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PPT讲稿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PPT模板
① 公民(自然人);② 机构和组织(法人);③ 国家。
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 能力和行为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10
(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2.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所以,实质上,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本身才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 务联系的媒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以下几种:
其次,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再次,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为其调整的机制。 最后,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4
(一)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是指法律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法的渊源的概念包括四层含义: 第一,法律规范创制机关的性质及级别; 第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 第三,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第四,法律规范的地域效力。
2.不诉 免责
3.自首和 立功免责
4.补救 免责
1.时效 免责
5.协议或 议定免责
19
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二 者之间存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要确定法 律责任,必须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 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 果联系,还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 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18
(三)法律责任的免除
责任的减轻与免除,即通常所说的免责。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及情况如下:
其中,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
人的意志力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为 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 能力和行为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10
(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2.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所以,实质上,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本身才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 务联系的媒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以下几种:
其次,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再次,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为其调整的机制。 最后,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4
(一)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是指法律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法的渊源的概念包括四层含义: 第一,法律规范创制机关的性质及级别; 第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 第三,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第四,法律规范的地域效力。
2.不诉 免责
3.自首和 立功免责
4.补救 免责
1.时效 免责
5.协议或 议定免责
19
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二 者之间存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要确定法 律责任,必须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 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 果联系,还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 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18
(三)法律责任的免除
责任的减轻与免除,即通常所说的免责。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及情况如下:
其中,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
人的意志力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为 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法律基础知识》PPT课件
Ⅱ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 其次,区分为动产物权的变动与不动产物 权的变动。
▪ 其中,基于法律行为与非基于法律行为的
不动产物权变动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 (4)所有权
▪ 所有权的概念、特征、类型;建筑物区分 所有权;共有(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
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2021/3/8
18
Ⅱ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 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4)《房屋登记办法》、《土地登记办 法》
2021/3/8
21
Ⅱ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 三、合同法
▪ 1、意义 ▪ 合同是最为常见的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之一。
因合同而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是最为重 要也最为复杂的情形,这些不动产物权的 变动基本上都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 作为基本民事法律,物权法中既有不动产 登记的实体法规范,又有不动产登记的程 序法规范。
2021/3/8
15
Ⅱ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 2、主要内容
▪ (1)物权与物权法概述
▪ 物权的概念、特征;物权法的概念、特征 与性质;物权的效力、与债权的区分等。
▪ 其中,物权的概念、特征;物权与债权的
区分,属于最基本的东西,应当“掌握”。 至于物权法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即可。
内容)。这是应当“掌握”的内容
▪ (4)民事法律行为
▪ 概念、类型。特别重要的内容,必须”掌 握”。不动产登记中经常接触的民事法律 行为中,双方法律行为是“合同”,如买 卖、赠与等。单方法律行为就是遗嘱。
2021/3/8
10
Ⅱ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 (5)代理 ▪ 代理的概念、特征;法定代理、委托代理
法律知识培训ppt课件
商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01
02
03
04
商事主体法定原则
商事主体的类型、内容、程序 等由法律明确规定。
商事交易便捷原则
商事交易应遵循简便、快捷的 原则,以提高交易效率。
商事交易安全原则
商事交易应保障交易安全,维 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商事责任自负原则
商事主体应自行承担其商事行 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04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制度 ,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和 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06
法律实务与案例分析
法律文书写作与审查
02
01
03
法律文书概述
定义、种类、作用等。
法律文书写作
写作原则、技巧、规范等。
法律文书审查
审查标准、流程、注意事项等。
法律谈判技巧与策略
法律谈判概述
物权公示原则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 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
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
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 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 干预。
