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合集下载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的28个观察点

上海:周卫、顾泠元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1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通俗的讲,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2 课堂观察的流程
课堂观察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课前准备:(1)确定观察主题,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特点制作观察量表;(2)上课老师说课或者观察成员阅读教学设计,在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基础上分工,明确各自的观察任务,了解的观察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前会。

二是课中观察与记录:听课时,观察团队各成员在不同任务的观察量表相应位置做上记号或简短记录,到听课结束时,观察者对于课的感性认识就已转化为相对客观的描述和记录,从而为课后研究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是课后总结反思: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直观地得到结论,反思教学行为,扬长避短,研究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课后会。

3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素。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方法。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设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2. 选择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目标,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 - 直接观察: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获取信息。

- 非参与观察: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 参与观察: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互动和表现。

3. 观察要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提问。

- 学生的专注度:观察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分心或走神。

- 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

4.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记录: - 笔记记录:将观察到的情况用文字记录下来,包括学生的表现、问题和建议等。

- 录音记录: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课堂上的学生互动和教师的指导。

- 视频记录:使用摄像设备录制课堂活动,以便后期回放和分析。

5. 分析和反思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学生的整体表现: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度、专注度、理解和掌握程度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和互动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方面。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记录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

实地观察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的座位旁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观察是指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互动情况来进行观察,问卷调查是指教师设计问卷,让学生填写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选择观察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三、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作、表情变化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

例如,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

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与同学进行合作,是否能够主动提问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他们的学习需求,并及时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却是一门需要专业技巧和经验的艺术。

本文将分享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自己在课堂观察方面的能力。

重视目标设定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重点。

这些目标可以是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者是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根据观察目标的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制定观察计划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时,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框架,以便整理和记录所得到的信息。

制定观察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集中注意力,并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观察计划应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方式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

多维度观察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教师应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观察。

除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外,还可以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学生参与度、情绪变化等等。

通过多维度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更全面、真实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灵活运用工具在课堂观察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辅助记录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摄像机录制课堂活动,并在后期回放和分析;也可以使用记录表格或者软件来记录学生表现;此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反馈。

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能够提高教师在观察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寻找合适时机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选取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度高、能够展示风采的时间段来进行观察。

而对于一些特定任务或者活动,例如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来进行观察。

进行记录与分析在完成课堂观察后,教师需要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

记录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可以利用记录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将信息整理出来,并结合之前设定好的目标进行分析和总结。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呢?下面将从准备工作、观察方法和观察要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确定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其次,要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水平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分析。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或者笔记本,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情况,方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二、观察方法1. 集中观察法集中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专门留意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对其进行深入观察。

通过集中观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2. 均匀观察法均匀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均匀地观察全班学生,不偏袒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

通过均匀观察,可以客观地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调整。

3. 随机观察法随机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择学生进行观察,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

通过随机观察,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主观偏见,提高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观察要点1. 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独立完成作业等。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引导。

2. 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速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包括是否情绪稳定、是否存在压力等。

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4. 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竞争等。

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教育领域,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氛围等方面,来评估和改进教学质量。

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呢?1. 制定观察计划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明确观察的重点和目的,确定需要关注的方面,如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管理等。

制定好观察计划可以帮助观察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 保持客观和中立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观察者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

尽量做到客观记录所看到的情况,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主观评价。

只有客观中立,才能更好地引导后续的改进工作。

3. 注重细节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观察者要注重细节,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言行举止、表情变化、互动情况等。

这些看似细微的细节往往能揭示出问题的根源,为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4. 多角度观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观察者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可以从教师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学生、家长甚至其他同事角度来进行观察,获取更加立体化的信息。

5. 及时反馈和跟进完成课堂观察后,及时将所获取的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包括教师、管理者等。

同时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进实施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6. 持续改进课堂观察不应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不断观察、反馈、改进,教育工作者可以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关键在于制定周密的计划、保持客观中立、注重细节、多角度考量、及时反馈和跟进以及持续改进。

只有通过科学系统地进行课堂观察,并将所获信息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有效的教育成果。

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用心观察,不断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课件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课件

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和工具
观察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课堂整体角度等不同角度进行观 察
观察工具:使用课堂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课堂互动记录表等工具进 行辅助观察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和工具可以提高课堂观察的准确性和客观 性
实践应用:在课堂观察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和工具,并 记录观察结果,为后续的分析和改进提供依据
观察实践: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调 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成长: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发现自身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合作交流:课堂观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评估改进:课堂观察可以为教学评估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持,帮助学 校和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确定观察内容: 根据观察目的, 确定需要观察 的具体内容, 如学生的表现、 教师的教学方
式等。
制定观察计划: 根据观察内容, 制定详细的观 察计划,包括 观察的时间、 地:根据 观察内容,选 择合适的观察 方法,如量表 法、等级法等。
记录观察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 及时记录观察 结果,以便后 续分析和总结。
客观性原则:观察者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避免受到个人情感、偏见等因 素的影响。 具体性原则:观察者应具体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行为、言语、表情等,以 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
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
确定观察目的: 明确观察的目 的和意义,以 便有针对性地 进行课堂观察。
展望未来课堂观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多元 化、个性化、智 能化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评估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评估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评估课堂观察和评估是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观察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也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一、制定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所教学科和年级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特定表现和行为。

