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课时将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运算不熟练,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分数加减法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打电话 第 7 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 8 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第 9 单元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
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 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 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 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 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 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 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 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 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 教案 (新教材 )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 (新版) 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 2 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3 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 4 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5 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 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 下你的摆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表象,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内容安排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例1、例2例3例1、例2例6(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8~22页)a、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面、棱、顶点。

b、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c、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d、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e、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f、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本小节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正确找出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几种不同情况下摆放的长、宽、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用附页的图样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用小棒、橡皮泥做长方体框架;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一搭等等。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练习五中的第6题,学生要明确需要的彩灯线实际上是哪些棱长之和。

再例如练习五的第9题,要教给学生做这类题的方法对例题的理解主题图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其落脚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

看完主题图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然后从实物图中抽象出长方体的几何直观图,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有面、线段、顶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归纳总结】1. 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这四个面完全相同.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经典例题】1.长方体中至少有()条棱的长度相等.A.2B.4C.6D.8【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多少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一般情况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据此解答.【解答】解: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答:长方体中至少有4条棱的长度相等.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及应用.2. 正方体的特征①8个顶点.②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③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经典例题】2.在一个正方体中,最多能找到()组互相垂直的线段.A.12B.18C.24【分析】根据互相垂直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据分析解答如下:垂直:AB⊥AD AB⊥BC AB⊥AE AB⊥BF;BC⊥CD BC⊥BF BC⊥CG;CD⊥AD CD⊥DH CD⊥CG;AD⊥DH AD⊥AEBF⊥FG BF⊥FEAE⊥FE AE⊥EH;CG⊥FG CG⊥GH;DH⊥GH DH⊥HE;FG⊥GH GH⊥EHHE⊥EF EF⊥F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线的定义,熟知正方体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六个面积之和.公式:S=2ab+2ah+2bh.(a表示底面的长,b表示底面的宽,h表示高)正方体表面积:六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公式:S=6a2.(a表示棱长)【经典例题】3.如下图,用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100dm2,原来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dm2,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0dm2.【分析】三个正方体一拼成一个长方体减少了4个面,减少的面积就是100dm2,可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即100dm2除以4等于25dm2,再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进行计算,再用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乘以3减去100dm2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100÷4=25(dm2)25×6=150(dm2)150×3﹣100=450﹣100=350(dm2)答:原来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dm2,长方体的表面积350dm2.故答案为:150,350.【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立体图形的拼接问题,考查了学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及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4.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应用(1)长方体: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做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相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表面积分别用a、b、h、S表示,那么:S表=2(ab+ah+bh)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分别用a、b、h、V表示,那么:V=abh(2)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正方体的性质: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做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六个面积之和.如果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分别用a、S表示,那么:S表=6a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棱长.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体积分别用a、V表示,那么:V=a3【经典例题】4.礼堂里有一根用作支撑的长方体柱子,底面是一个边长为0.4米的正方形,柱子高4.5米.油漆这根柱子,求总共油漆面积的算式是0.4×4.5×4.√.(判断对错)【分析】要油漆这根柱子,两个底面接触地面和楼层,只求出每根柱子的4个侧面即可,侧面的长就是高4.5米,宽是底面的边长0.4米,代入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然后乘4个面,即可得解.【解答】解:0.4×4.5×4=1.8×4=7.2(平方米).答:油漆面积是7.2平方米.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有关长方体计算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搞清所求的是什么,再进一步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问题.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a表示底面的长,b表示底面的宽,h表示高)正方体体积公式:V=a3.(a表示棱长)【经典例题】5.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分析】(1)长方体的长、宽、高均已知,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即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2(ah+bh+ab)”即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已知,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3”即可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6a2”即可求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1)15×8×7=120×7=840(15×7+8×7+15×8)×2=(105+56+120)×2=281×2=562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840,表面积是562.(2)3×3×3=9×3=2732×6=9×6=54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表面积是54.【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住并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cm,每条棱长()A.1cm B.2cm C.3cm2.如图是用边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下列图形()是这个长方体中的一个面.A.B.C.3.用一根72厘米的铁丝正好可以焊成一个长8厘米、宽()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A.4B.5C.64.