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丽江市概况
2010年丽江市概况来源:云南年鉴2011(第26卷)2011-11-10 09:34:00 行政区划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东接四川省凉山州和攀枝花市,南连大理州、楚雄州,西、北分别与怒江州、迪庆州毗邻。
全市总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2.3%,高原坝区占7.7%。
下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1区4县共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33个乡、22个民族乡。
人口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123.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191人,人口出生率7‰,死亡人口6571人,死亡率5.73‰。
人口自然增长率4.6‰。
经济综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4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高4.9、2.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州市第二位。
第一产业增加值26.02亿元,增长6.5%,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5.05亿元,增长22%,比上年上升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2.52亿元,增长13.6%,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50.2%和42.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7.6和6.4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1680元,增长14.7%。
全年财政总收入25.99亿元,增收6.95亿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6亿元,增收4.8亿元,增长41.1%,增幅排名全省第三。
全年非税收入4.05亿元,增长68%。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06亿元,增长34.5%。
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44.94亿元,比上年增加4.4亿元,增长6.8%,其中种植业产值20.94亿元,增加2.14亿元;林业产值2.48亿元,减少2095万元;畜牧业产值18.25亿元,增加2.1亿元;渔业产值1.88亿元,增加209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增加1710万元。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0.4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
全省人均GDP达到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6%。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增值税完成112.78亿元,增长 15.6%;营业税237.26亿元,增长35.0%;企业所得税82.28亿元,增长26.0 %。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4%、21.6%、21.4%、63.6%和16.3%。
图2 2006-2010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3.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7%。
2010年四川省各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
2010年四川省各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四川省, 城镇, 居民, 收入, 排位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2010年四川各市州城镇居民收入全面稳步提高,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
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结构继续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收入全面稳步提高,地区间差距有所缩小从收入增长速度看,21个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09年增长10%以上,其中阿坝、南充、遂宁列前三位,增速分别达14.1%、14%和13.8%;从收入增加额看,21个市州人均收入均比2009年增加1000元以上,其中7个市州人均收入增加额超过1800元,增加最多的3个市州是成都、阿坝和攀枝花,增加额分别达到2330元、1969元和1921元;从收入水平看,成都、攀枝花、德阳分别以19920元、16882元和16202元居四川省前三位;从地区间收入差距看,呈缩小之势。
人均收入最高的成都与人均收入最低的巴中,收入比由2009年1:0.62缩小为1:0.80。
除成都、攀枝花人均收入明显领先外,其它市州收入落差继续减小。
四川省21个市州中人均收入在1.5万-1.6万元之间的有6个市州,高低只相差702元,人均收入在1.4万-1.5万元之间的有7个市州,高低只相差582元。
部分市州人均收入已处于非常接近的状态,如甘孜与凉山只相差1元,绵阳与泸州只相差11元,南充与达州只相差14元,资阳、宜宾与乐山相差不到70元,地区间的追赶态势十分明显。
从构成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收入看,各市州工资性收入呈全面平稳增长态势,仍居可支配收入的主体,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导力量。
2010年21个市州除甘孜外,工资性收入均比2009年增长10%以上,其中成都、广元、遂宁、乐山、达州、雅安6个市州增速超过15%,广元、雅安、达州分别以19%、17.3%和16.3%领先其它市州。
2010年四川省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3.2%,21个市州中有10个市州超过这一比重,比重最高的阿坝达91.1%,凉山、绵阳以84.4%和79.3%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1_7_云南省_2010年_
54 641.00 271.00 3238.60 6 121.00 62 695.90 79 775.50 32.40 42 065.40
Cement(10000 tons) Chemical Fertilizer(10000 tons) Cloth(100 million m) Sugar(10000 tons) Cigarettes(10 billions cigarettes)
188 000.00 6740.60 800.00 1102.90 23 752.60
云南 Yunnan
云南占全国 的比重(%) Proportion of Yunnan to National Total(%) 3.4 2.4 1.8 2.7 1.7 1.7 52.9 2.0 1.6 0.4
Total 4601.60 1601.80 7224.18 1 108.38 3223.49 2892.31 15752 5528.71 2500.14 133.68
1-7云南省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占全N的比重(2010年) Proportion of Principal Zndicators of National Economy in Yunnan Province to the Whole Country(2010) 单位:%(%)
指标
年末总人口(万人) #城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 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卫生机构病床数(万张) 卫生技术人员(万人) #医生 全部职工平均工资(元) 城镇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粮食(万吨) 烤烟(万吨) 油料(万吨) 猪、牛、羊肉(万吨) 粗钢(万吨) 成品钢材(万吨) 原煤(亿吨)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四川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565.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5850.4亿元,增长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1%和2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8:47.4:36.8调整为14.7∶50.7∶34.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GDP 的 56%,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590.4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1亿元,增长1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1%。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
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5.9%。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
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6.1%。
企业家信心回升,企业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0.2,比上年提高11.5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8.8,比上年提高8.2点。
其中,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最为明显,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较上年上升14.2点、10.7点、9.3点。
2010云南各县市GDP
47
331668
易门县
玉溪市
48
329493
耿马县
临沧市
49
326580
禄劝县
昆明市
50
326239
凤庆县
临沧市
51
315107
元江县
玉溪市
52
310174
永胜县
丽江市
53
294096
大姚县
楚雄州
54
288940
景东县
普洱市
55
288170
瑞丽市
德宏州
56
287376
富民县
昆明市
57
283584
楚雄州
15
853385
罗平县
曲靖市
16
780712
蒙自市
红河州
17
735762
呈贡县
昆明市
18
708149
腾冲县
保山市
19
704022
祥云县
大理州
20
633297
建水县
红河州
21
631356
晋宁县
昆明市
22
561510
新平县
玉溪市
23
537894
镇雄县
昭通市
24
532969
砚山县
文山州
25
516404
4
1419500
安宁县
昆明市
5
1342510
个旧市
红河州
6
1224882
富源县
曲靖市
7
1119390
文山市
文山州
8
1000748
沾益县
