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主题一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观点,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理解运动描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观点及干系,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运动状态的变化,建立合适的运动模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量实验和实际应用。
2.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学生稳固知识。
3. 准备黑板、粉笔、教材等基本教学工具。
4. 确定教学时间、地点等安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观点和分类。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并强调物理学的特点——从现象中找出规律。
3. 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现象,鼓励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运动,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1. 运动和位移的观点(1)介绍位移的观点及其与路程的区别;(2)介绍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强调用符号x 表示;(3)介绍路程的观点及其与位移的区别;(4)举例说明在运动学中常用位移描述物体的运动。
2. 速度的观点及其计算公式(1)介绍速度的观点,及其与加速度的区别;(2)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诠释公式的含义;(3)通过实例说明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缓的物理量。
3. 加速度的观点及其计算公式(1)介绍加速度的观点及其物理意义;(2)介绍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诠释公式的含义;(3)通过实例说明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缓的物理量。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及其特点;(2)介绍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及其特点;(3)通过实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室练习设计一些教室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深对速度、加速度、位移等观点的理解,同时检验学生对这些观点掌握的情况。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教案 [名校原创]
二、运动的描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
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二、重点与难点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这一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设计及实施(一)情景创设、提出问题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
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回答,只用此引入课题。
(二)过程实施(1)参照物组织学生看课本P23,讨论: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火车中的小明,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火车、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和小明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小明和火车旁男孩所说的静止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火车旁的同学和小明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小明看到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在后退,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火车旁的三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的位置的发生了改变,所以说三位同学是运动的。
问:男孩看到火车运动了,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男孩以路面或车站为标准,火车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
所以他说火车是运动的。
小结:(1)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动与静: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看书2-2-5a、b、c、d图,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1.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2.定义式和单位是不同的。
3.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联系.
另外也可以强调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都是矢量
在匀变速运动中常涉及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三个物理量,但它们的大小关系常常是我们容易犯错误的地方,那这些物理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对于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描述这段运动的物理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全学了哪些公式,但五个物理基本上通过讨论能说出来。
(2)在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要确定哪几个物理量就可以确定这段匀变速直线运动?小组讨论基本能解决问题,但要说明白也不容易。
口头表述
主题2:
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的比较
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
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就学案中教材诠释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课前
准备
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公式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有一个过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为代表)的规律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决定以什么方式复习本章内容。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运动的描述(教案)
课型:授课时间:课时序号
1.若坐在车上的人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路边的树,因为以树为标准,人的位置是变化的。
2.若坐在车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车上的座椅,因为以车上座椅为标准,坐在车上的人位置没变。
3.坐在车上的人看到树是后退的,他是以车为参照物。
4.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车里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活动四: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学生实验,右手握住一支笔使它在竖直位置不动,左手把一本书或练习本放在笔的前面,把书或本子向下缓慢移动,观察笔的运动状态。
分析:以书或本子为参照物,笔在向上移动,以墙参照物,笔是静止的。
2.分析:警察跳车抓匪徒
3.分析:联合收割机、空中加油机、同步卫星的静止的相对性。
4.小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课堂检测:
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下左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若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2.如下右图所示.高空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后,他们在飞速下降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
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3.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由此可判断(1)甲、乙两车向运动(2)甲相对于乙两车向运动
作业布置1.课后体验:400m接力赛时,何时传棒最可靠?
