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美国在索马里的行动(详细介绍)
黑鹰计划电影
黑鹰计划电影《黑鹰计划》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讲述了美国特种部队在索马里执行任务时遭遇意外的故事。
影片以其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和真实感人的情感描写而备受观众喜爱。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饱满,剧情跌宕起伏,让人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首先,影片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1993年,美国特种部队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执行任务时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导致了多名美国士兵的牺牲。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黑鹰计划》以此为背景,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战斗场面和士兵们的生活状态,让观众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形象十分饱满。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让人印象深刻。
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兵,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他们在战场上面对生死考验时展现出的勇敢和顽强让人动容。
影片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战争对人的影响,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伟大和脆弱。
再者,影片的剧情跌宕起伏,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
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意外,陷入了困境,士兵们为了生存展开了搏斗,这些场面让人揪心又扣人心弦。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友情和拯救同伴的决心,这些情感元素让影片更加丰富和感人。
最后,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饱满的角色形象,向观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同时也激发了人性中的勇敢和坚韧。
影片通过这些元素,让观众在享受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的同时,也对战争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黑鹰计划》是一部集真实历史、饱满角色和紧张剧情于一体的优秀战争题材电影。
它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更让人们对战争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在艺术上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成为了战争题材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黑鹰堕落
《黑鹰堕落》失败的总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3年10月,地点是在政局动荡的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
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
但是意外发生了,在行动开始前,美军上下每个人都保持着一颗轻松的心态,同时也可以说是一颗过于放松的心态,在准备的时候,一个新兵,第一次参加战斗,不知带什么东西,就把平常训练的,战场上能用到的东西都带着,却遭来老兵的一顿讥讽和嘲笑。
从这一个短短的镜头,就可以看出美军那过于轻敌的心态,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美军军事装备准备不足的一个地方。
战斗刚开始,一架战斗机的飞行员为躲避飞弹,导致新兵史莱博从飞机上坠落,颈部遭到严重挫伤。
这是每个人都没想到的意外,一名上士带领三辆悍马将史莱博送回到基地抢救。
与此同时,一架战斗机遭打击坠落,美军立即赶往事发现场,去搜救幸存者,却遭到敌军的全力反抗。
此时,美军才真正意识到战争的不易,紧接着又出现战斗机的堕落。
美军战况全面落后。
一场原计划一小时完成的秘密任务衍生成战争事件。
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外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的控制。
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摇摆中的孤舟,随时,会造灭顶之灾。
说两步道拜仁的美军突击队对抗5000名以上的索马里军人的猛烈攻击。
结果美军18人阵亡,73人受伤,美军全面失败。
其中存在的问题:1、军事装备准备不足,2、低估敌人的战斗力,上面两条为美军在接下来的战场上的全面被压制打下铺垫。
3、情报分析不到位,导致决策失误。
使美军在战争的开始就全面出现压制。
军训与思考:1、美国联合作战部队在没有进行有效的战斗准备和战术协调的前提下,将计划中的战斗任务换成城市战役。
2、在作战没有选择好适合的军事武装,陷入敌方国家擅长的战争中去。
3、整个作战过程和结果对后世国家军事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
看黑鹰坠落写观后感
看黑鹰坠落写观后感《黑鹰坠落》是一部以1993年索马里内战中美军参与的“戈麦斯行动”为背景的战争片。
影片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奥兰多·布鲁姆和乔什·哈奈特等主演。
