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上半年教育哲学复习指导
《教育哲学》补考试题
2013级职业教育《教育哲学》补考试题1、如何对教育进行哲学分析?(1)为什么对教育问题要进行哲学分析(2)应该着重抓住哪些教育问题进行哲学分析(3)怎么进行哲学分析要求:不少于800字,8月30日前发邮箱:pzm@在教育问题上,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这四个要求,实际上是要求我们教师在繁杂的工作中不要迷失,要从哲学的层面对工作进行思考反思,回归教育的本质。
从哲学的视角分析,教育包括教书(方法论)、育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两部分内容。
对教育问题进行哲学分析,结合本人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
在教学时,过去我更多的是关注知识内容、知识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总是进行着“有效教学”的思考,但从哲学层面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有效教学?我想我应该更关注这些知识内容及其呈现过程对师生心性和生活品质的影响。
即不仅关心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用的教育,更关注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还应该多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给学生一份谋生的技能,更需要让他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个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备课、备学生开始,从课堂中的案例,或者言传身教的职业素养,甚至到更改课程考核方法都可以,如将知识性的应试题目适当改成开放性、可让学生大胆思考的开放性题目,去除知识特定化、教学标准化,考核标准的改变正式改变着教育的理念以及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而非应试能力。
2、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上,要做到关心班级秩序,更关心心灵秩序。
面对一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学生接收的信息渠道多而杂,网络上任性、专制、霸道等纷繁复杂的虚拟社会以及鱼龙混杂的信息都很容易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自控力差、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干扰,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 ,尤其要注重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美化心灵秩序,唤起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1.思考__普遍性问题__是哲学的开始,哲学思考源于__惊奇__,哲学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学。
2.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
“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
——康德哲学是教育学之母。
“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
——王国维3.哲学作用方式比较隐蔽,人日用而不知。
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
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
哲学是把习以为常、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寻求真知,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1.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学框架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的学问。
具体说就是从教育问题和教育学的体系、概念出发研究诸如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德育等问题。
立足某一种哲学立场和框架,以哲学的问题、思想、概念、体系探讨教育本质、本体、认识或知识、价值、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等问题。
2.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
代表人物周浩波。
他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
3.奥赫之争奥康纳1957年出版《教育哲学导论》一书,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哲学分析化的趋势。
他的理论的特点在于严厉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以自然科学为模式,试图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教育理论。
日常语义分析的代表人物赫斯特与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这就是教育哲学界著名的“奥赫之争”。
4.批判教育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也是近年来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有金蒂斯、阿普尔及布迪厄等。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与改造的方式,其思考、处理与改造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知识生产、学校的制度结构以及更广大的社区、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材料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材料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的学科,涉及到教育的目标、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教育哲学的复习材料和主题。
一、教育哲学基本概念1.教育哲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2.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与区别3.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内容4.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重要性二、教育哲学流派与代表人物1.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个人主义流派(如罗素、杜威)-社会主义流派(如马克思、恩格斯、豪尔赫·阿贝尔帕拉、洛克)-教育主义流派(如杨·米尔、约翰·霍修斯、罗伯特·奈斯比特、阿尔法德)-实用主义流派(如皮埃尔·布尔迪厄、杜威)-进步主义流派(如保罗·约翰·富勒)-人文主义流派(如卢梭、胡宗南)2.各流派对教育问题的观点与论述三、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全面发展等2.教育方法问题:包括教学方法、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等3.教育价值问题:包括教育的价值观、价值评价等4.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问题5.教育哲学对教育与实践的指导四、教育哲学与当代教育问题1.教育的人权与多元化问题2.公平与公正的教育问题3.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关系4.教育与全球化的挑战5.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问题1.教育哲学对教育者的指导作用2.教育哲学的启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3.教育哲学在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中的作用六、教育哲学与未来教育的展望1.当代教育问题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2.教育哲学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思考3.教育哲学在构建未来教育理念中的作用与影响以上是关于教育哲学期末复习的一些核心内容和主题,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自行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和拓展,加深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和应用。
13年上半年教育哲学复习指导
13年上半年教育哲学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4个)前提反思: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同时创造和选择新的思想前提和反思方式,属于哲学层面的反思。
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反思。
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
合理性: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应当具有的客观性,价值性,严密性,正常性,应当性,,可理解,可接受,可信性,自觉性等的概括与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的统一,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也可理解为合道理和合情理的统一。
教育本体: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
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
