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统计学

统计学

第一章名词解释统计: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有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称的名称。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念或范畴,及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可得到指标的具体数值的总称。

变异:可变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具体表现上的差别。

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简答题1.统计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

学总结.2.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其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3.统计的职能: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4.分组的依据:①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②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③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5.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从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从已知量的描述到未知量的推断)6.标志与指标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2)标志有可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然而不论什么指标,都要用数值表示。

联系:(1)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2)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第二章名词解释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通盘考虑和安排。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

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1)求全距(2)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分组组距(4)登记次数(5)计算次数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

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

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

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

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

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全)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总体:就是统计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全体,即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参数:是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变量:指给所要研究的事物起的名字,包括可变的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

总体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又称总体指标。

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用来描述样本的数量特征。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部分单位(样本)的调查数据,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指显示统计整理结果的表格,就是把通过整理的调查数据,使其成为得以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分组数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时期数据: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应现象整体在某一的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时间序列: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都称为发展水平,它反映了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均匀发展水平: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均匀而得到的均匀数。

发展速度:是反映现象发展变化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对比求得的。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敷陈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最初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动方向与程度。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2、统计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它集中、全面、综合地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象和过程4、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它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系统的阐述统计理论的方法5、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6、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又称个体)7、同质性:指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共同性8、变异性:指总体所有单位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可变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9、大量性:指统计总体中的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如果总体单位数量很少,就难以揭示总体的规律性10、标志:是指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1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12、数量标志:数量方面的特征13、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14、变异:统计中的标志和指标都是可变的15、变量:可以取不同值得量,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指标都是变量16、连续变量: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去无限数值17、离散变量: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其数值要用计算的方法取得18、确定性变量:变量值的变动受制于某种决定性因素,致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变动19、随机变量:影响变量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作用不同,因而变量值变动无确定方向20、统计法: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参与统计活动的各方面——统计主体、客体、宿体在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1、统计设计:对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适当安排22、统计指标体系: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有机结合所组成的整体;23、指标名称:指标质的规定,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范畴24、指标数值:根据指标的内容所计算出来的具体数值25、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总水平或总工作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26、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单位一般水平、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27、描述指标:对总体及其组成部分的规模水平和数量关系进行客观描述的统计指标28、评价指标: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结构、比例、速度以及利用状况和效益、效果的统计指标29、监测指标:对社会经济总体运行进行跟踪监测,看其是否偏离既定目标,是否保持平衡的统计指标30、预警指标:可以对总体运行中出现的偏离进行及时的调控31、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的任务和调查的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或者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各个标志值的过程。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6.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17.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就是将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18.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形成的,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29.简单随机抽样:这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N个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单位做样本,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抽中;
30.简单相关表:是资料未经分组的相关表,它是相关因素的标志值按照大小顺序并配合结果标志值一一对应而平行排列起来的统计表;
31.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88.组中值:指本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它代表组内所有单位的标准值的平均水平。
89.次数分布: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90.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就形成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91.统计表就是用来表现统计资料汇总整理结果的汇总表。
92.累计次数:是指数列中高于或低于某一变量值的次数总和。
93.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指标的对比,用来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94.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95.平均发展水平: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在统计上又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44.资本形成
: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产的行为;
45.因素分析法:它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统计名词解释

