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师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和电流的基本计算。
2.理解欧姆定律和电阻,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
3.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描绘和应用伏安特性曲线。
5.掌握解简单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二、学习重点:电流、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和伏安特性曲线。
三、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伏安特性曲线。
四、知识导学:1.电阻:表征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符号常用R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1Ω=1V/A,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3kΩ=106Ω。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 跟导体________________,跟导体中的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I=______。
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对气体导电不适用。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导体中的电流I随导体两端的电压U变化的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2-3-1所示。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即tanα=I/U=1/R4.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选择:由于小灯泡的电阻较小,为减小误差,可采用安培表外接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选安培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为什么选外接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方法在新情景中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滑动变阻器如果采用限流接法,电阻R串联在电路中,即使把R的值调到最大,电路中还有一定的电流,因此实验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缺少坐标原点附近的数据。
若要求小灯泡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接近额定电压),则滑动变阻器可采用分压接法。
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2—3—2所示。
5.实验电路的连接:这是学生进入高中第一次做恒定电流实验,在连接电路上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接线顺序为“先串后并”。
电表量程选择的原则是:使测量值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指针尽量偏转至3/4量程处。
电路接好后合上电键前要检查滑动变阻器滑动触点的位置,使开始实验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最小。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

《欧姆定律》教案(通用13篇)《欧姆定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导学案)

第2节 欧姆定律课题欧姆定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推导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与论证过程提高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推导和理解 教具准备电池组、电阻(5Ω、10Ω、15Ω)多个、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计算 教学课时1.5课时课前预习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UI R.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及单位分别是:I :电流,单位是安培(A );U :电压,单位是伏特(V );R :电阻,单位是欧姆(Ω).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师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生1: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生2: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生3: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师 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首先是被德国的科学家欧姆发现的,所以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进 行 新 课欧姆定律师 由上节课的结论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我们把它综合起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就是欧姆定律.板书: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如果用U 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 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 表示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UI R=式中的I 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U 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 );R 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 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这反映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公式I =U /R 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欧姆定律表达式U I R =及其变形式U=IR 、UR I =是电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应注意以下四点:(1)适用范围: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的导电情况,对非纯电阻电路,如含电动机的电路,欧姆定律不再适用.(2)同一性:UI R=中的电流、电压、电阻是指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三者要一一对应,在解题中,习惯上把同一个导体的各个物理量符号的角标用同一数字表示,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电阻R1的电流111U I R =,通过电阻R2的电流222U I R =,电路的总电流UI R =,当电路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可以表示为U I R ''='.备课笔记特别提醒: 由U I R=可得到UR I=,但不能说R 与U 成正比,与I 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知识拓展:纯电阻电路就是用电器将全部的电能都转化为内能的电路.例如:电阻、滑动变阻器、电烙铁、电炉、电热丝、白炽灯等所在的电路,它们都是纯电阻电路,即这些用电器工作时,都是先将全部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注意:白炽灯工作时,先将全部的电能转化为内能,然后有部分内能转化为光能).电动机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有一小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动机的电路就是非纯电阻电路,这时欧姆定律不适用.进 行 新 课(3)同时性: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具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因而公式UI R=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同一时间的值.不可将前后过程中的I 、U 、R 随意混用.(4)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即I 的单位是安培,U 的单位是伏特,R 的单位是欧姆.【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 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解析:根据题意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由题可知U =12V ,R L =30Ω, 根据欧姆定律I =U /R =12V /30Ω=0.4A.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展示) (1)解物理题的一般步骤: ①题中找已知条件; ②注意写出原始公式;③公式中物理单位要统一,对物理符号尽量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④代入的数值要带单位;⑤最后说明所求的物理量,不必写答. (2)解电学题审题的一般思路: ①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③利用相应公式进行求解. 【例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 ,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求电阻R 的阻值.解: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6V ,通过电阻R 的电流I =0.3A. 所以6V 2003AU R I .Ω===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要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③解释U =IR 的意义:公式U=IR ,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但要注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备课笔记知识点知识点要素知识要点欧姆定律内容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U I R=变形公式:U =IR ,U R I=应用应用同一段导体,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个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象问题和电表示数变化问题 注意事项(1)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 (2)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时刻的值; (3)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1V 1A=1Ω进行 新 课电压时,电流为零,电阻也成正比.④解释R =U /I 的物理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欧姆定律的应用师 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图象中电阻的大小,下面我们就试着分析一个电学I -U 图象的例题.【例3】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元件甲的电阻是 Ω,将元件甲接在电压为2V 的电源两端,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 A ,将乙接在电压为2.5V 的电源两端,则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 A ,此时元件乙的电阻是 Ω.