剧情以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们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执行任务时遭遇的意外事件为线索,展现了面对巨大困难和艰险环境时,他们之间的勇气、兄弟情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整部电影呈现了一场突发事件引发的激烈战斗,一支美国“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后,拯救被困队员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援行动逐渐演变成一场生死抉择,让观众们对人性、战争和英雄主义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电影通过真实而紧张的剧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
在这个充满血腥和死亡的环境中,士兵们面临着极端的状况、失去组织和沟通的能力。
他们的心理压力巨大,身心俱疲,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着,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使命。
这种英雄精神让我感到震撼和敬佩。
在电影中,不同角色之间的默契和合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争环境下,人们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团结合作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机会。
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只有彼此相互信任,共同奋斗,才能完成任务。
这种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令人钦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电影中除了战争的场面和士兵们的英勇表现,还关注了其中一位索马里平民的遭遇。
电影中展示了平民的无辜遭受到不幸的命运,并且受到了摩加迪沙城民众的帮助,这种对于平民的关怀让我感到温暖。
人性的光辉在战争的阴影之中仍然存在,这是令人欣慰的。
《黑鹰坠落》以其逼真的场景和精彩的动作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但更重要的是,在故事的背后,它带给我们的是对和平与战争的深思。
影片表达了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人性的考验。
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悲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与生命。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相互理解,才能减少战争的发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让我们思考和平、战争和人性的作品。
美国十年对外用兵清单
美国十年对外用兵"清单""世界宪兵"是人们对美国四处插手世界事务的讽刺性说法。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以世界大家庭的主人自居,东征西讨,搅得世界到处狼烟四起。
在越战中受挫后稍稍有所收敛,但在80年代的里根政府时期再次举起了军事干预的大旗。
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定义了以"扩展"和"参与"做伪装的新干涉主义。
随着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抬头。
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从对付原苏联的全球性挑战转向干预地区危机。
为了维护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国频繁在海外用兵。
按照美国官方的统计,自1946~1989年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较大规模军事行动计约125次,平均每年2 8次;而整个90年代,美军平均每年对外用兵5次以上。
据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有关材料统计,自1990年以来,美国先后40余次对外采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其中,直接使用武力13次,威胁使用武力5次,空中禁飞行动3次,海上封锁3次,派地空导弹部队协防2次,撤侨行动5次、参加维和行动6次,"人道主义"援助及救灾行动6次,扫毒行动1次。
这些行动中,亚洲18次,欧洲14次,拉美5次,非洲8次。
1 入侵巴拿马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借口,出动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26000名精锐部队,趁着夜暗对巴拿马实施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突然袭击,并很快控制了局势,作战行动在48小时内完成,巴拿马国防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组织有效的抵抗。
1990年1月3日,巴军政府首脑诺列加走出梵蒂冈驻巴使馆向美军投降。
"正义事业"行动于1月12日结束。
在此次行动中,美军首次动用了6架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采用了新的作战方法,战斗中仅死亡23人。
1990年1月12日至1991年1月,美军在巴拿马转入"促进自由"行动。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左右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黑鹰坠落》是讲述美军索马里战败的震撼的现代战争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希望你会喜欢!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了解战争《黑鹰坠落》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是对战争饥荒后场景的描述,配上极具特色的音乐,带给人强烈的代入感,把战争国家的荒凉落败表现的淋漓尽致。