统计名词解释
2 2 2 2 2
应很小,即出现大X 值概率很小。即X 越大,P越小,若P≤a时,就怀疑假设的成立,拒绝H0。若P>a则没有 理由拒绝H0。 29. X 用途: (1) 实际频数与拟合频数拟合优度: A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有无差别 (四格表/行x列表) 。 B两变量之间有无相互关系。C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判断次样本是否来自某种分布)。 (2)某些分布可用X 近似。 (3)间接应用:如t分布和F分布就是在X 分布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30.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类型,把总体变异中离均差平方和分解成两部分或更多部 分,也把总变异中的自由度相应分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然后再进行比较,评价由某种因素引起的变异是 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1.假设检验中P,a,b(倍他)的关系及统计学意义: a:检验水准,即显著性检验,在此概率之下的认为是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以为此事件“不可能发生”, 以此判断是否不拒绝H0无效假设, 在假设检验中, 按a检验水准, 拒绝了原来正确的H0, 即犯了第1类错误, 犯此错误的概率为a。 b:在T假设检验中,按照a检验标准,没有拒绝原来错误的无效假设,即犯了第2类错误,犯次错误的概率 是b。 P:是在H0成立时大于等于用样本计算的统计值出现的概率用P值与检验水准a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作出统 计判断。如果P≤a时,就怀疑假设的成立,拒绝H0。若P>a则接受H0拒绝H1。P值越小只能说明作出拒绝H0, 接受H1的推论时犯错误的机会越小。 32.制定参考值步骤: (1)从正常人总体中抽样(2)控制测量误差 (3)判定是否需要分组确定参考值范围(4)决定单侧还是双侧 (5)选择合适的百分上限(6)对资料的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 (7)根据资料的分配类型选定恰当的方法进行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33. 标准差与标准误不同: (1)二者描述内容不同:前者个体变异;后者群体变异。 (2)二者与n样本含量关系不同:n很小时S不稳定,n足够大时S接近总体标准差;而S不变时,n接近无穷 大时,标准误接近0。 (3)二者用途不同:S:描述观察值的离散程度/计算CV即变异系数/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标 准误: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用于假设检验。 34. 变量:观察指标在统计学上统称为指标变量,它反应的是生物个体间的变异情况,根据其性质可分为 定性变量(分类)和定量变量(连续)。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在统计学上,随机变量指的是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的变量。

总体,又称母全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次数指的是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概率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

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

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简单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它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

而分组次数分布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包括求全距、定组距和组数、列出分组组距、登记次数和计算次数。

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而累加次数分布表则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

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双列次数分布表用同一个表表示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的次数分布。

而不等距次数分布表则适用于像工资级别和年龄分组这样的不等距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归组效应是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缺点之一,因为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

统计名词解释

统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总体(population):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

更确切的说,它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的集合。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中只包含有限个观察单位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2,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测量结果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应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样本的可靠性是指样本的确是来自同一总体,具有同质性;代表性是必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的足够多的观察单位。

3,参数(parameter):参数是用来表示总体分布特征的统计数字。

统计中常用的总体参数有描述总体分布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的总体平均数指标;有描述总体离散度的总体变异指标。

4,统计量(statistic):统计量是依据样本观察值推算出的反映样本分布特征(如样本平均数、样本变异等)的一些量。

5,误差(error):观察值与真值之差称为误差。

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三类。

6,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抽样误差是随机误差中的一种,它是由抽样所至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愈小,用样本推算总体的精确度就愈高,反之亦然。

7,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和标准正态分布():由密度曲线f(x) = (1/√2π)×(1/σ)×EXP[(-1/2)×(x-x0)^2/σ^2]确定的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的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

记为N(μ,σ2) ,其中μ为总体均数σ为总体标准差;把总体均数为0,把总体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N(0,1)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一般正态分布可以通过μ=(x-μ)/σ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

8,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研究中,由抽样所至的样本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9,标准误(standard error):标准误就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它反映了统计量间的变异程度,也间接的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统计学名词解释资料