教育本质既来自教育思维,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抽象,也形成和实现于活生生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本体。
教育事实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任务是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信息:属性和规律,对真的追求,弄清对象是什么或是如何。
从认识过程和特点来看,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其过程表现为对象向主体的运动,其标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主体对象化或主题统一于对象的程度。
从认识的结果看,其成果是有关对象的真的知识系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教育价值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应然性的认识,对象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
其任务是反映主体需要与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和成都的信息,对好,对善的追求,弄清主体的需要和喜好,对对象应持的态度,回答对象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的问题。
从认识过程和特点看,要求从主体的需要出发判断客观事物,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评价以主体需要参与为前提。
从认识的结果看,其结果是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观念和人的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建构的教育哲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批判借鉴现代建构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反思方法对教育本质生成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一、列举题。
1.列举教育民主化的四项原则。
平等原则、参与原则、自主原则和宽容原则。
2.列举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哲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育实践,从目的、内容和研究方式上都不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回应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2)教育哲学的学术水平不够,与教育原理区别不大。
(3)教育哲学研究的视野狭隘,参与国际哲学的交往和对话太少。
3. 5. 列举教育公正的主要类型。
(1)权利公正、能力公正和需求公正(2)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3)原则公正、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4.列举黄济先生的三部教育哲学著作。
《教育哲学通论》、《教育哲学》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5.列举冯友兰先生划分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先生根据人对于其所做之事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二、简答题。
1.知识与人生的关系。
(1)人在基本上是乐于求知的(2)人生是由知识建构的(3)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力工具(4)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是一并双刃剑2.简述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有哪些?(1)死亡的问题(2)奴役的问题(3)有限的问题(4)孤独的问题(5)自我认同的问题3.简述黄济先生有关教育哲学定义的表述。
(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2)教育哲学是整个教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从其同哲学的关系来看,它是一门边缘学科,从其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来看,它又是一门基础学科。
(3)教育哲学应当是教育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应当给教育科学以理论上的指导,而教育科学的发展又给教育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4)教育哲学应当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简述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途径。
教育公正实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促进教育市场化,另一个是加强政府干预。
前者强调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过程中要放松管制,给予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突出学校特色和竞争意识;后者强调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有力改变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并防止市场行为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干扰”。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教育学》绪论教育与教育学孟子是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的人。
许慎是最早将“教”和“育”做出解释的人。
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广义教育:是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包含: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学校教育特点:1、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培养对象为青少年儿童3、都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老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学校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学校教育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体。
他们有共同的教育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有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是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学是广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的发展分为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
教育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欧洲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1、他晚年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2、他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三要素。
孔子的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2、启发诱导原则3、学思结合原则4、谦虚笃实原则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原则是灵魂说。
他提出了“自由教育”。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哲学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A. 外部条件B. 决定因素C. 物质前提D. 内在动力参考答案: C2、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杰克B. 赫钦斯C. 杜威D. 阿奎那参考答案: B3、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学科。
A. 具体B. 基础C. 应用D. 一般参考答案: C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 外部因素B. 物质前提C. 决定因素D. 内部动力参考答案: D5、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 决定作用B. 不起作用C. 主导作用D. 一般作用参考答案: C二、简答题1、改造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实现一个确实经过周密考虑的社会改革方案; (2)教育工作必须毫不迟延地进行这项工作; (3)新的社会秩序必须是“真正民主”的; (4)教师必须用民主的方法进行说服教育,使他的学生相信改造主义观点的正确性和迫切性。
(5)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必须按照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重新定制。
(6)儿童、学校和教育本身主要是由社会的和文化的力量决定。
2、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3、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参考答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4、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张?参考答案:(1)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并且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 (2)教育应该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3)应该以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取代灌输教材; (4)教师的职责不是依靠权威来指挥而是提供建议,因为应该有儿童自己的兴趣决定他学习的东西; (5)学校应该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6)只有民主才可能使各种思想和个性自由发展和相互作用,民主是真正生长的必要条件。
