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彝族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地理学科中,民族知识点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民族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
中华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是中华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1.51%。
二、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
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游牧为主,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三、回族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唯一的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少数民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回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四、藏族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素有“雪域高原”的美誉。
藏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畜牧业和农业。
五、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同时也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民族。
维吾尔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六、苗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七、彝族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彝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同时也是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包括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总结地理学科中的民族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多元文化和地域特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中包括中华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和了解这些内容。
彝族地理知识点总结
彝族地理知识点总结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彝族地理知识是了解和认识彝族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彝族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彝族的地理分布、居住环境、经济特点、自然资源、气候等方面。
一、地理分布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的东南沿边,广西、安徽、湖南、甘肃、陕西、浙江、江西、广东、青海、贵州、宁夏等多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其中,云南省是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占全国彝族人口的80%以上。
云南的彝族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四川的彝族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泸州、宜宾等地;贵州的彝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
彝族分布区域地势起伏,山地地形较为复杂,河流纵横交错,气候多样,生态环境优美。
由于分布在高山峡谷之间,彝族地区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二、居住环境彝族地区山高坡陡、河流交错,属于地势复杂的地区,多为高山、山谷、峡谷、山坡地形。
地形复杂,海拔较高,气候多于温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
彝族人民主要居住在高山峡谷之间,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因此彝族的居住环境比较艰苦。
但是,彝族人民生活勤劳,勇敢善战,他们在这个高山峡谷地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美好的家园。
三、经济特点彝族地区资源丰富,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同时也以原始林木、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著称。
彝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林木采伐、畜牧业、手工业、矿产开发等行业。
彝族农业经济是以水稻、玉米、小麦、油料、青黄豆、甘蔗、水果和蔬菜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
畜牧业主要以家禽、家畜为主,部分地区还有养殖蚕丝、猪等。
彝族地区的手工业非常发达,主要以编织、陶瓷、银饰、木雕、竹编等手工艺制品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彝族地区也以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主要有锑矿、铜矿、铝土矿、锂矿、钾盐等。
大凉山彝族冷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凉山彝族冷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凉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山脉,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延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同时,大凉山也是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本文旨在介绍大凉山彝族的冷知识,从大凉山的地理特点、彝族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大凉山的地理特点方面,其地形复杂多样。
大凉山地域广阔,包含了多个山脉和高原地带,其中海拔最高的是贡山,达到了6050米。
大凉山的气候多样,由于地形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征。
这种特点也影响了当地彝族人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
彝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体系丰富多样,包括了民间传说、祭祀习俗、舞蹈音乐等元素。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凉山彝族的文化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方式也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彝族人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他们根据地域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农耕和畜牧方式。
他们还以独特的服饰、建筑风格和饮食习惯著称,这些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凉山彝族的冷知识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凉山的地理特点和彝族的历史与文化,还能够深入了解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方式。
这些冷知识的揭示将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地区的彝族人民及其文化的影响和意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大凉山彝族的冷知识,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做出更多的努力。
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个部分,我将简要介绍大凉山彝族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对这个主题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这个部分将介绍整个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概要。
