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2019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获奖名单》

刘正平
北京师范大学
树枝化甲壳型电致发光均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
张炜
沈志豪、靳豪
北京大学
紫外接枝法制备具有快速响应的温敏功能膜
徐文文、何根、殷秀楠
汪辉亮
北京师范大学
二等奖(20%,15项)
题目
参赛选手
指导教师
参赛学校
稀土掺杂TiO2/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抑菌性研究
闫加磊、孙妍、石亮
陈慧英
中央民族大学
仿生可触变性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应用
李皓鹏、李秀林、刘丽娜
翟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药品中铁元素含量的分析
王子健、张德鑫、邹胜鹏
孟庆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制备掺铜类普鲁士蓝膜修饰电极建立检测对二酚的方法
张佳凯、许斯佳、唐欢
吕桂琴、黄如丹
北京理工大学
湖泊沉淀物有机氯农药的分析
张春苏、戴静、王治皓
徐庆红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测定地下水中氟含量的新方法:数码成像比色法
杨一帆、王杰、刘京新
王鹏、王崇臣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金属检测试纸的应用
白磊、刘金昌、唐瀚滢
袁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新型阳离子型光敏引发剂的合成及光引发性能研究
赵宝东,刘吉强,王孟强
王涛
北京化工大学
黎药红背桂花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吕益敏,何莎,高倩
刘子祯、吕海宁
折改梅、张圆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杂多酸均相催化食堂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陈品、胡菊芳
李莉
北京林业大学
2010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15%,13项)
关于公布我校2011年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
教务通知(2011)第35号
关于公布我校2011年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立项资助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学校组织开展了我校2011年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现决定分别对38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258项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立项资助,相关项目研究经费将于近期下发。
请各项目组根据本项目研究的有关要求制定详细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各项目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扎实推进项目的开展。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要求,认真做好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过程管理工作。
附件1:2011年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附于文件)
附件2:2011年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附于文件)
教务处
2011年9月1日
附件1:2011年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附件2、2011年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一览表。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获奖作品一览

优化
蔡晓君
二等奖
60.
贵州大学
冷热水混合瞬时恒温输出装置
王耀锋、纪维维、肖旭、谭文、金交羽
田蒙奎
二等奖
61.
贵州大学
单缸汽油 250 型水冷式发动机节油装置设计
肖政文、王华珑、郭慧、陈诗雨、江小平
王琬
二等奖
62.
华东理工大学
基于真空吸附原理的微型圆薄片试样的加工装置 董樑、张亚林、朱娅婕
研发
惠虎
二等奖
李学来
80.
河南工业大学
多功能可调防爆散粮托辊皮带输送机
张豪、刘威、彭柳明、陈炅
王明旭 王星
三等奖
81.
陇东学院
375L 车用 LNG 气瓶结构优化设计
魏兆乐、徐鹏、康小兵、龚玉成、孟永忠
张琪 于春柳
三等奖
82.
南昌大学
新型臭氧/活性炭/紫外光联用流化床反应器设计 程剑文、徐龙圣、郭宇宙、胡靓、罗曌
胡兆吉
优秀作品
24.
北方民族大学
新型四螺杆塑料挤出造粒机组
张卫卫、刘琳、呼勇利、杨恩建、杨文彬
刘广君
优秀作品
25.
北方民族大学
新型剪板-折弯一体机
彭星、呼勇利、程天才、薛晓陈、刘佳琪
刘广君
优秀作品
26.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空调热泵热水器系统
27.
福州大学
基于限制失稳的低温绝热容器轻型化研究
许黎明、韩波、王旭、芦嘉、越云凯 柳文乾、黄娟娟、李民、郑瑞蓥、陈德泉
二等奖
57.
西南石油大学
外涡型静电旋风分离器
58.
中国矿业大学
容积式压缩机检测技术的创新实践
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拟授奖项目

49 乙肝病毒进化和免疫遗传在致癌中的作用
50 有机-无机复合膜的亚纳米通道构筑及其分离性能研究 51 高稳定性有机半导体的四元设计原理、绿色加工及光电器件 52 固态单自旋量子相干控制与精密测量实验研究 53 日冕物质抛射的传播演化和地磁效应 54 情境大数据融合表示与分析挖掘研究及应用
恒,卢晓红
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李冬生,安永辉,周林仁,匡亚川,何建 平,兰春光,周智,欧进萍
大连理工大学
胡浩权,靳立军,李扬,刘全润,李显,张 建波,王鹏飞,邹亮,华维
大连理工大学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55 生物靶向诊治肿瘤方法学研究
56 抑制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的新机制研究 57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58 纤维形态光伏及能量储存器件 59 新型微纳光子器件原理及应用研究 60 子宫内膜癌分子特征及发病分子机制研究
61 高气压脉冲气体放电若干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全部完成人
全部完成单位
周仲荣,王文健,温泽峰,金学松,刘启 跃,莫继良,肖新标,朱旻昊
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
41
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体系构建及其作用机制
王玉忠,邓聪,赵海波,胡小平,邵珠宝, 刘云,王俊胜,王德义,赵春霞
四川大学
奖种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自然奖
《2024年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范文

《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以下简称“化工系”)致力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探讨化工系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化工系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明确了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为基本原则,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良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化工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涵盖了基础理论课程,也包括了实践技能训练课程。
同时,化工系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程内容上,结合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化工系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室课程、实习实训、科研训练等多个环节。
在实验室课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实训中,学生可以在企业或实验室中实地参与生产或科研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在科研训练中,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五、课外创新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外,化工系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如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科技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力量。
靠创新化工行业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靠创新化工行业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在近日公布的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非常难得,过去曾有6年连续空缺。
