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黄芪食用方法
![黄芪食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1d0a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0.png)
黄芪食用方法
黄芪,又名黄芪草、黄芪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补气益阳、健脾益肺、固表止汗的功效。
黄芪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食材食用。
那么,黄芪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黄芪可以用来煲汤。
将黄芪洗净后,和鸡肉或猪骨一起放入锅中,加水
适量,炖煮数小时,直至肉烂汤浓,即可食用。
这样煲制的黄芪汤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够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
其次,黄芪还可以用来泡水饮用。
将黄芪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
饮用泡水,能够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
黄芪泡水的方法非常简单,适合于日常饮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来炖煮其他食材。
比如,黄芪炖猪蹄、黄芪炖鸡等,都是
非常常见的家常菜肴。
将黄芪和其他食材一起炖煮,不仅能够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还能够提高菜肴的口感。
另外,黄芪还可以用来煮粥。
将黄芪和大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黄
芪粥,不仅味道香甜,而且还能够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
黄芪粥既适合于老人和小孩饮用,也适合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食用。
最后,黄芪还可以用来炖煮药膳。
将黄芪和其他药材一起放入锅中,炖煮数小时,制成黄芪炖鸽子、黄芪炖乌鸡等药膳,不仅能够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还能够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总之,黄芪有多种食用方法,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
无论是煲汤、泡水、炖煮、煮粥还是炖煮药膳,都能够充分发挥黄芪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在食用黄芪时,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不适。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合理食用黄芪,保持身体健康。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与禁忌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与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5a198c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d.png)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与禁忌黄芪,这味在中医药领域备受重视的中药材,有着诸多的功效、主治病症以及使用禁忌。
黄芪,性微温,味甘。
其主要功效之一便是补气固表。
对于那些平日里容易感到疲劳、气短乏力、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的人来说,黄芪是一味良药。
它能够增强人体的中气,提升身体的能量水平,让人更有精力去应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黄芪还有托疮生肌的作用。
当身体出现疮疡久不愈合,或者伤口难以恢复时,黄芪可以促进肌肤和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
这对于一些术后患者或者长期患有慢性皮肤疾病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在增强免疫力方面,黄芪也表现出色。
它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使人体更有能力抵御外界的病菌和病毒的侵袭。
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较大的时候,适当服用黄芪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生病的几率。
黄芪还能利水消肿。
对于一些因肾脏功能不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黄芪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在主治病症方面,黄芪常用于治疗脾气虚证。
脾气虚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黄芪可以健脾益气,改善这些不适。
黄芪也常用于治疗肺气虚证。
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喘促、自汗等。
通过补充肺气,黄芪能够缓解这些肺部气虚的症状。
对于气血亏虚的人群,黄芪与当归等药材配伍使用,能够补气生血,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
然而,黄芪虽好,却也有禁忌。
首先,感冒发热的人不宜使用黄芪。
因为黄芪具有固表的作用,在感冒发热期间使用,可能会导致邪气滞留体内,难以发散,从而加重病情。
其次,阴虚阳亢者要慎用。
这类人群通常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症状。
黄芪性温,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阴虚阳亢的症状。
孕妇在使用黄芪时也需要格外谨慎。
虽然黄芪一般来说较为安全,但由于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此外,黄芪的用量也需要注意。
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失眠等不良反应。
总之,黄芪是一味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de3048d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1.png)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黄芪,这味古老而神奇的中药材,在中医药的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就像是一位默默守护健康的卫士,为人们的身体带来诸多益处。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其主要功效之一是补气升阳。
对于那些平日里总是感到身体乏力、气短懒言,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的人来说,黄芪堪称“救星”。
它能够补充人体的元气,提升阳气,让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就好比给身体这个“机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其运转更加顺畅。
黄芪还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
有些人特别容易出汗,哪怕是在天气不热或者没有进行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也会大汗淋漓。
这时候,黄芪就可以发挥它的专长,加固体表的卫气,减少汗液的不正常外泄。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防护服”,让汗水乖乖地待在该待的地方。
在利水消肿方面,黄芪也表现出色。
如果身体出现水肿,无论是因为肾脏功能不好,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黄芪都能够促进体内水液的代谢和排泄,帮助消除水肿。
它就像一个勤劳的“清洁工”,把多余的水分清理出去,让身体恢复轻盈。
此外,黄芪能够托疮生肌。
对于那些患有疮疡久不愈合的人,黄芪可以促进疮口的愈合和肌肉的生长。
它为身体提供了修复创伤所需的“营养物质”,加速伤口的恢复过程。
