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描述性概念课解读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精品PPT课件
• 计算引入 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
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 计算引入的方法。
如: 循环小数的学习 商不变规律的学习 倒数概念的学习 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 析、综合,形成了概念。
比如“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用“拉紧的绳”或“ 小孔中射入的光线”来引入“直线”的方法是直观说明法,“1 ,2,3,···叫做自然数”是指明对象法。
(2)对于用概念的形成来学习的概念 一般可通过观察实例,启发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 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再准确定义。
(3)对于用概念的同化来学习的概念 (a)用属加种差定义的概念 新概念是已知概念的特例,新概念可以从认知结构 中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繁衍出来。 (b)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概念 讲清三点:推广的目的和意义; 推广的合理性; 推广后更加广泛的含义。
,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典型事例。 (2)尝试建立表象阶段(分析共同属性)
分析所观察实例的属性,通过比较得出各实例的共同属性。 (3)抽象本质属性
从上面得出的共同属性中提出本质属性的假设。并通过比较肯定例证和 否定例证检验假设,确认本质属性。 (4)符号表征阶段
尝试地用语言或符号对对象进行特征的概括与表征,从而获得概念。(5) 概念的运用阶段
◆概念同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同化方式学习概念,实际上是用演绎方式来理 解和掌握概念。因为它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来学习的 ,所以应注意及时利用实例,使抽象概念获得具体 例证的支持;
(2)学习中必须经过概念分类这一步,使学生从外 延角度进一步对概念进行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好课”的表征--以“定义型概念”教学研究为例
在 于评估各阶 段数学教师 概念教 学的水平, 提 高数 学概 念 学 习 的质 量.按 照课 堂 教学 发 展 性评 价 的特 征要 求与指标 体系【 l l , 我们进~ 步
设计了数学概念课教学评价量表 . 在 该量表 中, 仍 然 把 教 师 和 学 生 作 为测 量 的 两 个 主 要 方 面 , 其 中课堂评价对 象 以教师 为主、学 生为辅, 对 学生表现 的评 价主要放在课 后进行 , 这样 的设 计可 以增加评价 的有效性.
1 0 - 2
数 学数 学
2 0 1 3 年第 1 0 期
更多 的是 因为从教师 问卷 中看 出“ 课堂教学关
注 学 生表 现 ” 成 为 大 家 认 可 的重 要 因素 .
2 ,二 级指 标 的设 计
五位 教师 中有三 位 高级教 师 、两位 中 学效果 f 是否 三次 以上带
与, 注意让 学生 以书面 的、 口头 的形式 展示 自 己的思维过程 .对照教 学 目标, 及 时评估 学生 的认知情 况, 调整 教学 方法, 培 养学 生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 思 维 能 力 以及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对数 学概 念课教 学的发展性评 价, 其意 义
2 0 1 3 年第 l 0 期
数 学教学
1 0 - 1
数 学 概 念教 学 “ 好 课 "的表 征
以 “ 定 义型 概 念 ” 教 学研 究 为例
2 0 0 3 3 3 上海市晋元高级 中学 王 华 2 0 0 0 6 5 上海市宜川 中学 唐 晓燕
数 学概 念~ 般 可 以分 为定义 型概 念 、描 述型概念和 感知型概念三种 .由于数学概念在 数 学学 习 中具 有基 础地位 , 一般 来说, 新知 识 都是 在基本概 念的基础上 构建 起来 的, 所 以研 究数 学课 堂教 学的评价, 首先要考 虑概念课 的 评价. 、
数学概念教学的三步骤:了解、理解、见解-教育文档资料
数学概念教学的三步骤:了解、理解、见解在数学中,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与推理,一般以定理、法则、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数学概念则是构成它们的基础. 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数学教学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数学地认识事物,即数学地理解、数学地思考、数学地表达,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有机结构体系.数学概念教学的三步骤,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要历经了解、理解、见解螺旋上升、逐步深入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数学概念教学首先要追溯概念的起源,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概念的理解与欣赏,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批判或是再创造.一、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一)数学概念的产生数学概念的生成应当是自然的,数学概念教学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二要尊重数学概念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案例 1:复数概念的产生(1)要注意从两方面回顾数集的发展一方面,从社会生活看,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数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为了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为了测量的需要产生了分数,为了刻画相反意义的量产生了负数,为了解决度量正方形对角线长的问题产生了无理数等;另一方面,从数学内部来看,数集是在按照某种“规则”不断扩充的. 在自然数集,加法和乘法总可以实施 . 但是,小数不能减大数,为此引入负数,数集扩充到整数集 . 在整数集中,加法、减法、乘法总可以实施,对于除法只能解决整除问题,如方程3x-2=0就无解,为此,引入了分数,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 . 在有理数集中,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除数不为0)总可以实施 . 但是开方的结果可能不是有理数,如方程x2-2=0 就无解 . 为此引入了无理数,数集扩充到实数集 .(2)要深刻全面理解数系的含义一个数系指的是一个数集连同相应的运算及结构,并不仅仅是数集 . 从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到实数集,每一次数的概念的发展,新的数集都是在原来数集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种新数得来的 . 而且在新的数集中,原有的运算及其性质仍然适用,同时解决了某些运算在原来数集中不是总可以实施的矛盾 . 可见,数系的每一次扩充既要考虑数集的扩充,又要考虑相应的运算及结构 .(3)复数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在实数集中,虽然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除数不为 0)总可以实施,也解决了正数开方的问题,但是我们又面临负数不能开平方的问题,这表明,数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发展,实数集需要进一步扩充!那么实数集应怎样扩充呢?为了使负数能够开平方,由于任何一个负数 -a=a ( -1 )(a>0),所以,只要引入一个“新数”,使它的平方等于-1 ,因此,设“新数”为i ,这样实数集就扩充到了复数集,而且按数系扩充的要求,实数可以与“新数”i 进行四则运算,原有的运算性质保持不变.实数可以与“新数”i 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产生哪些类型的“新数”呢?让学生自己“创造”出诸如2i ,3i ,-i , 3i+2 ,2-3i等等形式的复数,这些形式的“新数”能用一种统一的形式表示吗?