例如,观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明确的观察目标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二、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开展课堂观察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1. 非参与性观察:教师作为观察者,静观学生的学习活动,记录他们的表现。

这种方法适用于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或个人学习时的行为和表现。

2. 参与性观察: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

3. 学生自评和互评:将观察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或者其他学生完成,让他们对自己或者同伴的学习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取决于教师的需求和具体的观察目标。

三、正确使用观察工具观察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观察工具:1. 观察记录表:列出需要观察的项目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或者勾选。

观察记录表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使用。

2. 笔记本/日志:教师可以用笔记本或者日志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反应,同时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记录更多的细节。

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方便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四、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观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观察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例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掌握程度等。

通过明确观察目标,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

二、选择观察方法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关键。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记录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教师亲自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学生的言行举止、参与度等。

间接观察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记录观察是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教师可根据观察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三、注重细节观察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需要注重观察细节。

细节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非语言细节,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他们的动作、协作情况等。

通过注重细节观察,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灵活运用观察工具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观察工具。

观察工具可以是简单的观察记录表、观察工作表,也可以是专门设计的观察评估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从而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工具,例如录音笔、摄像机等,来帮助观察和回顾课堂情景。

五、及时反馈和调整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与及时反馈和调整相结合。

教师在观察后,应尽快将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并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一环节掌握较差,可以通过讲解、辅导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堂观察的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在进行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时,首先需要选择观察对象。

通常可以选择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进行观察,比如课文解读、阅读课、写作课等。

2. 观察要点在观察语文课堂时,可以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如何提问学生等;(2)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学生桌椅摆放等;(4)教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教学课件、教材使用情况等。

3.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最好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可以用笔记、录音、拍照等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这样有利于后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1.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观察语文课堂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注重问题导向,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借鉴其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语文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各种各样的。

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的学生则比较 passively,表现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心。

通过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提供依据。

3. 课堂教学环境在进行观察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各不相同。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观察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观察

查?是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纠正)
课堂环境:物理环境及心理环境是否有利于
学生学习?
教师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教师的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等。
教师反思与总结
三、什么是一堂好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好课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堂好课应该是:
2.王荣生教授的观点(主要在内容角度)
教学媒体的选择:选用何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
是否与教学内容、学习者接受能力一致;
教学时间:学习时间与内容所消耗的时间是否一
致、 时间分布是否合理?是否有对不同学习者握程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程度,以及是
否达到了教学设定的目标;
课堂检测与评价:有无安排课中的评测与检
4.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标准:
a. 教学目标科学且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教 学内容的选择、组织、设计恰当;教学程 序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 生成过程;过程动态化,效率高; b. 是一堂:有利健康的课;有效有序课; 解决学习问题、学习困难的课;能提出问 题的课。 c. 是一堂:符合课程标准,落实课标要求的 课;是一堂能动思维、激活思维的课,是 一堂珍惜师生的时间、注重效率的课。
最低标准是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较低标准是教学内容正确; 较高标准是教学内容现实化; 理想标准是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3.建构主义指导下形成的标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的互动性; 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 学生真正的理解性; 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 学生学习的反思性。
方法、注意力、持久力等;(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
材料的选择:教师在教科书以外辅助材料的补充、选择,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1. 引言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反应和行为,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得出准确的结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2. 观察目标的设定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是什么。

观察目标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具体明确。

例如,可以设定观察目标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等。

只有明确了观察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 观察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关键之一。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等。

在选择观察方法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时间、人力资源等。

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此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指的是教师亲自在课堂上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言行举止、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该方法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容易遗漏或者主观判断偏差较大等问题。

3.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问卷给学生,让他们填写相关问题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收集较多的数据,在人力和时间上相对较为节约。

然而,由于问卷填写过程中存在着主观评价和回答不准确等问题,需要保证问卷设计合理且问题准确清晰,以提高数据收集的可靠性。

3.3 录像观察法录像观察法是通过将课堂过程进行录像,并后期回放分析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捕捉更多信息,并且可以反复观看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论,同时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然而,录像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在使用上也相对复杂。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注意准确记录所获取到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可供分析和评估的形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它不仅标志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以下将从目标规划、观察准备、观察实施、结果分析和反馈交流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目标规划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目标可以包括: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找到改进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情感表现,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课程效果: 通过对特定课程实施情况的观察,收集课程对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提高的真实反馈,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鼓励教师之间互相观摩,通过分享观察结果和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合作精神。

明确目标后,观察人员应基于目标选择合适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观察准备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充分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 依据观察目标选择量表、记录表或视频录制等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帮助系统化地收集数据。

例如,如果目的是评估教师的互动技巧,可以使用细致的互动记录表来捕捉师生交互中的关键时刻。

确定观察时间和地点: 提前与教师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观察。

确保被观察课堂环境舒适,没有过多干扰,这样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在观察开始前,结合教育理论与实际需求,详细罗列出活动内容及需要关注的细节,包括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度、课堂管理等要素,以保证全面性。

