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国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近代中国国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近代中国国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从1840年开始,进入了近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从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一直在遭受着外国列强的压迫和奴役。

主权的丧失,殖民地的形成,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丧失独立性,中国社会一直在残喘中畸形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和随后的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中国形成了真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使中国进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中,但是中国原本的封建性质,使得中国社会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结合下的畸形社会形态。

在这样的形态下,中国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是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夹缝,能有的发展也只是不完全和畸形的。

有了外部势力的压制,丧失了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也带有很大的依附性。

加之中国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固守和遏制,也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有了保守性和封建性。

中国原本的自然经济在帝国主义经济的冲击下,破坏、解体了一些,但不是主要的。

简述近代中国国情及社会主要矛盾。

简述近代中国国情及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国情及社会主要矛盾一、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社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战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加速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但并未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

二、社会主要矛盾在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矛盾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中国人民要求摆脱外国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2.阶级矛盾中国社会存在着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要求减轻赋税负担,土地改革和获得更多的权利;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和推进现代化。

3.封建主义和现代化的矛盾中国社会存在着封建主义和现代化的矛盾。

封建主义制度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现代化则需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

中国需要进行社会变革,推进现代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

三、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解决上述社会矛盾,中国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1.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中国解决封建主义和农民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

通过土地改革,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2.推进现代化中国需要推进现代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

现代化需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建立现代国家制度和法治社会。

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一、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1.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去实现。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和战争解决问题。

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曾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展革命斗争,建立自己的政权,但都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吸取了近代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暴动取得了胜利,但在中国却行不通。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正如后来邓小平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讲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当时在世界上还是没有的。

但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的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城市。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搞革命,我们也是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搞革命,这在原则上是相同的。

但我们不是先搞城市,而是先搞农村,用农村包围城市。

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能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

因此,中国革命的道路既不同于俄国,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便产生了。

中国是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国家,农民是革命所需力量的主要来源,必然成为中国武装斗争的主体;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农民战争悠久历史的国家,总结历代农民战争的经验,继承历代农民战争的传统,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一个重要任务。

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与中国的这种民族特点结合起来,便产生出一种新式的农民革命战争。

第三章-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 路。
第 二 节
新民主 主义革 命的总 路线和 基本纲

一、新民主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的、封建主义和官 僚主义的革命。(在晋绥干部会议
上的讲话)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包括:
对象,动力,领导权,任务,性质, 前途
(2)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 会基础
(3)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 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解体,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中国已经不是 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4)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在外 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 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天津条约》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瑗珲条约》 200万两白银
(割去六十多万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 平方公里领土) 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 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行;增开十处新口
岸 ;准许华工出

《中法新约》
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
民统治 ;
《马关条约》 对日本赔款23000万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
4、 近代 中国 革命 的根 本任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 与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推翻反动 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 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 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 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 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 提。
第 一 节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理 论的 形成

论述近代中国国情

论述近代中国国情

论述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

以下是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论述:1. 政治体制转型: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体制转型。

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2. 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采取了市场经济改革措施,引入外资、鼓励私营企业,并逐步开放经济,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

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3. 社会变迁与发展挑战: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产阶级崛起,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以及环境污染、资源严重消耗等可持续发展挑战。

4. 国际地位提升: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倡导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和倡导者。

5. 民生改善与社会福利:近代中国致力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大投入,努力提供公共服务。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通过扶贫政策和措施,在几十年内使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了贫困。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国情呈现出政治转型、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国际地位提升等特征。

中国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等诸多挑战。

理解近代中国国情有助于更好地认知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研究及其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研究及其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