让学生自己得到“符号”a+bi ,(其中a,b 为实数);形如 a+bi ,(其中 a,b 为实数)的数叫作复数,全体复数所构成的集合叫作复数集 . 这样复数概念的引入水到渠成 .(二)数学概念的发展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同一概念的理解也应当是不同的,这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所决定的 . 如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在小学就认为正方形不是长方形,而到了初中就认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案例 2: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发展(以单调增函数为例)(1)图象说若函数 y=f (x)的图象在某一段从左向右看是上升的,我们就说函数y=f (x)在这一段图象所对应的x 的范围内是单调增函数 .(2)变量说若函数 y=f (x)的自变量 x 在其定义域的某一个子区间内增大时,因变量也随着增大,则称该函数在该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3)符号说若函数 y=f(x)的定义域为 A,区间 I?A ,若对于任意的x1,x2∈I ,当 x10,则称该函数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函数 .单调增函数概念的“图象说”形象直观,是一种描述性语言,符合当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变量说”体现了因果变化关系,是学生易于理解的文字语言,“图象说”→“变量说”,从图形的描述到数量的变化,概念的理解深入了一层;但是,“y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怎么用更确切严谨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呢?“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意思是说“只要x 较大,其对应的 y 也就较大”,也就是“对任意的x1,x2∈I ,当 x10,即>0,而就是函数y=f (x)的导数,这表明,导数大于0 与函数单调递增密切相关.二、理解――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欣赏(一)洞察概念之本:顾名思义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这种反映形式用怎样的语言词汇来表达,是极其考究的,甚至要经过几代数学人的不懈努力与完善.简易逻辑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一概念学生感到比较抽象,尤其是必要条件的理解有些困难. 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 flash故事情境:一位数学家从一间办公室前走过,听到室内有两人在大声吵闹.大款p对小秘q说:“有我p在,就有你q 吃香的喝辣的!”小秘 q 很不服气,气急败坏地说:“你的底细我可全清楚,我完蛋了,你也完蛋了!”两个人都气急败坏,互不相让,这时数学家走上前,不紧不慢地说:“你们所说的正是数学逻辑学中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问题,大款是小秘的充分条件,而小秘是大款的必要条件.”这个小故事就很好地揭示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之本质,若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这是因为只要 p 成立, q 就成立, p 对 q来说就足够了,就充分了,所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但是若 q 不成立, p 就不成立, q 对 p 来说是必要的,所以,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当然,对这种社会现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二)理解符号之意:追根溯源、类比联想、调整语序、直观形象符号语言是数学中通用的、特有的简练语言,是在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 其特点是抽象化和形式化,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是符号语言毕竟很抽象空泛,那么数学概念中的符号语言该如何理解呢?首先,追根溯源,搞清符号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数学符号语言又分为三种:象形符号语言、缩写符号语言以及约定符号语言.如几何学中的符号△、?、∥、⊥、∠等都是原形的压缩改造,属于象形符号 . 缩写符号是由数学概念的西文词汇缩写或加以改造而成的符号,比如自然数 N ,实数 R,虚数单位 i ,函数 f ,概率P(A),排列数 A,组合数 C,极限 lim 、正弦 sin 、最大max、最小 min、存在 ?、任意 ?等符号均为此类 . 约定符号是数学共同体约定的,具有数学思维合理性、流畅性的数学符号,如运算符号 +、×、∩,≌,∽, >,再如上述案例 2 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发展(以单调增函数为例)的“导数说”,事实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函数 f (x)满足:( 1)在闭区间 [a , b] 上连续;( 2)在开区间( a, b)内可导;那么在开区间( a, b)内至少有一点ε(a0 成立 . 由条件知,对于任意的 x∈( a, b),恒有 f' ( x)>0,所以,至少有一点ε(a0,从而 a-b 与 f(a)-f ( b)同号,如果就取 x1=a,x2=b( x1,x2∈I ,且 x10,如 f (x)=x3 在区间 [-1 ,1] 上单调递增,但是 f ' (0)≥0. 因此,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导数说”,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概念,因为严格的数学概念中条件和结论应当是充要条件关系. 所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 ( 2012 年 6月第 3版)第 28 页的阐述是这样的:“⋯⋯这表明,导数大于0 与函数单调递增密切相关”,教材的这种说法还是留有余地的,它并没有说明二者具体是怎样的密切相关法. 事实上,如果函数 f (x)满足:( 1)在闭区间上 [a ,b] 连续;( 2)在开区间( a,b)内可导,则 f(x)在(a,b)上严格单调递增等价于f '(x)≥0在(a,b)上恒成立且不存在(a,b)的任何子区间 I ,当 x∈I时, f '(x)≡ 0.这些就是对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导数说”反思后得到的较为深刻的认识.(二)概念的批判矩阵是高等代数下放到高中选修系列的一个概念,由于矩阵题目操作程序性强、易上手、得分高等原因而被绝大部分市级区域学校和师生所“青睐”,这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不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狂练;教师不揭示其中的数学文化与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是“不知所以然”被灌输,因此,学生对矩阵的知识极易遗忘,高三复习时只是到高考之前解题程式才被强行唤醒,显然,上述“青睐”应试味道太浓,完全违背了这门课程的设置初衷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根本谈不上对矩阵问题的研究,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逆矩阵是《矩阵与变换》专题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如果对于一个变换矩阵A,存在一个变换矩阵B,使得连续进行两次变换(先 TA后 TB)的结果与恒等变换相同,即BA=E,则称矩阵 A 是可逆的, B 成为 A 的逆矩阵 .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4-2(2008年 5 月第 2 版)对于逆矩阵是这样定义的:对于二阶矩阵A,B,若有 AB=BA=E,则称矩阵 A 是可逆的, B 成为 A 的逆矩阵 [2].笔者认为根据逆变换的意义,只要有BA=E,就可以说矩阵 A 是可逆的, B 称为 A 的可逆矩阵,没有必要把条件强化为AB=BA=E.事实上,如果对于一个变换矩阵A,存在一个变换矩阵B,使得连续进行两次变换(先TA后 TB)的结果与恒等变换相同,即经历“走过去( A)”又“走回来( B)”的两次变换,最终还是回到原地 A,那么,对于变换 B 的起点,当然可以先“走过去 B”再“走回来A”最终又是回到原地B,则AB=E,所以,B 是可逆的,A 成为 B 的逆矩阵 . 