这一项目为什么能够摘走国家科
【总页数】1页(P1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创新与坚守——访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代表邱勇教授 [J], 刘馨
2.一个新的平台技术的诞生--记中国石化"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J], 左佳齐;宁彬
3.浙江省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共28项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 [J], 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
4.谱写自主创新技术发明的动人乐章——记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黄伯云团队[J], 徐兰山;周科际;邓水清
5.技术创新巾帼挂帅——记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张立同团队 [J], 张景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合科研实践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F RI E ND O F CHE M IC AL I ND US T R Y58学术研究化工之友2007.N O .07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我校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和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由大学生科研训练和以科研课题为背景的毕业环节两部分组成本文从师资和学科建设出发结合我们化工专业科研训练和毕业环节的教学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科优势化工系现有教师17人教师中教授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8人讲师2人教师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13人我系负责建设的学科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在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矿物材料工程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97386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211工程建设项目2项及多项横向研究课题仅2005年到位科研经费就达583.74万元在煤化工新型炭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表面活性剂化学能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在国内居先进水平这些都为我们进行大学生科研训练以及本科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保障2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我校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学者寓学于研是研究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结合科研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科研训练我们充分依托化学化工学科的有关博士点硕士点的科研力量来开展科研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科研训练活动首先全体学生必须接受科学程序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并能对专题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主要化学化工分析仪器的原理和用途掌握科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其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就当前本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训练学生掌握调研报告及科技写作的一般方法第三对成绩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科研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采取创新层次的科学研究型训练这种结合专业科研成果工程实践来开展科研训练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动力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也为进一步开展以真实内容为主的毕业环节的开展做好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3本科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毕业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3.1注重选题的质量尊重学生的志愿在毕业环节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结合最新的科研方向和实际现场课题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的重要原则近四届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分别占32.71%39.47%29.63%和35.71%其他选题均结合教师的横向课题保证了选题的质量学生毕业环节选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志愿我们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导师和学生互选的方式确定毕业选题志愿满足率均达90%以上其中第一志愿的满足率在60左右对已经签约的学生结合工作单位的情况提前安排选题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在新工作单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这些作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毕业论文成绩的提高3.2结合科研训练开展毕业环节的实践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基本能够做到以我为主进行专题的调查研究文献总结实验方案的初步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等所以结合科研训练开展毕业论文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早出成果和多出成果3.3拓宽专业口径保持专业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是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化工专业在历史上具有很强的煤化工特色从近几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以及就业情况来看专业和行业分布都很广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方向多元化在近四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涉及煤化工煤化学方面的选题占30%左右其他选题包括能源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计算机化学等多学科这样既保持了传统的特色和优势又体现了专业内涵的拓展满足学生在不同行业就业的市场需求4结语经过近四届毕业环节的实践我们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专利3项批准1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EI 收录2篇一项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作为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总之在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本专业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加强科研训练重视毕业环节的教学实践这对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0606)结合科研实践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王启宝解强张香兰张庆武韩敏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科研训练和毕业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大学生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我校化工专业的科研与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并结合科研实践对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关键词本科毕业环节科研训练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862(2007)04(a)-0058-01。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