1.3 目的:在这里,我将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撰写这篇文章,以及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2. 正文:2.1 大凉山的地理特点:这一部分将详细描述大凉山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强调其独特性和对彝族文化的影响。
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凉山彝族民俗的影响
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凉山彝族民俗的影响凉山彝族自治州,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拥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对当地彝族民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凉山地处四川西南部,地势起伏较大,高山深谷纵横交错。
这种复杂的地形地貌首先影响了彝族的居住方式。
在高山地区,彝族多选择依山而建的碉楼式建筑,用石头和木材搭建而成,既能抵御寒冷的气候,又能防御外敌入侵。
而在河谷地带,房屋则多为土木结构,以适应相对温和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
气候方面,凉山地区气候多样,既有高寒山区的寒冷气候,也有河谷地带的温暖湿润气候。
这使得彝族的服饰民俗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高寒地区的彝族服饰厚重保暖,多采用羊毛、羊皮等材质,色彩以深色为主。
而在温暖的河谷地区,服饰则较为轻薄,色彩更为鲜艳,且装饰更为丰富。
在饮食民俗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样显著。
由于山地众多,耕地资源有限,彝族人民主要种植荞麦、土豆等耐旱作物。
这些作物成为了他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山区丰富的野生资源,如菌类、野菜等,也被纳入了他们的餐桌。
为了保存食物,彝族还发展出了独特的腌制和熏制技术。
交通的不便也是凉山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特点。
这使得彝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有限。
这种封闭性在语言、歌舞等民俗方面得以体现。
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其语言结构和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彝族的歌舞,如达体舞,节奏欢快,动作粗犷有力,充满了山地民族的豪放与热情。
在宗教信仰和祭祀民俗方面,凉山的自然环境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山、森林、河流等自然元素被视为神灵的象征,彝族人民通过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例如,火把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最初就是为了祈求消除虫灾、保佑庄稼丰收。
在婚姻民俗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过去彝族的婚姻范围相对较窄,多在本部落或相邻部落之间进行。
而在现代,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丧葬民俗中,凉山的自然环境也有所影响。
彝族文化概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建 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同时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彝族灿烂的文化 和艺术。
(
(一)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彝族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彝语支语言还有纳西、哈尼、拉 祜、傈僳、基诺等语言)。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26个土语 ,各方言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
语言文字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彝 语 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 纳”、“聂苏索”、“纳苏缩”等。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 史志称之为“爨(cuan)文”、“毕摩文”、“倮倮文”、“韪 文”、“夷经”。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彝文是一种古老的 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 彝 文 字 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 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
婚嫁习俗
打扮新娘
饮食习俗
() (八)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 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 丰富,虽无海味,但山珍较多。彝 族的饮食比较粗糙,以就地取材为 主。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是萝卜、 青菜、白菜等。畜牧业以猪、羊为 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凉山、 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 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 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 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彝族简介
地理: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
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历史: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等多种称呼,解放初被称为“夷族”。
彝族原来自称“罗倮”,在彝语中“罗”(音)意思是虎,“倮”(音)意思是龙,以两种代表力量与神秘无畏的动物自称,意思是说彝族是勇敢和强大的民族,更多意义上反应了彝族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但旧社会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外族人称彝族人为“倮倮族”有某些侮辱性。
解放以后,国务院开展对各个少数民族名称的确定工作,毛主席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彝族代表研究讨论,在会议上提到以前彝族名称不统一,其中“夷族”、“倮倮族”都有侮辱性的意思,“夷族”也不好,因为夷原意是蛮夷,大家认为新中国是由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应该平等互爱,更不应该有夷内之分,“夷”不利于民族团结。
毛主席提出了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
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起源:关于彝族的族源,迄今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到目前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说、氐羌说为主。
土著说又分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两种。
西南土著说认为,彝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祖国的西南,经过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现今的彝族。
这种主张的依据,除了汉文文献资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等。
云南土著说认为,云南是彝族的起源地。
凉山地理知识点
凉山地理一、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现辖16个县和1个市,全州共有38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东北分别与宜宾、乐山两市接壤,北连雅安、甘孜两地区,南与攀枝花市毗邻,东、南、西还与云南省相连接,二、凉山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北宽南窄;本州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安宁河等,位于雷波县和云南永善县附近的溪洛渡电站是世界上第三大水电站。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干湿地区的:湿润地区。
