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人物字相关简介刘备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称帝于成都。
诸葛亮孔明蜀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开辟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为后人所传诵。
曹操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
孙权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大。
关羽云长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
败走麦城被杀。
张飞翼德蜀国骠骑大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赵云子龙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
其智勇双全,无人能比。
黄忠汉升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
马超孟起蜀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曹操深为苦恼。
与张飞大战千余合而不份胜负。
吕布奉先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
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后被曹操擒杀。
周瑜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推荐《三国演义》的理由: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和魅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含答案)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含答案)1. 三国演义的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以及各个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2.主要人物- 诸葛亮: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卓越,被称为“卧龙”,他的谋略为刘备立下了许多战功。
- 曹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魏国的奠基者,也是小说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 刘备:刘备是蜀国的创始人,他以仁德和智谋扬名于世。
-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和统治者,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 关羽:刘备的忠臣,被尊称为“关公”,他的勇猛和忠诚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仰。
3.主要故事情节-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合力击败了叛乱军阀吕布,展示了他们的勇猛和团结。
-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击败了曹操的大军,成为了三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五位武将组成的最强战斗团队,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刘备争取了更多的胜利。
- 三气周瑜:周瑜在连续数次失败后,最终采用反间计成功诱使刘备举荐自己,展现了他的智谋和谦虚。
4.题答案1. 提供《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答案:罗贯中2.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答案: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3. 哪位武将被称为“卧龙”答案:诸葛亮4. 曹操是哪个国家的奠基者答案:魏国5. 《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是谁答案: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复习资料和答案,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复习内容之一、其中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考察了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理解。
下面是《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正处于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曹操与袁绍争夺天下的时期。
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有重要的作用。
2.三国鼎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要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物为中心展开。
曹操割据中原,刘备建立蜀汉,孙权建立吴国,三者并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3.重要人物的形象认识:主要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黄盖等。
学生要对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才能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故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场面,如赤壁之战、虎牢关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
学生要对各种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诸葛亮的贡献: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聪明智慧,善于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有很多经典的谋略被广为传颂,如空城计、借东风、木牛流马等。
学生要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为蜀汉做出的巨大贡献。
6.关羽的义胆忠诚:关羽是刘备的忠诚心腹,有着忠义之名,被尊为武圣。
他为了替刘备复仇,甘愿受刘备三顾之招,被刘备任命为汉寿亭侯,成为刘备麾下最重要的武将之一、学生要理解关羽的忠诚精神和对刘备的深厚感情。
7.周瑜与诸葛亮的黄盖火船计:周瑜是吴国的重要将领之一,他与蜀国的诸葛亮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智勇较量。
周瑜以黄盖火船计化解了曹操的攻势,为吴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学生要理解这个计谋的过程和意义。
8.三英战吕布:《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与吕布的战斗。
吕布是当时的战神,有悍勇的战斗力,但是被三兄弟合力击败。
学生要理解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和三兄弟之间的默契配合。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名著《三国演义》
1. 《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
-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 分析小说描写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归纳、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 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如刘备、曹操、孙权、周瑜等。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代表作品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如直接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 归纳各个人物的代表作品,如刘备的仁义、曹操的谋略等。
4.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冲突
-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如主线、分支、转折等。
- 探究小说中的冲突类型,如人物之间的冲突、内外部冲突等。
5. 文学语言特点及名句欣赏
- 理解小说的文学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 欣赏小说中的经典名句,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6. 影响与价值
- 探究《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 分析《三国演义》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如人生哲理、智慧传承等。
这些都可能成为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
但是具体的考题形式和要求,还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来确定。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进行相关的练习和阅读,全方位提高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掌握。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合集5篇]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6f6bd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3.png)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合集5篇]第一篇: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中考名著《三国演义》阅读及练习题一、练习题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大名著》是中、常考的内容,也是教育部门要求阅读的书籍,所以对《四大名著》一定要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因为原著太多,看起来可能会吃力。
责任心爆棚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只要记住这些考试就够了!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借东风——巧用天时借荆州——有借无还进曹营——一言不发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个臭皮匠——顶个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考题总复习(有答案)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考题总复习班级姓名《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张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
