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中国金融业开放与改革的重要性及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

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金融体制改革对于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那时起,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金融业的开放和改革。

二、政策措施1.外资准入放宽:为了吸引外资,中国逐步放宽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

通过取消外资机构的股比限制、扩大外资银行经营范围、简化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程序等措施,鼓励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2.金融市场开放:中国加快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同时,中国还逐步开放了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领域,吸引了更多的外资进入。

3.金融监管改革:为了提升金融监管效能,中国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改革。

建立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等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三、开放与改革的重要性1.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开放与改革有助于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引入外资、增加对外贸易和投资,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可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2.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金融开放与改革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引入外资机构和竞争机制,激发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

3.风险管理与防范:金融开放与改革也需要解决相关的金融风险。

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可以有效管理风险,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四、未来展望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金融监管改革,优化金融风险管理,推动金融开放与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果。

总结而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与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三难抉择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三难抉择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三难抉择”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谈一点个人想法,谈到各个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

一、开放条件下的“三难选择”我们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很快就会想到在教科书上,我们学过开放条件下的“三难选择”,意思就是说在开放的条件下,政府有三个主要的政策目标。

第一,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第二,汇率的稳定性。

第三,资本的自由流动。

最好的情况下,你只能得到两个目标,但是你必须要放弃第三个目标,所以经济学是讲trade off的,你必须要做出选择。

二、政府正面临的“三难选择”我借用开放条件下的三难选择来描述一下中国经济现在遇到的情况,就是我们现在也遇到一个三难选择,而且我们这个三难选择比教科书里面的三难选择要更加艰难,因为我们也有三个目标,但我们选择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会和其他两个目标出现冲突。

第一个目标,就是经济增长,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经济增长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目标,充分就业,我们必须要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就是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

第三个目标,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也是远征(音)老师刚刚讲到的,就是金融的稳定性是越来越重要,局部性和系统性潜在的金融风险,是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的。

这三个目标都很重要,但是我们选择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有可能和其他两个目标出现冲突,如果我们选择的目标是经济增长,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继续与政府来投资,投资到基础设施,投资到重化工业,投资到房地产,GDP的数字会变得很好看。

但是这些行业相对来说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所以它不可能产生很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正像我们在2008年、2009年之后,我们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最后带来的一些后遗症,我们会看到它会带来银行体系中一些不良贷款会增加,会带来地方政府的债务增加,会影响到你潜在金融的稳定性。

如果我们认为最重要的目标是充分就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展服务业,因为制造业是不能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中国金融业的政策创新

中国金融业的政策创新

中国金融业的政策创新中国的金融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得益于不断推动的政策创新和改革,这些创新政策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些创新政策,并且分析其对中国金融业的贡献。

一、金融体系改革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的公开与透明成为了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这之前,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处于国家垄断的状态,缺少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和开放的金融市场。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积极推动金融体系改革。

最近的一项改革是2019年通过的《商业银行法》。

该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包括加强金融监管、提高资本充足率、鼓励业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等。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帮助中国的商业银行更好地运作和发展,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同时,可以通过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对市场的开放,保持市场的稳定性。

二、科技驱动创新科技驱动正在成为金融业创新的新趋势。

中国的金融机构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加快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科技创新可以经济高效地实现金融服务和运作,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用户认可和支持。

具体来说,通过支付宝和微信等支付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购物消费等日常场景的支付,还通过线上金融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支持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政府一直视实体经济作为核心,为了增加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拓展金融业务,加强与实体经济的密切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

一项重要政策是2018年提出的“普惠金融”。

目的是为了推动针对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等“长尾”客群的金融服务。

有关部门推出了一些相关金融产品,例如无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为小微企业提供快速、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四、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加快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201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新时代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速。

中国始终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和地位。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并着重分析金融开放、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开放是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基础。

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在2019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包括银行、证券、期货等领域的金融开放政策,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股比限制,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独资机构。

这一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其次,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推动力。

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不断推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丰富了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例如,中国证券市场推出了股票期权和股指期权等衍生品工具,丰富了市场投资选择;中国发展了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这些金融创新使得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具备了更多吸引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投资者和资本。

