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个案分析——青少年婚恋个案
年轻人的婚恋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年轻人的婚恋观念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年轻人对于婚恋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正确的婚恋教育。
本案例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婚恋教育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从而实现美满的婚姻生活。
二、案例描述小李,25岁,某企业职员。
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毕业后,小李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谈了几次恋爱,但都以失败告终。
原因在于小李对婚恋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1. 缺乏自我认知小李在恋爱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他认为,恋爱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开心、快乐,没有必要过于关注彼此的差异。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他发现这种想法并不现实,导致感情破裂。
2. 缺乏情感管理能力小李在恋爱中,遇到问题总是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
当矛盾激化时,他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和解决,使得问题越积越多。
最终,他无法承受压力,选择分手。
3. 对婚恋的认知偏差小李认为,婚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相互扶持,共度余生。
然而,他对婚姻的本质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经营婚姻。
在他看来,婚姻就是平淡的生活,没有激情和浪漫。
这种观念使得他在面对婚姻时,显得迷茫和无措。
三、婚恋教育过程1. 帮助小李认识自我通过心理咨询和自我反思,小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情感管理能力等。
在婚恋教育老师的引导下,他开始努力提升自己,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情感管理能力在婚恋教育老师的指导下,小李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感情问题。
他学会了倾听、表达和沟通,能够与伴侣共同解决问题,增进感情。
3.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通过婚恋教育,小李逐渐认识到婚姻的本质是共同成长、相互扶持。
他明白了婚姻需要经营,需要付出和奉献。
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主动学习婚姻经营的方法,为未来的婚姻生活做好准备。
四、案例总结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婚恋教育对于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和情感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系学生相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25岁,我国一所知名法学院的学生。
他性格开朗,待人真诚,成绩优异,但一直单身。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明决定参加一场相亲活动,希望通过相亲找到合适的伴侣。
以下是小明参加相亲活动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相亲活动组织方相亲活动由一家婚恋公司举办,该公司以帮助单身人士寻找合适的伴侣为己任。
活动分为线上报名、筛选、线下见面三个阶段。
组织方在活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单身人士的需求,并针对性地策划了相亲活动。
2. 小明参加相亲活动的原因(1)年龄因素:小明已经25岁,在我国,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普遍面临着结婚的压力。
小明希望通过相亲活动结识异性,拓宽社交圈子,早日找到合适的伴侣。
(2)个人需求:小明认为,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渴望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与心爱的人共度余生。
3. 相亲活动过程(1)线上报名:小明通过婚恋公司的官网进行了线上报名,填写了个人信息、兴趣爱好、择偶标准等。
(2)筛选:婚恋公司根据小明的个人信息和择偶标准,为其推荐了几个合适的女性。
(3)线下见面:小明与推荐的女性进行了线下见面,双方互相了解,共同参加活动。
4. 案例分析(1)相亲活动组织方的优点①针对性强:婚恋公司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单身人士的需求,针对性地策划相亲活动,提高了活动成功率。
②专业性强:婚恋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等工作,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服务周到:婚恋公司为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心理辅导、形象设计等,帮助参与者提升自身魅力。
(2)相亲活动组织方的不足①活动形式单一:相亲活动以线下见面为主,缺乏创新,可能导致参与者产生厌倦情绪。
②费用较高:相亲活动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对于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参与者来说,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3)小明参加相亲活动的优点①积极主动:小明积极参加相亲活动,表明他渴望改变单身现状,具备良好的心态。
②真诚待人:小明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始终保持真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
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婚恋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大学生婚恋纠纷案件频发,涉及财产、人身安全、名誉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校园恋情纠纷”为例,分析大学生婚恋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案例简介案情:小王与小张系大学同学,两人于大学期间相识相恋。
毕业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小王发现小张在外有情人,且在外地与他人同居。
小王无法忍受,遂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小王要求分割共同财产,并要求小张赔偿因其出轨行为造成的损失。
