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元素
论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与风格
论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与风格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新闻节目也在不断变革中。
其中,新闻评论节目成为了现代传媒领域中的新宠。
一方面,是观众需求的呼唤,因为他们越来越需要获得深入、分析性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是节目制作者的尝试,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更加创新、更加独特的节目形式,来吸引观众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
因此,新闻评论节目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自然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格,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其特色和风格。
一、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首先,新闻评论节目具有“深”、“广”的特点。
传统新闻节目大多只是简单的报道新闻,而无法深入探讨事件本质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限制了观众的视野和知识水平。
而新闻评论节目不仅仅是报道新闻,更加关注对新闻事件的思考和分析,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及时代背景,让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空间。
其次,新闻评论节目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由于是观众和评论嘉宾对某个事件的主观看法和观点的交流,因此在探讨事件时,主持人、评论嘉宾等都会借助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事件进行独到的看法和分析,并在现场与观众一起探讨问题,使得节目更有价值和含金量。
最后,新闻评论节目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虽然新闻评论节目是主观节目,但它不是以谣言和猜测为基础的。
这样的节目需要客观地表达观点,并借助事实来证明说法。
节目也会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学者、行业精英等各方面有实力的人进行评论,让观众听取专业人士的观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增加观众对事件真实性的信任。
二、新闻评论节目的风格首先,注重批判性思考,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评论节目有《新闻联播评论》。
这类节目重视批判性思考,对各种时事新闻进行分析和点评,旨在拓宽观众思维和知识水平,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其次,强调时尚,多表现出一种前卫、时尚的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评论节目有《快乐大本营》等。
此类节目会引入一些轻松、搞笑的元素,增加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借助现代化制作手段体现出时尚的节目特色。
优秀的新闻评论
优秀的新闻评论
优秀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客观公正:新闻评论应该客观公正,不带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只提供事实和观点,让读者自行判断。
2. 逻辑严密:新闻评论应该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能够说服读者。
3. 深入浅出:新闻评论应该深入浅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观点,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难懂的术语。
4. 独特见解:新闻评论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够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观点,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观点。
5. 符合新闻伦理:新闻评论应该符合新闻伦理,尊重事实真相,不制造假新闻或误导读者。
以上是个人认为优秀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的一些特点,当然不同的读者和不同的媒体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电视新闻评论 格式
电视新闻评论格式
电视新闻评论的格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标题:标题是电视新闻评论的精华,应简洁明了、吸引观众。
在拟定标题时,要直接、具体地表达观点。
可以使用动词,增加动态感和鲜活感;也可以使用引用、疑问等句式,制造悬念,引发观众思考。
2. 内容: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当前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在撰写评论时,要结合新闻事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选择大多数人关注、最能动人心弦、事关社会大局、迫切需要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论据应具有形象性和典型性,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等支撑观点。
3. 结尾:结尾是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全文进行总结,提炼出主要观点。
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或建议,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行动。
以上是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格式,当然具体写作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广播电视评论一、电视评论节目嘉宾邀请原则1、新闻主体人物原则2、内容相关与互补原则3、电视表现力原则4、效率及成本原则二、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话语模式1、“播”评论报纸与广播新闻的变种,缺乏电视元素特点:书面化、官方色彩、态度相对严肃、单向意见传播、心理距离较远、具有权威性使用语境:意识形态强的新闻评论2、“叙”评论电视事实性信息与意见型信息的混融特点:自书面化向口语化传播、态度相对平易、心理距离拉近,意见性信息通过主持人“叙”的方式传达给受众3、“说”新闻评论口语化、趣味化评论对象:社会新闻、软新闻作用:新闻评论的娱乐化4、“议”评论《实话实说》“叙”成分多,导演色彩强5、“聊”评论《锵锵三人行》“说”成分多,导演色彩弱6、“辩”评论《一虎一席谈》三、午夜广播节目如何掌握听众收听的隐秘性,公开看谈性的节目对于含蓄的东方人来说,有些难为情。
广播听众却能处于个性的、隐匿的收听语境中,避免了这种阅读尴尬。
四、电视广播化的定义充分发挥电视中声音元素中的追身听的功能。
五、广播评论的几种形式1、对话式广播评论2、脱口秀式广播评论3、说稿式广播评论4、漫谈式广播评论5、联播式广播评论六、中国第一档新闻评论节目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七、广播新闻评论风格“短、浅、软”1、短:篇幅短,有些台出现“一分钟”的评论节目短而精悍,浓缩精华广播评论的抽象性、说理性、与听众专注力的有限性是矛盾的。
2、浅:深入浅出,浅显通俗语言求“浅”,新闻评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抽象内容要“浅出”:控制内容的抽象和概括程度,稀释抽象与概括的浓度。
3、软:即讲究说理的艺术。
一是平时的角度。
