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
三线建设读后感500字
三线建设:一段尘封的记忆与深刻的启示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忽略历史的长河,以及其中蕴藏的丰富智慧和深刻教训。
三线建设,这个看似久远的历史事件,其实掩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信息。
三线建设,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为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而进行的大规模国防建设。
这其中,不仅包括建立和加强全国范围内的军事设施,还包括一系列的民生工程和工业项目。
其背后的逻辑是未雨绸缪,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在阅读关于三线建设的书籍和文章后,我深感其中的优点。
首先,三线建设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毅力。
在艰苦的环境下,人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三线建设体现了决策者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思熟虑。
他们不仅关注国防安全,也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通过三线建设这一历史事件,传递了一种对国家发展、对人民福祉的深深忧虑和坚定信念。
他们描绘了当年人们克服重重困难,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的画面,让我深刻感受到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不应忘记这
种精神,反而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三线建设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居安思危,不应因和平稳定而忘记潜在的风险。
其次,它鼓励我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关注国家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利益。
最后,它告诫我们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推动我们走向成功。
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我近日前往贵阳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博物
馆展览精美,全面展示了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和发展。
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我对三线建设并不十分了解。
然而,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展
品和解说,我对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展馆布置得非常有条理,生动展示了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过程和成就。
我看到了许多照片、文物和模型,展示了当时人们艰苦奋斗的场景,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困难环境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博物馆的展览设计非常优雅,吸引了我的目光。
展览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结合
了图片、视频和音频,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三线建设的过程。
这些多媒体展示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期,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人们的团结奋斗精神。
展览还配备了专业的解说员,他们提供了有关展品的详细背景知识,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展览的信息。
博物馆还设有一个互动区域,让参观者亲身体验三线建设的一些任务。
我参与
了模拟修建山区公路的活动,这让我更加清楚地理解了当时人们工作的艰辛和困难。
这种互动体验使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对三线建设的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我对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的观看体验非常满意。
博物馆通过生动的
展览和专业的解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三线建设的伟大历程。
这次参观使我加深了对三线建设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诚挚地推荐大家有机会去贵阳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亲身感受那段艰苦而伟大的历史。
三线建设读后感400字
三线建设读后感引言在当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
而《三线建设读后感》这本书则通过对中国三线建设的回顾和分析,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从书籍内容、作者观点以及个人感悟三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评价。
书籍内容本书通过详细描述了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进行的三线建设的历程与背景,重点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如何组织生产,建设工厂、生活设施等问题。
通过对工人、干部等各个阶层的情感描写和现实困境的反映,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悲壮与坚定。
书中还提及了三线建设的背景,包括国际形势与国内紧张局势。
同时,作者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三线建设的进程和各地建设情况,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地调研,使读者对中国长城工程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作者观点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剖析,表达了他对三线建设的积极态度。
作者认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还指出,三线建设不仅是一项具体的经济建设工程,更是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和自力更生的象征,是一段值得自豪和传承的历史。
作者同时也对三线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平实而真实的描述。
他指出,三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如原材料紧缺、设备落后等,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然而,人民始终坚守信念,不畏艰辛,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
个人感悟读完《三线建设读后感》,我深受触动和鼓舞。
书中对于中国人民智慧和团结的描写令我敬佩不已。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不仅面临着强敌的威胁,还要面对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困境,然而他们没有气馁,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坚持下来。