州府所在地西昌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月城”之雅称,也是闻名中外的“航天城”。
会理县更有“小春城”之称。
凉山农业和生物资源极具特色,被誉为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安宁河谷素有"川南粮仓" 美誉,宁南茧丝、布拖马铃薯、会理石榴、黑山羊、金阳青花椒、盐源苹果、雷波脐橙、德昌建昌鸭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绿色特色品牌享誉省内外。
凉山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聚宝盆"被誉为"中国乌拉尔"。
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选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
其中钒钛磁铁矿占四川省第二位,轻稀土氧化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铜、铅、锌、锡居全省第一位本州交通以公路为主,108国道贯穿全境,雅攀高速公路凉山段2012年已建成通车;西南大动脉成昆铁路,西昌市郊区已建成青山机场。
四凉山是中国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荣获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西昌邛海——泸山景区、冕宁县灵山寺景区、泸沽湖景区。
州府西昌市被称为"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顿"。
“会理会议”和刘伯承、小叶丹“彝海结盟”。
盐源泸沾湖畔的摩梭人把母系大家庭和走婚形式的婚姻习俗保留到现在,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活化石。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与马边县交界处,保护的珍惜动物是熊猫;1994年经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彝族ppt课件
彝族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
彝族的社会组织
01
02
03
家族组织
彝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 族,通常由直系血亲组成 ,具有严格的族谱制度和 辈分观念。
氏族组织
在家族之上,彝族有氏族 组织,同一氏族的成员共 享土地、水源等资源,共 同祭祀祖先。
部落组织
在氏族组织之上,存在部 落组织,由若干个有亲缘 关系的氏族组成,有共同 的领袖和议事机构。
宗教知识和道德规范。
彝族的现代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
随着国家教育普及,彝族 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快 速发展,小学和初中入学 率逐年提高。
职业教育
为了提高彝族青年的职业 技能,许多职业学校和培 训机构为彝族青年提供各 种职业技能培训。
高等教育
越来越多的彝族学生进入 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涵盖 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 科学等多个领域。
彝族文化
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音乐、舞蹈、绘画 、雕塑等方面。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精神 世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艺术
彝族艺术独具特色,如刺绣、银饰、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长 诗、叙事诗等文学作品,都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创造力和审 美追求。
彝族的地理分布与人口
地理分布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 州等地区,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 自治州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
彝族ppt课件
• 彝族简介 • 彝族的传统艺术 • 彝族的传统节日 • 彝族的宗教信仰与哲学观念 • 彝族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 • 彝族的教育与科技发展
目录
Part
01
彝族简介
彝族的历史与文化
彝族历史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西南夷部落。在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民 族性格。
四川地势对习俗的影响
四川地势对习俗的影响
文化的创造依赖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每个民族只能在大自然提供的天然舞台上从事文化创造活动。
彝族也不例外,凉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凉山彝族的经济、教育、宗教信仰、饮食结构、服饰婚姻、建筑民居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对凉山彝族民俗文化的特殊影响。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6.01万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北部高,南部低,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岖,高低悬殊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低悬殊。
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及宽谷和断陷盆地只占10%。
山地多为海拔1500 米以上的亚高山和中山。
山脉呈南北走向,峡谷相间,山高谷深。
州内构造地貌发育充分,断裂带纵横交错,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
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 米。
这种多元性地貌的优势,决定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凉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促使生息在这里的人民用不同的生态
适应方式,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也就出现了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
生活在河谷平原地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人民,创造了以耕作为基础的民族文化。
生活在高原及高寒山区,二半山(中山地区)区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以半耕半牧及以畜牧为基础的文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族绝大多数居住于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
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养育了绝大多数彝族人民,也无时不在影响
着彝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
彝族的地理分布及历史演变
彝族的地理分布及历史演变初一(2)班许非寒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在我国境内的彝族总人口约为776.23万人。
一、彝族地理分布彝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内,即四川的大渡河以南和雅砻江支流以安宁河两岸的大凉山地区,以及云南的金沙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地区及滇西的华坪、宁蒗、永胜等被称为云南的“小凉山”的地区,贵州的安顺、毕节两地区,广西的隆林、睦边两县。
彝族分布的这些地区自然环境都比较差,绝大部分是地形十分复杂的高山,有的属于高寒山区,平坝和河谷地带很少。
二、彝族的起源形成及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在秦汉时期,彝族先民的活动中心大约在云南滇池周围和四川邛都(今西昌东南)地区,从事农耕业或游牧业。
后来向南迁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他们又从金沙江、安宁河流域和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大到滇江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等地。
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的建立,使彝族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国家势力所及地区。
