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

合集下载

必修一历史第14课

必修一历史第14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性质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前途 范畴
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共和国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 的一部分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壮大;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 动相结合;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为共产党的诞 生提供干部和组织条件; 有利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①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②领导力量——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 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③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④斗争方法——中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 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争取革命胜利的正确 道路。 ⑤革命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⑥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1、《全球通史》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 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 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事实证明,这 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 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 原因是:
A
A B C D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收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三、
1、
国民大革命
国共合作——开始
(1)条件
必要性: 此时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小,单靠工人阶级和共产党 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必须要建 立革命统一阵线。
可能性:国民党威信,孙中山转变,共产国际的帮助。
(2)过程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要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 党合作的正式形成。方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 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给予中国的贷款,总数为三亿美元,年利百分之一。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四、外交成就
2、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 (1949~1953年)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
外交的( )
A.继承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革命性
课堂练习
2、刘少奇在1950年曾说:“我们已经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
袋子里,而不是如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袋子里。从今以后,
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1949年,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双方明确了关于新疆、东北等 几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商 谈了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的问 题。毛泽东关于苏联对新中国 将采取友好态度有了把握。
——摘编自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刘少奇访苏(1949.06~07)
中共的目的:寻求苏联帮助 6月27日晚提出: 贷款、专家、海军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从以上史实谈谈你对中苏关系的认识。
思考:中苏之间有矛盾是不是意味着中苏不能合作?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形势不利,斯大林亦担心毛泽东等中共领导
人的安全,想接毛泽东访苏……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思考:苏联为什么担心毛泽东安全?

高一上册历史14课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14课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14课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演变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既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上册历史14课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

1. 古代中国的藩属国关系古代中国的藩属国关系指的是中国作为中心国家,统治周边地区的一种体系。

这种关系中,中国本身被称为中央国,而周边的小国被称为藩属国。

中央国通过护卫、册封、朝贡等手段维持对藩属国的控制,藩属国则通过臣服、纳贡等方式向中央国致敬。

这种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持续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2. 开放政策的变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开放政策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早期的中国对外政策相对封闭,主要通过边疆的辟文制度进行交流。

然而,随着周边地区的发展和中央政权的变迁,中国对外关系逐渐开放。

例如,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扩张政策,修筑了长城,并与西域的大夏、大宛等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3.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关系进一步打开。

南宋时期,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东南亚、印度等地的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广泛,不仅有经济贸易往来,还有文化、科技的传播。

4. 外族入侵与抗击中国古代历史上还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

例如,在北魏时期,北方的鲜卑族人逐渐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

鲜卑族统治下的北魏对外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南方的中原王朝产生了对立。

类似的情况还有北方的契丹、女真等族群的入侵。

这些外族的入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贸易的往来,还有文化交流与传播。

例如,唐朝时期,中国与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达到了高峰,佛教、佛塔、佛教艺术等都在东亚地区传播开来。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也为中国本身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高一上册历史14课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政策2:“求同存异” 含义:同:都曾遭受过殖 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
任务;异:社会制度。 提出: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意义:受到与会各国赞誉,推动会议进行
一、新中国时期的“中国智慧”——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思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国际形势: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格局 出现多极化趋势。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
以经济建设成就为依据,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国际形势发生变 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中美正式建交。
试题链接: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C )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 使新中国不致处 实行““一一边边倒倒””政策的世基界本和历平史民背主景阵是营帝一国边主义国于家孤对立中地国位的封锁...站 在社会主义阵一边,并非听命于他人,做别国的附庸。
——《教师教学用书》第198页
一、新中国时期的中国智慧——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2、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中美关系早就应该实现突破。 ②中美关系突破是70年代的特定产物 选择阐述:①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局势、中美建交带来的积极后果 选择阐述:②文革阻断、国家力量不足、国家需要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智慧”—— 全方位外交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
2010年“金砖五国”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
国内形势:制定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亚非拉国家对中国的信 任和支持,中国地位提高;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 系的突破;中美关系改善 。