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
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
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
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
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
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
作为由真实故事改变的战争片,这部片子还是很好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电影中有被火箭弹炸得下半身血肉模糊的士兵,还有半截手指被子弹打断只剩一层皮连着的,真实表现了战争场景,不像某些抗日神剧一样过分夸大,对于了解战争还是很不错的。
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现代战争虽然这部片很早就有了,但是今天才看完,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现代战争片,用完美来形容这部片子绝对不为过。
三角洲特种部队
首先,的确有“三角洲部队”这一支特种部队,但是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这支部队并不被美国军方所正式承认,因此,在三角洲部队所参与的多个部队同时行动的时候,其他部
队的大多称呼“三角洲部队”的成员为“D-boy”。
组织
按照空降特勤队的模式,三角洲部队又被划 分为数个中队,依次再划分出小队(troop)。 每小队人数为16人,可以一队16人来行动, 亦可分二组8人,或四组4人,或八组2人。在 其早期的阶段只有一个中队(A中队)但很快 就一分为二,二1979年初成立了B中队。
动。但是当时的苏丹政府对这一事件毫无办法,结果导致克利·罗威尔大使惨死在恐怖分子的枪口下。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使美国政府开始坐不住了,接二连三的
恐怖活动,表明美国应付恐怖事件的无能,也说明了美国已不再是恐怖分子行动的禁地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专门用于反恐怖行动的突击力量"三角洲"特种部队应运而生。
生”们闯入美国驻德黑兰的大使馆,挟持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人质,从那
时起三角洲部队逐渐地深入参与计划——人质救援行动,最终以1980年
4月24至25日的实际行动达到最高潮。
挑选与训练
三角洲部队仍将回归于反恐怖分子的本分, 而非海湾战争的工作。位于北卡罗来那州布 拉格堡的广大训练地区中包括一架波音727飞 机以供练习突击救援人质。这里也有著名的 肉搏战斗之屋(Close Ouarter Battle House)——其另一称呼“鬼屋”(Haunted House)更为出名。三角洲部队仍维持两支 100人的中队随时准备行动,但却有更多的人 员贡献于训练其它特种战斗单位,从事反恐 怖分子或反暴动的任务。
突围时贝腹部中弹,险些成为越南人的俘虏,,幸被一特战队员救出。回想起他所闯过的柬埔寨沼泽地、老挝的森林、泰国的丘陵,却在越南的一个小小的三角地带栽了大跟头,这
黑鹰坠落观后感
观《黑鹰坠落》有感《黑鹰坠落》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是对战争饥荒后场景的描述,配上极具特色的音乐,带给人强烈的代入感,把战争国家的荒凉落败表现的淋漓尽致。
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
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
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
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
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
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
作为由真实故事改变的战争片,这部片子还是很好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电影中有被火箭弹炸得下半身血肉模糊的士兵,还有半截手指被子弹打断只剩一层皮连着的,真实表现了战争场景,不像某些抗日神剧一样过分夸大,对于了解战争还是很不错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还是对美军进行了一定的修饰美化,如在行动刚开始时就发生的大家都熟知的意外,Chalk-4的新兵托迪•布莱博在垂降时掉了下来。
Blackburn是M60的辅助枪手,身上背了很多的弹药,加快了他的下滑速度,加上由于这架直升机进入控制点时延误了一下,使悬停高度比原定的高了一些,有70英尺高,结果布莱博几乎是直接摔在地面上,导致颈部重创。
非洲之角—索马里
非洲之角—索马里作者:张岑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1期索马里史称索马里兰,位于非洲大陆最东端的索马里半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之角”。
2009年5月份以来,反政府武装“伊斯兰青年运动”和“伊斯兰党”对政府军攻势猛烈,造成上千人伤亡,12万人被迫逃离家园,索马里中南部地区只有贝莱德文等少数几个城市还没有完全被反政府武装控制。
索马里内战的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理概况索马里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处于亚洲和非洲的交界处,是亚、非、欧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的交通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面积63万km2,人口1 040万,由巴里州、中谢贝利州、穆杜格等15个州组成,首都为摩加迪沙。