黄芪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调节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于低血压患者,则可以适当提升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黄芪还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免疫系统方面,黄芪是一个强大的“支持者”。
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让我们在面对外界病菌的侵袭时,有更强大的“盾牌”。
黄芪对于呼吸系统也有益处。
它能够补肺气,对于肺气虚弱导致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就像是给肺部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让呼吸更加顺畅。
在临床上,黄芪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在治疗脾气虚证时,常常与白术、茯苓等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健脾益气的效果。
对于肺气虚证,常与党参、五味子等搭配,共同调理肺气。
黄芪
![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14e1547401f69e31433294e9.png)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副作用.。
植物形态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特性
黄芪分布于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热,不耐涝。气温过高常抑制植株生长,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根部腐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在粘土上则根多,生长缓慢。多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黄芪怎么读
![黄芪怎么读](https://img.taocdn.com/s3/m/b281ff7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d.png)
黄芪(huáng qí)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有毛茸,开淡黄色小花。
根可入药:【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详细解释(一)、即黄耆。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黄耆》:“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今俗通作黄芪。
”参见“黄耆”。
英语翻译milk vetch root (used in TCM);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or Astragalus mongholicus; huangqi黄芪(药用)介绍【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戴芪,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百药绵,土山爆张根,独根,二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汉语拼音】huáng qí【名称英】Astmgali Radix。
【成份】主要含有皂苷、黄酮等。
皂苷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Ⅰ、Ⅱ,膜荚黄芪另含膜荚黄芪皂苷A、B,蒙古黄芪另含黄芪皂苷Ⅳ、大豆皂苷Ⅰ;黄酮中主要成分为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等。
尚含氨基酸、甜菜碱等;蒙古黄芪还含黄芪多糖Ⅰ、Ⅱ、Ⅲ等。
【加工采集】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黄芪生长两年后,在秋季地上茎叶枯黄时,割去茎杆,从大田一头挖沟1至2尺,顺沟采挖,切勿挖断主根和伤皮,根挖出后稍凉晒一下,去净泥土,修去芦头及须根,放日光下晒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捆再晒至全干,放通风处贮存,即成全药。
【药材鉴别】1、膜荚黄芪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
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浅棕黄色。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
黄芪的知识
![黄芪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3cd16f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9.png)
黄芪的知识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学名为黄芪属植物的根部。
黄芪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百草之王”,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我将从黄芪的来源、性味、功效、用途等方面为大家介绍黄芪的知识。
黄芪的生长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草原地带,如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
黄芪的根部呈长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有纵纹和横裂纹,质地坚韧,具有一定的弹性。
黄芪的采挖一般在秋季进行,选取生长年限在3-6年的黄芪根进行采收。
黄芪的性味为甘平,归脾经、肺经。
黄芪具有补气、益阳、固表的功效,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黄芪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预防感冒、疲劳、肝炎等疾病的发生。
根据中医理论,黄芪有很广泛的用途。
首先,黄芪可以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病症,如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
其次,黄芪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也有治疗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治疗痰湿阻滞、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问题。
除此之外,黄芪还可以作为辅助药物用于肿瘤、抗衰老等方面。
黄芪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服用,最常见的是泡水饮用。
将适量的黄芪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静置片刻即可饮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炖汤、煮粥等方式进行食用。
对于一些特殊病症,还可以将黄芪研磨成粉末,然后用于外敷或制作成丸剂、胶囊等剂型进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虽然具有很多功效,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
对于体质偏热、气虚不实的人群,不宜过量使用黄芪。
此外,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黄芪时需要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并且可以用于治疗气虚、脾胃虚弱、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
但是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不适当使用。
如有需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黄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芪PPT课件
![黄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5cdf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c.png)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固表止汗的 作用,可用于产后调理,促进产 妇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