丽江市古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丽江市古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丽江市古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丽江市古城区统计局2011年4月8日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区在严峻考验中砥砺奋进全面发展的一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后续影响,努力在克服磨难中奋勇前进,在化解危机中开拓创新,在力保民生中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呈现出全区国民经济增势强劲,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繁荣昌盛,社会面貌更加和谐安定的美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经市局审定,2010年全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50463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4、4.4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29122元,比上年增加4648元,增长16.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026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7%,其中:工业增加值76594万元,增长26.1%,比上年上升6.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93668万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1691万元,增长15.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8%,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三产业共同发展。
2010年GDP三产业完成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比例有所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34:59调整为6.5:33.7:59.8。
从拉动经济增长来看,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1%,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5.8%,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5%,与去年持平;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0.6%,比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4%,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10年丽江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丽江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丽江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丽江市统计局2011年5月24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市委、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六千七百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人口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市总人口为1244769人。
二、人口增长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664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18123人,增长10.48%。
平均每年增加1181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
三、家庭户人口全市5个县(区)共有家庭户312668户,家庭户人口为114837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24人。
四、性别构成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中,男性为642374人,占总人口的51.61%;女性为602395人,占总人口的48.39%。
总人口性别比106.6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0上升为106.64。
五、年龄构成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27498人,占总人口的18.28%;15-64岁的人口为921118人,占总人口的7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6153人,占总人口的7.7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37893人,占总人口的43.2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06876人,占总人口的56.7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实施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州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1609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4700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476670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501万元,增长1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62%,比上年下降1.7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9.61%,上升0.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77%,上升1.7个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2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3%。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1.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3%。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下降0.5个百分点。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为39%,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1556万元,比上年增长9%。
其中,农业总产值262746万元,增长4.9%;林业总产值407800万元,增长10.7%;畜牧业总产值57153万元,增长5.4%;渔业总产值18494万元,增长8.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363万元,增长2.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3.55万亩,比上年增长5.7%。
其中,稻谷面积66.96万亩,增长0.8%;玉米面积59.69万亩,增长10.5%。
油料种植面积2.87万亩,增长0.5%。
蔬菜种植面积18.85万亩,增长21.1%。
甘蔗种植面积20.04万亩,下降6.3%。
年末茶叶面积73.11万亩,比上年末增长2.4%;水果面积23.82万亩,增长10.6%。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甘蔗、茶叶、水果、蔬菜产量保持增长。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17•【字号】丽政发〔2009〕29号•【施行日期】2009.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丽政发〔2009〕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切实做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地提供人口普查各项数据,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主要目的。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市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人口流动、人户分离现象增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新形势下,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查清10年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
二、内容和时间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出生、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三、组织和实施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普查的重大意义及工作的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02•【字号】丽政发〔2009〕9号•【施行日期】2009.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丽政发〔2009〕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市长王君正代表市人民政府在2009年2月23日丽江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OO九年三月二日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2月23日在丽江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王君正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市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2008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战胜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一年,也是我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和衷共济、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方向不动摇,咬定发展要务不放松,加强民生保障不懈怠,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初见成效,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08年,我们经受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也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多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政府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与丽江实际紧密结合,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出台新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省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农业大灾之年保增长,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消费需求旺盛,对外贸易恢复强劲增长势头,金融运行良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除CPI指标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为云南“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到7220.14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2606.04亿元,增长14.7%,建筑业增加值617.89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0.40亿元,增长11.5%。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44.7︰40.0。
