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研究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一、城市设计的含义“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

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

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

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 要素的研究则比较多:
• 罗伯特· 克里尔街道与广场的类型研究、
• 凯文· 林奇从视觉和场所的关系出发提出的五大要素:· 路 径· 边界· 区域· 节点· 标志。 • 美国历史学家斯皮罗· 科斯托夫对城市内部各构成元素的 结构组织特征分析,包括城市的边界、分区、公共场所、 街道,以及隐藏在这些城市元素背后的社会经济现实。 • 齐康老师基于整体、互动、层次等观念基础上提出的轴、 核、架、群、皮、五个形态要素,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 美国七十年代以来在设计控制上同样开始逐渐注重建筑细节与设计品 质。以纽约为例,“区划”条例中增加了大量的“细节”方面的内容。 在第五大街的特定区中,为了保持购物街的风貌,设置了全美第一个 容许商店与办公、住宅混合使用的街区,同时规定各地块内的广场不 得沿街设置,鼓励有顶盖的通廊代替广场以设置办公入口。为了进一 步塑造街道的特色与意向,规定沿街85英尺(约25.9米)以下的建筑 垂直面必须压建筑红线建造,以上的垂直面则要退红线50英尺建造, 这样就保证了建筑与街道尺度相配合的连续界面这一特征。在沿街建 筑的功能设置上也有规定:鼓励零售商业,限制银行业,航空售票处 等隔断购物街延续性的功能等等。 • 这些设计控制的内容和手段已经远远超出了建筑上对通风、采光,以 及建筑体量、密度、色彩、风貌的要求,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 设计控制操作过程也日益娴熟,无论是设计控制规则的制定还是设计 审查许可的过程,“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各类相配套的措 施、手段如公开听证制度、公示制度等也日趋完善。
• •

• • • • • • •
• 现代城市设计控制的变化特征
初期迅速蔓延——基本公共利益的维护:这是城市在工业 化、现代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城市形态普遍呈现的发展态 势。具体表现主要为城市形态变化剧烈,缺乏整体的意象 和秩序,城市版图迅速扩大,城市形态长期处在不稳定状 态,原有城市的遗存迅速被近乎无序的建设替代。连接形 态要素的各城市运行系统或是不连续的,或是严重缺损的。 城市形态的变化流于量的扩张,并以应付人口的快速积聚 和承载人口积聚导致的城市功能的随机变化为主要目的 。 传统的设计控制手段明显不再适用。这一时期大量采用的 是一刀切的设计控制模式。首先要解决的是城市的健康、 安全等较为迫切的问题,对设计品质、质量的追求退居次 要地位,制定统一的政策成为设计控制的主要手段。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显见的重合之处,即
将城市物质空间及其内容安排作为主要的工 作对象 20世纪代表性的规划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工 业城市、带形城市、现代城市、邻里单位、 中心地理论等 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 (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 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 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 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 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 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特色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 1)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城市的格局 (3)城市的道路网格、广场等 (4)名胜古迹、历史性街区;园林、绿化 (5)城市的色彩、城市的轮廓线等 (6)城市的建筑群、中心区等 (7)各类建筑小品 (8)民俗民风、小吃、工艺品等

城市设计

中世纪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 为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是很少的,城市设 计的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堂、公共建 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中世纪城镇的平面图常常 表现为毫无逻辑的迷宫形式 建设部发布的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中第八条对城市设计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明 确的规定:“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 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 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做出 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 观的艺术水平。”

城市道路空间
3)局部步行原则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可以再城市的局部 地段,如中心区、商业区、游览观光区等建立步行 街,实现相对彻底的人车分流 4)公交优先原则 通过优先扶持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减少市民对私家车 的依赖,缓和人车矛盾。 案例:旧金山花街 旧金山的罗姆巴德大街在经过俄罗斯山时,有一段 40°的陡坡,形成了由八个急转弯组成的蛇形曲线 路段。这个路段位于南北走向的海德大街与莱温沃 斯大街之间呈东西走向。配合着弯曲的路形,沿着 路的两侧,布置了树篱和花坛,远远望去,整个道 路被全部隐藏起来,故而,这段街被人们习惯地称 为花街

城市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设计概论知识点汇总2023年修改整理

名词解释1.都市:“城,郭也”,防备性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亮,形态封闭,内向;市意味着市场,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兴建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2.都市空间:是承托与容纳都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

都市空间表现为都市地域范围内一切要素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并随时刻动态进展的系统或集合,具有物质、社会、生态、感知和认知属性多种特性。

3.都市空间结构(都市结构):都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连接状态;也能够解释为都市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在都市生长过程中,在都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营运过程中的状态。

4.都市空间形态(都市形态):都市在某一时刻内,在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阻碍下,进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

狭义的都市形态指都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

5.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人们为特定的都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承诺公示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6.田园都市:由英国人霍德华在1898年《Tomorrow,A Peace Way to Real Reform》(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的兼有都市和乡村有点的都市,其是为健康、生态和产业而设计的都市,规模提供丰富都市分散主义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①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②都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托付治理,其实质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并形成了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都市群”。

