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学校每月一次应急演练及方案
一、背景为了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全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2. 增强师生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3.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 提高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三、演练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15:00-17:00。
四、演练地点全校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等。
五、演练内容1. 防火应急演练;2. 地震应急演练;3. 暴力恐怖袭击应急演练;4. 化学品泄漏应急演练;5.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六、组织机构1. 演练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演练小组:由学校保卫处、教务处、后勤处、学生处、医务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应急救援队伍:由学校保安、教师、学生志愿者组成。
七、演练步骤1. 准备阶段: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应急预案,熟悉演练流程和操作规程。
2. 演练实施阶段:a. 防火应急演练:模拟火灾发生,检验学校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和师生逃生能力。
b. 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检验学校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的执行情况和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c. 暴力恐怖袭击应急演练:模拟校园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检验学校应急处突能力和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d. 化学品泄漏应急演练:模拟化学品泄漏事件,检验学校应急处理能力和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e.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模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检验学校食品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和师生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3. 总结评估阶段:演练结束后,指挥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召开总结评估会议,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八、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演练顺利进行;2. 演练期间,要确保师生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3. 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恢复正常秩序;4. 演练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场。
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提高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本文将对各类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进行探讨。
一、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次数1. 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次数地震作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相对较多。
根据我国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具体演练次数如下:(1)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级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企事业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演练,包括地震预警、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等环节。
(3)社区:社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演练,包括地震预警、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等环节。
2.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次数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同样较多。
根据我国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洪涝灾害应急演练。
具体演练次数如下:(1)城市:城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洪涝灾害应急演练,包括预警发布、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等环节。
(2)农村:农村地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洪涝灾害应急演练,包括预警发布、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等环节。
3. 旱灾应急预案演练次数旱灾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相对较少,但仍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具体演练次数如下:(1)农村:农村地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旱灾应急演练,包括预警发布、人员调配、应急物资储备等环节。
(2)城市:城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旱灾应急演练,包括预警发布、人员调配、应急物资储备等环节。
二、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演练次数1. 化工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次数化工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较多,根据我国化工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化工事故应急演练。
具体演练次数如下:(1)化工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化工事故应急演练,包括泄漏、火灾、爆炸等环节。
学校安全疏散演练规定
学校安全疏散演练规定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学校安全疏散演练成为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学校需制定安全疏散演练规定,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1. 为何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安全疏散演练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只有通过演练,才能使所有参与者熟悉疏散路线、了解避险区域并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2. 安全疏散演练的时间和频率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疏散演练的时间和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学年至少进行两次演练,一次在开学初,一次在学期末。
此外,学校还应根据紧急情况的发生频率适时进行额外的演练。
3. 演练的参与者安全疏散演练的参与者应涵盖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等相关人员。
学生是参与演练的主体,教职员工起着指导和组织的作用,而家长的参与则能够使演练更加全面与贴近实际。
4. 演练的内容和方式学校应针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演练内容和方式。
除了常见的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还应考虑到其他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如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疏散。
演练方式可分为实地演练和模拟演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5. 演练的准备工作安全疏散演练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充分的准备工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演练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人员及其职责。
演练前需通知参与者时间、地点和具体演练内容,并配备相应的疏散工具和设备。
6. 演练的步骤学校安全疏散演练应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告知参与者、演练计划的制定和资源准备等工作;实施阶段则是进行演练的具体过程;总结阶段则是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修订相关安全规定。
7. 演练的评估标准学校安全疏散演练的评估标准应包括演练的参与度、疏散效率和紧急情况应对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下一次演练的质量。
8. 演练的宣传与教育为了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学校还应进行安全疏散演练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教育部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教育部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学校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发生在校园内的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学校的安全疏散能力却成了成败的关键。
因此,教育部提出应每月至少一次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以提高学校应急疏散能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疏散演练的必要性提高灾害的应对能力在遇到火灾、地震等灾害时,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应对经验,会感到恐慌情绪,并出现逃生缺乏秩序等问题。
