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辨证汇编

合集下载

百年珍藏中医古籍大全高清彩色版820种131G

百年珍藏中医古籍大全高清彩色版820种131G

百年珍藏中医古籍大全高清彩色版820种131GEA0001万氏痘疹奇书清咸丰5年EA0002不药良方王站柱编EA0003伤寒论三注周扬俊注EA0004伤寒论旁训赵雄驹辑注EA0005便元集刘兼汇梓EA0006便用良方罗本立编辑EA0007保赤汇编朱之榛辑清光緖戊寅EA0008傅氏眼科审视瑶函傅仁宇纂辑EA0009元汇医镜敲诈道人EA0010刘河间伤寒三书刘守真撰集;吴继宗校刊EA0011医学心镜录唐见编辑;唐孙华校EA0012医家心法高鼓峯说;胡珏评EA0013医药集览杨世照清康熙38年EA0014医述程文囿辑EA0015医镜蒋仪较EA0016外科心法薛己撰EA0017外科真诠邹岳说EA0018外科记者张景颜编辑EA0019天花精言袁句着EA0020妇婴至宝拜松居士增订EA0021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岳甫嘉着EA0022异授眼科清咸丰5年EA0023意解山房瘟疫析疑唐毓厚着EA0024慈航集王于圣纂着EA0025抱乙子幼科指掌遗稿叶其蓁编辑;叶大本述EA0026推拿秘书骆子庵说EA0027新刊明医秘传济世奇方万疴必愈沈应阳编辑何爌参订EA0028新刻伤寒六书纂要辩疑新刻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辩疑童养学纂辑周亮节较阅EA0029新刻医衡洪正立编纂上官铉鉴定EA0030新锲云林神龙龚廷贤编着EA0031新镌云林神龙龚廷贤编号EA0032新镌药性会元梅得春编集EA0033本草万方针线;本草药品总目蔡烈先辑EA0034洪芳洲先生摘稿邹梦桂校正;华复诚编次EA0035活动新书曾世荣EA0036济世全书汪启贤汪启圣选注EA0037温热暑疫全书周扬俊辑EA0038申斗垣校正外科启选申斗垣撰EA0039痘疹传心录朱惠明着EA0040痘疹经验集韩文博辑;韩云绮校字EA0041痧证汇要孙EA0042纂修医学入门系屯子着;卢拱辰编辑EA0043经络汇编林起龙鉴定;翟良纂EA0044聂氏痘门方旨聂尚恒着;邱生华重校;酆承迨重刊EA0045肺病问答石神亨撰;沙僧杂译EA0046脉度运行考EA0047脉药联珠药性食物考龙柏着;龙炳龙焕较;吴兆初参军EA0048脉诀汇编说统林起龙鉴定;翟良纂EA0049脉语吴崐述EA0050脚气类方源养德辑EA0051良朋汇集经验神方孙伟较辑;吴化善梓钉EA0052袖珍小儿方徐用宣编辑EA0053订补明医指掌滑寿编纂;邵从皐校订EA0054辨证冰监陈士铎着HFN0862(鸿文堂详校)医宗必读十卷李中梓鸿文堂校刊清乾隆44 HFN0887伤寒论后条辩十五卷王式钰校刊清康熙10年HFN0902六醴斋医书另一本程永培苏台程氏修敬堂乾隆间HFN0903六醴斋医书程永培苏台程氏修敬堂乾隆间HFN0927医学六要十九卷张三锡明万历HFN0928医学纲目楼英1565HFN0929医门法律六卷喻昌蔡锦堂,1658HFN0954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朱希忠明隆庆HFN0955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206卷吴勉学明万历291601 HFN0963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闽书林安正堂刘朝琯明万历己亥1599HFN0964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闽书林安正堂刘朝琯明万历己亥1599HFN0971图像本草蒙筌12卷首一卷总论一卷陈嘉谟金陵书林万卷楼周如泉明崇祯元年1628HFN1022太医院校注妇人良方大全24卷金陵书林唐氏富春堂明HFN1023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男科二卷女科三卷岳甫嘉绣谷三乐斋明崇祯9年HFN1075御纂医宗金监90卷内府清乾隆42个文件HFN1103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五卷医脉真经二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七卷杨士瀛新安歙西虬川黄镀明嘉靖HFN1107新刋方脉主意二卷吴球明嘉靖4HFN1113新刻京陵原板参补针医牛经大全二卷书林宝善堂明HFN1131新刻针医参补马经大全4卷书林宝善堂明末HFN1165本校正大字医学正传八卷虞抟金陵三山书社吴江书林安正堂刘元初明万历丁丑HFN1166本草原始12卷李中立永怀堂明崇祯HFN1167本草纲目52卷卷首二卷张朝璘淸顺治15年HFN1219神农本草经疏30卷缪希雍海虞毛氏绿君亭明天啓5年HFN1254脉经十卷人元脉影归指图说二卷金阊龚绍山明天啓6 HFN1283订补明医指掌十卷金阊传万堂明天啓HFN1285证治准绳3个文件HFN1292赤水选珠30卷医案五卷医旨緖余二卷孙一奎明万历24年HFN1304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卷目录唐慎微金陵唐氏富春堂明万历9年HFN1315镌郑先生痘经会成保婴慈录九卷首一卷郑大忠榕城郑氏明万历27年HFN1338食物本草22卷首一卷李杲南城翁少麓明崇祯-清HFN1339食物本草七卷日用本草三卷世庆堂万历48HFN1340食物本草三卷夷白堂明HFN1350鼎刻京板太医院校正增补青囊医方捷径二卷闽书林余庆堂黄灿宇明BOOKTW00031本草纲目52卷,图3卷,(明)李时珍撰,清顺治12年(1655)钱塘吴毓昌刻本,48册BOOKTW00032本草纲目汇言20卷,(明)倪朱谟撰,清顺治间重刻巾箱本,16册BOOKTW00033本草纲目拾遗十卷正误一卷,钞本,20册BOOKTW00034本草纲目五十二卷附图二卷,明程国祥序明王世贞序明程陞序程嘉祥序,明崇祯间印本,20册BOOKTW00035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脉学一卷奇经八脉孜一卷,清吴太冲序清吴毓昌序明钱蔚起小引明李建元疏,清顺治乙未刊本,52册BOOKTW00036本草汇言二十卷存五卷,明倪朱谟,钞本,3册BOOKTW00125丹溪先生心法,元朱震亨撰,明万历二十九年新安吴氏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零本。

中医辨证的书籍

中医辨证的书籍

中医辨证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中医辨证的书籍推荐:
1. 《中医辨证归纳》:作者为钱杏坤,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中医辨证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医辨证的方法与规律。

2. 《中医临床辨证指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收集了大量的辨证经验和临床案例,是中医诊疗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3. 《辨证论治临床指南》:由杨海锋、徐桂香等主编,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编写的辨证论治指南,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了具体的辨证论治方法。

4. 《中医辩证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编写,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辨证学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与实践技巧。

5. 《中医辨病识治实用手册》:由董金鸿著,整理了常见病症的辨证要点和治疗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

6. 《辨证施治学教程》:由陈玲娴主编,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初学者和进修者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医辨证的理论与实践,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学习程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中医古籍大全:(辨证汇编)

中医古籍大全:(辨证汇编)