7.带形都市:基于一条连续的交通运输线,沿着这条线组织高密度的居住、生产、商业和服务设施而形成“带”一些低密度的用途则安排在交通线后面,一旦离开这条线,就进入乡村开敞空间8.广亩都市:由赖特在《宽敞的田野》(broadcres)中正式提出,注理论将都市分散进展推向最为极端的状态,依照这一理论,都市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

它的中心思想,将人类从都市中解脱出来,进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形势。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那么城市设计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店铺分享了城市设计五要素,一起来制作吧。

城市设计五要素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

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

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

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

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设计定义城市设计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城市设计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

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一般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学科范畴其研究范畴与工作对象过去仅局限于建筑和城市相关的狭义层面。

但是,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较有历史传统的范畴类似点,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开始变化,除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范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城市设计:①是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与一身的。

建筑色彩: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分为主色调、辅色调。

场所色彩:相对建筑色彩而言,与之互补的环境色。

环境设施: 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建筑小品:在功能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休闲空间等步行区: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

城市空间:是由城市内建、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

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

副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

开敞空间:相邻空间视觉通透感强,无压抑,是一种明快、开放的空间。

封闭空间:其开口面积小,有大片实体界面,封闭感强,内向,是一种有安全感的空间。

积极空间:完全由面围合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由点或线所暗示围合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

明空间:通常的城市外部空间,无天棚、屋顶等遮挡暗空间:室内空间灰空间:常作为室内外空间的中界,过渡空间静态空间:是一种被完全限定的,由静态的水平和垂直界面构成的,动线上不通的空间。

动态空间:是由曲面、学、折面构成的,暗示方向,具有一定动向的空间。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都需要面对处理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等的差异。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空间形式理论:(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

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1.把自然引进城市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4.重视人的尺度卡米络·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的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

卡米络·西特的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性、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事古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所遵循的共同规则;古代公共广场与建筑物、纪念物之间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关系;喷泉一般位于广场的边缘,大型建筑物一般后退布置,以保持广场的开敞性;古代广场采用大量巧妙的设计手法减少开口,从而达到边界封闭的艺术效果;古代广场的尺度与周边建筑之间有着内在和谐的比例关系,并且广场与广场之间有着巧妙的组合关系。

城市设计基础

城市设计基础

三、城市设计的学科范畴
“概括的说,任何地域规模上的天然地形改变 或土地开发,都应进行城市设计,从一个大洲规 模的水源开发计划、城市发展地带、国家公园概 貌、国家路网、河流流域直到大学布局的规划设 计” E•D • 培根《城市设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体上可将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 域分为以下几类:
英国的 “城市设计小组” 总结的关于“好的城市设计”的主要
概念有:
(1)创造“场所”(place) (2)多样性 (variety)
(3)连贯性 (contextual)
(4) 渐进性(incremental) (5)人的尺度 (human scale)
城市设计图纸成果
中规院-苍南城市设计
绥江城市概念规划 (城市空间景观结构规划)
城市规划 战略性 ( 总体规划、分 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宏观 二维 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为主
设计性质
指导性 ( 概念图、导则 )
计划性质
法定性 ( 图则、文本 )
(2) 设计的层次不同
城市设计介于规划与修建设计之间, 属于规划设计范畴,比例
尺一般为 1/1000 或 1/2000(最大为 l/500);建筑设计属于 修建设计范畴,其图纸直接指导施工。
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 间和形象,也可以说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城市 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共同点是: (1)两者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2)两者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两者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 合作。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异点见下表:
(3) 设计深度不同
城市设计一般作到方案或概念性设计的深度,但应表达出形 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建筑设计应作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城市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还要为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绿化 设计、小品设计、广告、灯光等一切公共空间内的专项设计提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1、城市设计的概念:对城市体型和三维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2、城市设计的目标任务:目标:(1)理想目标与基本目标理想目标----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品质。

基本目标----城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强调创造最好的空间环境,而是强调必须防止最坏的空间环境出现。

