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开发的途径研究_以上海_老洋房_为例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论文: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建筑工程论文: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建筑工程论文: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摘要:在城市建设高速增长的今天,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显然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论文通过对美华村这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的实践,简要阐述了修缮技术与历史建筑再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修缮技术;更新与再利用1历史价值如果城市是一本书,那么书中的文字就是建筑。

在上海这座蕴藏着无穷魅力的城市中,没有太浓重的城市别墅历史,而老别墅却又像被凝固的华美音符,作为历史的沉积点缀着城市。

它们不仅凝结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而且承载着建筑本身的内涵与价值。

上海的老建筑与其它类型的近代建筑一起,已成为“时代的缩影”和“历史的年签”。

作为上海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美华村具有了人文历史的传承和积淀。

走在路上,伴随着两旁粗壮的梧桐树,幢幢别墅静静地深藏在高墙背后,恬静安详,绿树扶疏。

从中你不仅能看到旧上海的缩影,而且能感受到独特的海派人文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每一幢老别墅的背后,都藏着一段老故事,都有不同凡响的时代背景,它们是老上海历史的一个个精彩片断。

上世纪三十年代,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因为喜欢优雅与安静,将美华村五号别墅的金钥匙和完整的爱一起交付在陈香梅的掌心,而每天伴随他们的是一幢幢雅致的别墅。

在这里,老别墅的风格各异,既有西班牙风格的印象,又保留了英式别墅的特征,集中汇聚了世界各国的建筑精华,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它们和谐相处,见证着海派文化的兼收与并蓄。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物换星移,老别墅也物是人非,历史的尘埃使其日益破旧,清水墙面残旧斑驳,苔痕点点,只有弯弯的小河里,浮萍覆盖了整个水面,一天又一天蚕食着旧日的风采。

人们不记得,或许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这个喧闹兴盛的城市里,还有着这般别致景色。

因此,发掘老别墅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2工程实例美华村基地位于虹桥开发区边缘,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基地北接虹桥路,南至规划中的古羊路,西侧临近宋园路,东为中山西路;地块占地71 000平方米,基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长约150~240米如图2所示为基地的地貌现状。

古建活化利用案例

古建活化利用案例

古建活化利用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建活化利用是指在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和理念对古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古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活化利用古建筑不仅可以保护古建筑本身的价值,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古建活化利用案例。

一、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建于元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丽江古城通过改造和活化利用,成功将古城保护和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古城内的传统建筑得到保护,同时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二、北京胡同文化主题街北京胡同是北京城内独有的传统街巷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为了保护和传承胡同文化,北京政府在一些胡同区域建立了胡同文化主题街,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相结合,成为胡同文化传承的新平台。

这些胡同文化主题街通过模拟传统胡同风貌和生活方式,吸引了很多游客,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三、上海老洋房改造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也有很多老洋房等古建筑。

这些老洋房虽然历史悠久,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面临拆迁和改造的命运。

为了保护上海老洋房的历史价值,一些老洋房被改造成为精品酒店、文化艺术中心等,活化利用老洋房,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四、西安城墙文创产业园西安城墙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建于明代,长约14公里,现仍保留完整。

西安市政府通过城墙文创产业园项目,将城墙周边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创意、旅游观光、商业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国际文化旅游综合区。

这一项目成功地活化了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苏州园林改造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设计和美学价值。

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区为例

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区为例

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区为例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老城区代表着上海的历史与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街区和风貌。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老城区面临着许多保护和开发的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对于老城区的保护与开发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应确立老城区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思路。

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下,要积极推动老城区的开发与改造,发挥其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这需要政府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将老城区纳入整体规划,协调解决老城区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重视老城区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其次,政府应建立规范的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老城区的监督和管理。

该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人员和合理的组织架构,为老城区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具体实施方案和技术支持。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老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

这包括保护老城区的建筑风格、历史街区和传统文化等,限制违规拆除、改建和破坏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经济和政策支持,激励居民和企业参与到老城区的保护与开发中,形成社会共识和合力。

此外,政府应大力推动老城区的文化旅游开发。

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文化旅游景点和主题街区,在保护老城区的同时,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提升老城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府可以提供土地资源的优势,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在老城区兴建符合历史风貌的酒店、餐饮、艺术展览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在保护老城区的同时,政府还应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通过改善老城区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条件,增强居民对老城区的归属感。