恶风
多以风寒两邪干,三阳具有恶风寒
阳乃恶风从表法,三阴唯有恶寒单
三阳有恶寒恶风同见表病也,
三阴之症有恶寒而无恶风也。
恶寒背恶寒之辨
发热恶寒阳表经,恶寒无热里阴停
背寒不燥少阴证,燥渴阳明有定形
发热恶寒发于阳表证(有汗乃虚用桂枝汤,无汗乃实用麻黄汤。)
无热恶寒发于阴里证(有汗桂枝加附子,无汗麻黄附子细辛汤。)
泻利呕吐尿清白,药用补温两法乘
阴症,太阴、少阴、厥阴。初病恶寒、战栗、体重、难转侧、呕吐、泻利、小便清、倦卧、欲寐、手足冷、爪甲青、面色惨黯无光、脉沉濇细小,此症之候。治法宜温补。
表里证
表病恶寒发热随,头身双痛脉浮皮
里因谵语恶潮热,便硬脉沉有力加
表症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脉浮为适症。
发热口燥舌干烦渴者,乃阳经之热,舌苔润治法宜清,如白虎解毒之辈。
发热坚决冷、下利清糓者,乃阴经之热,舌苔燥治法宜温。四逆、白通汤之辈。
外感表症,六淫所伤也。
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也。迫人肌肤则生病。
伤风
风本阳气卫先伤,口渴心烦肌热荒
浮脉恶风头上痛,药宜解表最为良
伤寒
寒热
寒热者一热一寒互相往来,邪正相争也。邪入阳分发热,邪入阴分发寒,居半表里者寒热交作与疟相似,只别有定时者疟,无定时者非疟也。
汗证
自汗:自汗者不发散而自然汗出,卫为阳能卫外皮肤腠理禁固津液不得妄外恶寒。
一因阳实外不恶风。
盗汗:盗汗者谓睡中则汗出醒时则止,多属阴虚心虚不固火伤阴。
六淫外迫何经病,药应疏通辨久新
太阳(小肠、心,膀胱、肾相表里)
太阳经证恶寒量,发热头痛连项强

传统中医药典籍(精)

传统中医药典籍(精)

一、传统中医药典籍1.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巢氏诸病源候论》、《温疫论》。

《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伤寒论》---张仲景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张仲景著《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巢元方著《温疫论》---第一部论瘟疫的专著,吴又可著。

2.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陶弘景著。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保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合刊本,张存惠著。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李时珍著。

3.方书典籍:《肘后备急方》---属急症手册性质,葛洪著《备急千金要方》---对后世妇婴专科有很大影响,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孙思邈著,与《千金要方》合称《千金方》《外台秘要》---综合性医学巨著《太平圣惠方》---宋代王怀隐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宋代官府颁行《普济方》---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保存大量民间验方二、现代中医药信息1.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分三部,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三部收载生物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2.中医药期刊3.中医药工具书与文摘《中药大辞典》---既是辞书,又是综合性本草《中国医籍大辞典》---对中医药文献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堪称医籍辞书的巨著《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医大辞典》---全面反映中医学术的综合性辞书4.常用药品集和专著《临床用药须知》---药典配套丛书,2005版《临床用药须知》分2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中华本草》---民族药专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划时代巨著《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系统总结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成果《中国常用药品集》---一部常用药品信息的实用大型药学参考书《中国药品使用手册·中成药手册》---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鲜的特点《全国中草药汇编》---对第二次中药普查的大总结5.互联网资源课堂练习:A型题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典籍是A.《伤寒论》B.《黄帝内经》C.《金匮要略》D.《诸病源候论》E.《神农本草经》参考答案:BX型题(多项选择题)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有A.药材及饮片B.成方制剂C.药用辅料D.单味制剂E.提取物参考答案:ABDE第十四章医疗器械基本知识第一节医疗器械概述一、医疗器械的概念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中医诊断学辨证汇总

中医诊断学辨证汇总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冷舌淡青紫苔白脉沉迟紧④气滞心脉:胀痛伴情志因素常见胁胀善太息脉弦肾精不足证: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育机能低下早衰
肝风内动:①肝阳化风:眩晕欲仆肢麻震颤口眼蜗斜半身不遂②热极生风:高热神昏抽搐+实热③阴虚动风:手足震颤或蠕动+阴虚④血虚生风:手足震颤肢体麻木+血虚。

中国医学古籍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国医学古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医学古籍中国医学古籍中国的传统医学渊源流长,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而要想让大家学习到其中的精神,最简便的方法就只有通过阅览古籍。

《内经知要》《时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灵枢素问集注》《神农本草经》《脉经》《温病条辨》《难经》《医学源流论》《金匮玉函要略方》《千金方衍义》《中藏经》《濒湖脉学》《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知医必辨》《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傅青主女科》《针灸大成》《素女经》《外感温热篇》《吴普本草》《汤头歌诀》《新修本草》《脉学本草医方合编》《证治准绳》《医学实在易》《脉学本草医方汇编》《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伤寒论》《黄帝内经》中医文化中医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知识《要药分剂补正》《永类钤方》《无冤录》《医方药性合编》《历代名医蒙求》《赤水玄珠全集》《四海类聚方》《食物本草》《本草选》《药镜》《配方百篇》《雷公药性赋解》《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本草乘雅半偈》《银海精微》《续名医类案》《外科精义》《十四经发挥》《外科证治全生集》《厘正按摩要术》《经效产宝》《医学入门》《医宗金鉴》《明医杂著》《医说》《重楼玉钥》《本经逢原》《本草纲目拾遗》《伤科补要》《开宝本草》《太平圣惠方》《本草品汇精要》《吴医汇讲》《针灸甲乙经》《回回药方》《古今医统大全》《临证指南医案》《饮膳正《本草汇编》《炮炙大法》《藏府标本药式》《证治汇补》《鸡峰普济方》《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景岳全书》《济生方》《理伤续断方》《御药院方》《五十二病方》《颅囟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养老奉亲书》《外科正宗》《引书》《本草正义》《卫生宝鉴》《本草从新》《小品方》《名医类案》《证类本草》《医学纲目》《格致余论》《脉诀》《类经》《妇科玉尺》《外台秘要》《本草经集注》《本草崇原》《万病回春》《食疗本草》要》《千金要方》《外科精要》《难经》《本草纲目》《针灸大成》《温病条辨》《本草备要》《脉经》《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医学源流论》《傅青主女科》古代中医基本典籍(十三)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利用中医药典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医辨证经典总结

中医辨证经典总结

中医辨证经典总结中医辨证经典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著作,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经验和理论,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列举了一些中医辨证经典,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包含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素问》主要讨论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而《灵枢》则探讨了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等方面的理论。

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系统总结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辨证论治经验。

该书主要介绍了伤寒的发病机理、病程变化及辨证论治的要点,对于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晋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也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一。

该书主要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方法,对于临床医生诊治疾病具有指导作用。

四、《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明代吴鞠通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要点。

该书对于理解温病的特点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五、《证治准绳》《证治准绳》是宋代张介宾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该书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证候及治则,系统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经验和规律。

六、《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是明代吴昆所编纂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要点和方药的应用。

该书对于临床医生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七、《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要点和方药的应用。

该书对于临床医生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八、《类经》《类经》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该书通过分类整理疾病的证候及治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治疾病的参考依据。

九、《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东晋王冰所编纂的针灸学著作,主要介绍了针灸治疗的方法和要点。

该书对于针灸师掌握针灸治疗的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古籍大全

中医古籍大全

中医古籍大全<篇名>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属性问曰∶脉有残贼何谓师曰∶脉有弦、有紧、有涩、有滑、有浮、有沉此六脉为残贼能与诸经作病。

问曰∶尝为人所难紧脉何所从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肺中寒故令紧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紧假令下利者以胃中虚冷故令紧也。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脉滑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脉与病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之时病者因反大吐若下痢仲景痢字作利病腹中痛。

因问言∶我前来脉时不见此证今反变异故是名为灾怪。

因问何缘作此吐痢答曰∶或有先服药今发作故为灾怪也。

问曰∶人病恐怖其脉何类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等类师曰∶其脉自浮而弱面形乍白乍赤。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其脉自涩而唇口干燥也。

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其里痛也行迟者其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膝者必腰痛里实护腹如怀卵者必心痛。

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脉之因伸者无病也一云呻者病也。

假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目眄视一云反面仰视。

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此为诈病。

假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目录>卷一<篇名>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属性黄帝问曰∶余闻胃气、手少阳三焦、四时五行脉法。

