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见部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f346533ccfc789eb172dc858.png)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 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按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
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本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患病年龄7~80 岁不等,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峰见于50~60 岁。
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DM 患者中约有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患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本病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
2 病因病机2.1 病因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
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DPN 的病机有虚有实。
虚有本与变之不同。
虚之本在于阴津不足,虚之变在于气虚、阳损。
虚之本与变,既可单独起作用,也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既可先本后变,也可同时存在。
实为痰与瘀,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互结并见。
临床上,患者既可纯虚为病,所谓“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又可虚实夹杂,但一般不存在纯实无虚之证。
虚实夹杂者,在虚实之间,又多存在因果标本关系。
常以虚为本,而阴虚为本中之本,气虚、阳损为本中之变,以实为标,痰浊瘀血阻滞经络。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DPN 病机是动态演变的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按照气虚夹瘀或阴虚夹瘀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夹瘀的规律而演变。
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dde5387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e.png)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对称性
A .远端,主要是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如双足疼痛、感觉异常或过敏) 以大纤维受累为主 混合型 以小纤维受累为主 自主神经病变(直立性低血压、腹泻、便秘、月经失调、阳萎、汗液分泌失调) 慢性进展性、以运动受损为主的神经病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非对称性 . 急性或亚急性近端为主的运动神经病 单颅神经病:一侧或双侧展神经、动眼 神经麻痹等 躯体神经病:腰骶神经丛、股神经、尺 神经等 肢体嵌压性周围神经病:腕管综合症等 (引自汤晓芙和卢祖能,1996)
方法:
神经妥乐平3.6nu,肌注,Bid,×8周
(四)改善血液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
前列腺素E1 西 洛 他 唑(培达) 安步乐克 尼莫地平、地巴唑 腹蛇抗栓酶、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
前列腺素
前列地尔 (凯时,PGE1) : 可扩张血管、增加神经内膜中血流、 抑止血小板聚集、抗凝血 ug + NS 250 ml ,静滴, Qd×20d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大纤维型:主要表现为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再生。 小纤维型:轴突病变为主,可伴有继发性脱髓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16.3%-66%
1992年 英国Walters报道1077例DM中占16.3%
诊断
诊断
(一)神经电生理检查
整个神经的全长均可出现弥漫性传导异常,但越靠远侧程度越重。 一般是传导最快的有髓大纤维先受累。
诊断
病理改变
粗大有髓纤维受损—脱髓鞘 小纤维受损—轴索受损为主,继发脱髓鞘 肌电图与神经电图改变 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正尖波等 神经电图: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
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手脚麻木 刺痛是如何引起的
![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手脚麻木 刺痛是如何引起的](https://img.taocdn.com/s3/m/c04ff109f12d2af90242e6bc.png)
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如何防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
其发病目前认为与微血管障碍引起神经组织的局部缺血和糖尿病代谢异常引起神经组织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失衡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①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非常广泛,可见于9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
病变多为对称性,下肢比上肢多见,病人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常有麻木、虫爬、针刺样疼痛等感觉,感觉障碍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夜间疼痛往往加重,病人有时难以入睡。
下肢的反射减弱或消失。
②植物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是人体内一组不为人的意志所控制的神经,它分布广泛,影响到人体各个系统。
当病变发生在心血管系统时,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卧位站立时,病人感觉头晕、软弱无力、视物不清,严重时可跌倒,但倒地后立即清醒。
病变发生在泌尿系统时,可发生膀胱麻痹,尿潴留,小便淋漓不尽,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
病变发生在生殖系统,病人可出现阳痿、早泄、逆行性射精,这是糖尿病人不育的原因之一。
病变发生在消化系统时,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病人常有间歇性、无痛性原因不明的腹泻。
还可导致病人排汗障碍。
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病人对低血糖的反应不敏感,有时无心慌、饥饿感、出汗等前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一点反引起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高度重视。
③脊髓神经病变较少见。
④颅神经病变。
病人可出现头痛、眼肌麻痹、复视。
⑤脑部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形成)比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常见。
⑥运动神经病变。
病人腿部突然或逐渐地出现烧灼感,患者出现肌无力,肌萎缩,行走困难。
典型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防治措施:①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控制好血糖,可使神经病变好转。
