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宋明理学的特点以供大家学习。

有关理学知识点推荐:宋代,儒学主要以理学的形式得到复兴,并逐步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宋代理学是中国古代在回应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之后,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吸取佛道的思想资料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以适应后期封建社会的统治需要。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影响广泛而久远的学说与思潮,其兴起、形成乃至确立、发展,自有多种因素的促进作用,而归根到底则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显然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

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②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辟佛、道,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

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 ──鲁迅
2、消极:
①尊卑等级; ②重男轻女; ③因循守旧;⑤重礼轻法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扼 杀人的自然欲求。
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 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 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物之本也 。
5.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焉有一 理。
理学
6.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 心学
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7.“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心学
共同点: 1、内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思想实质);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佛教主要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2.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
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 中寻找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不仅顺应了普通人的心理 需求,也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一)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二)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宋明理学的名词解释

宋明理学的名词解释

宋明理学的名词解释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种重要思潮,形成于宋朝和明朝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朱熹和王阳明。

宋明理学强调以理实行、以心证道,认为人的心性本善,通过自觉的良知和明辨是非来实现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

其核心观点包括“致良知”、“格物致知”和“心学”。

1. 致良知:指人内心的良知是能够判断是非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通过倡导致良知,以良知为导向行事,可以实现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

2. 格物致知:表示要通过观察事物本体的本质,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从中领悟道德和真理。

通过“格物”可以明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实现对道德的认识和修养。

3. 心学:指通过直接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和认知来达到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心学认为人的心中本具有天理的本体,只要通过反省和悟性的触动,就可以直接认知到天理的存在和觉悟。

宋明理学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贡献。

宋明理学主要特点是什么 主要的学派分别有多少

宋明理学主要特点是什么 主要的学派分别有多少

宋明理学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学派分别有多少本文导读: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但从总体上看,它至少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思辨化的儒学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因其所具有的三世因果的彼岸性深深吸引了儒学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佛教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发展。

但相对而言,儒家的应变总体上是滞后的。

在唐一代,儒家学者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李翱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佛道二教尤其是外来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

但他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化,韩愈主张“人其人,火其书”,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法来禁止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李翱思考得相对深入一些,主张援道入儒、以儒包佛,来解决佛教文化的冲击。

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原始儒家大部分典籍失传,直到近代才出土大量竹简,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先秦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灾异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的阴阳灾异和神学化的论证则更显得粗浅,实际上已误入歧途。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列于“六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的道器观,孔子的“仁”学,《孟子》与《中庸》对于“性”与“天”的问题的探讨。

理学家们吸收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熹的“天理”、王安石和二苏的“道”、陆九渊和王守仁的…‘心”,等等。

中哲 第六章(宋明理学)

中哲 第六章(宋明理学)

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南宋时主要是朱熹、陆九渊;明代最有
影响的是王守仁。
四、宋明主要哲学家思想简介
(一) 北宋五子的哲学思想
1.周敦颐的太极说
周敦颐(1016-1073), 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 子”之一。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
全书》。由于周敦颐号濂溪先
生,故其学说又称作“濂学”。
(2)心性论
二程在心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
从性之本而言,“性即理”(《遗书》二十二上); 从气禀而言,人有贤愚善恶之分。人心中有知,但 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格物”的工夫, “格物”就是“至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而穷
理的具体途径就是读书讨论和应接事物。二程提倡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要求“合内外之
三、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
1.按传统分类,宋明理学主要有两大派:
其一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其中以洛学为主 干,至南宋发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响,并维 持着正统地位。因其主要代表为程颐、朱熹,故常称 为程朱派;又因皆以“理”为最高范畴,故又称之为 “理学”。 其二是产生于宋代,在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的以 “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陆九渊、 王守仁,故又称为陆王派或陆王心学。广义的宋明理 学包括道学和心学。
(1)理本论 二程反对张载的气本论,提出了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理本论体系,并把道、天、天命、 心、气、性、物都用理贯穿起来,认为“理” 是世界的根源,永恒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 而加以改变。 “理”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 世界的“所以然”。万物一理,“理一分殊”。 “理”还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父子君臣封建 伦理关系的标准。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哲学
一、背景和概说

如何看待宋明理学的评价

如何看待宋明理学的评价

如何看待宋明理学的评价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其思想体系主要由宋朝的程颐、程颢、张载等人和明朝的王阳明等人所建立和发展。

宋明理学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的觉悟,认为人的本性本善,通过心性的修养可以达到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

对于宋明理学,有不同的评价。

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一、积极评价
1. 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觉悟:宋明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本善,只有通过内在的修养和道德觉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