到了元代,中央政权在云南彝族的聚居地区设置了路、府、州、县和宣慰司,在贵州水西地区(今黔西、大方一带)设置了宣慰司,在四川的雷波、屏山、金沙江两岸等地设置马湖路,在西昌、冕宁、普格一设置建昌路,在大、小凉山设置罗罗斯宣慰司。
这种行政区划的确定,使彝族的地域分布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明代在彝族地区实行流官、土官和土流兼治三种行政管理办法,扩大了封建地主经济的影响,加之大量的汉族移民,对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彝族地区的直接统治,进一步促进了封建地主经济的确立。
彝族介绍
云南民族众多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56各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26个除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有25个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这15各民族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其中除白族占全国白族总数的84%以上外其他14个民族95%居住在云南云南还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的25分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分别是傣族壮族苗族景颇族瑶族哈尼族德昂族佤族拉祜族彝族阿昌族僳僳族布依族怒族布朗族独龙族此外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在东南亚也有广泛分布这些跨境而居民族主要分布在境外越南老挝缅甸等地有的甚至延伸至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傣族跨境人口最多分布也最广延国境线北起腾冲向南再向东至麻栗坡22县市都有千人以上的聚居地壮族主题在广西云南延边地带马关麻栗坡福宁金平河口勐腊都有聚居地布依族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沿边仅有马关河口两处有聚居地哈尼族广泛分布于云南南部沿边一带自金平西至澜沧拉祜族主要聚居在澜沧县彝族沿边地带自福贡向南再向东都有居住僳僳族主要分布在耿马以北沿边10县市景颇族主要分布在德宏沿边怒族以福贡贡山两县为主要聚居地阿昌族主要聚居在德宏梁河两县独龙族是云南世居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几乎全部聚居在贡山独龙江流域苗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文山一带瑶族主要在云南沿边地带中越边境佤族以沧源西盟腹地为主聚居布朗族对集中于勐海县布朗山以及周围山区德昂族主要在潞西镇康两县彝族是中国西南境内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
就人口而言,彝族是西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总人口位居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之后的第七位。
在地理分布上,彝族跨滇、川、黔、桂四省(区)而居,呈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
仅就云南一省而言,除了楚雄和红河两个自治州外,还分布在14个自治县,另有100万人口与其它民族交错而居。
凉山彝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资源
• 凉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 族历史悠久,风情古朴动人。 彝族、藏族、回族、布依族、 傈僳族等10多个世居民族的生 活习俗丰富多彩。彝家的“砣 砣肉”、“杆杆酒”,藏族的 酥没茶,摩梭人的“苏里玛酒” 别有风味;彝族“火把节”、 回族“古尔邦节”、傈僳族 “牛王会”、布依族“六月六” 热闹非凡;大凉山地区的“毕 摩文化”充满魔幻色彩,彝族 服饰、歌舞美轮美奂;彝家 “背新娘”、摩梭人“阿注” 婚姻别有情趣......
旅游景点
泸沽湖
• 关于泸沽湖的来源,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神奇的格姆女神 传说,泸沽湖是格姆女神的眼泪,这个被爱情的眼泪注满的湖泊, 您看懂它马蹄印形的故事后,再走湖畔的摩梭村寨,就准备好了 一个游“女儿国”的美丽心情。 • 四川部分的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的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距 西昌市258公里。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尤其是人 文景观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内容,鲜明而突出的特征和深远的内涵, 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成为宝贵的世 界文化遗产并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她那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 亘古独存的母系氏族遗风民俗,基督教中的“诺亚方舟”,喇嘛 教的朝钟暮鼓,是那样的惹人瞩目,使众多游客的目光投向这块 神秘的土地。 • 被摩梭人称之为“谢纳咪”、“母湖”的泸沽湖,是泸沽湖风景 名胜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背景,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 沽湖。泸沽湖的水域面积达58平方公里,水面海拨2688米,平均 水深45米,最深处93.6米,能见度高达12米。泸沽湖景色秀美, 美在纤尘不染,一年四季景色变幻无穷。
•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 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远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 设置郡县进行管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西 汉司马迁、蜀汉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 旅行家徐霞客、马可.波罗等都曾有凉山游历、 活动的记载。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 时,在会理举行了永垂青史的会理会议,并在 冕宁与当地彝族首领歃血为盟。现在的凉山州 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昌地区和原凉 山州合并而成。
走近彝族
总述彝族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 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原在2000 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在那里生活。他们主要居住在云 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 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 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 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阿细跳月"是著名的彝族舞蹈;流传在全国的叙事长诗 《阿诗玛》,讲述了彝族姑娘阿诗玛的动人故事。除此 之外,彝族在天文、历法、气象、医药等方面椰油独特 的创造。相传,"云南白药"就是根据彝族民间医生的祖 传秘方配制而成的。
九、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 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 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 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 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 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 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 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 时棚子称“青棚”。
十、食俗