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目录精细化工1.高纯度乳酸分离技术2. 高品质烷基多苷分离技术3. 高纯度月桂二酸分离技术4. 高纯度二聚酸分离技术及装置5. 高品质聚甘油酯生产技术6. 催化加氢合成三羟甲基丙烷新技术7. 高纯度硬脂酸单甘酯分离技术及装置8. 辣椒红色素提取技术9. 无磷洗衣粉助洗剂生产技术10. 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发泡金属催化剂技术11. 2000吨/年丙烯酸多官能单体项目12. 超临界CO2萃取黄水中香料物质13. 纳米铟锡氧化物复合粉体生产技术14. 糠醛生产技术15. 脂肪酸及油脂加氢催化剂生产技术16. 丁基胶乳生产技术17. 水溶性/醇溶性/油溶性壳聚糖的制备技术18. 聚丙烯酸钠制备技术19. 2000吨/年水乳型丙烯酸复膜胶生产技术20. 低成本无甲醛2000吨/年细木工板用粘合剂生21. 高效聚羧酸盐助洗剂合成技术22. 1000吨/年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生产23. 1000吨/年纺织整理用丙烯酸脂共聚乳液生产24. 含氧型系列液体洗涤剂生产技术25. 环氧油增塑剂生产技术26. 新型橡胶补强剂(XRF)生产技术27.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生产技术28. 100吨/年环氧丙烯酸酯生产技术29. BJ-1型柴油低温流动改性剂生产技术30. 食品化妆品31. 减压法止痒液32. 节能型车船用燃油除炭剂生产技术33. 环保型系列脱模剂生产技术34. HD新型系列消泡剂35. 节煤型燃煤脱硫剂生产技术36. 2,4—二甲氧基苯甲酸生产技术37. 松锈剂生产技术38. 消泡剂生产技术39. 环保型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生产技术40. 五金产品不锈剂生产技术41. 农用大棚膜修补胶生产技术42. 芳香823型高效管道疏通剂生产技术43. 高弹性聚氨酯粘结剂生产技术44. 无三苯环保稀料生产技术45. 高效管道疏通剂生产技术46. 水性脱漆剂生产技术47. 免水洗手液生产技术48. 快速密封堵漏胶生产技术49. 金属修补剂系列生产技术50. 金属与橡胶室温硫化粘合剂生产技术51. 新型高效脱硫纳米催化技术及产品NBC52. 纳米氧化物瓷粉体制备技术53. 3000吨/年吸水性树脂生产技术54. 年产1000吨羧酸盐絮凝剂生产技术55. 精细化学品提纯技术56. 连续多级逆流分步结晶技术5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58. 超重力工程技术59. 分子蒸馏技术60. 由废食用油制备生物柴油61. 高效除浊剂生产技术62. 高强快干纸管胶生产技术63. 高强快干抗水纸箱胶生产技术64. 常温快固型强力皮带接头胶生产技术65.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生产技术66. 橡胶制品室温硫化快速修补胶生产技术67. 尼龙树脂扩链剂及扩链增粘技术68. 纸上光胶生产技术69. 纸塑复合粘合剂生产技术70. RFC新型补强填充剂生产技术材料加工71. 复合材料抽油杆制造的成套装备与技术72. 超高性能纳米炭黑生产技术73.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塑料膜生产技术74. 聚丙烯发泡材料成型技术及生产线75. 木塑复合混凝土建筑模板制品生产技术76. 木塑复合托盘制品生产技术77. 木塑复合微发泡建筑装饰材制品生产技术78. 新一代激光直接制版版材生产技术79. 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膜的制备8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注塑成型及高耐磨油田抽油杆扶8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注塑成型及高耐磨油田抽油杆扶82. 宽幅卷材及片材成型技术83. 多层复合制品的吹塑成型技术84. 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挤出成型技术及装备85. 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及装备86. 高强超韧尼龙合金生产剂技术87. 高性能水性木器涂料制备技术88.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新技术89. 异丙苯清洁生产成套技术90. 新型镁基无卤高抑烟无机阻燃剂机械设备91. 环保型洗井液固相分离器生产技术92. GZS7型钻屑输送机生产技术93. 科氏流量计二次仪表制造技术94. 电网分析仪制造技术95. 转子式自清洁强化传热装置技术96. 全电动平板压机技术97. 新型高效填料技术98. 高效丝网除雾器技术99. PCP系列高聚物熔体齿轮泵生产技术100. WFJ系列往复式销钉挤出机生产技术101. CPJ系列串联式磨盘螺杆挤出机组102. 同向平行双螺杆混炼挤出机组系列产品103. 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104. 特殊物系精馏新技术105. 双质体振动筛筛分技术106. 新型粉体混合机107. 翻袋过滤式离心机108. 旋转挤压过滤机(系列)109. 蜂窝密封技术110. 钢丝绳隔振器的减振降噪技术生物化工111. 聚天门冬氨酸生产技术112. 生物法生产壳低聚糖技术113.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114. 酶法生产棕榈酸异辛酯技术115. 沙棘果渣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116. 辣椒红素提取和精制工艺117. 不对称还原生产(S)-3氯-1-苯基丙醇118. 稻秸生物转化制取木糖醇技术119. 大豆精深加工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120. 发酵废菌丝体的综合利用技术121. 青霉素和柠檬酸菌丝体的综合利用技术环境工程122. 废润滑油回收技术123. 水淬渣、粉煤灰、氟石膏综合利用技术124. 温室——槽式高效循环自热堆肥系统125. 催化吸附同时脱除NOX和SOX技术126. 用于毒物清除的流向变换催化燃烧技术127. 天然气脱硫技术128. 催化还原脱除废气中的NOX技术129. 从废食用油中提取燃料油技术130. 选择性催化脱除一氧化碳技术131. 废旧橡胶轮胎制备胶粉技术132. 胶粉的活化技术及工艺133. 高效导向筛板技术13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技术135. 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汽车代用燃料技术136. 垃圾高效生物堆肥处理设备与技术137. 羟基自由基活性氧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138.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技术在废气治理中应用139. 光催化环保空调技术140. 利用超重力技术脱除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精细化工投资3000万元1. 高纯度乳酸分离技术技术简介:目前我国已有几个厂家生产乳酸,其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及生物发酵法,但其纯度都在80%左右,且色泽等其它各项指标均未达国际标准。
2013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项目

2 布尔函数、序列、网络编码的研究
阚海斌,唐小虎,王新,赵进
复旦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2 聚合物-无机杂化胶体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组装与性能
武利民,陈敏,胡林峰,方晓生,周树学 李博,廖成章,马志军,赵斌,吴纪华,陈家宽, 程晓莉,王卿,陈中义,陈慧丽,王金庆,严燕 儿,干晓静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唐益群,周念清,杨坪,王建秀,王志亮,周洁, 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 任兴伟,张曦,崔振东 大学
1 声子晶体等人工带隙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若干新效应的研究
1 慢性肾脏病进展关键机制及其诊断标志物研究
1 定子励磁型无刷电机及控制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1 河湖水生植物与水沙和污染物相互影响机理及生态效应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遗 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024 自然科学 1 典型车间调度问题的理论与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汪永进,吴江滢,孔兴功,陈仕涛,刘殿兵,赵 侃 卢宠茂,万钧,李珮瑜,吴德斌 金红芳,杜军保,唐朝枢,杜淑旭,王新宝,卜 定方,耿彬,刘叠,孙燕,赵霞,张荣媛 李刚,李孟森,王珊珊,李朝英,李慧 杨秀伟,杨晓达,王旗,杜力军,张友波,徐嵬, 张悦,邢东明,丁怡 王学美,黎巍威,曾克武,李娌,褚松龄,富宏, 张泰,刘庚信,杨金霞,王斌 王建勇,周立柱,冯建华,李国良
1 生物分子与细胞高效检测新原理与分析新方法研究
鞠熀先,雷建平,严枫,丁霖,吴洁,董海峰,程 南京大学,江苏省肿瘤防 伟,邓盛元,屠闻文,杜丹,杨占军,郝臣 陈延峰,卢明辉,张善涛,冯亮,闵乃本 刘必成,张爱华,张春,汤日宁,马坤岭,吕林 莉,张建东,郑敏 程明,邹国棠,花为,张建忠,樊英,朱孝勇,赵 文祥,贾红云,曹瑞武 王沛芳,张松贺,敖燕辉,侯俊,钱进,郑莎莎 李萍,齐炼文,李会军,陈君,汪豪,杨中林,闻 晓东 周雪平,谢旗,杨秀玲,沈庆汤,谢艳,黄昌军, 张钟徽,钱亚娟,李红叶,赖建彬,陈浩,李正 和 治研究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与创新成果