(2)四个具体目标:1、功能的目标---功能的确定与不定 2、变化的问题---环境的变化与不变 3、为他人设计---设计的主观与客观 4、美学的目标---景观的保护与创造任务: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的联系: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1、目的性比较:城市规划宏观控制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则是促进环境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建筑设计则直接为修建建筑服务;2、工作对象比较:城市规划为二维空间,考虑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相结合;城市设计为三维空间,可局部、微观;建筑设计仅对建筑物及外部小环境;3、成果表现比较:城市规划反映用地平衡;城市设计表现为方案引导;建筑设计则是实施性设计文件;4. 实施时间比较:城市规划体现为发展过程;城市设计实施时间不确定,而建筑设计确定5. 委托人比较:城市规划为政府;城市设计可为政府或开发商;建筑设计主要为开发商4、不同城市的特征:古罗马城市设计的特征:1、具有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中世纪城市主要类型:1、要塞型,即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代发展成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2.3 场所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城市设计概论》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2.1.1卡米诺·西特2.1.2 凯文.林奇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2.1.4 波纳2.1.5 诺伯格.舒尔兹2.1.6 芦原义信2.1.7 罗杰.特南西克2.1.8 比尔.西列尔2.1.9 稹文彦2.1.10阿尔多.罗西2.1.11 黑川纪章2.1.1卡米诺·西特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2.1.2 凯文·林奇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要求市民通过草图和语言来描述城市中的环境特征,城市独特要素或体验.然后他将这些个体的认知地图汇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城市的"公共意象图",从而总结出市民能够感知到的,能够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要素.研究认知方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意象是城市生活的基石,使用者主要通过认知认识城市,城市设计应以满足人的认知要求为目标.凯文·林奇通过调查,对城市空间提出两个基本要求:易识别性(legiblitv);可认知性(imaginability).可认知性是林奇提出的城市空间评价的一个新标准,即城市空间应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共同接受.凯文·林奇指出:市民一般用五个元素,即路径,边界,节点,地区和标志来组织他们的城市意象: ①路径(Path):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小巷,运输线.其他要素常常围绕路径布置.②边界(Edge):指不作道路或非路的线性要素,"边"常由两面的分界线,如河岸,铁路,围墙所构成.③区域(District):中等或较大的地段,这是一种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④节点(Node):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它使人有进入和离开的感觉.⑤标志(Landmark):城市中的点状要素,可大可小,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但不能进入.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建筑物,构筑物等.有时树木,招牌乃至建筑物细部也可视为一种标志.凯文·林奇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通过人的认知地图和环境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形式,强调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Legibility)及可意象性(Imaginability).并认为城市设计也必须基于市民对城市环境的可识别性.使城市结构清晰,个性突出,而且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共同接受.凯文·林奇的开创性工作提供了城市设计的独特途径.从市民环境体验出发的工作方法使得城市设计摆脱了高高在上的姿态,切实地深入到普通人当中,真正实现了"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价值原则.2.1.3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1965)在其广受关注的著名论文《城市并非树形》中,把那些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称为"自然城市",而把那些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那样的部分称为"人工城市".他认为,现在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在人造城市中总缺少着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同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古城相比,我们现代人为创建城市的尝试,从人性的观点而言,是完全失败的.什么是内在性质亚历山大认为,一个自然城市有着半网络(semi-lattice)结构,而人为构造的城市采用了树形(tree)结构(图 2.1),和树形的结构简单性相比,这种极为丰富的可变性标志着半网络能有超乎寻常的结构复杂性,正是由于树形的性质缺乏这种结构复杂性,才使我们的城市概念受到损伤.他的分析表明城市空间功能的综合,是产生"交叠"使用城市空间的基础,它使空间具有了多样性和适应性的性质,城市中确实存在的那种功能综合现象和人对这些功能的物质对应物的重合使用使城市具有选择性和可生活性,人能根据各自所需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人的个性因此而不被束缚,它是城市空间呈现活力的本质.图2.1 树形结构与半网络结构图亚历山大在《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和《城市不是一棵树》中指出了传统规划与设计只考虑形式而不考虑内容,不考虑场所与人的活动之间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变化和联系,是一种失败的规划与设计.亚历山大的图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中以各种类型,不同范围的使用倾向和形态关系为基础,企图研究出满足使用者要求的设计语言.语言主要由三个明确定义的部分组成,即联系(context),问题(problem)和解法(solution).每个图式都是为解决某个带普遍性,反复出现的社会,心理或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共几百条图式,按不同层次构成一个网络.图式语言中的每一个模式并非一固定事物,而是复杂的,强有力的场地(field),是一组关系(relationships),可赋予生命活力与深度,它不仅仅是元素(elements),也是规则(rules),是一个生命事物的描述,同时也是产生这一事物的过程,它使发生在空间中的事件模式与几何结构有效地吻合.亚历山大图式语言的研究是人的行为与场所情感对应的空间图式的研究.亚历山大的图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中以各种类型,不同范围的使用倾向和形态关系为基础,企图研究出满足使用者要求的设计语言.语言主要由三个明确定义的部分组成,即联系(context),问题(problem)和解法(solution).每个图式都是为解决某个带普遍性,反复出现的社会,心理或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共几百条图式,按不同层次构成一个网络.图式语言中的每一个模式并非一固定事物,而是复杂的,强有力的场地(field),是一组关系(relationships),可赋予生命活力与深度,它不仅仅是元素(elements),也是规则(rules),是一个生命事物的描述,同时也是产生这一事物的过程,它使发生在空间中的事件模式与几何结构有效地吻合.亚历山大图式语言的研究是人的行为与场所情感对应的空间图式的研究.2.1.4波纳(L·S·Bourne)波纳(L·S·Bourne,1971)运用系统理论对城市空间进行研究,认为系统理论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本质所在,同时,系统理论的各种立场使之能够运用于不同的观点和理念,尤其是在城市空间物质层与社会文化层的决定作用上保持观念上的中立. 波纳运用系统理论的方式,描述了城市系统的3个核心概念:⑴城市形态(urban form),指城市各个要素(包括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共机构)的空间分布模式.