黄芪能够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常用于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厌食等症状,能够改善患儿 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减少感 冒次数、提高患儿抵抗力。
04
黄芪的种植与采收
种植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地,并进行深耕细
作,施足基肥。
播种
春播或秋播均可,采用条播或 穴播,播种深度约2-3厘米,
播后覆土镇压。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灌水 ,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 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防治
气味鉴别
正品黄芪具有豆腥味,伪品黄芪则无豆腥味或有其他异味 。
荧光鉴别
取黄芪粉末适量,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正品黄芪呈现蓝色 荧光,伪品黄芪则无荧光或呈现其他颜色荧光。
伪品与混淆品鉴别
伪品鉴别
常见的黄芪伪品有野葛、刺五加等。通 过外观、气味、荧光等鉴别方法可以鉴 别出伪品。例如,野葛断面呈纤维性, 无粉性;刺五加根头部有密集的横向皮 孔,断面呈黄白色,粉性差。
02
黄芪的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黄芪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 免疫力。
详细描述
黄芪含有多种免疫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 等,能够促进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抑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黄芪
![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5d36e3d9d15abe23482f4db2.png)
黄芪(《本经》)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英黄芪的干燥根。
栽培或野生。
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等地;膜英黄芪主产于山西、黑龙江、甘肃、内蒙古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坡、沟旁或灌丛中,喜干燥、阳光,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中型和微碱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甘,性温。
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临床用名有黄芪、蜜炙黄芪。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
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名医别录》:无毒。
主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
《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
《日华子本草》:恶白鲜皮。
助气,壮筋骨。
长肉,补血,破症癖,瘰沥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
《开宝本草》:味甘,微温,无毒。
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药类法象》: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 泻肺中火, 如脉弦自汗。
善治脾胃虚弱,疮疡血脉不行, 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
升也,阳也。
其用有四:温分肉而实腠理,益元气而补三焦,内托阴证之疮疡,外固表虚之盗汗。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纯阳。
甘微温,性平,无毒。
入手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之剂。
《象》云: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入皮毛,泻肺中火。
如脉弦自汗,脾胃虚弱,疮疡血脉不行,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
《心》云: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珍》云:益胃气,去肌热,诸痛必用之。
《本草》云: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芪与桂同功,特味稍异,比桂但甘平、不辛热耳。
世人以苜蓿根代之,呼为土黄芪,但味苦,能令人瘦;特味甘者,能令人肥也。
黄芪
![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7e31c511c281e53a5802ff68.png)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用法:一日15~30g,或用至60g。
服用方法①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食用禁忌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
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
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
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黄芪的作用功效
![黄芪的作用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70623e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5.png)
黄芪的作用功效
黄芪,又称黄精,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1. 抗疲劳:黄芪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延缓疲劳发生和发展,增强体力和体质。
2. 免疫调节:黄芪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
3. 抗氧化:黄芪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抗老化过程。
4. 抗肿瘤:黄芪中的主要成分黄芪甙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肿瘤。
5. 保护肝脏:黄芪可减轻肝脏受损,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功能,有利于解毒和排毒。
6. 促进消化:黄芪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
7. 降血脂:黄芪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降低血脂,调节血脂代谢,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8. 平衡血压:黄芪可以调节血管张力,改善微循环,平衡血压,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症状。
9. 抗炎消肿:黄芪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
需注意的是,黄芪具有温补作用,因此适用于体虚,气血不足,易感冒的人群;但对于阳盛、热盛体质的人则不宜多食用黄芪。
此外,未经医生指导,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黄芪。
黄芪-词条
![黄芪-词条](https://img.taocdn.com/s3/m/bd6014ef7c1cfad6195fa7a7.png)
1拼音huángqí2英文参考astragalus rootmilkvetch rootAstragalushoangtchyAstragalusmembranaceusBgeAstragaluspropinqunsSchichkradix astragaliastragali,radixAstragalusmongholicusRadix AstragaliseuHedysari(拉)milkvetch root3概述黄芪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 的干燥根。