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与创新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与创新成果是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研究方向与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涉及众多领域,如化工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工程、化工装备与机械等。
其中,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通过合成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功能性材料等,实现材料的高效利用和功能的提升。
这项研究有助于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推动化工行业的升级换代。
2. 新工艺的开发与改进:通过研究新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利用新型反应器、催化剂等实现催化反应,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 环境友好型工艺的设计:致力于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工艺,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研究新型脱硫技术,减少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二、科研项目的意义与挑战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科研项目的成果可以为解决现实中的工程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科研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需要与企业、学术界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其次,由于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工程问题,科研项目的进展可能会受到技术、经济等因素的限制。
三、创新成果的应用与影响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创新成果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
例如,利用新材料合成技术,可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材料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器件等领域,大大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环境友好型工艺的应用也有效减少了工业废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第四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审获奖成果名单(二等奖)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富奇、陈学华、章定强、苗素军、曲延伦、张宗社、邓小林、张士斌、李伟清、郭建泉
AQJ-4-2-11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高含硫低挥发油田安全隐患综合治理配套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辛俊和、徐安平、汪绪刚、付万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健利、程存志、齐金郦、王洪星、朱爱军、邵建鸿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殷作如、朱红青、周心权、周凤增、郭达、刘宝东、武建国、齐茂功、王翰锋、王海燕
AQJ-4-2-03
氮气置换法治理采空区有害气体技术研究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张福成、杨广文、王昌斌、李法柱、李来源、艾兴、刘志忠、杨绪金、张洪生、王义民
AQJ-4-2-04
强烈动压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AQJ-4-2-20
受采动巷道锚杆支护安全潜力评价与支护设计方法
山东科技大学;谭云亮、赵同彬、孙春江、张立俊、赵志刚、杨慧明、程国强、王同旭、孙振武;马志涛
AQJ-4-2-21
胶带运输机双向滚筒人员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何晓群、杨春稳、刘向昕、周宝生、孟繁文、程玉祥、周连杰、韩建国、杜睿、王剑
复杂工况下钻柱安全性关键因素研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王新虎、冯耀荣、邝献任、薛继军、林凯、卢强、马福宝、李培梅、高德利、林元华
AQJ-4-2-27
E/E/PE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优化工具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史学玲、孟邹清、邓意、冯晓升、石镇山、宋彦彦
AQJ-4-2-28
AQJ-4-2-42
企业重大事故预防理论与实用方法应用研究
第二届节能减排大赛获奖作品

第二届节能减排大赛获奖作品附件: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名单一、特等奖(6项) 序号1 2 3 4 5 6 作品名称处理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的自基强化催化过滤式脱除装置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创新设计低能耗变量喷洒喷灌机组研制及节能供水研究节能自动刷地机基于轮毂电机的混合动力概念车高效节能低热阻LED光源参赛学校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大连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王红陈帆刘俊萍程成王建强吴步龙孟杨李明飞骆寅李航宇王帅胡润张莉莉施培丽梁赞肖宏浩邵凯朱晓磊参赛学生周浩波何海琴魏洋洋李晓琦王强郭庭辉曲瑞阳胡杨朱兴业叶锦陈文陈新王涛指导教师吴祖良吴学成李学敏袁寿其蓝健关浩李道飞罗小兵徐焕祥段芝龙杨明胡俊强二、一等奖(21项) 序号 1 2 3 4 5 作品名称教室节能智能控制系统选择性太阳光隧道太阳能墙体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机械式定时节水水龙头利用水体波动供能的河道航标灯热管型半导体冷热两用食品保温箱参赛学校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1 参赛学生匡思维王磊曾元祁詹昕朱志刚张雨萌杨丽黎磊朱晖冒咏秋刘鹏徐海超韩莹莹黄首孟庄永元刘强刘芳林倩倩杨正张琛吴尚徐宁周享张峰周远智吕伟超姚振华周天学指导教师尹仕陈宁杨家军娄保东武文彬序号 6 7 8 9 作品名称无酚水排放的冷煤气新工艺基于客流量变化的上海地区城轨列车空调系统节能潜力分析可调节植物遮阳通风围护结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余热利用参赛学校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张艳吴邦政何芸芸周华李自立刘晓英李骁张冀翔胡蓓宋璐张海杨丽祖岩肖林姝李青松董大宇杨杰李志文马欣欣魏葳沈博英王琪马建军王国军曾洪斌尚迎春周逸韩成付何力刘佳晋华东江建平吴东方柳灏曹弘飞何勇参赛学生陈良泽李俊杰刘健秦虎舒斌曹乐吕慕超李一帆冯春华肖潇陆炜望邱骥指导教师任玲藏建彬王芳冯妍卉李江龙刘广青朱瑞祥余春江吕云嵩邹政耀10 杂散电流神经-模糊控制节能排流设备11 中国生物质炉灶的节能减排与碳交易潜力研究12 一种新型防泄漏水龙头13 聚光分频太阳能光伏-光热电联用系统14 太阳能电动四轮车15 自照明风动三面翻节能广告牌16 水平循环并行流化化学链燃烧装置17 纳米金属燃料动力装置18节约资源网关于节能房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推广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以什邡市元石镇北京节能房为案例李叶青张伟豪武婷婷朱晓项超金佳骏苏道毕力格王璟郭磊刘雅琪谢伟红宫兴隆邵亚旻李霁光叶碧翠陈思宇杨家军石怡雯林冬卢平朱燕群黄柏炎李乐声欧阳耀文张卓欣19 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大学郑典林宇胡毅张喆杨倩倩哈丽娜卢易格丽曼李沛齐典伟王黎华吴春京汤高举20 磁吸式辅助定位节水阀门21 乌鲁木齐市既有建筑基本情况调查 2 三、二等奖(73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作品名称直接空冷火电站废热再利用系统基于液压原理的带先导控制的节能减排型截止阀基于液压传动的零能耗路禁系统混合动力技术在三轮摩托车上的应用基于热电效应的汽车排气废热回收再利用发电系统表面活性剂减阻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节能设计利用电厂废气培养微型藻类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自动对光太阳灶太阳能储热供暖系统参赛学校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安阳工学院王磊钱锦远李明飞徐敬照卞江李德友张安娜郭一竹庞积高原萌王金刚刘建军王建凯刘霞刘文超潘宾唐顺林乐金伟严林博赵英韩刘文斌梁后贤王超杨楠陈景明廖鑫李东阳屈丽王冠王宝赵轶恬参赛学生唐鹏程张含杨蓓李丹李朋林吴凡徐佳鄢盛超李键铭刘鹏韩炜杨朔指导教师朱少春黄荣华牛野东周晓龙金志江郭斌陈挺焦利芳周怀春张宝欢李理光李凤臣王洪杰缪晓玲徐征高强张贵银王立雄丁莹亮10 天津地区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节能影响研究11 单片机控制硫化铅蓄电池修复器长沙铁路客运站能耗状况调查及节能潜力12 分析13 碱性燃料电池14 大空间天然气催化燃烧红外辐射供暖设备15 固体碱催化合成生物柴油16 太阳能巡日系统设计17 冰浆输送矿井降温装备18 可变叶过江水轮机19 绿色健身中心综合设计中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新疆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海南大学 3 胡蔷龚玮王锐余传继郑祥臣张晓磊张宇宋健刘小燕刘启一周成建张少哲黄润华展宗城赵新海陈川汤元元王丹陈敏亮余民徐奥博杜珊马瑞雪陈建梅韩铧波康雪余景文孟立静赵俊美尚文杰程永伟李辉陈英妹卫婷朱晓飞舒东陈玉环何勇石向马卫武南王淑娟何洪刘晨江杨会林营从光徐华强梁绍龙徐纯新刘钟馨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佟留住陈毅明董政黄法奇郑世祺付岩帅参赛学生何俊伟马增帅刘波李建指导教师杨亮杨家军陈畅邱利民20 静态低功耗欠压保护器21 污泥复合菌肥的研发22 基于低温法的沼气规模化集输技术浙江大学姚蕾陆军亮屠颖孙淑飞姜晓沈望俊蒋宇张小斌沈永年23 学生宿舍废水再利用系统河海大学安正韬谢升申刘震艾合买提.