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的优化
![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1ff3f1fce2f0066f43322c1.png)
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的优化美术课程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一门课程,“综合·探索”领域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教好“综合·探索”这一领域的内容,实现本领域的教学目标?笔者现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一、运用游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爱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最爱,学生对游戏天生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恰到好处让游戏“闪亮登场”,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借助游戏还可以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那么他的联想就是活跃的,思维是敏捷的,表达的欲望是强烈的。
因此,引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开展跟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有价值的游戏活动,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欣赏了一位老师执教“小花饰”这一课的教学,笔者深有感触。
“小花饰”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制作头饰。
执教者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了“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的思想。
首先,他让几位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游戏表演,这个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接下来,他通过讲述故事,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情境:“鸟语花香的春天来了,黄鹂鸟号召树林里众鸟们召开一个群鸟技能展示会……”故事讲述完毕,学生沉浸在兴奋之中。
此时执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与动作,用双手组合的手势表演鸟儿展翅飞翔的姿态,在用课件展示的背景中飞翔。
学生带着头饰进行的游戏表演激发了学生制作头饰的愿望,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则顺顺理成章地拉开序幕。
由此可见,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游戏能够给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使之萌生创新的欲望。
但是,将游戏性运用美术课堂,使之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还需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所选择的游戏,在内容与形式上要跟所教内容在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二是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好相关教具和实物,为游戏的开展作好准备;三是在游戏过程中,要讲清游戏规则和要求,以期让游戏开展得有效,能够引发学生表现欲望,使之服务于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5fc972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2.png)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在2023年,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更好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成为了众多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美术教学的意义美术教育是综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空间感、形象感和色彩感,而且还能够促进情感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教育更是培养其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
二、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1. 创新教学方式现今,应采取创新教学法对小学美术进行教育和培养。
这需要教师掌握一系列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通过美术游戏和活动,丰富孩子的艺术体验,引导他们在美丽的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而原本就具有吸睛作用的多媒体教学,应该更加深入学生心灵的层面,而不是简单地模拟高档的电子画册。
此外,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2. 创新课堂教学小学美术课堂的探索也不可避免,而此时教学中的美术作品应该尽量地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日常体验,以此增强作品的可接受性和领悟力。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互动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们充分融入美术氛围中,与美术作品建立起紧密而有形的联系。
3. 通过大游戏教学方式来探索但不受限于数字技术数字技术虽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运用到适合的场景中。
举例而言,老师可以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建立更立体、更真实的展示效果,让孩子在一个更加立体的教学环境中感受艺术,也能拓宽视野。
在其他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多模式、多感官等方式,将美术作品与孩子们多元化的世界联系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增强美术的魅力。
三、美术教学方法的实践1. 美术课程的创新实践为了深入挖掘小学美术教育的潜力,一些学校还将美术作为创新的载体,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976ef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7.png)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综合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2. 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综合创作。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索。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各种绘画、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3. 分组合作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 提问:你们知道美术与哪些学科有关联吗?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美术与所选学科的融合点。
三、实践探索1. 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选择一个学科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技巧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灵感及与所选学科的联系。
2. 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 提问:你们在上一节课的实践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二、深入探索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讨论结果,选择一个新的学科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师提供更多材料,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方法。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学生互评,提出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术与不同学科的融合点,并尝试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在综合探索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技巧和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教案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93c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c.png)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成果展示让我感到惊喜。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应该在活动中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形状的组合技巧和色彩搭配原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形状和色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形状和色彩来表达心情?”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利用不同的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体验它们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空间感的表达:学生需要理解如何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的布局,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感。
-艺术家作品欣赏:学生应学会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提取创意元素,启发自身的艺术创作。
2.教学难点
-创意思维的激发:学生往往在创作时缺乏新颖的想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进行创新性的组合和表达。
-色彩运用的熟练度:对于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3.空间感的表达: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画面空间感。
4.艺术家作品欣赏:欣赏与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形状、色彩和空间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创意灵感。
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状、色彩和空间感的运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047dc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d.png)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实践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的绘画技能,也注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艺术创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接触到时代的艺术风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归属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发挥和创作,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和创意作品的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手段应当不断创新和完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又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学习信息。
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创作过程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小学美术综合化教学探索
![小学美术综合化教学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1c68128cfc789eb172dc8cd.png)
小学美术综合化教学探索论文摘要: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本文主要就是美术综合化学习的意义;美术综合化教学的途径;综合化教学对美术教师的要求三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关键词:综合教学正文:美术综合教学听起来陌生,做起来棘手。
但它是对小学美术教师本身素质的挑战,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是迫切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毕业于美术专业的我,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又从事美术教学,并曾担任过班主任工作,这对我开展美术综合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艺术教学综合化是当今国际艺术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是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性艺术教育,必然向综合化教学发展,因为艺术在沟通和形成各学科间的各种联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所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并且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十分注重各门艺术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整体,部分以及相互关系。
在教学部颁发的《美术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就是“综合探索”,并在每个学段提供了美术学课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凡是学校能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术无关的”。
加全面多元化地接受来自多学科的审美感受。
在小学艺术课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把美术教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教学结为互动链,使学生更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
目前,借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需要,从课程资源的实质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现在我谈谈有关美术综合性教学的体会。
一术综合化教学的途径美术综合化教学是指通过综合化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美术
![综合探索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ea977210767f5acfa1c7cde5.png)
主讲:高雄山
一、美术新课程的标准 对“综合•探索”课的要求
美术课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课分为三个层次 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3、美术与
美术综合•探索课的现状
1、城乡学校条件的差异 2、陈旧观念的影响 3、教学设备的缺乏 4、学生兴趣不高 5、课时分配的不合理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
一是研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二是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
如何上好综合•探索课程?