赵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曹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孙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中考名著复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一部历史演艺小说的开山之作一、作者及文学常识作者罗贯中,明朝小说家,生于元末明初(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元,髯长二尺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另著有《隋唐志传》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1.汉室倾颓·讨伐董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榜文前,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为国效力之心,于是桃园结为异姓兄弟,投靠刘焉。
从军后刘、关、张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一败黄巾于涿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
张飞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
刘关张与朱儁、孙坚进攻黄巾,大胜。
朱儁、孙坚皆受封赏,只有刘备被冷落。
过了很久,刘备才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借机索要贿赂。
因刘备不从而欲存心陷害,张飞得知后用柳条怒鞭督邮,三人被迫弃去职位,投了刘恢。
不久参加平定鱼阳之战,刘备因立功被任平原令,开始拥有一支人马。
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赤兔马)、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司徒王允借寿诞之引,召集满朝公卿商议,曹操自告奋勇前往行刺,为董卓发觉,危急中献上自王允处借来的七星宝刀而脱身。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整个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
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三国演义》的知识点,分别是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价值、语言特点和影响历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名著。
一、时代背景《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个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社会变化最为复杂、最剧烈的时期之一。
此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风貌等方面都非常复杂而紊乱,社会处于乱世之中;同时,也正因为此,这个时期催生了很多勇士、政治家、将领等人物,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
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国时代名将和名臣都有所涉及。
以下是文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名单:1.蜀汉的刘备:性格谦虚厚道、善良、仁爱、忠诚,是小说中最为英俊、高雅、斯文的形象。
2.曹操:奸诈狡猾、善于计谋,是小说中最为富有魅力的一位人物。
3.孙权:智勇兼备,是小说中最为伶俐机智、才高且有度量的人物形象之一。
4.关羽、张飞:两个义兄弟,以忠诚、勇敢和正义为标志。
5.周瑜:文学才华出众,美丽俊秀、随遇而安、处事从容敏捷,是小说中最为具有人文内涵的一位人物。
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情节是非常多样化的,情节发展变化多端,除了史实真实之外,也有很多故事情节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有以下几个:1.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义兄弟在桃园结义,誓言共同前往南征北战。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救出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在被周瑜追赶的情况下,一路经过六关十二难,最终成功救出。
3.三英战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在战斗吕布时,奇迹般地以三打一胜利战胜了吕布。
4.火烧赤壁:孙权和刘备联合大战曹操,最终夷平了曹操的亿万雄军。
四、文化价值《三国演义》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诗词歌赋、战争策略等方面。
《三国演义》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中考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2 、《三国演义》人物中被称“奸绝”的是__________,表现他奸诈的故事有,;被称“智绝”的是___________,表现他智慧的事迹有、、、空城计智退;被称“义绝”的是___________,表现他忠义的故事有:千里、华容道、过五关。
3、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写出下面词语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三顾:东和:北拒:六出:七擒:二、搭配题。
1. 指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1).怒鞭督邮()(2).过五关斩六将()(3).群英会中计()(4).温酒斩华雄()(5).挟天子以令诸侯()(6).三气周瑜()(7).割须弃袍()(8)舌战群儒()A曹操B刘备C周瑜D诸葛亮E关羽F刘禅G张飞H蒋干2. 指出与下列成语名言有关的人物( 1).望梅止渴( ) (2).身在曹营心在汉(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乐不思蜀( )(5).赔了夫人又折兵(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曹操B刘备C周瑜D诸葛亮E关羽F刘禅3. 指出下列诗词所描写的人物(1).“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2).“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3).“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和雅意,杯酒谢良朋。
曾渴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7).“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中考《三国演义》复习总结资料-全

《三国演义》名词解释第一部分1.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反间、苦肉、连环】③彝[yí]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前线指挥作战。
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
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
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
蜀军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
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郃,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2.①刮骨疗毒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
华佗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大笑而起。
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②煮酒论英雄-“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三国演义中考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中考知识点汇总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张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赵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曹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孙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1.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的割据和战乱。
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2. 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和价值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斗争和合作。
3. 政治斗争《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孙权是三个主要的政治势力。
曹操建立了大的政治势力,是最早一个形成王朝的统治者。
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汉和东吴,其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策略的较量。
4. 军事争霸《三国演义》中的军事争霸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出色的军事统帅,他们通过战争来争夺政治权力和地盘。
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5. 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的智谋较量也是一大亮点。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计谋帮助了刘备多次取得胜利。
他的锦囊妙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同时,曹操、孙权等各自也有自己出色的智谋和计策。
6. 忠义之道忠义之道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价值观。
刘备、关羽、张飞等将士秉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家国的热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诸葛亮则是忠臣的代表,他忠于刘备,用智慧为刘备尽心尽力。
7. 人性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人性的弱点和瑕疵。
曹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一代英雄,但他也残暴无情;刘备是仁义之君,但他有时也显得犹豫和优柔寡断;孙权虽然有着明君的称号,但他也被诸葛亮所智胜。
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更多思考和认识的空间。
《三国演义》中考专题复习