热合曼孙英明周澄沈德建侯波张东速廖亚非郑开丽王林曹建新刘飞王贤民闫志勇宋萍田喆丁斌滕道祥24 剪叉式节能升降机安徽理工大学张亚东王剑25 建筑节能现场无线检测系统26 太阳能-电能联合驱动的复合式空调27 用电石渣制备硬硅钙石晶须材料28 便携式节能环保汽车洗刷器29 家庭型污水处理回用系统30 青稞秸秆制取燃料酒精的工艺研究31 天津某集中供热公司节能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32 绿色公厕——未来城市公厕设计的探索33 增强型太阳能风能自动跟踪发电装置34 热回收型热泵在上海高校浴室热水系统中的应用初重庆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同济大学袁克彬张灿祝博柯金亮冯会娟贾岩岩袁闪闪叶国辉杨明泽徐钰琳邢桂山段楠楠袁铭鸿曹枫王成亮苏继威李美霞温惠婷俪晨侠王玉玮孙庆楠袁永超李静陈黎霞应仲明齐铁盾尹亮亮梁燃君刘伟张文杰杨熹杨洋门晓刚胡威马成龙魏慧娇张羽徐往孟钒张证鹏陈蕊吴洋徐建刘阳吕恒邱泽江陈鹏周游胡蜜曾白玉徐科杰蒙恒明刘祥安媛张旭敏招志芳周艳梅吴文娟贾书惠谭洪卫 4 序号探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参赛学生指导教师35 沼气点亮文明生态村-海南谭脉村绿色能源循环利用和技术探讨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用电量调研分析报告韩才元海南大学王寅王黎明李辉张虎李彪王文彭福林张德拉潘莉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东北大学嘉兴学院浙江大学孙星蓉张刚刚陈道南金圣涵肖思娃刘中秋杨春燕潘权稳刘晓王强李莹李扬麦春燕沈强王博黄雅雯汪水强张楷浩罗丽玲邓嘉燕兰淑娟李宝宽36 37 一种节能的新型冶金反应器38 印染厂废水余热回收系统设计39 电动-液氮混合动力汽车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中农业面污染源的影响研究及解决方案权清梅马雨生王金良李聪航汤珂金滔李旭祥杨海瑞陈武勇郭应臣郭永红胡昊王智化张彦威王丽伟40 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史健鹏黄志明张涛宋文河刘维理丁科黄贤忠匡佳雯陈政赛明泽段鹏飞周航任泽周晋谭缓修刘维理郑迦宁周琛淏张坤杰周方高俞越申袁媛朱鹏惠周相君王华41 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节能风帽的设计和实验研究42 一种节能减排的高效制革工艺—预鞣-鞣后一体化处理体系43 利用钢铁酸洗废液制备高效净水剂44 利用相变储能储存发电厂尾部烟气余热45 我国农宅建设中的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问题分析——以都江堰农村为例46 热化学硫碘开路循环联产氢气和硫酸系统47 新型化学吸附蓄冷/热装置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陈云包华汕朱俏俏王晓蕾杨剑林祥东 5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李雅军张宝岭潘贤德参赛学生徐鑫张哲衡张松指导教师周春良48 新型集成式能量综合利用系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利用研究——基于学生49 自习空间偏好与电能节省的北大教学楼自习室配置研究50 磁铁矿强化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全磁流程设计51 多功能垃圾塑料能源化回收装置52 高效紧凑新风换气机53 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54 双层套管油气回收装置55 桂林市星级宾馆中央空调节能减排调研——热泵技术应用北京大学韩雅飞刘建新相云柯冯鑫锃吴辰熙牛启昆付潇鹏王晨辰卡哈尔莫绍媛张倩郭祖田熊晓俊鲁新新吕建志严野陈彦光东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淮海工学院郑州大学惠州学院丁亚卓刘光宇王启张汉群刘翠伟唐冠福高帅刘鹏胡媛媛李晶辉张高雄王春岭胡宾程致跃卢冀伟栾健卢艳华潘斌斌胡载彬徐百万冯立星崔丕桓邓丹凤赵壮张森魏理想雷开亮丁度旭武慧芳王中慧胡江红刘建文侯志强杨盛耀吴晓帆闫俊昌邵箱箱胡洪亮何梁赵帅李超旭丘怡山江浩袁忠强马醒浩王爱玲马骏黄炎陈张夏雪雒峰吴孔祥张恒陈大萌陈志勇李雪洁黄斯林郭彧刘连霞彭晓阳周雨辰胡艳青范海威王常东印万忠马晓波王一平王建李自力卢崇刘隽唐鸣放钱江波谢英柏邹长武肖力光李顶根申屠留芳左其亭魏晓慧56 城市旧区改造绿色建筑外衣设计57 收费站减速带联合发电与土壤源热泵一体化节能装置58 高效节能的泔脚处理新技术研究59 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造北方新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材料及其建筑节能体系研究60 新型多用途压力发电装置61 二次利用生活用水的太阳能空气加湿器62 河流漂浮物自动处理系统63 温控节能饮水机 6 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谢俊杰王筱杨瑞张寅博汪宗余范恩思杨建军刘志慧李晓靓姜曦灼夏勇申磊宋晓微李阳李波刘永超蔡博文孙祯陈文龙鹏宇鲁永漾蔺宏杰孙启参赛学生王晨汪铃陈文杜美玲王雷雷冯森华罗勇民施金豆崔连喜赵雄飞刘敏管策王忠欣霍蒙陈川蒋昊余指导教师邹军涛史琳陈威陈忠张金川尹华强刑秦安郭立新周康群64 新型多用途温差发电器的研发65 新农村建设中新能源使用状况及潜力研究66 抛物型太阳能集热器联合热管驱动式吸附制冷装置67 温差发电汽车节能减排器68 页岩气—绿色能源新领域69 炭基催化法新型烟气脱硫及硫资源回收利用技术70 旋流喷射式低温乏汽回收利用装置性能的研究71 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实验研究72 高效、低耗、节能同步反硝化聚磷新技术、新设备设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莫智杰麦志宏麦霓婷林妙娟万胜张敏李宁刘晖孙彦富73 超低浓度可燃气体催化燃烧及其热能梯级利用技术西安交通大学王一坤满城波邓磊刘虎车得福四、三等奖(108项) 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安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张站吴婧梁晨张庆波储星谢金开朱永明张欣李光辉杨意峰胡赟参赛学生隗娜罗锐李洁徐文佳蒋毅指导教师陈国凡陈清华张世秋纪常伟陈建峰 1 基于虚拟仪器的恒压节能供水系统 2 北京大学绿色校园项目成果报告 3 基于气体工质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4 玻璃高效节能高透明纳米复合贴膜材料7 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郑颖王冠王峰超郑保磊雷朝刘鑫韬尹世帅高三鹏李文勋郑林锋陈彦刘德昆田强李帅张敏曲直陈智莹陈伟翁方龙罗逍王军辉郑小燕卓然颜卓可黄昊聪黄伟强陈涛陈景科宋卓李超张永娜周坤玲崔柳旷毅张鸿梅春雷董雪姜立雪曾文达李庚张璇何坚郑子斌罗芳吴家明房柳煌陈科参赛学生李靓郭一竹曲昌琦李旺李娜隋秀明李捷曾涛丁辉张明紫朱江升陈少辉肖辉鹏曾星麦一凡张佳谭天棋郭新涛汪煜婷董俞杉王能刘钦鹿玲韩纪彬杨基吴世杰佘喜红李蕊郑默晗李颖异指导教师党峰刘颖张晓冬张晓冬洪建平任玲郭美荣张乃强周少祥刘石刘石李辉林成涛陈沪赵霞李金平王星华曹晶杨宁甄任贺姜晟陈东群 5 校园灯管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6 EL冷光源广告牌7 太阳能充电器8 太阳能电动车实验平台的研究9 新型滚筒式除尘黑板擦10 “热无忧” 洗澡自动节水装置11 节能门窗缝隙密封片12 一种多速节能空调的设计13 基于调研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案的决策分析14 煤粉流量在线监测系统15 燃烧稳定性在线监测设计说明书16 多翅片降膜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17 加热水温、水量可调式节能饮水机18 高效节水马桶19 一种环境友好型净水剂的应用研究20 回热型槽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21 风光互补光控照明装置22 反漏窃电智能分析系统研究23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24 自动调速风扇25 关于珠海市“节能减排”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苏柏松丁朝钰瞿绍成徐伟王水金魏晓斌吴琦冼家乐陈壮强华北电力大学徐然华北电力大学陈昊华北电力大学吴迪华北电力大学白翔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集美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郭巍姚远吴运强钱涛白洁黄江武林生佐黄冠达张荣春甘满兴8 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参赛学生指导教师蔡志廉26 废旧塑料与粉煤灰制造建筑模板的研究27 关于城市居民使用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优化设计——以贵阳市云岩区煤矿村为例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李贺军唐玉胡文涛宋丽王亚楠王振锋杨光均张强郑吉智王阳张学迅尹福斌康熙瑞张大伦袁宇峰翟利萍卢旭李春冬张坤赵雪花张迪李艳霞冯林罗国文张花李萌刘彤庞礼军陈辉林熊春荣张德拉陈冀川王志强孙志梅28 压力发电在我国的应用潜能29 游泳池水循环利用体系改进设计说明书30 