2.动手动脑学物理 P18 1题、2题、3题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探讨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1.2 直线运动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测量长度和时间2.1 长度测量学习目标:掌握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直线和曲线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2 时间测量学习目标:理解时间单位,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速度和平均速度3.1 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内容: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平均速度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第四章:力和运动4.1 力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等)。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运动的描述教案第一讲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知识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
3,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想一想:万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做一个点吗?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一个点吗?一、质点在研究某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______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①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②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
③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④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所决定。
⑤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点,但研究的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1,( ) 下面那些可以看做质点?A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 B研究火车从重庆到北京的时间C 研究火车车轮上某点的运动情况D 研究地球公转E 研究地球自转例2,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B 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D 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二、参考系运动的绝对性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样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对参考系的理解:①标准性:用来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运动的描述》教学课例1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着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
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
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重点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个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事件罕见,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法国飞行员真的能够抓住子弹吗?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观看完成后提问: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1、首先让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完成教材上小实验: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教科版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
2. 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描述运动。
2. 如何正确地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
2. 演示法:演示物体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运动的图像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关注,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如何描述运动?2. 讲授新课(30 分钟)(1)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讲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如参照物、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2)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3. 实验探究(10 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并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
4. 课堂小结(5 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运动;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材料: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和马克笔;
3. 物体模型。
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运动。
2. 概念解释: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3.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他们理解运动的概念。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并让他们分析这些案例中的物体运动过程。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
动的概念。
6.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运动的描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强化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
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案例,让他们深入理解运动的描述;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来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给学生提供多种物理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科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案
1、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课前预习一、质点【创设情境】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提出问题】问题1、车身和车轮运动情况相同吗? 问题2、能精确描述汽车的运动吗? 问题3、如何描述汽车的运动情况呢? 教师说明: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在研究问题中可忽略,就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思考与讨论】 ①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吗?说明理由。
短的变化,地球自身可以被看作质点吗?说明理由教师说明: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完全却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而不是看物体实际体积的的大小二、参考系 【创设情境】坐在行驶汽车上的小明和站在路旁的小张【提出问题】问题1、小明看路旁的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2、小张看路旁的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教师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选取的参考系有关。
【思考与讨论】1、书1-1-2描述的情境中救援者的运动情况。
2、书1-1-3描述的情境中雨滴的轨迹。
三、空间 时间 时刻【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8:00上第一节课,8:45第一节下课,每一节课上45分钟。
【提出问题】问题1、8:00是指什么?问题2、8:45是指什么?问题3、45分钟是指什么?问题4、怎样表示时间何时刻? 教师说明:常用时间轴上一个点表示时刻,一段距离表示时间。
【思考与讨论】第2s 初、第2s 内、第2s 末、第3s 初与前2s 的区别,并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2、位置的变化位移课前预习一、确定位置的方法【创设情境】五年级学生小鹏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不在家,便给妈妈打电话。