这种乐观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同时,《三线建设读后感》还让我思考到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是否能够发扬三线建设时期团结奋进的精神,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能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总的来说,《三线建设读后感》这本书通过对三线建设历程的描述和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三线建设工作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国三线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名参与三线建设工作的普通一员,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在此,我想以这篇感言,表达我对三线建设工作的几点感悟。
一、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确保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是指在我国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建设一系列以国防工业为主,兼顾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业基地。
这一决策,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三线建设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
通过三线建设,我国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工业基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三线建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线建设不仅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三线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
三线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三线建设工作的艰辛与付出三线建设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建设过程中,广大建设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首先,建设者们克服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西部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许多地方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
然而,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三线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其次,建设者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物资匮乏,条件艰苦。
然而,建设者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再次,建设者们树立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线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协同配合。
在建设过程中,广大建设者们紧密团结,互相支持,共同为三线建设事业奋斗。
三、三线建设工作的成果与启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三线建设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三线建设工作成果的几点感悟:首先,三线建设为我国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示例文章篇一:《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嘿呀!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呢!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年代。
那些陈旧的机器、泛黄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充满故事的老物件,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我看到了当年工人们住的简陋宿舍,那小小的空间里,摆放着几张木板床,连转身都困难。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房间,又大又舒适,和他们比起来,我简直太幸福了!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能坚持下去吗?”还有那些巨大的机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感觉到它们当年的威风。
讲解员姐姐说,这些机器可都是当年的宝贝,工人们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们。
我就想,这些机器就像战场上的战士,为了国家的建设冲锋陷阵!我还看到了好多工人叔叔阿姨们的照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笑容,那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我听到旁边的同学说:“他们不累吗?” 怎么会不累呢?只是他们心中有梦想,有对祖国的热爱呀!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一直在不停地讨论。
“哇,你看这个!”“哎呀,他们太不容易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被那些历史深深吸引。
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景,那热火朝天的画面,让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置身其中。
我仿佛看到他们挥汗如雨,听到他们的口号声震耳欲聋。
这就像我们在运动会上为了班级的荣誉拼命奔跑一样,充满了力量!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三线建设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那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不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吗?难道我们要在舒适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吗?不!绝对不!我要努力,要拼搏,要让自己的人生也像三线建设者们一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示例文章篇二:《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哇塞!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那个火热的年代。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
散文一三线建设观后感在了解三线建设之前,我对那段历史是很模糊的。
可是当我真正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段历史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一样。
三线建设,那是一个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故事。
就像在深山里有一群勇敢的开拓者。
比如说在大西南的深山里,有那么一群叔叔阿姨,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那里有温暖的小房子,有热闹的集市,还有熟悉的小伙伴。
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偏僻的地方。
那里的山可高了,高得好像能插到天上去。
山上到处是茂密的树林,人走进去都很难找到路。
可是这些建设者们没有害怕。
他们带着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锤地开始砸石头,一锹一锹地挖土。
他们要在这大山里建工厂、盖房子。
我听说有个叔叔,他原本是在城里的大工厂里工作的,生活很舒服。
但是他来到三线建设的地方后,每天都住在简陋的工棚里。
那工棚就是用几块木板搭起来的,下雨天还会漏水。
可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他每天都早早地起来,去工地干活,一直到很晚才回来。
他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紧紧地钉在建设的岗位上。
还有那些阿姨们,她们也不示弱。
她们做着像搬砖、运材料这样的力气活。