合同严守原则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 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 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 更或者解除合同。
基本人权原则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 由、人身自由等。
法治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法治,任何 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 的特权。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并相互制 衡,以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法律基础知识》幻灯片
代理权
代理人
同一个人
代理人
被代理人 B
代理权
(3)、禁止恶意串通代理
恶意串通:代理人与第三人相互串通以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 代理行为
被代理人
代理权
后果承受
代理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恶意串通
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1、被代理人的追认权、拒绝权
代理权
被代理人
后果承受
追认
行为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法律后果
2、相对人的催告权、撤销权 被代理人
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
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
6、司法解释 7、国际条约或协议
〔1〕公民〔自然人〕 A、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
格。 B、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分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
民和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被代理人
表见事由
后果承受
行为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表见代理
法律后果
(2)、第三人主张“狭义无权代理”
被代理人
表见事由
后果承受
行为人
代理行为
法律后果
第三人 狭义无权代理
撤销
A、要求行为人承担后果 B、撤销该行为
—— 向有过错的被代理人追偿
第四节 诉讼时效制度
一、根本理论
1、概念。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
(三)条件的分类
(1) 延缓条件(停止条件、生效条件)
行为成立——条件未成就——效力不发——条件成就——效力发作
(2) 解除条件(终止条件、失效条件)
代理人
同一个人
代理人
被代理人 B
代理权
(3)、禁止恶意串通代理
恶意串通:代理人与第三人相互串通以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 代理行为
被代理人
代理权
后果承受
代理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恶意串通
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1、被代理人的追认权、拒绝权
代理权
被代理人
后果承受
追认
行为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法律后果
2、相对人的催告权、撤销权 被代理人
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
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
6、司法解释 7、国际条约或协议
〔1〕公民〔自然人〕 A、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
格。 B、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分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
民和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被代理人
表见事由
后果承受
行为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表见代理
法律后果
(2)、第三人主张“狭义无权代理”
被代理人
表见事由
后果承受
行为人
代理行为
法律后果
第三人 狭义无权代理
撤销
A、要求行为人承担后果 B、撤销该行为
—— 向有过错的被代理人追偿
第四节 诉讼时效制度
一、根本理论
1、概念。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
(三)条件的分类
(1) 延缓条件(停止条件、生效条件)
行为成立——条件未成就——效力不发——条件成就——效力发作
(2) 解除条件(终止条件、失效条件)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 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经营范围决定 );2、意思表示真实(自愿、真实);3、不违 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行为的形式有效要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 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形式包括:口头、 书面、推定形式、默示形式)
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权利人以单方的意思表示变更或撤销已经 成立的民事行为的权利
属于形成权 变更权、撤销权的行使应向法院或仲裁机
构提出 除斥期间一般为一年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 法律后果
返还财产 赔偿损失 追缴财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或返还第
三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在法律行为中指定一定的条 件,把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不发 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
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 有偿行为的行为人的责任更重 撤销权的主张不同 无偿行为的受益人无须有行为能力
法律行为的成立
当事人 意思表示 标的 (如为要式行为还须具备其他特殊事实,
如交付)
法律行为的生效
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
成立是生效的前提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再受
法律保护
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 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以前经过的时 效期间仍然有效,待阻碍时效进行的事由消失后,时效继 续进行
阻碍时效进行的事由为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 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的;继承开始后未确 定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权利人或义务人被其他人控制无 法主张权利的等)
法律基础知识宣讲PPT
社会规范 人们权利和义务
法是国家强制力
法的一般理论
Use "Title Only" Layout
法律
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
律文件
宪法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
效力的根本法
(三)法的渊源
01
02
03
04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
普法宣传
法律基础知识宣讲
目录
01 法的一般理论 02 法律关系 03 法律行为 04 代理制度 05 法律责任
PART 01
法的一般理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 效力的根本法
法的一般理论
Use "Title Only" Layout
(一)法的概念
定义:
古代法、西方法、现代法、法 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者
的社会行为
02.社会性
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 征,法律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 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
03.意志性
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 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 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映了人们对一定的 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利益和行为结果的
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
行政处罚法规定,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必
须听取对方的陈述和申辩,否则,行政处
罚无效
PART 05
法律责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 效力的根本法
法律责任
Use "Title Only" Layout
法律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局长,赖昌星跑到加拿大 去哒!
1
法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什么是法律规则? 什么是法律原则?
我是坚持那一 个?
2
我国的法律体系介绍
什么叫法律部门?
什么叫法律体系?