统计学名词解释资料
10、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 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1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的一种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是抽样推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 是否可信的一种统计方法。
相关关系:两种类型: 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函数关系。函数是指现象之间有一种严格的 确定性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数量上不是严格对应的依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于某一现象的每一数值,可以有另一现象的若干数值与之相对应
7、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8、统计调查: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手机统计原始资 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定量认识的阶段。
9、 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 由填报单位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20、增长量: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
21、发展速度: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
22、增长速度:反映现象数量增长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23、统计指数:指用来反映不能同度量的多种事物综合动态变化的特殊相对数。
24、个体指数:指同一种现象的报告期与基期指标数值对比得到的发展数度指标。
12、分类数列:将各组别与次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0、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使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或对简单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11、统计分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4、2003年-----2004年间,甲单位的商品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是乙单位的103%,这是(B)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5、变量数列中的各组(单位数)表示我们所要考察(标志值)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所以称为次数。
6、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频数),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频率)。
7、所谓同度量因素,就是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吧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总的指标的那个(媒介因素)。
8、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构成时间数列的(各个指标值)具有(可比)性
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把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原始资料、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 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按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样本的实际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0、“首末折半法”适用于(B)

统计 名词解释

统计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取值之前不能预料什么值的变量,就称随机变量。

总体: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成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频数,用f 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

统计量:总体的那些特性称为统计量,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

参数:总体的那些特性称为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什么是相关: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因果不变和共变的关系。

什么是概率:在对随机事件进行n次预测时,其中某一事件A 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次数n的比值。

当n→正无穷时,它将稳定在一个常数P上,这一常数叫做频数。

非参数估计:对非参数模型下的估计称作非参数估计。

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因为样本统计量为数轴上的某一点值,估计的结果也以一个点的数值表示,所以叫做点估计。

区间估计:根据估计量从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

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

什么叫假设检验: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做出一般性的结论,判断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一型错误:拒绝H。

时所犯的错误叫做一型错误。

二型错误:接受H。

时所犯的错误叫做二型错误。

什么叫做方差分析: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配合度检验:检验单一变量的实际观察次数分布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有差别。

独立性检验: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多项分类的计数资料分析。

非参数检验: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探讨变量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显著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表示。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总体: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它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的集合2.参数: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3.样本:从总体中随帆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该样本中所包含的观察单位数称该样样本的样本含量。

4.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按其产生的原因的性质可粗分为随机误处和非随机误差,后者又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

5.标准误: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也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反应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应样本均数与相应总体均数间的差异,从而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6.医学参考值:指包括绝大多数的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级生化指标常数,也叫正常值。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生物医学数据并非常数,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故又采用医学参考值范围作为判定正常或者异常的标准。

7.医学参考值范围:7:I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O,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其架率大小用a表示。

8.II类错误: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O,这类“存伪”的误称为II 型错误,其频率大小用β。

9.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克制的或可以掌握地。

10.医学参考值: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的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成正常值。

1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陆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

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抽样误差。

脸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大量的重复测量中,或在抽样过程中,它可出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呈一定规律的变化。

12.抽样误差:这种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

13.P 值:概率又叫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一个数值,(Λ),P(A)越大,说明此时入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概述本文档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统计学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统计学领域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名词解释1.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总体(Population): 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包括对研究感兴趣的所有个体或单位。

2.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单位,用来代表整个总体进行研究。

3.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抽样(Sampling): 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

4.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参数(Parameter): 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5.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统计量(Statistic):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用来代表总体参数的估计。

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描述数据集合离散程度或波动性的度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7.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根据样本数据来统计推断总体参数的过程,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8.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进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1.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2.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

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3.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

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4.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

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

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

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

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2.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各种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4.相对指标:就是将两个有直接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形成的一种比率,是用来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和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5.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

6.动态数列:它是指各个不同时间的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7.平均发展水平:对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求平均数,将指标在各个时间上表现的差异加以抽象,以一个数值来代表现象在这一段时间上的一般发展水平。

8.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9.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10.次数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11.统计分组的作用:(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的内部结构;(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依存关系。

12.总量指标的作用:(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工具。

13.相对指标的作用:(1)进行数量指标分析,就可以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发展速度、有助于鉴别好坏,分析其效益;(2)它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所以他能深入、概括的说明总量指标所不能反映的问题,便于比较和分析事物。

14.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之间的可比性。

统计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统计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统计学名词解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名词解释●统计工作:是从数量方面对社会经济现象做调查研究的一种工作,是人们为认识客观事物而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指在统计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有关特征的各种综合性的数字资料和分析报告。