基于此,对教材中逆矩阵概念的建议是:其一,弱化条件 . 对于二阶矩阵 A,B,若有 BA=E,则称矩阵 A 是可逆的, B 成为 A 的逆矩阵 . 其二,把“ AB=BA=E”调整为“BA=AB=E”,两个概念一起给出 . 对于二阶矩阵 A,B,若有BA=AB=E,则称矩阵 A 是可逆的, B 称为 A 的逆矩阵,同时矩阵B 也是可逆的, A 称为 B 的逆矩阵 .(三)概念的再创造这里所说的“概念的再创造”不是指数学概念的再创造教学法,而是在对于某数学概念有较深入的研究后,提出新的定义方法 . 如在解析几何中,斜率是核心概念,在充分理解与把握这一概念本质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这个概念,在坐标法思想指导下通过运算对圆、椭圆及双曲线概念进行再创造 . 如:在平面坐标系中,若动点与两定点 A( -a ,0)和 B(a, 0)连线的斜率之积是一个常数 k(k≠0, a>0). 当 k=-1 时,动点的轨迹是圆(除去 A,B 两点);当 k=- (b≠a, b>0)时,动点的轨迹是椭圆(除去 A,B 两点);当 k=(b≠a, b>0)时,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除去 A,B 两点) [3].综上所述,对于数学概念教学,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引导学生追溯概念的起源,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概念的理解与欣赏,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批判或是再创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数学概念的教学都要经历“三步骤”的完整过程,一般指核心概念),那么,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方法自然就会产生,在对数学概念的了解―理解―见解三步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素养、理性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和培养.。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其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担,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概念教学虽是数学教育的基础知识,但是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突出不同呈现形式的小学数学概念的,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1、图画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通过对图画式概念教学特点的研究,可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对图画的深层进行理解,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表面。
在学生能够理解图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
以圆的概念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将圆的表象抽象成数学语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用语要规范、贴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描述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描述式概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字形结合式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字”和“形”要同时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形”的深层含义,进一步的深挖概念的根本。
因此,对“形”的研究一定要透彻。
除此之外,图示仅仅给人以直观形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图示所表明的涵义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再结合概念中的“字”,如此,才能真正将“字”与“形”相结合,给概念下一个纯文字式的定义。
如直线的概念、小数的概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3、定义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定义式的概念由于用词简练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师在教授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层剖析,将专业名词、术语通俗化,以便学生理解;必要时,还可通过直观教具、举例子、联想对比等手段,化抽象为形象;也可有效运用反例和变式,让学生明确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把握“概念核心”在“生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周长的认识”教学为例
把握“概念核心” 在“生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周长的认识”教学为例摘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学的基础知识,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
重视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枯燥的概念教学,往往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掌握不牢,因此,设计“生动”的教学,让概念教学课变得灵动,尤为重要!关键词:概念核心生动教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对于概念的界定多用描述性的语言。
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也是从一个特例揭示概念,要求学生熟记,而结果是学生记住了概念外在的表述形式,但没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这样的学习,学生完全不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形成数学方法上建构,更难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周长的认识》一课为例,探讨如何把握“概念核心”,设计“生动”的教学,促进学生对概念内容的理解,深化对概念的建构和巩固,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案例呈现(一)以标为纲,精研教材1、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定位: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探索不同图形驻场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为: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为: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各版本教材中《周长》一课学习资料对比(1)教材纵向整体分析基于本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图形的测量路径是初步感知→一维线的测量→二维形的测量→三维体的测量,其学习的核心都是引导学生在度量的过程中,认识度量单位,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个数的累加,以此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渗透度量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教材横向梳理比较三个版本(苏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的教材,认识周长的编排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先揭示周长概念,再学习度量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有关概念解读(2022版)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创新意识