2
我国的法律体系介绍-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 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 国法律。
有特殊身份的或者享有豁免权的外国主体,如外国元首、外交使者、 外国政要以及他们的配偶和未成年的儿子以及未结婚的女儿,中国法 对其不加以直接适用;
(2)外国人和 无国籍人在中 国领域外
1外国人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 的除外。
(2)属地主义
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 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 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3)保护主义
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 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 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4)综合原则:以属 地主义为主,与属人 主义、保护主义相结 合。
2在民事或商事活动领域,可以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 规定或国际私法的冲突规范来加以确定。
1
法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法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
1、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 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国的部分 领域,如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法律 2、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本国驻外 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一定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 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 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立法是 对个人行为自由与行为限制的界定,个体自然性与社会性 的最优化统一。
1
法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什么是法律规则? 什么是法律原则?
我是坚持那一 个?
2
我国的法律体系介绍
什么叫法律部门?
什么叫法律体系?
2
我国的法律体系介绍-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 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1)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 国法律。
有特殊身份的或者享有豁免权的外国主体,如外国元首、外交使者、 外国政要以及他们的配偶和未成年的儿子以及未结婚的女儿,中国法 对其不加以直接适用;
(2)外国人和 无国籍人在中 国领域外
1外国人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 的除外。
(2)属地主义
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 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 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3)保护主义
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 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 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4)综合原则:以属 地主义为主,与属人 主义、保护主义相结 合。
2在民事或商事活动领域,可以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 规定或国际私法的冲突规范来加以确定。
1
法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法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
1、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 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国的部分 领域,如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法律 2、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本国驻外 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一定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 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 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立法是 对个人行为自由与行为限制的界定,个体自然性与社会性 的最优化统一。
法律基础ppt课件
详细描述
行政争议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等。行政复议是由行政机关内部进行审 查,行政诉讼则是由法院进行裁决,国家赔偿则是国家对受害者的赔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01
02
03
对应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 相互对应,权利人享有权 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 务。
相互依存
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没 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 无义务的权利。
平衡关系
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 务应当平衡,不应出现权 利过多或义务过重的情况 。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
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 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一个呈体系 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
指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按照一定 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集 合体。
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
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 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
法律救济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包括 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
详细描述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一系列 活动。它通常包括起诉、辩护、申请执行等环节,以确 保权利和利益得到合法、有效的保护。根据救济的来源 不同,法律救济可以分为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司法 救济是指通过法院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如民 事诉讼、刑事诉讼等;非司法救济则是指通过仲裁、调 解、行政复议等方式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
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行政争议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等。行政复议是由行政机关内部进行审 查,行政诉讼则是由法院进行裁决,国家赔偿则是国家对受害者的赔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01
02
03
对应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 相互对应,权利人享有权 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 务。
相互依存
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没 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 无义务的权利。
平衡关系
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 务应当平衡,不应出现权 利过多或义务过重的情况 。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
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 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一个呈体系 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
指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按照一定 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集 合体。
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
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 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
法律救济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包括 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
详细描述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一系列 活动。它通常包括起诉、辩护、申请执行等环节,以确 保权利和利益得到合法、有效的保护。根据救济的来源 不同,法律救济可以分为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司法 救济是指通过法院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如民 事诉讼、刑事诉讼等;非司法救济则是指通过仲裁、调 解、行政复议等方式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
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法律关系:指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利义务关系、权力义务关系等 法律责任:指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法律责任的免除:包括法定免责、约定免责、时效免责等
宪法和行政法
案例三:孙七和周八的离婚 纠纷
案例四:钱九和郑十的继承 纠纷
案例一:张三和李四的合同 纠纷
解决方案:根据法律条文和 司法解释,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解决方案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民事诉讼法概述和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目的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主体 民事诉讼法的程序和步骤
民事诉讼法的证据和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法的判决和执行 民事诉讼法的救济和上诉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章节副标题
刑法概述和犯罪构成
刑法定义:刑法是规 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
刑法原则:罪刑法定、 平等适用、罪刑相适
章节副标题
宪法基本原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 的法律效力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 本原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 权
国家机构和职权
国家机构:包 括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司
法机关等
立法机关:制 定和修改宪法、 法律,监督行 政机关和司法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法律基础知识 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宪法和行政法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经济法和社会法
法律基础PPT课件
从中可以看出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案例
马丽家的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跳舞到深夜。 令人心烦的摇滚乐和跺脚声每天都吵得四邻不安,严重影响了马丽的 学习和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 听。不得以最后马丽只能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 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合上述案例议一议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议一议
社会上有人认为, 一般违法行为,往往情 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 大,为什么也要受到制 裁?