索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为豪德高原边缘的延续,苏鲁德山海拔2 408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为海拔500~1 500米的索马里高原;西南部为平坦的草原和荒漠;东部沿海为平原,沿岸多沙丘。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
年降水量自南而北从500~600毫米减至100毫米以下,荒漠、半荒漠和热带草原广布。
主要河流有谢贝利河和朱巴河。
资源主要有铁、锡、锰、钨、镍、铬、镁、锌、铝、铀、石英石、绿柱石和石膏等,此外,还有石油和天然气,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13%。
索马里居民绝大多数属于闪含语系的索马里人种,包括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民族体系,萨马莱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分为达罗德、哈维耶、伊萨克和迪尔四大部族,萨布族系分为迪吉尔和拉汉文两大部族。
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
全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沿袭着传统的风俗礼仪。
社会经济索马里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尤其以饲养骆驼著名,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骆驼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骆驼王国”的称号。
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朱巴河和谢贝利河流域,全国有可耕地8 200万千米2,占国土面积的13%,而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0%,粮食不能自给。
三角洲部队电影
三角洲部队电影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类型的军事动作片。
而其中一种备受瞩目的是关于美国三角洲部队的电影。
三角洲部队是美国陆军的一支特种部队,其任务是执行秘密和特殊的任务,以保护国家的安全。
这些电影通常描绘了三角洲部队成员的精英训练和惊险刺激的任务,为观众呈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军事世界。
电影《黑鹰坠落》是关于三角洲部队行动的一个经典例子。
这部电影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93年索马里首府摩加迪沙的一次行动,称为“黑鹰行动”,旨在逮捕索马里军阀穆罕默德·法拉赫·阿德德的新麦迪家族高级成员。
三角洲部队派出一支小队执行任务,但由于各种意外和挑战,使得任务变得非常复杂和危险。
这部电影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紧张刺激的情节,向观众展示了三角洲部队成员在高压环境下如何应对困境和完成任务。
另一部备受赞誉的三角洲部队电影是《美国狙击手》。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英雄克里斯·凯尔的自传,他是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狙击手之一。
影片展示了凯尔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战斗经历,包括他与塔利班战斗者的斗争和对伊拉克士兵的袭击。
电影通过逼真的战斗场面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呈现了三角洲部队成员在战争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角洲部队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对真实故事和真实英雄的致敬。
许多这样的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改编的,以呈现出真实的军队生活和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和危险。
这些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三角洲部队成员的英勇和奉献精神,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他们所面临的人道主义困境和伤痛。
除了真实故事,三角洲部队电影还涉及了一些虚构的情节,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娱乐性和戏剧性的体验。
这些电影通常以极富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了三角洲部队成员的任务和行动,使观众陷入紧张刺激的情节中。
这些电影以其刺激的动作场面、精心设计的角色和紧张的氛围吸引了大量观众。
三角洲部队电影还通过展示他们的精英训练和装备来吸引观众。
这些电影通常展示了他们的特种训练和装备,包括武器、装甲和通信设备。
美军永远的痛——摩加迪沙巷战
美军永远的痛——摩加迪沙巷战1993年10月3日15时至10月4日6时,为抓捕索马里武装派别艾迪德集团重要成员,美军160余人的特遣队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与艾迪德武装分子进行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惨烈战斗。
此战,是美军自越战结束后最为惨痛的失败,造成美军直升机2架被击落、3架被击伤,19名精锐战士阵亡,70余名受伤,并有多辆卡车及悍马车被毁。
作战背景1991年1月,索马里西亚德政府被推翻。
随后索马里爆发内战,各派军阀混战,局势持续动荡不安,人民苦不堪言。
1992年12月9日,美军打着人道主义救援的旗号出兵索马里。
然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索马里的行动引起索马里最大武装派别——艾迪德派的不满,并与联合国部队屡次发生冲突。
1993年6月5日,负责摩加迪沙安全的维和部队在搜查当地军火库时遭到艾迪德武装分子袭击,双方激烈交火,维和部队14名士兵死亡,50人受伤。
同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
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美军曾多次遭到伏击,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增派特种部队前往索马里。
