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_葛雅兰
对高额彩礼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高额彩礼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作者:王小艳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彩礼作为我国传统婚嫁礼仪中一种必要的习俗,在当前的现实社会中依然具有存在的土壤和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彩礼问题更成为了困扰青年男女婚嫁的大难题,并且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我国的婚嫁习俗出发,通过对彩礼的历史由来与现状的阐述,进而着重以甘肃庆阳地区为例,在分析“高额彩礼”产生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隐患的基础上,就如何正确看待及有效疏导“高额彩礼”现象进行思考,给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额彩礼;原因;新思考;对策[中国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C在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男方给女方送彩礼是必经程序之一,又称送聘礼、送聘金等。
彩礼作为一种社会习俗,是男方送给女方的结婚聘礼,象征着男女双方初步达成婚姻约定。
目前,送彩礼的主要形式是金钱和一些诸如金银首饰、豪车、豪宅等贵重物品,可以说是种类繁杂,不胜枚举。
彩礼是我国的一种古老风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出现,如果从西周的“六礼”算起,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农村地区“高额彩礼”之风逐渐盛行,并以惊人的上升趋势发展,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额的彩礼和疯涨的婚嫁花费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是极不协调的,已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庆阳地区位于甘肃省最东部,是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习惯上称之为“陇东地区”,地形崎岖,思想封闭,经济发展缓慢,相对贫穷。
本文主要以庆阳地区为例来分析彩礼水涨船高的原因及由此所带来的隐患和影响,试图找出“高额彩礼”盛行的普遍原因及相应的缓解措施。
1 彩礼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彩礼作为一种古老风俗和文化现象在中国已存在几千年,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继续保留并持续发展。
我国的彩礼制度最早起源于周朝,据考证,“彩礼”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的“采择之礼”由于“采”与“彩”互为通假字,因此,我国的彩礼制度就由“采择之礼”演变而来。
农村“天价彩礼”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思考
农村“天价彩礼”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思考
农村“天价彩礼”是指一些婚姻家庭为了安排婚礼,要求男方
家庭支付的钱数超过了他们实际能够承受的能力,这种现象已经引
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形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天价彩礼”加重了农村贫富差距,让其他无法承受的
家庭感到心理不平衡。
其次,“天价彩礼”也加深了男女之间的经
济差距,也就是说,如果男方不能支付高昂的彩礼,就很有可能导
致了婚姻的破裂。
此外,“天价彩礼”的存在也引起了一定程度上
的腐败现象,一些家庭因此向外借钱,或者信用卡贷款,或者在其
他方面采取非法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加强家庭经济教育,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经济问题对婚姻的影响。
2.推动传统婚姻风俗的变革,使彩礼的支付变得更加合理。
3.从农村基层考虑,鼓励农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累充足资本,增强自己承受彩礼负担的能力,提高“娶亲”的经济状况。
总之,农村“天价彩礼”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解决和缓解。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现状及治理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现状及治理路径探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三农”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农村婚嫁中存在的高额彩礼问题成为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文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农村婚嫁中高额彩礼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治理路径,以促进农村婚嫁习俗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婚嫁中高额彩礼的现状农村婚嫁中的彩礼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
在农村社会中,彩礼被视为一种传统习俗,代表着男方对女方家庭的一种尊重和补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农村婚嫁中的高额彩礼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彩礼金额不断攀升。
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为了彩礼而倾家荡产,甚至家庭因此而陷入贫困。
高额彩礼也导致了婚姻市场的恶化,一些年龄较大或条件较差的农村青年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彩礼而无法成婚,这也对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额彩礼的治理路径探析针对农村婚嫁中高额彩礼的现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治理,以促进农村婚姻习俗的健康发展。
1.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农村地区开展关于彩礼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家庭伦理道德知识,引导人们摒弃攀比心态,倡导合理消费观念和健康的婚姻观念。
2. 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婚姻习俗的监督力度,依法打击非法索要和支付高额彩礼的行为。
建立健全彩礼管理制度,规范彩礼的金额和范围,遏制高额彩礼的泛滥。
3. 增强社会帮扶和保障力度对于一些家庭因为无法支付高额彩礼而陷入困境的情况,社会应当加大扶贫力度,提供相应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从源头上打破高额彩礼的恶性循环。
4. 引导社会风气,倡导合理的婚姻消费观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理性、健康的婚姻消费观。
鼓励农村居民在举办婚礼时进行节俭办理,摒弃铺张浪费的婚庆风气,营造文明、健康的家庭伦理风尚。
遏制农村高价彩礼调研报告