一、课前准备 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三、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主体 四、教学延伸以学生为主体
综合·探索课的学习方式
1、发现式学习: 设置情境、建立假设、验证假设、发现 规律。 发现式学习的本质特征
①问题性 ②过程性 ③开放性 2、活动式学习:
“活动式”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 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 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 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 “活动式”学习的主要理念 ①“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活动体验理念 ③开发能力的理念
1. 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 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 决问题的美术领域。
㈡ “综合·探索”领域应达到的总体目 标
1. 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 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 各种形式发表学术成果。
2. 认识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 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 题的能力。
• 策划式学习的实施原则 ①注重分解与整合 ②注重结构化处理 ③注重师生共同参与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哪些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哪些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5b3701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4f.png)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哪些教学策略?综合在学科内部跨越了传统美术以材料分类的界限,发展其多样性和综合性。
跨越了学科间的界限,是有意义的、有机的融合,而“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在课程中突显了其必要性。
只有美术教师走进新课标,更新观念确立综合性教学的理念“遵循审美规律,渗透美术文化,体现学科综合”才能增加美术综合性教学的实效性。
“美术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要遵循综合性、目的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原则,并与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互相借鉴,才能避免生拼硬揍的现象,达到有机的融合。
在此附教学案例《大提琴》作详细说明。
“各学习领域的综合”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美术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则通过体验生活、实践生活、表现生活,评价生活说明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倾向,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真正感受,探索、创造和评价生活中存在的美。
再次,该如何把握好“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下中学美术综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呢?要“找准切入点,注重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综合课堂知识和内容,学会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新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情感动学生,给学生充分地艺术表现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要“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鼓励学生自由地说、自由地想、自由地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个性化的审美,以达到知识传递与个性培养并行的和谐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教案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1316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0.png)
2.教学难点
-观察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
-创作过程中的创意思维,如何激发学生发挥个性和想象力。
-绘画材料和技法的灵活运用,如何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和技法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举例解释:
-在观察力培养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繁杂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如光影、色彩、形状等,并运用到作品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创作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美术创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通过综合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审美感知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技能进行创意表达,提高艺术创作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创新素养。
4.培养学生学会评价、反思自己的作品,激发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升人文底蕴素养。
黄东明《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策略》
![黄东明《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50f379059eef8c75fbfb3fd.png)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 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 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 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 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 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主讲: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黄东明
浅析新课标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 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 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 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 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 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 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一.美术课程中的四个特性:
1.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 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2.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 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 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解析: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综合是 形式,探索是方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即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或 一个单位的美术活动中,同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的学习内 容;二是在学科教育的范畴内,跨越美术学科的,美术学科与其 他学科相综合的学习活动。三是超越学科教育的范畴,延伸至学 校生活之外的,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学习活动。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3d3e86e9b6648d7c1c74608.png)
课程简介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内容简介】本课程研修的主要内容是美术学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设计思路、目标定位、学习内容与学科特点。
通过这一学习领域,力图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和理解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三个学习层次要求和相互关系。
学习“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基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教学案例、视频展示等形式,结合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站在多元文化的角度拓展学习者的美术教育视野,以帮助学习者从美术文化的独特视角深刻领会修订课标对本学习领域的目标及相关要求,不断开发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以丰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学习要求】1.认真学习领会研修的目的意义,了解美术课标修订的整体变化,以及各模块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2.在学习中要解放思想,跳出学科看学科,做到课标研修要与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相联系,采用学习、思考与应用的方式,要善于联系教学实际情况大胆地提出教学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积极探索“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3.认真完成研修作业,学习本课程提供的相关资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研讨,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
