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地质实习报告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绪
言………………………………………………………………
(2)
二、河口地区的自然地概况 (2)
三、地层与岩性 (3)
四、地质构
造………………………………………………………………
(5)
五、地
貌………………………………………………………………
(8)
六、不良地质作
用 (8)
七、结束语 (9)
一、绪言
实习时间:
2010年5月26日至6月6日
1.1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了地质实习的感性认识,巩固
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后续课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基础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
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容方法。
3、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的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
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
1.2 实习的主要容
1.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进行以下教学容:
(1) 能熟练的鉴别矿物质。
(2) 掌握矿物质的鉴别方法,岩层的辨别及地质年代的识别。
(3) 观察确定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并掌握其描述、记录方法。
①岩性的鉴别、命名、描述及其在地质体中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
②了解野外地层划分的依据。
③构造基本类型的确定,构造特征的观察与描述,构造对公路、铁路及水电工程的影响。
(4) 野外工程地质工作方法、步骤及组织。
2. 通过考察兰青、兰新铁路和公路的滑坡、泥石流、崩
塌、落石、岩堆、黄土陷穴等地质病害的治理,使学生了解地质病害整治的工程措施及如何应用地质知识为工程建设
服务。
1.3 实习的方式
野外地质实习方式是:在实习区布置观察线路,观察线路上布置观察点,教学容安排在观察点上进行。在每个观察上,先由教师简要介绍观察点的容和要求,再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必要时可借助简单的地质仪器和工具,测量岩层产状、做素描图,信手剖面图等。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开展讨论,分析观察的结果,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讲解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诱导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上,时间和空间上等方面思考问题、活跃思维。
1.4 实习地点
河口地区。
河口地区地质条件方面有五大特点
1. 区沉积岩、变质岩、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均有初露。
2. 铁路、公路沿线及黄河岸边的地质剖面露头连续、明显,便于填土分析。
3. 有众多典型的褶皱、断裂,不整合接触等地质构造现象。
4. 有众多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且均有工程治理措施。
5. 有典型的有黄河、庄浪河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和黄土地貌。
二、河口地区的自然地概况
河口地区属市西固区所辖,位于市西约47公里处,有兰新、兰青铁路和兰新、兰青公路通过,交通便利,八盘峡水电站位于实习基地中心,它位于的工农业生产供应的大量的电能。
河口区地质属于济阳坳陷的东北部,由沾化凹陷、车镇凹陷、埕子口凸起、义和庄凸起、孤岛凸起构成。地质构造发展及演变经历了褶皱运动、振荡运动、断陷、断拗和拗陷五个阶段。地层构造由基底岩层和新生界地层两大层系构成
(缺失元古界)。地质分为底构造层、下构造层、中构造层、上构造层和顶构造层五个构造层。境大多为第四系积散堆积物覆盖。覆盖一般厚度200—300米,上部为浅棕黄、浅绿灰色粉砂质粘土,粘土夹粘土质粉砂层,近海夹海相层,富含腹足类化石及少量灰质,下部为浅灰黄、浅灰绿色粉砂质粘土或浅灰绿色粘土质粉砂层,浅灰黄色含砾细砂层、砂砾层瓦层,底部普遍存在砂砾层。地质构造为贝类矿藏、原油、天然气生成储集提供了空间,因于地质构造过程、河口境地下资源地质储量丰富。形成了潜山、断块、岩性等多种油气矿藏。
河口区地貌类型属于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貌。地表浅层的土壤母质,主要为黄河冲击沉积物,可分为缓岗和河滩高地、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海滩地四大类。地形东西宽,南北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平而缓,自然比降1/10000,海拔高度一般在3~4米之间,最高点为海拔7.6米。
河口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北东两面临渤海,近海浅水域宽阔,热量吸收能力小,地势平坦,大陆性季风影响甚于海洋,故而形成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2℃,年平均地温为15.0℃,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8小时,全年平均无霜期234天,冻土期44天。
本区为一河流盆地,主要河流有黄河和庄浪河、本区最高山峰海拔约1800m,气候属大陆气候,降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4、5月份为多风季节,最高温度为36℃,最低气温约为-21℃。
在区域构造上河口地区属于祁连山褶皱带的中祁连山
早期加里东褶皱带的东段。中祁连山早期加里东褶皱带的围,西起阿克塞、肃北、向东南经党河、啥尔腾河上游地区、疏勒南山、大通南山、西北直到以东。
作为中祁连端的河口地区,在沉积了前震旦系的一套深变质岩地层(相当于“皋兰系”地层,时代属元古代早期)以后,首先褶皱隆起。到震旦纪末期整个中祁连山都褶皱隆起了。在寒武纪,奥纪、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本褶皱带因普遍隆起而未接收沉积。在石炭纪、二迭纪、三迭纪和侏罗纪时期,本褶皱带也只是在局部地区形成沉降接受了沉积。故河口地区缺失∈、O、S、D、C、P、T、J的地层,到了侏罗纪末期。本褶皱之东段开始出现较大的沉降,形成一些较大的盆地,接受了较厚的下白垩统红色沉积,——河口盆就是其中之一,故本区下白垩统地层出露普遍。由于当时气候干燥,处于稳定的氧化环境,故地层被普遍染成了紫红色。在早白垩世以后,河口地区因受后期造山运动的影响,又隆起成山,遭受剥蚀,只在其中一些低凹的地方才接收了第三系的红色沉积。故在本区缺失上白垩统(k2)地层,只在区部地区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