黄芪也叫“黄耆”,是著名的补气良药,对人体具有强壮作用。
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消肿利尿的功能。
主治体虚自汗、劳倦内伤、便溏腹泻、气虚浮肿及痈疽毒疮等。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有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病,它的强心作用更为显著;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且降低血压。
黄芪还有保护肝脏、治疗肾炎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黄芪有:内蒙黄芪(绵黄芪),分布在内蒙、河北、山西等地;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产于东北、河北、陕西等地。
这两种黄芪以根入药,以内蒙和西北产的为上品。
黄芪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属于豆科。
夏季开花,结荚果。
根很长,一般采挖4年以上的根。
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晾干后截成一二尺长收藏或切片药用。
在秋季采收的黄芪含微量元素硒(Se)较多,因而质量较好。
黄芪的茎叶营养丰富,是牲畜的优良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Radix AstragaliseuHedysar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5英文名milkvetch root (《中医药学名词(2004)》)6黄芪的别名黄耆、绵黄耆、箭芪。
黄芪
![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0f9b083ae2bd960590c6778b.png)
7、脾气虚证,虚弱倦怠,泄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食少纳呆诸症。常与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与升麻柴胡人参等配伍治疗脏器脱垂,如补中益气汤。 原理:脾主湿,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于肺,所以湿困中焦,湿性趋下,所以下焦受湿而便溏。脾虚则难以助胃健运,所以食少纳呆,难思饮食。本药入手足太阴,所以肺气盛则可以通调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气盛则可以运化阴精上输于肺。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11]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3]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食疗价值
1、食疗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
黄芪-原植物
黄芪-原植物[1]
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8]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1日l剂,30日为1个疗程。
黄芪
![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7b383e67561252d380eb6eda.png)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1]
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
黄芪
![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503e827e7e21af45b307a895.png)
• 加工
吗将挖出的根, 除去泥土, 剪掉芦头, 晒至七八成 干时剪去侧根及须根, 分等级捆成小捆再阴干。以根条粗 长, 表面淡黄色, 断面外层白色, 中间淡黄色, 粉性足、 味甜者为佳。干品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 【药材质量规格】 药典规定:按照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 (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重金属及有害 元素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ⅨB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 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 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 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 录ⅨQ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六六六(总 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 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 之一。
黄芪
【资源类群】
•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豆科Leguminosae sp 黄芪属Astragalus Linn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黄芪可分为: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绵黄芪、多序岩黄芪(又名 “红芪”)、日本黄芪(又名“和黄芪”)。
• 下级分类:
• 簇毛亚属Subgen. Pogonophace Bunge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平铺。 托叶分离或基部合生。花组成腋生的总状或呈头状的总状花序; 总花梗发达,具苞片;有或无小苞;花萼钟状或管状;旗瓣多少圆形, 瓣柄短;子房有柄,柱头具画笔状簇毛,有时簇毛下延至花柱上 部内侧。荚果两侧扁至背腹扁。 • 黄耆亚属Subgen. Phaca (Linn.) Bunge多年生草木,极稀小灌木, 植株各部被基部着生的毛。奇数羽状复叶;托叶离生或仅基部相 互合生。花组成疏松或紧密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管状,稀管 状钟状;柱头无毛。荚果果瓣膜质稀纸质,1室或假2室。
黄芪
![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3088c5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e.png)
黄芪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芪多糖→显著促进免疫功能。
(2)增强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3)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血清、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
增加脾脏蛋白质合成,使脾脏细胞增生。
糖代谢:呈双向调节作用。
(4)增强性腺功能。
(5)抗应激: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疲劳。
(6)延缓衰老。
(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①强心: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
特点:对中毒、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糖代谢),加强其功能。
②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黄芪多糖→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
③扩血管:降低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但对肾血管具有收缩作用。
④调节血压: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降压:γ-氨基丁酸、黄芪皂苷甲→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升压:休克时→黄芪→使血压稍上升、保持稳定。