遏制农村高价彩礼调研报告
农村高价彩礼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社会现象,不仅造成了城乡财富分配的不平衡,也给了一些家庭负担过重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我们了解到农村高价彩礼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传统观念认为,嫁女儿是家庭的一大耻辱,需经过高价彩礼来洗刷。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以显示自己的面子。
此外,彩礼的高价也与农村实际生产条件不足有关,一些农村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只能靠高价彩礼来寻求收入。
其次,高价彩礼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家庭来说,高价彩礼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
一些农村家庭为给女儿提供一份体面的嫁妆,不得不面临借债甚至卖地的情况。
其次,这种现象导致了城乡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贫富差距。
同时,高价彩礼也会加重男方家庭的经济负担,给男方家庭带来不少的压力。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高价彩礼问题的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引导舆论和宣传,强调平等、理性、文明的婚嫁观念,使人们逐渐转变观念,摒弃过度攀比和虚荣心态。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彩礼交易行为,对涉嫌过度索要彩礼的个人和家庭,可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农村高价彩礼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我们得出了上述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并尽快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共同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农村高额彩礼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高额彩礼问题及对策建议在中国农村社会中,彩礼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彩礼的意义和合理性。
尤其是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高额彩礼已经逐渐被视为一种不合理的习俗。
本文将探讨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根源及对策建议。
彩礼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家庭之间相互尊重和传统习俗的一种表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额彩礼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成为一种压迫。
在一些地区,为了筹措彩礼,家庭可能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甚至会导致违法行为的产生。
因此,高额彩礼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根源主要源自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传统文化的扭曲。
在传统农村社会中,男权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嫁女是一种负担,而彩礼被视为一种“经济补偿”。
此外,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高额彩礼成为一种“攀比”现象。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存在。
针对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对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彩礼习俗,明确彩礼的范围和金额,杜绝高额彩礼的出现。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社会风气的变化,提倡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不盲目攀比。
另外,家庭和个人也应该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尊重婚姻的本质,重视感情和责任。
女性也应该树立自信,拒绝成为彩礼的物品,坚持婚姻平等的原则。
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才能逐步改变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现状。
总而言之,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家庭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消除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农村高价彩礼制止意见研究
农村高价彩礼制止意见研究农村高价彩礼问题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农村高价彩礼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高价彩礼的根源、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农村高价彩礼的根源农村高价彩礼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首先,传统观念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被视为婚姻中男方对女方的补偿,同时也是男方家庭实力的象征。
这种观念导致了彩礼价格的飙升。
其次,经济因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彩礼成为了一种财富积累的方式。
一些家庭通过嫁女来获取经济收益,进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此外,攀比心理和面子思想也是导致高价彩礼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为了在邻里间炫耀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往往会以高价彩礼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二、农村高价彩礼的影响农村高价彩礼现象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高价彩礼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家庭陷入贫困。
同时,高价彩礼也扭曲了婚姻的本质,使婚姻成为了一种金钱交易,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社会而言,农村高价彩礼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
一些贫困家庭为了嫁女而举债累累,进一步加剧了贫困问题。
同时,高价彩礼也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家庭矛盾,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