正方体有___个面,相对应的两个面______.()A.6个,大小不同,形状一样B.6,大小相同形状一样C.6,大小不同形状不同5.一种长方体盒装牛奶,从包装盒的外面量,长6厘米,宽3厘米,高12厘米.它标注的净含量可能是()毫升.A.200B.220C.2506.一个长方体的集装箱,从里面测量长12m、宽4m、高3m,如果要装一批棱长2m的正方体货箱,最多能装()个.A.12B.18C.367.一团橡皮泥,妙想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正方体.捏成的两个物体体积()A.长方体大B.正方体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8.一张长方形纸板长80厘米,宽10厘米,把它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围成一个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的侧面.如果要为这个长方体纸箱配一个底面,这个底面的面积是()A.200平方厘米B.400平方厘米C.800平方厘米9.有两个表面积都是6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A.90B.100C.110D.12010.把一根长2m的长方体木材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100dm2,原来木材体积是()dm3.A.50B.100C.500D.1000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小军在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容器内摆了一些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如图).做这个玻璃容器至少要用玻璃平方分米,它的容积是立方分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1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13.粉笔盒的形状是,红领巾的形状是.14.在如图的长方体中,和a平行的棱有条,和a垂直的棱有条.15.手工课上,小辉把三块小正方体方木粘在一起,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减少16平方厘米,原来1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16.把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长是厘米.17.一个长方体的上面是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前面是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18.有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把高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立方厘米,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长方体长和宽可以相等,长、宽、高也可以相等.(判断对错)2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它6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判断对错)21.加工一个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体积.(判断对错)22.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判断对错)23.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底面积不一定相等.(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4.一个无盖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3厘米和2厘米.图中画出的是纸盒展开图的后面和右面,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另外3个面.这个纸盒的容积是立方厘米.五.应用题(共6小题)25.五(二)班要做一个长1.5米、宽0.6米、高0.8米的长方体书架,现要在书架各边都安上装饰木条,做这个书架要多少米的装饰木条?26.两个棱长和均为18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7.在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后,正好折成一个无盖的铁盒.如果每毫升汽油重0.75克,那么这个铁盒最多能装多少克汽油?28.用铁丝悍接一个正方体框架,一共用了180分米长的铁丝,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米?29.一个房间长8米,宽6米,高4米.除去门窗22平方米,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30.明明家有一个长方体金鱼缸,长6分米,宽5分米,高4.5分米.他不小心把鱼缸的右侧面的玻璃打碎了,需要重配一块.(1)重新配上的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玻璃配好后,他往鱼缸内倒入54升水,水深多少分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用24除以12即可.【解答】解:24÷12=2(厘米),答:它的每条棱长是2厘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正方体以及棱长总和公式.2.【分析】如图是用边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它的长是4cm,宽是3cm,高是2cm;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4cm,宽是3cm,高是2cm;所以只有选项C是这个长方体中的一个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体面的认识,确定出长宽高是关键.3.【分析】用一根72厘米长的铁丝正好可以焊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就是72厘米,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用棱长总和除以4减去长和高,即可求出宽.据此解答.【解答】解:72÷4﹣(8+4)=18﹣12=6(厘米)答:宽6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的灵活运用.4.【分析】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据此解答.【解答】解:正方体有6个面,相对应的两个面大小相同形状一样.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正方体特征的掌握.5.【分析】根据同一个容器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首先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个牛奶盒的体积,进而确定它的容积.【解答】解:6×3×12=18×12=216(立方厘米)216立方厘米=216毫升所以它标注的净含量一定小于216毫升.答:它标注的净含量可能是200毫升.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容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6.【分析】用长方体集装箱的每条棱的长除以正方体的棱长,然后用去尾法取整数,再相乘就是最多能装的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2÷2=6,4÷2=2,3÷2≈1,6×2×1=12(个).答:最多能装12个.故选:A.【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让学生走出用长方体的体积除以正方体的体积就是能装个数的误区.7.【分析】根据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由此可知: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捏成正方体.这两次捏成的物体的体积相比较一样大.【解答】解: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捏成正方体.只是形状变了,但体积不变,所以这两次捏成的物体的体积相比较一样大.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体积的意义.8.【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张长8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板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围成一个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的侧面,也就是这个长方体纸箱的底面边长是2厘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80÷4=20(厘米)20×20=400(平方厘米)答:这个底面的面积是400平方厘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以及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9.【分析】两个表面积都是6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比原来两个正方体减少了2个面,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体10个面的面积,所以先求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然后即可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60÷6=10(平方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故选:B.【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理解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会减少2个面,由此即可解决问题.1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根长方体木材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的是4个截面的面积,由此可以求出长方体的底面积,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2米=20分米,100÷4×20=25×20=500(立方分米),答:原来木材的体积是500立方分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注意长度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这个玻璃容器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5分米,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由于玻璃容器无盖,所以只求它的5个面的总面积,根据长方体体积(容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4×3+4×5×2+3×5×2=12+40+30=82(平方分米)4×3×5=60(立方分米)答:做这个玻璃容器至少要用玻璃82平方分米,它的容积是60立方分米.故答案为:82、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容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2.【分析】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其余四个面的面积相等,形状完全相同.【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长方体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故答案为:6,1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体的特征,要正确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3.【分析】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这四个面完全相同,所以粉笔盒的形状是长方体;三角形的含义:由三条边首尾相连围城的图形,所以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粉笔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故答案为:长方体,三角形.【点评】明确长方体和三角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且互相平行,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和a平行的棱有3条,和a垂直的棱有4条.