最后,金融监管是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保障。

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体系。

中国加强金融监管,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手段以及加大对金融风险监控力度等方法,确保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监管,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和信息交流。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监管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包括金融开放、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三个方面。

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通过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以及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国际合作,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钟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2018-09-07]顾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制这三个目标, 常被称为蒙代尔三角或者克鲁格曼三角,或者说,从政策可置信和可持续角度观察,我们只能选择角端解,难以选择中间解新近有研究者指出,考虑到国际金融周期,传统的不可能三角将被“二元悖论”所取代,即无论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一国央行不可能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的资本管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金融世界中,新兴国家的央行总是试图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一些中间地带,例如一定程度的汇率弹性和资本管制,以换取相当程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种“中间解”在危机来袭时往往会迅速滑向“角端解”,新近新兴市场的货币动荡显示,几乎所有危机中的央行最终都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而不得不放弃汇率。

当然,根据“二元悖论”,在开放经济下,央行同时选择这两项也是不太可能的,最终一国会被迫考虑,它是暂时和国际经济脱钩以自保,还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中再被迫二选一。

同样地,在宏观经济中,我们观察到类似现象,也许中国经济面临着其独特的“不可能三角”,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这三个目标中,有可能难以完全兼顾,而只能三选其二。

这局限了可行的政策搭配,大约有三种搭配。

搭配一: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实体经济,那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分严厉的监管政策也许是必要的此时金融机构需要补充资本、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盈利预期,以多种手段收纳实(稳定经济增长)稳疋富寤增屯令善壮Q本砌囲杠仍帚场化\出清在国际经济学当中, 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政府不太可能同时兼只能三者取其二,这通体经济造成的不良资产,增强对稳增长、稳实体的服务能力。

金融体系将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待穿越经济周期的未来可能性。

搭配二: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实体经济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小散乱污企业的加速退出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显得明朗,传统经济的下沉会更迫切地需要新经济来填补空白,第二产业的困顿也会给第三产业带来机会。

金融16条解读

金融16条解读

金融16条解读2018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机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金融16条”)。

这份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

金融16条,共分为四大类,包括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

下面我们将对这16条政策进行逐一解读。

银行类:1.放宽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数量限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数量限制从现行的一家放宽至两家,且不设总行、分行、支行等分类。

这是对外资银行设立分行数量的放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投资机会。

同时,外资银行还可以选择在中国设立全资子公司,这样就可以避开分行数量的限制。

2.放宽外资银行在华持股比例限制外资银行在华持股比例限制从现行的20%提高至51%,5年后取消比例限制。

此举是为了促进外资银行在华设立新机构,增加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投资规模。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较小,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望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3.放宽外资银行在华经营范围限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范围限制从现行的业务领域限制,放宽至经营范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这一政策放宽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将更加灵活多样化。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证券类:4.放宽外资证券公司在华持股比例限制外资证券公司在华持股比例限制从现行的49%提高至51%,5年后取消比例限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5.放宽外资证券公司在华经营范围限制外资证券公司在华经营范围限制从现行的业务领域限制,放宽至经营范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提升外资证券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灵活性,增加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抉择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抉择
2 011 年第 18 期 ( 总第 2 362 期) 在政策性金融改革过程中, 不论哪个国家和 地区对其政策性金融体系进行何种改革, 其在确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 发展面临的抉择
贾 康 孟 艳
定政策性金融改革目标的过程中, 都是结合自身 的经济发展状况 � 金融体系建设与完善情况 � 政 府能够发挥的作用 � 社会公众的反应等具体情况 确定的, 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国际潮流在此过程中 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因此, 在确定政策性金融改
经过 10 多年的运转,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 也面临着改革� 2 007 年 的全国金融工 作会议 , 正式确立了政策性金融特别是对三家政策性银 行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其中, 国家开发银行将全 面推行商业化运作, 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 进出 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按照分类指导 � " 一行 一策 " 的原则, 深化内部改革� 对政策性金融业 务, 今后将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来展开 � 从目前的整体改革思路与方向看 , 是政策性金融 改革商业化潮流在中国的某种具体化 � 那么, 在 政策性金融改革国际潮流中, 中国是否应该随波 逐流? 未来的政策性金融之路应该如何走பைடு நூலகம்去 ? 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在清楚地认识政策性金融 改革国际潮流的实质之后 , 结合中国政策性金融 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 一� 结合国情, 实事求是地借鉴政策性金融 改革的国际经验 � 2 0 世纪 9 0 年代以后, 世界范围内政策性金 融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态, 其中确实存 在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和政策性银行 商业化改革的潮流� 但是 , 这种潮流只是政策性 金融发展的一个局部特征, 而不是整体特征 , 不 宜泛化 �即使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商业化改 革, 也正处于不断试验之中, 其理论基础并不成 熟, 改革的出发点并不完全一致, 最终的结果更 是难以预料 �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潮流中 , 我 们若简单地试图以单一维度从中总结出经验 , 并 且用于指导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实践 , 不仅由 于未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选择面临诸多困难 , 而且还 可 能 会 不切 合 实 际, 使 整 个 改 革误 入 歧途 � 20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钟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2018-09-07 ]在国际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政府不太可能同时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制这三个目标,只能三者取其二,这通常被称为蒙代尔三角或者克鲁格曼三角,或者说,从政策可置信和可持续角度观察,我们只能选择角端解,难以选择中间解。

