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2019年文档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

略谈《弟子规》对当代小学德育的积极作用【摘要】《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在当代小学德育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深远,其中《弟子规》的价值观教育和规范意识培养对学生品德养成和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能够了解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培养自律意识。
弟子规对学生品德养成的促进和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都为当代小学德育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弟子规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弟子规在当代小学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规范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弟子规、当代小学、德育、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规范意识、品德养成、行为规范、积极作用、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弟子规》的传承意义《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自古以来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传承意义不仅体现在保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在于对后代子孙的教育和引导具有深远意义。
《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弟子规》,可以促使当代小学生明辨是非、知礼仪、守规律,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弟子规》所倡导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等价值观念,为儿童成长提供了指导和榜样。
《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修身养性的要求,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行为习惯和规范的行为标准,成为一名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传承《弟子规》对于当代小学德育的意义重大,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品德养成,提升行为规范。
弘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可以使当代小学生在童年时期就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备受关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的关键阶段。
小学德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心理、良好品格和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才。
弟子规家长感悟心得

弟子规家长感悟心得一、孩子是父母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一个家长,我深深地理解到孩子是父母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一直以《弟子规》为指南。
这本书凝聚了古代智慧和家教观念,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感亲情的厚重、父母的责任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家长角色中的感悟心得。
二、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学习《弟子规》使我意识到,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美德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还要引导他们从小学会尊敬和关爱我们。
记得《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这是我们教给孩子的第一课,孩子们要懂得听从父母的话,不违背父母的意愿。
我告诉我的孩子们,尽管我们的要求中可能存在一些他们不愿意遵守的规定,但父母从来都是为了他们好。
这样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明白父母的苦心与期望,从而懂得尊重和感激。
三、培养正直诚实的品格《弟子规》中强调了要培养孩子正直诚实的品格,这也是我在教育孩子中极为重视的一点。
我告诉孩子们“众善之舟也,孝弟第一操。
”孩子在家庭中学会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之后,也要学会与人为善,待人诚实守信。
这是一种良好品质,培养它能够让孩子们以正直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和诱惑。
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注重以身作则,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谎或是表现出不诚实的行为,让他们从我身上汲取真诚与正直。
四、教育孩子积极上进《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修身养性、勤奋上进的教导,这些也是我在教育孩子中力求培养的品质。
我经常告诉孩子们,“勤于学,不辍业,水满则溢,绳满则止。
”这句话告诫他们在学习上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才华。
我也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艺,让他们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极限。
五、通过《弟子规》培养孩子自律与自控能力自律和自控能力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品质,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一直在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浅谈《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及现代价值

浅谈《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及现代价值“礼”在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政治需要,也是道德规范。
《弟子规》将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的精髓都呈现出来,对家庭、个人、处世和学习的礼仪都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对当下的礼仪教育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标签:《弟子规》;礼仪教育;现代中国是礼仪之邦,《弟子规》继承了儒家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个人生活的礼仪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对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
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1.家庭礼仪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应该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虚心接受。
虽然提倡孝顺父母,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盲目顺从也不是明智的行为。
父母的选择有时候也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有方法地做出选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失就对父母不尊重,应小心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可以在父母高兴的时候规劝。