历史必修一第14课

历史必修一第14课

6,以下对《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以下对《资政新篇》 A,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方案 , B,反映了农民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 C,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 , 智慧结晶 D,主张与外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贸易 , 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适中国国情 拜上帝教不合适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答案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答案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后者主 张绝对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制, 张绝对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制,前者主张私 有制,发展资本主义; 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后者集中反映了农民 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 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前者不是农民 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 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 后者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后者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前者是符合时 代潮流的革命纲领, 代潮流的革命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 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性. 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进步性.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 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 均匀"的原则,以产为单位,不论男女, 均匀"的原则,以产为单位,不论男女,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产品分配上,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产品分配上,实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绝 对平均主义的圣库制,建立"有田同耕, 对平均主义的圣库制,建立"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课件

反 帝 反 封 建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前途 指导 思想 资 资产阶 本 三 级共和 主 民 义 国 主 社 义 会
人民 民主 专政 国家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马 克 思 主 义
比 较 新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异 同
33
一个政党
中国共产党
(焕然一新)
一次合作 一次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 (北伐战争)
一条道路
18年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25
18年
26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8年
27
2、右下图为某年的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响应“五四”运动的国内专电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北伐战争的胜利 D、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8年
28
3、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伟 大的力量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18年
21
蒋 介 石 四 一 二 政 变
汪 精 卫 七 一 五 政 变
22
·
·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 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三)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8年
23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四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四课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6年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背景: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家性质: 国家独立,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2.基本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 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 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特权,然后再考 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பைடு நூலகம்成就:与17国建交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中国方面的回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 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 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197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 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外交部副部长 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 苏联 • 保加利亚 • 罗马尼亚 • 匈牙利 • 朝鲜 • 捷克斯洛伐克 • 波兰 • 蒙古 • 民主德国 • 阿尔巴尼亚 •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1954年6月,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
方针
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 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D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70年代的外交成就
3、外交成就 ①50年代的外交成就P158
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外交成就
意义
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的主要成就(时空观念),体会党的领导、特别是杰出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使国家实力增强,进而在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行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
意识形态影响而不是决定外交——决定外交的只能是国家利益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70年代的外交成就
3、外交成就 ②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
背景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b.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b.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发展情
况,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共产国际对中国 的支持始于1921年,A项说法错误;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
数大幅度增加时,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尚未进行,故B、C
两项错误。 [答案] D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
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
“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4.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寻找 蒋介石 作为新的代理人。 (2)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3)陈独秀坚持 右倾 错误。
[探究升华]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 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两党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怎样巨大的 成就? 提示: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就: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权力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伐中北洋军阀统 治基本被推翻,但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B、C、D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
点此进入 [随堂基础巩固]
点此进入
[课时跟踪训练]
[教材P62“学思之窗”问题提示] 从下面两图中,你能看出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 队伍壮大。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中国 工人运动 相结合。 (3) 陈独秀、李大钊酝酿。 (4)共产国际的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历史资料
材料(1)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 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 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 1913年0.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08 亿海关两白银;同一时期,英国、法国、德 国等对华贸易额有较大下降。 材料(2)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 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于前,日本在华 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⑵国内: ①政治原因: 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 ②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工人队伍壮大,为运动爆发奠定经济基础和阶 级基础。 ③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青年学生积极 开始爱国活动。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 义,先进分子普遍接受之。
中国同 盟会
辛 丑 条 约
慈禧太后、 光绪崩, 宣统登基 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
1902 1904 1903 1905 日俄 战争 1906
黄 花 岗 起 义
武 昌 起 义
中 华 民 国 建 立
1908 1907 三国 协约 最终 形成
1910
1912 1911
1901
1909
中 华 民 国 建 立
临 时 约 法
二次 革命
护国 运动
护法 运动
五四 运动
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美 加紧 争夺 中国
日本 独霸 中国
1919
巴黎 和会
日本 出兵 山东
五四 运动
中共 一大, 中共 成立
中共 二大
国民 党一 大, 中共 国共 三大 合作 开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学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指导和支持。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只有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与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营造一个生动活泼、高效有序的课堂氛围。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评价历史人物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小组合作任务,如研究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本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共38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共38张PPT)

