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2016年】浅谈当代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高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浅谈当代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师劳动;特点代写论文一、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1.复杂性。
(1)劳动对象具有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和学生集体是存在个别差异的。
教师既要依据统一的培养方案来培养学生,又要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此外,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也是不确定的。
(2)教师的职责具多重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把学生教育成为和谐发展和自主发展的人,教师就要负起多种职责,付出艰苦复杂的劳动。
(3)教师劳动的内容是复杂的。
它涉及学生心理、智力、体力,兼顾德智体美劳等不同层面。
(4)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个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统一的过程。
(5)教师劳动的能力和素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相关的多种能力。
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等。
(6)对教师劳动的评价机制是复杂的。
(7)教师的劳动及其成果的表现形态是复杂的。
2.创造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
不仅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个别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都主要是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其次,教师劳动的内容和手段也是不断变化的。
作为教师劳动内容的教科书,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劳动手段也会由于科技的发展而呈多样化。
从内在机制上看,教师在劳动中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教育的规律,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
3.示范性。
首先,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
学生的向师性使得学生坚信教师言行的正确性、权威性,并主动模仿教师的言行。
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堪为学生的楷模。
其次,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示范性特征:(1)教师分析教材、演示教材的过程具有示范性。
(2)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实践活动,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4.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高压性。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繁重而紧张的脑力劳动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体力劳动的特点,教师时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便使教师的劳动具有了紧张性和高压性。
论教师职业特点文献综述怎么写
教师职业特点文献综述一、概述教师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一裙人,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任务。
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教研、教学、师德和师能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职业特点的文献综述,深入探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之处,为教师裙体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教师职业特点的内涵1. 义务性质教师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职业,其本质是公益性和专业性的结合。
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继承着传统文化、传播着科学知识、引导着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2. 尊重性教师职业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
教师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教师具有独特的尊重性,这也是教师职业的特殊之处。
3. 知识性教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传授、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性。
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钻研,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需求。
4. 人文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挑战,需要有较强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教师需要具备理解和包容学生、耐心和爱心等品质,这也是教师职业的一大特点。
三、教师职业特点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教师职业特点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国内,教育学界关于教师职业特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品德修养、职业压力等方面;在外国,也有一些关于教师职业特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专业素养、工作生活平衡等方面。
四、教师职业特点的启示和展望1. 启示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职业,具有独特的特点,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
教师裙体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弘扬师德师风,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2. 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的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新的教师职业特点,如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跨文化责任感等特点。
这些新的特点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动力,也将为教师裙体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教师的劳动特点范文
教师的劳动特点范文教师是启蒙青少年的引路人,是传播知识的践行者,同时也是模范和榜样。
教师具有以下几个劳动特点:首先,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一是发散性。
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而知识的门类繁多,内容广泛。
教师需要了解多种学科,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新的领域,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此外,教学内容需要因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因此,教师也要掌握差异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广泛发展,还要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其次,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二是乐观性。
教学工作是一项辛勤而耗费精力的工作,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
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要通过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师要克服压力和困惑,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乐观的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
第三,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三是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到多样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要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灵活性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只有具备这样的特点,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赞赏。
最后,教师的劳动特点之四是耐心性。
教师需要与学生相处长时间,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
有时候学生学习不理想,需要耐心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有时候学生遇到困难,需要耐心地进行鼓励和支持。
教师需要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耐心地解释知识,以及耐心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耐心是教师工作的必备品质之一,只有有耐心的教师才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大学教师职业特性探析