新近有研究者指出,考虑到国际金融周期,传统的不可能三角将被“二元悖论”所取代,即无论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一国央行不可能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的资本管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金融世界中,新兴国家的央行总是试图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一些中间地带,例如一定程度的汇率弹性和资本管制,以换取相当程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种“中间解”在危机来袭时往往会迅速滑向“角端解”,新近新兴市场的货币动荡显示,几乎所有危机中的央行最终都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而不得不放弃汇率。

当然,根据“二元悖论”,在开放经济下,央行同时选择这两项也是不太可能的,最终一国会被迫考虑,它是暂时和国际经济脱钩以自保,还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中再被迫二选一。

同样地,在宏观经济中,我们观察到类似现象,也许中国经济面临着其独特的“不可能三角”,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这三个目标中,有可能难以完全兼顾,而只能三选其二。

这局限了可行的政策搭配,大约有三种搭配。

搭配一: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实体经济,那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分严厉的监管政策也许是必要的此时金融机构需要补充资本、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盈利预期,以多种手段收纳实体经济造成的不良资产,增强对稳增长、稳实体的服务能力。

金融体系将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待穿越经济周期的未来可能性。

搭配二: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实体经济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小散乱污企业的加速退出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显得明朗,传统经济的下沉会更迫切地需要新经济来填补空白,第二产业的困顿也会给第三产业带来机会。

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开放最新政策导向

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开放最新政策导向

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开放最新政策导向中国的金融改革施行多年,相关方针政策已相继出台,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

为了加强央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中央政府已提出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人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况,保留或适当合并现有地、市分行,加强分行或支行的金融监管,二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企业内部管理。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推进专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改革。

要按照现代公司制度模式,将现在实行的全国一个独立法人,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各专业银行,改造为数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第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第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三、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

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方针下,必须从体制外新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注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在对外开放前,必须对内开放。

对内开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地方商业银行。

这不仅有利于疏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发展金融市场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加快步伐,突出重点。

当前应该把短期融资市场作为发展重点,需要加快开发票据市场,为企业短期融资提供市场条件。

同时,扩大同业拆借市场,使金融业的短期资金融通以市场融资为主,相应缩小中央银行贷款,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扩展创造条件。

五、实行利率市场化。

目前,中国的利率结构呈现出两头固定、中间变动的格局,即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利率是放开的,已经市场化了,再贷款利率是央行控制的,这是必要的;而存贷款利率也是由央行决定的。

金融开放的措施

金融开放的措施

金融开放的措施1. 引言金融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逐步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推动金融业务自由流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吸引外资、促进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政策选择。

金融开放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金融开放的措施,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

2. 放宽市场准入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是金融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减少金融业务的准入限制,国家可以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促进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这对于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举个例子,中国在金融开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并允许外资银行设立独资、合资子银行以及全国性银行。