⑵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urban interaction),指城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相互作用(关系互动),将个体要素整合成为一个功能体,即一个子系统.不同功能节点之间的交通流表示城市要素之间相互作用.⑶城市空间结构(urban spatial structure),指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将城市各个子系统整合为城市空间大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各种功能活动对于不同区位的市场竟租曲线表示城市系统的构成机制.b 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决定了城市空间构成的二维基面和基本形态格局,"城市形态"是其表现形式,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城市中各种活动对不同区位的竟租过程,带来的动力与压力及其相关效应,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机制.a 城市形态c 城市空间的构成机制2.1.5 诺伯格·舒尔兹诺伯格·舒尔兹(Norberg Schulz,1971)提出五种空间概念:①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②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③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④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⑤纯理论的抽象空间,并对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进行详尽的分析.诺伯格·舒尔兹认为,空间图式有各种各样类型,即使是一个人,一般也有一个以上的图式,因此可以充分感觉各种状况.图式是由文化决定的,要求对环境或情性的定位,结果即具有质的特性.使用空间把人统一在自然有机环境中.知觉空间对于人的同一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空间把人类归属于整个社会文化.认识空间意味着人对空间进行思考.最后理论空间则是提供描述其他各种空间的工具.诺伯格·舒尔兹认为,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基本要素之一.场所概念的发达和作为各种场所体系空间概念的发达,就是找到存在立足点的必要条件,场所必须有明显的界限或边界线.场所同包围他的外部相比之下,是作为内部来体验的.场所,路线,领域是定位的基本图式,亦即存在空间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组合起来,空间才开始真正成为可测出人的存在的次元.在存在空间中,一般包括几个场所.所谓某个场所,就是在更广阔的脉络中安上位置,而不是把它理解为从别个当中取出来,不然人类的历史就缺少力动性了.一切场所都具有方向,场所一般因路线体系而与各种方向发生关系.存在空间也具有方向性.诺伯格·舒尔兹将存在空间划为几个阶段:①用具;②住房;③城市阶段;④景观阶段;⑤地理阶段.其中城市阶段主要是根据社会的相互作用,亦根据社会共同的生活形态来决定.城市的内部结构就是这样"正在那里发生"的个人和社会诸功能作用的复合结果.在城市阶段,个人一般据有"私有"色调更浓的存在空间,它必须作为更大的总体中的一部分来理解.存在空间的诸阶段形成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它是与存在的结构相对应的.人与物理,精神,社会,文化的诸对象相关联而存在.存在空间可以说是由相互作用的多重穿插的体系所构成的.这样复合的总体性中,不能不产生不定性或者矛盾性.2.1.6芦原义信芦原义信(1975)认为: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而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是消极空间.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有以下要素:1)尺度.芦原义信并没有给尺度下一个什么定义,而是根据人眼睛的视角关系和自己的经验,提出外部空间的两个假说:①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②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2)直线.芦原义信认为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与直线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预先了解从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选择适于不同距离的材质,这在提高外部空间质量上有利的. 在外部空间的布局中,相对于人的活动,可以将外部空间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高差等.外部空间布局上带有方向性时应在尽端配置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内容.在讨论空间封闭性时,应当考虑墙的高度与人眼睛的高度有密切关系,很好的运用高墙,矮墙,直墙,曲墙,折墙等加以布置,就可以创造出有变化的外部空间.芦原义信根据外部空间的用途和功能将空间分为多个层次和顺序.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公共的→半公共的(半私用的)→私用的;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安静的,艺术的;动的,体育性的→中间性的→静的,文化的.关键在于充分克服和利用一切地理条件,适应该空间所要求的功能种类和深度,创造出空间秩序富于变化的空间.芦原义信认为,由于改变行进方向,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景色,打破空间的单调,在空间中产生跳跃,如日本重要建筑的引道或神社参道与外部空间设计传统手法.城市因其内容是复杂的,并经常进行着新陈代谢,所以虽面临现实也很难掌握.城市规划(cityplanning)和城市设计(Urban Design)这两个词,在其对象的规模,内容,方法等方面,由于不同专业,就连它们的内容也可能有一些差别.如果从空间论来阐述,城市规划无论怎么说是以二次元的外部秩序构成为重点的规划,建筑则怎么说也是以三次元的内部秩序为重点的规划.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的后记中,点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2.1.7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罗杰·特兰西克在《Finding Lost Space》(1986)一书中提出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和联系理论(linkage).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理论.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形体的主导性作用使其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得事物被称之为"底".像这样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把虚空间部分涂黑,建筑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反转.借助图底关系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城市或城市局部地段的结构组织及其肌理特征,明确空间界定的范围,不同等级空间的组织效果等,使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组织的分析,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并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内城市图底关系的变化,分析出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向.图2.3 城市空间的图底关系图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理论,由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这些"线"可能是交通线,线性公共空间和视线,如各种交通性干道,人行通道,序列空间.视廊和景观轴等.通过对这些"联系线"的分析来挖掘形态元素的形式组合规律以及动因,其目的在于组织一种关联系统或一种网络,从而建立空间秩序的综合结构.关联耦合秩序的建立可分为两个层次,即物质层面和内在动因.从内在动因看,通常不仅仅是联系线本身,更重要的是线上的各种"流",如人流,交通流,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等内在组织作用,将空间要素联系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联系理论为建立城市空间秩序提供了一条主导性思路,它将"关系","关联"的重要性置于城市空间构成的首要地位,不仅为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组织提供理论框架与分析原则,同时也为在此基础上,恢复,挖掘和创造和谐,统一的空间并达到新的结构与原有结构,内部结构及外部结构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思路与手段.