●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取出来,用从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统计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简称指标。

有俩种理解,一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二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这种调查,主要用来搜集一些比较全面而又不能或不宜从经常调查中得出的统计资料。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总体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单位(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指标数值来推算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它是从研究总体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单位(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用来了解总体的详细情况●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设计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调查资料的过程●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分配数列:又称分布数列、次数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剩余平方和(residual of square): ,它反映X对Y的线性影响以外的一切因素对Y变异的作用,也就是总平方和中无法用X解释的部分。
25、析因试验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研究常常涉及两个或多个处理因素。这些因素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析因试验设计是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排列组合,交叉分组进行试验,可用于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平均效应和因素间不同水平组合下的平均效应,寻找最佳组合。
9、cluster sampling:整群抽样,首先将总体按照某种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分布特征(如地区范围、不同的团体、病历、格子等)划分为若干个“群”组,每个群包括若干观察单位;然后根据需要随机抽取其中部分“群”, 并调查被抽中的各”群”中的全部观察单位。这种抽样方法称为整群抽样。
10、precision:精密度,是指重复观察时,观察值与其均数的接近程度,其差值属于随机误差
28、中心极限定理:
29、截尾值(censored data):由于失访、改变防治方案、研究时间结束时事件尚未发生等情况,使得部分病人不能随访到底,称之为截尾。从起点到截尾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截尾数据。
30、enumeration data:计数资料,无序变量的分析,应先分类汇总,计算观察单位数,编制分类资料频数表,又称计数资料。
卫生统计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总结7
1、typical survey:典型调查,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者代表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2、箱式图(box plot):用于多组数据的直观比较分析。一般选用5个描述统计量(最小值、P25、中位数、P75、最大值)来绘制。
41、参数(parameter):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叫做参数。
42、把握度(power of test):1-β称为检验效能,过去称为把握度,即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时,按照规定的检验水准α所能发现该差异的能力。
43、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通过样本指标来说明总体特征,这种通过样本获取有关总体信息的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12、maternal morality rate:孕产妇死亡率症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
13、定群寿命表(cohort life table):亦称队列寿命表,它是对某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从进入该特定人群直到最后一个人死亡记录的实际死亡过程。由于人的生命周期很长,如果用现时寿命表方法研究人群的生命或死亡过程.不仅随访人数要很多,而且随访时间要上百年。
51、抚养比(dependency ratio):又称为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14岁以下及65岁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有3个常用指标:总负担系数、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和老年负担系数。
52、人工流产率: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100名育龄妇女中的人工流产次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育龄妇女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频度指标,主要反映孕前计划生育管理情况。
16、method of moment:矩法,亦称动差法。它是应用数学上矩的原理推导出偏度系数g1和峰度系数g2
17、proportion:构成比,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
18、chi-square test:卡方检验, ,常用于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该检验以χ2分布和拟合优度检验为理论依据,用来推断两个及多个总体率或构成比有无差别,两种属性及两个变量之间有无关联性,及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
31、percentile:百分位数,是将n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医学教.育网搜集
32、列联表:是指两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类整理出来的一类表,目的是为了研究两变量之间有无关联性。
33、rank correlation:等级(秩)相关 )
14、人口金字塔: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左侧为男、右侧为女绘制的直方图,其形如金字塔,故名人口金字塔。它形象直观的反映了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的现状、类型。