小鹏问:“妈妈,你在哪里”?妈妈回答:“我在美好家园正门前10m 处”。
小鹏回答:“好的,我马上过来”。
【提出问题】问题1、小鹏根据妈妈的回答能找到妈妈吗?问题2、小鹏妈妈的回答告诉我们确定具体位置的方法是什么?教师说明:确定位置的方法:首先确定参考系,然后建立坐标系,用坐标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学习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求学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相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实验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实验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透的课程理念。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基本概念。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自行车为例,分析其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状态描述,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如抛物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讲解运动方程的推导和运用,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公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如公交车加速、减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运动状态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加速度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小车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演示加速度的变化。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如汽车加速、减速)讲解加速度的含义,通过图像展示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3)参照物的选择与应用:学生难以把握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影响,容易产生混淆。
-突破方法:通过实际情境设定,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参照物下的运动感受,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参照物。
(4)运动方程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运动方程应用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2.2 运动的描述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运动的描述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
上册
【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理解速度的含义,会计算速度。
4、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5、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6、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学习比值定义法。
7、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及速度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课前预习一、质点【创设情境】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提出问题】问题1、车身和车轮运动情况相同吗? 问题2、能精确描述汽车的运动吗? 问题3、如何描述汽车的运动情况呢? 教师说明: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在研究问题中可忽略,就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思考与讨论】 ①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吗?说明理由。
短的变化,地球自身可以被看作质点吗?说明理由教师说明: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完全却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而不是看物体实际体积的的大小二、参考系 【创设情境】坐在行驶汽车上的小明和站在路旁的小张【提出问题】问题1、小明看路旁的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2、小张看路旁的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教师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选取的参考系有关。
【思考与讨论】1、书1-1-2描述的情境中救援者的运动情况。
2、书1-1-3描述的情境中雨滴的轨迹。
三、空间 时间 时刻【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8:00上第一节课,8:45第一节下课,每一节课上45分钟。
【提出问题】问题1、8:00是指什么?问题2、8:45是指什么?问题3、45分钟是指什么?问题4、怎样表示时间何时刻? 教师说明:常用时间轴上一个点表示时刻,一段距离表示时间。
【思考与讨论】第2s 初、第2s 内、第2s 末、第3s 初与前2s 的区别,并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2、位置的变化位移课前预习一、确定位置的方法【创设情境】五年级学生小鹏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不在家,便给妈妈打电话。
小鹏问:“妈妈,你在哪里”?妈妈回答:“我在美好家园正门前10m 处”。
小鹏回答:“好的,我马上过来”。
【提出问题】问题1、小鹏根据妈妈的回答能找到妈妈吗?问题2、小鹏妈妈的回答告诉我们确定具体位置的方法是什么?教师说明:确定位置的方法:首先确定参考系,然后建立坐标系,用坐标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思考与讨论】①如何确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的位置?②如何确定大海中的轮船的位置?二、位移【创设情境】你到一个山区去旅游,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走平缓的盘山公路,也可以走陡峭的山路,还可以坐缆车。
【提出问题】问题1、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所经过的路径不同,初、末位置相同吗?位置的变化相同吗?问题2、位置的变化如何来表示?教师说明: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
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三、矢量与标量【创设情境】在如书图1-2-1的大沙漠中,第一次有人告诉你从所在位置A走100km,第二次有人告诉你从所在位置A向正东方走100km。
【提出问题】问题1、第一次你能确定末位置B吗?能确定末位置B的范围吗?问题2、第二次你能确定末位置B吗?教师说明:从你的出发点的位置开始使它变化100km,方向不同,结果大不一样,说明方向的重要性,要确定位置就包括距离和方向。
【思考与讨论】1一个人沿半径为R的圆周匀速运动一周,位移为多大?路程为多大?2、位移与路程的区别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课前预习一、运动的快慢速度【创设情境】体育课上,李明与张璐在相距10m的A、B之间折返跑。
【提出问题】问题1、初中课本上是怎样定义速度的?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问题2、怎么比较李明和张路谁跑得快?问题3、如果按照上述定义,我告诉你小明的速度为7m/s,你能确定他是在A到B运动还是B到A运动呢?问题4、为了能表示无运动的快慢,又能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该如何定义速度?问题5、如果李明由A到B再回到A处共用3s,按以前速度的定义,他的速度是多大?按现在速度的定义,他的速度又是多大呢?教师说明:①初中课本是将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②现在是将物体发生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③前者为标量,后者为矢量。
二、平均速度【创设情境】一辆汽车从射洪出发到遂宁,已知射洪至遂宁为60km,该汽车用时1小时。
【提出问题】问题1、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问题2、如何描述汽车运动的快慢呢?教师说明:只有匀速直线运动,tv∆∆才是保持不变的,许多情况下tv∆∆并不相同,这种运动称为变速运动;所以沿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tv∆∆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是粗略的,故v=tv∆∆称为平均速度,平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三、瞬时速度【创设情境】一位学驾驶的新学员驾车通过限速牌上标有○40字样的一座大桥时,汽车速度表上一会儿显示30、一会儿显示50、一会显示45,若桥长3.5km,他用时6分钟通过大桥。
【提出问题】问题1、新学员驾驶的汽车作什么运动?问题2、他驾驶汽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大?问题3、限速牌和汽车速度表上显示的速度是什么速度?问题4、他驾车过桥时违章了吗?教师说明:这种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成为瞬时速度,即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相对应;而平均速度于某一段位移或某一段时间相对应。