二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想,捕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及时为他们解惑。
三是启发引导,不要去灌输。
四是情感性五是语言的趣味、幽默等。
八、广播评论写作要求九、报纸评论的分类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评论、编者及编者按、专栏评论、短论、论坛十、《焦点访谈》选题经验三点1、选题的典型性2、事实的鲜活性3、结果的建设性十一、电视评论选题的特点1、有一定的电视表现性报纸用文字、广播用言语,电视除了言语、文字还有影像或画面。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1. 简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取时事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们承载着报道新闻事件、分析时事问题,传递信息和观点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评析,包括内容的准确性、信息的可信度、报道的客观性、节目的创新性等方面。
2. 内容的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重要的一项质量标准是内容的准确性。
新闻节目应该确保所报道的事件或事实的真实性,避免虚假报道或错误信息的传播。
对于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新闻节目应该通过多方核实和验证,确保报道的对象、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的准确性。
3. 信息的可信度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是人们选择收听或收看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独立公正的原则,不受政治、商业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扰。
新闻节目应该提供可信的来源和证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不负责任的报道。
此外,新闻节目还应该及时更新信息,确保观众获得最新、最可靠的新闻。
4. 报道的客观性新闻节目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它们应该充分呈现不同观点和利益相关方的声音,避免片面、偏颇或主观的报道。
新闻节目应该提供平衡的报道,让观众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自行判断和评估。
此外,新闻节目还应该避免对个人或团体进行无端指责或攻击,尊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
5. 节目的创新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需要保持创新性。
新闻报道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内容方面,新闻节目可以引入专家评论、实地采访、数字图像等元素,丰富报道的层次和角度。
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新闻节目可以使用短视频、动画、互动图文等手段,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
6. 结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评析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准确性、信息可信度、报道客观性和节目创新性是提高新闻质量和观众满意度的关键。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才能让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成为可信赖的信息来源,并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以上文档示例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格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当今社会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媒体形式。
通过观看这样的评论节目,人们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新闻信息,了解社会热点和相关话题的不同观点,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评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以及它们对观众和社会的影响。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一种将新闻报道与专家评论、嘉宾访谈相结合的节目形式。
通常,这样的节目由一个主持人引导,专门的嘉宾和专家被邀请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的节目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新闻资讯,还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新闻事件。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的观点。
由于节目中会邀请多位嘉宾和专家参与,观众可以听到不同背景和立场的意见。
这种多元的观点使得节目更加客观和全面,在信息消费时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
观众不再局限于一种单一观点,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及时性和深度分析的特点。
在这样的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深度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得到更全面的了解。
这种深度分析可以帮助观众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
此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可以为观众提供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随着技术的发展,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投票等方式与节目互动。
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参与到节目的讨论中来。
这种互动的机会使观众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有机会与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互动,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然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节目可能存在立场偏倚的问题。
有些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可能持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在节目中将这些观点强加给观众,而忽略其他观点的存在。
这种偏颇的报道和评论可能影响观众的判断力,使他们只接受一方面的观点。
因此,节目制作方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和客观,提供不同立场的观点。
其次,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能过分追求娱乐性。
新闻评论的三个关键点
新闻评论的三个关键点作者:冯占国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8期摘要新闻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一个媒体没有自己的新闻评论节目,就无法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一家有观点的新闻媒体。
