程度,预计各国经济复苏的持久性与复苏程度将呈现持续的分化。
在这种背景下,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持政策仍将在一段较长时期持续存在,关键则在于支持政策的实施方式及力度。
(二)在经济复苏状况全面改善之前,量化宽松将成为以美国为代表国家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化选择给定全球经济复苏分化的背景条件,以美国重启“QE2”为标志,全球将步入量化宽松时代,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1)美欧日G3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在未来3-5年仍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在此之前,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可能难以退出;2)金融体系仍脆弱,私人资产负债表仍有待修复,因此,通过私人消费实现可持续复苏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为避免陷入“债务—通缩陷阱”,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其必然的选择;3)财政状况将在未来两年继续恶化,而且缓慢复苏的经济条件也制约了财政修复的空间,预计通过财政刺激实现增长的边际效果将不断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Q1:偏 热
10Q4:偏 强
10:显著 回落
10Q3:触 底企稳
2011年经济增长:回归常态化趋势增长
GDP轻微回落,降幅低于预期
CPI通胀反弹
一季度GDP增长9.7%,较10年 四季度9.8%的增长仅仅是轻微 回落。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 从1-2月份的14.1%升至 14.8%;3 月份名义消费品零售 额同比增幅从1-2 月份的15.8% 升至17.4%;2011 年1-3 月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从1-2 月份的24.9%升至25.0%,房 地产投资增速高达34%。一定程 度上,3月份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 ,事后看,政策的放松使得宏观经 济出现全面反弹的增长态势。
松条件以及食品价格触发下,新 兴市场的CPI通胀率高企。
新兴市场国家人均收入较低,且食 品占日常开销的比重较大,平均在 30-40%之间,相比之下,发达 国家这一比重仅在10-15%之间 ,因此食品价格的持续攀升会加剧 新兴市场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均等问 题,特别是导致城市低收入家庭消 费支出增加。基于此,与发达国家 货币政策盯住核心通胀不同,至少 到目前为止,中国等新兴市场货币 政策主要关注的是食品价格。
2007
-0.3 1 0.7
-0.4 2.7 2 -0.2 0.1 0
二、2011年通胀中枢位势抬升,周期触发因素阶段性切换
根据此前食品价格波动的趋势,食品在二季度新涨价的因素中将呈现环比回落趋势,但非食品特别是居住类 的环比上涨趋势值得关注。一季度的涨价中,较为显著的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了11.7%和6.6%。 对于关键的三类食用农产品来说,进入二季度之后粮食市场供应充足,预计粮食价格增幅保持平稳;天气持 续转暖,蔬菜上市量不断增加,价格将连续回落;气温上升,肉类消费将进入淡季,预计肉类价格将小幅震 动下降。
截至一季度,核心的推动力是在于 粮食和蔬菜价格及居住类价格上涨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CPI的推动 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预计二 季度开始将逐步有所呈现,成为接 替粮食价格,成为推动CPI维持在 高位的顶推力。因此,未来一段时 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对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冲击将逐步传 导至下游,未来物价上涨将更多地 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2011年通胀中枢位势抬升,周期触发因素阶段性切换
三个CPI攀升周期对比分析
CPI攀升周期分析
CPI同比增速 主要涨价因素:
食品CPI涨价因素 原因 通胀贡献率
2002/2004
2006/2008
2010/2011
低点
高点 周期长度 低点
高点 周期长度 低点 当前点 至今周期长度
2002年5月 2004年8月 28个月 2006年4月 2008年8月 23个月
指标:当月同比
CPI: CPI:食品 CPI:非食品 CPI:烟酒及用品 CPI:衣着 CPI: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CPI: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CPI:交通通讯及服务 CPI: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CPI:居住
2011-01 2011-02 2011-03 1-3月
二、2011年通胀中枢位势抬升,周期触发因素阶段性切换
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食品支出占比较高,食品价格上涨对新兴市场影响更大,但是原油 价格上涨的影响也会逐步反应到非食品类价格上.