解析:如图所示为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但我们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来求得电阻,观察元件甲的I -U 图象可知,电阻甲的电阻是固定不变的(不受温度或电压大小的影响),可从甲上任找一对应点,然后利用其电压、电流值计算出电阻,如当加在元件甲两端的电压为1V 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2A ,由欧姆定律可得1V50.2AU R I Ω=甲甲甲==.当元件甲接在电压为2V 的电源两端,I -U 图象上对应的电流为0.4A ,则通过元件甲的电流为0.4A (也可利用欧姆定律求得2V 04A 5ΩU I .R ===).观察乙的I -U 的图象可知,元件乙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增大逐渐减小,猜想可能是受温度的影响,当将乙接在电压为2.5V 的电源两端,此时对应的电流值为0.5A ,则此时,元件乙的电阻为 2.5V50.5AU R I Ω===乙乙乙 答案:5 0.4 0.5 5注意:教师在讲解该题时,速度尽量放慢,在分析乙的I -U 图象的变化情况时,教师要详细讲解,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乙元件电阻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电压增加时,使得乙电阻的温度变化了,从而导致电阻降低.同时要提醒学生在解答有关I-U图象的题目时,一定要搞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从图象中找出相关的有用信息,然后利用相应的规律进行求解.备课笔记教 学 板 书 课 堂 小 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简单的电学计算,这节课教 材 习 题 解 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 79)1.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Ω,接在220V 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解:220V =2.75A 80ΩU I R == 2.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mA ,加在这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解:U =RI =10Ω×0.2A=2V3.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5V ,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mA ,此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解: 2.5V 8330.3AU R .I Ω==≈ 4.某同学认为:“由U I R =变形可得U R I=.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解: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自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难 题 解 答【例4】如图所示是新型节能应急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台灯充好电后,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 改变灯泡的亮度.假定电源电压、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两端电压UL 随R 变化的图象是( ).解析:由串联电路中的分压规律知灯泡两端的电压LL L R U U?R R=+,电源电压U 和灯泡的电阻R L 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 增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 L 减小,备课笔记易错提醒:物理学中的公式有它的物理意义,不能光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 难 题 解 答但又不成直线减小,变化的图象是C.答案:C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 学 反 思1.在讲授欧姆定律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欧姆定律并不是两个实验结论简单地综合而成的,同时要强调欧姆定律应用时必须符合“同一性”和“同时性”.在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I =U /R 和变形公式R =U /I 、U =IR 时,要将它们的含义区别开来,从物理意义上划清界限,这样可让学生从中加深对欧姆定律的认识和理解.在解题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2.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本课的内容可自行调节,讲得适中才好,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认为还是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步子还是放慢一些,多举例多让他们上黑板板书演算过程,在众多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失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
12.2欧姆定律导学案.doc

12.2 欧姆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堂导学】1、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当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 与导体两端的 成正比; 当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2、右表是第1节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利用上表的数据计算每组R U的值,并与相应的电流I 进行比较,我们发现:I RU一、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2、公式: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 — — R — — I — ——说明:(1)欧姆定律中的 I 、U 、R 都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性、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2)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成国际主单位。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课堂练习】1、指出下面这两个同学解题中的错误之处。
2、为了解题方便和避免错误,解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交流讨论: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110Ω,接在220V 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 变形得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 变形得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 ,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 ,,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当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 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当它两端的电压为0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电阻又是多少?思考:关于公式,你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关吗?为什么?由例3可以看出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通过测出未知电阻两端的 和 ,然后应用公式 算出电阻的大小。
【课堂练习】1.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 ,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4.0V ,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A.2.0AB.0.25AC.3.0AD.0.5A2、将一个10欧的电阻和一个20欧的电阻分别接到同一个电源的两端,如果流过10欧的电阻的电流为1安,则流过20欧的电阻的电流为( )A.2.0AB.0.25AC.3.0AD.0.5A3、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星将实物连接成如下图甲所示。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掌握解简单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过程】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78---P79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三者有什么关系 (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公式:3、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4.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①求电流用公式: I = ②求电压用公式:U = ③求电阻用公式: R =5、在课本P78的例题1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6、在课本P79的例题2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二、合作互助学习: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指出下面这两个同学解题中的错误之处。
【交流】①某同学认为:由I=U/R 变形可得R=U/I .这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②如图1所示,甲、乙分别是两个电阻的I-U 图线,甲电阻阻值为______Ω,符号物理意义单位I U R同学甲:解:已知U=6V ,I=500mA , 根据欧姆定律得: R=UI=6V ×0.5A=3Ω 同学乙:解:已知U=6V ,I=500mA , 根据欧姆定律,得 R=U/I=6V/500A=0.012Ω 题目: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 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500mA ,求该电阻的阻值。
乙电阻阻值为______Ω,电压为10V 时,甲中电流为______A ,乙中电流为______A 。
③如图2所示为两个电阻的U-I 图线,两电阻阻值之比R 1:R 2=,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则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导学案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清楚能改变电阻的量,了解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2.清楚欧姆定律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不会改变电阻3.了解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4.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变化对电压表电流表的影响5.学会建立模型去解答一些简单的电路综合题二、知识点默写1、电阻定义式:2、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与横截面积成。
数学表达式(电阻的决定式):lRSρ=。
3、通过一段电路的电流,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跟这段电路的电阻成,这一规律叫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4、串、并联电路特点各处电流即电流分配和电阻成反比电压分配和电阻成正比各支路两端电压总电阻等于各,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即5、断点故障的判断: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有电压时,再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指针偏转,则这段电路。