在新闻评论的采编播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问题,经常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
新闻评论的错误,往往导致社会舆论导向的错误,这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关键点,并给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新闻评论;是非关;情感关;政治关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014-02一个媒体要想树立自己的形象,就必须有自己的评论节目。
这一点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得到充分的证实。
新闻评论的编辑制作和播出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政治素质和人格修养。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不同于消息、通讯等体裁,它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
[1]要想写好新闻评论需要“过三关”,必须把握好三个关键点:是非关、情理关和政治关。
1 是非关新闻评论中的新闻事实必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有经验的记者和编辑都清楚,越是新近发生的新闻越难把握是非判断标准和报道口径。
是非判断是否准确标志着一天媒体的社会评判水平。
特别是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情比如养老保险制度、退休年龄延长、拆迁补偿等问题。
到底应该如何界定是非曲直,应该非常的谨慎,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往往一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最后确定宣传口径,需要资深记者和媒体领导多次磋商,才能在发稿前确定下来。
比如,一些城市的出租车司机由于不满意管理费过多、黑车泛滥、滴滴业务抢生意等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集合了几百辆车准备去上访。
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事情想瞒是瞒不住的。
在主流媒体报道之前,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早就把这个时间发布到了网上。
六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最理想的评论状态应该是,评论员与观众一边同时空观看正 在发生的事件,一边发表即时性观看的心得与总结性评论, 观众随着评论员的引导解读事情的起因、背景和影响。 追求时效性也是电视新闻从传者为本位向以受众为本位转换 的体现。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不能以自我 为中心,慎重地选择评论的话题,而绝不能抛开当下的舆论 环境和社会热点随意设计话题,从而疏远受众。 追求时效性也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一大卖点,因为刚刚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其结果和影响力尚未完全显露,观众 更想从媒体那里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强烈悬念感和观众 的求知欲望能引发观众的收视行为。所以说,追求时效性是 一个有责任感、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电视台的重要标志。 (三)保持话语的平衡 话语平衡的问题在新闻节目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社会话语主 要由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大众话语构成,大众话语是主流
人际交流的狭小空间,主持人站在观众的角度提出有普遍意 义和普遍关注性的问题,由评论员得出观点,把最精彩的话 语留给访谈对象。另一方面,主持人应该伺机“反越位”, 怀着一种强烈的“受众代言者”的意识,言简意赅,切中要 害地提出与嘉宾不同的观点,从而引发进一步的辩论,使对 话现场的所有参与者摆托“道具”和“牵线木偶”的影子, 而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对话状态,提高节目的可视性。 (二)注重评论选题的时效性 央视论坛》的选题以研究、阐释为主导方向,节目对新出台 的住房贷款、银行利率、城镇就业、药品价格等各个方面的 新规定、新政策具体分析评论,较好地实现了解读功能。但 是由于其选题更加关注此类社会性题材,更侧重对思想观念 的阐释,所以新闻时效性不强,在这方面应更多地向时事靠 拢,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评论,表明电视 台的观点和立场。
2、主体认识和客体事实的结合 3、理性思辨与形象纪实的结合 将理性思辨融于纪实报道中,用形象的画面来诠释、阐述或 证明抽象的观点,把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形象化,让观众去 体会评判。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现代媒体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这类节目通过舆论引导和评论报道的方式,对各类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点和思考角度。
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和特点、影响力以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和特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通过电视传媒发布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评论报道。
它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区别。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表达更为生动活泼,注重情感化和亲和力,通过主持人的解说以及来宾嘉宾的观点交流,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节奏感较强,节目时间有限,因此对于各类新闻事件多以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报道进行评论,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全面的观点。
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注重多元观点的呈现,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名人或观众参与讨论,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以达到全面客观的报道效果。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影响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当今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首先,它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评论,为观众提供了解释和分析新闻事件的平台,帮助观众理清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事件。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舆论引导作用,对热点话题的报道和评论能够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形成。