哪怕病人有疼痛、感觉异常或颅神经病变,只要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半年,这些异常改变也可以得到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因此,控制好血糖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基础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c1f909b7227916888486d7ca.png)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
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
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
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
有时有触觉过敏,甚则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
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
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临床表现麻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体征方面有: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震动觉减弱或消失;位置觉减弱或消失,尤以深感觉减退为明显。
脚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典型症状。
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
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
“其受损的根本原因,是小血管的受损。
”糖尿病神经病引起的脚麻有几个特点:1.从远端开始;2.有对称性;3.逐渐向上发展;4.除了麻,还会有袜套样感觉、踩棉花感、蚁走感等。
由于感觉麻木,病人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伤、硌破后不自知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
因此,没有诱因却出现脚麻的患者要注意检查血糖水平。
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
已出现神经病变的要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天天检查双脚是否有破损,尽早处理脚部干裂、鸡眼、霉菌感染等问题。
腹胀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类,多发生在病史在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腹胀,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
周围神经减压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疗法
![周围神经减压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0ea3e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d.png)
糖尿病园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好发于下肢,通常不可逆转,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也是最常见和棘手的慢性并发症。
预测到2030年,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3.66亿,而其中近半数患者将会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可分为3大类:感觉症状、运动症状和自主神经症状。
最常见的是感觉症状,如疼痛、烧灼感、电击或针刺样感觉、寒冷感等,也可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走感、各种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
疼痛经常在夜间加重,有时剧烈难以忍受,多见于足和下肢;运动症状包括肌无力,如脚趾和脚踝伸展无力、肌肉痉挛、肌束颤动;自主神经受累影响到血管及汗腺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四肢发冷、多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等。
此外,还会导致足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截肢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通常不可逆转,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对症治疗、营养神经等,虽然是标准治疗,但效果通常不显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周围神经减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法。
最新研究表明,在腕、肘、膝外侧、内踝、足背等肢体解剖生理狭窄处,由于糖尿病代谢及血管异常因素而发生病损、肿胀的周围神经,受到周围弹性下降的结缔组织卡压,导致神经病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这种理论为采用一种崭新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带来了希望。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念在1988年由美国Dellon 教授首先提出。
1992年,他率先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了四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效果显著。
周围神经减压术基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双卡理论,通过在周围神经生理解剖狭窄处对神经进行松解,改善轴浆运输及周围神经的血供,修复损伤的神经,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对于中晚期患者,行周围神经减压术除可部分改善麻木、疼痛的症状,足底部感觉恢复后有利于提高平衡能力,避免跌倒,从而降低与之有关的骨折发生率,下肢感觉的恢复可有效预防神经性溃疡和截肢的发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36a57b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5.png)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许多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
这种损伤主要发生在肢体的神经末梢,包括脚、脚踝和腿部等。
高血糖会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管供应减少,从而引起神经病变。
此外,糖尿病还可以增加神经末梢受到其他损害的风险,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障碍。
对于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麻木、刺痛或针扎样的感觉,以及温度感觉和触觉感觉的丧失。
运动障碍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自主神经障碍则表现为心率不稳、血压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其工作和社交能力。
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的结果来判断。
同时,一些神经生理测试,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电极肌电图等也可以协助诊断。