在太阳底下,她们的脸被晒得红红的,汗水不停地流下来,把衣服都湿透了。
可是她们的眼睛里总是透着坚定的光。
三线建设的成果是让人惊叹的。
在那大山里,一座座工厂建起来了。
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大山的寂静。
这些工厂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是我们生活中要用的日用品,有的是保卫国家的重要物资。
从三线建设里,我看到了人们的勇敢和坚强。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为了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我们现在能住在漂亮的房子里,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有各种各样好玩的玩具,都是因为有这些先辈们的努力。
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勇敢和坚强。
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就像那些三线建设者们面对大山没有退缩一样。
我们也要努力成长,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线建设就像一首激昂的歌,在岁月里永远传唱着那些建设者们的伟大精神。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介绍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座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进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线建设。
我此次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并深受其展览内容的启发。
以下是对此次观后感的详细介绍和感受。
三线建设的背景1. 战略需求三线建设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了应对战争和国家安全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压力,为了确保国家独立和安全,在山地和边远地区兴建了大量设施,以应对潜在冲突和敌人的威胁。
2. 建设规模三线建设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包括地下核工厂、巨型水电站、隧道、铁路和公路等。
这些设施不仅使得防御更加坚固,还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博物馆展示内容1. 原始计划和设计博物馆以一系列展板和模型展现了三线建设的原始计划和设计。
这些计划展示了当时中国政府具有远见卓识的规划能力,以及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
2. 建设过程与困难展览中详细描述了三线建设的建设过程和面临的困难。
施工队伍必须在高寒、缺氧和恶劣的地质条件下工作,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才完成了这些工程。
这让我对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深感敬佩。
3. 三线建设的成就博物馆还展示了三线建设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巨大成就。
通过这些工程,中国成功地将工业和资源转移到了山区和边远地区,提高了国家的自给率和独立性。
三线建设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我的观后感和思考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意识到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集体努力的结晶,是中国顽强抵抗外来压力的象征。
这些工程的规模和艰巨程度让我对中国的工程建设能力感到惊叹。
我在参观中也思考了三线建设对今天的中国的影响。
这些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也思考了未来的建设挑战,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三线建设观后感400字
三线建设观后感400字在现代社会中,三线建设被认为是一种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正在进行三线建设的城市,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发展理念的生动和全面。
首先,三线建设给我留下了一个生动的印象。
在这个城市,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型工厂忙碌运作。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这座城市正在以破茧成蝶的姿态崭露头角。
我被这里的发展速度所震撼,深深感受到三线建设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三线建设给我留下了一个全面的印象。
不仅是城市的物质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这座城市还注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资源;我走进了一家现代化的医院,感受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贴心的服务;我还注意到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绿化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这些全面的发展让我深感三线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为了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
最后,三线建设给我留下了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印象。
在这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看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合力。
同时,城市管理者们注重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注重速度,更注重质量。
这种注重全局、注重长远的发展理念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追求持续发展,不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参观三线建设城市的经历让我深受启发。
这种发展理念的生动和全面,以及带给我的有指导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信念,并努力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三线建设的参与者,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项工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在我多年的实践中,我积累了许多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就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总结。
首先,我想说的是,三线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巨大的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感到深深的责任感。
这项工程需要我们放下个人利益,为国家长远发展考虑。
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我们协调各项资源,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这其中,需要我们的远见卓识、勇气和毅力,这一切都需要极大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团队精神。
其次,我认为三线建设最需要的是创新与发掘。
我们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注重创造性思维。
在三线建设中,常常遇到种种难题与挑战,如果我们不愿尝试新的方法和探索新的领域,则很难赢得胜利,更难取得成功。
此外,我们还需要积极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用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三线建设的快速发展。