第33卷第1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33,No.1 2012年1月T SINGH U A JOURNAL OF EDUCATION Jan.2012大学教师职业特性探析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具有自身职业特性。
他们具有/双重忠于0的特性,与忠诚于学校相比,更忠诚于专业;工作具有自主性;聘任上存在事实终身制与等级制;评价机制是同行评价而非顾客评价;人力资本的投入与薪酬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特性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12)01-0066-06教师是大学的核心,大学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其职业特性不仅关系到大学教师的管理问题,而且关系到对教师的深刻理解。
本文拟对大学教师职业特性进行初步探索。
一、大学教师具有/双重忠于0的特性,与忠诚于学校相比,更忠诚于专业一般职业群体,如政府公务员、公司员工、企业工人等,要忠诚于自己所在单位和所从事的岗位。
而大学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具有/双重忠于0的特性,既忠诚于所供职的学术单位(大学和院校),又忠诚于他们所从事的学科专业与研究领域。
并且,一位大学老师对自己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往往要强于对自己所供职的大学和院系的忠诚度。
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主宰大学教师工作、生活的力量是学科而不是所在大学。
也正如德国学者Euders和Teichler所言,教授对大学的忠诚度是较低的,他们往往是把自己看成是学科领域的世界主义者。
¹专业化决定了大学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享有绝对控制权,这也是大学教师学术权力的基础所在。
大学教师有各自的学科专业和研究领域,专业化不仅是高等教育知识的特性,也是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性。
和中小学的教师职业活动不同,大学教师所保存、传递、发现和应用的知识不是普通的一般的知识,而是高深的专业化的知识,大学教师把对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当作自己的使命,在他们心目中,具有高深学术造诣、忠诚于学术发展的同行专家,才是真正的权威和最有知识、最有道德的人,因为/他们最清楚高深学问的内容,因此他们最有资格决定应该开设哪些科目以及如何讲授。
高等学校师德 考试答案
师德1伦理道德的作用:1.道德的社会作用(社会调控)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能够影响生产力的发展;③道德能够影响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④道德影响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⑤道德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
2.道德的个体作用:提升人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
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教育教学起调节作用①调整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②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③调整教师与其他人员的关系;2对学生起教育作用; 3对社会生活起影响作用①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②通过亲自参加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③通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家庭,朋友和邻里;4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道、德、伦、理的含义:德:本体论意义上的德:指万物的本性或生成状态;伦理意义上的德: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指人们坚持行为准则的道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
道:本义道路;哲学义万物所以生之总根源;伦理义处世做人的根本原则,即人之为人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政治义治理国家的方法。
道德:①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②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来源非制度化(非权力性的);内容规定义务的行为规范;实施力量不需要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起作用的方式需要内化才能起作用;要求具有层次性;调整范围、持续时间更具有广泛性、持久性;更具稳定性;重点调整人们内心世界,着重于事前调整;③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④是人的存在:是人的反思性的存在方式;是人应然的存在方式;⑤是一种利他精神(核心本质)。
3伦理和道德区别:①侧重点不同: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②义务要求不同: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③作用力不同:伦理是客观法(法则),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法规),是自律的。
④水平不同:伦理是对人们行为应当理由的说明,道德是对人们行为应当境界的表达。
4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高校教师师德(点题完整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题总结版本A:培训5班一、名词解释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
A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为师之道)B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品质,然后通过自己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达到既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等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为师之德)0092、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
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
0473、道德选择: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一定形式,当某一个人在特定场合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时,依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之间进行自觉自愿的选择,作出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准则的决定,这就是道德选择。
4、道德评价:是通过赞扬和鼓励、谴责和批判、示范和劝阻,以肯定或否定某种行为的方法,使人的行为纳入到社会或阶级要求的轨道,并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1785、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灌输社会的道德要求、规范、原则和观念,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备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所需的道德素质和品德,自觉地践行其道德义务的活动。
2076、道德冲突:指在道德行为选择中因价值观和价值量的不同而发生的善恶矛盾和对立状态,或者指人们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上不一致时产生的矛盾。
7、敬业精神:就是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一种出自从业者内心的,从情感上对本职工作深深的爱恋;从行为上愿为本质工作倾尽全力,尽职尽责;在效果上始终追求一种自己力所能及的至善至美的境界的内在品质。
教师伦理学
教师伦理学小抄名词解释1、高校教师伦理学: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教师行为的道德评价(师德行为评价):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校内外舆论、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作出善恶判断或褒贬议论。
3、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4、师德公正:教师道德公正,就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尤其是学生。
5、师德良心: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到的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6、师德荣誉:教师到的荣誉,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辨析1、师德行为选择是受外部(或内部)(单一)条件制约的。
(错,师德行为选择是同时受到内、外部条件影响。
)2、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导致教师价值观念多元化。
3、师德规范体系是一个道德基本原则、几个具体道德规范、和若干个道德范畴(或称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师德范畴构成)(如果说师德规范体系是其他组成的是错误说法)。
4、教师对师德的理解只有从他律上升到自律才能……或者说我们只要做到自律就可以了……(都不对,要做到他律和自律的统一)5、履行师德义务是以权利与报偿为前提的,或者说履行师德义务是与谋求个人权利和报偿相联系或相对应。
(不对,不以权利与报偿为前提,或者说不与谋求个人权利和报偿相联系或相对应。