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邀请观众来电或上台发表意见,促进公众与媒体的互动,增强了大众对新闻报道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未来趋势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观众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触节目的方式逐渐增多,这将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备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其次,互动化将成为未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特点,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节目的讨论和互动,使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电视新闻评论特点与制作技巧论文
电视新闻评论特点与制作技巧论文摘要:传播的手段和符号决定了媒体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声画结合,双线互补、多元角色共同参与、充分展示纪实信息,现场感强三大特点。
在制作电视新闻评论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尽量选好题目和角度,使用好评论语言,深入挖掘,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让评论有深度、有内涵。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制作技巧电视新闻评论,是综合运用声音、画面、文字等传播符号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判断、有归纳预测的一种引导性新闻节目。
常见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有三种类型:访谈式,如《焦点访谈》;群言式,如《铿锵三人行》,这种评论形式与访谈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参与人数的增多,形式较为自由;调查式,如《新闻调查》。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传播的手段和符号决定了媒体的传播特点,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声画结合,双线互补不同于广播只作用于受众的听觉,报纸只作用于观众的视觉,电视新闻评论把电视传播符号与新闻评论题材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声音、画面和文字手段,既诉诸受众的视觉,也诉诸听觉。
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途径接收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事实和评论观点。
电视新闻评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图像优势,广泛使用各种传播符号,让人物的语言配合动作及文字真实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大大延长了视听感官,强化了观众对信息的感知能力。
电视虽然和广播一样,用线性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广播是单性传播,声音是唯一的传播方式,电视因为可以同时利用声音画面两种手段,能实现“双线互补”的传播效果。
(二)多元角色共同参与纸媒、单篇是“一言堂”式的评论,表达的只是作者的看法。
广播新闻评论是以主持人或评论员为核心,辅助多种声音,虽然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媒体的看法,但中心人物只有一个,论点也只有一种。
电视新闻评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可以多人共同讨论,形成群体式、参与式评论。
9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其实,我国几年前,已经开始有些轻度污染的雾霾天 气,只不过没有像2013年一样雾霾这么频繁,这么顽固。许 多人得不到指导,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回避这种伤害,PM 值的逐渐恶化明显地对公共服务职责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对 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思路敲响了警钟。从政府一 方讲,要逐渐摆脱对房地产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过渡依赖的畸 形发展模式,提升城市交通服务的质量,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中对以煤为主能源的依赖路径;对于那些高能耗的污染企业, 要坚决取缔,否则会成为千古罪人。对于个体而言,能坐公 交车则坐公交车,绿色出行,全民参与,才能从总体上减少 雾霾的产生。 英国整治雾霾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付出了多死亡两倍 人的代价,经历了十几波的雾霾肆虐,才得到根治,如此说 来,人口多的中国,面临的任务更为严峻,对雾霾的治理, 不能停留在调侃嘲讽的阶段,不能有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要拿出防治非典、防止禽流感的警戒心来应对当下的雾霾危 机,它随着雾气东升,就可杀人于无形,因而它不是某些人 的敌人,它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敌人。必须为驱除这个幽灵, 全中国人结成神圣的同盟。
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 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 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 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 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 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 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 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 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 不逆情以干誉。‛ ——《纵囚论》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2、广电新闻评论的三个层次 3、广电新闻评论叙事层面的九个技巧
4、实例训练
1、广电新闻评论的作用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 比之主评型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受众的参与 性而言,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受众的参 与性依然通过提供事实来获得,受众更多 的是作为新闻当事人出现在节目内容中。 此外,众多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的受众参 与性还是有限的,主持人的单向主观传递, 成为了这些节目的特色。
五、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选择一个适合 电视语境的选题,调动一些利于视听表现的手法, 实现评论要素与视听元素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 是: • 访谈出观点, • 专家作评点, • 镜头找视点, • 语言显亮点, • 字幕来点晴。
代表,主持人通过“说新闻”,一语点醒 梦中人;(3)读报类,以《第一时间·马斌
读报》、《有报天天读》为代表,主持人 通过解读后的总结来树立节目的舆论导向。
• 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辨析
• 1、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要素辨析
• 主持人和嘉宾(或新闻评论员)是新闻评论 节目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近年来新闻评论 节目的发展,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已经走出 了《焦点访谈》类评论节目“主持人核心式” 的一元化模式,呈现出“主持人核心式”、 “嘉宾核心式”、“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 等多元化的形态,这些形态也是与新闻评论 节目的两大类型相互对应的,主要表现为: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特征:
新闻性——时宜性;
政论性——新闻的力量在于摆出事实, 评论的力量在于讲出道理;
群众性——热点、焦点问题;
三、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对报刊评论的模仿阶段(1958-1980 年);
• 这一阶段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内容上:主要来源于报纸(尤其是党报)或由电
评价:在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史上具有里程 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电视史上第一 个新闻评论性栏目的问世,也标志着一种不 同于报刊与广播评论的、独特新型的电视评 论节目样式——新闻述评的出现。
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讲解
四、访谈类电视新闻
2、专题访问:对具体的某个新闻事件或 某个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的访问。前者 是事态性访问,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 的真相。后者是观念性访问,请有关人士就 社会现象,热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传播有 新意的观点见解。
五、新闻直播
调动一切手段,让观众及时、直接地接近事件, 并在事件发展中同步体验过程。直播以现场为主体, 综合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介绍,演播室的串联、评 述,现场记者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的交流为一体的系 统化传播样式。
《饥饿的苏丹》
•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 •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是 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
二、杂志类电视新闻节目
杂志类电视新闻节目,也称电视新闻杂志,是电 视运用杂志编排的方式,在主持人的统领下,将不同 内容形式的新闻报道整合在一起的新闻节目样式。
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前任副总 裁西尔维斯特·韦沃(Sylvester Weaver)提出,并创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杂志型新闻栏目《今天》(Today, 1952)。至 今,杂志型栏目已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形态。
杂志类电视新闻节目组合方式
事件组合式:即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报 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 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其典型 代表为:美国CBS的《60分钟》,被誉为新闻 杂志鼻祖。 板块组合式:即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 把形态不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经过精心 编排,组合而成的播出节目形态。代表:《东 方时空》。
• (答案:20天。)
(3)南陵为何劳神费力调粮充库? (答案:南陵粮食局副局长杨赤峰的说法:既然来 看粮食,仓里的粮食应该是满的。因为南陵是个 产粮大县,如果没有粮食,觉得丢人。) • (4)仅仅为了顾全脸面吗?作为产粮大县,如果把该收
视听结合电视新闻评论有
视听结合电视新闻评论有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评论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视听结合的电视新闻评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视听结合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言电视新闻评论,指的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分析,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事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它既包括新闻报道,也包括评论员对新闻事件的点评。
视听结合,是指在电视新闻评论中,将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新闻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观众体验更加立体。
二、视听结合的优势1.丰富新闻表现形式:视听结合使电视新闻评论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声音的传播,还可以通过画面、音乐、特效等手段,生动地展现新闻现场,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2.提升观众体验:视听结合让新闻传播更加立体,观众在观看新闻时,不仅能听到评论员的专业解读,还能看到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3.增强新闻真实性:视听结合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现场感,让观众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
同时,通过对新闻画面的剪辑和处理,可以直观地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提升新闻的公信力。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实践应用1.新闻报道与评论的融合:在电视新闻评论中,新闻报道与评论应紧密结合,避免出现脱节现象。
报道要为评论提供充足的素材,评论要基于新闻事实展开,做到有据可依。
2.镜头语言的运用:镜头语言是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要表现手法。
通过合理运用远景、近景、特写等镜头,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突出新闻的重点。
3.声音元素的搭配:声音元素包括评论员的声音、背景音乐、特效等。
合理搭配声音元素,可以增强新闻评论的感染力,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
四、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与挑战1.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在传播范围、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2.创新不足:相较于国外,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程度有待提高。
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
四、访谈类电视新闻
2、专题访问:对具体的某个新闻事件或 某个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的访问。前者 是事态性访问,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 的真相。后者是观念性访问,请有关人士就 社会现象,热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传播有 新意的观点见解。
五、新闻直播
调动一切手段,让观众及时、直接地接近事件, 并在事件发展中同步体验过程。直播以现场为主体, 综合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介绍,演播室的串联、评 述,现场记者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的交流为一体的系 统化传播样式。
他们为什么做这件事?
是什么样的制度促使他们 做成了这件事?
这件事的负面效用会波及 哪些利益群体?
如何应对?