三、案例分析1.财产分割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在本案中,小王与小张的共同财产包括婚房、存款、车辆等。
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应依法分割共同财产,并照顾女方权益。
2.离婚赔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在本案中,小张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属于过错方。
根据法律规定,小王有权要求小张赔偿因其出轨行为造成的损失。
3.子女抚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双方共同抚养,但子女随一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可以由一方抚养。
”在本案中,小王和小张的女儿由谁抚养,应根据子女的意愿和双方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法律建议1.加强大学生婚恋法律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婚恋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婚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知识匮乏而导致的纠纷。
2.关注大学生婚恋问题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婚恋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婚恋难题。
3.强化法律责任对于大学生婚恋纠纷,应依法进行处理,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学校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与思考
学校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与思考【摘要】青少年早恋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早恋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早恋现状,探讨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并明确了社会工作者在学校中的角色定位。
文章还对社会工作介入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就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局限性、对学校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为学校青少年早恋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青少年早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实践、角色定位、效果评估、作用、局限性、启示、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自我认同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关键阶段,而早恋作为其中一个普遍现象,早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早恋的年龄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被涉入到早恋关系中。
早恋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早婚早育、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育、培养、引导学生的重要责任。
面对青少年早恋问题,学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和资源。
有必要进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校更好地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部分将从青少年早恋的普遍性、严重性入手,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学校社会工作在应对青少年早恋问题中的作用和效果,以及进一步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学校青少年早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寻找有效的介入方式和方法,为学校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建议。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来验证其在帮助青少年解决早恋问题方面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学校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早恋问题上的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步入大学校园。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婚恋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在大学生婚恋过程中,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多。
本文将对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促进和谐婚恋关系的建立。
一、案件类型及特点1. 案件类型(1)婚前财产纠纷:涉及婚前个人财产、共同财产分割等问题。
(2)婚后财产纠纷: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子女抚养权争议等。
(3)婚外情纠纷:涉及婚外情对婚姻关系的影响、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
(4)离婚纠纷:因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暴力、出轨等原因导致的离婚案件。
(5)继承纠纷:涉及遗产继承、财产分配等问题。
2. 案件特点(1)涉及法律关系复杂: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件往往涉及多个法律关系,如婚姻关系、财产关系、继承关系等。
(2)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在婚恋过程中缺乏法律意识,对相关法律规定了解不足。
(3)证据收集困难:由于大学生婚恋关系的特殊性,证据收集难度较大,如婚外情证据、家庭暴力证据等。
(4)案件调解难度大: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件涉及情感因素较多,调解难度较大。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婚前财产纠纷案情简介:李某与张某在大学相识相恋,毕业后结婚。
婚前,李某有一套价值30万元的房产,张某有一辆价值10万元的车。
婚后,双方共同购置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产。
婚后不久,双方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张某要求离婚,并要求分割婚前财产。