而如果平时进行了疏散演习,学生和老师会对疏散程序比较熟悉,当发生灾害时,可以按照规定有序迅速地疏散。
定期检验安全防范措施校园安全管理一方面要实施安全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安全检测和不断改进,以此保障校园内的学生、教师人身安全。
而疏散演练是检验校园应急预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不断模拟各种灾害,检验校园内各种预案的适应性并加以优化。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学校的安全意识不仅仅是防患于未然,也需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疏散演习的开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应急能力。
通过演习,学生和教职工能够了解逃生路线、如何组织排队等,规定在应急事件中的不同角色,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熟悉各项安全预案,并能按照预案及时地迅速、安全地疏散师生。
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的方法确定演练时间和场地为了把疏散演练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教育部要求将疏散演练中考虑到各种不同灾害和不同时间进行演习。
而在日常演练中,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程,提前预设演习时间和场地。
比如,在上课时间突然突发火灾事件,在教室内展开疏散演习,或者在操场、走廊中进行地震演习。
确定演练内容演练的内容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包括教师调度、学生疏散路线、表现好、需要加强的方面等。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影响,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应对不同的影响。
要做到因地制宜、有针对性。
建立完善的演练程序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应该有相关的应急演练程序,而这些程序需要不断完善。
随着演练的深入,学校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漏洞和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安全疏散水平。
教育部: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教育部今⽇在其官⽅站发布《中⼩学幼⼉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明确,中⼩学校每⽉⾄少要开展⼀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园每季度⾄少要开展⼀次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
以下是全⽂:中⼩学幼⼉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为加强对中⼩学幼⼉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平,强化师⽣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培养学⽣终⾝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编制依据《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学幼⼉园安全管理办法》《学⽣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的意义本指南⽴⾜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步增强师⽣安全意识,提⾼逃⽣⾃救能⼒,在发⽣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的⽣命安全。
三、适⽤范围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于全国普通中⼩学幼⼉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精⼼准备,科学组织。
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的⽣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
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作,尽量避开⾬雪等恶劣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有效快速。
(⼆)着眼实战,注重细节。
演练要⽴⾜于模拟紧急事件发⽣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学校应急指挥⼈员的指挥协调能⼒、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和师⽣的应急避险、⾃救互救能⼒。
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标,循序渐进。
小学消防逃生疏散演练制度
小学消防逃生疏散演练制度一、前言小学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保障小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学校的消防安全,制定小学消防逃生疏散演练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1.培养学生的消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熟悉学校建筑结构和消防设施,掌握火灾发生时的疏散路线;3.检验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4.熟悉疏散演练程序,提高疏散效率。
三、演练内容1.常规性演练: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消防逃生疏散演练,每月进行一次火灾疏散演练;2.特殊情况演练: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些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例如地震、煤气泄漏等。
四、演练准备1.组织演练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消防员等人员组成,负责演练的筹备、组织和实施;2.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时间、地点、目标和内容;3.进行警示教育:在演练前,向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并进行相关警示培训;4.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例如灭火器、喷淋系统等;五、演练流程1.演练前准备:组织学生集合到指定地点,展示演练程序和注意事项;2.疏散路线确认:教师带领学生熟悉疏散路线,标示疏散通道和避难点;3.疏散演练:按照事先制定的演练计划进行疏散演练,并记录演练时间、疏散时间和问题反馈;4.疏散指导:演练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疏散效果分析,指导学生改进;5.问题整改: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6.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次演练计划。
六、演练注意事项1.严禁使用真火进行演练,应使用相应的模拟火灾工具;2.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应保持安静,听从教师指挥;3.学生在疏散过程中要手拉手,注意避让行人和障碍物;4.学校应做好公共广播系统的测试和维护工作;5.学校应组织消防演练培训,提高教师和消防员的业务水平。
七、总结小学消防逃生疏散演练制度对于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演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发现学校消防设施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学校在发生严重的突发危害事件时,学校能有组织、有秩序进行疏散,限度的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演习目的确实提高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协同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演习目标要求全体师生接到紧急疏散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
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演习安排(一)前期准备工作1、开好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
明确演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研究和确定疏散路线。
2、开好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
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活动前对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又保证紧急疏散演习实效。
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其他地点小跑步撤离,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1、20xx年5月13日上午早自习课后,xx校长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
警报铃xx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到走廊。
不按身高自觉的排成一路纵队,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
听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指挥,由体育委员组织迅速有序的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
撤离顺序,副班主任在前,班主任老师最后撤离。
3、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
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惊慌不拥挤,按“先到先通过;先二楼层,后三楼层”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小学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活动方案(3篇)
小学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活动方案为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应急防震、防火能力,进一步深化全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保证全校师生在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的要求,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___活动等相结合的要求。
特制定我校疏散演练实施方案。