2013年高考哲学模块复习备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 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 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分析“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 其现实意义。(13分)
2010年—2012年广东高考哲学非选择题
2011年(第37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 “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 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 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 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 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 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 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 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2010年(第37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 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 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 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 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 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 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 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 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 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 新的途径。(10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自考《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自考《教育哲学》考生提供可靠、简洁的复资料。
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本科教育学专业自考《教育哲学》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教育哲学的概念、对象、基本问题和方法论;
- 世界各国教育哲学思潮的比较与分析;
- 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著作;
- 当代教育哲学新思潮。
复资料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复方式
和材料。
1. 《教育哲学基础》(李卫红著)
本书是自考《教育哲学》必备教材,也是笔者强烈推荐的复资料。
全书以“教育哲学的基础问题”为线索,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教育哲学的概念、对象、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以及主要流派和思潮等内容。
每章后还有题及答案供考生自测和复。
2. 研究指导与模拟测试题
3. 精选论文集
网络上有很多优秀的教育哲学论文可供研究借鉴。
此外,考生还可以看一些名家的著作,例如钱穆、朱光潜、冯友兰等。
这些著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能够开阔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备考建议
1. 充分理解考试大纲,重点掌握基础知识;
2. 合理规划复时间,制定复计划;
3. 多做模拟测试题,强化对考点的掌握;
4. 平时多看相关书籍和论文,提高写作能力;
5. 注意考试时间和答题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希望本文对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教育哲学复习资料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的学科,它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熟悉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哲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的学科,它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2.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过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来培养人的能力和素养。
3.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可以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等方面。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5. 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的人类的价值观念和追求,包括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等。
二、教育哲学的主要理论1. 教育本质论:教育本质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自然过程,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通过对人的自然发展进行引导和促进,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2.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它包括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等方面。
3.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它强调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4. 教育价值论:教育价值论探讨教育的价值观念和追求,它强调教育应该培养人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
三、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哲学:古代教育哲学主要包括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和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教育思想。
2. 近代教育哲学:近代教育哲学主要包括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等。
3. 现代教育哲学:现代教育哲学主要包括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人本主义教育哲学和解构主义教育哲学等。
四、教育哲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教育哲学为教育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2013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上半年统考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2.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
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A.国民制度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12.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13.丁力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冬不假思索的回答说:“三个角。
”老师又问:“还有其它答案吗?”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
这表明张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垂直迁移15.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全
教育哲学总复习题4道名词解释*5分 4道解析题*5分4道简答题*5分 2道论述题*5分一、名词解释1、理性的教学所谓理性的教学是相对于非理性的教学而言的。
是指教学的容、目的、过程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都是经过理性的思考和理解的,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辩护,而不是建立在一些外在的个人或社会权威基础上的。
2、"文化人"20世纪中后期,"文化人"逐渐成为支配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基本假设。
"文化人"的基本轮廓是:人是文化的产物;人性就是文化性;因为文化是多样的,所以人性也是多样的,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人性也是不断变化的;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文化间的关系。