几个主题词:主动尝 试、日常生活、自然 现象、科学情境。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 自然现象或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 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 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 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 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 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2022年版)
数学课程标准(有关概念)
解读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解读有关概念
数感
符号意识
解读 有关 概念
量感
空间观念 几何 直观
数据意识
模型观念
创新意识
应用意识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解读有关概念
运算能力
解读 有关 概念
推理意识 推理能力
抽象能力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感
创新意识功能作用:有助于形成独立思 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202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应用意识
几个主题词:现实世 界、现实生活、跨学
科主题学习。
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 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 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够感悟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 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 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 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意识有助 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 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讲座稿)
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讲座稿)
导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知识领域。
但是,很多学生在研究数学时会遇到困难。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
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在本次讲座中,我将分享我的经验,介
绍一些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
它们是描述数学对象和现象的方式。
理解概念的本质是理解数学的关键。
一个数学概念应该有以下几个
特点:
- 准确性:一个数学概念应该精确清晰地描述数学对象或现象。
- 普适性:一个数学概念应该适用于所有相关的数学对象或现象。
- 抽象性:一个数学概念应该是一个抽象概念,与具体的数学
对象和现象无关。
实践方法
以下是一些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方法:
引入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数学概念。
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定义和例子
教师可以通过定义和例子的方式来介绍数学概念。
首先,教师需要给出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然后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结论
通过以上几种实践方法,我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谢谢大家!。
数学教案高中概念分析模板
数学教案高中概念分析模板学科:数学年级:高中课题:概念分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解释概念的定义和特性2. 能够运用概念进行问题的解决3. 能够辨别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学重点:1. 概念的定义和特性2. 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学难点:1. 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 把握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科书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作业本教学内容与流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概念分析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概念的兴趣。
第一步:引入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一个具体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概念的定义和特性(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个概念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和范围。
第三步:应用概念解决问题(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运用这个概念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方法。
第四步: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20分钟)教师对比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第五步:小结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概念分析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方式与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概念的定义和特性。
2. 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 提问导向: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针对教学效果及时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李洁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按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将概念分为描述性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两类。
描述性概念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获得的概念,如“长方形”等;定义性概念的本质性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如“偶数”就是通过定义“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来揭示偶数的本质特征的。
不管是哪一类概念,都是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都将直接影响以后继续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描述性概念数学要直观形象。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概念是从感知学习对象开始的,经过对所感知材料的观察、分析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所唤起的回忆,在头脑中建立学习对象的正确表象,才引入概念。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逐步发展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描述性概念的讲授方法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