这些测试可以用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等指标,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早期识别和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缓神经损伤的进程。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以用于控制疼痛感觉。
一些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和热敷等也可以缓解症状。
对于自主神经障碍,医生可能会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调节血压、引导排尿等。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管理措施也可以帮助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定期检查足部以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5c7bb4dcf84b9d528ea7ae0.png)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范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给糖尿病人带来巨大痛苦的一类慢性并发症,病变累及广泛,从中枢神经如脑和脊髓到周围神经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生。
导致糖尿病人发生神经病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流变控制不良,引起滋养神经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缺营养;长期糖代谢紊乱可使神经内山梨醇和果糖聚集增多,神经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神经内蛋白质糖化使神经组织本身发生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的脑部,使病人发生半身偏瘫;发生在脊髓使病人发生下半身截瘫;可以发生在周围神经使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颅神经以及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发生病变,往往可以使多个神经系统同时受累。
最常见的末梢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的足部和手指麻木、刺痛、发凉和感觉异常,如烧灼感、蚁走感(有如蚂蚁在皮肤上爬动),对冷热刺激的过敏或感觉迟钝,严重时走路如踏棉花,下楼梯时举步不稳,肢体无力,走路时鞋掉了也不知道。
如果四肢肌肉萎缩(小腿瘦细)说明病变已累及运动神经,此时往往病人下肢的大血管伴有严重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病人如果头颅神经受累,可以引起如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额部、面颊皮肤发生电击样的疼痛。
动眼神经病变表现为复视(看东西成双),眼睑下垂。
一侧面神经病变表现为口眼及面部歪斜。
病人出现耳聋耳鸣,可能是内耳听神经受累所致。
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病变,可引起内脏的功能发生紊乱。
如胃肠神经受累,病人可表现为胃瘫(即进食后上腹饱胀、恶心、食欲减退,严重者可呕吐)、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支配膀胱的神经发生病变,膀胱的排尿功能障碍,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多,严重时可发生尿潴留,甚至引起输尿管和双肾的积水,引发肾功能不全。
生殖器官神经病变可引起性功能减退,严重者发生阳痿。
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常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塞和持久的心动过速,休息、睡眠时心率仍达100次/分以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3ca79b44bcd126fff7050b8b.png)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定义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
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流行病学
发病率为30%-90%; 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其发生率要超过50%; 有10%的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有神经病变。
诊断
1.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
2.症状及体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麻、凉、痛、痿等临床症状。 (1)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病情多隐匿,进展缓慢;主要症状
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 多从下肢开始,呈长度依赖性,夜间加重。体格检查示足部皮 肤色泽黯淡,汗毛稀少,皮温较低;痛温觉、振动觉减退或缺 失,踝反射正常或仅轻度减弱,运动功能基本完好。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DPN最常见的分型如下:
(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DPN最常见类型。 (2)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脊神经。 (3)非对称性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
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4)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者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主要为L2、
②振动觉阈值测定(VPT):VPT测定简便、无创、重复性好,患 者顺应性好。临床上常以VPT>25伏特作为评判足溃疡风险的 重要指标。
③神经功能评分:较详细全面,如密歇根评分法包括一份由患 者完成的15个问题组成的症状问卷和一份由医生完成的足部体 检量表。多用于DPN的流行病学调查。
④脊神经根的冠位MRI:疑为多发神经根病变者,可进行脊神 经根的冠位MRI的T1加权像薄层(2-3mm)扫描检查。有助于鉴 别诊断与确诊。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be85033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a.png)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
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
首先我们来讲讲什么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
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细胞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有细胞质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形态各异。
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
正常的周围神经,有长长的轴突,其延伸到末端就是末梢神经。
我们的脚趾感觉,是从末梢神经开始采集信息,从末梢往上传递电流信号,到达位于脊髓的神经细胞胞体,再传给中枢神经,进行信息整合。
所以,神经就是电线。
信号就是电流。
电线外面包绕的是绝缘皮,是髓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原因:涉及遗传、药物、血糖等十分复杂,但一部分表现是髓鞘溶解消失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一般从远端开始、有对称性、四肢常表现为感觉减退、异样、迟钝、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