而且有时会有牺牲)6、师德良心(用师德义务解释师德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不对,这是师德义务的解释,师德良心应该是: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到的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7、教师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功能。
(如果说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认识功能、激励功能是不对的)。
8、不道德行为也属于道德行为范畴。
师德论述题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述题论述1: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
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
所以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21题)合的原则(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五)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行结合的原则(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一)、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二)、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三)、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使教学科学化;(五)充分调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迟延性和长效性;(二)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三)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四)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
(五)教师劳动成果评价的特殊性(六)教师劳动还具有无私性。
4 、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在环节管理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注意教学环节的整体联系;(2)在教学环节上,首先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另外教师充分引进现代的手段;(3)教学环节管理中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管理;(4)、21世纪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教育,即培养学生“爱学”“会学”“学会”的素质和能力。
5、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趋势。
(1)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时间能力和总和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步建立灵活的招生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教师是一种职业,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重要责任。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性劳动教师职业是一种知识性劳动,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储备,不仅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还需要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二、情感劳动教师职业需要进行情感劳动,因为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基于彼此的情感关系。
他们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情况,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需要处理学生间的情感纠纷和矛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耐心和耐力教师职业需要具备耐心和耐力。
教师不仅要耐心地听取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还要耐心地解答和指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生的反抗和不理解,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另外,教师的工作时间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和紧急事件,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力来面对各种挑战。
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职业需要具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他们还需要寻找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是社会的脊梁,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需要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
总之,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知识性、情感性、耐心和耐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特点。
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特点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我国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特点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进入高校工作的女教师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她们是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为职业文化女性中知识层次最高的一个群体,高校女教师的主体意识也较其他女性明显增强,她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价值和地位,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人生义务和社会责任,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对社会的改造,运用自身的特点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是,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推进,现实生活中的高校女教师承受着比其他群体更大的压力,这不但不利于高校女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我国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1.工作繁重,压力大。
当今时代的教育已经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由知识传递型教育转向知识创新型教育,因此这也对高校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者,还要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高校女教师不能再承担“教书匠”的角色而要变成“教育家”,另外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等,造成高校女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很多女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2.数量增加,但分布不均。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使得高校女教师的来源更加丰富。
高校女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断加大,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推动高校女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层次的不断递增,女性的比例则明显减少,不仅表现在学历层次上还表现在管理层次上,呈现出明显的“正梯形”结构。
比如说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女性明显少于男性,担任高层行政管理职务的女性更是少见。
3.成就动机低,易倦怠。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重要的工作,愿意尽全力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活动,它是推动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内在动力。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标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型的教育科学。
3、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理发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他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教学大纲。
