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散文阅读作用题及解题技巧
散文阅读作用题及解题技巧散文的作用题及其解题技巧一、散文的作用题类型1、开头的作用2、结尾的作用3、过渡段(中间段落)的作用4、标题的作用5、叙述人称的作用6、叙述方式的作用7、线索的作用8、人物、景物、事物的作用(一)、开头的作用内容上:(1)、开头叙述或描写了----内容;(2)、渲染(营造)-----气氛(氛围)(3)、奠定了-----的感情基调(4)、表达了-----的情感(5)、总领全文,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结构上:(1)、开篇点题,照应题目(2)、与结尾相呼应(3)、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或埋下伏笔艺术效果:(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二)、结尾的作用内容上:(1)、总结全文,或卒章显志,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
(2)、强化了作者-----的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结构上:(1)、呼应开头(或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画龙点睛,篇末点题(3)、与前文-----相照应艺术效果(1)、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三)、过渡段(句)或者中间段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写了-----内容,表现了-----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四)、散文标题的作用内容上本文主要写了----(内容);表达了-----的情感。
结构上:(1)、从写作对象的角度:点明了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突出叙述的对象,如人,物等)(2)、从思路上看: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注意: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写作对象常常是线索主题上:(1)、点明----主题,强化作者----感情(2)、揭示或暗示-----主题(五)、叙述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的交流。
(3)、第三人称:能客观的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自由灵活。
散文作用题答题模板
散文作用题答题模板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其作用多种多样,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1. 情感表达,散文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包括对生活、自然、人物等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通过散文,作者可以借助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触动读者的心灵。
2. 观念阐释,散文可以用来阐释作者对于某一观念、思想或者价值观的看法,通过文字的叙述和描绘,使读者对这些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 反映现实,散文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真实的社会、人物和事件,使读者对现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 传递信息,散文可以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包括历史、文化、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文字的叙述和描述,使读者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5. 启发思考,散文可以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引发读
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之后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总的来说,散文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学形式,它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和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阐释观念、反映现实、传递信息和启发思考。
它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表达方式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准确传神鲜明 揭示人物内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心世界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插 倒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 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简笔勾勒,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抒胸臆 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叙后议论 白 描
比喻论证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四、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明确段落的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回答
三、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 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 )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章具体分析。 章具体分析。
五、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或特点)。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或特点)。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 答。
经典!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经典)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
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作用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人称表达类命题方向: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常考重点: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是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经典例题:【例1】2000年高考《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2】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1.《长城》第22题答为: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2.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答为: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基本知识点: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修辞方法类命题方向: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常考重点: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排比与反复。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高考散文阅读“作用题”解题要点梳理
高考散文阅读“作用题”解题要点梳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
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
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
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作用类解题
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 章,作者为何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 生遗体等有关情况?
08山东《我认识的梁漱溟》20.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 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补充说明:
引用诗文典故 作用:(1)丰富文章内容;(2)增加文学
人的劳累;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
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
(上文关系)
(下文关系)
典例分析二:
2006年江苏《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
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分类解析二:
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 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高考回顾:
07年江苏《麦天》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 擦了又出…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07安徽《乡村的风》15题: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 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作用类解题
邳州中学高三
吴荣瑞
考点分析: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 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 安排。
命题类型 :
⑴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⑵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⑶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开头要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完整版)散文作用题一般的答题角度和模式.doc
散文考点——作用题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并络活运用作用题一般答题角度和模式学习内容:①内容主题类:内容角度就是要考内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奠定等方面的作用。
主角度可考主有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内容答格式:是了写什么或了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抒了作者⋯⋯感情,造了什么氛,奠定了某种感情基。
②结构类:(配套练习 1《耽在磁器口的光阴》)结构上,不同位置、类型的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往往不同。
(1)开句段的作用:配套练习2《木的激情》4《庄子的翅膀》① 点明,开山。
② 引起下文。
有一些文章开不直接点,但能引起下文。
或,人深省,引者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或置索,暗示下文通;或置念,暗示下文解;或运用特殊言,以照尾。