一、演练目的提高学校师生防灾抗灾自救能力,熟悉逃生路线,达到在发生地震、火灾时,有序、迅速的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通过安全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达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和提高抗击___的应变能力。
二、演练准备l、___学生观看防火、防震教育视频,使学生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技能。
2、让学生熟悉应急防震、防火的方法。
3、让学生熟悉疏散逃生的集中地点和途径的路线。
4、演练前___学生进行疏散的训练。
5、为保证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任何人在疏散时不应携带个人物品,更不许逆向跑窜寻找个人物品。
6、疏散前各班要注意做好分组工作,并要求做好学生成二路纵队同时出发的安排,以免造成混乱。
7、演练疏散前,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护教育,要有效稳定学生的情绪,并注意观察通道的通畅情况。
8、演练领导小组认真检查准备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9、学生自带湿手帕、湿毛巾。
三、演练时间:每月第二周星期二大课间活动时间(特殊情况再另行通知)四、演练地点:校内教学楼、操场五、演练对象:全校师生六、演练形式:避险疏散演练。
灾害假定:学校上课期间,突然发生火灾或者突发地震,严重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
七、演练领导小组总指挥:王___负责演练的总体指挥工作副总指挥:___负责演练的总体协调和落实工作现场指挥:___负责演练的现场指挥工作___负责学生的聚集和现场清点人数___负责演练现场的安全工作___负责汇总疏散学生总人数及统计疏散时间并报告总指挥八、演练工作小组1、疏散指挥小组:组长:___成员:各班主任、各课任老师职责:负责各班疏散路线指挥、引导。
教育部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教育部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因应急疏散不及时而导致的校园安全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无不教育人们,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重要性。
为此,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本文将就该规定的背景、意义及具体演练方法等方面做简单阐述。
规定背景自2010年11月,我国全国“学校安全月”开始实施以来,教育部等部门对学校安全的管理与规定越来越严格。
2016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各类学校必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安全教育和逃生演练,并把演练情况报告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2017年,教育部再次强调,各级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学生、教职员工的安全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制定应急管理与处置方案,进行常规、专项、模拟性、突发事件演练,加强场所设施、安全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综合安全防范和处置能力。
全国中小学校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意义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的意义重大。
首先,应急疏散演练是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
平时规范演练,可让师生们在实际遇到危险时能更好地控制情绪、相互帮助,尽快有效地从事故现场撤离。
其次,应急疏散演练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的有效手段。
持续演练,可发现漏洞和不足,及时迭代、修正,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应急疏散演练也起到了为学生和家长营造安全与稳定环境的作用。
学生和家长在知道学校组织有规律的应急疏散演练后,会更有信心将孩子交给学校照看。
具体演练方法接下来,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的具体步骤。
步骤1:策划和组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策划和组织是演练的重要环节。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策划合适的应急演练方案,并明确演练的时间、演练的地点和演练的人员等。
应急演练方案应包括应急情况的判断标准、疏散流程、疏散路径及安全逃生技能等内容。
同时,组织好学校的应急管理力量,划分清楚各个职责,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学校应急预案演练次数规定
学校应急预案演练次数规定为了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稳定发展。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和复杂性,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学校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保障学校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学校应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学校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顺利开展。
3. 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全面参与,共同应对。
学校应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作用,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次数规定1.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单项应急预案演练,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提高师生的应对能力。
3. 针对重点部位、重点岗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关键环节的应急能力。
4. 遇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应急预案演练的次数。
四、应急预案演练的内容1. 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组织、应急资源的调配、应急行动的实施等内容,全面检验学校的应急能力。
2. 单项应急预案演练:针对火灾、地震、食物中毒、溺水、拥挤踩踏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特定突发事件的能力。
3. 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实验室、食堂、宿舍、教学楼等重点部位,以及保安、消防、卫生等关键岗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确保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的应急能力。
教育部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教育部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背景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原因,各种突发事件屡屡发生。
不幸的是,大多数的突发事件发生在学校,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伤害和损失。
教育局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对中小学进行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
应急疏散演练旨在使师生了解应急疏散的基本知识、模式和途径。
在出现如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师生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逃离危险区域,确保自身安全。
实施计划教育部提出,中小学应每月至少一次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其中包括每学期至少两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的演练。
演练应在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确保所有人对于应急措施的熟悉程度和应有的反应速度。
演练内容针对中小学的应急疏散演练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制不同的演练内容。
但是基础演练包括以下点:•疏散途径的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疏散时的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的方法这些基础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可以有效地保护师生在突发事件中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演练评估应急疏散演练不仅是一份计划,还是一项评估工具。
校方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对演练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
借此评估,可以向师生们普及应急疏散的概念和方法,让他们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面对演练的评估,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得失和经验,对存在的漏洞进行补充和改进,确保在下一次演练中避免相同的失误。
效果由于应急疏散演练的实施,师生们可以更熟练地使用应急指南,更快速地逃离危险区域,更有效地抢救生命。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的提高,学生和教师能够减少在次生事件中受伤或者失去生命的风险。
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校方应该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宣传,让他们认识到疏散演练是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的重要工具。
总结综上所述,应急疏散演练在中小学校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能够让每个学生和教师清楚地了解应急疏散的基本方法。
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及时采取行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演练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同时需要充分注意评估演练效果。
防震安全疏散演练方案(推荐11篇)