再次,我认为我们在进行三线建设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线建设需要消耗巨额的财力物力和各种资源,而其中许多资源是不能再利用的,因此,任何一个环节的浪费都会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制约工程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各项预算,合理使用资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在从事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停地进行思辨和反思。
三线建设数据太大、位置太偏、工程太难,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会引起连锁反应。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审视我们的工作,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寻找改善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只有在不断进步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为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本次三线建设中,我遇到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也让我懂得了很多。
我懂得了责任、协调、创新、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反思等等,这些都是我从工作中获得的宝贵的财富。
我也追求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目标,希望自己在三线建设中不断地超越自己,为祖国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贡三线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自贡三线建设参观心得体会我参观了自贡三线建设,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自贡三线建设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中国政府投资兴建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提高国家的战略能力和经济实力。
整个建设过程非常艰辛和困难,但它也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首先,参观中我了解到,在三线建设的初期阶段,工人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们不仅要在艰难的山区丛林中修建道路,还要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
他们必须时刻警惕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同时还要忍受高温和严寒的折磨。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人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深深地敬佩他们的勇气和顽强精神。
其次,我在参观中看到,三线建设中的技术和设备是当时最先进的。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措,但它确实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和创新的价值。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市场的需求。
此外,三线建设的成功也得益于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效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制定了科学的计划,对工作进展进行了严格的监督。
政府还鼓励工人们提出建议和创新,为他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平台。
这种领导和管理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有远见和魄力,同时也要注重人本管理,给予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最后,我认为三线建设的成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结果。
工人们在困难的环境下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而奋斗。
他们将个人的利益放在国家的利益之上,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令我非常感动。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依然需要团结一心,以团队的力量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次参观,我从自贡三线建设中吸取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深深体会到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重要性。
《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五篇》
《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五篇》第一篇: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遗存的时代记忆不朽的时代精神——贵州大学李照龙在接到三线建设实践考察这个任务的之前的我,虽然曾听人提起过我们贵州的三线建设,却是知之未深。
便上网搜索了一下做个大致的背景了解,在百度中的文辞之间重温那一段历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我不禁佩服那一时期谋划运筹我国国防科技这一盘大棋的国家领导人、决策者,惊叹他们是怎样的胆略和气魄。
且我最初的感受也基本局限于此。
第一天从贵阳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后途经蜿蜒的环山公路,在两旁葱郁树林的映衬下,我们来到考察参观第一站“三线建设”011基地——安顺云马飞机厂。
行程的一开始我们便认识了云马厂当初从北京来的第一批投身支援三线建设的已过八旬的刘金雄老爷爷,参观行程中刘老结合他自己人生历程,讲述了云马厂的发展,在刘老的回忆和讲解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的老一批三线建设者的心历路程。
了解到刘老他们从青年时期投身国防科技建设事业的信念,以及为了国家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一生的不悔的自豪的情怀。
“我有十分力,不出九分力,出完十分力,再加一把油”、“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以及“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的“三献”精神······一行听完刘爷爷慷慨激昂的言辞,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最切身的感受到了何谓艰苦、何谓奉献,也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更高一层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云马厂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三线建设的故事,这更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老这样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建设者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
当然的,就像无论是任何小说、电影、或是电视剧一样,艺术总归是源于生活,在时间空间的进程中爱情无论何时何地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此行最触动我的便少不了三线中的爱情故事。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铁路三线建设,那可真是一次超级特别的经历,就像走进了一部充满热血与奋斗的历史大片。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些老式的铁路设施吸引住了。
那铁轨,虽然看着有点旧旧的,但是就像一位位默默坚守多年的老战士,每一寸都透着一种坚毅。
