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科院煤焦所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煤焦所简介

1概况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煤炭质量研究与分析检测、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的专业研究机构,设有煤质、分析、液化、焦化、气化、活性炭、型煤、燃烧、节能、煤化工工程设计等专业研究领域。全所现有在职职工近200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30人,高级职称76人,中、初级技术人员近80人,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煤化所享有煤化工专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8余名,近10多年来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10多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是“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燃烧转化分部(亦称北京分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7)”的成员单位,是“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挂靠单位。院内建有全国唯一较完备的“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拥有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技术咨询甲级资格证书”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乙级资格证书”。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建院50多年来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计400多项,其中国家高科技项目(“863”等)近10项,国家攻关项目37项、部级重点项目200多项;共获得国家及省、部

级科技进步奖65项;申请专利43项,其中已获准31项;负责制订煤炭试验方法国家标准69项、煤炭行业标准167项;开发研制煤焦分析仪器40多种。

自80年代以来,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煤质和分析为基础,以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为主导,注重煤炭资源的合理与高效洁净利用,强化煤炭开采后的就地深度加工与转化增值,面向煤矿系统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和改善煤矿的产品结构,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短平快的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速煤化工技术的工程化进程,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同时注意跟踪世界洁净煤技术的最新发展。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在炼焦技术研究与工艺开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成果丰硕。50年来,完成了一百多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炼焦配煤研究中首倡配煤中多用气煤的技术途径,突破了以主焦煤为主体的配煤框框;在炼焦工艺研究中,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和型焦工艺技术取得突破和进展;在焦炭性质研究中,重点研究了焦炭热性质,从而揭示了焦炭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导配煤;在煤岩配煤技术研究中,深入研究了焦炭显微结构的组成、性质与炼焦工艺条件的关系。80年代以来,焦化研究主攻方向是各类优质焦炭生产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煤热解工艺完善和产品利用途径研究、工业及民用型煤技术开发和攻关。在型煤、型焦生产技术研究中,在成型粘结剂、配方、产品性质检测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系列型煤、型焦技术,用晋城无烟粉煤生产出高

强度、高防水型煤,大规模工业试烧成功。

2研究目的与煤焦方面主要技术成果简介

本研究院开展的所有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使我国煤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煤焦化、煤热解、煤成型及型焦技术及其系列优质产品,最终用之于工业生产。

围绕本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范围,50年来在炼焦技术、焦炭性质、低变质煤热解、煤岩配煤、型煤型焦等领域共开展了300多项科研课题和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近百项重要科研成

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

(1) 炼焦配煤技术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在配煤中多用气煤的技术途径,突破了脱离我国煤炭资源实际情况的“以主焦煤为主体,气、肥、焦、瘦按比例配煤”的框框;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配煤G—V图,用来指导配煤,并预测焦炭强度,突破了我国沿用的前苏联V—Y方法,大大提高了高挥发分煤用量,使配煤更加趋于合理。

上述两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对我国焦化工业的经济意义巨大,且丰富了我国的焦化理论。

(2) 我国煤炭新分类的研究:在罗加指数的基础上,创立了评价炼焦煤性质的粘结指数(G值),并成功地应用于煤炭新分类,并已正式由国家颁布实施。

(3) 炼焦工艺技术的改进性研究:重点在捣固炼焦、预热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和型焦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进展。

(4) 焦炭性质的研究:重点对焦炭的热性质(热转鼓、反应性及

反应后强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揭示了焦炭热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配煤、合理用煤。

(5) 煤岩配煤技术研究:建立了用G—I关系,辅之以变质程度指标,以G值为基础的指导炼焦配煤的新方法;深入探讨了焦炭显微结构的组成与煤质、炼焦工艺的关系及形成条件,对炼焦配煤起到了积极作用。

(6) 优质系列铸造焦技术的研究:始于“六五”和“七五”计划期间,延续至今,根据各地炼焦煤资源情况,分别研制出了二级、一级、特级和高密度铸造焦,并将此技术分别用于薛城焦化厂、镇江焦化厂、古县焦化厂和修文焦化厂等,经济效益显著。

(7) 低变质煤热解(温和气化)技术研究: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创立了MRF煤热解新工艺,并获国家专利。对充分利用我国大量的低变质煤(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等)意义重大。

(8) 优质系列型煤生产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成型粘结剂、配方、产品性质检测等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了有特色的系列型煤技术,在1996年由煤炭部组织的“晋城无烟粉煤生产气化型煤技术大比武(工业性气化试验)”中,我们的高强度、高防水型煤技术获得成功(总分第一名)。

(9) 非炼焦用煤(无烟煤、贫煤、瘦煤等)生产优质铸造焦、冶金用焦技术研究:该成果对大量利用上述种类的煤粉、扩大炼焦用煤范围意义重大。

3炼焦技术方面主要获奖成果

(1) 上海宝钢总厂焦化厂(一期工程)炼焦用煤方案研究

1986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铸造焦的工艺和装备——常规焦炉试制一、二、特级铸造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