故答案为:3、4.【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及应用.15.【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把三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6平方厘米,表面积减少是小正方体4个面的面积,由此可以求出小正方体一个的面的面积,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16÷4=4(平方厘米)4×6=24(平方厘米)答:原来1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以及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6.【分析】长方体所有的棱长之和就等于铁丝的长,再根据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用棱长和除以4,求出长宽高的和,再减去宽和高,即可求出长方体的长,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48÷4﹣2﹣1=12﹣2﹣1=9(厘米)答:这个框架的长是9厘米.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体棱长和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长方体所有的棱长之和就等于铁丝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一个上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上面面积是25平方厘米,可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用30除以5,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高,再根据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2(ab+ah+bh)计算即可.【解答】解:因这个长方体的上面是正方形,且面积是25平方厘米,可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30÷5=6(厘米)5×5×2+5×6×4=50+120=170(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70平方厘米.故答案为:170.【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这个长方体底面的边长和它的高.然后再根据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18.【分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表面积公式:S=(ab+ah+bh)×2,高增加3米,体积增加部分是以原来的长、宽为长、宽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即(12×8×3)立方厘米,表面积增加部分是长12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4个侧面的面积,即(12×3×2+8×3×2)平方厘米.【解答】解:12×8×3=288(立方厘米)12×3×2+8×3×2=72+48=120(平方厘米)答:体积增加288立方厘米,表面积增加120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88、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长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这四个面完全相同.据此解答.【解答】解:由长方体的特征可知,长方体发的长、宽、高三个量中可以有两个量相等,不能三个量都相等;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20.【分析】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意义,长方体的6个面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意义及应用.21.【分析】根据油箱的特点,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由此判断.【解答】解:加工一个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表面积,而不是体积;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根据物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可知: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油箱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指油箱的体积,油箱内能容纳油的体积是指油箱的容积.22.【分析】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解答】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因此正方体可以看作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长方体包括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3.【分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长方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由此可知:虽然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但是这两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不一定相等.据此判断.【解答】解:长方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虽然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但是这两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不一定相等.所以,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底面积不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四.操作题(共1小题)24.【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据此画出其他三个面.根据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作图如下:4×3×2=24(立方厘米)答:这个纸盒的容积是24立方厘米.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五.应用题(共6小题)25.【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由题意可知,求做这个书架要多少米的装饰木条,也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由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5+0.6+0.8)×4=2.9×4=11.6(米)答:做这个书架要11.6米的装饰木条.【点评】此题属于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实际应用,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6.【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8厘米,由此可以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减少了正方体的两个面的面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12=1.5(厘米)1.5×1.5×6×2﹣1.5×1.5×2=2.25×6×2﹣2.25×2=13.5×2﹣4.5=27﹣4.5=22.5(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2.5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27.【分析】求铁皮盒的容积,需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铁皮的长与宽各减去2个正方形边长即长方体的长与宽,高是5厘米,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代入公式列式解答求得铁皮盒的容积,再乘0.75就是铁盒最多能装多少克汽油.【解答】解:(40﹣5×2)×(30﹣5×2)×5=30×20×5=3000(立方厘米)=3000(毫升)3000×0.75=2250(克)答:这个铁盒最多能装2250克汽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其计算,关键要理解铁皮盒的长与宽.28.【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由此可知:用焊这个正方体需要铁丝的长度除以12即可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80÷12=15(分米)答: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5分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棱长总和公式的灵活运用.29.【分析】长方体有6个面,在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贴墙纸的面是上面,前后面和左右面,就是求这5个面的面积和是多少,然后再减去门窗的面积就是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长方体的长、宽、高已知,用长×宽=上面的面积,用长×高×2=前、后面的面积,用宽×高×2=左、右面的面积,然后相加再减去门窗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8×6+8×4×2+6×4×2﹣22=48+64+48﹣22=138(平方米)答:这个房间至少需要138平方米大面积的墙纸.【点评】解答有关长方体计算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搞清所求的是什么,再进一步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问题.30.【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打碎右侧玻璃的长是5分米,宽是4.5分米,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长×宽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形体积=长×宽×高,因此可用鱼缸内的水的体积除以分别除以长方体的长、宽即可得到水深.【解答】解:(1)5×4.5=22.5(平方分米)答:重新配上的这块玻璃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2)54升=54立方分米54÷6÷5=1.8(分米)答:水深1.8分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灵活应用,解答时分清右侧面长方形的长、宽,然后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并能够使用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表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生能够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本小节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形状,学生需要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面、棱、顶点,并能够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本小节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并能够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容积和容积单位本小节介绍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容积的含义,并能够使用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进行换算。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本小节介绍了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需要探索并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总体来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需要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同。