走向“调查”
• 13分钟的《焦点访 谈》无法完全满足 “深度”的要求。
• 1996年“香港凤凰 卫视中文台”落地 大陆,其新闻深刻 性、生动性、评论 性方面,已有相当 大进展,尤其是对 重大事件的长时间 报道,使其影响力 和权威性不断提升。
• 但朱总理离开不久,就有群众来信反映,朱总理在鹅岭 粮站看到的满仓粮食是当地政府从其他地方临时调到鹅岭 粮站,专门给总理看的。
• 显然,这是严重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行为。
• (1)鹅岭粮站拥有2000吨库容,那么,在没有
从其他粮站调粮之前,这家粮站到底存有多少粮 食呢?他们又从其他粮库调了多少粮食到鹅岭粮 站呢?
• (答案:6号仓有652吨散装粮食,从外面 共调粮1031吨。)
• (2)1000多吨粮食是在上级领导来到南陵的前
五天之内紧急调运的。这些粮食在鹅岭粮库放了 多长时间呢?
• (答案:20天。)
(3)南陵为何劳神费力调粮充库?
(答案:南陵粮食局副局长杨赤峰的说法:既然来 看粮食,仓里的粮食应该是满的。因为南陵是个 产粮大县,如果没有粮食,觉得丢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常识
电视新闻评论常识尚自强电视评论的特性1、动态性:报道、资料等多种动态要素插入,实现评论语境动态感;主持人、嘉宾等多个主体的加入,实现评论推进过程的动态感;评论与报道交替推进,实现评论推进过程的动态感;评论标题可随评论的进程而动态地变化。
2、融合性:电视评论节目是评论、报道、声像、背景资料等多种要素的融合。
3、口语化:字要响,遣词用句清楚响亮;词要双,多用双声词;句要短,少用多层次的从句、倒装句;数宜简。
电视评论的类型1、谁在说——从评论主体上区分:主持人评论、参与性评论。
主持人评论代表节目如央视《焦点访谈》。
主持人评论可以在单独的口播评论节目中,也可以表现在新闻节目中,还可以表现在电视述评节目中。
其优势在于准确、清晰、有效地传达媒体观点,形成媒体观点的强势。
不足在于固定文稿、一人表达、单向传播,可能会因为动态性不足而显得沉闷。
参与式评论代表节目如《央视论坛》、《新闻观察》等,除了主持人之外,还有嘉宾、观众等一起参与就新闻事件进行的评论。
与主持人评论“自己说”不同,参与式评论是“让人说”。
在更多的情况下,主要靠主持人之外的参与者进行评论,主持人代表媒体只是提供评论对象、背景,并通过提问进行引导。
其优势在于周期短、时效性新闻性强,动态感强、动态感、观赏性强、制作成本低等,并能够培养观众稳定的收视期待。
不足在于快速节奏难免评论的轻率,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评论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2、怎么说——从表现形态上来区分:报道型评论,通过独立的报道引发或推进评论;交流型评论,在不同主体的交流中推进评论。
3、怎么播——从播出的节奏来区分:直播评论、录播评论。
电视评论的形态第一代模式,文字稿件的口播评论形态;第二代模式,口播文本加上画面;第三代模式,报道与评论交替的电视述评;第四代模式,1999年香港凤凰台开创直播评论。
电视评论的趋势1、属于电视本身的优势(动态性与声像元素)越来越得到充分发挥;2、节奏越来越快。
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学考察
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学考察
张萱;韩云波
【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9)006
【摘要】从类型学角度考察电视新闻评论,按其不同特征,可分为点评式、主评式、述评式、互评式、杂说式五种.由于它们各有特征的内生元素,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它们形成了不同的"评论语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交织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评论效果.