八、彝族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 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 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 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 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 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图库] 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 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 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 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 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 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 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 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云南红河彝族 名词解释
云南红河彝族名词解释云南红河彝族,是指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州地区的彝族群体。
彝族是中国国家认定的56个民族之一,是云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第七大少数民族。
在云南省,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其中红河州是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红河彝族的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彝族的语言属于彝缅语族,其文字系统主要有“彝文”和“汉字”两种。
在红河彝族地区,人们普遍使用汉字进行书写和交流,但彝文在宗教、习俗、传统歌舞等方面仍然得到广泛传承和使用。
红河彝族的居住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势复杂,山峦连绵。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红河彝族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一部分彝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另一部分彝族人则以畜牧业为主,养殖山羊、猪等牲畜。
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红河彝族地区也逐渐形成了旅游业的特色,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彝族的文化魅力。
彝族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音乐、舞蹈、戏剧、传说等艺术形式。
其中,传统舞蹈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红河彝族的舞蹈风格优美而热情奔放,常常通过动作舞蹈、身体协调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和诉求。
彝族人民的服饰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著称,常常以红、蓝、黄等鲜明的颜色为主调,以刺绣、织带、银饰等装饰品为点缀。
彝族的服饰不仅彰显了彝族人的审美观念,更传承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在彝族的宗教信仰方面,红河彝族主要信奉的是传统的彝族巫师信仰。
在传统的彝族信仰中,巫师被认为是联系人类和神灵之间的媒介和沟通者。
他们以祭祀、占卜、治疗等为主要职责,是彝族社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云南红河彝族是中国山地少数民族的典型代表之一。
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服饰和宗教信仰,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
通过深入了解云南红河彝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他们的文化艺术,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彝族简介
四:宗教与民俗
(一)宗教信仰: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 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 多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附有精灵,一个家庭中凡是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 银子、用具,都可附上精灵“吉尔”,认为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 由于历史上长时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佛教传入彝族区已有长久历史。清代初年, 道教在一些彝族地区盛行。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天主教与基督教也于19世纪末 年先后传入彝族地区。 彝族祖先崇拜的思想基础是“三魂说”和“祖界”观念。彝族人普遍认为已故祖先 具有三个灵魂。这三个灵魂各有不同的归宿,其中一魂守焚场或坟墓,一魂归祖界与 先祖灵魂相聚,一魂居家中供奉的祖先继位上。而无论哪一个灵魂,其安适与否、清 洁与否以及受到相应的供奉与否,都能影响和左右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与“三魂说” 密切相关的是“祖界”观念。祖界在各地彝人的信仰中是本民族先祖发祥分支之地, 是始祖笃慕和后世各代先祖灵魂聚集之所。彝文文献《指路经》中描绘的祖界“草上 结稻穗,蒿上长荞麦,背水装回鱼儿来,放牧牵着獐麂归,”是一片美丽丰饶的乐土。 祖界,在祖先灵魂的诸归宿中也是最理想、最高的归宿。 彝族社会除存在本民族宗教外,历史上道教、佛教等都曾传入彝区,为有些地区 的彝族所接受,昆明附近郊区彝族与汉族一样出入于佛寺、观音庵、关圣庙、老君庙 等。有的地区彝族传统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道教、佛教已结合在一起,如巍山等 地彝族家中除供奉自己祖先外,还供奉“天地”的牌位,敬本主外信佛祖、信老君、 信观音、信灶君等。 19世纪末,天主教传教士曾在凉山、云南、贵州进行传教,建教堂,办教会学校。 法国神甫保罗?维亚尔在云南路南彝区传教30余年。因此,有部分彝族信仰天主教。
彝族简介
彝族简介_??????
彝族简介
彝族是中国大陆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省区。
按照2010年的人口普查,彝族人口为780万,是中国第七大少数民族。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文化包括了丰富的民俗、传说、歌舞、乐器、服装等。
彝族人信仰的宗教比较多样化,有些彝族人信奉藏传佛教、有些信奉基督教、有些信仰神灵和拜祖先等。
同时,由于彝族分布区域较广,不同地区的彝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
彝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族群,尤其是与滇缅语族相邻处,彝族和滇缅语族的民族文化互通有无。
彝族是一种多口音的语言,根据不同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分为不同的方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川和云南的话。
彝族群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政治历史,曾统治着强大的“楚雄国”,并在明清时期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
现代彝族享有与其他中国少数民族一样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及解答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其中高海拔地区约占总面积的1/3,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该州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上?()A. 第一级阶梯B. 第二级阶梯C. 第三级阶梯D. 第四级阶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
选项A,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凉山彝族自治州并不位于青藏高原,因此A错误。
选项B,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且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该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海拔高度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形特征相符,因此B正确。
选项C,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形特征不符,因此C错误。
选项D,我国地势并没有第四级阶梯的划分,因此D错误。
2、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河流众多,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是三大主要河流,均属于长江水系。