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㊃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研究及其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项元顺丁俊萍[内容提要]毛泽东十分注重对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和研究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主要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阶级分析法和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国情进行研究㊂在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实际㊁中国革命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毛泽东形成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正确分析,对中国革命的任务㊁形势和道路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规律性认识㊂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对于中国国情研究的指导原则㊁实践方式㊁理论成果及其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国情研究的重要性,也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中国国情研究提供历史借鉴㊂[关键词]毛泽东;国情研究;中国革命[作者简介]项元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丁俊萍,法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㊂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后,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以及革命斗争的策略㊁党的任务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去伪存真㊁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㊂在革命形势瞬息万变㊁社会时局动荡不安的情势下,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不断回应着革命现实需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并形成了能够正确指导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前进方向的思想观点和理论㊂一、毛泽东研究近代中国国情的指导原则国情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㊁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主要社会特征和状态㊂科学地认识本国国情是促进本国发展的基本前提㊂任何理论或者政策脱离了本国的国情实际都会因 水土不服 而宣告失败㊂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的希望,陈独秀㊁李大钊等人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中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者,毛泽东㊁蔡和森㊁周恩来等一批青年革命者也成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很早就意识到了国情研究的必要,并且对于如何开展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和把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研究及其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握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看法,形成了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㊂1.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109的观点㊂他反对那些不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某个问题而空谈解决问题的人,也反对那些遇事只顾叹气不去解决的人,还反对那些不经过实际调查研究而遵照本本如何而如何的人,而这些人就是不注重调查研究的教条主义者㊂毛泽东很早就重视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他提出的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的观点,是他对中国国情研究的指导原则的认识和把握的反映㊂他认为,空谈㊁逃避和遵循教条无法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也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还会催生脱离实际的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错误㊂只有 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1]115,才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外交的现实状况,才能够对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命运作出正确的分析和把握㊂2.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进一步指出,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1]110㊂在他看来,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了解和把握国情的基本途径,但是调查研究不是漫无目的的调查和漫无目的的研究,调查研究需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就需要以解决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㊂只有回应解决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的实际需要,调查研究才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由此产生的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才是契合中国实际的和有益的㊂没有对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的调查研究就不能正确把握中国国情,就不能找到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的 来源 和 现状 ,就 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1]110㊂毛泽东提出的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开展国情研究的基本途径以及开展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构想㊂3.正确的斗争策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在毛泽东看来,对于中国社会各阶级而不是 各种片断的社会现象 [1]113的调查研究,是正确把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㊁相互关系的前提,是制定正确革命斗争策略的基础㊂只有开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调查和研究,革命斗争的主力㊁革命的同盟阶级和革命的反对阶级才能得以明晰㊂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调查研究形成的结论和认识,又在党的实际工作路线和实践当中得以体现,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得以矫正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可行的革命斗争策略㊂他还指出, 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而且 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 ㊂[1]115-116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国情的把握,既产生于革命斗争实践,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实践中完善和发展㊂毛泽东强调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调查研究,以及认为党的正确斗争策略只有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开展中国国情研究的实践来源和实践检验的强调㊂4. 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毛泽东在论述红军内部存在游离于农民㊁游民㊁小资产阶级之上的不正确的思想倾向的时候,提到 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1年第1期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 [2]74,他指出这才是共产主义者的研究态度㊂从历史方面考察,着重要求对事物的历史情况进行梳理和把握;从环境方面考察,侧重对事物当下发展的各方面状况的认识和把握㊂这里反映出毛泽东对于研究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式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也正是毛泽东在对中国具体国情进行研究时所采取的态度 唯物辩证的态度,这是指导他开展国情研究的重要原则㊂二、毛泽东研究近代中国国情的实践方式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国情的实践过程中,注重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来研究革命运动中的具体问题,也注重通过广泛的实地调查研究来摸清革命的实际情况以作出正确估计,从而形成正确的革命斗争策略㊂他指出,调查工作的 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 [1]113㊂他在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本状况和革命态度,以此来明确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为形成正确的革命斗争策略奠定基础㊂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实际和革命形势时,注重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㊁探求规律,他强调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革命形势的实际,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并且能够紧扣革命形势的变化动态研究革命问题㊂1.