新兴市场
食品支出占比
发达国家
食品支出占比
印尼
53
日本
14.7
越南
49.8
德国
11.5
印度
48.8
澳大利亚
10.8
中国
36.7
从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看,随着刘易斯拐点的逐步临近,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步上升,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国际经济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也促使中国的发展面临较高的资源价格环境,以及更高的供应链成本,这会 使得中国经济的总体CPI水平较之改革开放以来会逐步出现中位数抬升的趋势。如果说在过去十年,中国的 平均通胀率为1.8%的话,那么,今后十年如果考虑到经济中正在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平均通胀率可能会上 升到4%左右。对于一个保持9%左右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说,这样一个较之原来稍高的通胀水平应当也是可 以接受的。
城镇化、房价上涨
通胀贡献率
6.5%
11.8和7.4%
9.5%
经济平均增幅 GDP实际同比增速
10.1%
12.2%
9.8%
政策动向
货币总量控制 (M2平均增速)
18.0%
17.5%
22.5%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次,150个点基点至7.5%
19次,1000个基点至17.5%
10次,500个基点至20.5%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11年3 月份CPI 同比增幅从2 月份的4.9%升至5.4%。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2 月份的 11.0%升至11.7%,贡献3.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2 月份的2.3%升至2.7%,贡献1.9个百分点。 翘尾因素贡献3.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贡献2.2个百分点,虽然新涨价因素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但是回落 幅度远远低于历史上同期可比的回落幅度。更为重要的是,引发3月份CPI超预期的因素主要非食品类的核 心CPI,这意味着货币供应、银行信贷和实体经济增长的反弹可能是3月份通胀上行压力加大的重要推动力 之一。
二、2011年通胀中枢位势抬升,周期触发因素阶段性切换
食品价格引发高胀高企 货币政策必须响应食品价格 下半年CPI压力强能转向外部
目前,巴西、俄罗斯、印度、印 尼等新兴经济体的CPI同比均徘 徊在5%至10%的高位。几乎所 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物价都处在 一种通胀的状态。3月份巴西的 CPI大概在6.3%,俄罗斯的 CPI在9.5%,印度约计在9% 左右。总体上,在国际流动性宽
曾经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 员会主任、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等。 新浪博客 /bashusong 新浪微博:/bashusong 腾讯微博:/bashusong
加息
1次,27个基点,至2.25%(1年期 7次,189个基点,至4.41%(1年 4次,100个基点,至3.25%(1年期
存款)
期存款)
存款)
GDP牺牲率,⊿GDP/⊿CPI
0.2
0.7
0.3
注:GDP牺牲率,政策打压下通胀没回落一个百分点,
二、2011年通胀中枢位势抬升,周期触发因素阶段性切换
从信贷上看,目前依然是有比较宽松 的流动性。一季度出现了六年来少见 的逆差,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近 2000亿美元,需要对冲的货币为 1.1-1.2万亿,3次存款准备金的提 升对冲流动性约1万亿,但是公开市 场操作的实际流动性投放为5000亿 。目前来看,虽然一季度2月份紧缩 政策力度与节奏频繁,控制效果较好 ,但是三月在外部因素的扰动下,政 策有所变松,导致基础货币量是净注 入。因此,在外部推动不确定的情况 下,紧缩实际上是非常温和的,
巴曙松中国宏观金融政策走 向
巴曙松研究员
简介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
长、博士生导师
▪ 还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招商 银行和招商局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 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 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 委员会专家,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 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
加拿大
9.3
俄罗斯
33.2
英国
8.8
马来西亚
28
美国
5.7
平均
41.6
平均
10.1
二、2011年通胀中枢位势抬升,周期触发因素阶段性切换
从2001年5月开始至今,CPI经历了三个下降期,计48个月;三个上升期,计70个月。从期末减期初的变动 幅度来看,波动是呈现递增趋势。分年看CPI的变动,2004、2007、2008和2010年的CPI均值较大,也即 是说这四年的通胀较为激烈。在对十年总的CPI均值的解释上,食品解释了CPI均值的80.59%。分阶段来看 ,下降期和上升期中食品解释了76.49%和85.41%的均值。总体上看,三个周期中CPI中枢位势抬升、波动 加剧的趋势不断强化。
2011年经济增长:回归常态化趋势增长
总体上,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中长期波动曲线(1986-2010年),2011年中国经济不仅步入一个新的上 升周期,政策着力引导进入常态化的趋势性增长,而且今明两年应当都在9-10%之间的增长速度,增 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强化,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极小,目前的回落趋势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 为抑制通过而相应的GDP牺牲。
3 月份CPI 同比增幅从2 月份的 4.9%升至5.4%。食品价格同比 涨幅从2 月份的11.0%升至 11.7%,贡献3.5个百分点,非食 品价格同比涨幅从2 月份的2.3% 升至2.7%,贡献1.9个百分点。货 币供应、银行信贷和实体经济增长的 反弹可能是3月份通胀上行压力加大 的重要推动力
流动性相对宽松
2009年8 月
19个月
-1.1%
5.3%
1.0%
8.7%
-1.2% 5.4%
粮食 03年粮食歉收
23%
肉类 猪肉供给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
格上涨 40.8%
蔬菜、粮食 天气原因造成供给短缺
19.4%和16.7
非食品CPI涨价因素
水、电及燃料
建房及装修材料;水、电及燃料
居住:租房
原因
水电油气价格上涨
房价高涨;水电油气价格上调
“三架马车”动力结构优 化
一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 贡献率为60.3%,拉动 GDP增长5.9个百分点。资 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是 44.1%,拉动GDP增长 4.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 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负的 4.4%,拉动GDP负0.5个 百分点,显示经济增长的内 生性整体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