这一系列的措施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3. 推动金融业务自由流动金融开放还需要推动金融业务的自由流动。

这包括资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自由流动。

通过取消或减少资本管制、货币流通限制等政策,国家可以促进金融业务的自由流动,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参与度。

例如,欧洲联盟通过推行统一的金融监管制度和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实现了欧洲金融业务的自由流动。

这使得欧洲金融机构可以自由在欧洲各国开展业务,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4. 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开放需要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

开放金融市场可能导致资金流动的不稳定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因此,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框架,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举个例子,美国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遭遇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

这就部分是由于监管不力和风险管理不当造成的。

因此,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安全。

5. 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金融开放可以推动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

通过引入国际金融机构和资金,国家可以促进金融业务的创新和技术的引进。

这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金融市场开放的利与弊

金融市场开放的利与弊

金融市场开放的利与弊一、金融市场开放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逐步加大。

金融市场的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开放的金融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融资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方式,为国家提供更加灵活的财政政策选择。

另一方面,开放引进国外的资本与技术,使得国内的金融市场和产业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金融市场开放的利与弊(一)利1.增强金融市场活力金融市场的开放能够增强其市场活力,吸引海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特别是在风险投资、私人股权融资等方面,国外投资者的进入将有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2.拓宽金融业务范围金融市场的开放将有助于拓展国内金融业务范围,提高其服务水平。

通过引进国外金融机构和资本,可以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有助于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3.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市场的开放将会使得竞争更加充分,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国外的公司通常都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在国内经营也会同样遵守相关法规,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二)弊1.金融风险增大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会使得金融体系面临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国际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如果国内金融机构无法很好地控制风险,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加大,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转。

2.竞争与合规难以平衡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会使金融机构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对于本土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在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可能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国外的金融机构会存在违反相关国内法规的可能性,并达到某种程度的规避监管的目的。

因此,在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与金融监管之间,常常难以平衡,给国家的金融市场管理带来了困难。

3.外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会使一些外资公司进入国内市场,通过并购或者独资等方式掌握一定比例的股份。

然而,外资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如果没有可靠的合作伙伴,将难以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和规律。

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和发展方向

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和发展方向

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和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成为各自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大量的谈论和讨论。

金融体制改革旨在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深化市场化改革,确保金融系统整体稳健、可靠,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那么,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和未来发展方向究竟是怎样的呢?一、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体制也随之调整和改革。

总体上讲,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0年代中期以前的金融体制发展,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金融监管机构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银行垄断等。

在此期间,政府规定的利率较为统一,产生了利率歧视现象,国有银行对市场失去了作用。

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期间的金融体制调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监管机构分化、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等。

随着金融机构逐渐增多,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化也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个阶段,金融机构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银行业务和金融创新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的金融体制改革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加强金融监管等。

金融自由化政策成为主流、灵活的货币政策逐渐得到实施、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等。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随着经济环境和形势的复杂性加递升、金融市场和监管机制日益成熟,金融改革的任务也面临新的挑战。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经济的市场化发展,金融创新也日益成熟。

在保证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策略多样性、方便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不同需求。

同时还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类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完善和完善各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十六条新政策解读

金融十六条新政策解读

金融十六条新政策解读金融十六条新政策解读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金融机构信贷投资实践指南(十六条新政策)》,为改善和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投资环境,推动合理资金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造民众理想的社会发展环境,构建高效、稳定、充分参与的金融体系。

新政策以拓宽贷款宽度,放宽金融新兴行业的信贷投资限制,提高金融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构建多层次、安全、开放、充分参与的金融体系,为小微企业和社会民生提供多样化、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激励金融服务科技发展,促进防范金融风险,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和物联网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措施。

首先,改革金融机构信贷投资环境,拓宽贷款宽度,放宽金融新兴行业的信贷投资限制,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便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为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便利的金融服务。

其次,加强金融改革,在完善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安全、开放、充分参与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改革,实现金融开放包容性和多样性,从而使中国金融更加安全稳定,并将给民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多的投资选择。