三、农村高价彩礼的应对策略为了解决农村高价彩礼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是必要的。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同时,要加强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对高价彩礼现象进行监督和批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高价彩礼进行限制和打击。
例如,可以设定彩礼的上限,并对超出部分进行惩罚性征税。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高价彩礼问题。
此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也是重要的措施。
申论热点:积极治理农村天价彩礼
申论热点:积极治理农村天价彩礼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农村地区的彩礼数额较高,数额高达10万余元,有的甚至超过20万元,各种名目也不断翻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遏制农村天价彩礼陋习”。
公考角度解读[提出观点]无论是涵养乡风文明,还是完善乡村治理,都需要积极推进对农村天价彩礼的治理。
[综合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彩礼既有确定婚姻关系的功能,也有表达双方情感的功能。
但高额彩礼可能会使情感表达演变成物质交换,使亲情、爱情让位于讨价还价的金钱利益。
同时,高额彩礼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农村一些地方适婚男性的婚姻门槛,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矛盾。
近年来,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让彩礼回归合情合理,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天价彩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文化层面来看,“彩礼越高面子越大”的攀比心理加剧了天价彩礼现象蔓延。
从治理层面来看,有的地方虽认识到天价彩礼的危害性,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推动工作上没有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和务实管用的治理措施。
[参考对策]积极倡导和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要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组织、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强以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长幼有序为基础的家风建设,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德观念。
农村天价彩礼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农村天价彩礼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一、农村彩礼的背景彩礼起源于西周时期,最早称之为“纳征”,属于“婚姻六礼”习俗的一部分,是指在婚姻关系当事人中的男方家庭根据当地习俗,在婚约初步达成时给予女方家庭的财物。
彩礼历史悠久,千年不衰,早已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彩礼见证了中华婚礼的发展演变,承载了华夏儿女对爱情忠贞的誓言。
彩礼表现形式虽几经变迁,但其作为两家联姻约定证明的内涵始终未变。
特别是随着中国农村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新农村的转型以及农村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实现,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彩礼逐渐呈现出向高额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农村彩礼的现状在广大农村地区,彩礼现象一直有且愈演愈烈,名目繁多,普遍流传的彩礼标准中有“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等。
“一动不动”指的是一辆汽车加上城里一套住房作为彩礼;“万紫千红一片绿”指的是一万张五元纸币、一千张百元纸币、一张五十元纸币,合起来总价不低于十五万元;“三斤三两”是意指百元大钞的重量达到三斤三两,总价不低于二十万。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彩礼名目,成为压在养育男青年的普通农村家庭身上的一座大山。
目前,在城市里,男子结婚娶妻,彩礼同样是必不可少,但金额并不具有确定性,而是更有商量余地,可以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彩礼的多寡并非女方父母认同女婿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在农村,情况就大不一样,彩礼的数额通常是被视为是对女方父母的回报和尊重,是衡量男女双方爱情的重要标志,也是男方诚意的重要体现。
在农村婚礼上,女方父母甚至要将收到的彩礼摆在桌面上供亲友们参观,因而攀比风也愈演愈烈,百万天价的彩礼也屡见不鲜。
三、农村彩礼存在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彩礼作为风俗习惯,成为每个男子结婚娶妻绕不开的话题。
而同样是在农村,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各不相同。
对于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来说,彩礼可以咬咬牙承担得起,但多数家庭还是望“礼”生“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现状及治理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现状及治理路径探析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风气、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婚嫁中的高额彩礼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的现状出发,探析其成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治理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的存在状况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婚礼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彩礼的数额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一些农村地区,婚礼彩礼数额之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据统计,在一些地区,婚礼彩礼的数额甚至高达数十万元,有的甚至达到了百万元。
这种高额彩礼已经超出了一般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甚至有的家庭因此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到了商机,借机进行敲诈勒索,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抢夺新娘的事件,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的存在还严重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年轻人为了攀比彩礼数额而放弃了自己的感情,甚至影响了婚姻的幸福与稳定。