政府可以鼓励文化活动开展、加强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提高居民对老城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策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确立保护与开发总体思路,建立规范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文化旅游等手段,政府可以有效推动老城区的保护与开发,实现老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历史建筑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承载城市文脉、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重要符号。

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历史建筑,使其在新旧建筑之间协调发展,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历史建筑保护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一方面,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价值。

历史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和特色,是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地标,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历史建筑可以让城市更具有特色,更具有形象感,并有利于吸引旅游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二、历史建筑保护难点然而,在城市规划中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协调发展并不容易。

历史建筑保护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平衡历史建筑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其文化价值并不一定能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因此,在历史建筑保护中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关系。

2、历史建筑维护的难度历史建筑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其建筑结构和建材多已老化,因此历史建筑的维护难度较大。

历史建筑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这对城市的投入和管理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历史建筑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城市规划中新旧建筑的混合,但这也给历史建筑保护带来了困难。

新旧建筑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将历史建筑与其它建筑融合在一起,成为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历史建筑保护的策略为了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中的难点,需要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历史建筑保护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历史建筑保护应该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保持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要考虑其经济价值。

通过历史建筑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创造更多的互补效应,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也推动城市经济的提升。

上海武康路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上海武康路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上海武康路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方式示例文章篇一:《上海武康路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方式》武康路,那可是上海的一条宝藏路呀。

我每次走在武康路上,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历史的画卷里。

这里的历史建筑就像一位位慈祥的老人,默默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武康路玩。

我们看到那些老建筑,有的墙上爬满了藤蔓,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衣服。

小伙伴小明就好奇地问:“这些房子这么老了,为什么还留着呢?”我当时就觉得呀,这就好比我们家里的老物件,虽然旧了,但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呀。

这些历史建筑就像是上海的传家宝,是不能丢的。

那怎么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呢?我想啊,就像我们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得小心翼翼的。

首先呢,要定期检查这些建筑的结构,看看有没有哪里坏了。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似的,一处一处地检查。

如果发现屋顶漏雨了,就得赶紧修,不能让雨水把房子给泡坏了。

我听住在附近的王爷爷说,以前有个老房子的窗户坏了,多亏了及时发现,换了新的窗户,还按照原来的样式做的呢,这就是保护呀。

还有那些墙壁上的装饰,有的是很精美的雕刻。

这些雕刻就像艺术品一样珍贵。

我们可不能让它们被破坏了。

要防止有人在墙上乱涂乱画,这就需要大家都有保护意识。

我想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这些历史建筑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那它们就能保存得更好了。

那光保护可不行,还得合理利用呢。

武康路的这些历史建筑,就像一个个沉睡的宝藏,我们要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

有些老房子可以改造成特色的小店,像咖啡店或者书店。

我就去过一家开在老建筑里的咖啡店。

一走进去,那种复古的氛围就把我吸引住了。

木地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店里的老板说,他就是看中了这个老房子的历史感,把它利用起来,既保护了房子,又能做生意,多好呀。

再比如说,有些建筑可以用来做小型的展览馆。

把上海的老照片、老物件放在里面展览。

这样一来,来参观的人既能欣赏到历史建筑的美,又能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 案例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 案例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案例摘要:一、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简介1.研究院的成立背景2.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二、研究院案例介绍1.案例一:上海老洋房改造项目1.项目背景及意义2.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2.案例二: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优化项目1.项目背景及意义2.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三、研究院对我国城市更新的贡献1.推动城市更新理念的普及和发展2.为城市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3.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水平四、展望未来1.研究院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发展规划2.研究院对我国城市更新事业的发展期待正文: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是一家专注于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机构,旨在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

研究院的案例之一是上海老洋房改造项目。

该项目针对上海特有的老洋房建筑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院充分考虑了老洋房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力求在保护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老洋房居民带来了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环境。

另一个案例是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优化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整合和优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研究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造。

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城市公共空间更加人性化、舒适,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通过对城市更新理念的推动、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我国城市更新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助力我国城市更新事业的发展。

上海历史保护建筑书籍

上海历史保护建筑书籍

上海历史保护建筑书籍上海历史保护建筑是上海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上海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关于上海历史保护建筑的书籍,带您一起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