此外,激励金融服务科技发展,大力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金融服务系统,帮助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安全性,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最后,推动中国金融物联网发展,加大金融物联网技术改造力度,完善金融物联网监管机制,促进金融物联网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为中国金融改革和物联网发展提供支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信贷投资实践指南(十六条新政策)》旨在改善金融投资环境,拓宽金融新兴行业的信贷投资限制,提高金融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构建多层次、安全、开放、充分参与的金融体系,为小微企业和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新政策旨在推动中国金融的变革和物联网发展,从而服务于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金融业开放“国11 条”来袭

金融业开放“国11 条”来袭

江濡山|文
北京中财国信产业数据技术研究院院长
·时评
Deep once /深一度
我对这11条举措原则性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 这11条金融改革开放举措,看似涉及到每个重要的领域,但在最关键的几个领域,只允许外资在“尾端业务”上参与,因此短期内对国内金融市场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后续效应会越来越大。

允许外资机构在对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只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直接或间接套现。

正是这样一个卑劣的资本循环逻辑,导致中国股市元气大伤。

整个股市存量资产以国有资产为主,规模巨大,较好的增量资产规模太小。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股市急需要国际资本进入。

可是近一两年,采取了诸多举措及衡策调整,并没有大资本进入
因此,此次金融改革的重要意图之一是,拓宽渠道、扫清障碍,借力金融开放,引导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股市。

试析金融市场开放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试析金融市场开放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业的进一 步发展 。
关 键 词 :金融
中图分 类号 :F832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2096—0298(2018)02(b)一018—02
在 金 融市 场 开 放化 的 当前 背 景下 ,我 国在货 币政 策 的 选择 上 更需 谨 慎 ,并 针对 目前 金 融市 场上 的具 体 情况 ,对 货币 政策 进行 最 优 的 选择 。不 仅如 此 ,相关 工作 者也 应 针对 当前 社会 主 义市场 经 济 发 展规 律 与 自身发 展格 局 ,促 进 利 率市 场 的不 断改 革 发展 ,并 使其 在 成 为 我 国货 币政 策 实施 上 提 供 发 展 的基 础 和前 提 ,从 根 本上促 进 货 币政 策 利 率茌 相 关渠 道上 的进 一 步拓 展 。
1开放 经济 下新凯 恩斯宏观 经济 模型 在 对 新 凯 恩斯 主 义 理论 知 识 与实 际操 作 方 式 研究 过 程 中,工
作 人 员应 做 到 认 清原 有 凯 恩 斯 理论 上的 缺 陷 和 不足 之处 ,并 结 合 我 国国情 与现 阶段 社 会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趋 势 ,对 其进 行 进 一 步 完 善 与优化 ,并以 此 形成 符合 我 国 实际 情况 的 凯 恩 斯主 义 的 分析 框 架 。而 对 凯 恩斯 主 义 理论 的 充分 应 用 ,同时也可为 我 国经济 上的 货 币政 策 选 择提 供理 论 基础 ,使 框 架 下体 现 出的经 济行 为能 够 被 充 分 的 采 纳 ,并通 过直 观 的结 果 分析 ,为 我 国最优 货 币政 策的 规格 的 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而就 目前来看,相关的消费部门货币政
策 划 、融 资 理 财 、产 品 图片 处 理 、物 流 运输 、法 律咨 询 等 一 系列 的 服 务。从 而 使 得农 村 电商 各 个 方面 的 需 求 得 到 满 足 ,电商 的规 模 也 得 以扩 大 。此 外,各 种不 同的 电商模 式 ,比如 B2B、C2B、B2C、 020等 ,也 会逐 渐在 农村 电商 中产 生 。 6.2 农村 电商产 业链 进 行 延伸

’96金融开放的策略选择

’96金融开放的策略选择
,
成 都 西 安 合肥

沈 阳 石 家庄
苏 州和
民 币 业 务 不可 能 一 下 子 放 开
中国 现 在 的 非
重 庆等 内陆城 市
市 场 化 的 利率 体 制
,
,
也 不 利于外 商 银行 的 大
, ,
一一 到