3、教育教育是这样一种政治教育,它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播理想,培养他们健全的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生活能力,并树立某种程度的信念,以最终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4、教学的"双边性"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互动。
就形式方面而言,教师要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负有主要的责任;就目的方面而言,师生互动的独特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态度上、认知方式上和行为习惯上的障碍,激发、激励、维持和更新他们的学习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意向。
从这个方面来说,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尽管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却没有资格称为"教学"。
5、教学自由教学自由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而且还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自主思想或行为状态,同时也是他们自觉应用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状态或结果。
6、分析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主要特征〕在教育哲学研究中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概念"、"命题"、"口号"和"假设"进行分析,澄清它们的各种用法,从而使教育实践免于思想混乱的毒害。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中庸》_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哲学著作,其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范寿康先生的《教育哲学大纲》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专著。
答案:对内在的价值 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_工具的价值就是我们因为这些价值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
答案:对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答案:对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答案: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包括教育哲学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先秦诸子百家中找到它的胚胎和萌芽。
答案:对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答案:对在人性论的不同主张中主张“性有善有恶说”的代表人物是世硕、扬雄__。
答案:对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根本问题;学与思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认识论问题。
答案:对分析教育哲学的两大分支分别是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哲学_。
答案:对改造主义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理想社会_”的模式来改造社会。
答案:对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华讲学,“教育哲学”一词才为我国教育学界所认知。
答案:对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并对“公意”和“众意”做了区分。
答案:对亚里斯多德认为理性不是神的属性,而是人的本性。
答案:对科技理性指的是围绕技术实践所形成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答案:对“自由教育”思想的最主要特点是提倡尊重和热爱儿童,强调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
答案:对后现代知识的性质是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答案:对孟德斯鸠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数量原则”,代之以质量原则。
答案:对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森克兰兹出版了《教育学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答案:对20世纪80年代“专业的”分析教育哲学衰落,“业余的公共教育哲学___兴起。
答案:对善良意志是康德提出来的。
答案:对886年,美国教育家布莱克特将《教育学的体系》翻译为英文,改名为答案:对50年代中期的哲学家普莱斯和教育哲学家布劳迪引发的教育哲学大讨论,分析哲学从中孕育生成。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
《教育哲学》复习资料《教育哲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1. 教育哲学2. 要素主义3. 永恒主义4. “性三品”5. 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6. 教育哲学二简答题1 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3 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三论述题1. 试述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教育哲学: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来指导教育实践。
2. 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
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被称为“新传统教育”。
要素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在人类文化中具有不变的共同要素。
3. 永恒主义:永恒主义主张恢复古典文化知识,要求回到绝对原则。
永恒主义认为:虽然现代历史表现为其社会进程加速发展和政治方面极具动荡,但是最终还是永久不变的更为实在。
人性也是不改变而基本上保持一样。
所以美好的生活、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他们应该受的教育,都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
4. “性三品”: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是不教而善的;“斗萧之性”,是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教育只能在中民之性上下功夫。
5. 资产阶级的教育价值论:在资产阶级的价值论中,从其哲学基础方面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主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由个人的利益、欲望等所决定的,价值可以因人而异,价值是主观的、相对的。
第二,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观,把价值看做作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规范和理想,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价值是客观的绝对的。
6. 教育哲学: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来指导教育实践。
二、简答题1 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解上的阐明;对教育史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做出科学的预测。
教育哲学复习大纲
教育哲学复习大纲名词解释4x5 简答题4x5 解析题4x5 论述题2x5前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1.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实现离不开哲学。
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目的的具体要回答的是理想的人的素质结构与规格。
缺乏对哲学领域的知识支持和帮助,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无法对教育目的进行深思熟虑,无法真正寻觅到教育的意义。
正如奈勒所说:“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
”2.总体教育活动的教育政策离不开哲学。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19c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时,已经表明,只有上升到科学的哲学领域研究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改革进行理论辩护。
3.哲学对于教育活动之必要性还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影响而间接表现出来。
教育理论及其发展状况必然影响到教育实践及其变革。
一个时代哲学基础或立场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育理论的革新,从而间接却有力地影响到教育实践。
【一般哲学不可以替代教育哲学】1.“一般哲学”对于教育问题的研究不能取代教育哲学的研究。
(1)首先,历史上许多哲学家都有大量的教育论述,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哲学立场,因此,他们的教育见解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这种状况下,教育哲学不仅可以更好的利用哲学资源从事教育研究,而且还可以弥补一般哲学进行教育研究的不足,整合不同哲学观点对于教育活动的意义,使实际教育生活中的哲学问题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使教育活动建立在更加完整的哲学基础之上。