忽视父母的建议、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选择,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做到孝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冬天要保证父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生活,不要让父母受到寒冷的侵蚀;夏天要让父母感觉清爽,不受烈阳的照射,这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
其次是出入门的时候应告知父母,减少父母的忧虑。
出门告知、返家相见,这一条在当今的家庭中被严重忽略了,最近总有学生无故走失,而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去了何处,许多人离家并未告知父母,等到出事的时候,父母都不知去何处寻找孩子,这使父母难过、担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当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礼仪,这既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自身安全的保障。
再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旁照顾,不应该有嫌弃之意。
父母把孩子当作至宝,呵护备至,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如此善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
做到“孝”是对于父母而言的,对其他的长辈和兄弟,就应当做到“悌”。
试论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启在 示家
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减轻父母负担, 帮父母排忧解难。唯有如此,孩子才 能从小懂孝道、知感恩,会孝顺。 “入则孝顺,出要诚信”,对于孩子 而言,在家懂孝顺,在外与人交往要 讲究诚实守信。《弟子规》提到: “凡出言,信为先……”,于是,家 长要善于用“诚信”是规范孩子行 为,让孩子讲诚信,树诚信。当然, 这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以身作则, 以诚信言行感染孩子。 2.教会学生懂礼仪、重习惯。 《弟子规》中有大量内容与礼仪教育 与养成教育有关。家长要善于挖掘 《弟子规》中的这些教育思想与方 法,教会孩子懂礼仪、善交际、重习 惯。首先,从穿衣、待人、饮食等方 面规范孩子礼仪。例如,《弟子规》 提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 者后……”意思是说,吃饭时,要长 者先,幼者后,尊卑有序。当然,在 穿衣方面,孩子要保持整洁,做到穿 戴得体。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 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生活上, 要珍惜时间、讲卫生、爱劳动等等。 在学习上,良好学习习惯要认真养 成。例如,孩子要关注细节,勤奋刻 苦,循序渐进、整洁有序等等。总 之,家长要善于借用《弟子规》让孩 子知礼仪、重习惯。 综上所述,家长是实施家庭教 育的主要载体。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 开温馨友爱、孝悌兼备、诚信和善的 家庭环境,故家长必须不断学习《弟 子规》提升自我,营造具有熏陶力和 感染力的家庭教育环境,继而去影响 孩子行为。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巧用 《弟子规》中的教育方法去规范孩子 行为,教会孩子行孝道、讲诚信,与 人友善相处,以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可见,从家长和孩子两 方面发挥《弟子规》的家庭教育功能 才更好促进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冉晋.《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现 代诠释反思与建构[D].湖南大学,2013. [2]张悦红.《弟子规》亲教内蕴对留守 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天水师范学院 学报,2016,03.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 治县大巴蒙古族学校)
弟子规的意义

《弟子规》已流传了三百年的时间,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当今,诵读《弟子规》,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有莫大益处。
可以说,《弟子规》仍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
一、《弟子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弟子规》所弘扬的“泛爱众”“亲仁”实际也包含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
二、《弟子规》反映了公民道德的内涵
三、学习《弟子规》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弟子规》以儒家文化为基础,传承了三百余年的群众根基,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的形式,直到今天,《弟子规》仍然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最好准则。
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2019年精选文档

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弟子规》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把“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童蒙养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3]。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存在,通过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家庭成员的人格,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遵从社会意愿,成为社会的同质因子。
但现有家庭教育的实然状况限制其应有职能的有效发挥,甚至出现负效和职能错位现象。
1、家庭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 光宗耀祖”、“ 望子成龙”等价值观念,存在着“ 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一方面又受现代社会主文化、各种亚文化甚至有意无意受某些反文化影响,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注意到家庭成员的多方面发展,但又忽视家庭成员人格主导方面,道德品质的培养,出现重智轻德甚至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致使家庭成员人格畸形发展。
2、家庭教育职能在家庭教育职能方面,忽视大众传媒在家庭中的有效利用,使其传递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有害的信息;社会还缺乏一套强有力的道德规范体系,使家庭教育中道德观念的培养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牢固基础的德育职能的发挥;现存人才选拔制度引发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偏颇,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生错位,弱化了家庭教育应有的职能,增加了家庭成员利用消极的亚文化甚至反文化中的价值观塑造自我、设计自我的可能性,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异质因子。
3、青年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实质上就是自私。
自私像一颗毒瘤,它不仅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而且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灾难。
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父母宠爱甚至溺爱,因而养成了“唯我独尊” 的意识,习惯于对父母呼来唤去,为父母做些事情多懒心无肠,对父母的抱怨多不理解,对来自父母的批评则反唇以待。
《弟子规》对中学生品德教育的探析-2019年作文

《弟子规》对中学生品德教育的探析素质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转变,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然而,现阶段中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重智育轻德育,多数学校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德育建设。