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的接触了直线、线段和角,给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
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可以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
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1)都有四条边;(2)对边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之中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二、定义性概念教学要准确推敲。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精确的科学,特别是有关概念具有更强的“压缩性”。
字里行间包含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定义性概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准确推敲关键词语的涵义。
例如在教学互质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几组数,如“4和7”、“10和9”、“25和18”的公约数的观察的基础上,引入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的概念。
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对互质数的这个概念要弄清:(1)它是两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法几点思考[论文]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
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
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概念教学的实践意义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概念、教学现状的研究及总结,也为今后探讨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
在丰富的理论支持下,深入小学进行调查实践活动,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可给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虽然在许多文章中研究者都有提到现阶段概念教学的现状,有的文章更是大篇幅的描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是通过何种途径发现的这些问题,只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阐释,并没有提供可以考察的数据以及调查方法,这种情况不免有些武断,对于后续的研究极为不利。
对概念教学引入阶段的研究非常多,出现了许多单独研究的文章,各种方法也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策略;对于讲解阶段的研究虽然成果不算丰富,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详细地论述了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巩固阶段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只有少数研究者在概念教学整体的研究中稍微提及,却无深入探讨,这种不均衡状态急需改变。
二、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学生的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小学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
小学生从掰手指到简单地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
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按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将概念分为描述性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两类。
描述性概念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获得的概念,如“长方形”等;定义性概念的本质性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如“偶数”就是通过定义“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来揭示偶数的本质特征的。
不管是哪一类概念,都是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都将直接影响以后继续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
为此,本章将从数学概念的涵义、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有关概念教学的问题。
第一节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特点一小学数学概念概述1.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又称涵义。
适合于概念所指的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又称范围。
如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代表的所有对象的本质属性:有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包括了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和正方形。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是构成概念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
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2.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邵光华章建跃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关键地位,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
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存在忽视数学概念的抽象逻辑建构特征,过于强调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倾向,所以,应更深入地研究概念教学,以丰富概念教学法的知识并用于实践。
一、数学概念及其分类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建立数学法则、公式、定理的基础,也是运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的基石,更是数学思维、交流的工具。
一般地,数学概念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抽象;二是在已有数学理论上的逻辑建构。
相应地,可以把数学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这类概念与现实如此贴近,以致人们常常将它们与现实原型“混为一谈”、融为一体,如三角形、四边形、角、平行、相似等都有这种特性;另一类是纯数学抽象物,这类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数学逻辑构造,没有客观实在与之对应,如方程、函数、向量内积等,这类概念对建构数学理论非常重要,是数学继续发展的逻辑源泉。
二、数学概念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人提出,数学内容可以分为过程和对象两个侧面。
“过程”就是具备可操作性的法则、公式、原理等;“对象”则是数学中定义的结构、关系。
数学概念往往兼有这样的二重性,许多概念既表现为过程操作,又表现为对象结构。
如对于“等于”概念,在数与式的运算中具有过程性,它表示由等号前的算式经运算得出等号后的结果的过程指向,在式的恒等变形中蕴涵着“往下继续算”的操作属性;而方程中“等于”的意义则不同,它没有过程指向性,只有结构意义,表示了等号两边代数式的一种关系。