第二个价值是通过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建议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12条棱分成三组?为什么这三组棱分别叫长、宽、高?通过思考和操作,学生会逐渐理解长、宽、高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练五是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面积、体积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九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尺子、课件、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生活,导入复习师: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自我梳理,建构体系(一)自主梳理师:大家回顾整理第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1、放手让学自主梳理,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用喜欢的形式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2、指名汇报。

说说你是怎们整理的?用投影展示:(学生呈现多种整理方式:分解法,列表法,树形图,雪形图,伞形图等等)(二)沟通联系1、师出示思考题:a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b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区别与联系?2、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4、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如下表格: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 三、理解应用,解决问题(一)针对训练。

针对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平时作业出现的知识缺漏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比较题等,(略)(二)综合练习。

做一个鱼缸,长12分米,宽8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玻璃?这个鱼缸的容积是多少?(三)实践操作1、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呢?需要测出哪些数据,提醒:量出的数据最好保留整厘米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9课时,主要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并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教材还介绍了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应用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容积单位,如饮料瓶的升和毫升。

但学生可能对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方法。

–学生能够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容积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方法。

•学生能够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并进行实际应用。

•学生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容积单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容积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和计算容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等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

(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

(顶点、棱、闪烁)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

(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

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四、拓展应用用数学创造生活。

邯郸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9课时 约分教案 新人教版

邯郸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9课时 约分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时 约 分【教学内容】 教材第65页例4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例4,教学约分的一般方法。