(2)其次,一般哲学研究对于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不充分还在于受到近代以来形成的学科制度的影响。
在这种学科制度框架内,指望一般哲学研究充分的关注教育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教育哲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才能弥补对教育问题进行一般哲学思考的不足。
2.哲学的研究也不能够通过影响其他教育学科研究而间接的取代教育哲学。
(1)首先,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应用哲学的知识”和“从哲学视角出发”是非常不同的。
《教育哲学》复习题
《教育哲学》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1、人生的境界2、教学自由3、教学的伦理性4、规范教育哲学二、问答题1.教师的教学自由的内容有哪些?2、简述教师在理性的教化及教学的合理化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担负起理性教化的重要责任。
3、什么是民主教育?简述民主教育的性质及我国民主教育的目的。
4、自然知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三、论述题目前,现代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人的存在”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请结合我国的现状谈谈教育应该怎样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教育哲学》复习题(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人生的境界——有两层涵义:一层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或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另一层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
2、教学自由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而且还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自主思想或行为状态,同时也是他们自觉应用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状态或结果。
3、教学的伦理性是指,不管是教学的意向,还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
4、规范教育哲学是对英国20世纪40年代之前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特征的概括。
规范教育哲学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及遵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
这一时期的教育哲学研究还只是一些哲学家们的“业余”爱好,研究往往缺乏系统性,缺乏教育生活经验的证据。
二、问答题1、答案要点:(1)理解教学目标的自由;(2)选择和使用教材的自由;(3)选择和编辑教学辅导材料的自由;(4)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的自由;(5)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手段的自由;(6)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的自由;(7)参加教学科研的自由;(8)参与各项教学制度制定的自由;(9)维护教学秩序的自由;(10)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解教学内容的自由。
2、答案要点:(1)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用以观察自己和设计自己的镜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年上半年教育哲学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4个)前提反思: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同时创造和选择新的思想前提和反思方式,属于哲学层面的反思。
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反思。
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
合理性: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应当具有的客观性,价值性,严密性,正常性,应当性,,可理解,可接受,可信性,自觉性等的概括与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的统一,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也可理解为合道理和合情理的统一。
教育本体: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
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
教育本质既来自教育思维,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抽象,也形成和实现于活生生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本体。
教育事实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任务是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信息:属性和规律,对真的追求,弄清对象是什么或是如何。
从认识过程和特点来看,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其过程表现为对象向主体的运动,其标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主体对象化或主题统一于对象的程度。
从认识的结果看,其成果是有关对象的真的知识系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教育价值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应然性的认识,对象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
其任务是反映主体需要与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和成都的信息,对好,对善的追求,弄清主体的需要和喜好,对对象应持的态度,回答对象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的问题。
从认识过程和特点看,要求从主体的需要出发判断客观事物,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评价以主体需要参与为前提。
从认识的结果看,其结果是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观念和人的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建构的教育哲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批判借鉴现代建构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反思方法对教育本质生成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学问题进行元研究,认为教育哲学是分析教育语言的学科。
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人文主义为基础,教育的真谛在于个性的自我实现,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和潜能的发挥。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它把个人的“自我完成”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主张以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为原则的品格教育,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价值的学问教育价值: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
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对象化。
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普遍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性,形成能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形成创新教育必须首先形成开放和民主的教育和社会。
二、填空(10个空)教育哲学独立标志。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问世《教育哲学》第一次作为书名。
1904年,美国教育家霍恩,第一次以《教育哲学》为书名撰写著作。
对教育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首次探讨。
1912年,美国教育家麦克文纳写了《教育哲学教程纲要》一书,试图从哲学认识论的社会观来解释教育,并首次提出探讨教育哲学学科性质的问题。
民国时期四位著名教育哲学家。
范寿康,吴俊升,林砺儒,张栗原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条原则。
存在先于本质,即主观性原理。
卢梭及其思想。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理想。
杜威及其著作。
美国实用主义进步主义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韦伯对合理性的区分。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责任伦理是工具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的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为;信念伦理是价值合理性或实质合理性,指主观性行动具有无条件的、排它的价值,而不顾后果如何、条件怎样都要完成的行动。