我们常会出现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比上肢多见。
感觉可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我们病人会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随着病变的进展,再生如果是不恰当的修复,还会引起疼痛等感觉过敏症状,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钝痛、烧灼痛、刺痛、刀割痛,感觉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呈昼轻夜重。
有时有触觉过敏,严重的不能忍受棉被的压力,须把被子支撑起来。
此种现象尤其在T2糖尿病中常见。
(对于1型我们50%以上最后是走在肾衰之上。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962b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f.png)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diabetic optic neuropathy,简称DO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或丧失。
本文将对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全面分析。
一、临床表现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
早期DON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物边缘模糊、色彩失真等非特异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最终可导致完全失明。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眼球震颤、瞳孔异常等症状。
二、发病机制DO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参与其中。
高血糖是DON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时间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视神经组织内的微血管受损,产生水肿和缺氧,在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作用下,视神经细胞发生损伤。
此外,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炎症等因素也可能参与DON的发生过程。
三、诊断DON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等视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等。
眼底检查是诊断DON的关键检查方法,可发现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糖尿病性改变等特征性改变。
此外,还可借助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高新技术进行辅助诊断。
四、治疗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糖尿病控制、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面。
首先,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DON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并定期测量血糖指标。
其次,药物治疗是具体治疗DON的重要手段,包括激素类药物、微血管保护药物、抗氧化剂等。
康复治疗包括眼部按摩、眼保健操以及康复训练等,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总结起来,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定期监测血糖指标,积极治疗糖尿病,是预防和治疗DON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c4f32a8684868762caaed59c.png)
杨丽娟(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
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
西医学名糖尿病神经病变英文名称diabetic neuropathy所属科室内科- 内分泌科主要病因未明多发群体糖尿病患者目录1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与发病机制编辑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学者们认为是多因素的。
近年研究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二)缺血及缺氧性因素(三)氧化应激:(四)多元醇通路过度活跃(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核因子(AGE-RAGE-NF-KB)(六)蛋白激酶C( PKC) 的激活:(七)必需脂肪酸代谢异常(八)神经生成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IGF-1等。
(九)综合发病机制假说:以上信息综合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模型。
高血糖通过影响神经微血管舒张而导致神经血流减少与血液粘滞度增加。
微血管的收缩紧张性增加,舒张性减弱。
加上微血管血流减少,可增强粘连分子的表达,损害血液-神经屏障,生成过氧化物根,并且激活PKC和NF-KB。
接踵而来的是神经内膜缺血和缺氧。
结果导致脂解作用增加,高血糖诱导的r-亚麻酸缺乏,AGE生成(AGE-RAGE-NF-KB),多元醇途径代谢过度活跃,PKC与自动氧化作用以及生长因子缺乏导致了脂质过氧化作用。
糖尿病状态加重了对缺血的炎症反应。
HNE特别重要,因为它能够导致神经元、神经元附属物与支持细胞的凋亡。
此图是经过简化的。
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错综复杂的。
大部分可能的发病机制都是交错的,不同机制之间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与协同作用。
2病理改变编辑糖尿病神经病变病理改变广泛,主要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颅神经,脑及脊髓也可受累。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c45ecbe07c1cfad6195fa7c8.png)
检查位置示意图
保护性温度觉——局部皮肤凉热感觉检查
• 水杯法:将水杯中分别倒入凉水和温水,然后用杯壁
接触足部皮肤,评判患者的凉热感觉。
• Tip-Therm(Germany)凉、温感觉检查器。
一头为金属 凉感觉
一头为聚脂 温感觉
40g大头针痛觉检查
临床上,常用40g压力针头刺下肢和腿部的局部皮肤, 以评判患者对疼痛的感觉。
二、紧张性效应 在安静状态下,自主神经纤维经常 有低频的传出冲动传到效应器,起着轻 微的经常刺激作用,称紧张性效应。例 如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或交感神经,可 分别使心搏加快或减慢,这说明未切断 前迷走神经使心搏减慢,交感神经使心 搏减慢,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
三、交感-肾上腺活动与应急反应 在一些紧急情况,如剧烈运动、失 血、酷寒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广泛加强的现象叫应激 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心搏加速,皮肤 及内脏血管的广泛收缩,支气管扩张、 肝糖原分解加速等,其生理意义在于动 员机体各种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剧变。 如果切除动物的交感神经链,则动物应 付紧急情况的能力就大为减弱。
QST检查仪器具有多种感觉测量模式,其中轻触觉及 振动觉可评估有髓的粗神经纤维功能,痛温觉可评估 薄髓或无髓的小细神经纤维功能
─ VPT振动觉阈值测定
简便、无创、重复性好、患者顺应性好,临床上常以 VPT> 25伏特作为评判足溃疡风险的重要指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2.
