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与生活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精神分析与生活

教师姓名王熠

研究生姓名褚志伟

研究生学号120131839

研究生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所在院系资源学院

类别 B.硕士

日期2014.11

评语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精神分析与梦

摘要:精神分析学说中代表性的理论为弗洛伊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中心内容是探索人的无意识这一深层的精神世界。但其理论学说不是凭空产生的,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具有其思想背景与理论基础,有着其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的前提。精神分析学说是弗洛伊德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观选择的结果。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的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将他的无意识理论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也就是说这种学说不是对人心理结构的现象的描述,而是企图揭示人的心理结构的基础和动力,其目的是希望透过人的精神生活的表层,去探索和揭示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的本原基础。本文基于通选课程《精神分析与生活》所教授的内容,并进行了精神分析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三个方面对所学课程进行了总结。分别是:精神分析学概述、梦的基本认识和梦的特点。通过以上的总结分析,对精神分析学有了相关的了解,对自身的心理活动有了较深的认识。

关键词:精神分析、梦、弗洛伊德

目录

第一章精神分析学概述 (5)

1.1理论基础 (5)

1.2理论形成 (5)

第二章梦的基本认识 (7)

2.1弗洛伊德梦的理论 (7)

2.2梦的定义 (7)

2.3梦的类别 (8)

2.4梦的形成原因 (8)

2.5梦研究的新进展 (8)

第三章梦的特点 (10)

3.1内隐性 (10)

3.2丰富性 (10)

3.3不可穷尽性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精神分析学概述

1.1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学说中代表性的理论为弗洛伊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中心内容是探索人的无意识这一深层的精神世界。但其理论学说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并不是讨论潜意识的“第一人”。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具有其思想背景与理论基础,有着其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的前提。精神分析学说是弗洛伊德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观选择的结果。

布鲁尔和夏尔科的变态心理学。18、19 世纪,在医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乃是机械

唯物论的观点。人们习惯于用生理机制上的障碍来解释精神失常。后来,医学研究中的无数临床经验表明,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无损的。这就启迪人们,应当在心理

方面去寻找精神病的根源。于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应运而生。布鲁尔和夏尔科是变态心理学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弗洛伊德通过他们受到了变态心理学的强烈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影响了众多的科学家及其研究工作。弗洛伊德承认,他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倾向,以及关于人类行为是被本性决定的“决定论”观点,主要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许

多概念和假设直接取自于进化论,如变化的过程,发展思想以及固守与退化概念等等。弗洛伊德说过:“达尔文理论,也强烈地吸引着我。因为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在对世界了解

上取得巨大进展。”弗洛伊德认为,既然依据达尔文进化论,人属动物中一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人的心理与行为就必然永远要受其生物本能的制约。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被压抑不仅是发生种种怪症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形成人格和创造社会文化及艺术的重要动力。

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弗洛伊德在谈到无意识过程的存在时说,“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真正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叔本华。他把叔本华称为自己的“前辈”。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时,正值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广泛流传之时。叔本华、尼采等人所开创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公开举起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探索人和世界的真正的内在本性的口号下,对包括资产阶级古典人本主义倾向在内的欧洲理性主义传统进行了公开的挑战。他们要求哲学摆脱外在的虚幻世界的引诱而回复到内心世界,以此来改变欧洲哲学发展的方向。弗洛伊德吸取了这股思潮的主要观点。与此同时,他的学说也汇入了这股思潮。

从理论渊源来看,弗洛伊德的理论建构是人的心理能力的动力观念与德国传统的意志哲学的结合。不过其中的动力学观念是弗洛伊德用来说明心理动力的作用方式和机制的,对其理论体系本身并不起决定作用。居于其理论中心地位的乃是其德国意志哲学思想。意志哲学观点重在张扬人的生命力及其表现形式,属于非理性主义范畴,所以受到理性主义的排斥与反对。弗洛伊德曾说:“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最足于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它和他们的理性的成见相反;其二则和他们的美德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因此,人们在研究精神分析学时,常常追寻出弗洛伊德学说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和柏格森的“生命活力”之间的某种隐晦曲折的理论渊源关系,并将其归之为非理性主义理论。

1.2理论形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他的独特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的。“精神分析学”作

为一个理论体系,首先是指一种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分支。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也是一种真实存在,它虽然无法用单纯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但还是有原因可寻的。由于弗洛伊德的开创性的工作,人的潜意识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精神分析学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建立经过了漫长的40 年时间。一般认为,1895 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共同发表《癔症研究》一书,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开始。通过探索癔症病因和治疗癔症方法,弗洛伊德开始对潜意识动机、压抑、移情、焦虑及神经症病因素的研究。这些概念成为精神分析的基础。1896 年,弗洛伊德回忆儿时生活进行自我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神经病是由性创伤经验引起的,并提出幼年性欲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观。1900 年后,弗洛伊德相继出版《梦的解释》、《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学论》、《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等著作,初步完成了精神分析潜意识理论的系统化,并系统地探寻出人类性欲自幼年时代起的发展规律。但是,弗洛伊德并不满足停留在此。他又进一步向前推进了他的学说。1910 年发表《精神分析引论》以后,他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时,他明显地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本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的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了神经精神病学的狭隘范围。于是,他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愈来愈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精神病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类。他把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1920 年发表《超越唯乐原则》集中研究本能问题,提出死亡本能概念。1921 年出版《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系统研究和提出“自我”范畴。1923年的《自我与本我》则进一步将心理结构学说系统化,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完成人格结构新理论模式。1926-1939 年期间,弗洛伊德将研究重心转于与精神分析相关的人类文化历史、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问题。《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分析“俄狄浦斯情结”在文学中的表现。《论文明及其缺憾》(1930)探寻宗教产生的根源。《为什么有战争》(1932)用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政治问题加以说明。在1934 至1938 年写作并发表的《摩西与一神教》中,则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弗洛伊德研究的内容已超出了关于心理治疗方法和关于潜意识心理过程的一般性理论的范围。他使他的研究哲学化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成了一种哲学,一种社会历史学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学又获得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称号。

弗洛伊德自以为通过把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现象领域,他的学说就大大地向前发展了。实际上,事与愿违,他的学说因此而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他还在世的时候,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已出现分裂。最早起来修正他的学说的是他的两个高足--阿德勒与荣格。阿德勒提出了所谓“个体心理学”,荣格则提出所谓“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去后,居住在美国的以弗罗姆、霍尼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年轻的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了更加系统的修正。他们认为,精神分析学向“社会心理学”方向发展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片面地强调了人作为生物所具有的本能和欲望,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于是,他们在基本保持精神分析学原貌的前提下,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他们使精神分析学发展成一种“新弗洛伊德主义”。为了改变弗洛伊德忽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的局限性,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致力于把精神分析学“嫁接于”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后者虽然同前者是对立的,但却深刻地说明了社会理论对人的影响,因此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这样,从“新弗洛伊德主义”中又衍生出了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