1. 《上海老洋房》这本书由上海市古建筑研究院编撰,记录了上海市的老洋房,介绍了这些洋房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些老洋房的建筑特点,包括外观、内部结构和装饰,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建筑历史,并体验到老洋房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2. 《上海建筑遗产》这本书由上海市文物局编写,收录了上海市的文物建筑,包括古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书中介绍了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保护情况,还有大量的照片和插图。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上海市的建筑遗产,感受到上海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上海老建筑文化之旅》这本书是一本旅游指南,主要介绍了上海市的老建筑和文化景点。

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还提供了地图和交通指南,方便读者进行实地参观。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上海市的建筑文化,感受到上海市的独特魅力。

4.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这本书由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编写,收录了上海市的老房子故事。

书中通过讲述居民的亲身经历和回忆,揭示了这些老房子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上海市的老房子的变迁和演变,感受到上海市的人文情怀。

5. 《上海近代建筑史》这本书由上海市建筑学会编写,详细介绍了上海市的近代建筑史。

书中从建筑风格、建筑师和建筑作品三个方面来讲述上海市的近代建筑发展历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上海市的近代建筑风格和建筑师的贡献,感受到上海市的现代化进程。

以上是关于上海历史保护建筑的几本书籍推荐,它们涵盖了上海市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建筑风格,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建筑文化和历史背景。

希望这些书籍能为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您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旧城改造与保护案例-上海新天地

旧城改造与保护案例-上海新天地
文化旅游
作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上海新天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和旅游,进一步推广了上海的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
上海新天地吸引了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入驻,如设计工作室、艺术画 廊、书店等,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载体。
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
1 2
居民参与改造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上海新天地积极听取和采纳 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到改造过程中来。
历史背景
上海新天地的前身是上海的石库 门建筑群,是上海传统的居住区
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 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这一地区 逐渐变得破旧不堪,亟待改造。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 决定将这一地区改造为集商业、 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市
综合体。
改造前的状况
上海新天地所在的太平桥地区 在改造前存在着建筑陈旧、设 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旧城改造与保护案例-上海 新天地
目 录
• 上海新天地简介 • 改造过程 • 改造效果 •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经验教训与展望
01
上海新天地简介
地理位置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紧邻黄浦江,具体位置在黄浦区南部太平桥地区。 具体坐标为东经121°26′30″,北纬31°14′40″。
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
03
改造效果
经济效益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上海新天地通过改造,吸引了大 量游客和投资者,带动了周边商 业和房地产的发展,成为上海的 经济增长点之一。
提升土地价值
通过对旧城区的改造,提高了土 地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吸引 了更多资本的进入,进一步提升 了区域经济活力。
社会效益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通过旧城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 件和生活环境,提高了城市品质和生 活质量。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摘要:一、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概述1.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定义与价值2.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数量与分布二、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使用案例1.上海博物馆2.外滩历史建筑群3.田子坊4.新天地三、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1.文物保护法规及政策2.修缮与维护工作3.合理利用与创新发展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2.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3.借鉴国际经验,提升保护水平正文:上海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其中包括大量保护建筑。

这些文物保护建筑承载着上海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围绕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使用案例,探讨其保护与利用情况。

首先,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定义是指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建筑,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等。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据统计,上海共有文物保护建筑近2000 处,分布于全市各个区域。

在这些保护建筑中,有许多成功案例值得关注。

例如,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其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保护建筑。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外滩历史建筑群则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保护建筑群之一,集中了各种风格的建筑,如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成为了上海的象征性地标。

田子坊和新天地是两个将文物保护建筑合理利用的典型案例。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原本是一片破旧的居民区,经过改造后,这里成为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商家入驻。

新天地则是一个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区,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石库门和现代元素,既保留了历史记忆,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是当务之急。

对一幢老上海花园洋房的调研和分析

对一幢老上海花园洋房的调研和分析

态空 间 , 建筑二层 、 三层全部用作私密性 的静态空 间。 由当时房地产商潘 志衡 开办 的远东企业在 14 9 2年设计建成 。这 组建筑 占地 48 3 3 , 9 .6m2建筑 面积 42 7m2 6 。调查对象 为弄 内 3 居 住者 和建筑 的双重 思考 6 , 号 几年前 由私人购 入。根据 2 0 0 3年 1月 1日起施 行 的《 海 上
维普资讯