2. 注重实践和生活:宋明理学强调实践和生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其中的道理。

3. 推崇“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消极评价
1. 学术体系过于封闭:宋明理学的学术体系较为封闭,思想传承较为固化,缺乏创新与开放。

2. 精神追求过于理想化:宋明理学的精神追求较为理想化,过于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觉悟,忽视了社会现实和物质利益的重要性。

3. 大众教育价值有限:由于宋明理学强调个体的修养和觉悟,其对大众教育的价值有限,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之,对于宋明理学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其思想和贡献,并结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进行发展和创新。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三个特点‎,对宋明理‎学有一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一)宋明‎理学是思辩‎化的儒学‎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辩性。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辩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

其‎中,道家的‎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转型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

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

在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李翱‎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

但‎他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化,韩愈主‎张“人其人‎,火其庐”‎,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法来禁止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李翱‎思考得相对‎深入一些,‎主张援佛入‎儒、以儒包‎佛,来解决‎佛教文化的‎挑战。

‎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它的特点包括:
一、以“道”为核心。

宋明理学以道为核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道”的变化,“道”是无形无相的,但它是自然界中所有事物的根本,是万物之源。

二、融合儒、释、道三家之长。

宋明理学将儒家、释家和道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而儒家、释家、道家的思想都是从“道”中来的,“道”就是宇宙的本源,是宇宙的基本结构。

三、强调“仁”的价值。

宋明理学强调“仁”的重要性,认为“仁”是人们行为的根本,是完善人类社会的基础。

“仁”是宋明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宋明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倡导“天人合一”。

宋明理学倡导“天人合一”,认为“天人合一”是最高理想,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

“天人合一”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它旨在让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社会的秩序和真理的完善。

五、强调“尊王攘夷”。

宋明理学强调“尊王攘夷”,认为“尊王攘夷”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对“尊王攘夷”的态度,宋明理学认为“尊王攘夷”应该得到尊重,因为“尊王攘夷”是
顺应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以上就是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认为,万物皆有道,道即本源;它强调“仁”的价值,倡导“天人合一”,认可“尊王攘夷”,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明理学的特点与思想渊源

宋明理学的特点与思想渊源

宋明理学的特点与思想渊源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还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明理学的特点和思想渊源,一直是学术界探究的焦点。

一、特点:宋明理学是在唐朝末年至南宋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程颐、程灏为代表的程门(即程朱理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朱门(即朱子理学)为主要流派的哲学体系,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圣人为本”、“性即道”: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圣人为本”、“性即道”的思想,认为“道”既可称为“理”,又可称为“圣”,圣人所知道的“道”,即为一切客观存在的真实本体,而“圣人为本”,则是因为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对于人类道德、宇宙本原的理解,都是通过参照圣人的思想、行为进行的。

2. 以“致良知”和“格物致知”为重要方法:宋明理学强调以“致良知”和“格物致知”为重要方法,以通达真理,来拓宽人类知识的视野。

其中“致良知”是意识的行为,认为通过情感的感受、意志的决定和知识的探求,使之引领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走向正确的方向;“格物致知”则是对经验和事物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实践和已知事物的理性分析,来得到哲学知识。

3. “理气分别”和“理气合一”:宋明理学对于“理气分别”和“理气合一”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

前者指出了事物的“形”和“质”,即形态和物质的差异,后者则关注到了“存在”和“本体”,即实体和其本质的关系。

这样便能够深入探求万物形式背后的真实本质,直接指向了自然界万物的普遍规律和本原。

4. “阳明心学”的出现:宋明时期,出现了一派“阳明心学”思想,它推行的是唯心主义和意识的优先地位,认为只有内心生命体验才是真正的生命存在,将人的精神和自我的发展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和最终的目的。

二、思想渊源:宋明理学的思想渊源并不仅仅是从内部发展而来,还包括了外来哲学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佛教文化的影响:宋明时期的佛教文化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第30讲 宋明理学

3 第30讲 宋明理学

第30讲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儒学自身的缺陷: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理学体系(1)理气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3)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朱熹地位及影响(1)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的进一步思辨化,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知识结构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反映了什 么“问题 ”?
自汉武帝以来,儒学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戴王冠的孔子像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背景)
1)、汉末——权威性被削弱; 2)、魏晋——道教兴起、佛教传播,使 得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受直接冲击; 3)、唐末五代——官方儒学受质疑,统 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4)、 北宋面临统治危机。 5)、北宋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2)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 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 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3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 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 掌握道,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 心”,达到国治、天下平。
3.对朱熹的评价
A
4、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 于下列哪一范畴( )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
A
5、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 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B D
6、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 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这( )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清明 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了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 表现
2.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唐代的韩愈、李翱
道统论: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
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 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 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 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 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 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 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 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 他认为佛教灭弃封建伦常,“子 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 韩 民焉而不事其事”。