网络设备智能节能器31 免曝气新型膜-生物反应器32 缓控释复混肥配肥系统软件河北农业大学乔雯萍刘梦云王欣若李雅丹王曦张振冉苑迎春卞颖桃33 一种新型烟气液相脱汞吸收剂的研发34 特高压试验线段电晕损失监测系统35 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系统36 力量训练器械的发电装置37 多功能控制盒38 多用途太阳能充电蓄能器39 蔬菜节水节肥自动化栽培装置40 淮河上游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调查与防治对策华北电力大学薛方明华北电力大学尤少华华北电力大学刘迎福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徐宝顺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任强彭飞张果孙玉标李传超李红建牛向楠余涛孙刚磊祖述琛郑剑陈东东张晓颖张阳魏瀚李中奎赵珊路杰赵成施张杰罗凯凯王茜茜袁巍巍李静静刘红花张钧钧高嵩麦英铖符守英司丽君龙晓静高颖斌曾文芳侯艇杨芳李铮铮朱妮妮张会军赵毅刘云鹏论立勇李宝峰张登攀温小萍王吉庆孙剑辉王青峰刘龙41 建筑废弃物制备建筑材料的研究42 黄河泥砂—粉煤灰蒸压砖的研制9 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张新爱刘莉芳43 数码涡旋空气源热泵-直接地板辐射空调技术研究44 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工艺的节能减排研究45 简节宝节能插座46 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微晶玻璃建材47 无线智能农田系统48 活性焦烟气脱硫、再生一体化装置设计49基于生态农庄的新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50 生猪养殖场污水真空收运及后续处理系统51 双U形管道太阳能热水器节水装置52 火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53 基于引射原理的新型无极调温式吹风机设计54 新型恒温沼气发酵池55 湖北省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项目调查56 建筑垃圾再生干混砂浆57 新型高效纳米磁流体热管换热装置的研制58 新型大功率LED路灯高效散热节能环保装置59 一种新型生物质气化炉的研制60 制冷热水保温多功能电冰箱郑州大学郑州大学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大学邵阳学院曾章传高明奇李高强刘园园王依兴孙飞汪翔姜鹏飞聂晓楠岳良吴小路林先豹许念余睿梁龙王阳羊涛赵宁吴锦京陈志浩赵奕林李晓临郭振华张敏汪君陈德江亢飞张森姚鑫朱辉周俊李海飞王新华阳焱屏李敬马泽常佳李函井海洋张鸿飞蒯明李阳陈海覃毅刘文浩吴孔祥朱辉贾雪峰付志恒文梦南生南南黄志成林盛龙石磊刘佳佳郭翀朱明明李宏宇陈海杨磊袁蓓彭书海耿海宁黄璟瑜李钥姜逢章张芬郝腾飞张鹏刘春艳李开志牛耀琪余雷侯静涛段平曹浩熊伟雷风林焦森林丁然冯启美刘剑郭红亮魏新利刘寿长范文兵卢红霞刘书勇秦裕琨高继慧张世红王贤华周敬宣尹仕姚洪龙新平陆靓燕张高科王珺婷水中和张云峰鄂加强邓元望周东一张贵麟李春东陈昊阳徐翔彭宇刘艳陆建鑫王平陈可昕李江丽丁沙10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参赛学生指导教师袁文华唐剑峰高波李禹橦冯杨张政王永威张智郑琳朱蒙佳段志和尹旭温占宇戴荣杰张瑞敏倪致学丁毅杨梦宇李深陈珠文美纯刘吉普董相廷于大禹李君乐秀璠倪立学倪立学赵喜仓赵晓兵陈志刚盛国良潘海朗王娟王凤贺朱忠杰61 电梯节能发电装置62 染料敏化TiO2纳米纤维光电太阳能电池63 基于不同微生物的两组燃料电池的试制64 多能源零污染混合动力车65 自适应节能灯的研制66 节能储能灯罩67 基于太阳能的电解食盐水消毒液的研究68 江苏丹徒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调查及方案设计69 膨胀石墨的表面修饰及其对甲醛吸附性能研究70 基于目前电梯运行模式的优化方案71 硫酸铜废水的处理与生物毒性监测系统72 新型节能水处理装置湘潭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淮海工学院淮海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廖恒宇华浩徐富超曲大为任杰桢戴永雄范茂飞付星星凌婧杨林肖传毅钟佳陈建国范水高刘海英宋昌庆胡文旺黄文攀冯建超张丹刘思剑孟凡杨雪王景云张昕杨茂军陈振华杨成宏宫建峰韦振华程训涛汪小伟徐丽萍徐锴润刘志光申晓宇朱旭仁陈禄国王刚李楠楠王尚钦孙宇龙徐健陈世雄王大龙张专纪子洋张帆73 可建材化的太阳能集热构件徐州工程学院张小卫徐士林郭佳明王建坤史路路李丹74 节能减排型太阳能热处理炉扬州大学朱瑞刘韬朱兆波张显亮曹磊陈荣发王昌龙裴宗平单爱琴75 “关爱环境、节能减排”之农村秸杆焚烧调查及思考中国矿业大学边余佳汪娟吴玲玲吕凤东杨小芳倪芳芳刘培燕11 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南昌大学南昌大学大连大学钟铭锋王建军李航宇朱超余唯张晓晶刘建波刘铭孙鹏参赛学生陈君宇李婷白智帆李忻婷陈胜新刘乐石泽亮指导教师蒋柏泉章少华关浩蓝健吕斌葛宰林毛宁胡筱敏陈礼清万仁毅76 改进化学镀共沉积制备钯银陶瓷复合膜77 复合掺杂氧化钛纳米线阵列的光催化性能78 校园楼宇节水智能网络监测系统79 小广告清洁机80 利用汽车余热的温差发电器81 集中供暖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作82 鞍山城市生活污水作为鞍钢工业用水的可行性调查大连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大学董健钱毅叶舒帆蒋庆梅宋家雯杨浩德孟凡钰穆晶田雨刘越明王伟烈陈康生王学坤范然然王仕龙海明李随新安海强刘书平刘乙宏王文武83 饮水机节电设备沈阳理工大学王学顺王军张大宇贾楠周向辉房东张东阳廖志红84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成系统85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企业调查86 关于易燃无烟煤的制作和推广调研报告87 赤泥和粉煤灰的资源化综合利。
《2024年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范文

《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篇一一、引言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致力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实践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系充分认识到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三、全过程培养模式的设计我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从课程学习到实践活动再到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培养模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计:我系设置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实验室实践: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设施完备,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3. 项目研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提出研究课题,进行项目研究。
通过项目研究,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实施途径1. 课堂互动:我系鼓励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3. 项目驱动: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合作,拓宽视野。
五、实施效果与反馈通过全过程培养模式的实施,我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科研成果丰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加了多个学术会议并展示研究成果。
2. 学生竞赛成绩优异:在各类化学竞赛、实验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

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的研发与应用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工大学的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取得了世界同行的一致好评。
一、项目概述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主要涉及到新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生物工程及其应用研究、环保工程及其应用研究、新能源及其应用研究等多个领域。
其中,新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涉及到化工、石化、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工程及其应用研究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核心方向,通过生物制药、食品加工、能源生产等多种应用,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环保工程及其应用研究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多个方向。
新能源及其应用研究则是全球主流科技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的需求。