人均GDP达到15749元,比上年增长11.6%。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粮食生产大旱之年再夺丰收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上下开展了一场“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攻坚战,在小春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650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
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21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896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208亿元,增长7%,牧业产值588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45亿元,增长10%,农业服务业产值63亿元,增长5%。
农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对GDP的贡献为15.3%。
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
2010年全省蔬菜产量1243.24万吨,增长0.4%,烤烟产量95.99万吨,增长9.0%,油料产量37.60万,甘蔗产量1739.69万吨,茶叶19.72万吨,增长7.8%,橡胶产量32.96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360.33万吨,增长5.1%,鲜切花产量60.50亿枝,增长8.0%。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01•【字号】丽政发[2006]34号•【施行日期】2006.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丽政发〔2006〕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省属驻丽单位:《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一日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情况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国、全省和我市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条件下编制的五年规划。
《纲要》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丽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按照“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创造财富”的新理念,强化政府履行职责的领域和关系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问题,弱化市场调节的领域,突出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前瞻性,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
政府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事。
本《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对策,是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继续搞好重要领域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政府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的依据。
汉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汉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重大决策部署,抢抓经济企稳向好的有利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持续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招商推动战略,有效抵御暴雨洪灾,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经济较快发展、运行质量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综合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9.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9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99.5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99.81亿元,增长14.3%。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21.66:39.14:39.20,同2009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0.4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2.4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2.05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0.3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6.8%。
其中,农业产值112.16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6.36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60.8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2.57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45亿元,增长1.4%。
“猪、药、茶、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13.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9.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28.81万亩,比上年增加2.66万亩,粮食总产114.13万吨,增长3.9%。
其中,夏粮27.28万吨,增长7.0%,秋粮86.85万吨,增长2.9%。
油菜种植面积123.14万亩,比上年增加4.02万亩,产量17.01万吨,增长6.8%。
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25.24万亩,比上年增加2.89万亩,产量12.04万吨,增长9.4%;茶叶种植面积65.76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产量1.5万吨,增长28.4%;蔬菜种植面积82.29万亩,比上年增加4.06万亩,产量174.48万吨,增长9.3%;水果种植面积53.45万亩,比上年增加5.91万亩,产量30.54万吨,减少8.9%。
2011831 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83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30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2.05亿元,增长24.1%,其中工业增加值322.79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292.47亿元,增长12.5%。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5%、44.5%和35.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62.3%和30.4%,其中工业的贡献率51.4%。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7.28万人,比上年增长9.4%。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1%。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355元,比上年增加4220元,增长17.5%。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68.96亿元,增长26.1%。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84亿元,增长20.3%;一般预算支出129.37亿元,增长34.5%。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57亿元,增长 5.7%;其中农业产值108.38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13.64亿元,增长27.7%;牧业产值140.1亿元,增长4.9%;渔业产值9.69亿元,增长8.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76亿元,增长7.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3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万公顷。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2.3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6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9.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3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6万公顷,增加0.08万公顷;甘蔗种植面积1.35万公顷,增加0.03公顷。