注重实地调查无论是在大革命如火如荼开展的年月里,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军的多次的 围剿 中,毛泽东都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革命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疑惑㊂对于中国革命遇到的实际问题,他十分注重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以此来认识和把握广大农村实际的政治㊁经济㊁社会和阶级状况,而不是遵从 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 [1]12站在革命群众的后头对革命指手画脚㊂自1927年开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毛泽东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做了不少的实地调查研究㊂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对湖南的湘潭㊁湘乡㊁衡山㊁醴陵㊁长沙做过实地调查㊂1927年11月,他又对江西的永新和宁冈做了实地调查㊂随着红军转战南方各省,毛泽东的实地调查也一路开展起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县,江西省的兴国县,吉安县的李家坊村㊁西逸亭村,吉水县的东塘村㊁大桥村㊁木口村,福建上杭县的才溪乡,等等,都曾是毛泽东开展调查的乡村,其中调查规模最大最详尽的当属寻乌县调查㊂[3]41通过这些实地调查,毛泽东对革命运动中极端重要的农民问题㊁农村的阶级剥削状况㊁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展情况㊁乡市苏维埃政府工作的开展情况等得出了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并以实地调查的结果作为制定阶级斗争㊁土地革命㊁政权建设㊁武装斗争策略的依据,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㊂在实地调查中,毛泽东抛弃了对于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意识到农民运动的革命性和农民阶级的巨大革命力量㊂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在32天的时间里实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研究及其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地考察了湖南的湘潭㊁湘乡㊁衡山㊁醴陵㊁长沙[1]12的农民运动开展情况,得出了与当时对农民运动种种非议完全相反的结论㊂在同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的发言中,毛泽东在讨论农民问题的时候进一步指出, 当我未到长沙之先,对党完全站在地主方面的决议无由反对,及到长沙后仍无法答复此问题,直到在湖南住了三十多天,才完全改变了我的态度 [2]46㊂由此可见,在此之前,党的领导同志并没能认识到农民运动的实际面貌而站在地主方面,因而在开展革命运动时低估甚至抹杀了农民运动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毛泽东本人对于农民运动现实情形的了解也不甚透彻㊂正是在实地调查中,毛泽东才逐步意识到农民阶级的巨大革命性㊂也正是在实地调查中,毛泽东认识到了村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分配政策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㊂在江西省吉水县的东塘村等地的实地调查,使毛泽东对苏维埃政府的土地斗争组织情况和土地分配政策现状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也因此发现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分配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以村为单位的分配方式 利于富农不利贫农 [3]254㊂他据此指出,这样的做法一定要改变㊂2.注重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早在1925年,毛泽东就开始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调查和剖析,他注重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真正区分清楚革命的敌人和革命的朋友,从而为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打下基础㊂在国共合作形成之后,面对国民党右派对国共合作的破坏和篡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阴谋,中共四大针对革命形势提出了革命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提出了要争取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地位,发展农民运动,建立工农联盟的正确革命方针,但是当时党内许多主要领导同志仍然存在右倾机会主义和 左 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党的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开展农村调查和组织发展当地农民运动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㊂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划归为极端的反革命派,将中产阶级也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划归为摇摆阶级,将小资产阶级以各自对待革命的不同态度又细分为左中右三派,他认为游民无产者 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并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半无产阶级㊁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㊂[1]5-9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基本准确的,同时他对 谁是革命的敌人㊁谁是革命的朋友 这一问题作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回答,对于阻止党内错误思想倾向的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㊂在分析湖南农民运动时,毛泽东也注重使用阶级分析方法,他对富农㊁中农㊁贫农对待农民运动的态度做了准确的区分㊂他指出富农对运动的态度 始终是消极的 ,中农的态度是 游移的 ,赤贫㊁次贫的贫农则是运动中 最革命 的成分㊂[1]19-21他对于农村各阶级社会状况和革命态度的正确分析,为他形成正确的农民运动开展策略奠定了基础,也为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㊂在分析井冈山的土地问题时,他同样以阶级分析方法将井冈山农村阶级划分为 大㊁中地主阶级,小地主㊁富农的中间阶级,中农㊁贫农阶级 [1]69三大部分,他在分析各阶级对于边界土地政策的态度和反应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1年第1期基础上,认识到由于之前割据地区土地革命 采取全部没收㊁彻底分配的政策 [1]69损害了中间阶级的利益,从而使得中间阶级往往阻碍土地革命政策的实施以及在革命形势低落时极易走向革命的对立面㊂正是基于对中间阶级立场的科学分析,毛泽东开始意识到井冈山地区没收一切土地并重新分配的土地革命政策的弊端,逐渐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且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㊁政策和方法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4]286㊂此外,在回答 为什么要做社会经济调查 问题时,毛泽东指出: 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㊂ [1]113-114这集中反映了他注重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开展社会调查来研究中国国情的实践方式㊂3.注重运用唯物辩证法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注重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㊁探究中国革命存在的内在规律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他注重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中国国情,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革命大势的判断㊁对国内各阶级的分析和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认识上㊂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力量㊁继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的道路㊂在面对买办豪绅阶级破坏革命㊁小地主富农中间阶级反水㊁革命根据地屡遭围攻和丧失以及红军内部暴露的许多错误思想观点等问题,许多革命同志犯了革命的急性病而对革命前途表示悲观失望时,毛泽东却能够运用全面㊁客观㊁变化㊁发展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分析当时中国革命的真实现状,认识到 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㊁武装㊁党派等)也是弱的 ;革命的主观力量在革命失败后虽然大为削弱,但是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反革命力量表面上的声势浩大实际上却受着国际帝国主义的控制,反革命势力内部是矛盾重重的,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 以及 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发展起来 ㊂[1]99-101正是基于这种对革命形势全面客观的分析,毛泽东才能够正确把握中国革命各阶段基本形势和本质,逐渐引领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危险中站稳脚跟,开辟革命的新局面㊂在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1]3问题的分析上,毛泽东注重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各阶级及其政治立场进行划分㊂他指出,地主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 极端的反革命派 ;中产阶级则 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 , 必定很快地分化 ,或向左成为革命派,或向右成为反革命派;小资产阶级存在对革命持怀疑态度的右翼㊁持中立态度的中间派和持支持态度的左翼;半无产阶级对革命也持支持态度,但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的研究及其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是革命性弱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则是 最进步的阶级 ,同时也是 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游民无产者则存在破坏性, 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㊂[1]3-9总之,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内各阶级时,注重分清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他对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的朋友以及革命的主要敌人作出了明确的划分,同时对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阵营中革命的可能朋友和敌人进行了正确区分,并且对各阶级的革命态度作了细致的区分㊂这为中国共产党在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斗争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正确的阶级斗争路线和革命斗争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指导㊂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吞中国的险恶意图充分暴露,这一重大的时势变化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了新的变数和重大影响,毛泽东认识到 