夫人言脉有三阴三阳知病存亡脉外以知内尺寸大小愿闻之。

岐伯曰∶寸口之中外别浮沉、前后、左右、虚实、死生之要皆见寸口之中。

脉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一作得者为正邪。

外结者病痈肿内结者病疝瘕也。

间来而急者病正在心气也。

脉来疾者为风也脉来滑者为病食也脉来滑躁者病有热也脉来涩者为病寒湿也。

脉逆顺之道不与众谋。

师曰∶夫呼者脉之头也。

初持之来疾去迟此为出疾入迟为内虚外实初持脉来迟去疾此为出迟入疾为内实外虚也。

脉数则在腑迟则在脏。

脉长而弦病在肝扁鹊云∶病出于肝脉小血少病在心扁鹊云∶脉大而洪病出于心脉下坚上虚病在脾胃扁鹊云∶病出于脾胃脉滑一作涩而微浮病在肺扁鹊云∶病出于肺脉大而坚病在肾。

中医古籍书目汇编

中医古籍书目汇编

中医古籍书目汇编■内经、难经类: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二、《黄帝内经太素》(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

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

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着作。

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见。

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公元 762 年)唐.王冰次注。

王冰把《黄帝内经素问》传本整理校注,因旧本残缺,又补入《天元纪大论》等七篇,重新编次为二十四卷。

王氏注有不少卓越的见解。

现存本经宋.林亿等校订。

四、《素问玄机原病式》(公元 1188 年)金.刘完素(守真、河间)。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关五运六气,病机方面的原文及王冰注加以发挥而成。

着重于治火证用寒凉法。

五、《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公元 1586 年)明.马莳(仲化、玄台)注。

各九卷。

对《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的全文进行了注解。

后附补遗一卷。

六、《类经》(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

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

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

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七、《内经知要》(公元 1642 年)明.李中梓(士材,念莪)编。

二卷。

摘录《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原文,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八类。

注解简明。

八、《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公元 1672 年)清.张志聪(隐庵)注。

各九卷。

注文中有一些较好的见解。

九、《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公元 1689 )清.汪昂(訒庵)注。

二卷。

分为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侯、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九篇。

采用唐.王冰、明.马蔚、吴崑和清.张志聪的注解,删繁辨误。

十、《难经》(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

中医古籍大全

中医古籍大全
小品方
严氏济生方
验方新编
杨氏家藏方
药症忌宜
医方考
医方论
医心方
毓麟验方
证治准绳·类方
肘后备急方
4、伤寒、金匮
敖氏伤寒金镜录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高注金匮要略
河间伤寒心要
金匮钩玄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类证活人书
伤寒百证歌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补例
凌临灵方
马培之医案
名医类案
三家医案合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王氏医案绎注
王旭高临证医案
吴鞠通医案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许氏医案
续名医类案
也是山人医案
叶天士医案精华
一得集
寓意草
张畹香医案
张聿青医案
醉花窗医案
6、医话
对山医话
景景医话
客尘医话
冷庐医话
柳洲医话
塘医话
先哲医话
友渔斋医话
止园医话
7、妇儿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张氏医通
瘴疟指南
针灸大全
针灸甲乙经
针灸聚英
针灸神书
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问对
针灸易学
针灸资生经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正骨心法要旨
正体类要
证治汇补
证治心传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杂病
症因脉治
知医必辨
炙膏肓腧穴法
质疑录
中藏经
中风论
中国医籍考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重订广温热论
重订灵兰要览

中医辩证论治简表

中医辩证论治简表

中医辩证论治简表
一、八纲辩证
二、气、血、津液辩证
面色白,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无力,动则气喘,自汗
- 1 -
三\脏腑辩证
(一)、心与小肠病辩证
- 2 -
(二)、肝与胆病辩证
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或震颤,舌体颤动,
甚则突然昏倒,舌强不语,口眼斜,偏瘫
- 3 -
(三)、脾与胃病辩证
- 4 -
(四)、肺与大肠病辩证
- 5 -
(五)、肾与膀胱病辩证
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痠软,头昏耳鸣,
神疲乏力,自汗,阳萎不孕
- 6 -
(六)、两脏合病辩证
久咳不已,气短,心悸,动则加剧,
面色白,甚则可见口唇青紫
形寒肢冷,腰痠腿软,面色白或晦暗,
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或五更泻泄,
或面浮肢肿,甚则腹水,腰以下为甚
- 7 -
四、六经辩证
- 8 -
五、卫气营血辩证
六、三焦辩证(略)
- 9 -。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全二十部)(含书目)!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书目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全二十部)(含书目)!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书目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书目
1、脉理集要、脉学类编、伤寒经解、温病辩证
2、济世珍宝、一见能医
3、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药论、医通祖方
4、吴氏医方汇编、医方絜度、诊验医方歌括
5、考证病源、儒医心镜、王乐亭指要
6、陈莘田外科方案、临证一得方、疡科指南医案、爱月庐医案
7、妇科百辩、薛氏济阴万金书、孕育玄机
8、资生集
9、竹亭医案(上册)、竹亭医案(下册)
10、孤鹤医案、剑慧草堂医案
11、小儿诸证补遗、幼科惊搐门
12、诚求集、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幼科医验、幼科折衷秘传真本、原幼心法
13、费绳甫先生医案、顾氏医案、王九峰医案
14、沈俞医案合钞、退庵医案、陈莲舫医案
15、江泽之医案、旌孝堂医案、王应震要诀
16、临症经应录、邵氏方案
17、李冠仙医案、沈菊人医案、王仲奇医案
18、贯唯集、叶天士曹仁伯何元长医案
19、汪艺香先生医案、临诊医案、徐养恬方案
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629 本