练习观察技能: 如果是第一次进行课堂观察,建议提前参加其他人的课堂,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对即将进行的正式观察有所准备。

观察实施课堂观察实施阶段是数据收集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客观公正: 作为观察者,应保持中立,不带个人偏见地记录所见所闻。

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尽量如实反映课堂实际情况。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教育领域中,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估工具,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帮助评估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观察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亦或是为了发现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避免盲目观察和浪费时间。

其次,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观察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观察、录音录像、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观察工具可以是观察记录表、评估表、反馈表等。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为后续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保持客观和公正。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主观评价。

观察者应该尽量客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性评价,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该与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

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课堂情况,获取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最后,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及时总结和反馈。

观察者在观察结束后应该及时总结观察结果,分析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观察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及时总结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机构评估员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育机构评估员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育机构评估员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育机构的评估员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 考虑课堂环境:评估员应该观察课堂的布置、教学设备、学生数量等因素,并在观察过程中考虑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研究效果。

2. 注重教师教授方式:评估员应该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互动等。

评估员可以通过记录教师的讲课方式和学生的反应,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果。

3. 观察学生的反应:评估员需要观察学生的研究状态、反应和表现,并能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评估员需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估教师教授的质量。

4. 寻求多样性和平衡性:评估员应该寻求观察多个课堂,以便获得更全面的印象。

此外,评估员应该避免将观察结果纳入评估的结果中,而是需要根据各个角度的观察来进行全面评估。

5. 公正公正:评估过程需要完全公正和中立。

评估员在进行评估时,需要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人影响,并将观察结果以简洁、准确和客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总的来说,在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评估员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即教师教授方式、学生反应、课堂环境等,并需要保持公正和中立的态度,从而获得准确的评估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观察点的确定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

这一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1】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

【2】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

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

那么课堂观察点又是如何确定的呢?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

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

观察只是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程度)、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

因此,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

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同时,课堂观察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合作体的需要。

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

就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3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

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

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

二、关于记录工具的设计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

我们不能像日常观察那样仅凭经验行事,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

而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如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工具,是教师遇到的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课堂观察的工具选择或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因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即便是在前人已开发好的观察工具中进行选择,也需要有一个解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会经历从借鉴他人走向自主开发的过程:使用他人的量表——改进他人的量表(通过观察验证)——开发自己的量表。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以下3个问题。

第一,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观察记录工具是为观察服务的,首先,要考虑所确定的观察点的特性,紧扣观察点选择合适的工具。

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则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

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工具。

其次,要看所选择的工具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

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的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工具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教师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

若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判断,因为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因此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

第二,为什么要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课堂观察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人们开发了许多成熟的观察记录工具,其逻辑上的严密性和科学性都经过了实践检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已开发好的观察记录工具都能拿来就用,也并不是已确定的观察点就能找到已经开发好的观察记录工具。

一方面,由于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对已有的工具往往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困惑、解释上的窘境等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要求观察工具与观察点有针对性,这就削弱了已有工具的普适性。

于是,自主开发观察记录工具成了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第三,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确定观察点后,就需要对这个点进行维度分析。

例如:观察提问,可以分别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堂课往往观察不了那么多维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某一个维度切入进行观察。

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具体的工具。

工具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

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

这就要求观察框架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

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教师自主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尽管可能存在缺陷和问题,但教师使用起来却得心应手,解释起来也能自圆其说,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设计能力等。

三、关于现场记录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的是,进入现场的课堂观察需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而非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想什么时候记就什么时候记,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在进入现场进行观察并记录时,采用什么样的记录方式是最合适的?怎样才能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又能记录下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这是教师在课堂观察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

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

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

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等级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

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

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

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

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

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系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

经过几次实践后,观察者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形成一些简短的编码。

如“0”代表离开位子,“p”代表做小动作等。

【3】如果需要记录的数据比较多,还可采用合作记录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与真实。

对观察者而言,进入现场观察要以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为前提,但同时要保证所记录信息的效度与信度。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

一般而言,要按观察任务来确定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

如观察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就应该选择离他们较近的位置;如果观察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就应该选择便于走动的位置,可及时移动来了解具体情况。

四、关于数据的分析与推论为了方便、速记,在课堂上记录的数据,很多都是观察者本人才能理解的。

在课后要对数据进行补充、整理和统计,一方面使别人能理解所记录的数据,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

如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所收集的数据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如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一般要借助统计的方式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

观察者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表格,也可以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

而采用定性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则一般需经过编码、分类、整理、解释等步骤。

观察者对大量的记录信息进行简化和梳理,可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方式呈现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

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合并。

在此基础上,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将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

那么又如何根据数据做出推论呢?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

首先,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

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

其次,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

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

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因此,我们在推论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偏赅全、过度推论等问题,更不能仅就某一点的观察,而对整堂课做出好或坏的判断。

观察者要紧扣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

再次,推论要基于情境。

课堂观察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活动,推论时要充分考虑“此人、此课与此境”,不要进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