防震安全疏散演练方案(推荐11篇)防震安全疏散演练方案第1篇教育部在3月3日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我校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在3月份安排一次全校性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
为确保学校发生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次演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通过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演练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筑校园安全长城,护学校师生安全,使师生了解防震避险逃生知识,掌握从容应对应急避震逃生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提高学校快速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的战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组织领导(一)防震减灾演练领导小组组长:李国庆副组长:卢悦生吴华堂吴有灵成员:全体行政及年级级长。
(二)防震减灾工作小组指挥组总指挥:李国庆副总指挥:卢悦生吴华堂吴有灵(现场指挥、现场人员调度、楼道疏散安全调度、师生意外伤害救护调度)宣传组:卢其爽(组长)、各班主任(负责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紧急疏散、自救、互救、自护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灾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地震演练警报信号发布)。
避震疏散护导组:卢悦生吴华堂吴有灵(组长)及各年级级长、班主任(负责学生应急避震、疏散撤离的安全护导,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快速撤离到操场规划定“安全”地带)。
各年级班疏散路线按学校各楼道疏散图进行,各年级楼道楼层护导教师安排由年级组安排。
意外伤害救护组:黄梳根(组长)林仕洪(副组长)及全体总务人员(负责师生演练意外害伤应急处置与救治护送)。
应急救护处置处所为校警门卫办公室前球场空旷地带。
安全集中(合)管理组:吴有灵(组长)及各年级级长(负责演练中应急避震、安全疏散撤离环节的时间测定与“安全地带”学生集合调度指挥管理)。
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制度(三篇)
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制度名称: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制度目的: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校园安全,保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施范围:适用于小学校园内的师生及相关人员。
制度内容:1. 安全责任分工:1.1 学校领导层确定安全责任人,并明确其分工和职责。
1.2 各班级设立一名安全责任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应急疏散演练。
2. 演练计划:2.1 学校每学年制定应急疏散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和流程。
2.2 各班级根据学校的计划制定班级应急疏散演练计划,并报告学校安全责任人备案。
3. 演练内容:3.1 演练主题包括火灾疏散、地震疏散、恶劣天气疏散等常见紧急情况。
3.2 确定疏散的地点和疏散路线,要求学生熟悉校园内的安全出口和撤离路径。
3.3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器等紧急设备。
4. 演练频率:4.1 每学年至少进行两次演练,包括一次计划演练和一次突发演练。
4.2 突发演练可以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也可以不事先通知以模拟真实情况。
5. 演练评估:5.1 每次演练后,学校安全责任人和各班级的安全责任教师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措施。
5.2 学校组织专门的教职员工培训,提高应急疏散演练的质量和效果。
6. 安全知识宣传:6.1 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6.2 学校定期举行安全知识竞赛,鼓励师生参与,提高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7. 应急疏散演练记录:学校和各班级应当详细记录每次应急疏散演练的情况,包括演练时间、地点、人员、演练过程等,并妥善保存备查。
8. 违反制度处罚:对于故意破坏或不按制度要求参与演练的师生,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等。
制度修订: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校园安全工作的需求变化。
这是一个制度的制定草案,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宣传教育方案,提高师生对应急疏散演练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率。
应急预案多长时间演习一次
一、应急预案演习的频率原则1. 预防为主,居安思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急预案的演习应遵循“预防为主,居安思危”的原则。
2.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分级负责演习。
3. 实战演练,注重实效。
应急预案演习应以实战为导向,注重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二、不同领域应急预案演习的频率建议1. 公共安全管理领域: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年至少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季度至少一次。
2. 医疗卫生领域: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年至少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季度至少一次。
3. 学校教育领域: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针对特定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4. 企业安全生产领域: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针对特定风险的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5. 旅游景区领域:旅游景区应结合季节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针对特定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6. 电梯安全领域: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电梯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针对特定风险的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三、应急预案演习的组织实施1. 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各级单位应明确应急预案演习的组织领导,确保演习工作有序进行。
2. 制定方案,周密部署。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演习方案,明确演习时间、地点、参演人员、演习流程等内容。
3. 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对参演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知识培训,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4. 严格评估,总结经验。
演习结束后,对演习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总之,应急预案的演习是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安全演练次数规定
学校安全演练次数规定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安全演练成为预防事故发生、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对于学校安全演练的次数规定,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安全演练次数规定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安全演练的必要性学校安全演练是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安全意识、应急反应和自救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安排定期的演练,可以使学生和教职员工熟悉应急程序和撤离途径,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混乱和伤害。
二、目前学校安全演练的现状目前,学校一般都要求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各类紧急情况。
虽然演练时间和频率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很多学校仅仅是形式上的演练,没有达到实际意义上的提高。
三、规定过多次数存在问题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规定的次数,每学期都进行安全演练。
虽然保证了频率,但过多的演练反而会让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演练产生疲劳感,演练的效果也会递减。
此外,频繁的演练也会占用正常的教学、学习时间,对学校的日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四、合理制定演练次数的依据应当根据学校的规模、地理环境、历史事故情况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安全演练次数的规定。
规模较大、位于灾害多发地的学校应当有更多的演练次数,以保证全体师生的安全。
而规模较小、地理环境较安全的学校可以适度减少演练次数。
五、提升演练效果的措施为了提高演练的实际效果,应当注重演练的真实性和情境模拟。
可以组织专业机构或者警察部门参与演练,并使用真实的演练器材和音响效果,增加演练的紧迫感。
同时,演练建议分阶段进行,每学期着重演练一个或者几个紧急情况,确保每次演练的目标清晰。
六、加强演练的评估与反馈演练结束后,应当针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演练的认识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演练方案。
同时,针对演练效果进行总结,对优点加以保留,对不足进行改进。
七、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除了规定安全演练次数之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多久开展一次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多久开展一次根据教育部2014年3月3日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同时,教育部积极推动将灾难教育内容要求纳入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之中。