⑤抗病毒性心肌炎:黄芪→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病毒性心肌炎。
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诱生干扰素。
可降低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
(8)对消化系统的影响①保肝:使肝糖原增加,促进肝脏蛋白质更新。
黄芪→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②抗溃疡:保护胃黏膜,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2.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抗骨质疏松。
总之:补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
心血管系统作用: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
消化系统作用:保肝、抗溃疡等作用。
【现代应用】1.感冒2.病毒性心肌炎3.冠心病4.心力衰竭5.肝炎6.病毒性肠炎7.糖尿病肾病8.糖尿病。
中药材介绍黄芪
![中药材介绍黄芪](https://img.taocdn.com/s3/m/1b703c4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f.png)
中药材介绍黄芪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它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本文将介绍黄芪的起源、药用价值、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的黄芪制剂等相关内容。
一、黄芪的起源与概述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根。
它生长在我国多个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
黄芪的根呈长圆柱形,外表呈黄褐色。
根长可达数十厘米,直径为1.5-2.5厘米。
二、黄芪的药用价值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誉为“百草之王”。
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
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对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三、黄芪的使用方法黄芪可以直接入药,也可以作为药物的辅料使用。
常用的使用方法包括煎煮、炖煮、泡水等。
对于大剂量使用,建议采用炖煮的方式,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黄芪的根块较硬,使用前可以先用冷水浸泡片刻,使之变软,便于炖煮。
同时,根据具体需要,黄芪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药效。
四、常见的黄芪制剂除了黄芪的直接使用外,市场上还有许多黄芪制剂。
常见的黄芪制剂有黄芪颗粒、黄芪胶囊、黄芪口服液等。
这些制剂方便携带,易于使用,可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的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黄芪制剂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五、黄芪的禁忌与注意事项黄芪作为中药材,尽管有许多益处,但也有其禁忌与注意事项。
首先,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慎用黄芪。
其次,使用黄芪时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进行过敏试验后再使用黄芪。
综上所述,黄芪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在使用黄芪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控制,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以确保发挥其最佳疗效。
希望本文对黄芪的介绍有所帮助,并增加了您对黄芪的了解。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c8e9e9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1.png)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关于黄芪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的介绍。
1. 增强免疫力:黄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促使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抗氧化作用:黄芪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3. 提高体力和抗疲劳:黄芪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精力,减轻疲劳感。
4. 改善消化功能:黄芪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5. 抗炎和抗过敏: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和炎症反应。
虽然黄芪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黄芪可能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胎儿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2.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慎用: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等患者中的应用需要慎重。
3. 高血压患者慎用:黄芪具有一定的补气作用,可能导致血压增高,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4. 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黄芪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对凝血功能异常者产生影响。
以上是关于黄芪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的介绍,请在使用黄芪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黄芪的正确食用方法
![黄芪的正确食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6e3a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8.png)
黄芪的正确食用方法
黄芪是一种中药材,一般用于提高免疫力、调理体质和增强抵抗力。
以下是黄芪的正确食用方法:
1. 煎汤:将黄芪切成小块,用适量的水煎煮20-30分钟,滤掉渣滓后饮用。
每次建议服用10-20克。
2. 泡水:将适量的黄芪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5-10分钟,然后饮用。
每次建议使用3-5克。
3. 炖煮:将黄芪与其他草药、食材一起炖煮,如炖鸡汤、炖排骨汤等。
可以增加汤的滋补功效。
根据个人需要加入适量的黄芪。
4. 炒煮:将黄芪切片后与其他食材一起炒煮,如炒黄芪瘦肉片、炒黄芪虾仁等。
可以制作成不同的菜肴享用。
无论是煎汤、泡水、炖煮还是炒煮,黄芪的烹饪时间一般需要较长,以充分释放其药效成分。
还需要注意的是,黄芪性温、味甘,一般适用于虚寒体质的人群,对于体质偏热或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应慎用或遵医嘱。
另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1fbe2d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e.png)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又称黄芪、黄芪、黄芪、黄芪、白芪、三黄三黄、三黄三黄、光芪、三棍芪等,这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药材。
黄芪的主要功效和作用以及一些禁忌事项,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