图2.4 特兰西克的3种城市空间分析方法(P36)图城市中心景观轴(P35)图底关系理论与联系理论都旨在探寻城市空间形态要素间的某种构图关系以及相关的结构组织方式,特兰西克将其归纳为3种关系,即形态关系(图,底分析),拓扑关系(关联耦合)与类型关系(场所理论).可以说,这3种关系在结构上的明确组织与确立,是建立一定的空间秩序与相应的视觉秩序的基础和前提.2.1.8比尔·希列尔(Hillier)比尔·希列尔1983年提出空间句法理论是建立在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社区分析的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句法的分析过程,是在城市和建筑形体严格联系起来,并借助于电脑-进行模拟实验,以此作为空间分析,评价设计的工具.在空间句法分析中,希列尔引入了"变量"或称为指标体系:一是从特定空间观察的一维视线长度,称为"轴线";二是空间都可以赋予一个数值来表示它与给定分析系统中其他个空间的关系,并用电脑绘出深度图,根据数字差别,就可以绘出某一特定点审视其所在空间系统相对深度的精确指标,据此,便可对不同城镇空间格局及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100多个城镇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分析,希列尔证明,城市空间组织对活动与使用模式的影响主要涉及3个方面,即空间的可理解性(intelligbility),使用的连续性(continuity)和可预见性(predictability).图2.5 希列尔的"空间句法"分析示例2.1.9 稹文彦稹文彦在《集合形态的研究》一文中指出,耦合性是外部空间最重要的特征."耦合性简而言之就是城市的线索,它是统一城市中各种活动的物质形态诸层面的法则,城市设计涉及各种彼此无关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问题.根据稹文彦的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构图形态,巨硕形态和群组形态(compositional form,mega form and group form,图2.6)构图形态包含了那些以抽象格局组合在二维平面的独立建筑物,其耦合性通常是隐涵的,静态的.单个建筑只是结构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建筑物本身要比其周围的虚空间更为突出.在巨硕形态中,个别的要素均被聚集组合到一个等级化的,开敞的并且是互相关联的系统网络中,结构的整体性机能较强.群组形态则是诸空间要素沿一个线型枢纽渐进累积的结果,这在许多历史城镇形态中极为常见.这里关联性是作为有机物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演化而成的,其发展的动力是基于有机体内部的"生命力".因此,其形态特征往往表现为非理性的,然而却是生动的富有活力的,是有生命的整体,而这种"有机的整体性"特质往往最能打动人,或者说是最具有人性化的.2.1.10 阿尔多罗西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s,1996)在《城市建筑》(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一书中提出,城市是一种集体的人工创造物,一种艺术文化的集体产物,它由时间造就并植根于居住和建筑文化中.因此,传统的建筑形式,场所和空间在城市发展及其形态结构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概念深受德国心理学家荣格(Jung)有关"原型"(arch-type)理论的影响,认为人的潜意识与生具有,是存在与某一个地域的一个种群的人们世世代代所形成的,它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并沉积在每个人的无意识处,共同成为一种集体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建筑类型学.建筑与城市类型有两种基本属性:历史性和抽象性.A 罗西及L 克里安(Leo Krier, Rational Architecture,1978)都认为,城市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工制品之一,它与公众艺术作品相同,都诞生于"集体的无意识生命"(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life)中,这种集体的无意识创作,在建筑中表达出居民的多重愿望(如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它们在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了城市,而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居民,也是传统的延续,城市形象在经久的建筑环境中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复杂性.阿尔多罗西将城市作为某个地域一个种群人们"集体记忆"的所在地,城市交织着历史和个人的记录,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断多触发,过去所遇到的经历(历史的故事片断)就会和个人的记忆一起呈现出来,因而罗西从研究场所和记忆入手,就形成了"类似性城市"(analogous city)理论的内涵.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个有意义的场所,城市体现了一种场所精神,因为城市所有的建筑类型是和事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城市的广场和建筑物本身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则与此无关.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空间的物质性显现于现存城市中的建筑形态共时性,这种存在的现实形态凝集了人类生存所具有的含义和特征,城市空间是它们的载体和容器,融合着意义和实体.城市空间形态及场所与人类特定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包含着历史与文化,是人类文化观念在形式上的表现,体现在时间因素中现存城市的建筑类型(历时性).要寻找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集体创作的城市(即城市空间)及某个体参与者(建筑师,规划师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于形态-类型学的方法:⑴发现城市建筑环境中变化缓慢或基本稳定的那些特点,它们构成了城市的不同类型.。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
2021/5/23
[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2) 作为实践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解倾向
➢ 城市设计是一种政策过程 (折衷的、讲求综合效益的设计,实质是决策过程) ➢ 城市设计是一种社会过程 (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利益之间的平衡和组织) ➢ 城市设计是一种环境整合 (城市各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 城市设计是一种社会实践 (通过设计、评价、控制、维护对城市良性引导)
2021/5/23
一 认识城市设计
2021/5/23
[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1、What---------什么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一词是由Urban Design/City Design翻译而来。 顾名思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 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 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市镇设计》F.吉伯特
2021/5/23
[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是在城市规 划对城市总体、局部和细部进行性质、规模、布局和功能安 排的同时,对于城市空间的体型环境在景观关系艺术上的规 划设计。
----陈为邦 人们为了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 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2021/5/23源自13[认识城市设计]
南京→高淳
b 片区级城市设计
片区级城市设计主要涉及城 市中功能相对独立的和具有相对 环境整体性的街区。这是城市设 计涉及的典型内容。
其目标是,基于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的原则,分析该地区对于 城市整体的价值,为保护或强化 该地区已有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 境的特点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 立适宜的操作技术和设计程序。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1.空间形式理论卡米诺·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这本著作中。

