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从TCL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M & A

― ― To see foreign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TC

.、八、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跨国兼并的道路。然而兼并并不是两个经济实体简单的组合,它涉及到文化融合等诸多无形因素。因而企业的文化整合成为企业兼并成功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文化整合中,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战略上的失误、管理上的弊端及员工心理等相关因素。因而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以否关系到并购企业的长远发展。

TCL作为中国最早走向跨国并购的公司之一,其在初期的成功并购与整合的成功经

验值得各个企业值得学习。然而其在欧洲市场的失败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下面文章将据此做一一阐述。

1.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原因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主要根源于以下四个原因。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从家族本位出发,强调群体和社会意识,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人才能得到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强调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经验总结,它所侧重的是一种经验型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则重视理性分析,它侧重的是理论型的思维方式。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重感情;西方文化则重法制,重理智。这些传统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认识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从而在中西语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碰撞。

2.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在价值观上、审美观上、传统观念上、社交风俗习惯等方面都

/■- /■-.、"八\ F - | f

存在着差异。

2.1 价值观的差异

欧洲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确立了个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 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根深蒂固, 个人是构成民主社会制度的基础, 社会为个人而存在。而在中国, 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社会向来高于个人。“天下为公”中的“公”可以理解为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集体利益。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社会是第一位的, 个人始终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 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英美则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的独立性, 中国以社会为本, 表现出一种趋向性。观念上的不同导致了对individualism 的不同理解。汉语里认为“个人主义”是贬义词, 看成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代名词, 而英语视之为褒义词,把“个人主义”当作一种美德, 一种积极的处事哲学。

例如,人们在介绍周围除家人以外的人的时候一般不轻易使用friend(朋友)这个词, 而更习惯于根据这些人与自己的关系分别称为同事、同学、老师(师傅)或邻居等。因为在我们心中似乎已牢牢地守着“朋友”的这样一个定义:One attached to another by affection or esteem(一个人出于爱慕或敬仰与另一个人所结成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是较之于其他各类关系是更为崇高和亲密的。英美人士则不然, 他们不仅喜欢言必称朋友,如“ My friend and I went to the show last night. ” (这里的朋友可能是较亲

密的伙伴)“My friend gave me the name of the doctor.(这里的朋友则可能是同在一个教堂做礼拜的教友, 而俩人的关系仅是点头之交而已)”“My friend consoled me when I was depressed.(这里则或许是邻居或同事了)” , 而且有时甚至喜欢在路遇一个仅仅是泛泛之交的相识的人时高声招呼“ Hi,my friend! ”。[2]

2.2 审美观的差异

文化传统形成人们的审美爱好,而不同的文化传统又会是人们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反映。在审美观中,最具代表审美观的例子就是颜色。

在英国,紫色象征尊贵,白色象征纯洁,而红色则与风尘女子有关; 在中国,黄色是帝王之色, 老百姓喜欢大红大紫,新娘子要穿大红的衣服,讨个日子红火吉利。当看到有人穿黑色服装时,西方人的反映是哀悼,因为他们把黑色与丧葬联系起来; 而在中东和许多亚洲国家,白色才是丧葬用色。对大多数美国人,蓝色反映事物的素淡和自然,而中南亚人则将蓝色与丛林中危险联系起来。在美国英语中,以颜色表达感情的词汇很多。例如,把红色与愤怒相联系、将绿色比喻嫉妒、蓝色还能表示心情压抑, 等等. 在其他文化中, 同样颜色就不一定在感情上产生相同的反映。

2.3 传统观念上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因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 在传统文化上也必然存在一些差异。

有些动物在英语和汉语中都会联想到某种特征, 但所联想到的特征却截然不同。猫头鹰在汉语中象征着倒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而猫头鹰在英语中是智慧的象征, 英语中有“ as wise as an owl ”(像猫头鹰一样的聪明)的比喻。由于牛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汉民族对牛有着特殊感情, 常取牛的这些伴随意义: 壮如牛(健壮); 牛劲(力大), 老黄牛(任劳任怨), 牛一般的胃口(能吃); 取马一词“跑得快”和“能骑” 的伴随意义,如马上、马到成功、一马当先、快马加鞭等;但在英语中,表达健壮,as strong as a horse, 表示力大horse-power, 表示温驯肯干work like a horse, 表示能吃eat like a horse。汉语中常用“虎”形容勇猛威武,例如“虎威”、“生龙活虎”、“藏龙卧虎”、“降龙伏虎” ;在英语中, 狮子取代了老虎的位置, 对于历史上的查理一世常称为King Richard, the lion-hearted, 以此说明他的勇猛超群。同样龙(dragon)在中国文化里象征“吉祥”“权势”“高贵” “望子成龙”“龙飞凤舞”等成语均可反映出“龙”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的社会文化意义。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说中,“龙”则被认为是守候在地狱之门的怪物。

2.4 社交上的差异

在社交礼仪上,中西方在打招呼、餐桌用语、称谓、称赞、道别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2.4.1 打招呼方式

碰上熟人或朋友,英美人会说“ Hi” “,Hello! ” “,How are you?” 或“Goodmorning!

等问候语。与此同时, 也常用“ Lovely weather, isn 't it? ”一类谈论天气的话与别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