农村婚嫁高额彩礼的存在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顽疾,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农村婚嫁高额彩礼问题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农村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农村传统文化中崇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存在着“男不嫁媳妇,女不嫁婆婆”的封建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婚嫁彩礼问题就成为了一种攀比、面子和地位的象征,不少农村家庭为了攀比他人,不惜倾家荡产,承受不起的高额彩礼成为了顶礼踩贱的标志。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域、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发展所导致的农民收入水平不同,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攀比、攀比彩礼数额的现象。
对农村高价彩礼的原因研究
对农村高价彩礼的原因研究提出问题:为什么农村会出现高价彩礼的现象?研究假设:1、宜婚男女比例失调。
在全国各个乡镇,普通存在着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为了结婚几家人相互抢着出高价彩礼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世纪80、90年代农村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和计划生育国策深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女青年留在大城市、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较多,这也加剧了农村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调,男孩找媳妇只有掏高额彩礼从条件更差的地方往回“买”媳妇。
2、受自然经济条件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家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农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制约,贫困仍然困扰着绝大多数的山区农民。
在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山区的农民一方面希望通过女儿出嫁索要高额彩礼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为给儿子娶媳妇积累资金或借此偿还娶儿媳妇欠下的债务。
在一些自然条件落后、交通条件不便、经济状况差的村子以及生活在这些村子里家庭拖累较重的家庭,结婚的彩礼普遍比较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掏高价彩礼也没人愿嫁入的现象。
不少做父母的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打光棍,宁可债台高筑,也要用高额彩礼为儿子早早“占”个媳妇,有的甚至去借高利贷。
3、相互攀比现象严重。
在农村,村民们但凡有点时间都会在庄前屋后围成圈子,议论别人家里一些事情。
结婚送彩礼自然是村里的大事,每家嫁娶所花费的金额村民们都会通过闲聊来了解。
这样一来,大家都会了解到现在彩礼的“行情”,男女双方在谈论彩礼问题前也都对这一“约定俗成”的彩礼数额心知肚明。
同时,虽然人们在闲聊中对巨额的彩礼会加以嘲笑,但是主要舆论的走向是人们对嫁出女儿获得高额彩礼而“一夜暴富”的羡慕,以及对嫁出女儿获得彩礼较低者的嘲笑。
其次,还有一些人认为,彩礼是女子身价的标志,嫁女儿不收彩礼,就意味着女儿不值钱,只有收了才够体面,而且收得越高身价也越高,面子便也越大,从而出现攀比下的“行情”上涨现象,使得彩礼居高不下,这无疑又助长了高彩礼婚姻之风。
农村高价彩礼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高价彩礼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彩礼习俗是我国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礼仪制度。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高的“高价彩礼”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而且还导致一些农村家庭因婚致贫返贫,严重影响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
治理农村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农村许多群众认为,父母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付出了很多精力和代价,女儿嫁给男方等于是给别人养的,应该得到男方的金钱补偿。
在农村部分群众观念中,彩礼的多少是与女儿的价值划等号的,彩礼过低就代表女儿不优秀。
部分父母认为女儿嫁入男方家便不再赡养父母,因此索要“高价彩礼”,作为老年生活的一份保障。
少数家长甚至将女儿视为敛财工具,靠收彩礼来偿还家庭债务,或把女儿的彩礼作为儿子成家立业的资金来源,目的也是“养儿防老”减轻自身负担。
二是攀比从众现象愈演愈烈。
受市场经济冲击和西方文化影响,部分群众价值观发生变化,“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在农村逐渐盛行,近年来外出务工收入逐渐增加,农村青壮年年均收入一般在5万元左右,导致彩礼“水涨船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出于显富摆阔的心理,在送彩礼时大方出手,为彩礼上涨推波助澜。
部分父母认为婚姻是喜事大事,嫁娶争面子、摆排场、比礼金,攀比之风盛行,一些困难家庭为了面子也无奈效仿,彩礼数额节节攀高。
子女成婚后,父母承受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农村家庭多年攒下的“原始积累”,被一场婚礼严重透支,父母在年迈体衰时面临病无可医、老无所养的窘境。
三是适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务工,年轻女性大多意愿在城市选择配偶,外出务工后回流的很少,导致农村女性越来越少,普通存在婚龄青年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
据调查,农村多数村庄婚龄青年男女比例为2:1或2.5:1,个别地方婚龄青年男女比例甚至达4:1。
每逢春节,部分女性青年返乡,在县城公共场所形成“人市”,一个女孩十几家人抢着看,为了尽早结婚,只能相互抢着出高价彩礼竞争,女孩“身价”越抬越高。
法律讲堂高额彩礼毁了我读后感
法律讲堂高额彩礼毁了我读后感从法律角度看高额彩礼的产生,就是因为农村青年男女比例失衡造成了婚姻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调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天价”彩礼不仅加剧了人情负担和攀比之风,而且会进一步助长奢侈浪费、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
与其相反,少数父母亲则认为只要给足钱了,孩子以后都能幸福,殊不知那些嫁入豪门的媳妇又有几个得到真正幸福?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彩礼并没有太多规定,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人民群众也逐渐增强意识,近两年来农村彩礼行情愈演愈烈。
据我所了解到的地方,很多当事家庭直接狮子大开口动辄十万甚至二十万元彩礼;另外一些家境稍微好点的基本上六七万元或八九万元左右,最低标准三五万元,这样看似简单实际算下来已超出了现代人对婚姻质量追求的范围。