③ 奠定基。
有的文章开就展思想深沉或情感的特点,比如感,抒烈感情,全文奠定感情基。
④ 正反。
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不直接写些内容,而先去写人、的事或个道理,就从正面或反面要写的人、事、理作烘托、陪。
种方法叫做。
无是正面是反面,其作用都是者厚的趣。
反面又叫比。
(2)中句段的作用:(配套练习 1《耽在磁器口的光阴》)承上启下的渡作用;前后呼作用,或照开,或照尾;(折 )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折 );也有 (引起 )下文的作用。
(3) 尾句段的作用:(配套练习1《耽在磁器口的光阴》)① 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全文,点明旨,深化中心,呼开,或兼而有之。
② 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人深思。
③ 尾句段也有暗示主或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另外,注意:(1)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相映、正反照、烘托、分印关系;全文中心起化、突出作用;在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
配套练习《 3 背水的日子》 5《高处的灿烂》 6《木格花窗的眺望》(2)反复出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 (主旨 )、化感情等作用;在构上,有交代索、前后呼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化或一唱三之效。
散文作用题解答
散文阅读鉴赏题中涉及“作用(好处)”题解答(一)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便于直接叙事议论抒情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第三人称:情感内敛,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三)修辞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深入浅出。
2、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3、比拟——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揭示本质,给人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态度鲜明,引起共鸣;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增强联想,烘托气氛。
5、对偶——句式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有音乐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在内容上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6、排比——前后联结,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内容集中,增强气势;长于抒情,淋漓尽致。
7、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启发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8、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表达鲜明,强化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0、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2、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
散文阅读之作用题和评价题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之作用题和评价题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中作用题和评论题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中有作用题和评论类的题,今日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两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 作用题
出题方式 :这样写有什么利处,某词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或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解题方式 :内容作用、构造作用、手法作用、表达感情
(1)内容作用 : 解说说明这段文字写了什么,等同于简化的含义题
(2 )构造作用 : 文首、文中、文末。
文首 :①点明要旨、统率全文、确立文章基调。
② 惹起下文、为下文铺垫、为下文供给背景
③ 与下文作对照、欲扬先抑、激发读者兴趣。
注意 : ①和③组成相互矛盾,一般不可以同时出现。
文中 : 承前启后。
文末 : ①总结全文、点明要旨、深入中心。
② 与开头响应。
二: 评论题
(1)命题形式 :某句话或全文给了你如何的启迪、启迪。
如何评论作者的看法。
(2)答题次序 :简要写句意、手法。
剖析、评论作者的看法或许我们该怎么做。
(3)如何找作者的看法?作者告诉我们该去怎么做的内容就是看法。
1 / 1。
高考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作用类解题指导
高考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作用类解题1、分类解析一: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要点与思路: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主体内容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答题思路: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答题思路: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2、分类解析二: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文中作用总结:▪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头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代背景)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要点与思路:▪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
第一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关系、反衬关系、对比关系,作为主体内容的背景,等)▪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3、分类解析三:要求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景物描写:▪(1)交代背景(自然、社会);(2)渲染气氛;▪(3)定下感情基调;▪(4)推动情节;▪(5)借景抒情;▪(6)表现主题;▪(7)避免文章单调。
散文的作用题
1、开头的作用
【内容上】 ⑴开头叙述或描写了-------内容; ⑵渲染(营造)------气氛(氛围); ⑶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⑷表达了--------的情感; ⑸总领全文,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
【结构上】 ⑹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⑺与结尾相呼应; ⑻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或埋下 伏笔; 【艺术效果】 ⑼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 思考。
5、叙述方式的作用
⑴顺叙:指能按某一顺序进行记叙的一种 方式。 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晰,事件来龙 去脉清楚。 ⑵倒叙: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 出的精彩片段,然后回过头来,再按照事 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方式。 作 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取 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例3、2013—江苏原创--《哑巴与春天》 13、第2、6、7段各有一处描写达子香花, 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⑴、与前两处对达子香花开放 的描写形成呼应; 【内容上】⑵、达子香花依然开放,老哑 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表达了作者的同 情与思考,深化了主旨。
⑷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⑸与前文-----------相照应; 【艺术效果】 ⑹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
例1、2011-----南京摸底-----《南山雨》 题15、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⑴与前文第2 段送我诗集相照应; ⑵申先生点头的细节,表明他理解了我交 还诗集的用意,暗示了我与申先生情感上 的默契; ⑶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耐人寻味。
例1、2010------全国-----《灯火》 题13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由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⑴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基本视角,偶尔插入 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⑵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 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和读 者之间的距离。
散文阅读之作用题和评价题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中作用题和评价题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中有作用题和评价类的题,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两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作用题
出题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某词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解题方式: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手法作用、表达情感
(1) 内容作用: 解释说明这段文字写了什么,等同于简化的含义题
(2 )结构作用: 文首、文中、文末。
文首: ①点明主旨、统领全文、奠定文章基调。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铺垫、为下文提供背景
③与下文作对比、欲扬先抑、激发读者兴趣。
注意:①和③构成彼此矛盾,一般不能同时出现。
文中: 承上启下。
文末:①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②与开头呼应。
二:评价题
(1)命题形式:某句话或全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启示。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2)答题顺序:简要写句意、手法。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或者我们该怎么做。
(3)如何找作者的观点?作者告诉我们该去怎么做的内容就是观点。
散文阅读作用题技巧