,
19 9 5 年 6 月末
在大陆正式营
规 模 正 常 运作

因 此 除了 个 别试 点 推进 外
:
事 实 在强 化 这 种感 觉
外 资 银 行 开 放 人 民 币 业务 问题
,

外 资银 行 对

一一 国 内对 外 资金 融 机 构 开放 的城 市
由深 圳 珠海 汕 头 天 津 厦 门 海
、 、 、 、 、 、 、 、
于 经 营 人 民 币业 务 期 待 甚 股
民 待 遇 的 一项 重 要 内容
万美
影 响 金 融 对 外 开放 的另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多 数新 设 外 资 银行 在 开 业 两年 获利 或基

古 月
就 是 对 外 资金 融 机 构 的监 管 水 平 问题

今年
本持 平
的墨 西 哥 金 融 危 机 甚 至 使 许 多 西 方 金 融 监 不 久 前 中 央 正 式 宣 布对 于 上 海浦


55
港 南 洋 商业 银 行 北 京 分 行

5
家 外 商 银行 的分 支 机 构


良 资产 的 比 例 达 到 2 5 % 一 3 0 %
,

虽 然去 年 6
底开业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外资投资的影响与策略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外资投资的影响与策略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外资投资的影响与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渐增加。

外资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资金,还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外资投资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应的策略。

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带来的机遇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外资投资者来说,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开放可以使外资投资者更加方便地直接投资中国的金融资产。

此前,外资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较为受限,但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资投资者可以更灵活地配置投资组合,降低投资成本。

其次,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外资投资者的参与将促使中国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创新。

外资的进入可以引入更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为外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巨大的潜力吸引了众多外资投资者的目光。

外资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来分享这一发展机遇,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对外资投资的挑战然而,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环境仍然相对复杂,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监管政策和规则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这给外资投资者的参与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市场份额相对集中,存在一定的垄断现象。

这对于外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他们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另外,中国金融市场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虽然中国已经逐步放宽外汇管制,但外资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资本流通仍然受到一定限制。

三、外资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策略针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外资投资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外资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外资投资者应加强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

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帮助外资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政策的选择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政策的选择

作者: 叶峰[1] 尹利永[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总公司
出版物刊名: 中国物价
页码: 57-5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自由化 发展中国家 金融政策 产业资源整合 金融结构 金融手段金融抑制
摘要:金融发展理论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戈德史密斯(1969),他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测度金融发展的指标,从他的研究中已经可以窥见金融手段的运用对产业资源整合的作用。

后来者如格利、肖和麦金农(1973)等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的思想,指出包括利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
财政、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内金融自由化是金融开放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尽管中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宏观经济的稳定仍然存在脆弱的因素。

因此,在国内金融自由化还不到位,以及存在一定的财政与宏观经济稳定隐患的情况下,迅速的金融国际化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稳定,甚至会造成金融和经济危机,泰国的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为避免“开放悲剧”和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金融开放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并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正确的政策选择是我国金融开放成功的根本保证。

当前,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下。

?
建立完善的财税制度,解决好公平与效率问题
?
(一)强化税收的刚性和权威性。

取消各种税外收费、名目繁多的基金和乱摊乱派的集资行为,实施“费改税”,取消内外企业之间税负差异和各种优惠,统一税法;从经济领域先行,以公平为原则,制止不平等的竞争。

?
(二)扩大税源,并加强征管力度。

从对高收入群体给予合理的、必要的“限高”着手,防止税收流失。

据学者研究,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流失的各类税收为5700-68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9.1%。

其中,平均每年少征收的关税为1500亿-2000亿元,少征收的增值税为1500亿-2000亿元,少征收的营业税为1000亿元左右,少征收的资源税(如土地、能源、资源等紧缺资源税收)在1000亿元左右。

另外,我国的地下经济十分严重,地下经济偷漏税流失额在700亿-800亿元之间。


家税收的严重流失,一方面使一部分人的财富迅速放大,出现了一大批的暴富人群。

另一方面,又使国家缺乏必要的再分配能力,难以有效地援助弱势群体,最终加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导致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
(三)在财政支出方面,严格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保证财政的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

对基础阶层施以必要的“兜底”。

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表现出一种明显滞后的情形。

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乃至赤贫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
重视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在妥善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和法定资本金不足问题的基础上,按现代银行制度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