《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经典,对当代中学基础教育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弟子规》的普及对当代中学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弟子规》的内涵《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李毓秀所著,即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名秀才。
《训蒙文》根据论语及朱熹的《童蒙须知》编撰,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编成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的形式,并加以演述。
《训蒙文》共有五个部分,其正文共有1080个字,360句,主要讲述了为人子弟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包括在家、外出、待人以及求学几个方面。
后来,清代儒生贾存仁对其进行修订,并将其改名为《弟子规》,概括了历代社会对童蒙的具体要求,尤其注重生活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诠释了中国经典思想,清朝时期还被一些地方定为幼学必读教材。
二、《弟子规》对中学生品德教育的意义在物质文明发展迅速的今天,当代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尚存不足。
多数中学对德育建设不够重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高速增长。
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弟子规》对中学生品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中学生孝悌意识儒家思想将孝道看作是德行的根本,所有的品德修养都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也是一切教化的基础。
因此,中学生品德教育要从尊亲敬长的孝教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德行。
孝道强调血缘的重要性,上一代要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祖先尽孝道;下一代要将奉养好父母,让父母更加快乐,才能对父母、对祖先尽孝道。
《弟子规》在“入则孝”的部分反复重复“父母”,意在指出落实孝道要从孝敬父母开始,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多为父母考虑,不让父母担忧。
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教育

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教育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儿童教育经典,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家庭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探讨其在家庭伦理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弟子规以“弟子”为主题,强调了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它首先强调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原则,即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这一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也是家庭伦理教育的核心内容。
弟子规通过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听从他们的教诲,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孝顺之心。
弟子规中还强调了“父母敬,幼不敢不敬;长不敢不顺”的原则,即要尊敬长辈,遵从长辈的教导。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服从的价值观。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规则的品质,从而在家庭和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还强调了“斯须勿用,与人方便”的原则,即要学会节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与人为善。
这一原则教育孩子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冲动和无礼的行为,以及不给他人带来不便。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自律和自制的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中还强调了“有喜共,有难亲”的原则,即要与家人共同分享喜悦,与家人共同承担困难。
这一原则强调了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关爱家人、关心他人的品质,学会与家人分享快乐,共同面对困难,从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弟子规中还强调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即要懂得分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一原则教育孩子们要明辨是非,学会坚守正义,不为小利而放弃道德原则。
通过遵守这一原则,孩子们能够培养出正直和勇敢的品质,学会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弟子规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精辟的道德教育原则,对家庭伦理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376 科技视界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质的富裕袁对孩子的物质投入 不惜血本袁而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充实却较少过问遥 孩子们身上沾染了
. Al冷l漠尧R自i私g尧h暴t力s尧缺乏Re团s队e精r神v的e坏d习.惯袁对孩子来讲很重要袁做人更
重要遥 鼓励让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袁参加体力劳动袁参加志愿者 活动袁懂得关爱他人袁懂得感恩分享袁让孩子学点礼仪常识和培育择善 的勇气等遥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袁父母的奖励要适度尧科学遥 1.3 家庭教育中品德养成能力欠缺
力袁情感自然流露遥 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袁循循善诱袁又要做到以理服 人袁也体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与尊重遥 2.2 是运用感性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
叶弟子规曳运用野动之以情袁晓之以理冶的手段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 的情感袁教育不是生搬硬套袁冷冷冰冰袁是有血有肉的教育袁无论是对 大自然还是对爱人袁都要有情感袁喜怒哀乐袁体现在家庭教育中遥 什么 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袁什么是伤心的事情袁担心的事情袁什么是羞辱的事 情袁运用情感的手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袁如野物虽小袁勿私藏曰苟私藏袁 亲伤心遥 冶动之以情袁培养孩子的情感遥 叶弟子规曳并没有以冰冷的强行 规范要求孩子不许有贪念且私藏物品袁而是用野亲伤心冶这样的表述来 从情感上约束他们遥 如果身体受到伤害我们的父母会为此而担忧袁那 么品德上的缺失呢钥 会令父母蒙受羞耻遥 这就使孩子们在富有情感色 彩的氛围中深切地理解了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遥 如野凡是人袁皆须 爱曰天同覆袁地同载冶用简明的话语告诉孩子们不论是什么人都要用心 去关心爱护袁能更好的激发儿童的情感袁使儿童能很真切地感受到教 育者的野爱人冶之心遥 家庭教育中要积极提倡情感教育融入家庭教育遥 将情感教育作为理性知识传授的载体袁 体现在家庭教育的具体活动 中遥 2.3 通过亲身实践内化为道德认识
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之一,它是儿童教育的基本规范。