【总页数】3页(P169-171)
【作者】张萱;韩云波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400067;西南师范大学,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0
【相关文献】
1.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介入策略探析——以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为例 [J], 赵雪;丁晓晓
2.台湾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模式是否适用于大陆同类栏目——从两岸电视新闻评论员之异同说起 [J], 李丰
3.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和出路——对贵州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缺失的思考 [J], 安宁
4.一枝独秀的电视新闻评论刍议——以央视新闻评论节目为例谈做好电视新闻评论发挥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 [J], 沈建林
5.新闻评论类公众号XML内容分发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十家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的实证考察 [J], 王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讲 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
第三讲新闻评论的基本元素一立论什么是立论?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
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必须警惕和避免的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文件,而不联系实际,不作具体分析,不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反过来,不了解全国工作大局,自以为是,标“新”立异,以致使选题立论有意无意地跟中央精神“唱反调”。
二是赶浪头,“凑热闹”,大轰大嗡,人云亦云;或者反过来,拖拖拉拉,松松垮垮,不讲究时效,缺乏预见性。
立论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和前瞻性1、立论的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文章立论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对症下药,予以诊治。
应该说,立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事实表明,报纸宣传尤其是新闻评论唯有正视实际矛盾,善于针对人们的迫切要求和疑虑落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这不仅要求体现在着生批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评论方面,也还常常体现在正面引导乃至颂扬正面人物的评论之中。
)2、立论的前瞻性的具体表现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1)、重提示:也就是注重提示式舆论引导。
它是一种富有前詹性的引导艺术。
(2)、洞察力: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
(3)、预见性: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镇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3、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1)、论题的新颖。
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写言论只要重视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见解独到。
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元素
电视是视听结合、声画兼备的复合型大众传播媒介,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远超过报纸和广播。
电视新闻评论由电视媒介独特的传播个性和传播方式所直接决定,也具有视听结合的天然优势,它的表现符号要比报纸和广播新闻丰富得多,包括音响、画面、图表、字幕等多种形式,集声音、画面、文字等多种符号于一身。
只有充分发挥这些表现符号的综合优势,使之相互配合、达到立体传播的效果,才使电视评论具备吸引受众“眼球”的独特优势。
电视新闻评论用一句话概括而言,就是视听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化的评论”。
在电视评论中,画面与图示图表、屏幕文字直接诉诸于受众的视觉器官,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直接诉诸于受众的听觉器官,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可以使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得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视与听的双线互补,可以使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由此消除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评论的内容。
电视评论综合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它的表现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声音符号(如解说词、论述语言、音乐、现场音响等等),图像符号(如画面、图片资料、图示图表等),文字符号(如标题、字幕)。
本文不能对这些表现元素做逐一的阐释,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表现力的元素。
一、现场音响
现场音响是电视评论声音符号的表现元素之一。
现场音响一般是广播节目中的用语,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当时当地所出现的各种音响。
在电视评论中,现场音响一般被称为同期声,因其是在记录图像信号的同时记录下来的声音信号,总是与画面同步出现。
同期声包括现场谈话和环境音响两部分。
现场谈话主要由记者的提问和采录的采访对象或现场人物的各种叙述、议论性语言组成。
环境音响,则主要由现场采录的用以表现环境特色、交待环境背景的音响组成。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声音,如流水声、歌声、喘息声等。
在电视评论的表现中,同期声能够传达无法用画面语言传递的内容和思想,它是电视
评论各种声音符号中最重要和最富感染力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使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更加真实可信,同时还能渲染气氛、增强评论的现场感,而且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电视评论中,同期声可以作为有说服力的论据。
电视评论的同期声绝大部分表现为人物的采访和人物的语言交流,这种访谈同期声的具体表现功能因受访人的身份而异。
如当事人、目击者的谈话,多数可还原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其本来的面目,可为评论提供事实性论据;而专家学者的谈话则可以提供理论性论据。
这种评论中的访谈已不仅仅是一种采访手段,还是一种表现手法,受众能在电视上看到记者、主持人与被采访对象访谈时的真实场景,既有记者作为个人或媒介的论证,又有观众的议论、专家的评论,充分显示了新闻评论的参与性和交流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电视评论中记者的采访和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电视评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岩松曾采访一个做深圳文稿拍卖的人,不用评论,他通过四个提问就可以把评论展现出来:
1.“请问你这次文稿拍卖,作为组织方是否想从中获利?”他说:“我不想获利,我要做公益的事情。
”
2.“是否你身边组委会都同意你的意见?”他说:“他们都同意。
”
3.“搞文稿竞拍是否使市场行为?”他说:“是市场行为。
”
4.“让组委会做这样一件仿佛圣人的事情,是否跟市场经济有违背的地方?”