6、短路故障的判断: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有电压时,再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示数为零时,该电路;当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则该电路没被短路或不完全被短路。
7、已知电路发生某种故障,寻求故障发生在何处时,可将整个电路划分为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故障,运用欧姆定律进行正向推理。
推理结果若与题述物理现象不符合,则故障不是发生在这部分电路;若推理结果与题述物理现象符合,则故障可能发生在这部分电路。
直到找出发生故障的全部可能为止。
三、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测得U甲:U乙=4:3,若只断开开关S2,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则此时I甲:I乙是()A.1:1B.4:3C.3:4D.16:9[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甲、乙同时为电压表,闭合开关S1、S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R1两端电压,电压表乙测R2两端电压;通过两电阻的电流I相同,由I=UR 可知,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43,两电表都是电流表,只断开开关S2,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R2的电流,乙测R1的电流,两电阻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U相等,通过两电表的电流之比:=UR2UR1=R1R2=43,[答案]B[例题2]如图所示,R1与R2并联在电源电压为3 V的电路中。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中的问题。
一、导入1. 通过实例引入:假设有一个电路,其中有一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压源,我们如何计算电流的大小呢?2. 提出问题: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干系呢?二、观点诠释1. 介绍欧姆定律的观点:欧姆定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干系。
即:I=U/R。
2. 诠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观点:电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指的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电阻指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水平。
三、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导1. 根据欧姆定律的定义,推导出公式I=U/R的过程。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四、练习与应用1. 给出几个简单的电路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 提供一些扩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
五、实验设计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作业安置1. 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
2. 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对欧姆定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欧姆定律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希望学生在进修中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息提升自己的电路分析能力。
欧姆定律导学案

17.2欧姆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 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掌握解简单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一、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得出了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什么结论?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是不是普遍的规律呢?二、合作探究,协作交流学生探究活动一:欧姆定律的内容【知识点一】:欧姆定律【阅读】课本78页“欧姆定律”部分内容,自学姆定律及其公式。
填一填:1、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三者有什么关系(欧姆定律):2、欧姆定律公式:3、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U——电压——伏特( V )R————()I————()精讲点拨,引申拓展1、公式表示的物理意义:1、I= U /R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对于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它反映了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电阻R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3、U=IR,是欧姆定律表达式的变形,反应了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2、R =U/I,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算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强调: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知识点二】:欧姆定律应用( 1)、公式变形同学们把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变形一下会得到哪些式子,分别有什么作用:I= (已知、求)R= (已知、求)U = (已知、求)强调:在同一段电路中只要U、I、R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两个,便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学生探究活动二:对电阻公式的理解:1、由欧姆定律I= U /R推得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为0 Ω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学生探究活动三:用欧姆定律求电流、电压、电阻:如果要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路的电压或电阻,各需要什么条件?[题型一]求电流I1、在课本P78的例题1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题型二] 求电阻R2、在课本P79的例题2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用哪个公式来求?[题型三]求电压U2、一个电烙铁的电阻是0.1 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 ,加在电烙铁上的电压是多少?强化训练巩固提高1、有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它的电阻是;当它两端的电压为6V时,它的电阻是;当它两端的电压为0V时,它的电阻是,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欧姆定律》 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知道电阻的定义、单位及换算。
3、会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2、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难点1、理解电阻的概念。
2、对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
四、知识链接1、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计算公式:I = Q/t (其中 I 表示电流,Q 表示电荷量,t 表示时间)五、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欧姆定律。
(二)欧姆定律的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多个不同阻值)、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
3、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2)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值。
(3)保持电压不变,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分别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值。
4、实验数据记录:|电阻 R(Ω)|电压 U(V)|电流 I(A)||||||5|1|02||5|2|04||5|3|06||10|2|02||10|4|04||10|6|06|5、数据分析:(1)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三)欧姆定律的内容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 U/R (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 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 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四)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
2、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3、换算关系:1 kΩ =1000 Ω,1 MΩ =1000 kΩ(五)欧姆定律的应用1、已知电压和电阻,求电流例题:一个电阻的阻值为10 Ω,两端的电压为 5 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复习导学案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复习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本节课主要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电路为例,让学生思考在家庭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欧姆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即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介绍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值。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欧姆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1.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表达式:I=U/R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段导体的电阻为10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导体两端的电压。
答案:U=IR=2A×10Ω=20V2. 题目:一个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通过电路的电流为4A,求电路中的电阻。
物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导学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
学习过程:
示学小结C 层同学展示基本达标,B层同学展示综合提升,A层同学补充订正。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想探究什么?