专题讲座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魏瑞江(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中学高级、特级教师)秦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一、“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思路、目标定为位与学科特点(一)“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思路美术课程应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新探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新探](https://img.taocdn.com/s3/m/1c1451f85727a5e9846a611a.png)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新探美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如何将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便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定的。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各领域的“综合”内容时,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真正感受、探索、创造、评价生活中存在的美,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研究:一、美术课程内的融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同时,它们的内容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往往是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合力下进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创作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尽可能多让学生欣赏大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等视觉素材。
如小学一年级的《鸟语花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各种花鸟的特征,我通过幻灯片先让学生欣赏各种鸟的身体和花的形态,然后再欣赏书本上的图片,了解艺术作品中的花鸟;再次观看了许多同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花鸟头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想要制作各式各样的花鸟头饰。
二、美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可见,与各学科的综合是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一些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益的主题,从跨学科的角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总结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34ad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1.png)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总结工作总结: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总结近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这篇工作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使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一、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美术课堂上,我积极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通过这样的互动,我发现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充满了热情。
二、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每节美术课上都会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我会向学生们明确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告诉他们如何通过该目标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保持高度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在美术课堂上,我努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感受和表达自己。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大师作品,并进行艺术欣赏和评论;我会组织学生实地写生,感受自然的美;我还会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媒体材料进行创作,如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并且在不同的创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差异化教学,关注个性发展在美术课堂上,我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创作项目。
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绘画实践;对于善于观察的学生,我会引导他们通过素描的方式表达自己。
通过这样的差异化教学,我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发展。
五、开展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艺术创作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作品。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726ed3b4b35eefdc9d33310.png)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在进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
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基于这种学习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一、情境体验—引入问题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图片、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课做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在导入环节可以播放全国各地优秀的典型的民间艺术品,让生尝试说认识的物品,且观察这些物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各地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
以此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一环节应根据教材的类型、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进行设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自主探究本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条件。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事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例如《家乡的艺术》一课,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可一组探究泥塑,一组探究剪纸,一组探究刺绣。
探究的内容为我们家乡的艺术品有哪些,通过观察分析这些艺术品,总结出这些艺术的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作品》教案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作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8355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1.png)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疑惑。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作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作品》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艺术”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生活中的艺术,欣赏和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
2.探索不同材料的特性,运用剪、贴、画等手法进行创作;
3.结合生活场景,创作具有生活气息的综合探索作品;
3.美学鉴赏: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4.团队合作: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文化理解:通过探索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增强文化理解与包容。三ຫໍສະໝຸດ 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探索生活中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建筑、雕塑、公共设施等,学会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探索作品》教学着重培养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生活中美的意识;
2.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创意思维,鼓励运用不同材料及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艺术创作。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4334f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3.png)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小学美术教育是指为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学素养,通过对美术基础知识、技法和创作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和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的教育。
本文探索和实践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致力于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 规划教学内容和目标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