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立“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课程目标,有关课程标准分学段系统安排“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与方法”学习内容。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拟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对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进行系统设计,进一步在课程教材中强化灾难防护教育。
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加大防灾减灾救灾相关专业布点,鼓励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制订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
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新工科建设。
面向防灾减灾救灾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组织开展了“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新型土木类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家水环境治理需求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基于仿真与信息化技术的传统安全工程专业革新与实践”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探索建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发挥各方优势,丰富中小学灾难教育资源,指导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拓展公共安全教育模块,推动学生、家庭、社会各界重视灾难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应急预案演练次数要求
学校应急预案演练次数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应急预案演练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练可以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那么,学校应急预案演练的次数要求是多少呢?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各级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学校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应急预案演练的次数要求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学校应根据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结构、学生人数等因素,评估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对于地处自然灾害频发区域的学校,可能需要增加演练次数,以提高师生的应对能力。
此外,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三、定期开展演练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学校应定期开展演练。
一般情况下,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学期初或学期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演练,以强化师生的应急意识。
四、多样化的演练形式学校应采取多样化的演练形式,提高应急预案演练的效果。
可以组织全校性的演练,也可以分组进行演练;可以模拟自然灾害,也可以模拟火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练,使师生掌握各种应急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注重演练效果评估学校在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后,应注重对演练效果的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师生对演练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应急预案的掌握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的指导和培训学校应加强对应急预案演练的指导和培训,确保师生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学校应急预案演练次数要求
一、前言为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学校安全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演练次数要求。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处置。
2. 增强师生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3.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4. 促进学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三、演练次数要求1. 全校性应急演练(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应急演练,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踩踏等突发事件。
(2)每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期应急演练计划,明确演练内容和时间。
2. 学院(部门)应急演练(1)各学院(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各学院(部门)应急演练计划应报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3. 年级(班级)应急演练(1)各年级(班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年级(班级)应急演练计划应报学院(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4. 特定人群应急演练(1)针对学校教职工、学生、宿舍管理员、食堂工作人员等特定人群,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2)特定人群应急演练计划应报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5. 持续改进(1)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应急演练进行总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各学院(部门)、年级(班级)应根据演练评估结果,持续改进应急演练内容和方式。
四、演练组织与实施1. 成立应急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应急演练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制定应急演练方案,明确演练时间、地点、人员、物资、设备等。
3. 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流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4. 演练过程中,各参演人员应严格按照演练方案执行,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5. 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明确,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
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
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
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
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
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
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
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
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
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
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的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
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
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
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
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
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
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
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
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
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
学校可视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学校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
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
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
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
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
在每个教室、宿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
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
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
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
学校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
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它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
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