检学1.关于公式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B B.导体内的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C C.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
D D.R的值不是由U和I决定的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5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A该导体的电阻是Ω如果将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10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A。
作业设计1.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时会造成生命危险,若某人身体的电阻为1100Ω,则他的安全电压是______V,若在潮湿的季节,人体的安全电压如何变化?
2. 一个导体两端加4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则它的电阻值是_________Ω,若通过它的电流变为1A,则它的电阻为_____Ω,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零,则它的电阻变为___________Ω。
3.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一个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
是()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欧姆定律教师导学案

设计人:董仲瑞 审核人:周卫 日期:2013-10-31
【学习目标】
1、了解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学习并学会如何寻找各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
3、进一步认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学会从实验中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
【重点难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的
实验前应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
位置。
电阻 R 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压最好取整数)
表一Biblioteka R=Ω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实验结论
1
2
3
思考: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
此项探究实验中,应保持导体的两端
不变,改变导体
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
使电路中形成
电流,即导体两端有 ,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由此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
,灯泡才越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
都有电阻,电阻对电流有
作用,由此可以猜想: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
电流会越
,灯泡也就越 。
你想知道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吗?请认真体会下面的探究过程。
过电阻 R 的电流又是多少?
R
四、本节小结:
,测出通过导体的电流,
分析得出结论。
讨论:怎样改变导体的电阻?
;
怎样保持不同导体的两端电压不变?
注意与思考:换上大的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的滑 片向哪儿调节的?看看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重要知识):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为什么?
第2节-欧姆定律-导学案

第2节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得到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推理、图象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2.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一.课堂导学,分析概括。
上一节课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对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导体而言,上面的规律是成立的,我们把上面的规律总结一下:1.为了纪念欧姆对电流规律发现的伟大贡献,我们上面的规律称之为:2.(1)公式:(2)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的是,国际单位是。
R的是,国际单位是。
I的是,国际单位是。
重点: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同一用电器)而言的。
3.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变形得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变形得注意: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4、通过以上的简单电学题目的计算,提出以下要求:(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再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
二.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计算题解题思路及要求:(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条件②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姆生平的学习,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二、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简单的计算三、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四、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四、学习过程:【回顾反馈】(3分钟)认识了电流.电压和电阻,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电流、电压、电阻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电压.电阻的国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5分钟)1、阅读教材第76页,回答:(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2)欧姆定律可用公式表示为:【合作学习】探究点一:怎样正确理解欧姆定律(7分钟)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公式变形:由欧姆定律的公式I=U/R,可知: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成______比,还可推导出U= ,它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与其的乘积,还可推导出R= ,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与通过导体的的比值. 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__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即:欧姆定律的变形:R=U/I只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
2、适用范围: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可简单理解为电路中没有电动机或电解装置,电能全部转化成热能)。
定律中的电压、电流、电阻必须是对同一导体而言。
3、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还要注意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为、、和,如果题目中给出的不是国际单位,必须先换算成国际单位再代入数据求解。
探究点二: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10分钟)1、小组成员相互合作,认真研究课本P79的例题,讨论并试着总结一下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或步骤或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2.“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课前准备: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时:1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一、提出问题: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二、猜想或假设:三、设计试验:四、进行试验:五、分析和论正:六、评估与交流:导学过程:课前预习自我检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会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那么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吗?1、电阻一定时,成正比;2、电压一定时,成反比。
课堂导学猜想与假设: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跟和等因素有关。
由于电流可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故应用的实验方法是(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不变,改变,观察的变化情况。
(2)为了控制电阻不变,可以使用,利用和分别测量流过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
(3)电压的改变方法有两种:一是二是(4)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不变,改变,观察的变化情况。