3 ・ 4
第3 4卷 第 1 9期 2 00 8年 7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0 . 4 No. 9 I3 1 J1 20 u. 0 8
文章 编 号 :096 2 (0 8 1—0 40 1 0 —8 5 20 )90 3 —2
通过同业主的谈话 , 知他们 对于建筑整体风格造型是认 同 得
时间和精力对老房子进行改造 和修 缮 的原 因。一般来说 , 业主一
市历史文化 风貌 区和优 秀历史建 筑保 护条 例》 四章 第 二十 五 并 喜 爱 的 , 上 海 花 园 洋 房 特 有 的 文 化 内涵 正 是 业 主 花 费 大 量 的 第 老
半圆形窗洞 。南面底层 联系 内院的外廊 设螺旋 形柱 和拱形 门洞
( 图2, 见 )对应 的二层平 台上装饰简洁的横向长条栏板 , 简练 而不
单调 。
跑步机设在靠近庭 院的地下室 , 自然光透过无框 玻璃射入室 内的
景象能让他身心舒 畅。可见 , 业主在改造 中更 多考虑 的是建筑如 何符合 自己生活方式 和喜好 。有别 于被 动接受 房产商提 供 的商
条, 在修整改造后作 为居住建筑继续使用。
2 现状调 查
现在见到 的建筑造型是根据原版建筑设计 图纸重新修缮 的 , 除 了立面 由浅红色水 泥拉毛粉刷变为浅灰色 粉刷 之外 , 筑外立 建

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区为例

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区为例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院毕业论文标题: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厢为例系别:工商管理系专业:旅游管理学号:1310304119姓名:刘婷指导教师:奚敏2016年 5 月16日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厢为例)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

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刘婷2016年5月16日1310304119摘要本文将以上海老城厢为例,通过对老城区现状分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介绍,结合上海总的老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在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当地政府和市民的角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使得上海老城区得到更好的保护,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上海;历史文化资源;老城区;开发与保护目录摘要 (3)目录 (4)引言 (5)1 上海老城区概况 (5)2 上海老城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上海老城区开发现状 (7)4 上海老城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8)5上海老城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9)结束语 (10)致谢 (13)参考文献 (14)城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政对策——以上海老城区为例引言上海老城区人口密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的负担加重,还有社会的经济建设,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在城市兴起,老城区由于落后的交通和城市面貌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然而怎样保护老城区的完整性和文化遗迹得以保留并得到很好的保护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和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1、上海老城区概况1、上海老城区概况上海这座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变,老城区在保护和改造的时候就面临了很多的问题:首先,城市的现代化改造和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的保护相冲突,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张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的观念也在转变—-趋向于理性化,现在也在寻找最佳的方案,让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形成相互协同的关系,在以最大限度城市发张与改造的基础上保证历史文化不被破坏,这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目标。

有关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思考_以上海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为例

有关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思考_以上海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为例

有关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思考_以上海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为例收稿日期:2008—06—15作者简介:郭韬(1987—),男,山西长治人,主要从事建筑学研究。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人们在关注它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免会想到那些充满欧洲情调的历史建筑,想到拥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外滩建筑群。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上海目前拥有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面临着建设和改造的大机遇。

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再利用随即成为人们争论最多的热门话题。

如何在现代人需求的条件下保持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如何在现代环境中表现对历史建筑的追忆和向往,通过新的设计显现原有场地的精神,同时赋予其新的功能和形式?都成了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

一、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价值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建筑就是这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最真实的证据之一。

历史性建筑物不仅可以表现出某一个时代人民的生活与艺术,更是这个时代文明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目前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保持原状完全不变,就像一个大的标本一样只供人参观;一种是在保持了它自身的特点与规模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对建筑进行修改、更新或使其现代化。

前者着眼于被动的保护模式,使得本来运动变化的事物静止在某一点,而后者则是完成建筑生命轮回的有效路线,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与推崇。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都是基于遗产资源的各种价值而存在的。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对历史建筑的价值分类做了如下描述:即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