1-3宋明理学

1-3宋明理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 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 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使儒学的统 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治地位受到削弱。
“三教合一”含义: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 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 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 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 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 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 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 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 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 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 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 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 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 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 死得好!”
A c
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D、良知既是天理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立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不靠“格物”: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 而靠内心的“自 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 省”。
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 陆王心学的方法论 内心的反省,“致良知” 贼难”。
王守仁
知识· 梳理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它是儒家学说的发展而来,具有十分独特的理论内涵与方法论。

宋明理学最大的特点是“以心学
为基础,以说理学为辅助,以药学为重点”。

首先,宋明理学以自身的理性思维为基础,以“良知”为主导思想,认为世界是可以通过人的理性思想而理解和变化的。

而“良知”
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在天命和宗教信仰之外,以实践和实证为基础,
指导人们处理好家庭和社会事物。

其次,宋明理学也把说理学作为辅助思想,将自然规律及数学公
式以及逻辑的推理指导人们的思考,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客
观事物。

按照宋明理学的思想,一位有学问的人,应当以客观的逻辑
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仅仅依赖神学论断或者传统习俗。

最后,宋明理学也强调药学的重要性,认为以中国传统的草药、
中药等来治病,可以调节人的身体的平衡,这些也是其他哲学或宗教
没有的方面。

同时,宋明理学也与老子、稻荷、尊奉自然、祭祀神灵
的道家学说相结合,认为人的精神应该追求静心,遵守“天”的规律,保持调和的关系。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是一种具有独特性和智慧的理论思想,由精
神世界和自然世界共同构成,通过信息和实践,用心思维对事物和世
界整体构思进行省察,调和理性与感性、精神与身体,从而达到最终
的哲学境界。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不合理。 ②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阳 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镇压农民起义容易,去掉人心中的私欲很难。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朱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知识· 小结
宋 明 理 学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怎样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观点 的异同?
知识点拔
共同点:
1、本质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 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 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主要学派,皆属于宋明哲学的
范畴。

宋代的理学主要强调理的哲学,认为万物皆有理,这一理是普遍的、
持久的、不可改变的真理。

理学的创始人为周敦颐,后传至程颐、程颢等人,最后由朱熹发扬光大,形成了“朱子学派”或“宋学”。

明代的张载
则开创了“气学”,认为宇宙万物皆有气,这一气是所有事物的统一本体,气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中得以变化,这在人的思想、情感、道德、
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心学是明代王阳明所推崇的学派,强调人的心性是天赋的反应,是人
的内在本体,具有自我反省、自我建构的能力。

心学认为,只有通过内心
直觉而非理性追求,人才能真正理解天理人情,使个人实现与天地和谐。

虽然宋明理学和心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注重以人为本,讲究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个人修养。

两个
学派既相互贯通,又相互独立,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张载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明理学的特点?A、强调道德修养B、重视历史研究C、注重实践应用D、提倡“格物致知”3、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程颐4、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其中“格物”指的是什么?A、研究自然界和事物B、规规矩矩做事C、改变事物的本质D、对事物进行哲学思考5、题干:《的中庸之道》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哪种思想?A、心学B、格物致知C、性即理D、知行合一6、题干:宋明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主张的目的是?A、提倡节俭,反对奢侈B、反对道教、佛教,弘扬儒家思想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D、提倡仁爱,反对兽欲7、宋明理学中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九渊8、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周敦颐B. 程颢C. 王守仁D. 朱熹9、【题目】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C. “天人合一”D. “存天理,灭人欲” 10、【题目】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C. 提高了士人的道德修养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11、宋明理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其核心命题“理”主要体现出哪一种哲学思想?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无为而治D、法家思想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探讨“理”的来源和存在方式时存在分歧。

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于:A、人的内心世界B、先验的世界C、社会伦理规范D、自然现象之中13、宋明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哪种认知途径?A. 直觉感悟B. 经验归纳C. 实践探究D. 经典著述14、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A. 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B. 古代的祭祀仪式C. 推崇节俭反对奢华D. 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15、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周敦颐B. 张载C. 朱熹D. 王阳明16、明朝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的著名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知行合一”C. “致良知”D. “性善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宋明理学思潮的特点与影响

宋明理学思潮的特点与影响

宋明理学思潮的特点与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潮之一,它产生于宋明时期,形成了诸如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独具特色的学派。