在变化的反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突出事物。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 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 趣和关注。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 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 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金考案”p194《灯火》(2010全国) 第三题
五、表现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
析鉴赏能力。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
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 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金考案”p180 《锈损了的铁铃铛》 (2011四川)第三题
线索作用题 标题作用题… …
“导学案”《一朵午荷》(2010湖南) 第二题
四、人称变化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
者称谓的变化设置考题。
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
其作用。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方面 回答。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 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 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亲切感。 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 “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 拉近了。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重点段落设置命题。
解题思路: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答技巧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答技巧一、思路结构类试题命题类型:⑴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如:.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一般具有线索作用时,则要梳理思路)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答案: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②来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雾景。
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幻象中。
答案: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⑾⑿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答案:(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德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⑵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思路: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
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包括文题的关联及照应。
—(从结构上答)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关系、反衬关系、对比关系等,或作为主体内容的背景等)—(从内容主题上答)09湖南《云南看云》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中作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经典)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
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求一般为:……的作用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本文特就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人称表达类命题方向: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常考重点: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是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经典例题:【例1】2000年高考《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2】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1.《长城》第22题答为: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2.06年辽宁卷第20小题答为: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基本知识点: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修辞方法类命题方向: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
常考重点: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排比与反复。
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
如果答题要求中没有字数限制,那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发挥一句,其保险系数就更大了。
在各种修辞中,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
诚然,一般比喻句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具体,但是需要说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点。
1.呼应题目,2.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3.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
经典例题:【例1】06年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2】06年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例3】07年福建卷第12题: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例4】07年浙江卷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5分)(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
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
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
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1.06年福建卷第13小题答为: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2.06年天津卷第19题: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3.07年福建卷第12题: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4.07年浙江卷20题: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基本知识点: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现将《考试说明》(山东卷)所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于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借代: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三、表达方式类命题方向: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常考重点: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句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①勾勒环境,②提供背景,③或营造某种气氛。
④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a.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b.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景物往往具有多面性。
经典例题:【例1】1998年《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2】06年江苏卷第14小题: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例3】06年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4】07年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1.1998年第28小题可答为:作者插入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意在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06年江苏卷第14小题可答为:第一段侧重对牛做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做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
举例。
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气愤。
举例。
3.06年安徽卷第17小题答为:⑴特征:秀美,宁静。
⑵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4.07年江苏卷第15题: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基本知识点: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
如下: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四、行文段落类命题方向: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常考重点:1.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3)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
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
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
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3.中间段的作用(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而且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a如果描写的次要物象,与选文描写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b如果描写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2)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4.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5.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从表达上看,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诗情画意等方面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