这些价值相互发生作用产生了我们对遗产保护的动机。

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再利用,从来不存在为了保护而保护的[2]。

二、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方式(一)标本式与现代式并存的方式从广义上讲,一些历史建筑特别是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并非会涉及到它的历史价值,然而一旦涉及到历史价值的问题,建筑再利用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就变得重要起来,而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性也就更大。

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

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

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成为了各个城市面临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建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也是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更新的意义城市更新是指通过改善城市环境、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等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目的包括:1.提升城市形象:通过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改善生活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4.回应社会需求:满足日益增长的居住、工作、娱乐等需求。

然而,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面临拆除或遗弃的境地。

二、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认同:历史建筑承载着地方的文化和历史,促进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旅游价值:许多历史建筑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3.教育意义:历史建筑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本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4.生态价值:许多历史建筑的设计融入了生态理念,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冲突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往往存在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利益:开发商在城市更新中往往追求经济利益,而历史建筑的保护可能会妨碍他们的开发项目。

2.规划缺失:部分城市在进行更新规划时,缺乏对历史建筑的充分考量,导致历史文化资源被忽视。

3.意识不足:有些市民及政府官员对历史建筑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保护力度不够。

四、历史建筑保护的对策为了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历史建筑的保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立法保护: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历史建筑的保护范畴和保护措施,确保其不受破坏。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使用案例1. 概述文物保护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而建筑使用是文物保护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以上海为例,探讨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使用案例,旨在深入了解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2.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背景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

这些建筑包括传统的民居、庙宇、官署、商业建筑等,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许多文物建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面临着被破坏和丢失的风险。

3.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利用现状3.1 闲置状态许多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目前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这些建筑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使用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文化价值的流失。

3.2 部分利用一些上海文物保护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例如被改造成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这些利用方式能够保护建筑本身的价值,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文化交流和艺术体验的场所。

3.3 存在的问题然而,上海文物保护建筑的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建筑利用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其次,一些建筑在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保护和维护的难题,例如老旧设施、防火安全等。

最后,一些建筑的利用方式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缺乏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考虑。

4. 上海文物保护建筑利用的案例分析4.1 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由老式石库门建筑组成。

该街区通过改造和保护,成为了一个集旅游、购物、餐饮、艺术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田子坊的成功在于保留了建筑的原貌和历史风格,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商业元素。

4.2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该建筑原为上海市人民公园的宴会厅,后来改造成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通过充分利用建筑的空间和光线,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欣赏的场所。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一、上海田子坊开发背景:上海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转型主要策略,区政府也希望藉盘活空置厂房资源,提升地区经济简介:由上世纪50年代弄堂工厂及居民区组成,现成为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区位: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地段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开发时序:210弄(1998年)-> 248弄、274弄(2004年)游客量:日均2万人次权属情况:由居民分散持有租金收益分配:按照管委会:居民 = 2:8的比例分成业态结构:目前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田子坊发展历程和策略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集聚(1998-2003年)1988年,陈逸飞、尔冬强、王家俊等艺术家入驻,集中于弄堂工厂,2002年,创意产业集聚,共83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入驻;文创工厂规模效应外溢(2004-2007年)2004年,居民房开始对外出租,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授牌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外延扩大,成为城市地标(2008-至今)2008年,田子坊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其范围进一步向外扩散,餐饮、服务等业态比例大大提升,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集聚地。

文创活化:街道办与文化商人合作创办“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使用权转租,由后者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片区活力,为后续改造树立了示范效应;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用房交由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出租规避政治风险,掀开“居改非”大幕。

在政府计划对片区实施拆迁开发后,联立居户、艺术家及社会人士向政府抗辩,使得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借势宣传:借力世博会举办契机,申报世博会旅游示范点,并邀请国内外政要精英到访,引发社会关注。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其由居民及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按照市场导向自发调整使用功能、逐步演替扩展,进而实现再生。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定位与保护——以武汉大学老建筑和上海“老洋房”为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定位与保护——以武汉大学老建筑和上海“老洋房”为例