有一句话叫做:可怜天下父母心!现今,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介绍相亲,不论什么原因分手的人均不少见,归根究底无非是彩礼问题难于处理。
双方家庭各执己见,即使勉强把孩子凑合结了婚,一旦遇到再想离婚时候可能就要“劳燕分飞”。
同样作为受害者,你是愿意继续忍耐去挣取少得可怜的几千块钱养家糊口,还是觉得委屈放弃拥有美满婚姻呢?一位朋友曾说过:“我们这边还有不要彩礼、倒贴的呢。
”这种情况极少数,对象是独生子女,父母辛苦养育了十几年到头来便宜了别人。
他(她)们无法体谅老人家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并送到异地读书立业而付出的艰辛。
谈及此类现象,村支部副书记表示,目前政府部门针对一些“高价彩礼”等恶俗乱象已出台相应措施,采用约束和引导的办法进行规范,也呼吁广大村民文明办喜事。
党和政府一直都在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消除贫困落后,改善社会风气,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针对如何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乡镇司法所建议每户都配备一名懂法律、讲道德、守诚信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联络员,发挥其优势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活动,协助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团结互助,构建和谐乡村。
论农村高额彩礼的存在机制
论农村高额彩礼的存在机制彩礼是指在我国传统婚姻习俗中,新郎一方向新娘一方支付的一定金额的礼品或财物,作为结婚的必备条件。
农村高额彩礼是指在农村地区,新郎一方支付的彩礼金额较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高额彩礼的存在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传统有关。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有限,因此,婚嫁时需要准备足够的彩礼作为经济支持。
此外,农村社会传统观念里,家庭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与彩礼金额有很大关系,新郎方支付高额彩礼也被视为家庭地位的象征。
其次,农村高额彩礼的存在与男性劳动力流失有关。
农村地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务工的潮流,导致留守的男性劳动力相对减少,女性劳动力相对增加。
为了吸引城市地区的女性嫁入农村,农村男方为了提高婚配竞争力,常常愿意支付更高的彩礼。
再次,农村高额彩礼的存在与交互依赖关系有关。
在农村社会中,彩礼的给与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嫁女儿出去是农村家庭的重要事情,如果彩礼不够高,很可能会受到社会压力和家庭责备,从而伤害到家庭的社会关系。
最后,农村高额彩礼的存在与社会价值观念有关。
彩礼被视为婚姻中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与婚姻质量和稳定性有关。
在农村地区,人们普遍认为越高的彩礼意味着越稳定的婚姻关系,也更有面子。
因此,即使是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也会尽力筹集高额彩礼。
针对农村高额彩礼存在的机制,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一方面,应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减轻彩礼负担。
另一方面,应加强社会文化传统的引导,倡导理性的观念和价值观念,以改变高额彩礼与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法律的支持和执法力度,强化对婚姻习俗的规范和管理,减少彩礼的过度支付现象。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改变农村高额彩礼存在的机制,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幸福。
关于制止农村高价彩礼的建议
关于制止农村高价彩礼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高价彩礼危害的认识,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的婚姻观,让人们明白高价彩礼并不能保障婚姻的幸福。
2. 政策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地区降低彩礼标准,比如设立彩礼指导上限,或者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禁止高额彩礼。
3. 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村高价彩礼的治理工作,比如开展公益活动,宣传抵制高价彩礼的理念,同时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4. 经济帮扶: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经济帮扶,减轻他们因支付高额彩礼而带来的经济压力。
5. 榜样示范:鼓励农村地区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一些名人、企业家等公众人物公开承诺抵制高价彩礼,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抵制高价彩礼的行动中来。
6. 法律援助:对于因高价彩礼导致的婚姻纠纷,政府可以设立法律援助机制,为受害者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
7. 文化传承: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比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来抵制高价彩礼的不良风气。
8. 科技助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来宣传抵制高价彩礼的理念,扩大影响力。
总之,制止农村高价彩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经济帮扶、榜样示范、法律援助、文化传承、科技助力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农村地区形成健康、理性的婚姻观和社会风尚。
构建法治社会背景下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
构建法治社会背景下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刘扬扬【摘要】人类社会的绵延、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两性的结合,而婚姻在两性结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远古氏族社会到现在乃至将来社会,婚姻都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婚姻的成立意味着两性结合有了正当程序和有效形式,与此同时也制约着男女双方的行为,规范着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诸多影响婚姻成立的因素中,彩礼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在婚姻成立的过程中,男方送给女方彩礼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流传下来的婚嫁风俗之一,在当今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彩礼现象特别明显,而且索要高额彩礼趋势也是愈演愈烈。