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表现力和抒发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同时,教育应该让学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培养美好品格和良好习惯。
2. 运用教育技巧和方法小学美术教育要多运用小学生熟悉的语言、图画、实物等教育方法,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童话、美丽的图画等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的本质特性,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学习和欣赏艺术的过程变得更加快乐。
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多媒体课件、互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如画线条、涂颜色等,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
3.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并落实好课程小学美术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素质,让他们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促进其德育和智育发展。
在课程安排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落实好课程思想,注重实践,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4. 增强教师素质及教学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更为深入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学素养,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美好品格和良好习惯,进而更好地发展综合素质。
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5e8ce271fe910ef12df892.png)
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根据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具体课题,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其中将“综合―探索”领域纳入教材范围体现了当下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也是新世纪美术教材应该具有的特征。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综合与探索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考究的问题,本文作出以下教学模式探讨。
一、在综合和探索领域教学中,仍坚持以美术为核心“综合―探索”教学模式是指老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综合性体现在:一是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有语文、数学、音乐、政治、历史等等;二是也要将前面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大学习领域纳入其中;三是将美术与当代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所谓探索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这些未知领域。
由此可见,在“综合―探索”领域教学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知识面非常广,但是安排的教学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坚持抓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
从学科本位上考虑,在“综合―探索”这一领域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美术教学为核心内容。
显然,这一策略有助于美术老师把握合适的度,既注重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又能避免学习内容过于宽泛和探索过程流于形式。
比如苏少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材中第三课的标题是“车”,课本首先从时间顺序上分别展示了不同年代的车,有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马车、民间的独轮车、欧洲古代马车,还有现代出现的各种汽车、火车、货车等等。
图片下面还有知识窗,介绍我国轿车的制造历史。
课本还附有学习建议:观察生活中、影视里的各类车。
也可以到博物馆欣赏古代的车。
画画你觉得有趣的车。
显然,这课的学习应该采用“综合―探索”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主要有历史、物理、电影等。
但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是为了在美术创作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使作品更加充满文化底蕴。
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艺术欣赏教学策略
![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艺术欣赏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e28a9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9.png)
探索小学美术教育的艺术欣赏教学策略引言: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审美情趣等美术素养。
而艺术欣赏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看和理解,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索针对小学生的艺术欣赏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经验和启发。
一、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欣赏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观看艺术展览、参观艺术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二、培养多维度的艺术观察能力艺术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基础,它包括形状、颜色、线条、质感等方面的观察。
教师可以设计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创作和观察他人作品,锻炼他们的艺术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史知识,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艺术欣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是艺术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讲述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与艺术作品建立情感联系。
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画作中,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或者通过音乐配合艺术作品的观看,加强学生对作品表达的情感体验。
五、适应个体差异,激发潜能每个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潜力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关注。
对于那些艺术天赋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那些对艺术不感兴趣或认为自己没有天赋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艺术特长。
综合探索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综合探索小学美术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8d006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5.png)
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旨在通过综合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寻找创意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将融合美术的绘画、手工、设计等元素,并与科学、语文、历史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美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手工、设计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2. 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材、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名组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幅融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画作,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提问:你们认为美术可以与哪些学科相结合?为什么?二、新授1. 讲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如:美术与科学、美术与语文、美术与历史等。
2. 举例说明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实例,如:绘画与科学中的光学、语文中的诗词、历史中的绘画艺术等。
三、实践探索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的领域进行探索。
2. 每组学生根据所选领域,进行绘画、手工、设计等实践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哪些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的领域?2. 学生分享所学内容。
二、新授1. 讲解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创新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
三、实践探索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新的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的领域进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简介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内容简介】本课程研修的主要内容是美术学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设计思路、目标定位、学习内容与学科特点。