分析: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共同财产。
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仍归个人所有。
本案中,李某的房产和张某的车辆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张某无权要求分割李某的婚前财产。
2. 案例二:婚后财产纠纷案情简介:王某与赵某结婚后,共同购置了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产。
婚后,王某因工作调动,需将房产出售,所得款项用于支付新房款。
赵某认为王某出售房产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要求分割房产。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情感问题的实务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
-147-2019年第24期(总第172期)摘 要:大学生群体的情感问题越来越严峻,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社会快速发展和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他们的情感问题也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而高校辅导员凭借经验开展工作经常遇到瓶颈,效果不理想。
因此文章从社会工作视角切入,分析大学生情感问题,发现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辅导员;案例;社会工作中图分类号:G641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147-02一、案例概述小华,大专院校学生,今年21岁,独生子女,父、母管教很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为她付出很多。
据观察,小华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女孩,不和男生接触,没有恋爱经历。
现在,父母觉得她的年纪也不小了,可以试着找一个对象,但是小华因为很少与异性交往,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关系,以前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的男生她都表现出拒绝、逃离的态度,比较悲观,没有安全感。
近期有一个男生对小华很好,小华也感觉不错,但是又不知道怎么交流,她想把那个男生拒之于千里,但又怕自己遗憾。
二、解决方案的理论基础辅导员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社会支持理论基础上,分析学生小华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服务方法和体系,帮助小华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以开发和相信人的潜能为着力点,帮助他人从挫折与不幸的逆境之中解脱,最终达成他人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案例中的小华在心理认知方面有些许偏差,主要表现在对异性的自我防御心理,比较缺乏安全感与信任感。
辅导员可以从小华的优势着手,相信她是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应多给予其鼓励。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由个人接触形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认同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支援、服务、信息和新的社会接触。
小华比较在意父母的想法,母亲每天要给她打三次电话,男生的事情她没敢告诉父母,缺乏与男生交往的人际关系能力,也不敢请教家人,没有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怀。
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
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一、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姓名:小希(化名)性别:女年龄:9接案时间:201x年12月1日结案时间:201x年5月15日(二)个案背景资料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点半课堂发现服务对象,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多才多艺,学过舞蹈、绘画,架子鼓,成绩名列前茅。
后来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孤傲、偏执,朋辈关系紧张。
随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跟妈妈一块生活,爸爸在其七岁时自杀,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全部家庭重担,权威主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
妈妈过于偏重对孩子的智慧才艺教育,尽管经济困难,还花4000多的学费给孩子报架子鼓培训班。
对服务对象学习方面要求严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视了孩子道德培养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3.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表现为偏执、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不乖,有时具有轻微攻击性。
4.人际关系:同学、朋辈关系紧张。
和妈妈交流沟通也很少。
5.支持网络:只有一个住楼上的王某和服务对象关系较好。
因为王某的妈妈教育王某,要关照小希。
二、问题分析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交流,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访、面谈,资料收集,社工较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对其问题做出了诊断分析:1.单亲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父爱,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
2.服务对象本身比较乖,加上妈妈权威式家庭教育,服务对象比较害怕妈妈,但又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偏执、纠结。
3.朋辈交往能力欠缺,对待喜欢的同学。
朋友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导致朋辈关系紧张。
三、服务计划(一)服务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家庭治疗理论1.优势视角理论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
2.社会支持理论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社区互助小组。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青少年婚恋个案