15、截矩(intercept): 中的a,表示X为0时,Y的平均水平的估计值。
7、预测(forecast):这是回归方程的重要应用方面。所谓预测就是把预测因子(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应变量Y)进行估计,其波动范围可以按照个体Y值容许区间方法计算。
8、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常用来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其能反映均数代表性的好坏,以及变量值与均数的平均离散程度。
34、multiple comparison:多重比较,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又称为多重比较。常用的统计方法有q检验。
35、current life table:现时寿命表,指从一个横断面看问题,假定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照某种人群现实人口实际年龄组死亡率陆续死去,计算出这一代人按年龄的一系列指标。
39、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社区干预试验,往往在某个地区的所有人群中进行,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目的是通过干扰某些危险因素或施加某些保护性措施,然后了解它们在人群中产生的预防效果。由于社区干预试验难以贯彻随机化原则,故又称为类实验研究。
40、life-time fertility rate:终生生育率,是指一出生队列的妇女到49岁时的累积生育率,其意义是指该队列妇女到生育年龄结束时,平均每一个妇女生育的活产数,等于该队列妇女从15岁到49岁的年龄别生育率总和。
53、standard deviation of Y for fixed X:剩余标准差,指X对Y的影响被扣除后,Y仍存在变异,此变异由抽样误差造成,与X无关。用来反映Y的剩余变异。
54、统计地图(statistical map):用于表示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如将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以乡或县等为单位,根据指标大小分级,采用不同程度的线条或不同颜色绘在地图上,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地理分布特征。
55、typeⅠerror:第Ⅰ类错误,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α表示。
56、丧失功能残疾(disability):是指人体的结构缺陷和功能障碍,使得残疾人丧失他应具备的能力(与残疾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相应的能力)。
57、功能、形态残疾(impairment):是残疾人的第一级,一般为伤病的后遗症,使人体结构和功能发生缺陷或异常。
19、Poisson distribution:Poisson分布,如果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取值为0,1,…,k,且相应的取值概率为 (μ>0),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以μ为参数的泊松分布,记为X-P(μ)。
20、prevalence rate:患病率,指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现患的病人总数。
21、生存人年数:即Lx,X岁尚存者在今后一年(n年)内的生存人年数,即lx曲线下,X~(X+n)间的面积。
22、cause eliminated life table:去死因寿命表,是用来分析某种疾病或某类疾病对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的影响,可以综合说明某类死因对人群生命的影响程度,它不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而且它既能说明某类死因对全人口的综合作用,又能表达对某年龄组人口的作用。
26、vital statistics:生命统计,以人口生命事件为内容的统计活动。生命事件包括人口的出生、死亡、婚姻,以及有关民事身份的变动等。从广义上说,生命统计活动可以概括为有关人口生命事件的原始登记、资料整理,以及统计和分析。
27、人流活产比(ratio of induced abortion and live birth):这个指标表示每100个活产,有多少人工流产,它间接反映了计划外怀孕的情况。
46、方差(variance):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平均离散程度的指标,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47、variable transformation:变量变换,变量变换是将原始数据作某种函数转换,如转换对数值。它的目的是:①使各组达到方方差齐性;②使资料转化为正态分布,以满足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应用条件;③直线化。常用于曲线拟合。
36、slope:斜率,回归系数β又称为斜率,表示X变化一个单位,Y平均变化β个单位。
37、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表示回归平方和SS回归占离均差总平方和SS总的比例,记为R2。
38、overall survey:普查,也称全面调查,即对调查范围内的全部观察对象进行调查的方式。
5、life expectancy:期望寿命,是指x岁尚存者预期平均尚能存活的年数,它是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6、life table:寿命表,又称为生命表,是根据特定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表。由于它是根据各年龄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因此,各项指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同人群的寿命表指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1、正交设计(orthogonal design):当实验涉及的因素在三个或三个以上,且因素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时,可用正交试验设计。它利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将各试验因素、各水平之间的组合均匀搭配,合理安排,可以用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处理组合数,提供充分有用的信息,还可找出较优组合,用以指导实践,因而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
3、二项分布(binorminal distribution):若一个随机变量X,它的可能取值是0,1,…,n,而且相应的取值概率为 称此随机变量X服从n,π为参数的二项分布。
4、morbidity statistics:疾病统计,是居民健康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流行的规律,为病因学研究、疾病防治和评价疾病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