你想想啊,在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那些建设者们全靠着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就把这么一条条铁路给修起来了。
这可不像咱们现在搭个积木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在荒郊野岭、崇山峻岭之间开辟出一条条钢铁大道啊。
我沿着铁路走,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工人们热火朝天干活的场景。
他们一个个挥汗如雨,喊着响亮的号子,齐心协力地把铁轨铺好。
可能有人负责搬那些沉重的枕木,一步一步地挪着,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大地较劲儿;有人在指挥着铁轨的铺设,眼睛紧紧盯着,生怕有一点点偏差。
这铁路啊,可不仅仅是铁和木头的组合,那是他们用汗水、用热血,甚至是用生命浇筑出来的。
看着那些展示的老照片,我心里就特别感动。
照片里的人都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却带着无比坚定的神情。
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这艰苦的地方搞建设,为的啥?就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啊。
那时候的条件可真艰苦,住的地方可能就是简易的工棚,吃的也不会有多好,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这种精神,要是放到现在,估计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吧。
再说说这铁路三线建设的意义,那可太大了。
就好比是给国家的身体里安装了一条条强劲的血管,让物资可以快速地流动起来。
不管是山里的资源运出去,还是外面的东西运进来,都靠这铁路呢。
它带动了沿线地区的发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很多原本封闭地方的大门。
我在参观的时候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坐高铁又快又舒服,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当年那些铁路三线建设者们的努力之上的啊。
我们可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
要是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的出行,哪有那么多城市的繁荣发展呢?这次参观就像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艰苦奋斗,什么叫做无私奉献。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示例文章篇一:《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哇塞!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那个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年代。
里面的展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老照片、旧工具,还有好多以前的文件呢!我看到那些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儿,他们的眼神坚定得就像我想要考100 分的时候一样!我忍不住想,他们难道不累吗?不会害怕困难吗?但再看看他们完成的那些伟大工程,我就知道,他们心里有一团火,啥困难也不怕!还有那些旧工具,虽然看上去又笨又重,可就是靠着它们,前辈们建起了工厂,造出了产品。
这就好像我们做数学题,虽然题目很难,但是只要有笔和纸,认真去算,总能找到答案,不是吗?我记得有个展示区,里面放着一件工人师傅穿过的工作服,上面布满了补丁和油渍。
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师傅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
我跟旁边的同学说:“这衣服得多辛苦才能变成这样啊?”同学也点头,说:“肯定是没日没夜地干活儿。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是当年参加过三线建设的。
他给我们讲了好多当年的故事,他说:“那时候条件苦啊,住的地方简陋,吃的也不好,但是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我问老爷爷:“您觉得值得吗?”老爷爷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值得!没有当年的付出,哪有现在的好生活?”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看着那些展品,听着那些故事,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线建设的前辈们,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冲锋陷阵,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未来,无私地奉献着。
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吗?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前辈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浪费,得好好学习,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和收获,你们觉得呢?示例文章篇二:《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嘿呀!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感觉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影响百年国运的三线建设读后感
影响百年国运的三线建设读后感
《影响百年国运的三线建设》一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
这项建设计划涉及到中国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的战略布局,旨在加强国家的国防体系和经济实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这项建设计划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运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三线建设的实施使得偏远地区的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民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三线建设的实施也打破了中央城市的垄断地位,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
最后,三线建设的实施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国运的重要性。
中国的三线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仅仅是为了当时的国防和经济发展,更是为了未来百年的国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份精神和勇气,也是我们今天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所需要的。
总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三线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运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更加自豪和感恩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
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精神,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参观自贡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自贡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我参观了自贡三线建设博物馆,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激情和艰辛。