中医古籍629 本

帝内经灵枢chm黄帝内经素问chm txt黄帝内经太素chm txt类经chm txt灵枢悬解txt素节注类编txt内经博议txt内经评文txt内经知要txt难经txt经悬解txt素问悬解txt伊尹汤液经txt pdfdoc医经原旨txt草备要txt本草便读txt本草崇原txt本草从新txt本草撮要txt草分经txt本草纲目chm txt本草纲目拾遗txt本草害利txt本草经集注txt草经解txt本草蒙筌txt本草品汇精要txt本草求真txt本草述钩元txt草思辨录txt本草问答txt本草新编txt本草衍义txt本草易读txt草择要纲目txt本经逢原txt得配本草txt滇南本草txt海药本草txt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炙论txt名医别录txt神农本草经txt神农本草经百种录txt 农本草经赞txt食鉴本草chm txt食疗本草txt汤液本草txt吴普本草txt修本草txt药鉴txt药笼小品txt药性切用txt药征txt征续编txt饮食须知txt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txt证类本草txt急千金要方chm博济方txt串雅内外编txt古代房中秘方txt洪氏集验方txt 佗神方txt黄帝素问宣明论方txt回生集txt急救便方txt急救良方txt验方txt 经方一百首chmtxtpdf doc htm经验丹方汇编txt眉寿堂方案选存txt名方广用txt pdf doc济本事方txt普济方txt奇方类编txt奇效简便良方txt奇效良方txt金翼方chm txt仁术便览txt三因极一病证方论txt删补名医方论txt圣济总录txt方歌括txt时方妙用txt世医得效方txt是斋百一选方txt苏沈良方txt pdf doc 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txt汤头歌诀txt退思集类方歌注txt外科集验方txt台秘要txt卫生易简方txt文堂集验方txt仙传外科集验方txt小品方txt氏济生方txt验方新编txt杨氏家藏方txt药症忌宜txt医方考txt方论txt医心方txt毓麟验方txt证治准绳·类方txt肘后备急方txt pdfdoc 氏伤寒金镜录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txt高注金匮要略txt河间伤寒心要txt金匮发微txt匮钩玄txt金匮要略txt pdf doc金匮要略浅注txt金匮要略心典txt金匮翼txt匮玉函经二注金匮玉函要略辑义txt金匮玉函要略述义txt类证活人书txt伤寒百证歌txt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补例txt伤寒大白txt伤寒发微txt伤寒发微论txt寒法祖txt伤寒附翼txt伤寒贯珠集txt伤寒恒论txt伤寒捷诀txt寒九十论txt伤寒括要txt伤寒六书txt伤寒论txt pdf doc伤寒明理论txt寒舌鉴txt伤寒溯源集txt伤寒心法要诀txt伤寒寻源txt伤寒医诀串解txt寒直格txt伤寒指掌txt伤寒总病论txt仲景伤寒补亡论txt中医古籍629本伯医案论chm txtpdfhtm程杏轩医案chm txt丛桂草堂医案chm txt得心集医案txt丁甘仁医案txt医案txt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txt仿寓意草txt费绳甫先生医案txt古今医案按txt安医案txt何世英医案txt湖岳村叟医案txt花韵楼医案txt黄煌医案txt pdf doc医案txt pdf dochtm旧德堂医案txt临证指南医案txt凌临灵方txt鲁楼医案txt pdf doc之医案txt名师垂教txt名医类案chm txt三家医案合刻txt三十年临证经验集txt名案选新注txt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txtpdfdoc邵兰荪医案txt孙文垣医案txt王氏医案绎注txt高临证医案txt王仲奇医案txt未刻本叶氏医案txt吴鞠通医案txt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txt医案txt续名医类案txt 也是山人医案txtpdfdoc htm叶天士医案精华txtpdfdoc htm一得集txt见能案证补遗txtpdf余无言医案txt寓意草txt张畹香医案txt张聿青医案txt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中医临床廿五年txt 醉花窗医案txt pdfdoc htm医话txt景景医话txt客尘医话txt冷庐医话txt柳洲医话txt话txt先哲医话txt医医十病txt pdf doc友渔斋医话txt止园医话txt撮要txt保幼新编txt产宝txt产鉴txt陈氏幼科秘诀txt便览txt慈幼新书txt达生编txt痘疹心法要诀txt儿科萃精txt醒txt儿科要略txt妇科秘方txt妇科秘书txt妇科问答txt心法要诀txt妇科玉尺txt妇人大全良方txt妇人规txt傅青主女科txt要语txt邯郸遗稿txt活幼心书txt济生集txt济阴纲目txt女科经验摘奇txt颅囟经txt麻疹备要方论txt麻疹阐注txt内府秘传经验女科txt 秘笈txt女科百问txt女科撮要txt女科经纶txt女科精要txt秘要txt女科秘旨txt女科切要txt女科要旨txt女科折衷纂要txt证治准绳txt女科旨要txt女科指要txt女科指掌txt盘珠集胎产症治txt产科心法txt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txt沈氏女科辑要txt胎产秘书txt胎产心法txt指南txt万氏秘传片玉心书txt卫生家宝产科备要txt小儿痘疹方论txt小儿推拿广意txt 卫生总微论方txt小儿药证直诀txt宜麟策txt婴儿论txt婴童百问txt类萃txt幼科发挥txt幼科概论txt幼科切要txt幼科释谜txt铁镜txt幼科推拿秘书txt幼科心法要诀txt幼科折衷txt幼科指南txt种痘心法要旨txt幼幼集成txt幼幼新书txt育婴家秘txt鬻婴提要说txt妇科txt证治准绳·女科txt证治准绳·幼科txt竹林女科证治txt竹泉生女科集要txt脉学txt察病指南txt察舌辨症新法txt临症验舌法txt麻科活人全书txttxt脉诀汇辨txt脉诀刊误txt脉诀乳海txt脉理求真txttxt脉象统类txt脉因证治txt脉症治方txt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txt 八脉考txt三指禅txt时病论歌括新编txt史载之方txt望诊遵经txt从众录txt医学见能txt医学妙谛txt诊家枢要txt诊家正眼txt三十二辨txt诊宗三昧txt诸病主病诗txt仙经txt女丹合编选注txt食疗方txt养老奉亲书txt养生导引法txt秘旨txt运气要诀txt全生集txt白喉条辨txt包氏喉证家宝txt笔花医镜txt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txt 心书txt辨证录txt辨证奇闻txt pdf doc辨证玉函txt长沙药解txt病源补养宣导法txt褚氏遗书txt此事难知txt刺灸心法要诀txt存存斋医话稿txt洗髓易筋经txt丹台玉案txt丹溪手镜txt丹溪心法txt丹溪治法心要txt秘授古脉法txt跌打秘方txt跌打损伤方txt跌打损伤回生集txt跌损妙方txt奥旨txt读医随笔txt发背对口治诀论txt疯门全书txt冯氏锦囊秘录txt导饵txt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txt傅青主男科txt格致余论txt古今名医汇粹txt图书集成医部综录医术古今医彻txt古今医鉴txt古今医统大全txt顾松园医镜txt列传txt疫论txt归砚录txt韩氏医通txt何氏虚劳心传txt喉科秘诀txt指掌txt喉舌备要秘旨txt黄帝明堂灸经txt回春录txt急救广生集txt背疽方txt简明医彀txt焦氏喉科枕秘txt解围元薮txt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txt 秘传禁方txt金匮悬解txt金针秘传txt经方实验录txt经络汇编txt考txt经络全书txt经穴汇解txt经验麻科txt景岳全书txt秘旨txt肯堂医论txt口齿类要txt兰室秘藏txt类经图翼txt治裁txt厘正按摩要术txt理虚元鉴txt立斋外科发挥txt疠疡机要txt实验录txt刘河间伤寒医鉴txt刘涓子鬼遗方txt六因条辨txt侣山堂类辩txt堆简帛txt秘传眼科龙木论txt明目至宝txt明医杂著txt明医指掌txt大成txt内经药瀹txt内科摘要txt内外伤辨txt脾胃论txt书屋医略txt普济方·针灸txt奇症汇txt千金宝要txt千金食治txt秘诀txt全生指迷方txt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儒门事亲txt三消论txt玉衡txt痧疹辑要txt伤寒说意txt伤寒悬解txt伤科补要txt大成txt伤科方书txt伤科汇纂txt上池杂说txt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经txt审视瑶函txt慎疾刍言txt慎柔五书txt十四经发挥txt秘录txt时病论txt时疫解惑论txt市隐庐医学杂著txt寿世保元txt传真txt寿世青编txt四圣心源txt四圣悬枢txt松峰说疫txt备急灸法txt素灵微蕴txt随息居重订霍乱论txt孙真人海上方txt痰火点雪txt法门txt推拿抉微txt推求师意txt外经微言txt外科传薪集txt大成txt外科方外奇方txt外科精要txt外科精义txt外科理例txt启玄txt外科全生集txt外科十法txt外科十三方考txt外科枢要txt心法要诀txt外科选要txt外科医镜txt外科正宗txt外科证治全书txt回春txt万氏秘传外科心法txt卫生宝鉴txt温病条辨txt温病正宗txt指南txt温热逢源txt温热经纬txt温热论txt温热暑疫全书txt论txt吴医汇讲txt洗冤集录txt仙授理伤续断秘方txt校注医醇賸义txt集txt形色外诊简摩txt性命要旨txt修昆仑证验txt虚损启微txt救正论txt穴道秘书txt血证论txt研经言txt眼科阐微txt秘诀txt眼科心法要诀txt疡科纲要txt疡科心得集txt疡医大全txt导引秘籍txt叶选医衡txt一草亭目科全书txt医碥txt医灯续焰txt圆通txt医贯txt医经国小txt医经溯洄集txt医理真传txt改错txt医门补要txt医门法律txt医述txt医说txt卮言txt医效秘传txt医学传灯txt医学传心录txt医学读书记txt纲目txt医学集成txt医学启源txt医学入门txt医学三字经txt实在易txt医学心悟txt医学源流论txt医学摘粹txt医学真传txt正传txt医学指归txt医学衷中参西录txt医医病书txt医医小草txt医txt医原txt医旨绪余txt医宗己任编txt医宗金鉴txt眼科txt疫疹一得txt阴证略例txt银海精微txt银海指南txt正要txt尤氏喉科秘书txt尤氏喉症指南txt玉机微义txt玉楸药解txt启微txt原要论txt杂病广要txt杂病心法要诀txt杂病治例txt十药神书txt增订叶评伤暑全书txt张氏医通txt瘴疟指南txt针经指南txt大成txt针灸大全txt针灸甲乙经txt针灸聚英txt针灸神书txt素难要旨txt针灸问对txt针灸易学txt针灸资生经txt珍珠囊补遗药性赋txt 心法要旨txt正体类要txt证治汇补txt证治心传txt证治准绳·疡医txt 准绳·杂病txt症因脉治txt知医必辨txt炙膏肓腧穴法txt质疑录txt经txt中风论txt中国医籍考txt中西汇通医经精义txt重订广温热论txt灵兰要览txt重订囊秘喉书txt重楼玉钥txt重楼玉钥续编txt重庆堂随笔txt斋遗书txt诸病源候论txt诸脉主病诗txt专治麻痧初编txt子午流注说难txt流注针经txt种中药现代研究txt戴丽三医疗经验选txt邓铁涛医话13篇txt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txt郝万山讲伤寒论txt恕讲伤寒论txt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txt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txt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版chmtxt pdf doc htm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txt传真txt pdf doc经方发挥txt pdf dochtm卢铸之医案txt麻瑞亭治验集txt名老中医之路txt pdfdoc宝鉴txt人体使用手册txt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精要txt思考中医txt pdf dochtm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chmtxt pdf doc htm华讲金匮要略chmtxt吴佩衡医案txt吴佩衡医药简述txtpdf doc虚损病类钩沉txt医林五十年txt pdfdoc心得十讲-焦树德txt圆运动的古中医学txt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txt中医之钥txt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txt菊名医类案回忆录txt走近中医txt論一百一十三方臨床使用經驗精要(繁體txt剂学》七版《中药学》七版《中医内科学》七版《内经选读》七版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学》六版医诊断学》讲稿《方剂学讲稿》邓中甲《中药学讲稿》张廷模《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李德新分)。