提出了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伊利尔•沙里宁他的“体型环境”设计观的代表作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形式探索:艺术的基本途径》。

他主张根据城市的功能和多种条件,把城市有机地分解和组合成城市的各个区域,各区由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组成。

城市建设应是动态的,因而城市布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有机体的生长。

他进一步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

戈登•卡伦戈登·卡伦被视为是对基于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松散的理性主义现代城市理论的反对者,他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体验、感受和特定场所的特殊性上。

代表作为《城镇景观》。

埃德蒙·N·培根他认为美好的城市应是市民共有的城市,城市的形象是经由市民无数的决定所形成,而不是偶然的。

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市民感官可以感知的“城市体验”。

为此,他强调美学上的观察,特别是建筑物与天空的关系、建筑物与地面的关系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代表作为《城市设计》。

芦原义信他注重空间设计手法,空间要素及其与人的视觉相关性的研究。

提出了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从空间的划分、空间的组成要素、空间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点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指出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

比尔·希列尔比尔·希列尔1983年提出空间句法理论是建立在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社区分析的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对100多个城镇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分析,希列尔证明,城市空间组织对活动与使用模式的影响主要涉及3个方面,即空间的可理解性,使用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一城市设计的含义和作用1.城市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安排,制定出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2.城市设计的作用: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从城市空间总体构图引导项目设计。

②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为人类创造更亲切美好的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促进人的居住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

3.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系:①区域-城市系统阶段。

1从区域的角度构筑城市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系统;2从区域的角度进行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设计——区域景观、生态系统。

②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注重:1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的研究与策划;2实现城市性质与城市形象的衔接3进行城市尺度的物质框架景观规划4进行城市尺度三维空间形态概念规划。

③详细规划。

可分为:1群体建筑空间设计;2单体细部设计及周围环境的设计。

局部地段的设计是组成城市整体文化风貌与景观的有机元素。

二城市设计的内容及类型1.城市设计的内容:①空间关系:城市设计的空间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体量和形式、敞空间的环境设计。

②时间过程:城市设计是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空间形态、结构、人们的活动、文化观念、政策内容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城市设计为适应新的要求进行调整,但也应该保持某种程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③政策框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制定一系列指导城市建设的政策框架。

2.城市设计的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

3.城市设计的层次性:①城市设计目标的多重性;②城市设计内容的多重性;③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多重性;④城市设计工作范畴的多重性三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城市空间设计理论:①图底理论②链接理论③场所理论2.城市设计的方法:①调查的方法——基础资料的收集、视觉调查、问卷调查②评价的方法——加权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③空间设计的方法——典范思维设计方法、程序思维设计方法、叙事思维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概论第⼀章、城市设计概述⼀、概念及内涵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城市设计的内容----两种形式城市设计的层次----三个层次城市设计的类型----三种类型1、城市设计的含义城市设计:指⼈们为了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标所进⾏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2、城市设计的层次----三个层次A、整体环境城市设计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构造城市景观体系;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间;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B、重点⽚区城市设计重点⽚区的城市设计是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对城市的重点地区在整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特⾊以及⼈的活动所进⾏的综合设计。

重点⽚区的城市设计重点对⽚区内的⼟地利⽤、街区空间形态、景观环境、道路交通以及绿化系统等⽅⾯作出专项性设计,对建筑⼩品、市政设施、标识系统以及照明设计等⽅⾯进⾏整体安排。