通过这一学习领域,力图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和理解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三个学习层次要求和相互关系。
学习“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基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教学案例、视频展示等形式,结合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站在多元文化的角度拓展学习者的美术教育视野,以帮助学习者从美术文化的独特视角深刻领会修订课标对本学习领域的目标及相关要求,不断开发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以丰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学习要求】1.认真学习领会研修的目的意义,了解美术课标修订的整体变化,以及各模块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2.在学习中要解放思想,跳出学科看学科,做到课标研修要与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相联系,采用学习、思考与应用的方式,要善于联系教学实际情况大胆地提出教学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积极探索“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3.认真完成研修作业,学习本课程提供的相关资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研讨,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
专题讲座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魏瑞江(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中学高级、特级教师)秦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一、“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思路、目标定为位与学科特点(一)“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思路美术课程应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美术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增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理解美术文化。
与此同时,为师生在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上提供更加宽泛的空间,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我对当前学科教育发展的研究,发现学科教学显现出三种趋向:1.走向综合的学科教育;2.课程之间调整与融合;3.学科教学思想的重构。
我们深知,美术课程的生成和创意性演绎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知识,对自己角色(教师的性质),对教与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全面认识。
从最实际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生成和创意性的演绎实质上体现了一种经验课程。
在师生共同的生成、创意性演绎中,课程的基本过程是情境化的、人格化的、艺术化的。
所以教师对课程所包含的不同艺术学科领域的知识并不是通过传统的机械式的技术性传授,而是通过一种文化情境的生成,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逐步获得其中的知识要素,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文化感召的心理状态里“迁移”得到的。
美术课程真正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这深刻的变革。
美术教育从单纯强调学生熟练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关注学生美术创意的产生,再到学生美术思想的表达,美术便被赋予了越来越宽广的发展空间,这是当今美术教育的变革点。
(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定位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渐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例如:修订的《课标》首先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定位方面明确了“逐渐学会以议题为中心”,这使得教师在操作方面有了依据,有了抓手。
其次更加明确地指出: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使目标定位更加具体。
案例:北京好运——2008个祝愿(从课堂到校园,再到社会)以议题为中心围绕主题设计综合课程进行探究式学习。
某校为支持北京申奥,美术教师开展了以“北京好运——2008个祝愿”为主题的综合探索活动,老师们在美术课上进行综合探索学习,通过了解奥运知识、奥运项目,以绘画与文字的方式表达对北京申办奥运的支持和美好祝愿。
然后从全校学生的画中精选出2008人的2008件作品装裱成百米长卷。
与此同时组织全校学生的签名活动,许多孩子在长卷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并在校园进行展示。
为表达全校师生对申办奥运的支持和美好祝愿,学校将这份特殊的礼物送到北京奥申委。
艺术是形象的,艺术是美的,艺术是有情的。
从多方面倡导美育,陶冶情感,净化心灵,从儿童着手,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三)“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课程特点综合是形式,探索是方法综合“牵手式”,而非“拥抱式”发散性(教学内容)探究性(自主学习)游戏性(模拟现实)(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1.“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2.“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在学习领域中说明:第一,三个领域的综合;第二,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第三,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第四,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方式。
特别提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要改变思维定势。
因为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三个领域学习中已经形成一定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地运用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无法显现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特征。
毕竟“综合·探索”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因此说,美术教师要解放思想,要跳出“三个领域”看“综合·探索”,从综合的角度看“三个领域”,更要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
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的内容中结合案例再具体讲解。
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课标》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案例:一个都不能少(一年级)这一案例题目借用张艺谋先生“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名称。
教师通过造型游戏的方式与语文学科《骄傲的…0‟》这篇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数字为主题的绘画。
通过回忆《骄傲的…0‟》一课内容来了解数字之间的故事,以趣画数字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想象,创作表现有趣的数字,学习探索中让学生知道了数字是相互联系的,谁也离不开谁,就像我们的班集体——一个都不能少。
案例:快乐展示台第二学段(3~4年级)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明确了学习方式,突出了创作和展示,删去了“表演”二字,使美术学科综合性学习特点更加突出)第三学段(5~6年级)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案例:美术离我们有多远(六年级)这是为六年级学生设计的一道思考题。
六年的美术学习到底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什么?他们又是怎样理解美术的?这里所说的远近非数学中的距离,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去思考美术与自己建立的联系,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到脱离开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对美术认识和理解。
课堂上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经验围绕这一议题相互交流探讨,并以文字和绘画的方式进行解答。
学生的作业,既能反映他们的绘画水平,还能反映出他们的思考。
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美术确确实实离学生越来越近。
学生1:“它说近就近,说远就远。
当你对它感兴趣时,它离你最近;当你厌烦它时,它离你最远。
当你触摸它时,它将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将你牢牢地吸引。
”只见他的画面上,一个卡通少年悠闲自得地躺在草地上。
旁边注文:“我听到了美术的脚步声!”学生2:今天的美术课题目是“美术离我们有多远”,到底多远无法考证,但是不管美术离我们有多远,快乐却离我们很近。
现在我们学习很紧张,从心里希望有很多这样的美术课。
其实美术离我们并不远,每次老师为我们精心编排的内容,都使美术和我们越来越近。
老师用美术向我们注入了一种精神,那就是自信。
美术不再是高不可攀,美术给我们枯燥的学习增添了乐趣。
学生3:“美术离我们有多远,噢不!她就在我们身边。
美丽的黄金三角形,漂亮的繁花图案。
拥抱美术,就是拥抱大自然。
”只见她的画面上画了汽车、礼品盒、花、书、雨伞、卡通。
解释道:“车厢那五彩斑斓的外壳,有美术;一朵花的长势,有美术;一个礼品盒,有美术;一本书的封面,有美术;一把花雨伞,有美术;最后我要说哪里都有美术。
”第四学段(7~9年级)结合7~9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温家宝总理曾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专访,在谈到培养创新人才时指出:首先从孩子做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在他们进入中学、大学后,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培养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
案例:“综合·探索”与相三个领域综合(七年级)在对某一时期的艺术作品欣赏时,可以采用四个领域相综合的学习方式,通过欣赏临摹探究艺术形式,感知造型美感,然后摘抄文字了解相关信息,最后设计绘制一张精致的收藏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述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