中药宝典典籍大全.doc

中药宝典典籍大全.doc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肝脾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风热感冒,热毒斑疹,痄腮2、吐血衄血,便血崩漏3、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三丫苦
苦寒,心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1,疮痈肿痛,蛇虫咬伤。2.外感气诸证。3.风湿痹痛,4.跌打损伤。
蒲公英
苦甘寒,肝胃
清热解毒,利湿
1、疮痈,乳痈,内痈2、热淋,黄疸
蚤休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成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1.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2。疟疾,3.肝明目
1、用于热毒泻痢,湿热带下2、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铁苋
苦涩凉,大肠肝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1.用于热毒泻痢,2.用于血热出血,外伤出血。
地锦草
苦辛平,肝胃大肠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枯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

中医古籍大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中医古籍大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肾虚寒,为喘为嗽。)除蒜姜仲(除去三味)加蜜送。(破故与胡桃同用,补养气血,有水
相生之妙。气
足则肺不虚寒,血足则肾不枯燥,久服利益甚多,不独上疗喘嗽,下强腰脚
柏无知母,破故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按∶水母,海 也。)又有
钱)胡桃(紫衣胡桃一两,连皮、鬲。)连皮用。乳子痰喘一服效,(溧
将危,凡五日不乳食,此方一服即愈,盖以乳汁凝于膈间也。)食酸苦
气即阴气,少腹不仁即冲心之渐,用肾气丸以逐阴邪也。)虚劳腰痛
痹虚劳篇》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专利小便,水去而阴不伤,扶阳而火不升,制方之妙
方治天下之病,则又大失此方之义也。”)《济生》肾气(丸严用
(前),(于《金匮》肾气丸中加牛膝、车前。)阳虚蛊胀功堪诣
土)喘满痰鸣(水泛为痰)脉沉细。(阳衰水盛)或君附子或茯苓,
也。)地黄(八两味苦)萸(山萸四两味酸)药(山药四两味甘)苓(茯苓三两味淡)泻(泽
泻三两味咸)丹,(丹皮三两味辛)肝肾阴亏洵堪倚。(治肝肾阴亏火浮诸证)腰膝酸疼仲(杜
仲)膝(牛膝)添,(名六味加杜仲牛膝丸)溲数去泻(泽泻)加益智。(名六味去泽泻加益
智丸,治小便频数。)崔氏八味(丸)加附(子)桂(肉桂),阳虚益火消阴翳。(“益火之源,
术)姜(干姜)甘(草)菟(丝子)五味(子),阴虚湿热痿相宜。(按∶补益丸丹溪所加者,
阴虚湿
三才丹用天
(冬二两)地(黄二两)人,(人参一两)能补三焦精气神。封髓丹中砂(仁一两半)

食辛
(滋阴
而不燥。喻嘉言《医门法律》曰∶“于三才丹中,加黄柏入肾滋阴,砂仁入脾行滞
少变天冬、黄柏之苦,俾人参创建中气,以伸参两之权。”)

中医诊断 八纲辨证资料

中医诊断 八纲辨证资料

寒热(hánrè)辨证
实热证
• ③热邪壅肺证
表现: 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促,壮热口渴,烦燥不安,甚则鼻翼翕动
,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
代表方: 清气化痰丸
• ④大肠湿热证。
表现: 腹痛,下利赤白黏冻,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泄,色黄
而臭。伴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wù hán)发热,但热不寒等症。
第十二页,共七十八页。
表证
现代 研究 (xiàndài)
表证是机体对致病动因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为 体表(tǐ biǎo)小动脉防御性痉挛而不伴有机能或热量代 谢深刻障碍的典型反应状态。
近期也有报导表证动物模型的研究,风寒表证、 风热表证、卫气虚证等相关动物模型陆续见诸报道。
第十三页,共七十八页。
表证
恶寒发热(fā rè),头身疼痛,脉浮。
“有一分(yī fēn)恶寒,就有一分(yī fēn)表证”
第九页,共七十八页。
表证
病例 分析 (bìnglì)
张某,女,24岁。感冒4日,形寒,头
痛,咳嗽甚轻,因此未经治疗。忽觉胸胁微
痛,呼吸不畅,偶叹长气,且有泛漾感。我 诊其脉浮滑而数,舌苔薄腻淡黄,时值初秋(chū , qiū) 数日来未曾出汗,偶觉身热亦不以为意。
代表方: 龙胆泻肝丸
• ⑧膀胱湿热证 表现: 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
,或尿血,或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数。治法: 清热利尿,通淋止 痛。
代表方:八正散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八页。
寒热(hánrè)辨证
虚热 证 (xū rè)
• ①阴虚发热证 代表方:青蒿鳖甲汤。