它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他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5、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竞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6、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他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7、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8、课程结构:就是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方式,其功能是否优化,主要决定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9、专业:有广义狭义之分。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高校组)-8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高校组)-8一、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建议——______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A.《教育法》B.《教师法》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国际标准职业分类》解析: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建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2.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这就决定教师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具有______的角色。
A.传道者B.社会服务者C.示范者D.研究者√解析:高校教师既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又是科学研究者。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这就决定了教育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研究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和经验,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3.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的从业、乐业、敬业的动机,属于教师的______。
A.专业情操B.专业信念√C.专业态度D.专业知识解析: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专业信念是指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的从业、乐业、敬业的动机,逐步树立为教育和科学现身的信念。
4.______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技能B.专业情操C.专业知识√D.教学方法解析:专业知识是未来的高校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道德修养摘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社会贡献,立足于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体系。
高校教师是一个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职业,其道德思想会在工作中一点点渗透到被教育者的行为习惯上。
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具有合格的教育道德理念,散发高尚的道德人文关怀。
教育道德体系又分别由教学道德修养、科研道德修养、管理道德修养组成,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这三个方面,又可以从认识人性、参与社会、批判现实这些方法来得到提高。
本文主要结合教育道德体系的内容,来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
①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
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
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
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
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其道德体系,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
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要务。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1.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高层次性任何都有需要和动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
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
这样的社会环境,也是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那么,对于高校教师者本身来说,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
(1)悠久历史与长期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教师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中世纪大学: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的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一般分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2、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 、
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 地位和专业素养, 地位和专业素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质 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
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意志发展的特征 三 意志发展的特征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 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程。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的行动一般都 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根据社会意义认识评价自己的行动, 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根据社会意义认识评价自己的行动,能自觉 地通过意志努力促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规范。 地通过意志努力促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规范。 2.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容易 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 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 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 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对后果缺乏充分的预见和分 缺乏应变能力。 析,缺乏应变能力。 3.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薄弱 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 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 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点。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在复 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 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 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 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库-高校师资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库★根据“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治国方略,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性。
答:法制与德治相结合是新时期治国的重大方略。
法律与道德相互区别、联系。
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治国体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所学关于教师劳动结果(“产品”)的特殊性的理论,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答:1、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培养出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是教师职业劳动的重要特点。
这种特殊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学生的教育或影响作用,带有持续性、持久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对其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对整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2、概括出材料的实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一,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二,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三,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100 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无数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强国富民的人才,献出了毕生精力。