近年 来 ,随 着 我 国城 市 化 发展 的加 快 ,城 市 中历 史 文
化遗产 的保护 H益成为一个热点 问题 。如何让历史文化遗 产在不 阻碍现代化城市建设 的同时 ,物尽其用焕发新 的生 命 力 ,成为现代城市建设 亟待解决 的难题 。在 以城市老建 筑为代表 的一批物 质文 化遗产 身上 ,该 问题 显得尤 为突
中图分 类号 :K 2 . 文献标识码 :A 9 88
文章编号 :10 — 5X( 0 ) 0 0 2 — 4 0 3 84 2 1 1— 0 10 1 树” ,超 限度地接纳游客 ,或在 文物景点 内进行过 度开发
或 不 当开 发 ,大搞 商业 、娱 乐 设 施 建 设 ,使 脆 弱 的 历 史 文
对 接 。进 而传 承和 延 续 历 史 文 脉 :是 否 能 充分 发 掘 和利 用
其历史 、文化 资源来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增 强城 市的吸 引力和竞 争力 ;是否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为城 市功能培养
破坏。但值得欣慰 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 , 国政府 和人民 我
已逐渐意识 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相关 的保护工作也 逐步开展起来 。保护绝非简单 的封存 ,对历史文化遗产进
城 市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的 功 能 定 位 与 保 护
以 武 汉 大 学 老 建 筑 和 上 海 “ 洋 房 " 为 例 老
朱 军
摘要 :当代 城 市历 史文化遗产保 护开发 工作 中,往往 存在 着 目标功 能定位不清 ,进 而导致保护不力的后
果 。 笔 者认 为 ,武 汉 大 学 老 建 筑 应 定 位 为 “ 学 和 生 活 设 施 ” “ 筑 文 物 ” 和 “ 游景 点 ” 三 位 一 体 式 的 建 教 、 建 旅 筑 群 .而上 海 “ 洋房 ”应 定位 为 “ 商业性 建 筑” 和 “ 益 性 建筑 ” 老 半 公 ,并 以此定 位 为基 础 开展保 护 和 改造 工作 。 关键 词 :历 史文 化 遗 产 ;功 能 定位 ;武 汉 大 学老 建筑 ;上 海 “ 洋 房 ” 老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保护方式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保护方式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方式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众多优秀的历史建筑。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思考。

然而,面对现代化进程以及城市发展的压力,如何保护这些历史建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

一、法律保护作为国家和地方的法定建筑,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些法律规定了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内容,有效地保护了历史建筑的完整性和原始风貌。

二、维修保养历史建筑通常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建筑物的老化和损坏不可避免。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建筑,维修保养至关重要。

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维修保养机构,负责对历史建筑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历史建筑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改造利用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些历史建筑被改造成了其他功能的建筑,如博物馆、艺术中心、咖啡馆等。

这种改造利用的方式既能保护历史建筑的体量和形态,又能使建筑物得到有效利用。

上海市政府要求在改造利用历史建筑时,要尊重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持建筑原有的风貌和特点,做到“保护+利用”。

四、社会参与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上海市政府积极倡导社会参与保护历史建筑的活动,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等积极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中来。

通过社会参与,可以有效地增加历史建筑保护的资源和力量,也更好地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的认同感。

五、数字化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保护成为了一种新的保护方式。

上海市政府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研究,并建立数据库和档案。

这不仅有助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还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参考。

上海现存历史里弄住宅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上海现存历史里弄住宅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上海现存历史里弄住宅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思考Conside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hanghai’s Historic Lanes and Alleys■ 沈晓明 SHEN Xiaoming【摘 要】 上海各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旧改地块,也存在一定量的历史建筑需要保留保护。

文章详细论述上海现存历史里弄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措施恢复其原有建筑面貌,实现历史里弄住宅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 历史建筑;里弄住宅;旧改地块;保留保护【Abstract 】 There are both a certain number of old and renovated plots and a certain number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that need to be preserved and protectedin all districts of Shanghai.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hanghai's historic lanes and alleysin detail, and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hanghai's historic lanes and alleys are realized by restoring their original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through technical measures.【Keywords 】historical buildings;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lanes and alleys; old and renovated plots;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0 引言自2016年底上海市开展50年历史建筑大调查以来,各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旧改地块,在已完成居民动迁工作后,因为区域内存在一定量的历史里弄住宅建筑需要保留保护,致使这些旧改地块的建设方案无法按原控规建设指标落实。

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和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

建筑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

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同时,这些遗产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价值,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需要对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

这包括对遗产建筑的结构和材料进行研究,以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遗产的管理和监督。