400种中医药古籍目录

400种中医药古籍目录

400种中医药古籍目录仁术便览本草发明本草发挥本草汇笺本草约言本草详节本草便本草真诠芷园臆草题药神农本草经校注药品化义山居本草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本草经疏辑要本草洞诠本草乘雅半偈本草通玄本草集要本草辑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医方丛话医方考绳愆鸡峰普济方法古录饲鹤亭集方济世碎金方药镜神农本草经经释类经证治本草药性纂要袖珍方悬袖便方揣摩有得集神农本草经会通集古良方(新刻)摄生总论摄生秘剖药理近考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本草纂要医方约说药症宜忌本草汇生草药性备要长沙药解本草正义(程氏)释方神农本草经赞本草权度圣济总录李氏医鉴乾坤生意(新刊京本)活人心法救急易方医方集论本草分经又名本草分经审治简易普济良方医便医方便览众妙仙方程氏易简方论医方大成论经方衍义思济堂方书临证经验方辨症良方内外验方秘传医镜艺林汇考饮食篇内科摘录外诊法医法征验录见心斋药录本草明览药鉴分类主治药性主治脉诀指掌病式图说舌鉴辨正备急灸法针灸素难要旨太乙神针心法推拿广意修龄要指养生四要食物本草卫生编上医本草本草二十四品脉微脉镜须知脉学注释汇参证治脉理存真察病指南明刻《食鉴本草》医学辑要《脉理宗经》脉学辑要重订诊家直诀脉理正义《四诊脉鉴大全》《药征续编》《分部本草妙用》图注脉诀辨真新刊药性要略大全本草经解要传悟灵济录删注脉诀规正山居四要神仙服饵炮炙全书分类草药性脉经直指本草求原寿世新编香奁润色养生类纂接骨全书鼎刻京板太医院校正分类青囊药性赋食品集紫虚崔真人脉诀秘旨脉诀刊误集解脉诀汇辨玉函经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本草纲目易知录药性真知益编饮食须知药征灵素节要浅注解围元薮内经评文素问内经评文灵枢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清儒《内经》校记五种医学辨正运气易览内经运气病释(附内经遗篇病释、内经运气表)脏腑性鉴伤寒尚论辨似订正仲景伤寒论释义伤寒论大方图解伤寒经注伤寒折衷伤寒源流全集医宗承启伤寒论集注伤寒论特解伤寒微旨论伤寒活人指掌图伤寒选录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普济内外全书(附:增补治痧全编)伤暑论汤液本草经雅正难经直解医经余论、诊家索隐医经津渡素问提要灵枢提要内经精要周慎斋医书二种(慎斋遗书、医学粹精)胡文焕医书三种(医学要数、应急良方、养生食忌)松菊堂医学溯源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并序)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汉阳叶氏丛刻医集二种(观身集、颐身集)眼科正宗原机启微清代御医笔记二种(北行日记、纪恩录)神灸经纶医学穷源集伤寒正医录伤寒论集注舒氏伤寒论集注伤寒点精罗太无口授三法养新堂医论读本运气商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内经博议素灵微蕴医学阶梯医学寻源妇科抄本三种(茅氏女科、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妇科秘兰全书)医案抄本三种(丁授堂先生医案、张梦庐先生医案、赖氏脉案)内经素问校证校注病机赋病机纂要淑景堂改订注释寒热温平药性赋《婴儿论》《祈嗣真诠》《孕育玄机》《广嗣须知》《济阴宝筏》《都春堂熊罴梦》《广生编》《幼科指归》《喉科杓指》又名《图注喉科指掌》《幼科折衷》《保婴撮要》《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仁寿镜》《易筋经》《妇科备考》《活幼心书》《保婴全方》《广嗣要语》《咽喉经验秘传》《种子心法》《咽喉秘集》《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螽斯集》《幼科医学指南》《活幼心法大全》《尊生要旨》《妇科指归》《活幼口议》《喉科枕秘》《广嗣全诀》《咽喉论》《生育指南》《节斋公胎产医案》《全幼心鉴》《喉科心法》《求嗣指源》《喉科秘钥》《厚生训纂》扁鹊心书医垒元戎医经小学医学碎金松厓医径丹溪心法附余世医通变要法医林绳墨大全医林绳墨丹台玉案方氏脉症正宗医方一盘珠全集医林纂要探源弄丸心法证治要义医级古今医诗医宗宝镜济众新编医宗备要医家四要坤元是保女科万金方女科撮要宋氏女科秘书邯郸遗稿女科百效全书妇科百辨妇科宝案秘传女科济阴近编女科指掌叶氏女科证治树蕙编妇科良方妇科玉尺宁坤秘籍彤园妇科坤中之要医林口谱六法秘书明代医案三种·芷园臆草存案明代医案三种·冰壑老人医案明代医案三种·易氏医按清代医案二种·旧德堂医案清代医案二种·李翁医记清代医论二种·胃气论清代医论二种·医论三十篇清代伤科二种·跌打大全清代伤科二种·伤科方书本草汇纂医宗撮精罗谦甫治验案程原仲医案陆氏三世医验养性轩临证医案沈氏医案周慎斋医案稿太医局诸科程文玉机辨证素仙简要吴门治验录医略十三篇古方汇精全身骨图考正两都医案琅嬛青囊要瞻山医案沈芊绿医案莲斋医意立斋案疏得心集医案临症医案笔记医案梦记脉义简摩林氏活人录汇编医寄伏阴论东皋草堂医案燥气总论证因通考医悟古今医家经论汇编祝茹穹先生医印心太平轩医案诊余举隅录医林类证集要医源经旨张卿子伤寒论伤寒正宗伤寒论辨证广注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伤寒溯源集伤寒论直解伤寒分经伤寒论纲目伤寒指归伤寒全生集新刊伤寒撮要伤寒六书纂要辨疑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伤寒论证辨伤寒大白伤寒指掌伤寒寻源伤寒论类方金匮要略直解张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正义高注金匮要略温热论笺正温证指归温热病指南集瘟疫发源瘟疫条辨摘要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伤寒启蒙集稿外证医案汇编正骨范医学读书志心印绀珠经(新刊)医学集成杏苑生春医林正印医学汇函医学辨害宝命真诠医经允中嵩厓尊生书证治合参景岳全书发挥罗氏会约医镜医书汇参辑成医法青篇医钞类编寿身小补家藏蒙筌活人心法医学五则寿芝医略医学集成平法寓言元汇医镜脉药联珠合刻铁如意轩医书四种外科心法真验指掌大河外科枕藏外科外科秘授著要外科活人定本外科百效全书谦益斋外科医案片石居疡科治法辑要外科真诠外科集验方外科明隐集疮疡经验全书眼科要旨眼科要方眼科集成明目神验方鸿飞集论眼科眼科启明医理折衷目科目经大成眼科开光易简秘本银海精微补银海指南又名眼科大成目科捷径证治准绳·眼科针灸全生幼科百效全书儿科推拿摘要辨证指南针灸逢源小儿推拿秘诀杨敬斋针灸全书高氏医案藏腑图书症治要言合璧(又名《中西医粹》)。