不适当的高额彩礼成为男婚女嫁过程中的一道很难逾越的门槛,同时由于立法和司法的缺失,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关键词:婚姻农村高额彩礼犯罪一、对彩礼的理解及思考(一)彩礼的概念及发展彩礼,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订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
彩礼制度源远流长,在远古氏族时代,男女双方欲结合为配偶,需要由男方赠送给女方两张鹿皮作为礼物。
故有“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这可以算是彩礼制度的原形了。
在我国西周时期,彩礼制度迅速发展,《仪礼》对此进行了详细规制,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用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在“六礼”中的“纳征”是指男方派人将聘礼送至女方家。
在婚姻中,给付聘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方接受聘礼,即意味着接受订婚,男女双方同时也成了未婚夫妻。
在唐朝时期,“六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纳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男方向女方交付一定数额的彩礼。
元明清时期仍然将彩礼作为婚姻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数量和种类上加以严格限制。
随着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彩礼成为男女婚姻中一项约定俗成的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民法》中规定订婚或者结婚须要有媒妁之婚书或收受聘财方为合法有效。
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
肆修建 、 亏本经营 高收入 产业 等行 为, 述行 为在婚前 可 以 上 暂时蒙蔽女 方 , 但会导致大规模 的资金 良费, 进而侵蚀投 资。 第二, 高额彩礼 减少农 业有 效劳动 力数 量。首先 , 由于 怕花
高 额彩 礼 娶进 门 的媳 妇 在 家 里 呆 得 不 安 稳 , 以男 方 家 人 对 所
味 着 同 意 了婚 事 , “ 婚 ” 意 。一 旦 履 行 纳 征 , 志 着 男 即 订 之 标 女 双 方 的 婚 约 正 式 订 立 , 这 种 婚 姻 关 系 在 “ 受 币 , 交 且 非 不 亲 ” 律 上 已得 到认 可 , 具 有 不 可悔 改 性 。 可 见彩 礼 最 初 法 并 是 以 崇 尚 礼 仪 、 认 婚 姻 为 目的 的 , 不 是 以追 求 财 物 为 出 确 并 发 点 的 。 目前 , 我 国广 大 的 农 村 地 区 , 其 是 东 北 和 华 北 在 尤 地 区 , 为婚 嫁 费 用 主 要组 成 部 分 的 彩 礼 数 额 均 以惊 人 的 速 作 度 上 升 , 额 彩礼 成 了农 民 沉 重 的 负 担 , 重 影 响 农 村 的 发 高 严 展 , 引 发 一 系列 问题 。本 文 就 农 村 目前 高 彩 礼 的 状 况 及 存 也 在 的 问题 , 及如 何 遏 制 高额 彩 礼谈 几 点 看 法 。 以
妇, 必须支付高额 的彩 礼钱 , 使得 这样 的家庭 非但不 能奔小 康, 反倒欠下 高额债务 , 本来 比较富裕的家庭重新致贫。
一
、
农 村 高 额 彩 礼 的 现状 及存 在 的 问题
,
() 2 普遍 的高额 彩礼 致使 农村 各项 投 资严 重不 足。第 表 现 为 婚 前 “ 迫 性 的 攀 比 ” 一增 加 奢 侈 品 的 消 费 、 被 一 大
高彩礼对农村脱贫的影响
高彩礼对农村脱贫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高彩礼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高彩礼,即高礼金,是指在婚姻关系中,威胁着农民家庭幸福生活的一种现象。
在部分农
村地区,高彩礼依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俗。
然而,高彩礼对于农村脱贫来说是一种负面
影响,本文将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高彩礼的存在导致了农民家庭的财力负担。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的农民收入有限,而高彩礼带来的巨额支出会让农民感到沉重负担。
家庭财富的大量投入会让他们更加
难以摆脱贫困。
另外,高彩礼也会让农民在生活日常开销上更为吝啬,对自己和家人的生
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高彩礼会让婚姻失去应有的意义。
在一些地区,高昂的礼金让婚姻变得更加注
重物质利益而非感情,这将持续造成对家庭幸福生活的负面影响。
当婚姻仅仅是“生意”,而不是真正的爱情时,夫妻双方的感情和未来之路也依然不够坚实。
最后,高彩礼的存在也阻碍了中国政府实施全民脱贫计划的目标。
脱贫攻坚工作对于
农村地区的各项开支都很大。
高昂的彩礼支出实际上是农村家庭支出的不必要开支,而这
些支出实际上也将阻碍了农村居民从贫困的困境中走出。
更多的资源将在婚姻问题上浪费
而无法安排,将给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建构法治社会背景下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
构建法治社会背景下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刘扬扬【摘要】人类社会的绵延、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两性的结合,而婚姻在两性结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远古氏族社会到现在乃至将来社会,婚姻都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婚姻的成立意味着两性结合有了正当程序和有效形式,与此同时也制约着男女双方的行为,规范着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诸多影响婚姻成立的因素中,彩礼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在婚姻成立的过程中,男方送给女方彩礼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流传下来的婚嫁风俗之一,在当今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彩礼现象特别明显,而且索要高额彩礼趋势也是愈演愈烈。
不适当的高额彩礼成为男婚女嫁过程中的一道很难逾越的门槛,同时由于立法和司法的缺失,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关键词:婚姻农村高额彩礼犯罪一、对彩礼的理解及思考(一)彩礼的概念及发展彩礼,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订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
彩礼制度源远流长,在远古氏族时代,男女双方欲结合为配偶,需要由男方赠送给女方两张鹿皮作为礼物。
故有“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这可以算是彩礼制度的原形了。
在我国西周时期,彩礼制度迅速发展,《仪礼》对此进行了详细规制,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用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在“六礼”中的“纳征”是指男方派人将聘礼送至女方家。
在婚姻中,给付聘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方接受聘礼,即意味着接受订婚,男女双方同时也成了未婚夫妻。
在唐朝时期,“六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纳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男方向女方交付一定数额的彩礼。