包括“三角洲”特种部队、“游骑兵”和“海豹”突击队第六队在内的特种部队进驻后,东奔西突,频繁搜捕,引发了艾迪德派武装强烈报复,不断采取“打了就跑”战术与美军进行激烈抗击,造成部分美军及大量平民伤亡。
10月3日,美军特遣队指挥官威廉·盖瑞森获得情报人员密报,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将于当日下午前往位于摩加迪沙的奥林匹克饭店参加秘密会议,美军侦察机迅速飞临该区域并成功锁定目标人物。
针对上述情况,盖瑞森决定赌上一把,立刻实施抓捕行动。
作战经过10月3日15时32分,代号为“艾琳行动”的抓捕行动正式开始。
小鸟和黑鹰直升机迅速从海岸附近的一个临时机场起飞,地面护送车队也随即驶出兵营。
先出发的2架小鸟攻击直升机在目标大楼南侧狭窄的街道上着陆,第一批“三角洲”队员迅速控制了局面,共成功抓获24名索马里俘虏,准备按照计划同护送车队撤离。
《黑鹰坠落》——生死瞬间,战争的残酷与勇气
《黑鹰坠落》——生死瞬间,战争的残酷与勇气《黑鹰坠落》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电影。
影片以1993年索马里的“黑鹰事件”为背景,描绘了美军参与索马里内战期间的一次突袭行动。
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让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勇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影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在索马里内战的背景下,美军派遣特种部队执行突袭任务,却遭到了敌方的强烈反抗。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子弹横飞,生死瞬间间隙,每一个角色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影片中的一幕幕血腥场景让人心惊胆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痛苦让人深感不安。
然而,与战争的残酷相对应的是战士们的勇气和无私奉献。
在这个困境中,美军士兵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
他们用生命守护着战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或是年轻的新兵,或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或是充满责任感的指挥官。
他们在战争的洗礼中成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选择了无畏的面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战士的勇敢和坚韧。
影片的镜头运用和剪辑手法也给观众带来了震撼。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以他独特的视角,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感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镜头的运用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争的真实和残酷。
剪辑的处理则使得影片的节奏紧凑,让观众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
这种视听上的冲击力让观众深刻地体验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无情。
除了战争的残酷和勇气,影片还给观众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
在战争的环境下,人们的本性和情感被激发出来,他们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战友的生死,他们展现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
有的人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有的人则展现出了自私和残忍。
战争让人们的善恶都得以释放,这种对人性的揭示让观众深思。
总的来说,《黑鹰坠落》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
它通过真实事件的改编,将战争的残酷和勇气以及人性的复杂展现在观众面前。
摩加迪沙之战
摩加迪沙之战起因: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
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进行代号为Irene的抓捕行动。
参战方:游骑兵部队三角洲特种部队摩加迪沙当地民兵、市民指挥官:威廉·加里森少将(Major General William Garrison),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指挥官;索马里民族联盟军阀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兵力:160:2000以上伤亡:美国:19人阵亡 1人失踪 73人受伤 1人被俘马来西亚:1人阵亡 7人受伤巴基斯坦:2人受伤索马里民兵及平民:1,000以上战斗类型:巷战战争背景1969年10月21日,一场无预期的军事政变,将索马里的军事将领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推上索国总统位置,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社会主义路线独裁政治。
但在1990年时,叛军攻入摩加迪沙占领了首都,逼得巴雷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在1991年1月时出走尼日利亚的拉哥斯。
但合组叛军逼走原独裁者的几支势力,却在之后因意见歧异而反目,其中,曾在1960至1970年代间因为计划发动政变失败而入狱的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Mohammed Farah Aidid),获得主力派系索马里联合国会(United Somali Congress,USC)的支持,但一些原本遭放逐避走意大利的USC成员,却先下手为强宣布穆罕默德·阿里·马赫迪(Mohammed Ali Mahdi)是新任总统。