同时在学生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一次约分,以此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归纳约分的意义,并介绍约分的常用书写形式,最后描述了最简分数的定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所以学生对分步约分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一次约分的学习有困难,教师要从方法上做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1.复习:很快地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8 15和21 7和9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2.导入: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其他问题。

(板书课题:约分)【新知探究】 1.教学例4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你会运用吗?(1)课件出示例4题目: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2)引导学生自己读题,理解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而且分数大小不变的题意,并且自己独立化简,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要尝试把2430化简,教师帮助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化简。

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24 30=24÷230÷2=12151215=12÷315÷3=45方法二: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接得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9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

课程内容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信息。

2.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2. 重点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案例分析和示范、练习题、讨论和总结。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9课时,主要讲解容积和容积单位。

本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容积和换算容积单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容积单位的概念,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容积的计算方法。

2.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容器、水、尺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以及容积单位换算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容器中水位的变化,从而理解容积的计算过程。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的容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测量容积的方法和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然后,让学生进行容积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容积知识进行解决。

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8厘米,求它的容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PPT课件第9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PPT课件第9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相邻两个单 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
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00
(1)3.8 m3 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1 m3=1000 dm3 3.8 m3=__3_8_0_0_dm3
高级单位换成低级单位乘进率。
(2)2400 cm3 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 _1_0_0_0_cm3 = 1 dm3 2400 cm3 =_2_._4_dm3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9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Part 1
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Part 2
下图是一个棱长为 1 dm 的正方体,体积是 1 dm3。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 10 cm,可以把 它分成 1000 个 1 cm3 的小正方体。
10×10×10 = 1000(cm3) 1 dm3 = 1000 cm3
它的底面积是 100 cm2,高是 10 cm, 100×10,体积是 1000 cm3。
100×10 = 1000(cm3) 1 dm3 = 1000 cm3
低级单位
÷进率
Part 5
《阳光同学课时优化作业》对应课时题目。
谢谢
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低级单位换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右面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 是多少?
箱上的尺寸表示的是这个 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正确读写循环小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3. 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简便记法及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更替、星期轮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引导学生观察循环小数的规律,发现循环节在小数部分的位置,从而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3)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注意读写时的细节,如循环节的重复次数、简便记法的运用等。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循环小数的概念、简便记法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简便记法及读写方法。

(2)拓展练习:查阅资料,了解循环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循环小数(一)2. 板书内容:(1)循环小数的概念(2)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3)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时上传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时上传教案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
实验题目: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细沙的体积: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教师追问: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
3.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指出: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
师生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引导学生由表象抽象出概念,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加深了。)
4.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出示长方体木块)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二)认识容积单位以及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4、研究L与ml的关系
演示:将两瓶500ml的水倒入量杯中,观察量杯的刻度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1L=1000 ml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5、估算1L的大小
(1)小组活动: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估计一下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杯水大约是1升。
小组活动,交流汇报。
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熟练的应用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
学具准备:无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备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填空。
2.08 m3=(2080) dm3 750 cm3=(0.75) dm3
3.2 m3=(3) m3(200) dm3
8 dm3 50 cm3=(8.05) dm3
7.62 m3=(7620)dm3=(7620000)cm3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00cm3
生:60000cm3=60dm3=0.06m3。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教材P36 第2题小组内说一说,集体订正
2.《》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第2题老师引导,提示完成
五、课堂总结
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或小数点
向右移动。
2.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或小数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熟练的应用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熟练的应用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点向左移动。
六、布置作业
《》及预习单
教学板书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师:我们经常见到包装箱,包装箱上面经常标注50×30×40这样的数据,一般情况下,这是指包装箱的长、宽、高,单位通常是厘米。
师:这个包装箱是长方体,求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我们可以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汇报展示:V=abh
=50×30×40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观念感比较薄弱,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在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足够的时间进行空间想象,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
_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3单元 第9课时
课题
体积单位间换算的应用
设计者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单元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了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注重“四能”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始终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探究互动认知深刻,掌握牢固,活学活用,富有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