元明清时期仍然将彩礼作为婚姻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数量和种类上加以严格限制。
随着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彩礼成为男女婚姻中一项约定俗成的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民法》中规定订婚或者结婚须要有媒妁之婚书或收受聘财方为合法有效。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关于农村“天价彩礼”的调查思考
33农村经营管理改革调查总第203期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继承传统、扬善抑恶、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重要举措,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但从实践观察看,各地还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社会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指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
近日,笔者赴江苏徐州等地开展农村实地调研,对当前农村彩礼的现状特征、存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考建议。
一、农村彩礼的现状彩礼金额不断上涨。
调研显示,2008年到2014年之间结婚的夫妇,彩礼基本在5万元以下,还有一定数量的女方家长未收彩礼。
从2015年开始,彩礼金额迅速上涨,礼金从6.6万、8.8万上升至10万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万。
然而,提供嫁妆的女方家庭却寥寥无几。
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新婚家庭的家具应该由女方购买,并以此作为嫁妆。
近年来,由于女方都要求装修好的新房,因而就不用再购置家具,该地区嫁妆的习俗逐渐消失。
彩礼种类逐渐增多。
彩礼包括礼金和礼品两类。
近些年来,礼金的金额不断上涨,礼品的种类不断增多。
礼品主要包括首饰、衣服、烟酒、糖等。
首饰以往包括为“三金”(戒指、耳环、项链),但现在不少农村地区开始流行“五金”,额外又增加了金手镯和金脚链。
衣服主要是冬天的厚衣服,如呢子大衣和棉服。
而烟酒和糖这样食物类的礼品既要送给岳父岳母,也要送给家里关系较近的长辈以示尊敬。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徐州沛县有的农村家庭还会送电动车和苹果手机。
彩礼种类的增多以及数量的增加,同样给男方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彩礼来源主要为男方父母。
与城市相比,农村青年男女的结婚年龄相对较早,普遍在22岁-28岁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2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12,2010 (第12卷第12期)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Vol.12.No.12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社会人文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葛雅兰(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41)[摘要]围绕农村目前存在的高额彩礼现状、产生的原因、如何遏制高额彩礼进行论述。
针对高额彩礼存在的原因提出遏制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青年;高额彩礼;遏制[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0)12—0151—02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
彩礼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彩礼可以远溯到周代,其时的婚姻礼仪以“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而纳征礼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因为收下了徵礼,就意味着同意了婚事,即“订婚”之意。
一旦履行纳征,标志着男女双方的婚约正式订立,且这种婚姻关系在“非受币,不交亲”法律上已得到认可,并具有不可悔改性。
可见彩礼最初是以崇尚礼仪、确认婚姻为目的的,并不是以追求财物为出发点的。
目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作为婚嫁费用主要组成部分的彩礼数额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高额彩礼成了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也引发一系列问题。
本文就农村目前高彩礼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遏制高额彩礼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高额彩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农村高额彩礼的现状1.彩礼数额巨大,名目繁多现在的彩礼包括实物和现金两部分。
实物方面包括住房、家电、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有的还要摩托车、轿车。
现金方面花样更多,什么“见面礼”、“压箱钱”、“开箱钱”、“离娘钱”、“盼女钱”、“谢媒钱”林林总总要几万元。
实物彩礼和现金部分加起来少的5万元左右,多的10多万元。
2.相互攀比,彩礼数额继续上涨,成了农民沉重的负担据“关于农村彩礼现状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彩礼居高不下,97.8%的人认为是面子原因,同村人存在相互攀比现象。
因此,彩礼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村中有要结婚的男青年的家庭,即便全家节衣缩食,也难以凑够一路看涨的彩礼钱。
彩礼之重,胜于虎焉!它已经成了压在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
有的农民在儿子一出世时,就开始为儿子积攒婚事的费用。
对许多农民来说,为儿子结婚的花费是他们这辈子不得不花费的最奢华的“超前消费”。
高额彩礼已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
(二)高额彩礼引发的问题1.高额彩礼让已经富裕的农民致贫,使农村生产发展严重受阻。
(1)调查显示,居高不下的彩礼是农民再次致贫的重要原因。
调查中发现,44.6%的家庭支付的彩礼钱是他们5—10年的收入。
有的尽管全家人省吃俭用,但家里的存款与高额的彩礼还差很多,怎么办?有的向亲友筹借,有的只能去借高利贷,儿子结婚后,父母又要辛苦很多年才能还清债务。
虽然大部分农民的年收入不高,仅在万元左右,但是基本上能解决温饱,如果没有大的支出,绝大多数农民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基本上能够迈向小康生活。
因为给儿子娶媳妇,必须支付高额的彩礼钱,使得这样的家庭非但不能奔小康,反倒欠下高额债务,本来比较富裕的家庭重新致贫。
(2)普遍的高额彩礼致使农村各项投资严重不足。
第一,表现为婚前“被迫性的攀比”――增加奢侈品的消费、大肆修建、亏本经营高收入产业等行为,上述行为在婚前可以暂时蒙蔽女方,但会导致大规模的资金浪费,进而侵蚀投资。
第二,高额彩礼减少农业有效劳动力数量。
首先,由于怕花高额彩礼娶进门的媳妇在家里呆得不安稳,所以男方家人对新媳妇宠爱有加,这将导致许多正值壮年的女性新婚几年内不会参加劳动;其次,彩礼数额变高,媒人的报酬也随之上升,这样,部分媒人索性成为职业媒人,但他们不是“红娘”式的媒人,而是为了追逐说媒的报酬,这些寻租者会退出农业劳动导致农村有效劳动力数量减少,更为严重的是,通过职业媒人的牵线,高额彩礼更容易成交,蔓延范围更大。