这些行为是否属于违法?
乱穿马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议一议: (1)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 (2)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含义: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
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的规定,同样也是出
于(人四道)主怀义孕的或考虑者,哺体乳现自了己我不国立满法一保周护岁妇婴女儿儿的童的。一贯立场,
也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引(导一,)使已其满转十变思四想周,岁走不上满正十确人六生周道岁路的,;这并非意味着放任
未成年人违法。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 对 考理虑于的。70;年周迈岁的以人上多的身人体不较执弱行,行若政处拘以留行处政罚拘则留是,出在于自人由道被主剥义夺的
的(情三况)下七,十有周可能岁引以发上进的一;步的健康恶化或者其他隐患。对于
路灯、护栏的损坏、张贴小广告、乱刻乱画)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 刑法,达到或必须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盗窃、伤人)
违法 行为
案例
马丽家的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跳舞到深夜。 令人心烦的摇滚乐和跺脚声每天都吵得四邻不安,严重影响了马丽的 学习和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 听。不得以最后马丽只能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 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合上述案例议一议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议一议
社会上有人认为, 一般违法行为,往往情 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 大,为什么也要受到制 裁?
这些行为是否属于违法?
乱穿马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议一议: (1)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 (2)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含义: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
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的规定,同样也是出
于(人四道)主怀义孕的或考虑者,哺体乳现自了己我不国立满法一保周护岁妇婴女儿儿的童的。一贯立场,
也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引(导一,)使已其满转十变思四想周,岁走不上满正十确人六生周道岁路的,;这并非意味着放任
未成年人违法。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 对 考理虑于的。70;年周迈岁的以人上多的身人体不较执弱行,行若政处拘以留行处政罚拘则留是,出在于自人由道被主剥义夺的
的(情三况)下七,十有周可能岁引以发上进的一;步的健康恶化或者其他隐患。对于
路灯、护栏的损坏、张贴小广告、乱刻乱画)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 刑法,达到或必须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盗窃、伤人)
违法 行为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汇报人:
202X-12-24
CATALOGUE
目 录
• 法律体系概述 • 法律权利与义务 • 法律责任与制裁 • 法律程序与证据 • 法律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是理解法律体系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
详细描述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根据 不同的标准,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等。
法律责任与制裁的关系
总结词
法律责任与制裁具有密切的联系,制裁是承担法律责 任的手段之一,而法律责任则是制裁的前提和依据。
详细描述
法律责任与制裁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一方面,法律 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手段,当个人或组织违反法 律规定时,国家机关可以通过实施制裁来追究其法律责 任。另一方面,法律责任又是实施制裁的前提和依据, 只有当个人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并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时,国家机关才能实施相应的制裁措施。因此,法律责 任与制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维护着法 律的权威和秩序。
详细描述
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环节。立法是指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过程,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执行法律 的过程,司法是指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过程。同时,法律的执行也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参与,以 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02
CATALOGUE
法律权利与义务
法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案例二:刑事犯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故意伤害案
详细描述
丙因与丁发生口角,后将丁打成轻伤 。丙被控告犯故意伤害罪。法院最终 判决丙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汇报人:
202X-12-24
CATALOGUE
目 录
• 法律体系概述 • 法律权利与义务 • 法律责任与制裁 • 法律程序与证据 • 法律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是理解法律体系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
详细描述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根据 不同的标准,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等。
法律责任与制裁的关系
总结词
法律责任与制裁具有密切的联系,制裁是承担法律责 任的手段之一,而法律责任则是制裁的前提和依据。
详细描述
法律责任与制裁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一方面,法律 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手段,当个人或组织违反法 律规定时,国家机关可以通过实施制裁来追究其法律责 任。另一方面,法律责任又是实施制裁的前提和依据, 只有当个人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并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时,国家机关才能实施相应的制裁措施。因此,法律责 任与制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维护着法 律的权威和秩序。
详细描述
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环节。立法是指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过程,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执行法律 的过程,司法是指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过程。同时,法律的执行也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参与,以 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02