2010国民经济统计公报系列图表
2010国民经济统计公报系列图表图1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图3 2006—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新华社发图4 2010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图5 2006—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图6 2006—2010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及其增长速度图7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图8 2006—2010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图9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月度同比)图10 2006—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图11 2006—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图12 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累计同比)图13 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图14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月度同比)图15 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图16 2006—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图17 2006—2010年年末电话用户数图18 2006—2010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图19 2006—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图20 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图21 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2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表3 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表4 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表5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表6 201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7 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表8 2010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表9 2010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表10 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表11 2010年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表12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表13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表14 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四川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565.2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5850.4亿元,增长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1%和2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8:47.4:36.8调整为14.7∶50.7∶34.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GDP 的 56%,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590.4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1亿元,增长1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1%。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6%。
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5.9%。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
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6.1%。
企业家信心回升,企业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0.2,比上年提高11.5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8.8,比上年提高8.2点。
其中,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最为明显,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较上年上升14.2点、10.7点、9.3点。
2010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4-17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战胜百年不遇严重旱灾,坚定不移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实现了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0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0.86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9.21亿元,增长12.6%。
三次产业结构为5.7:45.3:49.0。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550元。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559.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83亿元,增长25.9%,其中,税收收入226.04亿元,增长26.7%。
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35.52亿元,营业税93.82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6.31亿元,增长28.0%。
农业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其中,农业产值107.06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7.44亿元,增长11.7%;畜牧业产值75.03亿元,增长8.2%;渔业产值4.33亿元,增长0.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25万公顷,产量108.4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7.24万公顷,产量195.10万吨;鲜切花种植面积0.64万公顷,产量37.95亿枝。
全年肉类总产量47.58万吨,增长13.0%;禽蛋产量7.86万吨,增长11.2%;牛奶产量10.08万吨,增长3.2%。
全年完成营造林17249.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049.6公顷;封山育林6200公顷。
义务植树1391.38万株。
森林覆盖率达到45.05%。
全年农村用电量80953.90万千瓦时,增长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干旱的影响,围绕年初预定目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平台;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推进民生建设,促进和谐稳定;切实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可持续发展增强,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繁荣昌盛、民族更加团结、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持续性、协调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43.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高4.9、2.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州市第二位。
全市生产总值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02亿元,增长6.5%,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5.05亿元,增长22.0%,较上年上升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2.52亿元,增长13.6%,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50.2%和42.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7.6和6.4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80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7%。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1∶36.6∶44.3调整为18.1∶38.3∶43.6。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
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增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1%,提高1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697085万元,增长17.2%,占GDP比重为48.5%,比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提高。
财源建设成效明显,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862万元,增收69476万元,增长36.5%。
其中:上划收入完成95311万元,增长2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551万元,增收47967万元,增长41.1%,增幅排名全省第三。