4、 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 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 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的 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 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 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 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 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 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 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 立。”
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53 54 55 日内瓦 五项 五大国 身份 求同存异
万隆
思考?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50年代)的外交内容概括为:
一个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三大政策:即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第一年的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国家
1、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独立 自主
17
中 苏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 周恩来 中印谈判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互不侵犯 和平共处
提出
内容
实践及 1954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提高了国际声誉 1955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坚持“求同存异” 影响 促进了团结合作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事件划分的理 论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C、中苏谈判
B、中缅谈判
D、中美谈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①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

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

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 3.意义 帝国主义 •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 封建主义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 • (2)__________ 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 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____________的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 • (4)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 的开端。 • 思考1 五四精神是什么? • 【答案提示】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 进步。
• 2.过程 1919 • (1)第一阶段:①爆发: ______年5月4日。北 天安门 大等高校学生在 ________前集合举行游行示 威。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 废除二十一条 地学生纷纷响应。②口号:“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________________ ”“拒绝在和约 北京 学生 上签字”。③中心:______。④主力: ______。⑤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 2.诞生 •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 来在浙江嘉兴南湖。 •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 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 • • •
3.内容 (1)确立党的纲领。 中国共产党 (2)确定党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 (3)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级一起推翻__________ 工人阶级 __________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工人运动 (4)大会决定今后党的工作中心是组织 中央局 陈独秀 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 。 • (5)成立党的中央机构——______,________为 书记。
• (2)标志: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 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 民政府相对抗。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 月15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血洗武汉三 全面破裂 镇。 •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__________,国民 大革命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思考2: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
大成就。

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
其动因是什么?
成就:从1950年19个建交国到1976年111
个建交国,增长幅度大。

到2019年,与中国建
交的国家增长到180个。

原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

中国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国际事务,中国坚持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绝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同时,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各国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自主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侵略扩张和干涉别国内政,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中国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以维护世界和平、共同促进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路,而是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外对外开放新格局;倡导并践行新型国全球治理观,维护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中的核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赢得支持。

秉承正确义利观,中国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中国在关键事情中主持公道,得到赞扬。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 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 此议决。
—摘自中共“三大”决议
阅读材料,请说一说共产党为什么与国民党联合进行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当时 的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政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斗争。
√D、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名称 性质 任务 领导 目标 前途 指导
旧民 主主
义革 资 命产
阶 新民 级 主主 民 义革 主 命革

阶级
思想
反 帝


资产阶 本

产 级共和 主 民
阶 国 义主

社义

比 较 新 旧 民 主 主
反 封
无 人民 产 民主
社 会 主
马 克
义 革 命

阶 专政 义 思 级 国家 社 主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汪 精
· ·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 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三)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材料一: “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会义
的 异 同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北伐战争的胜利 D、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伟
大的力量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5、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 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 星。”誓词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6、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斗争形式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结果
取得初 步胜利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利
释放 罢免 拒绝
初步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三)意义
性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毛泽东 1、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①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 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阅读教材P67,归纳建党的条件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 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组织基础: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 嘉兴南湖
代表: 毛泽东等13人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党纲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内容:党的中心工作: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党的中央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太平天国运动
结果:失败
辛亥革命
近代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崛起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 立的史实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的主要史实
请回答: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正义要求?
答: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 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一次合作 一次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 (北伐战争)
一条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右下图为某年的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响应“五四”运动的国内专电
(1)原因:
(2)教训:
主观:
a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
a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
b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阶b必级须领坚导持对于革命,尤其
客观: a敌人力量强大;
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本课小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
一个开端
五四运动
一个政党
中国共产党 (焕然一新)


吉林

辽宁
前北京直 隶形山东势河南 安江苏 上海

湖北

浙江
湖江
孙 南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吴佩孚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兵力20万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二)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成果: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 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中央局给鄂区的信》1926.9.27
材料二: “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
——《中央给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伯坚的信》1926.11.9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政策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 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
(2)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弱国无外交。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
(直接原因): 中国外交失败
一.五四风雷
一)导火索: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二)经过
二)经过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表:第一阶段: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
5月4日 北京 -6月4日
学生
示威游行(罢课)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型的政党: 新的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新”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
是一个革命的党。 (四)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
1、原因:只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影响: 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目的: 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黑龙江
作用: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 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
播到工人中去,。
影响: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 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 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 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