例如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始终“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从事教育工作70年,为国家培养了几代青年,被尊称为现代圣人、人民师表。
在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给他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你始终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坚强的老战士”。
又如人民教育家吴玉章,以“一息尚存,绝不放松”的奉献精神,“一贯有利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建国以来,无数人民教师胸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辛勤耕耘,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请从上述典范的事迹并结合本人的体会,简述合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音乐教师劳动
音乐教师劳动一、引言音乐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职业,承载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培育音乐人才的重要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师的劳动条件和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就音乐教师劳动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
二、音乐教师的劳动环境音乐教师的劳动环境对其职业发展和教育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劳动环境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然而,现实中很多音乐教师仍然面临着教室条件差、教学设备欠缺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教育设施和资源的投入,改善音乐教师的工作环境。
三、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音乐教师的工资待遇直接关系到其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目前,一些音乐教师的工资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音乐教师的工资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合理调整绩效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其薪酬水平,激发其教学热情。
四、音乐教师的职业发展音乐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影响其工作动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尽管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素养,但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较为有限。
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更多的职业晋升机会,鼓励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音乐教师的权益保障音乐教师的权益保障是确保其工作稳定和权益享有的前提。
针对音乐教师的特殊工作性质,应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其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另外,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维权教育和法律援助,保护其合法权益。
六、音乐教师的社会地位音乐教师的社会地位反映了社会对其工作的认可和尊重程度。
目前,一些地区和人群对音乐教师的社会地位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因此,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社会宣传和敬业精神的倡导,提高其社会地位和职业声誉。
七、总结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劳动问题涉及到教学环境、工资待遇、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
只有保障了音乐教师的劳动权益,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音乐教师的支持和关怀,为其提供更好的劳动条件和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的重任日益艰巨,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要标准不断变化与提高。
从劳动主体的特殊性、劳动资料的特殊性、劳动对象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富伦理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分析了高校教师在社会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特点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项育人成才的活动,高校教师职业的核心工作是教育培养社会有用之才,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是已经具有了基础文化素养的或受过了基础教育的人。
这就既需要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输,更需要给予道德、价值、人生观及世界观等的培养和引导。
因此,高校教师与教育系统中其他类学校的教师及其他行业工作相比,其职业特点鲜明,社会标准要求更高。
一、劳动主体的特殊性1、劳动者的目的是培养人高校教师教育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年龄阶段上可分为青年中期(18-23岁)和青年晚期(23-28岁)。
他们身心的成熟程度及其知识经验水平决定了他们已经可以参与社会生活,已是具有承担完全的社会责任的人。
[1]在学习能力上,大学生不但有接受知识、储备知识的能力,且具备了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因其在十多年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其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社会影响相对是间接的,并未真正独立地踏入社会,因此,缺乏对问题的客观分析与评判能力。
进入大学后,他们面临着人生新的起点,面临着一些可能会影响终生的亟待解决的发展性课题,其中主要有点:一是需要具体地规划、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并为此做好各种准备,特别是专业方面的准备;二是需要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在这两方面,大学生都处在关键期,而关键期的教育是最重要、最有效的。
这些综合性的教育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具有非常的独特性、复杂性与艰难性,也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劳动与其他行业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即高校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 [2]通过高校教师的自身品德、知识、智慧、人格等方面的示范,目标明确地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向社会有用人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教师的职业除了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外,还具有高尚性的特点。
2、劳动任务一般来讲,高校教师的工作目标主要有两个。
一是教书育人。
就教书育人而言,它又与中小学教师的劳动有一定的区别。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性阶段,生理发育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新陈代谢极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性功能趋于成熟青年期是心理上断乳期,他们力图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表现出对自己所属的社会价值体系和反思,独立意识增强,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争强好胜的心理突出,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迅速,具有情感丰富、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烈等特点。
除此而外,他们还有一些区别于一般青年的特点他们文化层次较高生观和世界观正在确立过程中,有较大的可塑性自主性较强成才欲望强烈社会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而高校教师的教育主要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支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开发智能和培养思想品德,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二是创新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高校教师教育劳动的内容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教学与科研并举。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固然,,中小学教师也承担科研任务,但一般都是结合教学,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和教育规律的研究。
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他们不仅要结合教学对大学生和教育规律、方法开展研究,而且还要承担国家或企事业单位所交给的课题研究,为推动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同时,大学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和实习,承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的任务。