局灶性单神经病变:主要累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
及第Ⅲ、Ⅳ、Ⅵ和Ⅶ颅神经,面瘫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 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在数月后自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4adb3ab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7.png)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最常见于双下肢远端部位。
DPN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容易发生足部溃疡、坏死、截肢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DP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DPN的诊疗流程及相关治疗方法。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DPN的诊断需要进行病史和体格检查。
病史方面,需要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治疗及控制情况、合并症等;体格检查方面,需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感觉方面,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冷热觉、振动觉等的检查;运动方面,包括肌力、肌张力、肌肉萎缩等的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包括心率变异性、端末神经功能、肠胃道功能等的检查。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DPN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和感觉神经纤维状态。
主要包括电激发肌肉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等检查。
其中,EMG可检测运动神经单位电位和肌电图活动,评估肌肉神经损伤情况;NCV可测定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幅值,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及损伤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DPN的早期诊断和病变部位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三、神经成像检查神经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主要用于确认DPN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可用于观察神经根、神经节等周围神经结构;二维超声成像(B-mode ultrasound,B-US)和多普勒超声成像(Doppler ultrasound,D-US)可用于观察深部神经。
神经成像检查对于DPN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273c7b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5.png)
选择性损伤小神经纤维,引起严重的感觉及神经自律性的丧失。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小,年龄多为20-40之间,并且1型糖尿病患者多见,在患者群中,女性更易受累。此病可发展为有症状性自主神经病变,通常为体位性低血压、异常的出汗、足部血流量增加、胃轻瘫、神经性腹泻、Charcot 关节病变、足部溃疡。
正中神经 腕管综合症 尺神经
小神经纤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受累,较常见,并且通常伴随有症状 逐渐发病 不会恢复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出现此神经病变 伴随其它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刀割样疼痛
感觉过敏(异位疼痛) 腿上贴塑料薄片 下肢无力 氯硝安定 痛性痉挛 硫酸奎宁
其它症状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对症处理(1)
胃轻瘫 总的治疗方法:改善血糖控制 胃肠道动力药 静脉或胃肠外给药 通过消化道造瘘术,实施空肠喂饲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对症处理(2)
异常出汗:目前没有有效方法,(讨论)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使用尿道插管或压力装置,协助排空膀胱。也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体位性低血压:睡眠时,抬高头部。药物可使用氟氢可的松及а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自主神经病变(1)
循环系统的改变 体位性低血压:当患者改变体位为站立位时,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临床症状有,站立后,患者出现头晕、一过性视力丧失,有时甚至有意识丧失出现。 出汗异常: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足部出汗能力下降或者缺失。进餐时出汗是一种典型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2)
糖尿病神经性腹泻 糖尿病胃轻瘫 神经膀胱 勃起功能异常(阳痿) 呼吸暂停
K+ATP酶
神经Na+
-
-
-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分型
进行性神经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见部位
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见部位二、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三、糖尿病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见部位1、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见部位
1.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以手足远端感觉运动神经受累最多见。
通常为对称性,典型者呈手套或袜套式分布;下肢较上肢严重。
1.2、近端运动神经病变:一侧下肢近端严重疼痛为多见,可与远端运动神经同时受累,伴迅速进展的肌无力和肌萎缩。
是肌肉最常受到累及的类型。
2、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2.1、心血管疾病: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
糖尿病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
2.2、脑血栓:调查表明,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
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
可使血液变得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
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
3、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
3.1、血糖控制不佳:过高的血糖会导致并发症发病率增加。
3.2、患者病程增长:一般糖尿病患病超过5年,其并发症发病率会增加。
3.3、患者年龄增长:一般过了青春期,其并发症发病率会增加。
3.4、高血压:一般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病率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