弟子规的内容涉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通过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弟子规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和规范。
首先,弟子规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弟子规的开篇,就明确提出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要求儿女对父母的命令要及时执行,不得拖延。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强调了孝道在儿童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同时,弟子规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规范性和严肃性,通过规定“父母之言,孝之始”,强调了儿女要尊重父母的话语权威,不得违背父母的意愿。
这一规定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教育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要求,强调了孝道在儿童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其次,弟子规中也涉及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在弟子规中,提到了“师友所叙,传经达理”的原则,要求学生要虚心向老师学习,掌握经典和理论知识。
这一原则强调了学校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老师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同时,弟子规还规定了学生要“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学生要不断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这一规定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规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巩固和提高。
此外,弟子规中还涉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
在弟子规中,提到了“父母之言,孝之始;师友之言,礼之主”的原则,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为补充关系。
家庭教育是孝道的起点,而学校教育则是礼仪的主要内容。
这一原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两者在儿童教育中的相互促进和协调。
总的来说,弟子规中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和规范。
家庭教育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要求儿女尊重父母、遵守父母的命令;学校教育强调了老师的指导作用,要求学生虚心向老师学习、掌握知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弟子规中被视为相互补充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中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人之初,性本善”,同时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人格、品行、习气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当今家庭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十分溺爱孩子,得到的却是孩子的不孝与叛逆。
而《弟子规》则规定了“弟子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为人处事。
因此,为了平衡当今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爱与被爱的天平,让孩子学习《弟子规》十分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重拾善良的本性。
一、教孩子行孝道《弟子规》中规定弟子应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让孩子做到这些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在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和善良的本性。
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难道就不该回报吗?向陌生人问路,都知道表示感谢。
何况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感恩?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照顾父母,让父母时时处处身心愉悦,不为自己烦恼操心。
《弟子规》中规定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等。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教孩子“孝”,我认为身教大于言教,只有自己能按《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才会那样孝顺你,否则,孩子嘴里背着《弟子规》,行动上虽然也照做,但心里不服,因为他看到你并不是这样对待爷爷奶奶的,所以家庭中教孩子孝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行孝,示范给孩子看,孩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会了行孝。
但《弟子规》中的某些规定,特别是礼数方面,已不适于现代社会,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现代社会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得把握《弟子规》中这样规定的内涵:要子女做到发自内心的爱父母,即便父母不在了,也要时常想念,不忘父母的深恩。
二、教孩子与人相处之道《弟子规》中教弟子要做到尊老爱幼,与同辈互助互爱。
那么如何尊敬长辈呢?《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样做会让长辈感到心里舒畅,自然会更加关爱晚辈,但有些规定也不太适合现代社会,如“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现代社会更讲究人与人的平等,长辈与晚辈的距离不如古时的疏远,见到长辈,能问候一声就可以了,否则长辈也会觉得无所适从。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最新文档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当代社会生活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教育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受益终身,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写给海外学习儿子傅聪的书信中,教会儿子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如何学习、如何利用时间、如何休息、如何穿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等,父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指点迷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方法和信心,为其成长助跑。
父母的教育水平决定孩子的未来,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影响民族的未来。
创造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必须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
1 在家庭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1.1 父母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中父母自认为,不用学习就可驾驭了家庭教育的重任,凭着想当然,与到问题再说,没有前瞻性,多数知识来自原有家庭的复制,家庭教育没有形成理论知识,行动有盲目性。
一旦孩子犯错误,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很少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根本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水平可想而知。