这是一个展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的重要场所,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使我对三线建设的艰苦、坚持和勇气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的外观十分庄重大气,建筑设计充满力量感,让人一进入就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
馆内分为多个展区,展陈内容丰富多样,详细呈现了三线建设的各个方面。
我首先进入了前厅,这里陈列着一些标志性的物件,如开钻头、“五风”古旧文件等。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当时工人们艰苦工作的情景,也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我接着进入了主展馆,这是三线建设博物馆最大的展区,展览内容非常丰富。
首先进入的是第一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实物,详细介绍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形势,让我对国家为何选择实行三线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是第二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三线建设的实施情况。
展览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搭建、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工作场景和工人们的辛苦劳动。
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工厂厂房中,感受到了那种忙碌和拼搏的氛围。
这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当时的工人们,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毫不怨言地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此外,博物馆还有一个特别区域是专门展示三线建设的成果和成就。
在这个展区,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数字和名录,如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一条全长900多公里的铁路、100多个矿山和工矿企业等。
这些数据显示了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力量。
参观自贡三线建设博物馆,让我对三线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深深地被当时的工人们的坚持、勇气和牺牲精神所打动。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默默奉献。
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通过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团结的力量。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
参观铁路三线建设观后感你知道吗?前几天我去参观了铁路三线建设的成果,那可真是一次超级震撼又妙趣横生的经历啊!一到那儿,我就像个闯进了神秘宝藏地的小探险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条条铁轨,它们就像沉默而忠诚的长龙,蜿蜒在大地之上。
我当时就想,这铁轨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它就这么静静躺着,却能承载着巨大的火车,带着人们和各种物资,跑到天涯海角。
再看看那些老式的火车头,哇塞,它们简直就像从历史深处缓缓驶来的钢铁巨兽。
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些“沧桑”,但你能感觉到它当年的威风凛凛。
站在旁边,我仿佛能听到它当年发出的那种轰隆隆的咆哮声,那声音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岁月,又像是在警告那些企图挑战它的困难:“我可不怕你,我要带着大家向前冲!”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
那时候的建设者们啊,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他们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工具,全靠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机械,在荒山野岭里开辟出这样伟大的铁路线。
就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点地挖,一点点地铺,那种毅力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在想,如果我穿越回那个时代,估计干不了一天就得累趴下,他们却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
而且啊,三线建设不仅仅是建了铁路这么简单。
这背后可是有着无数的故事和意义。
它就像一根纽带,把不同的地区连接起来,让物资可以流通,让人们可以互相交流。
这对于当时的国家发展来说,就像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偏远的地方不再与世隔绝,大家都能分享到外面世界的新鲜东西,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好东西送出去。
我沿着铁路线走了一段路,脚下的枕木坚实而有力量。
我就在想,这些枕木就像是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小人物,虽然每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支撑铁路这个庞然大物的坚实基础。
这就像三线建设中的每一个普通建设者,他们或许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名字,但他们的汗水和努力却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每一寸铁轨里。
从这次参观中,我也得到了不少启发。
现在我们的生活太方便了,坐火车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简单。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
三线建设心得体会篇一:再谈三线建设的评价问题再谈三线建设的评价问题马泉山20XX-08-2414:24:05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京)20XX年6期【英文标题】Re-discussiononEvaluatingtheThird-lineconstruction【作者简介】马泉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00836 【内容提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三线建设,虽已过去几十年了,但对它的评价依然存在颇多争议。
对三线建设作出分析评价,确非易事,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特殊性。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三线建设二重性这一命题,即它既是旨在应对战争危险的特殊政治行为,又是谋求改善生产力布局的一般经济行为。
由于战争没有绝对确实性,只有相对确实性,因此政府的经济行为并不总是取决于经济学原则,还要考虑社会政治的要求。
与此同时,评价三线建设得失时,还要面对其经济分析的特殊因素和难以避免的模糊性。
总之,三线建设得失相比,得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是国家战略利益所系;失是得的必要代价,从根本上说是外部敌对势力强加给中国人的,也是暂时的,终归会得到补偿。
【关键词】三线建设/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评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投入1000多亿元资金,在大陆腹心地区展开的被称为三线建设①的大会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应该都称得上是浩大工程。
几十年过去了,回过头看,对它的评价依然多有争议。
此前,我在《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66-1978)》有关章节曾有论列,②积近年思考补充如下。
有必要提出三线建设二重性这一命题对三线建设分析评价,确非易事,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的特殊性。
就其本真意义,是毛泽东决策的备战举措,显系国防战略范畴。