下列关于这三大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流经四川盆地B. 雅砻江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C. 大渡河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水能资源丰富D. 三大河流在冬季均会出现结冰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河流特点。
选项A,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但它主要流经的是横断山区,而非四川盆地,因此A错误。
选项B,雅砻江同样流经长江上游的横断山区,这里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而非第一级阶梯,所以B错误。
选项C,大渡河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在流经山区时,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C正确。
选项D,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因此三大河流在冬季并不会出现结冰现象,D错误。
彝汉文化的契合及分歧
彝汉文化的契合及分歧彝汉族是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
彝族与汉族在地理位置、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许多契合与分歧,二者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民民俗又因波澜壮阔的历史磨合而融为一体。
从地理上看,彝汉族生活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陕西等多个省份,是中国最具分布广泛的两个民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面积超过48万平方公里。
而汉族则是全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从语言上看,彝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而汉族则以汉语为主要交际工具。
彝族语言是以音节为基础,规则性强,语法结构复杂。
汉语则有汉字、拼音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虽然彝汉语不同,但由于长期的接触与交流,汉语在彝族中已经普遍通行,成为彝族人民的必备语言。
从文化传统上看,彝族多数信仰不同的宗教,包括本土民族信仰、道教、火会、天主教以及佛教等。
而汉族信仰的宗教则以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为主要信仰。
彝汉族的祭祀文化中,牛、羊、鸡等动物作为供品已成为两族的共同文化特征之一。
另外,在服装、节日庆祝、音乐舞蹈等方面,彝汉族文化也存在一些契合和分歧。
彝族服饰丰富多彩,主要以色彩鲜明的刺绣为主,而汉族服饰的特点则是注重线条的整齐与流畅。
彝族节日有烧火节、三月三等,而汉族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
彝族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和动感,汉族音乐舞蹈则注重文化内涵和情感的表达。
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但彝汉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也经历了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
在古代,彝汉两族在商贸交流、战争、迁徙定居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富有交融。
明清时期,汉族文化逐渐融入彝族人群中,影响了彝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彝汉文化也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相互了解和融合。
同时,两族文化的契合与分歧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喜鹊钻篱笆
求
堵斗
求堵 啦来 求堵 啦来 嗡 啊 嗡 啊
2 16 | 51
啊 呀 求堵
65 |1
斗吗
嗡
5 6 | 1 – ||
啊是 嗡
你知道“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
是什么意思?
“阿西里西”是彝语“我们是好朋友” 的意思
“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 的衬词,无实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夜晚人们围着 熊熊篝边唱边舞, 沉浸在欢乐的气氛 之中。
喜鹊钻篱笆
1=B 2/4
贵州彝族民歌
欢快地
2 3 1 | 2 – | 2 3 1 | 2 – | 21 6 | 1 62 |
阿 西里 西
阿 西里 西
求 堵 斗 啦来
21 6 | 1 – | 62 1 2 | 62 12 | 5 2 |5 2|
阿西里西是彝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无实意
喜鹊钻篱笆
彝族的地理位置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 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集聚在群山耸立,河流纵横。
彝族是个能个善舞的名族
彝族节日
彝族每年有若干次盛大的 风俗性舞蹈活动。彝族崇火, 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农历六月 的火把节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
彝族生产民俗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即采集渔猎阶段——农牧并重阶段——以农耕为主、畜牧为辅阶段。
目前,绝大多数彝族地区都进入了第三个经济阶段。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服饰在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大体可根据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个彝族聚居区分为六大类型。
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
凉山彝族民居为“瓦板房”;贵州和云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楼”、“垛木房”和“厦片房”;广西和云南东部则是“干栏式”住宅。
彝族的饮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独特的风格。
主食型食物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
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
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
豆类多为黄豆、胡豆、碗豆等,黄豆的一种食法彝族称为“都拉巴”,即将黄豆磨成浆,连糟加酸菜煮吃。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
这一特点在凉山彝族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前若异族通婚,按习惯法要处死或逐出家族。
一夫一妻制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形态。
彝族的礼仪风俗文化丰富多彩。
婴儿诞生是件大喜事,按照传统习俗要举行许多仪式。
这些仪式主要有降生礼、出户礼、祝福礼、拜望礼等,以示庆贺。
少女成年,要举行成年仪式。
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
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凉山彝族实行火葬,葬后,就地挖土、石盖严,或将骨灰装入袋,用马驮藏于岩穴。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
彝族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谚语、谜语。
绝大部分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著名的史诗类诗歌有《勒俄特依》、《玛穆特依》、《阿细的先基》、《西南彝志》、《哈依迭古》《梅葛》、《查姆》等。
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的代表作有《我的幺表姝》、《妈妈的女儿》、《阿诗玛》、《一双彩虹》、《逃到甜蜜的地方》等。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
彝族对自然的崇拜来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
彝族认为祖先去世后灵魂照样存在,可给活人以祸福,所以要加以崇拜,祈求其给子孙降福。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
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