小M家庭结构图 家庭结构图
奶奶
X
外公
外婆
姑姑
父亲
M’87
母亲
阿姨
舅舅
哥哥
小M
小L
•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 • 小M现在还在上学,父母觉得在学校里 根本看不出一个人的本质,得到工作 岗位上才能看的清 ; • 小M也觉得现在反正是在学校,父母也 不在身边,能逃避一天是一天,我们 约会他们也看不见,到时候再说吧。 跟父母说:现在第一要务是学习,先 这么处着 。
• 1、鼓励小M积极沟通:即使父母一时不能 接受,也要一步步的讲,不能不讲。妈妈 不愿意听或者发火就和爸爸讲,爸爸昨晚 一家之主,而且在社会闯荡这么多年见识 和理解接受程度要强很多。爸爸思想有动 摇或者是能被争取过来,站在自己的一边, 那就太利于问题的解决。即使一时爸爸也 接受不了至少也要他们明白自己的想法, 不至于给自己太大压力,自己通过沟通也 能缓解压力和不安。
(一)基本资料
小M,女,23岁,目前是某名牌大学在读 23岁 学生。 学生。 2009年10月开始和同校其他专业的小L开 2009年10月开始和同校其他专业的小L 月开始和同校其他专业的小 始恋爱 小M的老家是安徽的,父母常年在江苏等 的老家是安徽的, 地做工程承包生意,家境较宽裕, 地做工程承包生意,家境较宽裕,其父母在 家乡当地有一定的口碑和声望。 家乡当地有一定的口碑和声望。
3、择偶梯度理论 、
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者较 低的女性, 低的女性,而女性则更多要求配偶的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等 于自己相当或者高于自己。 于自己相当或者高于自己。即“男高 女低”模式。 女低”模式。
• 4、社会互动理论 、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它是人 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 应性社会行为的过程,即我们不断的 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 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行 为。择偶是恋爱双方、两个家庭之间 的互动选择,子女的选择会受到父母 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案例分析婚姻家庭社会工作
1980年⼀位母亲与其配偶相识、并在1983年登记结婚,婚后不久⽣⼀⼦,因为母亲的⽆知不懂法,以⾄在得知其配偶从1986年⾄1997年以公开名义跟另⼀个⼥⼦同居⽣⼦时,也不懂得运⽤法律的⼿段为⾃⼰的青春⼀⽣讨回个说法,母亲只有苦⼝婆⼼的劝戒,终⽇是以泪洗⾯,但社会是公平的,法律是⽆情的,法律⾯前⼈⼈平等!在亲戚的帮助下,母亲渐渐懂得了运⽤法律来保护⾃⼰的权利,她拿起了法律武器在1997年3⽉将其配偶告上法庭,在公正的法律⾯前,⼈民法院以配偶犯重婚罪将其绳之以法,并诉请离婚,母亲得到这11年来的⼀个答案,这位母亲的⼀⽣也就过去了⼤半,在调查了⼀些相关数据、材料得知我国⽬前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和针对这⼀现象对策初探。
离婚现在不再单单是⼀个孤⽴的社会现象了,它对个⼈,家庭乃⾄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出⼀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我国离婚率上升的现状 中国有关离婚的规定衍⽣于礼制,⾄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阶段⾟亥⾰命之前的古代离婚阶段这⼀时期的离婚主要采取休妻、义绝和离异等三种形式;同时,为了维护封建神权、族权、⽗权和夫权统治和稳定家庭秩序的需要,古代离婚制度单⽅⾯实⾏禁⽌妇⼥离婚的规定,也对男⽅休妻⾏为做了相应的限制,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考虑,加之男⽅具有纳妾的权利,许多家庭保持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使得当时的离婚⽔平⼀直⽐较低下。
社会⼯作师秘笈! ⾟亥⾰命之后⾄建国之前的近代离婚阶段以双⽅⾃愿离婚和判决离婚为主的近代离婚制度虽然接受了不少反映⼯业⽂明的西⽅离婚⽂化,但基本上还是承袭我国传统的封建主义内涵,已婚妇⼥的离婚权利得不到保障。
1949年以来的当代离婚阶段新中国的离婚制度以先后颁布的1950年和1980年的婚姻法为法律依据,以保障离婚⾃由、防⽌轻率离婚为准则,并把通过民政部门办理的登记离婚和通过法院系统判决的诉讼离婚作为最主要的婚姻解除⽅式。
现代⼈们通常认为,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是⼀种契约的关系。
大学生婚恋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婚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他们在婚恋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法律问题。
本案例以一起大学生婚前财产约定争议为切入点,分析婚前财产约定的法律效力及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学,两人相识于校园,相恋两年后决定步入婚姻殿堂。
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双方因婚前财产问题产生分歧。
小王家条件较好,拥有房产和存款,而小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为了明确婚后财产归属,双方决定签订一份婚前财产协议。
协议约定:小王婚前房产和存款归小王个人所有,婚后小李每月支付小王生活费。
然而,在婚后不久,小李发现小王在婚前隐瞒了部分债务,且在婚后仍有借贷行为。
小李认为小王婚前财产协议无效,要求分割小王婚前财产,并要求小王偿还债务。
三、案例分析1. 婚前财产协议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本案中,小王和小李签订的婚前财产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属于有效协议。
双方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婚前债务的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婚前个人债务的处理存在争议。
本案中,小王在婚前隐瞒了部分债务,并在婚后仍有借贷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婚前个人债务在婚后仍属于个人债务。
因此,小李无权要求分割小王婚前财产,但可以要求小王偿还其个人债务。
3. 生活费支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的,另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
大学生恋爱个案介入计划书
随后我与案主进行了很长的对话,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案主表情轻松许多的随室友回家了。
介入重点:
在这次会谈中,我的目的就是和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使案主不排斥我;另外就是了解案主家庭学校等环境。并未深入介入其中,让案主自决。
小师妹:认为案主配不上何青,她不够自信,还摆架子。
何青:认为自己和小师妹没有什么,自己还是爱着她的。只是她老对自己不自信,老闹,自己就不想多做解释。
介入重点:
了解案主回家情况:案主表示回校后拿定主意与爱的人在一起很开心,恢复了以前的开朗自信;周围人没有用粗暴误解的语言、肢体语言去给案主施压了。证明第一次会谈很有效果。但是案主的同理心,自信心,新人心还是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个案初期:案主刚来时是被动的,情绪低落,需要打开心扉,感情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所以在个案初期,社工主要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发现案主需求,制定介入计划为主要工作重点。这个阶段和案主的接触中,社工主要以倾听、回应、支持和支援为主要专业行动,来恢复案主的自信;同时鼓励案主培养自决能力。
个案中期:经过前期的介入后,案主对于恋爱的处理态度有所改变。在这个阶段中,案主已经可以自主抉择并重塑自信,社工主要发挥启发者、引导者的角色。
个案末期:与案主一起设立的目标基本实现,案主的恋情稳定并且得到了发展,同学关系融洽,案主开始关注自己自卑心理并积极的改变。在这个阶段中,案主已经可以遇事独立自决。社工在这个阶段主要发挥支持者和教育者的作用,给予案的改变做指导,协助和鼓励案主积极的面对家庭问题。
第三次会谈日期: 2010年12月27日 会谈时间:15:30会谈地点:一教101政史系辅导员办公室
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
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一.基本资料小张,女,1982年12月22日生,职校文化程度,未婚,无业。
从职校毕业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目前与父母同住。
二.背景资料案主2003年从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专业是形象设计,在考试时,由于心里太紧张,考试没有通过。
后来学校推荐案主去某超市做收银员,三个月后被辞退,之后又做过一个月服装专卖店营业员,就一直失业在家了。
案主一向比较听从母亲的话,由于母亲经常催促案主出门找工作,造成她对母亲渐渐反感,与父母的交谈也逐渐减少,家庭气氛紧张。
案主本身性格内向,且在工作方面屡屡受挫,造成其内心失调,不自信,自卑感很强。
案主目前整天在家无所事事,而且几乎不出门,自己也感到很苦恼。
三.主要问题思想观念:案主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使她非常灰心,再加上自己刚参加的营业员上岗证考试没有通过,使她更感自卑。
性格问题:案主性格内向,不善交往。
社工在与案主多次交流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母亲代其陈述,案主本人只是低头默认,很少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眼神中流露出迷茫。
就业技能:案主学历较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的确很难找到工作。
家庭关系:案主长期闲散在家,无所事事,父母对其有埋怨情绪,家庭气氛紧张。
四.问题分析1、就业观念:针对案主由于就业屡屡受挫,产生自卑情绪,社工从改善就业观念入手,为她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她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增强其就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性格问题:针对案主性格内向,缺少与同辈群体的接触,生活迷茫,社工认为可以让其参加团康等活动,增强她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其性格开朗起来,更快地融入社会。
3、就业技能:针对案主学历较低,无一技之长,社工认为如能解决就业问题,其许多问题可得到缓解。
提高案主的劳动技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是社工的目标。
4、家庭关系:针对案主长期闲散在家,家庭气氛较紧张,社工认为应与案主及其父母共同交流和分析案主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母亲认识到自己事事替女儿包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改善与女儿的交流方式。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隔代抚养青少年的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隔代抚养青少年的个案分析本文选取了城市中隔代抚养青少年的个案案例进行分析。
文章探究了案主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和根源。
接着制定服务计划,确定在介入该青少年问题个案时采取的服务模式和具体的干预方法,为社工在日后在相同案例的解决方面提供参考指导。
标签:隔代抚养;个案工作1、案主基本情况念念(化名),男,12岁,同姥姥居住在天津,初中一年级。
案主念念父母常年在福建打工,念念由姥姥照顾。
姥姥脾气易怒,经常对念念生气发火,也常常与念念发生争执。
念念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是经常和念念联系,其对于念念的教育方法也不太得当。
念念在姥姥家长大,很少有父母的陪伴,对于其他人家的孩子经常流露出羡慕之情,这种自卑的情感在念念小时后就扎根下来。
上学后由于由于口音等问题与同学引发过矛盾,有些同学排斥他,自己又不知怎样解决,于是产生厌学心理,成绩一落千丈。
2、案主主要问题念念姥姥年迈多病,文化水平低,对念念照顾力不从心,与念念的关系也日渐紧张。
念念父母对念念的教育和陪伴较少,对于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正确。
念念心理上有强烈的自卑和孤独的情绪,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时常出现下降的情况。
沉迷于网络,放学后上网吧被家长和老师发现过三次。
3、問题分析念念由于从小父母便在外打工,由姥姥隔代抚养长大,且姥姥对她颇为严厉,造成她在这一时期的依恋关心未能建立起来。
而有关的研究表明,童年的依恋经历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个体内部独有的心理工作模式或心理表征,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亲子互动关系没有改变,就会影响到成年后成人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以及人格功能和抑郁之间的关系。
[1]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念念隔代抚养的情况,很少得到父母的照顾,心理逐渐冷漠,对生活和学生产生厌倦心态,矛盾,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
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
在网络上找到了精神依托,开始逃避现实。
我们在个案的过程当中应该帮助念念重归现实、使其合理面对和接受现实情况,协助念念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家庭状况。
社会工作婚姻家庭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婚姻家庭案例分析案例一1、基本情况李斌,男性出生年月:1989年9月19日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家庭地址:双辽支路某弄某号某室上海市杨浦区人,与母亲同住,李斌因涉嫌聚众斗殴罪于2007年2月29日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2007年6月1日移送上海市杨浦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背景资料:1、家庭背景李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李斌交由母亲扶养。