CATALOGUE
法律权利与义务
法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案例二:刑事犯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故意伤害案
详细描述
丙因与丁发生口角,后将丁打成轻伤 。丙被控告犯故意伤害罪。法院最终 判决丙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最新法律基础知识讲义.幻灯片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内容
• 1.法律的一般理论 • 2. 法律行为制度 • 3. 代理制度 • 4. 诉讼时效制度 • 5. 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法的一般理论
法的效力
• 对人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中国公民在外国 、外国公民在中国
• 空间效力:全部主权领域(领地、领空、领海) 、领域外的中国的船舶、航空器、驻外使馆
• 【例4】诉讼时效(时间的经过)属于法律事实中的“ 事件”。
经济法和经济法体系
•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 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 经济法体系:
– 1.企业组织管理法; – 2.市场管理法 – 3.宏观调控法 – 4.社会保障法
• 特别说明: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一名商 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经济管理方 面的基本法律知识而定,不完全依照也不 局限于传统经济法的体系范围,与法学中 的经济法体系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主要以 现行立法中的重要的民商法为教学内容, 重运用与实务,轻理论研究及学术探讨。
•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 理条例》
•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 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 账户管理办法》
•B
法律部门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和商法 • 经济法 • 社会法 • 刑法 • 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规范
• 1.按照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 规范(可以)和义务性规范。其中,义务性规范可分为命 令性规范(应当)和禁止性规范(不得)。
• 2.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 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强行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 任意性规范(授权性规范)。
内容
• 1.法律的一般理论 • 2. 法律行为制度 • 3. 代理制度 • 4. 诉讼时效制度 • 5. 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
法的一般理论
法的效力
• 对人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中国公民在外国 、外国公民在中国
• 空间效力:全部主权领域(领地、领空、领海) 、领域外的中国的船舶、航空器、驻外使馆
• 【例4】诉讼时效(时间的经过)属于法律事实中的“ 事件”。
经济法和经济法体系
•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 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 经济法体系:
– 1.企业组织管理法; – 2.市场管理法 – 3.宏观调控法 – 4.社会保障法
• 特别说明: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一名商 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经济管理方 面的基本法律知识而定,不完全依照也不 局限于传统经济法的体系范围,与法学中 的经济法体系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主要以 现行立法中的重要的民商法为教学内容, 重运用与实务,轻理论研究及学术探讨。
•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 理条例》
•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 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 账户管理办法》
•B
法律部门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和商法 • 经济法 • 社会法 • 刑法 • 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规范
• 1.按照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 规范(可以)和义务性规范。其中,义务性规范可分为命 令性规范(应当)和禁止性规范(不得)。
• 2.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 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强行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 任意性规范(授权性规范)。
法律常识ppt_图文.ppt
宪法的法律特征:
• 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 • 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 使宪法监督的职权。 政协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 ,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我国是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闭会期间由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利。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 行政立法的行政性 • 行政立法的立法性
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作出裁 决的活动。
行政行为要件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 • • • • • • • • • • • 主体要件 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 功能要件 即时生效 受领生效 告知生效 附条件生效 主体合法 权限合法 内容合法 程序合法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 • • • • 民主集中制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分工和协调原则 责任制原则 精简和效率原则 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宜性和优越性: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立起来 的,因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性质。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中央的统一 领导,又便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构成要素 • 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主体、客体
和内容
• (1)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法人;人