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1]152㊂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企图将整个中国推入殖民地的深渊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要建立 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1]151㊂在分析国内各阶级对于日本侵华的态度立场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威胁到全中国的独立和生存时,革命和反革命阵线中可能发生的变化㊂他指出,在反革命营垒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场是动摇的,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暴行时, 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 [1]145,另一部分 则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 [1]145,这也是反革命营垒在民族危急关头的破裂;此外地主买办阶级内部也存在不同派系的利益冲突,这更加剧了反革命营垒的分崩离析㊂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吞,广大农民㊁学生㊁少数民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坚决要求反抗的,革命阵线会因此而愈加巩固,革命运动也将激烈开展, 革命的阵势,是由局部性转变到全国性 [1]151㊂正是在全面客观的分析判断基础上,毛泽东继续论证和说明了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为最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前提㊂三、毛泽东研究近代中国国情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在领导革命斗争过程中注重实地调查研究中国国情,并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各个阶段的革命形势,为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㊂也正是在科学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毛泽东得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㊁任务㊁方法㊁前途命运等的正确认识,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规律性认识㊂1.形成了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正确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缺乏斗争经验,在同国民党合作期间存在忽视农民力量的倾向,在开展土地革命过程中也存在政策过激的错误㊂这些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缺乏正确的分析,即没有正确回答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的问题㊂在实地调查中国社会的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1年第1期础上,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形成了较为准确科学的认识㊂首先,在敌我关系上,他认识到,对内压迫剥削劳苦大众㊁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势力的大地主㊁大军阀㊁大官僚们组成的地主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反动的敌人,对其是要采取坚决的斗争策略的㊂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期,日本帝国主义则是新的最大的敌人,对其是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予以打击消灭的㊂其次,在各阶级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分化方面,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也形成了客观准确的认识㊂农村中间阶级的 反水 [1]69问题,引起了他对农村中各阶级的详细研究和对红军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再认识㊂农村当中除了大中地主阶级是极端反动的势力,小地主和富农阶级因为有产和占有而成了中间阶级,革命初期将地主和富农一同打击的做法是中间阶级 反水 的重要原因㊂于是在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农村的革命斗争需要区分处理好对待各阶级的政策,他指出, 只有采取消灭地主㊁削弱富农的政策,才能使土地革命的利益完全落到中农㊁贫农㊁工人身上 ;他还认识到, 消灭富农的倾向是错误的,同时不应该把富农成分当做地主待遇 ㊂[2]269-270同样,在分析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时,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其内部存在的立场分歧,指出中产阶级派别中存在支持革命和反对革命的分化,小资产阶级当中存在左中右三股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叛变革命㊁小资产阶级惧怕革命都是现实的例证㊂最后,在革命形势的变化运动中,毛泽东动态分析了革命和反革命阵线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正确的新的革命策略㊂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㊁中国即将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的新形势下,他同样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分析出发,在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和革命不彻底性的同时,也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新形势下产生参加革命意愿的可能,以及农民㊁工人和少数民族参加抗日的可能,作出了肯定㊂同时,他指出了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矛盾分化趋势的存在㊂基于对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新形势的分析,毛泽东认识到革命和反革命阵线也将产生相当的变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也将成为可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也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㊂2.形成了对革命任务、形势和道路的科学认识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不同程度忽视农民的现象,甚至有许多人站在农民运动的对立面 指手画脚地批评 [1]13㊂党的四大通过了‘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并阐明了农民 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 [4]126的原理,这为党正确认识并领导农民运动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㊂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研究中,切身感受到了农民运动的真实面貌和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他指出,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2]37㊂这是自党的四大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原理之后,毛泽东对这一判断认识上的深化㊂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愈发认识到发动农民的重。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五四运动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而五四以后,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组织了自已的政党,充当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领导阶级的不同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的区别。
第二,新的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无产阶级据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新的革命阵营。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与世界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国际资本主义,因而成为同一阵营的革命盟友。
第四,新的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属性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种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进入准备阶段,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使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而是无产阶级革命。因为此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变化。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时代特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1、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尽管有了某些发展,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加之受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尽管被推翻了,但并未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整个社会呈现出典型的半封建性。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中国实际上处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一,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加上幅员辽阔、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中国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面貌。