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李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李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
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李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
2005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06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
2007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李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
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李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
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3、个案分析与预估1、个人因素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
2007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案例分析:一、生态系统理论分析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是处在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之中的,这些系统共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典型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七)
⼀、基本资料赵某,男,20岁,毕业于职⾼,未婚,与姐姐、母亲共同居住于W区W街道。
⽗亲多年前因故逝世,母亲⼀⼈退休在家,现有时帮⼈打零⼯补贴家⽤,案主有⼀孪⽣姐姐在⽴信⾼等专科学院在读⼤专且住校。
⼆、背景资料赵某在单亲家庭长⼤,从⼩没有⽗亲关爱。
由于母亲要⼯作养家并且⽂化程度不⾼,所以对其很少管教。
家⾥有⼀孪⽣姐姐,读⼤学的费⽤也较⾼,家庭经济拮据。
赵某在职校学的是烹饪点⼼服务专业,毕业后先是在⼀家⽇本料理店实习,后在美林阁虹桥店任职服务员,但没过多久店就搬迁,便与之结束合同。
由于学校教学有限,所以并未学得任何烹饪技能,只懂⼀般服务。
案主失业后,⼀直在吧、舞厅、游戏机房混迹,但⼜缺乏经济来源,所以不断向别⼈借钱。
家⾥⼀直有⼈向其讨债,赵某有时也会⼀段时间不回家睡觉。
母亲对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三、主要问题案主缺乏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案主虽然有求职的意愿,但缺乏实际的求职⾏为,也缺少必要的劳动技能;案主长期与社区中的闲散不良青年交往,朋辈的不良影响加剧了他的叛逆⼼理和社会不公的错误想法。
四、问题分析案主青少年时期⽣活于⼀个家庭经济条件借据的单亲家庭,⽣活上得不到⾜够关爱、在成长道路上得不到正确引导。
这不但使他滋⽣了叛逆⼼理,更使得他只能就读于⾼职,较早进⼊社会。
⼏次的就业受挫加之不良朋辈的影响,使案主丧失了再次求职的动⼒,成为社区中的不稳定因素。
社⼯可以激发他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并提供就业信息和⼀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其⾏为改变、重新上岗。
当案主获得⼯作机会时,他就会远离不良朋辈,叛逆感和社会不公的想法也会减少。
五、服务模式:现实治疗法现实治疗法认为⼈的⾃我认同分为“成功的认同”与“失败的认同”:对⾃我“成功的认同”的⼈可以以正当、责任、现实的原则合理的安排⾃⼰的⽣活;⽽具有“失败的认同”的⼈则会产⽣逃避现实、不负责任、⽆法控制⾃⼰的⾏为等问题。
⾃我认同受到个⼈对⾃我的评价、个⼈⽣活经验、个⼈与他⼈交往的影响。
青人婚前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对婚姻的观念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众多变化中,青人婚前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本案例选取了一位名叫小王(化名)的年轻人,他在准备步入婚姻殿堂之际,遇到了一系列婚前教育问题,希望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开展青人婚前教育。
二、案例描述小王,男,25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他与女友小芳(化名)相识于大学,经过几年的恋爱,两人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小王发现两人之间存在着许多婚前教育问题。
1. 价值观差异:小王来自农村,家庭观念较为传统,注重家庭责任和孝顺;而小芳来自城市,家庭观念较为现代,注重个人发展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差异导致两人在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2. 沟通障碍:小王和小芳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往往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误会和争吵。
例如,小王认为小芳过于注重打扮,而小芳则认为小王过于节俭。
3. 经济压力:小王和小芳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
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两人在经济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关系紧张。
4. 未来规划:小王和小芳对未来规划存在分歧,小王希望尽快结婚生子,而小芳则希望先稳定事业发展再考虑结婚。
三、案例分析1. 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差异是导致婚姻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婚前教育中,应引导双方了解彼此的价值观,尊重差异,学会包容和妥协。
2. 沟通障碍:良好的沟通是婚姻关系的基石。
婚前教育应帮助双方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倾听、表达和理解,避免误会和争吵。
3. 经济压力:经济问题是影响婚姻稳定的重要因素。
婚前教育应引导双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规划经济,共同应对生活压力。
4. 未来规划:未来规划是婚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前教育应帮助双方明确个人目标和家庭目标,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规划。
四、案例分析结果针对小王和小芳的婚前教育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价值观教育:鼓励小王和小芳参加婚前教育课程,了解彼此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和包容。
学校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与思考