所以高校教师的科研精神和学术能力,在一定程度也对大学生也很大的影响。
二、劳动资料的特殊性1、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教师劳动是一种以教师个性为劳动工具的个体独立性与集体协同性相结合的、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手段的劳动。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借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手段或工具,除了教材、教学设备这些教育劳动的辅助工具之外,主要是教师的个性,即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情感意志以及传授知识的技巧和本领。
正如马克思所说,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和物的综合体” [4]。
在教育劳动中,教师的劳动工具和劳动者本身融为一体,教师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把知识、品行、才能传导给学生。
2、劳动手段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手段是什么呢?它不是物质工具,而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包括教师个体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才能,以及传授知识的本来与技巧。
在物质生产劳动中,劳动者(人的因素)和劳动资料--包括劳动的工具和手段(物的因素),两者是可以分离开来的。
但在高校教师的劳动中,这两个因素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高校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是教师本人的素质,它直接决定着”劳动产品”的质量,教育劳动是教师将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成果,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以高超的技巧和本领传授给学生,并以自身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大学生。
大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知识,培养优良品德,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劳动过程的特殊性高等教育劳动过程有其特殊性:第一,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性和双向性。
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双方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特殊的脑力劳动过程,它不仅需要师生双方都要端正劳动态度,而且还要研究和探索掌握正确的劳动方法。
第二,体现在劳动时间上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培养是学生成为高等专门人才的重要阶段。
如果从学生的整个成才过程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教师的劳动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深浅、教学目的的不同以及教学环节的衔接,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要求和重点,如大学一、二年级在于基础知识的教育,三、四年级在于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训练,而每个阶段又相互衔接,每个教学阶段,段段相连,每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又体现了高校教师劳动时间上的连续性。
所谓空间上的广延性,是指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虽然有学期的划分,但是,教师的备课和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又超出”上下班”时间的限制。
再从空间看,班上班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凡是有利于学生成才的一切场所,都可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
三、劳动对象的特殊性1、对象的特殊性高校教师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感情、有理想、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的青年。
年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性阶段,生理发育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新陈代谢极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性功能臻熟;同时又正处心理上的断乳期。
他们力图解脱社会传统的束缚,表现出对自己所属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反思,同高中阶段相比,其独立意识增强,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争强好胜的心理突出,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迅速,而具有情感丰富、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烈等特点。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些区别于一般青年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层次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可塑性、行为的自主性较强、成才的欲望强烈、社会的实践性差。
2、劳动成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个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包括传授知识技能、修养品德、增进智力体力等,使之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
教师要使性格不一、基础各异、志向不同的复杂的自然人都能产生预期的变化,不是靠简单的今天施教明天就可见效的劳动,而是在劳动过程结束之后,学生步入社会,用工作中的表现和对社会的贡献逐渐体现出来,这便是高校教师劳动成果滞后性特点。
高校教师劳动的另一特点是成果具有长效性。
因高校教师的劳动过程产生于学生的身心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虽然不排除对个别学生教育的无效或转瞬即逝的泡沫效果,但多数学生在受教育中产生的变化是可持久地起作用的,而且这种持久性变化是可以伴随学生终生的,除非有更强大的影响消解了这种变化。
高校教师劳动成果的长效性并没因此而消失,至少在一定时间里还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品德与精神方面的进步,在思考能力与评判能力方面的提高等,更具有稳固而持续的长效性。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用在校大学生的表现简单地测度和计量。
四、高校教师劳动的富伦理性1、高校教师劳动成果的伦理性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应该有两个方面,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是受过教育的学生,科研成果就是高校教师的学术创新了。
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大部分属于教师职业道德领域的问题。
治学严谨,勇于探索,是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矛盾的重要师德规范。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关于治学态度上说过要做到”一”、”集”、”钻”、”剖”、”韧”几个字。
认真钻研,掌握精深博大的业务知识。
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最新的科学和信息动态。
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奇偶阿雪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 [5]认真施教,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科研活动的同时,要遵守科研道德,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清华国立大学对教师伦理有过相关规定,其中,”应以敬业之态度参与学术研究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活动,以吸收并拓展学术新知。
”“使用或引用他人之创作或研发成果,应尊重他人之智慧财产,不得抄袭剽窃。
”等规定于今天仍是重要的。
2、高校教师劳动关系中人与人的伦理性首先,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个学校内部,教师的年龄、个性、知识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发生矛盾的可能性,但是,只要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才能,大家一起努力,共同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那么这个学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老师的榜样也会无形中给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影响,在关系融洽的氛围中教学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在教师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竞争。
每个教师都要协调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道德关系。
要相互支持,互相配合,正确看待同时的成绩,虚心向先进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完善自己。
其次,教育领导要关心每个教师,体谅教师的辛苦和困难,尽力他们解决问题,要虚心听取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的宝贵意见,以身作则,钻研业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