1. 增强免疫力
黄芪被认为具有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它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抗疲劳
黄芪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可以增加体力,改善精力,减轻疲劳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3. 补气益血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力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贫血、虚弱、乏力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
4. 抗炎消肿
黄芪还有消炎、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黄芪的禁忌
但是,黄芪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以下是一些服用黄芪时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项: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黄芪,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黄芪,以免加重病情。
3.体质虚弱、脾胃虚寒的人群应慎用黄芪,以免增加体内寒气。
4.服用黄芪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5.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芪。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黄芪之前,最好请教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获得合理的用药指导。
总的来说,黄芪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天然药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改善身体健康,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并避免一些禁忌情况,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断恶化,最终就会造成器官功能的衰退, 从而加速人类的老化。
作用:益气血,填精髓,补气升阳,固
表止汗。适用于久病体虚、气血双虚的 贫血、乏力、自汗者。 评注:黄芪鸡肉配伍能健脾胃,益气血, 是补虚止汗的良方。 感冒发热,外邪未尽者忌服。
黄芪鳝鱼汤
原料:黄芪30克,鳝鱼300克,生姜1片
(切丝),红枣5枚 (去核),大蒜2条。 做法:黄芪、红枣洗净,大蒜洗净切段, 鳝鱼杀后去肠杂、洗净、斩件。起油锅 放入鳝鱼、姜、盐、炒至鳝鱼半熟,将 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 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饮汤吃鳝鱼肉。
而近日,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就公布了
他们发明的一种能使人“返老还童”的神 奇药剂,“长生不老”或许在未来的某天 不再是梦。
每个人的细胞中都包含有染色体,它们
相当于决定细胞特征及功能的重要蓝图。 由于染色体在人体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因此它们也受到特殊的照顾,有 着固定的“居住场所”即DNA。
这些染色体之所以功能强大,也是因为
每条染色体的末端都包含有92个染色体 终端,它们负责帮助人类来“维护”染色 体中DNA的质量。 每次人类体内细胞在经历过分离和再生 的阶段时,染色体终端就会变短一些, 直到染色体终端达到最短状态,细胞也 就会随之死亡。
一旦细胞死亡,该细胞所组成的器官就会
黄芪,旧作“耆”,长也,被李时珍称为
“补药之长”。 黄芪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汗、 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作用。 黄芪有广泛的应用,受到不少名人喜好。
柳太后与黄芪
《旧唐书· 方技传》记载:唐朝许胤(yì n)
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 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 没有效果。 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 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新蔡王 更是心急如焚。 而精通医药的许胤宗不但不着急,反而 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
与宿主细胞结合。最近,德国一名医生 在南非和其他一些国家报纸上发表文章, 提出抗逆转录治疗具有毒副作用。 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指出,黄芪还可以 治疗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尤其对病毒性 感染和慢性病有奇效。
美国科学家用黄芪研制出“返老 还童”药剂
“TA-65”营养补充剂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 益气补中宜炙用;
其他方面多生用
我国著名的黄芪有: 内蒙黄芪(绵黄芪),分布在内蒙、河北、
山西等地; 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产于东北、河北、 陕西等地。 这两种黄芪以内蒙和西北产的为上品。
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方中防己利水渗湿以消肿,祛风盛湿以止痛;
黄芪益气补虚而固表,兼可利水,二药合用, 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共 为君药。 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力, 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 煎加生姜、大枣和营卫,调脾胃,俱为佐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
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 风行滞而调气血,恰中病理。 再加上热蒸气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 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 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险些要了袁枚的命
清朝大文人袁枚在一年夏天因贪口患了
痢疾,腹痛泻痢不止,医生认为袁枚年 高体弱,于是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药治 疗,结果邪无出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 险些丧命。 后来他的一位叫张止厚的老友劝他服用 自制的大黄,虽然很多医生都认为大黄 药性太过峻猛,年老病人不宜服用。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
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 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玉屏风散有成药也可自己按药方组成买中
药自制。 可去中药店脉黄芪、白术、防风,用药比 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 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 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 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也可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 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玉屏风散就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加了一
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 主要是被用来抗感冒并提高免疫力,降 低重复患病的几率。
