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林则徐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者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

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

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

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

庭的困窘。

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以牙还牙,将计就计的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

头子,破除迷信。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漳河边站满了人。我也带着卫

士去了,那个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背后还跟着十来个女徒弟。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

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九

年(1804年),20岁中举人。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

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私塾。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

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次

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

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授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

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

正直官吏。于是,他“文学而潜修”。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在京师为

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

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

运积弊问题。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

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积极甄拔

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终于在次年七

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