重点⽚区的城市设计应与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紧密协调,构成规划管理的依据。

C、城市重点地段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是对城市重点地段或重要节点的环境空间形态,包括建筑体量、建筑⾼度、建筑界⾯、容积率、公共开敞空间、建筑风格和⾊彩、绿化配置、树种选择,及⼈⽂活动等城市设计要素,进⾏深⼊研究和具体组织,为引导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和环境整治,提出相应的开发与保护的控制要求和意象性⽅案及管理细则。

其主要类型包括:街道空间、城市⼴场、城市滨⽔空间、重要节点地块。

3、城市设计的类型----三种类型开发型城市设计保护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下⽽上”----城市设计的形成1、“⾃下⽽上”的城市⼀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觉得⾃然村落逐渐发展到⼀定规模的城市;城市没有⼀个预先构想的⽬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然环境、客观规律做⽤下长期积累⽽成,因此也被称为“⾃然城市”。

2、特点:城市形态⾃由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种“约定俗成”的群体控制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其⾃由发展的程度也是相对⽽⾔的。

《城市设计》教案-1

《城市设计》教案-1
设计工作,它必须融合到城市规划各阶段、 各层次的设计中去。
⑵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
❖ 城市设计的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 有较多文化和审美的含义。
❖ 城市设计能更具体、形象地处理城市 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更详细地指导 项目的具体实施。
2.二者的区别:
⑴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容所及要远远超出城市 设计的对象范围。
❖ 形体环境论:认为城市设计是从三维角 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 的设计。
❖ 建筑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对空间秩序的 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 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 规划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 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 体化。
❖ 管理论:认为城市设计是政府职能的一部 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单功能空间
建立多功能空间
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1.二者的联系: ❖ ⑴都是对形体环境进行设计; ❖ ⑵城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先导; ❖ ⑶建筑设计一旦接受了城市设计的指导或制
约,它便成为城市设计的延续和组成部分; ❖ 因此,二者是从属、主次关系。
2.二者的区别:
❖ 建筑设计——倾向于建筑单体设计(对环 境的考虑常缺乏整体观念)。
第二节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城市设计的相关学科 ❖ 城市设计的学科定位 ❖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相关学科
主要包括城市科学中的其他学科:
❖ 1.城市规划
城市❖规2.划建—筑—学是城市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 以建筑下❖学四3.—方景—面观是的建研内筑究容学建:筑社物会及规其划环、境经的济科规学划,、其形目体环 境的景规是观❖划创建4.、 造 筑市学政 融政—策 技工—确术程偏定与学重。艺于术建为筑一外体部的空形间体的环形境体形环态境。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5、城市设计研究的内容:
城市意象构成元素 凯文•林奇
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 方法: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 发,通过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研 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 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真正实现了 “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价值原则。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5、城市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般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①空间组成要求 明确空间定义──区域、街坊、单元--空间气氛、意义、用途 用地的控制条件──性质、范围、高度、色彩--控规指标 ②空间组成特点 对确定空间的功能、形态及象征意义 虚实关系 空间的环境质量──建筑、绿化、小品、道路、活动场所 ③空间的艺术布局 空间主次关系 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
其主要类型包括:街道空间、 城市广场、城市滨水空间、重要节点地块。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4、城市设计的类型----三种类型
(1)开发型城市设计(Urban Development Design) (2)保护型城市设计(Urban Conservation) 和城市更新(Urban Revitalization) (3)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 ----唐纳德. 爱坡雅(D. Appleyard)(美)
1、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城市设计
第三节 基本理论和方法
(1)图底理论
从分析建筑实体和开发虚 体之间的对比关系着手, 试图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 的组织加以分析,明确城 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 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
间和消极空间。最好诠释 的是詹巴蒂斯塔•诺利 (Giambattista Nolli)于 1748年所绘制的罗马地 图。
案例:北京CBD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而 且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国内外大公司和商社进驻的首选之地。1993年经国务院 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建国门至朝阳门、东二环路至 东三环之间,开辟具有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业、文化和商务办公等 多种服务功能的商务中心区”。同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 了《北京市商务中心区规划》,对上述范围内地区的面积、开发构成、高度、 容积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规划。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5、城市设计研究的内容:
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一般包含三个部分:城市 自然景观、城市人工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
从城市范围来说:表现为全体性、轮廓性的东西── 如城市建设风格统一、城市空间收放、城市设计主、 次轮廓起伏等; 从局部来说:可以具体到一个建筑单体的四周小环境 设计──视线、质感、心理趋同等;
的开放空间(如一条街道、一个广场、一片特定 的地区),同时,也朝着一种功能复合化的趋势 发展。
不同的国家对城市中心有不同的称谓。 (欧洲、美国、中国)
通常,城市中心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格面 貌和文化特色,是城市建设中的“点睛之处” CBD CRD RBD
—— 多样性
城市中心的步行街 (1)纯步行街 (2)广场空间 (3)商业拱廊 (4)空中走廊 (5)地下街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2、城市设计的内容----两种形式