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9671万元,增长21.9%;营业税57549万元,增长35.7%;企业所得税3565万元,增长76.0%;个人所得税2176万元,增长10.7%。
非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主要增长点,全年非税收入完成40544万元,增长68.0%,其中:专项收入5699万元,增长46.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3167万元,增长123.3%;罚没收入5039万元,增长1.4%。
县级财力显著增强,全市四县一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过亿元,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其中:古城区增长36.3%、永胜县增长29.5%、华坪县增长32.1%、宁蒗县增长48.2%、玉龙县增长50.8%。
市本级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474万元,增长62.5%。
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实效性、均衡性明显提高,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保、农业等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1117万元,比上年增支116580万元,增长24.6%。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442万元,增长8.2%;教育支出98313万元,增长27.8%;科技支出4559万元,增长33.9%;文化支出9016万元,增长4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4746万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47975万元,增长51.5%;环境保护支出40420万元,增长36.8%;农林水事务支出91969万元,增长47.6%。
物价温和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上涨3.6%,涨幅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呈现出“六升二降”格局,上涨的六大类中:食品类上涨7.3%,烟酒及用品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交通和通讯上涨1%,居住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7%,下降的二类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2%,衣着类下降1%。
表1:2010年市区(古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支农强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49379万元,比上年增加44029万元,增长6.8%,其中:种植业产值209440万元,增加21351万元;林业产值24784万元,减少2095万元;畜牧业产值182451万元,增加20970万元;渔业产值18840万元,增加209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864万元,增加1710万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2万公倾,下降0.5%。
粮食生产实现连续第六个年头增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43.38万吨,比上年增长0.25%。
表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单位:吨)三、工业和建筑业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持续回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18亿元,增长22.9%;完成工业增加值33.12亿元,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24.4%。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422万元,比上年增长43.6%,实现利税98363万元,增长31.9%,其中利润50652万元,增长39.2 %,亏损企业亏损额2926万元,下降10.9%。
表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92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7%,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台阶,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20622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9531万元,增长43.2%。
全年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68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2个。
全年城镇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489094万元,增长20.9%,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34024万元,国内贷款资金484003万元。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48552万元,同比增长93.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54587万元,增长33.8%,其中:工业完成投资952879万元,增长33.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6392万元,增长55.2%,其中:交通运输业316199万元,增长1.07倍;水利管理业29446万元,增长72.5%;环境管理业20361万元,增长4.65倍;公共服务业投入明显增大,完成投资67662万元,增长27.5%;教育55160万元,增长1.08倍;文体28335万元,增长3.5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回落。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0601万元,增长19.5%,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速较去年回落了23.5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188300万元,增长14.1%。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9万平方米,增长60.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01.5万平方米,增长0.4%;房屋竣工面积60.62万平方米,增长1.5倍;商品房销售面积94.2万平方米,增长61.6%;商品房销售额237977万元,增长58.2%。
年末房屋空置面积13.8万平方米,增长1倍。
其中:住宅空置面积5.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性用房空置面积8.38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城乡交流活跃,消费品市场繁荣旺盛。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984万元,增长24.3%。
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00712万元,增长28.3%;农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54272万元,增长17.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36779万元,增长27.7%;住宿和餐饮业118205万元,增长15.4%。
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30555万元,增长48.2%,其中:国有经济18963万元,增长62.8%;非公有经济424429万元,增长22.9%。
其中:私有经济384758万元,增长24.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到位资金良好。
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71个,其中:在建项目137个,筹建项目14个,完工项目20个。
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25亿元,省外到位资金110.9亿元,外资到位资金282万美元。
省外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外资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14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形成,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815万吨,增长11.8%,公路货物周转量127486万吨公里,增长14.85%;公路客运量1616万人次,增长8.79%,公路旅客周转量114257万人公里,增长14.43%。
全年民航货邮运输量完成0.31万吨,增长82.7%,运输旅客221.77万人次,下降3.40%,运输航班10537架次,下降4.80%。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147.9万元,增长11.06%。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560万元,下降5.5%,电信业务总量42587.9万元,增长12.9%。
全年订销报刊累计数1248万份,下降5.21%;函件159.22万件,下降23.83%;特快专递23.51万件,下降42.16%。
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9.75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2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2.6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68.8万户,增长15.8%。
旅游业持续升温,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7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3家,三星级宾馆51家;旅行社28家;A级旅游景点17家,其中:5 A级景点1家,4 A级景点5家;红色旅游基地1个。
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2.46亿元,同比增长26.84%,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71亿元,同比增长28.20%。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7%。
在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同比增长20.03%。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48.83万人次,同比增长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