2.高额彩礼严重扰乱农村的稳定。
(1)彩礼引发的大量民事纠纷。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以往的司法解释,均没有对因给付彩礼的财物纠纷诉讼主体做出相关规定。
这导致发生婚变时,由于彩礼数目巨大,婚嫁双方争执不休,甚至演变为暴力事件;高额彩礼诱发骗婚的案件层出不穷,使男方血本无归。
(2)由于彩礼数额大,许多青年男性无力承担,很容易诱151[收稿日期]2010-06-30[作者简介]葛雅兰(1970-),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文史教研室教师。
2010年12月第12卷第12期葛雅兰:关于农村高额彩礼的几点思考Dec.2010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Vol.12.No.12发偷盗等犯罪动机。
彩礼是以缔结婚姻为条件的。
一旦出现退婚,不管是哪一方提出,都涉及到彩礼的退还问题,双方一旦协商不成,往往会发生争吵进而大打出手,甚至引发血案。
天价彩礼也会诱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贩卖妇女到高额彩礼地区。
彩礼不断增长,许多男青年无奈地“被光棍”,这些因高额彩礼无法成亲的单身大龄男青年也是农村社会治安的隐忧。
3.普遍的高额彩礼使农村乡风恶化。
(1)高额彩礼牺牲父母,成全子女。
高额彩礼实际上是财富的转移,从男方转移给女方家庭,从父母手中转移到子女手中,这也可以被看做是对年轻人的资助。
如果家庭富有,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很多家庭多是借债给的彩礼。
婚后,小两口可以提前过上小康生活———新建的住房,全套的家电,崭新的家具,还有可观的零花钱。
这一切的得来都得益于高彩礼。
而为娶媳妇欠下巨债的父母不得不终日劳作,省吃俭用,用余生来还债。
中华民族5000年的孝文化受到严重冲击(2)彩礼的多少被看成女方的身价大小,攀比之风盛行,使乡风不再淳朴。
二、高额彩礼产生的原因(一)农村适婚女性总体数量减少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适婚女性总体数量减少的呢?据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产前筛选,女婴出生率下降,导致适婚男女比例失衡农村现在适婚女性大多是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农村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如果只生一个,肯定希望生个儿子。
当时对B超鉴别胎儿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有些人通过特殊关系,利用B超提前知道胎儿的性别,有选择的保留男胎,这样就使男女比例在出生上打破平衡,新出生的男孩在总数上多于女孩。
现在这样的孩子已到了结婚年龄,由于总量上人为的减少,使得适婚女性在总体数量上少于男子。
要娶到优秀的媳妇,除了自身的优势外,只有在彩礼上一见高下了。
2.农村女孩进城打工,不愿回乡结婚。
很多女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还很明显,城市比农村的生活条件好很多,而且现在很多农村小姑娘在城市生活惯了,不爱回家种地。
她们多数渴望富裕生活,回到家里就会不满足。
年纪稍大些的,也很难在农村嫁出去,因为农村人只想找个会过日子、种地的媳妇,对城里回来的并不认可。
很多适婚女性都出去打工,都想嫁到外面,觉得这样才有面子。
村里的小伙子多,就得托人在别的乡镇找,彩礼价格随即也被慢慢抬高了。
(二)相互攀比,把彩礼钱的多少等同于女孩身价调查显示:五年前的彩礼钱一般在3万元左右,现在不算房子都已经接近10万元了。
很多嫁女儿的父母认为这不是卖女儿,别人也是这样的,我女儿为什么要的彩礼比别人少?收彩礼是祖辈的风俗,大家都收,如果家里还有个儿子,娶亲也要给彩礼钱。
如果不收,就会吃亏。
另外,很多女孩家长认为:他说,要彩礼钱多少,体现了女儿的价值,钱越多,表明女儿越优秀。
彩礼钱越多,男方就越重视,即使他们感情不好,男方也不会离婚———另娶一个又要花好多钱。
所以,“收男方彩礼能使女儿婚姻更有保障”。
(三)农村生活现在普遍好了,彩礼要像样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些人家只有一个儿子,所以在给女方彩礼时比较大方。
而很多女孩结婚的条件是:“三金”一个都不能少,还要求男方家必须有房子,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出去单过。
但大多数农民家庭还处于温饱状态,如果彩礼太多,又有两个以上儿子,以现在的高额彩礼,如果不是债台高筑,那就只能打光棍。
三、多渠道多管齐下遏制高额彩礼男女在缔结婚姻时,男方给付女方一定的彩礼是几千年的习俗,已经成为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彻底消除彩礼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能任由高额彩礼日益高涨,关于高额彩礼给农村发展带来的危害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而如何遏制日益高涨的彩礼,使彩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笔者根据高额彩礼产生的原因等提出以下措施,希望能够遏制高额彩礼的继续上扬。
以建设新型和谐农村为契机,加快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一)加快农村的经济建设,让农民们尽快地富裕起来农村女孩在婚前向男方索要高额彩礼,固然有习俗、社会风气等因素,但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增长过慢,大多数农民还不富裕,城乡二元结构还很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女方家长担心女儿嫁过去后,日子过得不好,为了让女儿婚后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只有通过提前占有婆家的财产,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如果农村普遍富裕了,家家都有房有车、家用电器齐全,生活富足,也没有必要在婚前把这些作为彩礼提前占有。
(二)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移风易俗,建立农村新风尚现在的农村青年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加大,这正是移风易俗的好时机。
首先,针对目前农村女孩少,男女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各级妇联、工会、共青团等可以组织跨镇、跨县、跨市、以及跨省的青年男女联谊活动,增加婚恋机会,提倡自由恋爱。
其次,文化部门应该编排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节目,宣传新时代农村青年的新的婚恋观。
再次,加大婚姻家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很多高额彩礼都是女孩父母主张的,因为很多农民仍然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自己不能白养女儿一场,老了不能靠女儿。
实际上,我国婚姻家庭法、继承法规定:女儿与儿子享有同等的继承权,同样也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父母年老体弱时,女儿应该同儿子一样要照顾、奉养父母。
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
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通过占有父辈的财产使生活富裕是可耻的,不劳而获是不正确的。
这样的观念要通过媒体、教育部门大力宣传并成为主流,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婚前索要高额彩礼之风会得到有效控制。
◇[责任编辑:正元]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