(1)工程设计性----Conceptual plan Project design
特点:规模较小、微观具体 (2)政策过程性----Policy control
Guide-line 特点:规模较大、宏观抽象
城市设计
第一节 城市设计概述
维设计等 4、反馈的方法:政府部门评估、社会评论方式等
城市设计
第四节 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实 质是以人为主体的,促进 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社会 活动场所,对其特征的理 解应从人、活动及场所三 个方面加以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Public Space) 主要包括城市的街 道、广场、公园与体育场 等。 广义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 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 心区、商业区、滨城区、 城市绿地
第三阶段:中心商业区的职能被郊区购物中心所替代, 城市中心向中心商务区演替。中心商业区出现了衰 退,城市中心变成以办公为主的中心商务区 (CBD);
第四阶段:中心商业区复兴,主要方式有兴建“办公 综合体”;改善交通方式和商业区环境及历史地段 的重建和综合文化场所的开发,为城市居民的商业 文化及社会交往活动提供场所及条件等
城市设计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设计
2、“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得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 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 客观规律做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 群体控制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其自由发展的程度也是相对 而言的。
2)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其功能构成主 要是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通常集中于 某一个地区形成单核结构,或者组合在一个较大的 地域范围内形成带状或十字形结构,甚至进一步分 化,形成以某一功能为主体的中心,分散在城市的 不同地区形成网状结构
—— 极核性
Hale Waihona Puke 3)城市中心可以是一个具有某种围合效果
传统城市中心区之所以能成为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焦点, 是因为其一般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它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和系统的枢纽位置; 二是复合化和相对紧凑的土地使用方式,具有对城市社区 各种活动的吸引作用,从而中心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多样性和集 聚性的特点。
◆ 现代城市中心: 随着交通方式、社会经济、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传
诺利地图将城市表现为一个具有清晰界定的建筑实体与空 间虚体的系统。建筑实体所覆盖的范围比室外空间更加密 集,从而衬托出公共开敞空间的形态。
1、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城市设计
第三节 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连接理论
连接理论注重以“线”连接各个城市空间要素。
(3)场所理论
核心人物:凯文•林奇,他指出:场所应该有明确 的感知特性,可 被认知,可记忆,生动,引人注意。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
城市商业拱廊(在步行街的上方加建顶棚的一种步行商业街的形式)
城市空中走廊(一般位于步行街上方的空间层面,是对步行街功能的补充)
城市中心地下街(扩展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如何发展而来?)
城市仿古街区
2 城市中心区的历史发展
城市中心区的演化,是从混合功能(传统城市中心) 发展到单一功能(现代城市中心),再向混合功能(当 代城市中心)迈进的过程.总的历程是由繁荣到到衰败再 到复兴的曲折过程 。
北京CBD的规划范围是:东大桥路(西)——西大望路(东)、朝阳北 路(北)——通惠河(南)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在此范围内,国贸、 汉威、 嘉里、航华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内早已云集了摩托罗拉、惠普、道琼斯
、韩国三星等数家国内外知名大公司。边界的交通条件,浓厚的商务氛围, 快速的信息传递渠道,已为北京CBD的崛起构筑了天时与地利。新经济环境 赋予CBD新的内涵。未来 北京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将 在继承传统CBD特点的基 础上,向多功能、全方位、 网络化、一站式服务的方 向发展。
3、城市设计的层次----三个层次
(1)整体环境城市设计
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构造城市景观体系; 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间; 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2)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是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依据,对城市的重点地区在整 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特色以及人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设计。
(3)城市重点地段设计
区地带。
1.城市中心区的含义 2.城市中心区的历史发展 3.城市中心区案例
1.城市中心区的含义(公共性、极核性、多样性)
1)城市中心区是指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 活动的地方。在中心区内一般集中了城市第三产 业的各种项目,如公共建筑、政府的行政办公建 筑、商业建筑、科研建筑和文化娱乐设施等等。
—— 公共性
城市设计
第四节 城市公共空间
2、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1)、自然环境 A、景观休闲区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园、自然文化
遗址保护区、观光农业区 B、生态景观区 风景林地、滨水生态廊道、自然绿地 2)、人工环境 城市中心区、广场 、街道 等
城市中心
城市设计
第四节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中心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集中的地方。 人口相对周边集中,经济和商业相对周边发展的市
案例:洛克菲勒中心 全美之星——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
❖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商贸 金融中心———曼哈顿岛中部,占地8.9公 顷,共有建筑19座,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 米,容积率达18。每天在这里上班的总人 数达65000人,空间构图生动,环境外部 富于变化,中心布局上同时满足了城市景 观和人们进行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
街道形式 沿街建筑 街道设施 街道绿化 街道广告 街道小品 街道照明
城市设计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设计
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 征
“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 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 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1.传统城市中心(城市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焦点) 两个基本条件:交通枢纽位置 土地使用方式
2.现代城市中心 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双重变化 经济最大化——经济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当代城市中心 改造与更新(1960年代以来)
◆ 古代传统的城市中心多以政治、宗教活动为主,附带有部 分的商业活动。如古罗马的广场群,意大利中世纪城市城镇中的 广场。
城市设计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