这一思潮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宋明两代,对中国哲学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思潮的特点有许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崇尚经典、注重实践、尊重个性等方面。

首先,宋明理学崇尚经典。

儒家经典一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但在宋明理学中,这种崇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程朱理学为例,程颐和朱熹一直强调要“诚意存心,尽力致知”,并坚信只有对经典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在理学中,“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诚实地接受经典中的真理,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宋明理学注重实践。

古代中国哲学往往需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步骤来达到最终的目标,而程朱理学则认为,人的修养必须贯彻实践,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因此,理学也强调人的行为方式及其与外界的互动,主张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逐渐领悟到经典的真理。

最后,宋明理学尊重个性。

这点体现在阳明心学中尤为明显。

阳明心学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才能和潜力,只要全心全意地追寻内心的真实想法,便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和价值。

阳明同时也注意到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概念,旨在通过以实际行动来发挥自身的潜力,帮助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也非常广泛。

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阳明心学的“心学”观念。

这种思想深刻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社会间的关系,强调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性,极大地拓展了古代儒家哲学的视野和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明理学和其他思想体系的结合也变得越来越紧密,例如明末清初就有很多学者吸收了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理直、气运等多种思想,形成了“阳明派”、“程颐派”、“理直派”等各自的学派。

总之,宋明理学思潮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也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后来的社会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大纲、要点、思想特点等方面全面梳理宋明理学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是在南宋时期兴起,在明代达到高峰。

它以程颐、程颐的学生朱熹为代表,提出“理”是存在于人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关系。

宋明理学通过研究和修养来实现人的内外统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大纲宋明理学的大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天人关系、知行合一和治学方法。

1. 天人关系:宋明理学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序和统一的,人应该遵循和体现天地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融。

2. 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强调知识与行为的统一。

它认为人的知识应该转化为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使人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3. 治学方法:宋明理学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理解。

它倡导通过阅读经典,注重内心修养,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同时,它也强调反思,批判性思维以及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观点。

三、要点1. 心性:宋明理学认为心性是人与天地之间的连接。

它是人的真实本性,是独立于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

通过修养和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和发展心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2. 理: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

在宋明理学中,理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还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3. 诚:诚是指人对理的理解和实践中的真诚态度。

在宋明理学中,诚是一种品质和道德准则,是心性和理的统一体现。

只有诚实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四、思想特点1. 和谐观念: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相处和相互合作,人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道教本来就是受佛教的影响和启发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所谓的佛老化,主要地就是佛学化。佛教在当时对儒学家们的影响也远远超过道教,宋明理学家们虽然对佛老都进行了批判,但理论斗争的重点是佛教而不是道教。特别是上述三点中的最末一条,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它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同时也是理学时代中个别独立有识之士以及后理学时代对于理学集中的学术批评的焦点所在。然而正象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以下均用尊称)所说的,这种禁欲主义思想并不见于先秦典籍。同样,它也不是讲求长生久视、自然无为的道家的原本思想。它的确定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佛教。
综观宋明理学,心学一派对于伦理道德以外的事物毫无兴趣,理学一派由于“格物穷理”的理论指导,对于万物之理的认识仿佛也有超出伦理道德狭隘范围的趋势,然而其理论目的仍然指归对于儒家伦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所以,无论是理学的宇宙论、认识论或者知识论,都不能简单地与西方哲学相比附,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而是伦理与道德,其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
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来自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儒、释(佛)、道三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存而实亡了。此前,无论佛教如何中国化,它毕竟只是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而当佛教的价值观念进入儒学并居于核心地位时,它表明佛教才真正地成为中国文化本身的一部分。所以,理学在这场批判吸收外来文化而捍卫本土儒家价值的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最终引出的结果却是那么可笑:他们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他们捍卫的是先秦儒学的躯壳,却丢弃了其刚健进取的积极精神。这个使人器笑不得的结局足以为后人引为严重的思维教训。
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三个特点,对宋明理学有一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一)宋明理学是思辩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辩性。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辩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其中,道家的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转型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在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李翱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但他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化,韩愈主张“人其人,火其庐”,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法来禁止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李翱思考得相对深入一些,主张援佛入儒、以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老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老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上学,其二是借鉴佛老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老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字茂叔,因其立书堂讲学于庐山濂溪,故人尊称其为濂溪先生。以下均用尊称)的“无极”、邵雍(字康节,以下均用尊称)的“太极”、张载(陕西郿县横渠镇人,人称其为横渠先生。以下均用尊称)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象山和阳明的“心”。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由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继续浏览 宋明理学概说之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我想发表
(二)宋明理学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哲学思潮或者作为儒学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当唐儒学的一种反动,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以及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