中医古籍书目录大全

中医古籍书目录大全

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內經素問類經靈素節注類編內經博議內經評文內經知要難經醫經原旨2、本草本草備要本草便讀本草崇原本草從新本草撮要本草分經本草害利本草經解本草蒙筌本草求真本草思辨錄本草新編本草衍義本草易讀本草擇要綱目本經逢原得配本草滇南本草海藥本草雷公炮製藥性解雷公炮炙論名醫別錄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食鑒本草食療本草吳普本草新修本草藥鑒飲食須知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證類本草3、方論備急千金要方洪氏集驗方華佗神方急救便方集驗方經驗丹方彙編奇方類編奇效簡便良方千金翼方仁術便覽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刪補名醫方論聖濟總錄蘇沈良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湯頭歌訣退思集類方歌注外台秘要衛生易簡方文堂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小品方醫方考證治準繩•類方肘後備急方4、傷寒、金匱敖氏傷寒金鏡錄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高注金匱要略金匱要略淺注金匱要略心典金匱翼金匱玉函經二注金匱玉函要略輯義金匱玉函要略述義類證活人書傷寒標本心法類萃傷寒補例傷寒大白傷寒發微論傷寒貫珠集傷寒捷訣傷寒九十論傷寒六書傷寒論傷寒明理論傷寒尋源傷寒醫訣串解傷寒總病論仲景傷寒補亡論5、醫案曹仁伯醫案論程杏軒醫案叢桂草堂醫案丁甘仁醫案仿寓意草古今醫案按湖嶽村叟醫案花韻樓醫案洄溪醫案舊德堂醫案臨證指南醫案淩臨靈方馬培之醫案名醫類案三家醫案合刻三十年臨證經驗集邵蘭蓀醫案孫文垣醫案王氏醫案繹注王旭高臨證醫案吳鞠通醫案許氏醫案續名醫類案也是山人醫案一得集寓意草張聿青醫案醉花窗醫案6、醫話對山醫話景景醫話冷廬醫話柳洲醫話塘醫話友漁齋醫話止園醫話7、婦兒保嬰撮要產寶產鑒達生編兒科萃精兒科要略婦科秘方婦科問答婦科玉尺婦人大全良方婦人規傅青主女科廣嗣要語活幼心書濟生集濟陰綱目家傳女科經驗摘奇顱囟經麻疹備要方論麻疹闡注內府秘傳經驗女科甯坤秘笈女科撮要女科經綸女科精要女科秘旨女科要旨女科旨要女科指要錢氏秘傳產科方書名試驗錄胎產秘書胎產心法衛生家寶產科備要小兒痘疹方論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宜麟策嬰童百問嬰童類萃幼科發揮幼科切要幼科釋謎幼科心法要訣幼科折衷幼幼集成幼幼新書育嬰家秘張氏婦科證治準繩•女科證治準繩•幼科竹林女科證治竹泉生女科集要8、診斷瀕湖脈學察病指南察舌辨症新法臨症驗舌法麻科活人全書脈經脈訣匯辨脈確脈因證治脈症治方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奇經八脈考時病論歌括新編望診遵經醫學從眾錄診家樞要診脈三十二辨診宗三昧諸病主病詩9、養生陸地仙經女丹合編選注養生秘旨10、雜著白喉全生集白喉條辨包氏喉證家寶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扁鵲心書辨證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褚氏遺書此事難知刺灸心法要訣丹台玉案丹溪手鏡丹溪心法丹溪治法心要跌打秘方跌損妙方讀醫隨筆馮氏錦囊秘錄傅青主男科格致餘論古今名醫匯粹古今醫徹古今醫鑒古今醫統大全顧松園醫鏡歸硯錄韓氏醫通喉科秘訣喉舌備要秘旨回春錄急救廣生集集驗背疽方焦氏喉科枕秘金瘡秘傳禁方金針秘傳經絡考經絡全書經驗麻科景嶽全書救傷秘旨肯堂醫論口齒類要類經圖翼類證治裁厘正按摩要術理虛元鑒立齋外科發揮癘瘍機要臨證實驗錄劉河間傷寒醫鑒劉涓子鬼遺方秘傳眼科龍木論明醫雜著明醫指掌目經大成內外傷辨脾胃論普濟方•針灸奇症匯青囊秘訣全生指迷方仁齋直指方論(附補遺)儒門事親痧脹玉衡痧疹輯要傷科補要傷科大成神應經審視瑤函慎疾芻言慎柔五書石室秘錄時病論市隱廬醫學雜著壽世保元壽世傳真壽世青編松峰說疫孫真人海上方痰火點雪痰癘法門推拿抉微推求師意外經微言外科大成外科理例外科啟玄外科十法外科樞要外科心法要訣外科正宗外科證治全書萬病回春衛生寶鑒溫病條辨溫病正宗溫病指南溫熱經緯溫熱論溫疫論吳醫匯講洗冤集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校注醫醇賸義形色外診簡摩性命要旨虛損啟微軒岐救正論血證論研經言眼科秘訣眼科心法要訣瘍科心得集瘍醫大全養生導引秘笈葉選醫衡一草亭目科全書醫碥醫法圓通醫貫醫林改錯醫門補要醫門法律醫述醫學傳燈醫學傳心錄醫學讀書記醫學綱目醫學啟源醫學入門醫學實在易醫學心悟醫學源流論醫學摘粹醫學真傳醫學正傳醫學衷中參西錄醫醫病書醫醫小草醫醫醫醫原醫旨緒餘醫宗己任編醫宗金鑒異授眼科疫疹一得銀海指南飲膳正要尤氏喉科秘書尤氏喉症指南雜病廣要雜病治例增訂十藥神書增訂葉評傷暑全書張氏醫通針灸甲乙經針灸素難要旨針灸易學針灸資生經正骨心法要旨正體類要證治匯補證治心傳證治準繩•瘍醫證治準繩•雜病症因脈治知醫必辨質疑錄中藏經中風論中國醫籍考中西匯通醫經精義重訂廣溫熱論重訂靈蘭要覽重訂囊秘喉書重慶堂隨筆周慎齋遺書諸病源候論專治麻痧初編子午流注說難。

中医古籍大全

中医古籍大全

中医古籍大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和应用。

中医古籍作为中医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理解中医经典、掌握中医理论和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医古籍的内容和特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医知识。

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被誉为中医的“圣经”。

它是一部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的著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以问答的形式展开,主要探讨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灵枢》则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等角度深入研究人体运行规律与疾病的形成。

《黄帝内经》的贡献在于系统地阐明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治疗原则,对于后世中医学家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写的中医临床经典,也是中医临床学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主要通过对伤寒病以及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详细阐述,为后世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张仲景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以明确的辨证论治方法廣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三、《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千金方》收录了近千种方剂,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方药参考。

它详细介绍了每种方剂的组成、功效和应用范围,对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方剂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千金方》的编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疗效的深入研究,也为后世的方剂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名医别录》《名医别录》是宋代张介宾整理的一部医学著作,他在此书中收录了许多古代名医的治疗经验和医学见解。