民”、“民族”、“国家”等,也可以成 为特定法律关系的主体。
• (2)法律关系的客体
• 物、智力成果、人身、行为
• (3)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
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 2、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 • 法律规范 •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 (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有机统一
•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要求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
第二章 宪法
• 这一部分总共五节,涉及到宪法的三个部
分的问题
• 一是宪法理论 • 二是宪法制度 • 三是国家赔偿
• 3、法律适用的原则: • (1)法治原则 • (2)平等原则 • (3)独立原则 • (4)责任原则
• (四)法律解释 • 根据解释机关的不同可分为: • 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 (五)法律监督 • 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 三、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 (一)依法治国的重点:
•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 • 1、1949年《共同纲领》,不是宪法,起到
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2、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 3、1975年宪法 • 4、1978年宪法 • 5、1982年宪法
• 1、法的本质——法的正式性
•
法的阶级性
•Leabharlann 法的社会性• 2、法的基本特征 • (1)国家意志性 • (2)国家强制性 • (3)明确的规定性 • (4)普遍约束性
• 3、法的规范作用 • (1)指引作用 • (2)评价作用 • (3)预测作用 • (4)强制作用 • (5)教育作用
• (二)法律关系
• 中央 •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 • (2)国务院:行政法规 • (3)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
能的直属机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
• 地方:
• (1)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
• (2)地方政府:行政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地方包括两个层次:
• 省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31个
• 市一级:省会城市 27个
•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8个
•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4个
• 3、立法程序 • (1)法律议案的提出 • (2)法律草案的审议 • (3)法律议案的通过 • (4)法律的公布
• (二)法律实施 •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在一定
• 二者的区别 • (l)内涵的差异 • (2)价值取向的差异 • (3)在与人治的关系上的差异 • (4)在配套环境方面的差异
• 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动态的法
• 包括两个环节:制定和实施 • (一)法律制定 • 1、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民主性原则 • (3)合宪性原则
• 2、立法体制 • 一元二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 “一元”指根据宪法规定,立法权只能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统一行 使,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 系
• “两级”指按照宪法,我国立法体制分为
中央立法及地方立法两个等级。
• “多层次”是指不论中央立法还是地方立
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或类别。
• 一、宪法理论
• (一)宪法的特征 • 1、内容上的全面性 • 2、效力上的最高性 • 3、程序上的特殊性
提出修宪: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 人大代表
通过修正案: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多 数
•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 1、人民主权原则 • 2、基本人权原则 • 3、法治原则 • 4、民主集中制原则
意义上也包括监督实施在内。
• 1、行政执法 •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依法行政原则、公平合理原则、效率原则
• 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 • (1) 职权法定 • (2) 法律保留 • (3) 法律优位 • (4) 行为依法 • (5) 权责统一
• (三)法律适用 • 1、特征: • 法定性 • 权威性 • 被动性 • 独立性 • 2、法律适用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 (三)法律体系
• 法律体系的划分标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
系和法律的调整方法不同
• 法律体系不包括:国际法、民间法、习惯
法、已经失效的法、尚未生效的法
• (四)法律原则 • 特点: • 概括性 • 价值性 • 稳定性 • 灵活性
• (五)法律效力 • 1、时间效力:溯及力的问题
• 在刑法上,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有条件溯及
• (1)依法执政;
• (2)依法行政;
• (3)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
• (4)切实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在实践中做到三者的 有机统一。
• (二)依法执政
• (三)保障人权 • 1、2002年十六大报告,2004年宪法修正案
规定了保障人权
• 2、保障人权必须坚持全面、充分的原则
• (九)(十)法治与法制
• 法治形式方面的要件包括:
• 法律具有一般性,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所有法律均获得公布;法律不调及 既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规范之间不矛盾; 法律规范是可实践的;法律具有稳定性;官员首 先守法;法律程序公正;司法独立;律师自由; 在各种社会规范中,法律具有至上权威,等等。
既往
• 2、效力层次原则
• 宪法至上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 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等。
• (六)法律责任
• 法律责任的种类
•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违宪责
任、国家赔偿责任
• (七)(八)权利与义务 • 主要认识二者的关系 • 1、以共同客体为指向 • 2、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 • 3、权利以不滥用为限,法不限制即自由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 这一部分教材包括四节,总共有三个方面
的问题
• 1、静态的法:10个概念
• 2、动态的法:两个环节——法的制定
•
法的实
施
• 3、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
• 一、基本概念——静态的法
• 这一部分总共涉及到10个概念,但是每一
个概念要求掌握的内容不尽相同
• (一)法
和内容
• (1)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法人;人