其次,需要对遗产进行合理的利用。

这包括将遗产建筑转化为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载体,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需要开发和推广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等方式,增加人们对遗产的认知和了解。

此外,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

公众的参与是保护和利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社区参与项目,可以增加公众对遗产的关注和参与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

最后,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还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和修复遗产建筑。

同时,还需要注重遗产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等手段,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科学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可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结合实践经验,共同推动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上海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实践和思考

上海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实践和思考

上海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实践和思考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被拆除和改造的危险。

然而,保护历史建筑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至关重要。

在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城市之一,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上海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实践和思考。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重镇,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包括民居、商业建筑、宗教建筑等。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发展,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变迁,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老化、破损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亟需修缮保护。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调查和研究,建立了建筑文化遗产数据库,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分类、分级和登记,为修缮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建立了专门的修缮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负责历史建筑的监测、修缮和管理工作。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引入专业机构和企业进行修缮工作,提高了修缮质量和效率。

在实践中,上海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历史建筑的修缮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这些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建筑的修缮需求。

因此,如何优先选择修缮对象,合理分配资源,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历史建筑修缮需要综合考虑文物保护和功能利用的平衡。

一方面,要保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特征,另一方面,也要满足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

这就需要在修缮设计中进行谨慎的权衡和创新。

此外,历史建筑修缮还需要面对技术和材料的挑战。

如何在保持历史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进行修缮,是一个需要充分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在思考上海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

首先,注重科学研究和调查,了解历史建筑的真实状况和问题。

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修缮方案。

其次,加强社会参与,发挥专业团队和社区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6
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开发的途径研究——以上海“老洋房”为例
孙耀龙
一、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案例
城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经济需要文化来推动,反之对于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和老建筑这类历史环境与传统风貌的保护又需要经济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

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结合,形成文化经济。

传统文化产业的振兴是文化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点。

文化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产业经济从而促进城市历史街区与老建筑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它将为历史街区与老建筑的未来开启新的篇章。

以上海为例。

上海的历史街区与老建筑的类型主要有:1949年以前建造的花园住宅、公寓、成片的新式里弄,有特色的石库门和有历史人文价值的民居,代表不同时期的金融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仓库、作坊和桥梁等建筑物、构筑物等。

作为最能体现上海历史与文化特征、最具有上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信息载体的这些老街区、老建筑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并进一步重塑过去的辉煌,这不仅是政府、社会学家、建筑师等研究的对象,更是广大上海人以及那些喜欢上海的人们共同关切的话题。

这方面上海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

如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其功能从解放前的十里洋场,到建国后的政府职能部门办公、接待场所,到改革开放后又恢复到各大银行,成为金融中心,再到如今新一轮的开发利用,成为国际名牌的聚集地、时尚的中心(如外滩3、6、18号),再次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在延续着历史印记的同时,绽放出新的活力。

二、保护与开发的途径及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些历史街区与保护建筑不同的使用功能与性质可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开发利用,可以采用纯商业开发、半商业开发与纯公益开发三种方式。

不少城市在旧区改造中,抛弃原有历史风貌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上海却是一个例外。

在上海的繁华闹市中,仍然保留很多古旧的历史建筑,其中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的上海“老洋房”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的外在。

“老洋房”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沧桑感,通过它可以探测城市的历史深度;它承载着旧上海的繁华,通过它可以体验到“远东第一都市”的歌舞生平;它包裹着精致的外衣,通过它可以感受建筑的美以及当时国外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水平。

老洋房主要有欧洲式、美国式、西班牙式、俄罗斯式、日本式等式样,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一)“老洋房”开发利用的原因
1.政府的负担沉重。

现行的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主要是由政府调拨资金进行维修和养护。

但是,一来维修和养护费用惊人,少则上万,多则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二来数量众多,上海现存的“老洋房”有近600万平方米,政府资金常有“僧多粥少”之困。

2.居民居住质量差,建筑破败。

“老洋房”的归属目前主要有三类:一是私宅,由主人本人居住维修,这类房子一般没有太大的破损,维护较好;二是单位、政府行政部门的办公楼或政府代管房,由单位或政府出资维护,也保存较好;三是占绝大多数的公有住房,由于历史原因使其形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现象,不仅居民的居住质量低,还由于居住人口远超设计标准导致建筑长时期超负荷运转,使建筑破损严重,居住者也没有经济实力对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修缮。