常用于感冒、慢性呼吸道疾病、过敏性
鼻炎、荨麻疹、汗症等。
主治:
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
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
皮肤枯槁。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 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功效】补气养血、健美容颜。用于气
血不足之面色萎黄、消瘦疲乏等。
参芪粳米粥
:生黄芪、党参各30克,甘草15克,浓煎取
汁,用粳米100克,大枣10个,煮粥。 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再煮至熟即可。每 天1剂。 此粥可以治疗神疲乏力、自汗等症,中老年 人体虚者可经常食用。
美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艾滋病病 毒有抑制作用
黄芪不仅是一味名药,还被广泛用于食
疗。 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 风行,苏轼上述的“黄芪煮粥荐春盘”, 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 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曾用加味黄芪粥治疗 慢性肾炎。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
的“王孙”也是一味古老中药的别名。 黄芪称为“王孙”,见于与王维同朝的甄 权的《药性论》,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 所著的《本草纲目》。
黄 芪
黄芪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
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 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 而身亡。 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 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 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 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 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 间广为流传。
但是,袁枚还是服了大黄,结果痢疾很
快痊愈了,他还特地作诗以谢老友:“药 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 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
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 成的。 治疗时应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出, 而不能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 不能出,也就是常说的“闭门留寇”。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
研究发现,中药黄芪中含有一种可有效 抑制艾滋病病毒细胞分裂的化学物质— —TAT2,对治疗艾滋病有非凡的功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艾滋病
研究协会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中药黄芪中包含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 —TAT2,研究人员发现TAT2是对付艾 滋病主要元凶——“淋巴细胞杀手”的有 效手段。 黄芪有望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式—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 的主要方式。
2.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
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 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 之,腹痛者加芍药。”
〖组成〗
防己 一两[12g] 黄芪 一两一分[15g]
去芦 甘草 半两[6g]
炒 白术 七钱半[9g]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证 属表虚之风水、风湿者。
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
用方剂。 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 治要点。
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
以柔肝理脾; 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 肺散邪; 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 以利水消肿; 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
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宜忌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
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 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药膳
黄芪鸡汁粥
原料:母鸡1只(重约1000~1500克) 、黄
芪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母鸡去毛及内脏、剖洗干净, 浓煎为鸡汁;取黄芪15克水煎2次取汁, 加适量鸡汤及梗米100克共煮成粥。 用法:早晚温热服食。
白术2两(30克) 黄芪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则固表止 汗,是其中的主打药物; 白术能健脾益气,增强黄芪益气固表的功能, 为辅药; 而防风又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
白术补气健脾为臣;
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
以益气祛邪。 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 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 散中寓补之意。
可延长染色体终端, 最终可起到保护细胞, 使人“返老还童”的作 用。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生老病死谁
都无法避免,特别是衰老,常常会让人 们感到十分恐惧。 皮肤是人类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人生长的一生中,皮肤会从婴儿时期 的细腻,到青年时期的紧致,最终到老 年时期的褶皱和松懈,这个过程常常让 很多爱美人士的内心都感到巨大的失落 与无奈。
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
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 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 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后便康复同 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是因年老体弱、气血
失调的结果。 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 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
李杲(gǎo )说: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二
membranaceus (Fisch.) Bge.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的乾燥根。
已开发的保健产品
黄芪膏、
黄芪粥、炙黄芪、黄芪精、黄芪大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