1.2 家庭教育过份注重物质和实惠的追求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质的富裕,对孩子的物质投入不惜血本,而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充实却较少过问。
孩子们身上沾染了冷漠、自私、暴力、缺乏团队精神的坏习惯,对孩子来讲很重要,做人更重要。
鼓励让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志愿者活动,懂得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分享,让孩子学点礼仪常识和培育择善的勇气等。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奖励要适度、科学。
1.3 家庭教育中品德养成能力欠缺许多家长认为“品德养成”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别太在意。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是没错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偏差。
品德养成,通常说就是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品德养成,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标杆,私自的父母少有培养出宽宏大量的孩子,粗俗的家长也少有培养出文明的孩子,父母这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养成极为重要。
浅析《弟子规》对家庭教育失衡孩子的教育意义

善心 、 信心 , 须在幼小 时培养 。凡 为人父母者 , 在其子女 幼小 时, 即
当教 以读 诵经典 。 以培养 其根 本智 慧及 定 力 ; 晓 以 因果报 应 之 知
用是举 足轻重 的 , 他们是 孩子第一任 乃至终身 的老 师。 家长的素质 如何直 接影响到 家长对子 女教育和对学校 工作 的支持 程度 。良好 的家庭 教育是少年 儿童成长 的摇篮 ,又是 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 的 体 实施 时又觉得往往 觉得内容空 洞 , 力不从心 。简 明、 易懂 、 具体 、
文化是 民族 的灵魂 ,世界 上任何一个 民族都无 一例 外地 含有
本 民族 的文化基 因。反 之 , 除肤 色之外 , 别人 就无法识 别你是 哪里
人 了。本 民族 的文化基 因只有在 不间断的传承过 程 中才得 以不 断
人都 能做好 自己的家庭教 育 , 在家庭 中教 育好 自己的孩子 。 那么孩
到。 家长管不 了孩子 , 师管不住学 生 ; 教 发生在父子 之 间。 师生之 间
的恶性事件屡见 不鲜 ; 维持 正常的教育 秩序 日渐艰难 ; 孝亲 尊师的 优 良传统几近消亡 l 青少年 犯罪率居高 不下。 这样的教 育背 景之 在 下. 要想 培育人格健 全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谈何容 易 ! 强迫 式 急功近 利 的应试 教育 只会 积 累各种 潜在 矛盾并 最终 导 致其 爆
子到 了学校就 能够更加健 康地 成长和 发展。家庭教 育是整个 教育
延续 、 发展 、 创新和完善 。 传承是 基础 , 传承 的首要途径 和主要方式 体 系 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部分 。它关系到 中华民族整体 素质 的提高 是教育。教育是 民族 的生机 。民族 振兴 , 在教育的振 兴。教育则 首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近些年,我国掀起学习《弟子规》的热潮。
但热闹的背后,对于学习《弟子规》的意义的认识仍存在极大偏颇。
本文拟就学习《弟子规》的意义做一简单探讨。
一、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对于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这一点,可以说,即使没有学过《弟子规》,甚至不熟悉《弟子规》的人都会有这种共识。
《弟子规》的核心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里面教导我们要“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学习和落实《弟子规》,那么他的家庭自然首先会变得和睦、温馨、和谐;这个家庭的人慢慢会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人,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知道礼义廉耻,懂得温良恭俭让,进一步影响更多的人。
当社会多数人按《弟子规》的要求行事时,自然会实现社会和谐。
二、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身心和谐人由于追求和贪图物质享受,仅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必然使得绝大多数人心灵备受煎熬,身心自然不和谐。
即使财富比过去有了极大丰富,但相应的欲望膨胀速度却远远超过物质的富足程度。
特别是社会财富向少部分人手中高度集中,使得很多人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平衡。
所以,如果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对人成功与否的主要,甚至唯一评价标准的价值观得不到修正,人永远也得不到内心的安宁。
而真正接受了《弟子规》教育理念的人都知道“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自戚”,同时知道,“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所以他面对他人富足、他人晋升时,他不会嫉妒,更不会仇恨,反而还会由衷地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他会从自己身上找出自己不如人之处,所以他总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保持身心的健康,从而达到自己身心的和谐。
三、学习《弟子规》可以推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当今社会的人们,普遍存在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
由于信任危机,造成我们在进行交易时人人对他人设防,所以我们在经济生活中考察对方信用、防范对方违约等费用被大大提高了,加大了我们的交易成本;由于信任危机,我们的社会中一再出现见死不敢救的现象,从而造成伤害不应有的扩大,引起物质损失的增加。
弟子规全文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弟子规全文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它以简明的文字总结了中国古代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子女的品德、道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本文将探讨《弟子规》在教育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1. 弘扬优秀传统价值观《弟子规》以“立志”、“立德”、“立言”、“立行”为主线,强调儿童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它教导孩子们“立志躬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塑造孩子们的健全人格,传承古代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在于不断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2.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弟子规》要求孩子们做到“有社稷之心,有民众之心”,注重自尊自律,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通过要求孩子们从小事做起,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起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的作用,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并在行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弟子规》强调“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传达了孝敬父母、服从命令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弟子规培养了孩子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更好地融入,服从集体的需要,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感恩之心《弟子规》教导孩子们“爱我人者,人恒爱之;敬我人者,人恒敬之”。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要善待身边的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家人,也要关心他人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教育,弟子规使孩子们养成了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能够主动承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5. 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弟子规》着重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导孩子们尊重父母、尊重师长。