不仅如他所说是原子弹时期的作战需要,而且与他本人的军事思想有着直接关系。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军事战略,从根本上说是防御性的。
但毛泽东反对消极防御,更不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他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诱敌深入,“关起门来打狗”。
四川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感想
四川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感想说实话,去四川三线建设博物馆之前,我根本没想过这会是一次如此“开眼界”的体验。
你说三线建设嘛,当时一听就是那种历史课本上才有的东西,离我远得很,想着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博物馆,能有多有意思呢?结果去了之后,哇,简直就是一个“时间穿越机”,让我从过去到现在,一路走来心情大起大落,感触满满。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就能感觉到那股历史的沉淀。
周围的环境挺有意思的,有点老旧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
这里的展览可不是一般的展示品堆在玻璃柜里的那种死板,而是用一种特别有趣的方式来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
展品不多,但每一件都能引发一阵阵思考。
你看那些早期的工具、机械,简单粗暴却能在当时的条件下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站在那些旧照片和实物前,突然就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心里默默嘀咕:“这不就是咱爸妈、爷爷奶奶曾经奋斗的时代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描述三线建设精神的展板。
你知道,当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人都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主动去到西部这些荒凉的地方。
想象一下,没水没电,吃的也不好,生活条件简直差到不行,可他们还是一股脑儿地投身进去,一心一意搞建设。
真的是用生命在拼搏,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是他们无数个日日夜夜辛勤努力的结果。
看着那些旧照片里,几乎都是面容严肃、眼神坚定的工人们,忽然觉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像是扎根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博物馆里还展示了许多当时人们用过的工具,那些简陋的设备,看到就让我直呼“厉害了,我的哥”。
有些机械的操作手册看上去就像是几页薄薄的纸,但你要是细心看看,就能发现那些纸张上写的字,简直就是一行行“生死状”。
你想,动辄就是几百吨、几千吨的设备,出一点小差错可就大事不妙,还是得靠人力去操作,没有什么高科技。
看到那一刻,我真的好佩服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他们一点点拼出来的成就,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哎,话说回来,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一张张照片,很多都是老百姓自己拍的。
你看那些背井离乡的工人们,脸上虽然带着一些疲惫,但眼神却充满了希望。
四川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感想
四川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感想哎呀,你们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今天,我终于有幸参观了四川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是咱国家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啊!说实话,我以前对这个话题了解得并不多,但是这次参观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的知识面又拓宽了不少呢!我要说的是,这个博物馆的展品真的是非常丰富多样啊!从各种各样的工具、设备,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品,再到一些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简直就是把那个时代的生活给还原出来了!而且,这些展品都做得非常细致,让人感觉好像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一样。
我觉得这也是咱们国家博物馆的一个特色吧,总是能让人大开眼界,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说到历史,我就不得不提一下那个时代的故事了。
听说那个时候,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咱们国家的领导人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三线建设。
这个“三线”可不是现在我们说的什么“一线”、“二线”、“三线”,而是指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的三条战略性布局。
这个战略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还关系到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可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才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事业。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关于那个时代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比如说,有一张照片上面是一群穿着军装的年轻人正在修建一座大桥,他们汗流浃背、热火朝天地工作着,那种精神真是让人感动。
还有一段文字描述了一个叫做“天梯”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要靠着一根根木头搭建成的小楼梯上下山去干活,真是太不容易了!看到这些图片和文字,我真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伟大。
当然啦,除了那些感人的故事和丰富的展品之外,我还在博物馆里学到了很多关于那个时代的知识。
比如说,我知道了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么利用简陋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建设的,也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任务的。
这些知识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次参观四川三线建设博物馆真的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我不仅了解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还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我在攀枝花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这次参观给我带来了很深刻
的感受。
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一、展览布局
三线建设博物馆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了整个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从建设前期筹备到建设结束,将整个过程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展览。
在
每个时期的展览区域中,除了用文字和图片介绍建设的基本情况之外,还收集了许多实物,如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钳工机械、螺丝等,让参观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建设过程中的艰辛。
二、讲解员的服务态度
参观时我们请了解说员,他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建设过程、历