该书以名医的传记为主线,介绍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治疗方法和临床经验,对于后世医学家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名医别录》对于推广中医经验、普及中医知识和培养中医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是明代张景岳编纂的一部药物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药的分类、性味与功效,以及药物的配伍规律和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青 肺白 心赤 脾黄 肾黑 面上之五色可察也。
部位察其相生相克。五色察其有神无神。大抵外感不妨滞浊,久病忌呈鲜妍。惟黄色见于面目,既不枯槁,,又不浮泽,为欲愈之候。
望舌色:舌上无胎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指无胎言)。若有白胎为半表里。黄胎为在里。黑胎病入少阴多死。胎润有液者为寒;胎燥无液者为火。舌上无胎如去油猪腰子为亡液,名镜面舌,不治,宜与病症相参不可执一。
实症:或因痰火内实上冲。
表症:或因外感风火遏于上。
内伤:或因色欲过度肾气虚真阳虚而目眩晕。
头重
伤寒有二:
一太阳症恶寒项强头疼不能举,宜发寒邪。
一有异病百节解散而眩运不能运,宜补益真元。
耳症
火闭:火闭者诸经之火塞清道也。
气闭:气闭者肝胆气逆忧郁所结也。
邪症: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荣卫也。
持脉秘旨:
脉之为道
一曰浮,浮者轻手着于皮肤之上而即见为表病也。
一曰沉,沉者重手按于肌肉之上而始见为里病也。
一曰迟,迟者一息脉来二三至或一息一至为里病也。
一曰数,数者一息脉来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为热病也。
一曰细,细者脉状细小如线主诸虚之病也。
一曰大,大者脉状粗大如指主诸实之病也。
发热口燥舌干烦渴者,乃阳经之热,舌苔润治法宜清,如白虎解毒之辈。
发热坚决冷、下利清糓者,乃阴经之热,舌苔燥治法宜温。四逆、白通汤之辈。
外感表症,六淫所伤也。
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也。迫人肌肤则生病。
伤风
风本阳气卫先伤,口渴心烦肌热荒
浮脉恶风头上痛,药宜解表最为良
伤寒
泻利呕吐尿清白,药用补温两法乘
阴症,太阴、少阴、厥阴。初病恶寒、战栗、体重、难转侧、呕吐、泻利、小便清、倦卧、欲寐、手足冷、爪甲青、面色惨黯无光、脉沉濇细小,此症之候。治法宜温补。
表里证
表病恶寒发热随,头身双痛脉浮皮
里因谵语恶潮热,便硬脉沉有力加
表症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脉浮为适症。
阳明(大肠、肺,胃、脾相表里)
阳明经症鼻中干,(一身)壮热不眠(难睡也)目痛看
有合少阳兼口苦,太阳同见恶寒单
(阳明经兼少阳方用葛根汤加柴胡,阳明兼太阳方用葛根汤加桂枝,阳明经本症用白虎汤)
阳明府症闭便知,潮热狂言汗四肢
便燥少阳邪传胃,太阳尿数大便(结、闭)迟
(阳明府合太阳方用麻仁丸,阳明府合少阳方用蜜煎导方)
里症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腹胀满、脉微沉、滑、有力,为适症。
虚实证
虚乃中空神弱疲,须看脏腑用方施
实当标本有余辨,标是邪停本滞医
虚者:阴虚、阳虚、标虚、本虚。
实者:标实是邪住久停也。
里实内中偏胜。如心有火邪;肺有风寒;脾有食积、虫痞、湿热;肝有郁怒之气;肾有火邪、寒气迫于外肾、疝痛。
少阳(三焦、命门,胆、肝相表里)
少阳经证苦咽干,二火目眩虚实看
寒热(于外。胸胁苦)满(不食。心)烦虚(火)喜呕,(外亦寒热郁郁微烦)胸(心痞)鞭善呕(不止)实邪(实火)干
(虚邪方用小柴胡汤,实邪方用大柴胡汤)
少阳府证热寒中(在内),痞痛利呕脉必弓
痞后呕先(因呕而痞)多不痛,方当半夏泻心通
黄汗者汗湿于表衣中色黄也。
厉节者肢节滞而不利也。
手足汗
一热聚胃蒸其津液傍达于四肢,故手足汗出肢热小便自利胃液干大便硬。
一中寒胃阳土虚脾不约束津液横溢手足汗出,肢冷因阳虚失运中寒不化小便不利大便虽硬不可攻。
头汗与热越汗出辨
遍身汗出谓之惹越瘀热在里不能发越而热气上达者也。
无汗
寒症
厥气胸中逆积情,肾关于胃胃寒成
外寒斩破肾关里,非是伤标病客荣
表热里热辨
表热不休尿白施,麻黄无汗有桂枝
炊蒸里热尿红赤,三承凉膈重轻规
发热不休尿白为表热。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
发热如炊笼蒸蒸内越于外,尿赤为里热。
阳热阴热辨
舌干燥渴烦阳经,苔润宜清白虎轻
厥冷热兼清糓利,阴经舌燥白通升
长,知素禀之盛攻邪务绝其根株此凭治病之秘法也。
辨证汇篇卷一
凡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辨,为病之根,为治之源,每症中皆有互相也。如:
阴中之阳阳中之阴
表中之里里中之表
虚中之实实中之虚
寒中之热热中之寒
阳证
阳证三阳病采薪,脉浮大数痛头身
唇焦烦渴冷须喜,口燥神狂壮热辛
手足暖温溺涩短,面容红赤大便陈
寒邪中经,腠理致密津液内渗则为无汗。然无汗中数种。有寒邪在表、有邪在里、有水饮内蓄、有亡阳久虚等皆无汗也。
头痛
一头前额痛属阳明;
一头后面痛属太阳;
一头左右两边痛属少阳;
一头顶上痛属厥阴;
一太阴本无头痛因痰火上冲也;
一少阴无头痛,有头中间觉空虚,乃脑之髓气不足也。
辨下列数种头痛晕眩症
咽干合以强项等,治法汗和兼下珍
阳症,太阳、阳明、少阳也。初病发热、头疼、项强、唇焦、口燥、烦渴、喜冷、面色赤红、手足暖温、爪甲红润、大便闭、小便赤涩、脉浮洪大数,皆阳症之候。治法宜汗和下也。
阴证
阴病三阴受病称,恶寒战栗冷肢冰
体重转侧不趋痛,身倦形疲欲寐徵
脉式濇沉细小看,面色惨黯无光凭
少阴(心、小肠,肾、膀胱相表里)
少阴水化而为寒,脉细沉微腹痛难
背上恶寒但欲寐,口和尿白利清漫
(此症有三治法:1。宜用回阳法,首重在温剂,真武汤,四逆汤之辈。2。交阴阳。吴茱萸汤。3。微发汗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火化热邪从,脉息数沉郁寐容
外躁(肾脉不能上通于心则躁)内烦(心脉不能下交于肾)下利水,口干不卧尿红浓
寒热
寒热者一热一寒互相往来,邪正相争也。邪入阳分发热,邪入阴分发寒,居半表里者寒热交作与疟相似,只别有定时者疟,无定时者非疟也。
汗证
自汗:自汗者不发散而自然汗出,卫为阳能卫外皮肤腠理禁固津液不得妄泄。
一因卫受制则皮肤腠理不固。
一因阳虚外恶寒。
一因阳实外不恶风。
盗汗:盗汗者谓睡中则汗出醒时则止,多属阴虚心虚不固火伤阴。
(治法宜救阴法,补正攻邪)
厥阴
厥阴消渴(火盛)气升冲(火逆),食则吐蚘风化中
(木)克土能肌(火邪消物)不欲食(木侮土也),病肝内火郁相攻(病相火郁)
(于内是厥阴病,发于表则为少阳病,更加心中热,闻食臭则上隔而吐出,下之利不止)
厥阴为两阴之交尽,厥阴主肝而胆存于内,则厥阴之热少阳之火内发也。辨证汇篇卷二
胸中(有)热(作)呕胃(中有)邪(作)痛(用黄连汤),胆火下脾自利攻(乃胆火攻脾)
加减黄芩汤变用(胆火攻脾用黄芩汤,攻胃用黄连汤加半夏生姜汤),上逆胃呕是邪冲
太阴(肺、大肠,脾、胃相表里)
太阴邪病化从阴,自痛腹中兼满斟
手足自温利(大便利也)不渴,再加吐食脉多沉
(方用理中汤,四逆汤辈)
窍塞:窍闭者因损伤或雷炮震伤或患聤耳伤。
虚症:虚闭者或肾虚或病后或劳倦过度,又肝虚耳目无所闻见如人将捕,又肺虚耳聋少气咽干。
虚实辨:
少壮火盛多实,劳衰无火多虚;
耳闭午前为阳气实,耳闭午后为阴血虚;
耳暴鸣而声大者多实,耳渐鸣而声细者多虚。
口症
口者脾主也,脾和则口知五味
六淫外迫何经病,药应疏通辨久新
太阳(小肠、心,膀胱、肾相表里)
太阳经证风自汗(脉)缓虚伤
(实邪方用麻黄汤,虚邪方用桂枝汤)
太阳府证躁烦(不眠,脉)浮,(口渴)饮呕(吐)溺无蓄水(症)愁
小腹满鞭尿自利,如狂蓄血脉沉求
(蓄水症方用五苓散,蓄血症方用桃仁承气汤)
中医瑰宝苑
中医古籍大全-辨症汇编
山野居士
四诊易知
十二经络所属:
手太阴属肺 手少阴属心 手厥阴属包络
足太阴属脾 足少阴属肾 足厥阴属肝
手太阳属小肠 手少阳属三焦 手阳明属大肠
足太阳属膀胱 足少阳属胆 足阳明属胃
四诊易知:
望色:额心 鼻脾 左颊肝 右颊肺 颧肾 面上之部位可察也。
一曰短,短者脉来短缩上不及寸下不及尺为素禀之衰也。
一曰长,长者脉来迢长上指鱼际下至尺泽为素禀之盛也。
浮而数为表热,浮而迟为表寒。
沉而数为里热,沉而迟为里寒。
又于表里寒热四者中审其为:
细,则属于虚,大,则属于实。
又须于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中审其为:
短,知素禀之衰,疗病须兼培其基址;
因风痛谓之头风必晕眩。
因热痛晕则烦渴。
因气郁痛晕则志意不伸。
因痰痛晕则呕吐痰涎。
因湿痛晕则头重不起。
因虚而头痛晕者动则更痛更晕也。
真头痛连脑内,手足青冷过肘节朝发夕死。
头眩
有眩运者、有眩冒者。运乃转运而头眩旋是也;冒乃蒙冒昏迷是也。多因少阳厥阴之风火。
虚症:或有气血虚汗吐下内虚。
寒为冷气先伤营,身冷恶寒脉紧成
口喜热汤肢带滞,药兼温散两相并
伤暑
暑伤溺赤渴神昏,荣病汗多肺喘烦
静得贪凉寒热病,倦焚面垢动为根
暑症,口渴、心烦、溺赤、身热、脉洪而虚、暑挟湿并行、舌苔必白,为适症。
从皮肤入扰荣则汗出
从鼻入迫肺则烦喘
从口入胃则呕吐
先夏至为病瘟,后夏至为病暑。
背恶寒口中和不燥阴病少阴也,宜用附子汤。
背恶寒口中燥而渴阳病阳明也,宜用白虎汤加人参汤。
潮热
潮者潮水之潮有定时也,若一日二三发无定名曰发热。
潮热于寅卯属少阳
潮热于巳午属太阳
潮热于申酉属阳明
症见少便难大便溏邪尚未全入于里不可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