这里笔者仅就当前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做法加以论述。

?
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2005)认为,若一国商业银行体系为外资控股,对所在国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

他曾对拉美、东欧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发现问题外资掌握金融体系控股权会导致贷款规模下降、利率上升;贷款高度集中于外企、所在国大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所在国丧失金融体系控制权,货币金融政策有效性大打折扣。

从墨西哥的经验看,其主要商业银行被外资控股后,信贷萎缩了70%。

斯蒂格利茨指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幻想,认为外资控股商业银行,一旦国内发生金融危机,外资母行会援助。

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经验使这一幻想彻底破灭。

事实证明,一旦母银行发现所在国的高风险,很可能很快关闭其控股的当地商业银行,这对规模庞大的母银行算不了什么,但是对所在国来说则是致命的。

?
斯氏的这些说法值得我们重视。

为避免前车之鉴,我们需要注意:第一,对投资占股比例应有限制;第二,境外战略投资人最短的股权持有期必须在一定年限以上;第三,战略投资人必须派出董事,参与董事会的管理和决策;第四,战略投资人必须有丰富的银行业管理背景;第五,境外战略投资人投资中资银行时,为避免利益冲突,避免造成市场垄断,只能投资不多于两家的商业银行。

?
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制度改革
?
1996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利率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对利率体系中重要的存贷款利率实行管制,不利于国内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和我国的金融开放。

一般来说,成功的利率市场化应具备以下条件:有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利率结构较好;银行业中存在充分的竞争,银行业的财务状况较好;有活跃和功能完善的货币市场和支付体系;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灵活和有效地影响银行筹资的边际成本;具有充分有力的监管政策和工具。

在上述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在利率市场化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旨在实现这些条件的配套改革措施。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后,应该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增强汇率制度的弹性,加强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

?
规范发展国内证券市场
?
我国的股票市场有较强的“政策市”、“投机市”特征。

股票市场的规范发展,一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二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核准制,加强推荐商和中介机构的责任,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规范运作;三要积极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在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基础上,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让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入市,在股票市场中引导正确的投资理念的同时,抑制投机行为;四要加强信息披露的力度和规范化,减少股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股票市场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降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强资本市场对外资流入的抗冲击力。

?
基于证券市场的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资开放应该有一个渐进性的安排。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其一,间接开放证券市场阶段。

主要是通过中外合资,设立合作基金,以及引入合格的外国投资机构(QFII),使之参与投资国内证券市场。

为避免大量投机性国际游资流入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冲击,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外资流入规模、资金投向与比例、资金汇出等进行严格限制。

其二,有限制地直接开放证券市场阶段。

境外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国内证券市场上的证券,但对投资范围与比例加以限制。

在此阶段,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规定外资的最大投资比例。

其三,全面开放证券市场阶段。

境外投资者可以自由进入国内证券市场,投资范围与比例不受限制。

?
逐步取消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
逐步取消对资本流出的管制是金融开放的最后一步。

在资本流出管制放开的情况下,为了限制短期资本过度流动的不利影响,可以考虑借鉴国际通用的作法,实行间接限制。

?
金融开放进程中国内与国外的协调
?
第一,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步骤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交叉进行的,是一个统一体,是在国内宏观经济、财政与金融这样一个整体状况下进行的,因此不可以作绝对化的理解。

这是金融开放的国内前提条件。

?
第二,金融开放是有条件的,这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这些步骤中具体内容的实施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依据的,在条件没有完全具备之前,政策贸然出台或提前实施开放都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其二,在具体条件基本成熟之后,政策面依然原地踏步或继续实施管制,同样会有严重的后果。

?
第三,金融开放要做到国内与国外协调,必须采取审慎渐进的步骤,密切关注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居安思危。

在实施过程中,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大都有一个“渐进”展开的过程,“渐进”意味着每一项具体内容都是一个错综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

既要谨慎缜密,不急于求成,又不可因噎废食,坐失良机;既要看到国内状况,又要看到国外状况;既要看到当前局面,又要预测到未来态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显现的情形,又要看到潜在影响。

?
总之,对于经济转轨型国家而言,由于其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金融开放进程中的国内与国外协调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