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互为非合理性或者非理性,在理论上本质不同,在实践中互为前提,此消彼长,共存于同一事物之中。
一个具有真正自由人格的人,能以价值合理性为动力,以工具合理性为行动准则,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互补交融的结合起来。
布雷津卡对教育学的划分。
他主张把教育学分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或实用教育学。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蒙台梭利、罗素),赫钦斯,威廉巴格莱,乔治·康茨(伯克森),哈迪,卡尔罗杰斯(马斯洛)。
实用主义哲学:世界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基础和结果都是经验。
经验是世界的本体或实在。
发展是经验的积累,有用就是价值。
(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形成了并非唯心主义所追求的善的结果和并非唯物主义所追求的客观规律反映的唯人论和科技理性及其紧密结合的新的哲学思想。
)福柯知识观:从知识与语言、与权力关系的角度认为:“知识是由话语实践按照一定的规则所构成的一组要素”“知识是一个人能够在话语实践中能够谈论的东西”“知识是主体采取一定的立场谈论其话语实践中所要研究的客体的一种空间”波兰尼知识观:英缄默知识是认识者使“附随知识”与“中心知识”结合起来的知识,其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和实践活动性或操作性。
是私人知识,但对自己和他人的作用很重要。
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重要内容。
(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公共知识与私人知识及其合理性建构规律。
)皮亚杰的知识理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教育过程就是在原有的图式基础上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循环过程。
罗尔斯和费里德曼的公平理论。
把优先权交给平等;把优先权交给效率。
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层次。
适应性发展和自由性发展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
三、辨析(2题)教育哲学中的语言分析就是通过对教育学概念的分析揭示其意义。
教育哲学的语言分析是对教育规律的概念,判断及其关系表述的研究,也包括对教育规律语言表达规律的研究。
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
课程中的知识是客观的。
课程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的,其类型的差别未必都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更多的是认识的差异,价值的差异,主管的差异和目的的差异,或者说既有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也有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的制造的人为的差异。
课程中的知识是价值中立的。
知识从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概念体系,认识方法和价值,作用。
但所有知识或真理,反映真理的知识都是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实践的发展结果及其结合,是客观反映与主观追求的建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是真与善的一致。
教学方式就是操作性的教学技术。
教学方式是教和学的方式,包括观念性的方式及其余物质结合的技术性的方式。
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方法或技术,而是对教学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人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方法和形式。
当代人文精神就是互利和双赢精神。
当代人文精神是共利精神,不仅是功利、公利和双赢精神。
共利包括互利和双赢。
所关注的是神性与物性统一,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教育公平。
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
在经济条件和接受教育条件不平等的人群之间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做到教育平等则是很难的。
不能很好解决教育资源的平等和公平的问题,就很难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公平。
四、简答(3题)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
1: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活动,这是教育最一般的本质,亦即。
2:教育的自本质:从现当代信息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角度对教育自本质的认识,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实现当代教育作用社会和人的最根本的方式。
3: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
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接受教育,但它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
4: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5;教育虽然建立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
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
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解为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之意义。
1;指导学习就是教育或在教育者指向和引导下的学习。
指导学习之中和之外都有有意学习、无意学习和自主学习。
指导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指导学习之中和之外的自主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要。
3.离不开教育实践主体和学习主体。
教育是教育实践主体指导受教育者学习主体的一种知道学习活动,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指导学习及其教育同时重视教育者教及其实践主体作用和受教育者的学及其主体作用,教学主体间的平等交往与理解社会知识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教育者鼓励和指导受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向社会学习。
3;指导学习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把世界,社会和生活当作学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
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人都适用。
培养及其教育的目的是完人和有用的人,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把人看做永远未完成的存在,其目的是形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不断追求完善而永远处在正在进行时的“此在”,是形成把人的存在理解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又不断升华有用之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人。
教育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人生不断追求完善之根本,是国家和民族不断追求文明,进步,富强和现代化,一流水平之根本。
教育反作用和教育为本的不同理论根源。
课程知识的特点。
1;间接性与直接性。
唯理论认为,经验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是变化的和有局限的。
理论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是普遍的和稳定的,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不是学习着自己经验的总结,学生实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而不是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总之,学习是从书本上学习。
经验论认为,唯有感觉得来的知识是可靠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和书本出发。
2;简约性,系统性和经验性,活动性。
唯理论和学科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知识主要体现在书本中,书本知识是压缩的或浓缩的知识,系统和简约化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精华,被认为是能够高效地提高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
经验主义则侧重课程的活动性,体验性,试误性。
3;理论性和实践性。
课程知识是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概念,原理的知识。
4;接受性和发现性。
学生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接受知识,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发现知识。
接受知识是对知识的继承,记忆,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应用。
五、论述(2题共30分)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