这种教育方式在培养孩子对家庭、师长和老人的尊重和关爱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弟子规也倡导孩子们在学习中注重修养的培养,通过阅读、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
《细读弟子规》体会范文

《细读弟子规》体会范文细读《弟子规》这本经典的书籍,无论是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对于成人的修身养性,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详细论述《弟子规》对于人们的教育和修身的重要性。
首先,《弟子规》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忽略。
而《弟子规》则将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强调孩子的言行举止,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缺乏的,很多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却缺乏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素养,这样的教育缺陷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弟子规》在成人修身养性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山大,很容易被功利主义和物质欲望所困扰,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往往被边缘化。
《弟子规》通过教导人们儆惕过失和言行举止中的不当之处,引导人们修身养性,追求美好的人生品质。
这对于当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不仅能够提升自我素质,也能够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弟子规》强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互动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下,人们的交往方式让人堪忧,互殴、辱骂、谩骂等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
而《弟子规》却要求我们“和气生财,以言为讳”,强调和谐与友善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另外,《弟子规》注重具体的行动和实践,强调的“先行一步,善后思”,提醒我们要做到事前的谨慎和考虑,以及事后的反思和总结。
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做事不经过思考,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事后的责任。
而《弟子规》的教诲,告诉我们要在行动前充分考虑和准备,同时在事后要反思总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综上所述,细读《弟子规》对于人们的教育和修身养性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阿《弟子规》对当代教育启示论文

阿浅析《弟子规》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通过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来塑造一个人良好的品格。
《弟子规》通过对学生对待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行为规范、日常生活接人待物行为举止、诚信仁爱的人格品质、学习环境与态度予以诠释,对当代学生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当代教育启示《弟子规》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中蒙学教材,现代教育与私塾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社会背景变化,受教育者也完全不同,但是《弟子规》中阐释的道理却成为当代教育所迫切需要。
(一)《弟子规》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弟子规》第二部分是“人则孝”,明确提出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解释为现代语言就是父母叫你时,要赶紧应答;父母有事情要你去做,你就马上去做,不要拖沓;父母教育你时,你要耐心恭敬得聆听;父母责备甚至打骂你时,要顺从的接受。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提倡父母教育方式要民主,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弟子规》作为我国古代私塾教育中蒙学教材,不可避免的带有父母专制的色彩,需要有选择得剔除掉其不合理的成分。
如父母以“爱”的名义打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孩子还要逆来顺受,也有悖于教育精神,是不可取的。
《弟子规》中看似简单的要求,当今的学生甚至成人是否能长期持久地做到也是一个疑问。
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小学倡导“感恩教育”,注重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将爱父母落实在实践中:为父母倒水、父母过生日写祝福卡、帮父母做家务。
细微之处见精神,体现出《弟子规》中“孝”的精神。
与儒家传统倡导的“孝道”相比较,《弟子规》更贴近日常生活,提出的是对学生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身体力行。
可以达到的。
(二)《弟子规》对学校教育的启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古人讲究合理的作息习惯,珍惜时间,现代中小学也制定作息制度,防止学生过度疲劳;“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弟子规》要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这是对着装的细节予以规定,还提出着装的原则,服饰不在于华贵,在于整洁大方,这也是我国中小学行为规范所要求的着装朴素大方。
《弟子规》的礼仪现代价值

《弟子规》的礼仪现代价值《弟子规》的礼仪现代价值一、《弟子规》内容的阐述1.家庭礼仪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应;父母的命令,应该立即执行;父母的教诲,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虚心接受。
虽然提倡孝顺父母,但我们还是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盲目顺从也不是明智的行为。
父母的选择有时候也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有方法地做出选择,不能因为父母的过失就对父母不尊重,应小心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可以在父母高兴的时候规劝。
忽视父母的建议、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对父母大呼小叫,甚至大打出手,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选择,即使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做到孝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关心父母的身体,冬天要保证父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生活,不要让父母受到寒冷的侵蚀;夏天要让父母感觉清爽,不受烈阳的照射,这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
其次是出入门的时候应告知父母,减少父母的忧虑。