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他的讲解非常生动,语言有力,也很接地气,能
够引起我们的共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感受
在参观三线博物馆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民英雄们奋斗的艰
辛和无私的精神。
建设三线的艰苦条件、各种困难和危险,导致了不
少工人的伤亡和死亡。
但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勇敢地承担了工作,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真是让人感动。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
应当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奋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总之,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参观体验非常出色,它让我们可
以深入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感受到人民英雄们的无私精神,也让我
们激励自己在当下的生活中奋斗拼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存的时代记忆不朽的时代精神
——贵州大学李照龙在接到三线建设实践考察这个任务的之前的我,虽然曾听人提起过我们贵州的三线建设,却是知之未深。
便上网搜索了一下做个大致的背景了解,在百度中的文辞之间重温那一段历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我不禁佩服那一时期谋划运筹我国国防科技这一盘大棋的国家领导人、决策者,惊叹他们是怎样的胆略和气魄。
且我最初的感受也基本局限于此。
第一天从贵阳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后途经蜿蜒的环山公路,在两旁葱郁树林的映衬下,我们来到考察参观第一站“三线建设”011基地——安顺云马飞机厂。
行程的一开始我们便认识了云马厂当初从北京来的第一批投身支援三线建设的已过八旬的刘金雄老爷爷,参观行程中刘老结合他自己人生历程,讲述了云马厂的发展,在刘老的回忆和讲解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的老一批三线建设者的心历路程。
了解到刘老他们从青年时期投身国防科技建设事业的信念,以及为了国家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一生的不悔的自豪的情怀。
“我有十分力,不出九分力,出完十分力,再加一把油”、“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以及“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的“三献”精神······一行听完刘爷爷慷慨激昂的言辞,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最切身的感受到了何谓艰苦、何谓奉献,也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更高一层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云马厂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三线建设的故事,这更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老这样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建设者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
当然的,就像无论是任何小说、电影、或是电视剧一样,艺术总归是源于生活,在时间空间的进程中爱情无论何时何地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此行最触动我的便少不了三线中的爱情故事。
刘老在和我们的交谈中,也有他在那艰苦时期下朴实的爱情。
那时他们的爱情没有像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的各种诱惑,也没有的不切实际的虚无与奢求,刘老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爱情,从他的述说中我们听到的事携手搀扶的纯真。
在他讲诉自己爱情的过程中脸上始终洋溢的是最淳朴温馨的笑容,说实话也让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重新用一个新的标准审视自己的爱情观。
第二天我们来到参观第二站——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一进门浮现的是一座凝聚了各类电气及机械原件的制作而成“大三线建设”立体雕塑深深震撼到了我,那时那刻的我感觉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理解的抽象当中的三线精神实质化了就那么静静的站立在你身前,不发一言,就那么静静凝视着你。
看雕塑上的那些各类三线建设时期的原件工具,便感觉好像那一段时期的种种便是在你面前发生的一样,就好像雕塑再对你诉说他的过往、他的种种。
仿佛那一瞬间心便沉淀了下来。
随着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路参观完整个博物馆,那一样样静静陈列的物件、一张张图、一段段文字在眼前浏览而过,便觉有太多的道不尽,有太多的说不完。
第一天的在刘老的的带领下参观的云马飞机厂虽然是以云马厂的厂区介绍,发展历史两个大方面展开,在刘老的讲诉中,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在历史荣光下的不朽三线精神,三线建设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人文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参观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一一个区域为代表,在宏观上去了解整个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这一项决策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的举足轻重,对我们国家国防科技事业推动的作用。
在考察参观前对三线建设以及三线精神的理解和在参观之后的理解与感触真是难以比及。
两天的行程,两天的切身体会,真的是让我正真的了解了三线建设,更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三线精神”,这种亲身感受得来的理解与认知和我们在教科书上所学的,在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来的更直观,它让我们懂得更透彻更深刻。
这一次的考察出行,毋庸置疑的关于三线建设、关于三线精神已经是深深烙印在我们每
一个参与者的心底。
关于艰苦创业,关于团结协作,关于无私奉献等等我相信我们如今再来看待这些问题时我们更能站在一个不一样的立场和高度。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星移斗转也在不断变迁。
而三线建设这一历史遗存的记忆必然不会褪色,他将一直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在那里伫立散发它不朽的光芒,我们也必须要铭记着一段历史。
与此同时在我们继承发扬三线建设那个时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践行于我们的人生历程时,我也在考虑在物质生活,精神文明有了巨大跨越的今天的我们,曾经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在今天是否还能适用,新时代下的青年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践行三线精神!仅仅是感动的精神是无用的精神,精神的传承最终是人的传承,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此时肩上不仅担负着这一份精神的传承,我们还必须要做到把这一份精神具体的解析并和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结合起来,将这份精神带入到广大同学中去。
在我的理解中,三线精神里面不仅仅是只有投身报国,还有更多的是民族情怀,对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还有用一辈子干一件事的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最后我只想在此对我们老一辈投身三线建设,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建设的建设者们在心里默默鞠一个躬。
贵州大学李照龙
2015年4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