Sfard(1991,1994)等人的研究表明,概念的过程和对象有着紧密的依赖关系,概念的形成往往要从过程开始,然后转变为对象的认知,最后共存于认知结构中。
在过程阶段,概念表现为一系列固定操作步骤,相对直观,容易模仿;进入对象状态时,概念呈现一种静态结构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并可转变为被操作的“实体”。
数学的概念理解
数学的概念理解数学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
数学的概念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本文将从数学的定义、基本概念以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的定义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字、形状、变化和结构的学科。
它通过使用符号和符号系统来研究这些概念,并通过推理和推导来发现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基本概念1. 数字:数字是数学的基本元素,它用于表示数量。
数字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还可以进行各种运算。
数字也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度或者序号。
2. 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对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操作。
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还有求平方、开方、取模等运算。
运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购物账单、估算旅行时间等。
3. 方程: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数。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找到使得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解决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4. 几何:几何是研究形状、大小、相对位置和变化的数学分支。
几何通过使用图形、坐标系统和测量等工具来研究这些概念。
几何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比如建筑设计、地图制作、航空航天等。
5.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研究随机事件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数学分支。
概率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统计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进行决策和推断。
概率与统计在风险评估、市场调研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三、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是数学的几个重要应用领域:1. 科学研究: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提供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和验证理论的工具。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都需要数学的支持。
2. 工程技术:数学在工程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它用于建模、设计和分析。
工程技术领域的许多问题,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概念教学
“说三道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王哲燕近来上和听了好几节概念课,对概念教学若有所思,现阐述几个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我们数学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首先得搞清楚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做到整体展示,重点突破;其次我们得明白所教概念的外延,因为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构成的。
解决这些问题后我们在教学概念时要注意:一、把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分阶段进行的。
如对“数”这个概念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开始只是认识1、2、3、……,以后逐渐认识了零,又引进了分数(小数),以后又逐渐引进正、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复数的范围等。
为了加强概念教学,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同的概念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
许多概念的含义是逐步发展的,一般先用描述方法给出,以后再下定义。
例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是在学习小数以前,就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像上面讲的……”都是分数。
”通过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结合具体事物描述什么样的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第二次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
然后概括分数的定义,这只是描述性地给出了分数的概念。
这是感性的飞跃。
第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
这样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理解分数。
描述性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图1 0
这一改变使 学生对 自己画 出的学习对象—— “ 角” 的
认识更加集 中, 干扰信息降到最少 , 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活 动 安排 讲 策 略
1 . 材料提 供 , 做到学 生提供 与教师提供相 结合 在教学 中, 教师为体现学生在学 习中的主体地位 , 经 常安排学生 自己先在 “ 原始” 材料上动手操作 , 然后 再根 据操作后 的材料开展下一步 的学 习。而学生在操作的时 候, 往往会出现材料不足 的情况 , 这时教师就应该在学生
问题一 : 图1 是什 么角? 你有什 么办法来告诉 大家它
是 直 角?
口
图3 图4
口
图5
( 2 ) 讨论 , 图 4是 长 方形 吗 ?
( 3 ) 讨论 , 图5 是由 5 根 小棒 围成的, 它是长方形吗? 通过上面三种不 同情况 的安排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
图 1
所谓全面就是材料 的设计要为正确理解概念作充分
任何概念都有它 的上位概念 ,或者支持这一描述性 的准备 , 要符合概念 的内涵 、 外延 的规定性 。比如在教学 概念的典型例子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 中的直角概 “ 长方形 的认识 ” 时, 教师只让学生看 一看课桌 面 、 数学书
念, 学生手 中的三角板 、 课桌面 的角就是“ 直角” 概念 的典 的封面 , 就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面就叫做长方形 。 这样会使
将生活 中的素材或教材 里的材料 作为学 习的对象 , 排 以下 两个 环节 : 需要做好 学习对象转换 , 从具体 的 内容里提 取“ 数学” 所 需要的对象 , 开展数学学习 。如教学“ 确 定位 置” , 我们对 的面积单位 , 先让学生摆 放长 3 厘米 、 宽 2厘米长方形和
借助多元操作,外化概念本质——《认识面积》一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育研究与评论
小学教育教学 /2019 年第 10 期
一、教学实践
(一)摸一摸,直观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感受平面.