【思考与讨论】在前面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何求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如何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四、速度-时间图像【思考与讨论】以速度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画出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这种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简称速度图像。
【提出问题】问题1、书图1-3-8,1-3-9的v-t图像可能为直线,可能为曲线,它们分别反映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直线?问题2、书图1-3-8,1-3-9的v-t图像中我们可以获取一些什么信息?可以找出速度吗?可以说明物体做什么烟运动吗?知道它运动的方向吗?可找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吗?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么?教师说明:加速度定量地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其方向由v∆决定。
【思考与讨论1】速度是质量,加速度也是矢量。
在直线运动中,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性质,往往先要规定正方向,再来确定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提出问题】问题1、若v>0,a>0表明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2、若v>0,a<0表明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2、若v<0,a<0表明物体做什么运动?教师说明:一个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不在乎a为正还是为负,而在于a与v是同向还是反向。
a与v同向,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而a与v反向,则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思考与讨论2】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物体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小,物体速度变换慢;加速度变大,物体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提出问题】问题1、若v>0,a>0且a逐渐增大,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2、若v>0,a>0且a越来越小,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3、若v<0,a<0且a越来越大,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4、若v<0,a<0且a越来越小,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5、若v>0,a<0且a越来越大,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6、若v>0,a<0且a越来越小,物体做什么运动?【思考与讨论3】在v-t图像中如何求物体的加速度?【思考与讨论4】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v∆、速度变化率(加速度)、tv∆∆有什么区别?课前预习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创设情境】书图1-5-1是玩具小车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片的时间间隔为0.1s。
测得小车运动的数据如书中表格所示。
【提出问题】问题1、从图1-5-1与表格中数字能否说出图1-5-1中多长为1cm?问题2、小车是从左向右运动,还是从右向左运动?问题3、如何求小车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内?问题4、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1-5-2中作出v-t图像,观察并说明v-t图像的特点是什么,能根据数学知识找出v与t的函数关系吗?问题5、并从v-t中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根据作出的v-t图说明物体在做什么运动?问题6、由加速度的定义式能找出v与t 的关系吗?若能,关系式是怎样的?并与问题4中找到的v与t的关系相比较,结果相同吗?教师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由v-t图像及加速度定义式都可找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atvvo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思考与讨论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求加速度?问题2、图像在t轴上方和下方表什么意思?问题3、图像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表什么意思?问题4、两图像的交点表什么意思?问题5、图像与t轴的交点表什么意思?图像与v轴的交点表什么意思?【思考与讨论2】关于非匀变速运动的v-t图像,如书图1-5-9(发展空间)中的v-t图。
【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求加速度?问题2、该物体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课前预习【思考与讨论1】让学生观察和研究书图1-6-1 (a)、(b)、(c)、(d)然后依次提出。
【提出问题】问题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你有何见解?问题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数值等于v-t图像中举行“面积”,你有何发现?问题3、把v-t图像中的时间间隔分成相等的几份,如图1-6-1(b),将每一段时间间隔内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组合起来的运动能取代匀变速直线运动吗?问题4、将v-t图像中的时间间隔分得再小一些,如图1-6-1(c),这种组合起来的运动能取代匀变速直线运动吗?问题5、比较1-6-1 (b)、(c)、(d)你可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教师说明:在这里矩形面积和分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矩形的“密度”,即时间间隔,当t∆→0时,图像中“台阶”形的折现就变成了一条直线,这就是匀变速运动的图像,图像中的“面积”就是位移的数值。
【思考与讨论2】观察图1-6-1(d)提出:【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求图像中梯形的“面积”?有哪些办法?问题2、根据上述结论,你说找到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思考与讨论3】根据问题2的结论如何证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v o,末速度为v t,该物体在某段时间t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2totvvvv+==【思考与讨论4】利用前面的结论如何证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定值。
设加速度为a,连续相等时间为T,位移差为x∆,则2aTx=∆二、位移-时间图像【思考与讨论1】根据在初中数学中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在图1-6-3中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根据作出的图像回答:【提出问题】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有什么特点?问题2、根据x-t图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吗?如何求?【思考与讨论2】根据在初中数学中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知识,在图1-6-3中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根据作出的图像回答:【提出问题】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有什么特点?问题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曲线,这与物体作直线运动相矛盾吗?问题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吗?如何求?【思考与讨论3】你能说出x-t图像与v-t图像有哪些不同之处?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前预习一、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探究1】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树叶和纸片飘然下落;石块比羽毛下落得快,等,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物体质量越重下落越快,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学生实验1、取两张相同的纸,将其中一张对折成纸团,然后让他们从同一高度下落,谁先落地?学生实验2、取一张纸和一块橡皮,让他们从同一高度下落,谁先落地?把纸片对折后再对折,最后成一个小纸团,每次对折后都让它和橡皮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谁先落地?【实验探究2】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分析认为造成“重快轻慢“的原因是空气阻力这个说法还只是一个假设,还必须经过实验验证,如果我们可以减小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直至其可忽略,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会一样吗?演示实验:钱毛管实验观察实验图片1:书图1-7-2真空实验室里拍摄的频闪照片观察实验图片2:书图1-7-3月球上的落体实验学生归纳总结实验体会:教师说明:①如果没有空气阻力,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②我们把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叫自由落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