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非常重要的。

一、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中国走新民主主义道路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一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对革命的探索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帝反封斗争,但都属于就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强大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发展轨道被打破,出现了以大规模的社会解体和文化解体为特征,并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变乱的局面[1]。

中国社会只能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式,寻求自己的革命路线,找到前进的方向。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受到了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当时世界革命潮流的影响和推动,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人民探索改造社会的正确途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2]。

从此,中国革命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在对中国国情的认真分析,对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等一系列由弱到强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些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相结合,从此便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的形成和发展。

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土地革命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就无法发动和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就无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也就无法根本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从而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1919年春,毛泽东和 母亲文七妹、弟弟毛 泽民(左二)、毛泽覃 (左一)在长沙合影
二、中国革命“两步走”发展战略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一。
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 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出发,提出了 中国革命“两步走”发展战略,他指出: “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 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的时 间是相当地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 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
国情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 状况。它包括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地理环境、民 族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等等。近代中国社会是 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 态。“半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 中所处的地位;“半封建”指的是社会经济制度。 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 受封建主义毒害。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 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 命
一、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性质
本 节
进入
二、中国革命“两步走”发展战略
进入
内 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进入
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Hale Waihona Puke 伟大开端进入一、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性质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思想是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武 器。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先认识中国社会。“认 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 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经过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中日 战争在朝鲜境内进行,其中有著名的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 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 之战。 第三阶段: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 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
3、结果
清政府失败并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第二个重要条约)
2.经济上 a.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不但 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显著 的优势,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b.虽然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些发展,但始终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经济形式。由于中国是几个帝国 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 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国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3.结果
结果:清政府投降并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个重要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五处为通商口岸(史 称“五口通商”),准许英 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c.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 江面和岛屿
3.结果
签订了《越南条款》《中法新约》等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 。 云南、广西等地区成为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时间:1894-1895 影响:中国半殖民化大大加深
1.起因
(1)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 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 (2)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 强的支持。

近代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近代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争鸣近代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刘翔摘要:近代国共关系的变化,一直贯穿中国革命的始终,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当国共紧密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国共关系破裂,往往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大革命失败,内战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

关键词:北伐战争、北洋军阀、五四运动、新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黄埔军校、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双十协定、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首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916年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病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1919的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在古老的古华大地上传入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革命的面貌的焕然一新。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许多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阵营空前强大。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在北伐胜利进军中,中国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北伐军中,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军事和政治负责工作,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鼓舞了广大官兵;叶挻独立团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觉悟程度特别高,战斗力特别强,担任北伐军先锋,一路所向披靡,连克汀泗格桥、贺胜桥,并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为北伐立下殊功;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论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特色革命为例来探讨