探究一: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1、实验器材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3、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4、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5、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电阻的关系图象6、分析数据和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探究二: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1、实验中要改变的量;要控制不变的量是;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小组合作)2、实验电路图3、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阻值和电流值4、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每个电阻的关系图象5、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结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表示为:课堂练习1. 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A.2.0AB.0.25AC.3.0AD.0.50A2、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星将实物连接成如图23甲所示。
(1)请你指出图23甲中连接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 ;②_______ 。
(2)请你将正确的电路图画在答题卡虚线框内。
(3)电路连接正确后,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后,应调节_______,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_______。
(4)图23乙是实验中电流表的某次示数,则电流是_______A。
要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移动。
课后练习电压再增加3V,那么这时该导体的电阻将 (填变大、不变、变小);通过它的电流是A。
6. 甲、乙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4Ω和8Ω,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通过甲电阻的电流是与乙电阻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_ ;若将两电阻串联到同一电源上,则通过他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7、在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
(2)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3、图-4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V,电流表的读数为 A.(3)移动滑片P,读取了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课后反思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上一节课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总结。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电阻串联和并联后总电阻的认识及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在研究串、并联电阻的关系时用到等效替代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姆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难点:(1)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电阻串联和并联后总电阻的认识及简单计算(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板书设计:第二节欧姆定理及其应用一、欧姆定理: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课前预习自我检测:1、欧姆定律的内容:2、公式:课堂导学上一节课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把上一节课的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即为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2、公式: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 R—— I———说明: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3、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变形得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变形得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4、通过以上的简单电学题目的计算,提出以下要求:(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再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对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电阻有关;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与电阻无关。
2、如果某人的身体电阻约在3000Ω到4000Ω之间,为了安全,要求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能大于 5mA,那么此人身体接触的电压不能大于:()A.5V B.15V C.30V D.36V3、甲、乙两导体通过相同的电流,甲所需的电压比乙所需的电压大,则它们的阻值大小关系是:(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R乙; D.无法比较4、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可知它的电阻为Ω,若给它加上 18 V电压,导线中电流为 A,此时导线电阻为Ω,若导线两端电压为零,导线中电流为 A,导线电阻为Ω。
5、要想使1000Ω的定值电阻通过8mA的电流,那么应给它加________V的电压;如果该定值电阻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 mA,那么它两端所能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___V。
课后练习6、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为原来的2倍 B.电阻为原来的2倍C.电流为原来的1/2 D.电阻为原来的1/27、将2Ω和4Ω的电阻串联后接人电路,已知2Ω电阻通过的电流是0.5A,则4Ω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A.1 V、0.5 A; B.2 V、0.5 A; C.2 V、1 A; D.0.5 V、1 A。
8.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 )A.0~0.6A,0~3V B.0~0.6A,0~15VC.0~3A,0~3V D.0~3A,0~15V9.如图所示电路,当图中的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电阻R的阻值是2.6欧,电压表有“+”、“3V”、“15V”三个接线柱,问电压表应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是6V,灯L1的电阻是8Ω,通过的电流是0.2 A,求:(1)通过灯L2的电流; (2)灯L1两端的电压;(3)灯L2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电阻。
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上一节课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总结。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电阻串联和并联后总电阻的认识及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在研究串、并联电阻的关系时用到等效替代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姆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难点:(1)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电阻串联和并联后总电阻的认识及简单计算(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导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课前导学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2.公式:;两个变形式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两个电阻串联的规律:两个电阻并联的规律:课堂导学一、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电阻串联的规律:1、实验: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
2、实验现象是: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4、理解:两个相同的电阻串联,相当于、相同,增大,所以总电阻。
如右图所示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电阻并联的规律:1、实验: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接在右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并跟接入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对比2、实验现象是: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4、理解: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相当于、相同,增大,所以总电阻。
如右图所示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6Ω和9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 _,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 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 _Ω。
如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 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 _Ω。
2.如图1所示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示数为4V,R2=4Ω,电流表的示数为__ __A,R1的阻值为_ ___Ω。
3.电阻R l=7Ω,R2=5Ω,串联后接在12V电源两端。
此时电路总电阻为 __ Ω,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_ A,R2的电压_________V。
4.把R1=15Ω和R2=5Ω的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R2两端的电压为__ __V,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 _A。
5.为了得到10Ω的电阻,在30Ω、15Ω、8Ω、5Ω四个电阻中,可选_ ___的电阻,____联起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