师 (出示下页图 1、图 2)这 两 张 照 片 的 面 有
去 建 构 . 教 学 中 ,让 学 生 通 过 “找 面 ”“摸 面 ”
什么不同?
“比 较”这 一 系 列 操 作 活 动 ,加 强 对 物 体 的 面
体而言,可以通过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表面的面 积;通 过 画
一画,让学生初步抽象 平 面 图 形 的 面 积;通 过 从 看 到 数 的 一 系 列 活
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累积(可加)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操作活动 概念本质 «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是苏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三 年 级 下
比如这两个图形.
师 (课件 依 次 出 示 图 形,如 图 3)你 看,我 们
能在物 体 表 面 上 找 到 这 么 多 平 面 图 形,
那我们都能摸出它们的面积吗?
图5
生 一看就知道左边的图形面积大.
图3
生 不能.
师 对于 这 种 相 差 比 较 大 的 图 形,可 以 通 过
眼睛直接 观 察 比 较.(出 示 图 6)那 这 两
些面 描 绘 下 来,闭 上 眼 睛 想 象 一 下:如 果
把数学书的封面描绘下来,是什么图形?
生 量角器的上面.
生 长方形.
知 道“面 积”这 一 数 学 名 词 ,是 部 分 学 生 已 有
生 正方形.
面 有 大 有 小 ,是 学 生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
的认知 可 能.将 这 种 生 活 经 验 和 这 种 认 知
生 铅笔盒的上面.
高中数学描述法的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描述法的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描述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掌握描述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
3. 能够运用描述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描写平面上的图形;
2. 使用描述法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描述法的概念及应用;
2. 利用描述法求解几何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引入描述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描述法的定义和相关性质,说明其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题演示描述法的应用,解决几何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梳理描述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五、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选实际问题进行描述法求解。
六、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作业并进行批改反馈;
2. 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下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描述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描述法解决数学问题。
祝各位学生学习顺利!。
初中数学简单描述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简单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描述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描述的定义和类型。
2. 简单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3. 简单描述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单描述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简单描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简单描述的定义、方法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简单描述进行解答。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简单描述的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简单描述的定义、方法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简单描述进行解答。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简单描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简单描述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简单描述的掌握程度如何。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否有学生未能跟上教学进度。
4. 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简单描述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简单描述的概念、方法和应用,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描述型概念课解读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初中数学概念可分为描述型概念和推导型概念,所谓“描述型概念”,就是指“不需要进行推理、验证的,可以直接运用文字语言或图形符号指明、抽象或揭示其本质属性的概念”。
在概念的形成上表现形式为教材一般没有出现明确严格的定义,而是通过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了概念的基本特征,借助于学生感知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作为参照而形成的概念。
下面结合个人对初中阶段的描述性数学概念的整合谈谈初中数学描述性概念在概念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涉及到的常见的描述性概念,以及如何落实描述性概念的教学。
一、描述性概念内涵及地位的界定:1、从思维角度的界定。
与推理型概念相比,推理型概念是通过对图形、运算符号、数字规律、函数特征等利用逻辑思维或运算规律而界定的,在思维特征上表现为一种严格的逻辑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描述性概念则建立在学生对概念的内容充分感知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感知力、想象力、阅读和表达能力对概念的特征可以通过列举特例加以说明,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在语言描述上不是追求百分百严格的规范性描述,但必须要求能够体现概念的特点为目标,常用类比、归纳、演绎思维方法。
2、在初中教材概念性教学中描述性概念的地位。
a、影响学生正确的运算能力,比如运算符号概念,起步教学没有夯实,学生会一错到底,我们研究中学的运算能力(本人承担的县级小课题)时发现,少数学生到了九年级仍然对简单的正负数运算错误,说明在学习描述性概念正数及负数没有抓住其特征。
b、强化描述性概念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想象、类比思维能力。
因为描述性概念教学也是数学概念中基础的基础,比如推理型概念的形成如果缺少在描述性概念教学中所获取的能力基础上,往往会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产生畏惧,甚至觉得枯燥而弱化学习动机。
3、
从心理学角度界定描述性概念的形成过程①观察一组事例,从中抽取共性;②下定义,分析含意,了解其本质属性;③举正反列,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④将概念与其他有关的概念进行联系与分化;⑤重新描述概念的意义;⑥运用概念,以变成思维中的具体。