论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特色革命为例来探讨

论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特色革命为例来探讨【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社会不同阶层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得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人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中国革命性质、动力、领导力量和革命道路等独创性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创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大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实践、帝国主义、救国图存、民主革命阶段、特色理论【正文】: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充满了十分尖锐的矛盾,孕育着极其严重的危机和巨大的变革要求。

换言之,近代中国之所以爆发如此广泛和深刻的革命,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帝国主义列强一武力打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的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势力。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是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二章_革-命理论

第二章_革-命理论
★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 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3、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 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深 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具有革命性。 ★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动摇性和妥协性。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 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为解决这两大矛 盾,就要进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性质就是资 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
决定
社会性质
影 响
决 定 决定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 变动则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创造了条件。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主 要矛盾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 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 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 其中主要包括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战争两种反帝形式。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中国资本主义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 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它具有买办性、 封建性和垄断性。

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读后感

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读后感

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读后感中国的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这一观点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加以论证。

首先,在政治方面,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问题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解决。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民族资源和复杂的社会结构。

因此,中国革命问题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尊重中国人民的意愿,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

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城市工业化等。

其次,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国情要求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必须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中国革命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解决。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此外,在社会方面,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必须注重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社会结构复杂,社会矛盾多样化。

因此,中国革命问题需要通过保持社会的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来解决。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各种社会政策,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扶贫工作、优化教育资源等,积极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最后,在文化方面,中国的国情要求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必须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问题需要通过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来解决。

中国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中国的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只有深刻理解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中国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

中国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

中国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这些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与政治面貌,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在近代革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

一、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近代中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凌和剥削。

中国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们开始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中国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革命运动之一,它由洪秀全等领导,在1850年至1864年期间,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传播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并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则是中国人民对外国列强的反抗运动,它于19世纪末起义并获得了一定的胜利,被誉为中国人民爱国意识觉醒的象征。

义和团运动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里程碑,它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亥革命意味着中国革命力量的崛起,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开辟了道路。

这些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追求解放的决心,为中国近代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革命道路中国在近代革命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尤其是通过不同的革命思想和理论的引进、解读与吸收,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指导思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人纷纷意识到传统思想观念的陈旧和束缚,不断引进西方科学、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放中国人民,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

近代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四 大 发 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 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 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中国的小手工业
英国的大机器工厂
帝国主义的入侵
1840——1901年发生的鸦片战争等四次有代表性的被侵略战 争,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⑴1840.6至1842.8 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迫鉴定的条约有中英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之后还有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 在五四运动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 的领导力量,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来考察、思考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 系列问题。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和鉴 别,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 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初步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重新考虑中国的 问题。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 (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 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 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 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时代条件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 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认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得出 了“走俄国人的路”的历史结论 。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 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

因为只有认清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才能预见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才能科学地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所以说认清近代中国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背景

新民主主义背景

官僚资本。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 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 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 地位。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 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 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 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 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 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 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观看视频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 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
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
小罢工百余次、参加人数在 三十万以上。
香港海员罢工
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 的较量。它开始于香港,波及于长江,前后经四个月。1922 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他们在苏兆征、 林伟民等领导下,克服港英当局的种种阻挠和破坏,将罢工 坚持了五六十天.使香港的海上航运、市内交通和生产事业 全部陷入瘫痪,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 答应为海员增加15一30%的工资罢工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 级的战斗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 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 史的新纪元。
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不仅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 级觉醒,也促使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 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在俄国十月革 命影响下,欧洲很多国家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 东方无产阶级革命也蓬勃发展起来。俄国与中 国相邻,其国情与近代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国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从1840年开始,进入了近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从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一直在遭受着外国列强的压迫和奴役。

主权的丧失,殖民地的形成,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丧失独立性,中国社会一直在残喘中畸形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和随后的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中国形成了真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使中国进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中,但是中国原本的封建性质,使得中国社会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结合下的畸形社会形态。

在这样的形态下,中国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是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夹缝,能有的发展也只是不完全和畸形的。

有了外部势力的压制,丧失了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也带有很大的依附性。

加之中国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固守和遏制,也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有了保守性和封建性。

中国原本的自然经济在帝国主义经济的冲击下,破坏、解体了一些,但不是主要的。

发展过程中还是带有很大部分的封建性质,自给自足还是占据着主要的方面,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占据着主要优势地位。

在此基础上,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给中国革命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促使中国在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剥削上的步伐加快。