在这里白岩松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但是他的提问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评论,像这样把自己的观点寓于提问当中的评论反而会更客观、更有效、更安全。
此外,同期声的使用还可以节省论述性语言的篇幅,使记者或主持人的评点更为精炼。
借众人之口将议论“分解”,使评论过程更加富于变化、更加具有说服力,从而提高评论的传播效果。
二、图示图表
后期制作的图示图表,是电视新闻评论图像符号的表现元素之一。
随着电脑特技绘画的日益普及,各种图示、图表在新闻和评论节目中承担了日益重要的信息传递任务。
它一般是指为节目主题及内容的需要,采用电脑制表、绘图等特技方法,对电视评论的整体信息、或其中的个别信息作形象的阐释和说明,以增强评论的传播效果。
图示图表在电视评论中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功能:
1. 简洁直观,便于受众理解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内容抽象、笼统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往往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和表现事物之间联系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对它们进行表述时,就应充分利用图示、图表的直观形象的优势,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受众理解。
如各种经济指标、数字常常会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并且无从理解,很难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如果用图示图表加以辅助显示,则既避免了数字的枯燥,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又使观众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又如在类似于巴以冲突等这些有关世界局势的报道中,用图示标明所报道地区的地理位置则有助于观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全面理解,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2.增加电视的画面信息含量
电视的画面信息量是指一定单位时间内电视画面负载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含量的大小。
电视评论以可视的画面和可听到的声音同步结合,进行视听双通道传播。
电视离不开画面这个基本单位,电视新闻要想完整有效的传递信息,并为观众所接受,就必须提高画面的信息含量和感染力。
提高画面信息含量的手段是多样的,一般在新闻实践中被普遍运用的是提升现场画面、同期声的质量,或辅助以体态语言、现场的环境气氛等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或运用字幕、特技等。
事实上,图示、图表这一表现符号对于增加画面信息含量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一经与电视画面结合在一起,就不同于单纯的报刊、杂志、书籍中的图画,而是成为视觉形象的组成部分,增加了单位时空内电视画面的信息含量和传播效果。
3. 增强电视评论叙事能力的完整性
电视评论的魅力在于它能以声画结合的优势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身受其感。
但是电视的镜头既不能伸向未来,也无法回顾历史,只能记录实实在在的现在。
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记者来不及赶到事件现场拍摄全过程,事过境迁之后便无法补拍到现场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的叙事能力就受到极大的损伤,而各种图示、
图表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憾。
它可以通过电脑特技绘图的手段,模拟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样可以把新闻事件再现于观众面前,从而使电视新闻叙事能力的完整性得到增强。
传播学界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进行研究时指出:“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画面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
” 所以,对于“过去时"的电视画面,图示图表就是实现视听双通道互补结合的重要表现元素。
三、字幕
字幕,即屏幕文字,是电视新闻评论文字符号的表现元素。
字幕是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
它以精炼的语言作概括的说明,力求简洁醒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电视评论中,字幕可增加画面的信息量,对评论的整体传播效果有补充、说明、强调、升华等作用。
电视评论中的字幕常被用来补充、说明画面无法表达的内容,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的姓名身份、事件的起因结果等。
把人物的谈话打上字幕,不仅可以使观众对谈话内容的听知理解更为确切,也可以消除由于录音效果不好或因口音较重、口齿不清及外国人使用外语等造成的听知障碍和理解歧义,还可以方便那些丧失听觉能力的观众了解评论内容。
字幕可以强调评论的要点、关键言论、具体数字等,帮助观众理解评论的见解和主旨。
用以提炼论点、升华主题的字幕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评论的层次感和条理性,使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电视评论更能长久的留存在受众的记忆之中。
就字幕的形式而言,它的颜色、字体、字号、出屏方式都可以向受众传达出某种意味,而放大、定格、流动等方式更是可以有力的突出强调和强化某种信息,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影响电视评论的表现效果,是电视评论不能忽视的因素。
所以,屏幕文字可以作为电视评论栏目整体包装的一部分,形式上的协调和统一可以促进栏目整体风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本文从电视新闻评论的声音符号、图像符号、文字符号这些传播符号中选择了三种具体的表现元素,进行了分别的论述和分析。
当然,各种表现元素绝对不是可以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电视评论只有把这些表现元素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实现电视媒介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的优势,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