二、初中描述性概念的分布:初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种类多,并且具有延伸性和概念相互之间的承接性,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区别所授概念所属类型,其次才是依据概念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通过梳理整合,初中描述性概念分类主要有1、运算符号类描述性概念,如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符号、方根类符号、不等式及解集。
2、图形类描述性概念,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及其相互转化,直线、射线、线段,点、线、面、体、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多边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圆、投影——中心投影、三视图、位似等。
3、与函数及方程相关的描述性概念,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整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有序数对、变量与常量、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
4、数形结合类描述性概念,如有序数对、各类函数图像及性质。
5、少量的统计学相关描述性概念,如中位数和众数、统计调查、抽样调查。
三、描述性概念教学的流程:通过以上对描述性概念的特征分析及初中涉及的描述性概念分布,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感受我认为描述性概念教学应遵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成长过程,运用“探究——发现”教学策略,经历概念的引入——生成——巩固三个阶段,宜采用(通常情况下,当描述型概念教学涵盖内容比较零散且属于非核心概念时,其课堂教学结构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要求,组织自学;检查效果,鉴疑讲解——变式训练,强化认知——全课小结,内化新知——推荐作业,深化提高;当描述型概念教学涵盖内容相对集中且属于核心概念时,其课堂教学结构为:新旧联系,正反对照——引导观察,探获本质;及时分化,适时类化——变式训练,反馈提高——全课小结,内化新知——推荐作业,延展认知)的模式。
情景导入以经验事实为依据,
直观演示为手段,举证典型事例为验证,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要精练、简洁、生动、自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要求,组织自学时,自学的内容不宜过多,要有明确的自学提纲。
检查效果,疑难讲解一般是通过提问掌握学生自学效果,结合情况答疑解惑,针对疑难点重点讲解。
变式训练,讨论交流通常是出示由简到难的题组,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查缺补漏。
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发现、对比类比、区分、归纳的思维体验过程,交流概括是尝试文字表述,讨论或独立思考之后弄清内外涵义会用图形符号表示,反馈变式要求逐步纳入概念体系,借助正反举例辨析对概念深化理解,利用反馈变式帮助学生将概念理解与运用达到高度领悟,在运算和解题分析中能有意无意的利用描述性概念的特征解决问题的模式。
最后的作业推荐要分梯度,要精选。
四、如何抓好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基本规律获得概念,怎样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概念要建立在生活实践上,借助真实材料铺垫。
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简单地给出定义,而应加强对概念的引出,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加深对新概念的印象。
(比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时,我情境引入中设计了一组漫画,是课本引例的加工,学生在回答平均工资能否评价职员的工资中发现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再提问题“哪个数据更具代表性”来引出新课,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有了一种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有价值的。
问题情境的创设也促进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使概念教学变成了师生互动的情景教学,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教学中经历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
2、深入剖析数学概念,揭示其本质
数学概念是用精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还要注意深入剖析概念的定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含义。
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
进行逐层剖析。
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1)“在某个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是说明:a、变量的存在性;b、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2)“对于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是说明变量x是在一定范围内取值,即允许值范围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
(3)“y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
(4)“y是x的函数”揭示了谁是谁的函数,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
3、用联系的观点及时下定义巩固
数学概念往往不是孤立的,许多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既能促进新概念的自然引入,又能揭示已学过的概念的数学本质。
因此,下定义时教师应注意概念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建立概念体系,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导出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正、余弦函数这一概念为背景,建立一个由与三角函数有关的概念、定义、公式构成的知识网,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习的归纳能力。
4、重应用深化提高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通过基本概念的正用、反用、变用等,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基本技能。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可设计:如果单项式-x a+1y3与0.5y b x2是同类项(可以合并),那么a、b的值分别是多少?),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习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
5、梳理概念,融汇贯通
数学中的概念,有些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影响的,我们在教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有关概念串起来,充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个全面、系统的理解。
20.1.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20.1.2中位数和众数学习指南
20.1.2中位数和众数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