、
( 一 ) 介 入 学校 课 堂 教 育
学校社 区教育主要 以课堂 的形 式开展 ,通过 以恋 爱为主 体的课堂教学 形式 ,让学生 明白生 理的变化 ,对性别 意识 有 基本 的了解 。青少年一般渴望 了解 与接 触异性 ,同时渴望与 异性建立关 系 ,在课堂上 ,同教师一起 需要 对青少年 的心 理 变化有基本 的认 同 ,同时关心青少年 的心理特点 ,积极解 决 青少年关 心的问题。学校课堂 的介入教 育需要进行系统 的设 计 ,具体分 为三个部分 ,即青春期生理 的变化 、心理 的变 化 以及如何健康 的建立男女关系 。在 学校课堂 的课堂上 ,社 工 需要带领 学生 一起 回顾人生 阶段 ,探讨 青春期后身体 、情 绪 心理 的变化 以及特点 ,引领学生在如何 正确建立男女关 系的 现实角度进行考虑 ,及青 春期应 该如何保护 自己的问题 。
青年 与社 会
2 0 1 4 年4 P l 下 第l 2 期 总第5 5 8 期
学校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与思考
杨柏龄
( 长春 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摘 要】 引发青 少年早 恋的原 因是 复杂的 ,社会 工作介入 青 少年早 恋 问题 ,并不是直接 干预 青 少年早 恋。社会 工作介 入 青 少年 早恋的途径 与形式有介入 学校课 堂教 育和 小组 工作 。在社会 工作介入 青 少年早 恋的 实践过程 中,我们 的工作 内容有 开展 性健康教 育,转变老师性与恋爱观教 育的不正确观念 ,及 配合 学校建立早 恋预 防及 干预 小组等。 【 关 键词 】 青 少年 ;早 恋;社会 工作 ;实践
( 二 )பைடு நூலகம் 组 工 作
的场所 ,同时学 校的氛 围以及管理 风格都会 对青少年的性格 产 生影响 ,老师对 于青少年早恋 的态度也会影 响青少 年的恋 爱行 为 。以此 , 需要配合学校需要开展相关 的社会工作服务 , 同时老师与学校需要支持社会 工作 的开展 。 如 ,在学校 开展性 健康教 育也是一 种 良好 的教育形式 , 在 教育 的过程 中需要 告诉青少年什 么是性 知识 ,根据青少年 的关 注点 , 进 行适当的讨论 。除对学生进行基本 的性教育外 , 还 帮助一些思想滞后 的老师建立起正确 的性 与性 别观念 ,使 其 在学校 内部 , 不应该过多 的以传统 的教学方式 回避性教育 , 而是要让学生更 多的了解并且接受性知识 。在社会 工作介入 青 少年早恋 问题 的过程时 ,让家长 与学校进行合 作 ,积极地 支 持学校工作 的开展 ,家长的教育 能够为学 校提供更 多的资 源 ,同时也能更好地 辅助学生工作 的开展 。引导 家长深人 了 解 自己的孩子 ,更 多的关心孩子 ,为学校与介入 的社 工提供 孩子的相关动 向 ,辅 助学校更好 的配合开展社会 工作 。通过 学校的渠道 ,我们社 工需要定期 的访 问早恋 问题 学生与其家 长 ,在此过程 中发现学生 特点 ,分 析学生的问题所在 。 在 实践 中发现 ,学生与老师一般对早恋 这个话题 比较敏 感 ,而在许多老 师的观念里 ,如果经常谈及这类话题 , 学 生 可能会去实践早 恋的行为 ,这种认知 已经被 事实证实为错 误 的 ,因此 ,我们 积极 去纠正教师 的这些 观念 ,通过将 教师集 中一起 ,以小组 工作 的方式灌输正确 的认识 观念 。同时 ,我 们 配合学校建立早恋 预防及干预小组 ,工作 内容包括 了解 学 生的行为 ,阻止部分 教师给早恋 的学生贴上 “ 坏学生 ”的标 签 ,以防止增 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 影 响学生正常 的学 习生活 , 对学生 出现 的早 恋相关问题做好观察 与记 录 ,同时设 计干预 方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L品学兼优:连续获得奖学金、 同学和老师评价都很好,和同学朋友 的关系融洽; (4)虽然是家是农村的,但是父母已经 帮他在他学校所在城市买了一套房子, 分期也在帮他还中,小L和他将来结婚 的话也不可能再回到农村,而且生活 有了基本的保障;
(5)小M之前见过小L的父母,他们都 很喜欢小M,而且他们性格和好,和善 好相处,将来婆媳关系应该不是问题 (L自己说的)
2、交换理论 、
某种类型的交换观念是婚姻的基础, 某种类型的交换观念是婚姻的基础, 这种交换可以发生在金钱、地位、 这种交换可以发生在金钱、地位、容 气质、性行为的任意组合之中。 貌、气质、性行为的任意组合之中。 择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易, 择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易,是一种 社会交换过程。 社会交换过程。
(二)背景资料
小M和小L是校友,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上相识,然 和小L是校友,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上相识, 后小L开始追小M 个月后小M接受了小L 后小L开始追小M。5个月后小M接受了小L,两人开 始了恋爱关系。到现在,已经两年了, 始了恋爱关系。到现在,已经两年了,虽然偶尔 闹闹别扭,但是感情很好。 也觉得 也觉得L是一个可以 闹闹别扭,但是感情很好。M也觉得 是一个可以 考虑过一辈子的人。 可是,带男友小M去见了几 考虑过一辈子的人。 可是,带男友小 去见了几 次父母后,父母明确表示不同意,因为此, 次父母后,父母明确表示不同意,因为此,小M 几次甚至决定和L分手 分手, 因此很痛苦纠结。 几次甚至决定和 分手,小M因此很痛苦纠结。到 因此很痛苦纠结 目前为止,两人任然维持关系,但是小M一直在 目前为止,两人任然维持关系,但是小 一直在 逃避这一问题,不敢直面父母。 逃避这一问题,不敢直面父母。偶尔提到也会借 故搪塞,生怕带来不快和烦恼。 故搪塞,生怕带来不快和烦恼。
5、社会中人(Person in Environment )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 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 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不 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要学 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 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
(六)个案评估 :
•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 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 人的缺失: • 从案例看,小M的家庭关系经济条件较好, 父母很爱自己的2个孩子,虽然干预了女儿 的婚恋自由,但是出发点是希望她开心幸 福,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
• 1、鼓励小M积极沟通:即使父母一时不能 接受,也要一步步的讲,不能不讲。妈妈 不愿意听或者发火就和爸爸讲,爸爸昨晚 一家之主,而且在社会闯荡这么多年见识 和理解接受程度要强很多。爸爸思想有动 摇或者是能被争取过来,站在自己的一边, 那就太利于问题的解决。即使一时爸爸也 接受不了至少也要他们明白自己的想法, 不至于给自己太大压力,自己通过沟通也 能缓解压力和不安。
小M的困惑
——青年婚恋个案分析 青年婚恋个案分析
王合涛 SZ11100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录
• • • • • • • • • • • • (一)基本资料 (二)背景资料 (三)主要问题 (四)问题诊断 (五)理论解释 (六)个案评估 (七)服务模式 (八)服务计划 (九)服务过程 (十)评估 十一) (十一)结案 十二) (十二)反思
• 小M说她们老家那边确实存在这种相对 “俗气”的攀比文化基础。小M的母亲 是家庭妇女,没有工作,现在正处在 更年期阶段,本身也是很感性的人, 自尊心又敏感,小M很怕她,不敢太多 的跟父母特别是妈妈沟通。