《三国演义》专题复习一、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二、作品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展开全书情节,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该书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一般学者认为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演义”既所谓的七分写实,三分写虚。
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二、主要人物形象:诸葛亮,“智绝”,号卧龙,谥为“忠武侯”。
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性格: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情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借东风空城计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曹操,一代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情节: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杀吕伯奢一家刘备是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夺取汉中建立西蜀白帝托孤关羽,“义绝”。
五虎上将之首。
形象:单鳯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推荐】【精品】中考《三国演义》考点整理+中考真题

《三国演义》考点整理+中考真题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事迹及其性格特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
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让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
夷陵之战:孙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占领荆州。
刘备为了给关于报仇,亲自挥师东进,连连告捷。
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
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3、重要人物刘备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绝不称帝。
仁: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
义:两个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甚至为此而毁国亡身。
厚:多次寄人篱下有机夺取而不取。
勇:三英战吕布中体现了他勇武的一面。
重视人才:“猥自枉屈”,三顾茅庐;赵云单骑救主后,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当然,刘备过于注重一些小德,忽视大德,不但有时给人以“伪”的感觉,而且过于强调兄弟情义不顾国家大义,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让恢复汉室化为泡影。
曹操胆略:曹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
—日,曹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机会。
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曹操的动作,转身急忙“”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宝刀。
董卓引曹操山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试。
”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逃得无影无踪了。
才智: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
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奸诈:梦中杀人——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
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
”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
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冤杀粮官——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曹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
”垕依命,以小斛分散。
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
操密诏王垕入曰:“吾欲向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
”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
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于是众怨始解。
多疑: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吕将加害自己,杀了吕伯奢的全家。
自此,“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杀害华佗——曹操得了头痛顽症,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
华佗认为曹操头痛的病根在脑袋中,需要先饮“麻沸散”进行麻醉后,才能开颅做手术,曹操认为华佗想杀害借机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狱中。
虚伪:割发代首——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别人犯罪就割掉头颅,到他自己犯罪时就是一把头发了事了。
狠毒:徐州屠城——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尽杀百姓”,“鸡犬不留”。
诸葛亮雄辩口才: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强大。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正好诸葛亮也正建议刘备联吴抗曹。
在东吴朝廷,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超人胆识: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司马懿被诸葛亮吓退的原因主要有:(1)诸葛亮的弄险仅此一次,超出司马懿的预料。
(2)诸葛亮超强的心理控制能力,使空城计出演得滴水不漏。
足智多谋:草船借箭——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
鲁肃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
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
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只见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
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
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
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
”高高兴兴地往回去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忠心事主:白帝托孤——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
从此刘备一病不起。
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矢志不渝:遗恨五丈原——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
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
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
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
”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心胸广阔:七擒孟获——刘备死后,南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领军前往镇压,诸葛亮明白杀了孟获无济于事,欲屈人之兵须先服其心,便容忍孟获屡次不服,最终以7次生擒7次放走的记录感化了孟获。
从此南方便无后患。
其他事迹:火烧博望新野三气周瑜智取荆、益,安居平五路六出祁山等。
诸葛亮著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发明:革新连弩,作木牛流马,作八阵图等。
周瑜足智多谋:蒋干中计——曹操欲打探东吴实力,派与周喻有旧的蒋干前往。
不想周喻早看出蒋干的目的,诱与之共寝,将假书信放于案上。
蒋看周熟睡(假寐),故查看书信,发现周与曹营的毛介蔡瑁有书信来往,周又设计让蒋“无意”听见与毛蔡请人互通情报(找人演戏),故蒋干中计,报之与曹,曹一怒将毛蔡二人杀害。
周瑜打黄盖(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
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
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心胸狭窄: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南郡、荆州、襄阳等处都被诸葛亮巧计占领。
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
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妒贤嫉能:草船借箭。
关羽忠:关云长干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义:义释曹操——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
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
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此埋伏多时。
此时曹操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放他一马。
关羽是个很讲情义的人,想起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勇:斩颜良、诛文丑——刘备投奔袁绍,关羽找不到,只好帮曹操打工。
袁绍派颜良去进攻曹操,刘备拜托颜良打听关羽的消息。
路上颜良看见关羽觉得像,就想问认不认识刘备,关羽心里只想着杀个人做见面礼给曹操,也没听见,就把颜良砍了。
袁绍很生气,又派文丑去报仇,文丑聪明,知道战场上人多不好说话,就想把关羽引到没人的地方再说,谁知道关羽骑的赤兔马太快了,一下子追上了文丑,一刀把文丑砍了。
刘备想,自己兄弟杀了袁绍2个大将,还有脸在袁绍这儿混吗?没几天就跑了。
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
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