3.市场的需求。

上海现存的“老洋房”主要分布在徐汇、卢湾、静安、杨浦和长宁五个区,绝大部分是使用权房,部分是产权房或政府代管房,真正能投入市场交易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目前上海全市范围内产权清晰的老洋房不足百套。

据统计,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其境外人士常住人口的比例约在10%左右。

而目前上海境外人士常住人口比例不到3%,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还将有大量的境外人士陆续进入。

而这些人,尤其来自英、法、德等一些特别重视老建筑保护的欧洲人,他们在国内多以居住老式住宅为主。

住惯了老房子的他们,势必希望在上海也能找到家的感觉。

因此,将大大推动老式住宅的租赁市场与买卖市场的发展。

(二)“老洋房”开发利用的方式
1.纯商业开发。

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将其投入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使之成为未来保值增值的财富。

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及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不被破坏,需要制订一套详细的法规,对房屋买卖、使用、改造等所有环节做出严格的规定。

主要针对餐饮、商业、娱乐、办公、展示等产生较大利益的产业。

对老洋房的纯商业开发发展迅速,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市场供应过少的问题。

由于有产权的老洋房过少,导致可供销售与租赁的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要解决这问题,有必要从占绝大多数的使用权房与政府代管房中做文章。

选取地段好、交通便利、质量好的使用权房与政府代管房,通过商业置换的方式把原先居民或使用者迁出,对建筑修缮后或直接依据市场行情进行销售与租赁。

(2)功能定位、合理设置的问题。

纯商业开发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因此开发以餐饮、商业、娱乐等功能为首选。

然而这可能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纠纷与矛盾。

故在开发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区域与地段,开发项目宜设在沿街处、居住区的外围或独立成片设置。

(3)开发改造导致建筑破坏的问题。

其中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随意改变建筑使用性质、结构。

老洋房的建筑负荷能力有限,盲目的开发,使其负荷远超设计能力,不但无法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反而还可能造成致命的破坏。

二是随意改变建筑及环境的原有面貌,导致其蕴藏的历史信息的破坏、风格样式的改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根据相关法规对已经造成的破坏做出严肃处理,对正在形成的破坏行为立即制止,恢复合理的状态;另一方面为防止破坏的出现,政府需提供相关指导意见与建议,并对改造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对改造过程全盘监控,对改造结果严格把关。

2.半商业开发。

不以赢利为目的,该种方式非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开发,只保持收支的平衡即可,是一种以房养房的方式,并含有一定的公益内容,所以称为半商业开发。

绝大多数的老洋房以前是居住性质,故以居住性质来开发对老建筑的保护最有利,但其产生的利益较少,采用半商业开发的方式最为合适。

3.纯公益开发。

为纯公益性质,以文化的宣扬与传承为主要目的,主要用于那些不适合出售或出租给私人、团体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纪念意义的保护建筑,对其保护需要政府部门的完全投入。

可以在保持原有结构、格局与装饰造型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改变使用性质,如作为展览、展示、办公、活动中心等。

上海政府一直着手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00个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博物馆,其中尤以发展专业领域的及私人的中小型博物馆为多。

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安置在现存的老建筑中,从而有效解决因新建场馆带来的诸如场地、资金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减轻政府的资金负担。

不仅如此,在蕴涵丰富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展示、传扬具有历史文化知识的文物及艺术品,使人文艺术与古老建筑完美组合、相得益彰,让历史在历史建筑中活了过来。

老洋房除作为博物馆也可作为某些专业协会的工作、办公场所。

据笔者所知,随着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玩与艺术品市场越发繁荣,虽然全市范围内有不少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协会与组织,但这些协会即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也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限制了其更好的发展。

如政府能在老洋房中辟出场地供其使用,载体与内涵的有效结合将会有利促进该类文化事业的繁荣。

此外,还可作为某些公益性社团、组织的活动中心,成为社交的场所。

也可作为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等,起到历史与文化教育意义。

结语
就“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老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问题来说,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探索,取得了社会一定的共识,并有了一定的成果。

但它始终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并探索新的路径,并进一步达成共识,这也是每一名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孙耀龙: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设计、职业教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