二、项目成果在新材料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包括原位聚合纳米复合材料、超支化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含量可控的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等一系列成果;在生物工程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编辑工具飞来腔Cpf1的应用、代谢工程调控新策略的研究以及新型高效基因转染体系的研发等一系列成果;在环保工程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包括高效膜技术用于水处理、绿色合成功能材料用于废弃物处理以及新型光电催化技术用于空气净化等一系列成果;在新能源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包括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新型高容量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以及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等一系列成果。
三、项目应用在化工大学科技成果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多项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例如,在新材料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含量可控的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柔性电子器件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成为化工高新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在生物工程及其应用研究领域,代谢工程调控新策略的研究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发酵中,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环保工程及其应用研究领域,高效膜技术用于水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新能源及其应用研究领域,柔性太阳能电池已应用于建筑物外墙、车顶和移动电源等场合,成为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动力。
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4.1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申请的专利
(清单)
4.2 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证书复印件)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
4.1 化工系学生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
申请的专利(清单)
1
4.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依托毕业设计(论文)发表论文情况
2003届-2008届(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不完全统计)
说明:(1)学生姓名有“*”的曾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的学生
(2)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简称化工、应用化学简称应化
2
3
4
5
6
7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
武增礼(2007届化工),指导老师:王启宝
毕业论文题目:用于制备聚羧酸盐减水剂的聚醚单体酯化工艺研究
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
王忠利(2004届应用化学本科生),指导老师:韩敏芳
毕业论文题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和阴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docx

附件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一.科技发明制作类项目科技发明制作类项H包括两类,一类是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另一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具体要求如下:1-项H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2.项L1已有一定的阶段性成果;3.能形成作品实物,具有较强的展示度.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项目(此类只限本科生申报)1.项LI针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前沿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学术性;2.项口已有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査报告和学术论文选题征集要求1.选题要瞄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提出一个题口;2.选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前瞻意义。
四.创业计划竞赛作品要求1.分为已创业(甲类)与未创业(乙类)两类;分为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材料,机械能源,服务咨询等七组•实行分类、分组申报.2.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并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且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符合“参赛对象”要求的在校学生、运营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项目,可申报已创业类(屮类).3.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具有核心团队,具备实施创业的基本条件,但尚未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或注册登记时间在三个月以下的项LI, 可申报未创业类(乙类).附件2: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分类分级汇总一、I级甲等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教育部、工信部)3.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基金会)4.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计算机协会)二、I级乙等1.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国际数学建模比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数学会、美国运筹与管理学会及其应用联合会)3.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4.全国软件人才开发设计与创业大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5.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汁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主办)6.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7.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8.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9.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10.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中国电子学会)11.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2.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13.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4.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15.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中国力学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指导委员会)16.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设计大赛(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7.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19.“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北京外国语大学)20.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1.亚太(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22.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23.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24.