(四)问题诊断
• 1、案主本人由于成长环境及性格原因, 一直是个乖乖女的形象,自己从小到 大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甚至连 考大学填志愿都是老爸决定的,思想 主见性不强,也有些消极依赖心理。
• 2、其实小M也很清楚她和小L在一起 很幸福开心,小L人品也好,没有不良 嗜好(不抽烟,喝酒也很少),对她 也好,可是就是不敢直面现实,不愿 意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父母做深入沟通, 一直在妥协逃避。
3、父母的求全心理: 人无完人,瓜无 滚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 有些父母对子女择偶过于理想化,导 致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机会; 4、还有,中国自古就认为在婚姻中男方 一定要比女方强,还有夫权社会的思 想残余;
• 鼓励小M将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告诉自己 的哥哥嫂子,哥哥、嫂子毕竟是和自 己是同年龄段的人,思考问题的出发 点和她比较接近,然后让她们从侧面 帮助小M做父母的工作。
(八)服务计划 :
1、目标:改变案主逃避现实,不敢去 目标:改变案主逃避现实, 目标 和父母沟通和争取自己的婚恋自由, 和父母沟通和争取自己的婚恋自由, 主动把握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主动把握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排除自 己内心的矛盾和特困, 己内心的矛盾和特困,积极乐观的面 对自己的是学习、生活、爱情。 对自己的是学习、生活、爱情。
(三)主要问题
• 社工从2011年10月接触到案主本人, 当时她很苦恼很纠结,甚至常常因为 这件事影响到身体和学习,还经常影 响到她和小L的感情,时常吵架。
• 小M和小L的感情基础很好,也合得来, 父母主要是基于小L的家庭状况不好, 相貌一般的情况,怕小M跟他以后会吃 苦,而且自己的女儿找的不是自己太 满意的女婿怕会被亲戚朋友、同事嘲 笑。“面子”不好看。
5、父母的从众心理和在一定社会环境影 响下的人的虚荣心在作祟:择偶观念 看法常常会受周围人们的影响,别人 认为好不好往往成了父母自己判断的 标准。
(五)理论解释
1、角色理论 2、交换理论 3、择偶梯度理论 4、社会互动理论 5、社会中人
1、角色理论 、
人们倾向于按照社会、 人们倾向于按照社会、亚文化和家庭 的规定来对角色提出期待。 的规定来对角色提出期待。角色就是 指适合于某种既定地位——丈夫、妻 丈夫、 指适合于某种既定地位 丈夫 男性、女性等的一套社会期望。 子、男性、女性等的一套社会期望。 个人以角色一致、角色相容或者求婚、 个人以角色一致、角色相容或者求婚、 婚姻和家庭角色的一致为基础进行选 择。
• 访谈记录:
(九)服务过程 :
• 第一阶段:开始接触小M,了解小M的基本情 况建立专业关系。社工接案后主动约了时 间地点与小M进行了会谈,服务对象的情绪 不是很好,开始还表现出很烦躁和焦虑不 安。社工为了缓解她的这种状况让她回忆 讲诉了她和小L恋爱2年来的一些快乐的经 历场景和其家庭生活的一些幸福过往。
• 第二阶段:第二次见面,小M已经能很 平静的讲诉她和小L的恋爱经历及其对 父母的观点的看法,引导他慢慢的换 一个角度分析自己的问题。他对自己 今后的一切还处在毫无目的的状态, 觉得工作也没有确定,爱情也好像没 有把握,但是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她确 实很爱小L,小L对她也很好;
3、择偶梯度理论 、
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者较 低的女性, 低的女性,而女性则更多要求配偶的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等 于自己相当或者高于自己。 于自己相当或者高于自己。即“男高 女低”模式。 女低”模式。
• 4、社会互动理论 、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它是人 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 应性社会行为的过程,即我们不断的 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 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行 为。择偶是恋爱双方、两个家庭之间 的互动选择,子女的选择会受到父母 的影响。
小M家庭结构图 家庭结构图
奶奶
X
外公
外婆
姑姑
父亲
M’87
母亲
阿姨
舅舅
哥哥
小M
小L
•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 • 小M现在还在上学,父母觉得在学校里 根本看不出一个人的本质,得到工作 岗位上才能看的清 ; • 小M也觉得现在反正是在学校,父母也 不在身边,能逃避一天是一天,我们 约会他们也看不见,到时候再说吧。 跟父母说:现在第一要务是学习,先 这么处着 。
• 2、鼓励小M在父母面前有意无意的展 示小L的优点和特长(亦可多带L去家 里,加深父母对M本人的了解): • (1)性格沉稳、务实—理工科出生, 就业前景也好,专业扎实,个人又上 进积极,将来工作,收入父母都不是 问题; • (2)对自己好:会照顾人,体贴人, 会做一手好菜,宽容大度,经常包容 自己的缺点,自己发脾气使小性子小L 都能包容;
• 社工问到她喜欢小L的哪些地方的时侯, 她说小L的沉稳,大度,朴实,上进, 跟他在一起特别的踏实,有安全感; 而且小L是理工科的学生,将来就业也 一定不错的,物质基础也不会成为问 题。从她的口中回答中社工发现她对 感情的态度是理性健康的。恋爱的动 机也很正确,缺乏的只是说服家庭接 受这个目前来说条件还不是太好的男 友的勇气和信心。
•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 (一)接案:本案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同学 介绍的个案。我们先了解基本情况,并约 定面谈时间和次数。 • (二)初次接触,了解了案主目前的基本 情况和心理状态,完成了资料收集。 • (三)确认工作关系。 • (四)后续多次接触或通过电话联系接触 案主,切入到工作重点。
• (五)帮助案主做好接受现实的准备,并 与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难。 • (六)着重注意案主的心理变化,通过案 主了解其父母的态度变化,时时给予关心、 引导和帮助。 • (七)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和其他家人 (哥哥、嫂子等),加速问题的解决。 • (八)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 工作员结案。
• • • •
M的父母不同意女儿的恋情也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的父母不同意女儿的恋情也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 1、小L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 人长的不帅,而且性格沉闷; 2、小L人长的不帅,而且性格沉闷; 在外打拼多年, 3、在外打拼多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 认可方面的成就,女儿也考上了外省的好大学, 认可方面的成就,女儿也考上了外省的好大学, 是当地的佼佼者,然而却找了一个相貌一般, 是当地的佼佼者,然而却找了一个相貌一般,不 算是门当户对的的男朋友,从心理上有落差, 算是门当户对的的男朋友,从心理上有落差,也 觉得丢了面子。 觉得丢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