面对着中国遭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打倒帝国主义获得民族革命的胜利和推翻本国的封建势力获得人民解放的任务成为摆在中国面前最主要的任务。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才能完全获得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独立、文化的进步发展。

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才能使中国人民真正获得自由。

在这一艰巨任务面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成为中国反帝和反封的先行者,在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成为了先驱势力。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在这一政治纲领的指导下,说明获得中国的民族独立,恢复中国社会的自由自主,成为革命的首先主要的目标任务。

只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才能让中国得到发展,人民成为真正自由意义上的人民。

建立中国自己的独立政权,使农民摆脱压迫剥削,农民获得土地才能成为中国革命强大的辅助支持势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这真正掀起了中国革命的开始。

同样的也说明了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肩负任务。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在这情形下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中国近代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和民主共和政体的成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这是对中国几千封建制度的一大摧毁,使得中国政治向民主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平等、自由、解放从此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意识,共和观念也成了人民的思想认识,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压迫,从此也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但是革命果实最后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这也能真正说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上,中国资产阶级始终代表不了农民阶级的利益,没有把农民阶级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辅助重要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把农民阶级隔离开了,恰好中国农民阶级又是中国最多和最重要的阶级力量,农民阶级在中国社会占据主要部分,同时也成了遭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最严重的阶级,如果没有使农民阶级获得解放和独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样的革命也是不完全的。

事实证明,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带来的是军阀混乱、地区割据,使得中国变成了散沙的状态,地区割据势力成为了中国政治的现状,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趁之机。

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的历史灾难。

1913年袁世凯发起的“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刺激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以陈独秀为代表主编的《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促使了新文化运动的极大发展,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到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极大的促使了五四运动的发展,使得1919年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活力。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让中国看到在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和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剥削下,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理论。

随之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更加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的广泛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在中国的革命指导具有了现实性。

这个时期,中国刚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残留的封建制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

各军阀依然存在着,加上之前国民党的改组成立,共产党的成立,相互之间形成了势力的争夺盘踞地的割据霸占。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只有结束中国势力的割据,实现国内的统一、和平、稳定才是刷洗被列强屈辱的必要措施。

所以形成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消除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军阀势力割据,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反向倒戈,最后导致大革命的失败,也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最后形成国共长期的对峙状态。

1931年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日本正式打开入侵中国的大门。

这是中国遭受外国奴役压迫时间最长、最深、最直接、最有代表性的。

同时也注定了中国革命不能是短暂性的,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

中国共产党在分析大革命的失败和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拥有中国革命主导权的意识,形成自己的政权才是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必要准备。

但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是摆在中国革命面前最重要的国情,只有立足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才能让革命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首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成为革命最首要的任务,但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存在对峙状态,国内没有稳定统一的局面,是中国革命的大忌,国内分裂分歧只会让中国革命丧失主动权。

在民族大义面前,枪口一致对外才是革命的关键。

1937年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标志着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人民认识到国内团结合作才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国共团结合作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成为革命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形成共产党坚守敌后战场,国民党应对正面战场双面夹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形势,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有力的打击。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皖南事变的发生,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的创伤,同时也使国民党的反动嘴脸毕露无遗,自此开始国民党政策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面对这一严峻的革命形势,抗日重任落在了共产党的肩上。

在不断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和有力保证,以开展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建设为战略阵地”的中国革命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走这一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实际现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在这矛盾的前提下确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获得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据着绝大多数,中国革命要获取农民大众的支持和帮助,就必须到农村中去,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压迫最深最严重,农民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无产阶级团结农民阶级才能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胜利,中国革命实际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在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的正确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八年的抗战终于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的革命胜利,这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从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遭受的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结束了,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状态,取得了政治上的相对独立。

但是另一方面,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依然存在,实行一党专制独裁,给国内的民主政治的形成带来巨大的阻力。

实现国内和平民主和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形成不能调和的矛盾,解放战争成为了不能避免的道路途径,这样才能使中国实现和平民主的环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人民通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三大决战战胜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取得完全意义上的人民解放战争,实现了国内和平民主建国的伟大方略。

这些都源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代表全人民的利益,获得人民的支持,加上正确的革命方针策略。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各族人民,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获得了国家的统一团结。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中华民族被屈辱压迫下,中国人民坚持人民革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态下,取得了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独立自主,成为国际上的大国,人民获得国内的自由解放,这一切都源于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正确中国道路-----结合中国各阶段的国情实际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