出门告知、返家相见,这一条在当今的家庭中被严重忽略了,最近总有学生无故走失,而父母却不知道孩子去了何处,许多人离家并未告知父母,等到出事的时候,父母都不知去何处寻找孩子,这使父母难过、担忧,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当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礼仪,这既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自身安全的保障。
再次,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该在身旁照顾,不应该有嫌弃之意。
父母把孩子当作至宝,呵护备至,而作为子女也应该如此善待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怀。
做到“孝”是对于父母而言的,对其他的长辈和兄弟,就应当做到“悌”。
古代家庭子女众多,长幼有序,互帮互助,家庭和睦,父母欢喜,家庭和谐,就是做到了“孝”。
对于长辈,在就餐、坐行走方面,应当是长者优先;不可直呼长者的姓名,遇到长者要主动打招呼,要低声说话,不可大声直言。
现在的许多儿童见到长者不知道主动打招呼,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称呼长辈。
做到“孝悌”即要求两点:一是态度上的恭敬,二是行动上的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弟子规》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童蒙养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3]。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存在,通过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家庭成员的人格,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遵从社会意愿,成为社会的同质因子。
但现有家庭教育的实然状况限制其应有职能的有效发挥,甚至出现负效和职能错位现象。
1、家庭教育观念
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一方面沿袭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等价值观念,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一方面又受现代社会主文化、各种亚文化甚至有意无意受某些反文化影响,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注意到家庭成员的多方面发展,但又忽视家庭成员人格主导方面,道德品质的培养,出现重智轻德甚至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致使家庭成员人格畸形发展。
2、家庭教育职能
在家庭教育职能方面,忽视大众传媒在家庭中的有效利用,使其传递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有害的信息;社会还缺乏一套强有力的道德规范体系,使家庭教育中道德观念的培养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牢固基础的德育职能的发挥;现存人才选拔制度引发了学校教育职能的偏颇,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生错位,弱化了家庭教育应有的职能,增加了家庭成员利用消极的亚文化甚至反文化中的价值观塑造自我、设计自我的可能性,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异质因子。
3、青年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实质上就是自私。
自私像一颗毒瘤,它不仅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而且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灾难。
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深受父母宠爱甚至溺爱,因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习惯于对父母呼来唤去,为父母做些事情多懒心无肠,对父母的抱怨多不理
解,对来自父母的批评则反唇以待。
更有甚者,还对父母无端指责,无理取闹而喋喋不休。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用中华传统文化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渐次学会用传统伦理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尤为重要。
二、弟子规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
1、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教育子女尽“孝悌”之道。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假如一个人能够做到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有利于许许多多的人。
孔老夫子在《孝经》里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意思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教化的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应从“孝”开始。
孝不仅在儒家文化中的定位十分重要,而且在内涵上也非常丰富。
从大处讲,孝文化主要包括“敬养、敬享”两个部分,即“生则敬养,死则尽享”(《礼记?祭仪》)。
就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恭敬地赡养他们,父母死去的时候要恭敬地祭享他们。
具体又有以下五方面的要求:“居则事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弟子规》就是从“入则孝,出则悌”开始讲起的。
“孝”,首先强调的是为人
子女要对父母有一颗恭敬之心,包括在言语上要有分寸,态度上要柔和,行为上要谨慎。
一是居则事其敬,养则致其乐。
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等都是要求弟子对父母的悉心体贴照料。
二是谏则动其情,病则致其忧。
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对待父母的过失劝诫时态度要诚恳,声音要柔和,绝不可“色难”,既要出自孝心又要讲究艺术。
三是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主要讲兄弟相处之道和尊长的规矩。
这些规范促使孩子从小谦恭有礼、尊重他人,注重亲情,看轻财物,懂得控制情感等,以维护家庭的和睦,在尽孝道中培养德行。
三、勤奋严谨、生活有序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它广泛地体
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和处事之中。
在自身的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方面,《弟子规》认为,应使儿童养成生活有序、讲究卫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1、珍惜时间。
学生时期是人生之基础,“少不学,老何为”。
因此要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育定位;莫乱顿,致污秽”。
3、正确的衣食标准。
教育孩子从小应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念,主张“衣贵洁,不责华;对饮食,勿拣择”。
4、良好的步履情态。
“步从容,立端正”。
5、稳健明哲的处事心理。
“事匆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以上规范要求青少年抓住今日时光,讲究个人生活卫生。
这也说明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事先做人,学智先学人,育才先育德,德才兼备,既要有才,更要有德。
四、总结
总之,《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丰富独特,特别是一系列独到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发扬光大。
其中孝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最宝贵的文明遗产。
我们一定要在珍惜中继承孝文
化,在继承中发展孝文化,在发展中重建中国社会的孝文化。
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在探究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现代转化的同时,还应当剔除其中的糟粕,不可生搬硬套,要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