民”、“民族”、“国家”等,也可以成 为特定法律关系的主体。
• (2)法律关系的客体
• 物、智力成果、人身、行为
• (3)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
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 2、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 • 法律规范 •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 (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有机统一
•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要求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
第二章 宪法
• 这一部分总共五节,涉及到宪法的三个部
分的问题
• 一是宪法理论 • 二是宪法制度 • 三是国家赔偿
• 3、法律适用的原则: • (1)法治原则 • (2)平等原则 • (3)独立原则 • (4)责任原则
• (四)法律解释 • 根据解释机关的不同可分为: • 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 (五)法律监督 • 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 三、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 (一)依法治国的重点:
•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 • 1、1949年《共同纲领》,不是宪法,起到
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2、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 3、1975年宪法 • 4、1978年宪法 • 5、1982年宪法
• 1、法的本质——法的正式性
•
法的阶级性
•Leabharlann 法的社会性• 2、法的基本特征 • (1)国家意志性 • (2)国家强制性 • (3)明确的规定性 • (4)普遍约束性
• 3、法的规范作用 • (1)指引作用 • (2)评价作用 • (3)预测作用 • (4)强制作用 • (5)教育作用
• (二)法律关系
• 中央 •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 • (2)国务院:行政法规 • (3)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
能的直属机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
• 地方:
• (1)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法规
• (2)地方政府:行政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地方包括两个层次:
• 省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31个
• 市一级:省会城市 27个
•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18个
•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4个
• 3、立法程序 • (1)法律议案的提出 • (2)法律草案的审议 • (3)法律议案的通过 • (4)法律的公布
• (二)法律实施 •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在一定
• 二者的区别 • (l)内涵的差异 • (2)价值取向的差异 • (3)在与人治的关系上的差异 • (4)在配套环境方面的差异
• 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动态的法
• 包括两个环节:制定和实施 • (一)法律制定 • 1、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 (1)科学性原则 • (2)民主性原则 • (3)合宪性原则
• 2、立法体制 • 一元二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 “一元”指根据宪法规定,立法权只能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统一行 使,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 系
• “两级”指按照宪法,我国立法体制分为
中央立法及地方立法两个等级。
• “多层次”是指不论中央立法还是地方立
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或类别。
• 一、宪法理论
• (一)宪法的特征 • 1、内容上的全面性 • 2、效力上的最高性 • 3、程序上的特殊性
提出修宪: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 人大代表
通过修正案: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多 数
•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 1、人民主权原则 • 2、基本人权原则 • 3、法治原则 • 4、民主集中制原则
意义上也包括监督实施在内。
• 1、行政执法 •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依法行政原则、公平合理原则、效率原则
• 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 • (1) 职权法定 • (2) 法律保留 • (3) 法律优位 • (4) 行为依法 • (5) 权责统一
• (三)法律适用 • 1、特征: • 法定性 • 权威性 • 被动性 • 独立性 • 2、法律适用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 (三)法律体系
• 法律体系的划分标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
系和法律的调整方法不同
• 法律体系不包括:国际法、民间法、习惯
法、已经失效的法、尚未生效的法
• (四)法律原则 • 特点: • 概括性 • 价值性 • 稳定性 • 灵活性
• (五)法律效力 • 1、时间效力:溯及力的问题
• 在刑法上,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有条件溯及
• (1)依法执政;
• (2)依法行政;
• (3)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
• (4)切实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在实践中做到三者的 有机统一。
• (二)依法执政
• (三)保障人权 • 1、2002年十六大报告,2004年宪法修正案
规定了保障人权
• 2、保障人权必须坚持全面、充分的原则
• (九)(十)法治与法制
• 法治形式方面的要件包括:
• 法律具有一般性,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所有法律均获得公布;法律不调及 既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规范之间不矛盾; 法律规范是可实践的;法律具有稳定性;官员首 先守法;法律程序公正;司法独立;律师自由; 在各种社会规范中,法律具有至上权威,等等。
既往
• 2、效力层次原则
• 宪法至上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 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等。
• (六)法律责任
• 法律责任的种类
•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违宪责
任、国家赔偿责任
• (七)(八)权利与义务 • 主要认识二者的关系 • 1、以共同客体为指向 • 2、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 • 3、权利以不滥用为限,法不限制即自由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 这一部分教材包括四节,总共有三个方面
的问题
• 1、静态的法:10个概念
• 2、动态的法:两个环节——法的制定
•
法的实
施
• 3、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
• 一、基本概念——静态的法
• 这一部分总共涉及到10个概念,但是每一
个概念要求掌握的内容不尽相同
• (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