“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25.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设讣作业评优竞赛(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26.中国环境艺术设讣学年奖(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27.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三、II级甲等1.全国数学建模比赛江苏赛区选拔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组委会)2.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3.中国学生原创动漫作品大赛(教育部、文化部)4.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5.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6.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建筑设讣作业观摩与评选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7.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8.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全国选拔赛(江苏省高校金属匸艺教学研究会)9.江苏省高校测绘技能大赛(江苏省测绘学会、江苏省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10.五一数学建模联赛(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和徐州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四、II级乙等1.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3.全国大学生建模创造力大赛(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和日本建模技术推进协会)4.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类实践创新作品评选会(中国电子学会)5.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教育部语用司)6.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之书信大赛等比赛(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7.“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国日报社)8.全国大学生沙盘大赛(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9.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0.大学生应用技能竞赛(全国应用培训网络、江苏省工程图学学会)11.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科协、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生联合会)12.江苏省大学生物理及实践作品创新竞赛(江苏省物理学会)13.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14.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意大赛(江苏省教育厅)15.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16.“富士通〃杯网页网站设计大赛(江苏省计算机学会)17.江苏省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大学生知识竞赛组委会)18.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大学生知识竞赛组委会)19.江苏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省教育厅、省语委)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称 ____________ 级 ____________名 ____________式____________作品类别:□ 〃挑战杯"竞赛作品培育项目 □其他"二级"以上竞赛作品培育项目 □科技活动立项项目 □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项 目 名 专业年 申 报 者姓 联系方 附件3 : 编号: ______2014年9月填写说明1、凡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必须填写本申报书。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教育DOI:10.16660/ki.1674-098X.2107-5640-6082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袁宁* 刘淑琴 丁宸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摘 要: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培养方案体系中的创新教学模块对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本校的创新教学实践,对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主要环节(科研导论、大创训练、学科竞赛与学术研究)进行了论述,并从学生、教师与制度三个层面进行了反思。
本文对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用化学 创新教学 大创训练 学科竞赛中图分类号:642;O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6(c)-0175-05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he AppliedChemistry MajorYUAN Ning * LIU Shuqin DING Chenchen(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ule in the training schem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Combined with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 of our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link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big innovation traini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ref lects on it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system. This paper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Key Words: Applied Chemistry; Innovative teaching; Innovative training; Subject competition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90403,J190410);国家级大学生创 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011413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系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
4.1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申请的专利
(清单)
4.2 本科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证书复印件)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
4.1 化工系学生以“SRTP”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成果
申请的专利(清单)
4.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依托毕业设计(论文)发表论文情况
2003届-2008届(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不完全统计)说明:(1)学生姓名有“*”的曾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的学生
(2)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简称化工、应用化学简称应化
(3)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7月
3
4
5
6
7
8
9
4.3 本科生参加的科研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
武增礼(2007届化工),指导老师:王启宝
毕业论文题目:用于制备聚羧酸盐减水剂的聚醚单体酯化工艺研究
4.4 本科毕业研究成果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证书复印件王忠利(2004届应用化学本科生),指导老师:韩敏芳
毕业论文题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材料和阴极材料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