1991年6月,艾迪德被选为USC的主席,但马赫迪拒绝放弃总统头衔,再加上索马里境内还有许多势力也有意染指巴雷下台后真空的地盘,因此爆发了一场以帮派组织般的小型民兵单位为主体的军阀内战。
非致命性武器体系与驻外部队防护
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内部战乱和严重恐怖袭击之中,有的驻有联合国授权的维和部队,有的驻有不同性质的执行稳定行动的外军部队。
这些驻外部队普遍面临的一个威胁是:任务环境高危,冲突严重,矛盾多发,社情民情复杂,极易遭到恐怖组织或者叛乱武装的袭击,特别是自杀式炸弹袭击。
例如,2013年12月2日,法国军方在马里北部的一个军事点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2015年9月2日,索马里极端组织青年党在索马里南部用汽车炸弹袭击了非洲联盟维和部队一座营地,据称有50名维和士兵死伤;2015年12月21日,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附近发生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6名外国士兵死亡、3人受伤;2016年6月1日,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营地遭遇自杀汽车炸弹袭击。
美军在海外的驻军最多,部队安全防护的需求也更大。
面对恐袭威胁和综合考虑其他类似威胁以及作战行动的需要,美军在多年的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基于非致命性武器的部队防护能力,值得研究与借鉴。
军 情 关 注非致命性武器体系与驻外部队防护知 远美国研制的非致命性激光武器美军的经验与教训美国陆军军官理查德·斯科特曾认为:“美军正确使用部队的关键在于能够在非传统环境作战中调整。
不正确地使用部队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战略影响。
非致命性武器能够让军队在实施反叛乱行动、维和行动和稳定行动中减少甚至消除暴乱冲突。
这几类任务的共同特点是非对称威胁、复杂或拥挤的地域、混杂在平民中的交战对象。
”索马里维和行动 1993年,美军曾经在第一次索马里维和行动中,面对平民与恐怖分子混杂的群体,因无法使用致命火力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其他的维和部队也遭遇重大伤亡。
1994年,美军再次介入,实施了“联合盾牌”行动,即第二次索马里维和行动,帮助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
为了避免前车之鉴,应对有人盾掩护的恐怖袭击,并降低平民伤亡,美军维和部队当时配备了新式的非致命性武器,包括骚乱控制剂、低动力霰弹枪、蒺藜、黏性液体泡沫、“军刀”203炫光弹、战场光学侦察系统等。
细数美国在历次战争中的得与失
【摘要】战争是什么?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巴顿说战争就是杀人!但是对于非洲人,战争勾起的更多是对饥饿的印象,对于伊拉克人战争则是心惊胆战和混乱不堪的生活,而对于欧美人,战争可能仅仅是一次是否容忍政府增加军费开支的选择。
【正文】战争,从来就与美国的霸权紧密相关。
今天,让我们重新翻开美国的战争史,走近美国,思考战争。
时间:2003年3月25日——参战人数:2007年10月,驻伊美军人数达历史最高,为166000人。
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共有包括美国在内的31个国家参加了驻伊联军。
英军是驻伊联军第二大部队,约4000人。
伤亡情况:截至目前驻伊美军死亡总数为4419人,另有约3.2万人受伤。
其他国家也有近250名军人死亡,其中英军死亡人数最多,达132人。
战争开销:截止到2010年8月19日,美国已经在伊拉克战争上耗资7423亿美元。
民众反应:《今日美国》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有60%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不值得的;有56%的受访美国民众表示,战后伊拉克民众的生活要好于战前。
背景资料:战争对伊拉克造成的影响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7年多过去了,如今的伊拉克,依然政局动荡、经济停滞、安全没有保障、老百姓生活艰难,美国所许诺的“民主与繁荣”并未降临。
德刊:伊拉克战争奥巴马受益良多伊拉克一无所获一切始于一个人傲慢地发出的最后通牒,此人不仅统帅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似乎还掌握着时间。
乔治·W·布什在2003年3月17日晚发出命令:“萨达姆·侯赛因和他的儿子们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
他们拒绝这样做将导致军事冲突,军事冲突的开始时间由我们选择。
”这是完全不把联合国放在眼里,而联合国安理会是在这种情况下宣战的惟一合法机构。
对于拒绝参加的盟国,这位美国总统加以蔑视。
美军结束在伊作战:十大疑团之破解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8月31日晚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军在伊拉克为时7年多的作战任务正式结束。
悍马的名称
1993年10月3日下午3时32分,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执行“维和”任务的美国陆军派出150余名陆军“游骑兵”突击队员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展开了一次捉拿军阀艾迪德高级幕僚的作战行动。行动计划是通过直升机将突击队机降到目标区附近,待抓获俘虏后再由地面车队将俘虏和参战人员撤离。然而,由于一系列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件却使这次本来很简单的行动变成了一场灾难。美国军车队因各种路障被困在摩加迪沙市区内,并不断遭受来自各个方向的轻武器和火箭弹攻击。HMMWV毕竟不是装甲车,AK-47发射的7.62毫米步枪弹可以很轻易地击穿车体,打坏发动机或轮胎,导致车辆无法行驶,而军内的士兵也成为索马里武装人员的活靶子。HMMWV的机枪手在还击时只能完全暴露的敌人的火力下。而火箭弹(即所谓的火箭助推榴弹,我军称之为40火箭筒)可以将HMMWV完全击毁。经过惨烈的战斗,美军直至第二天清晨才全部撤回基地,共有19人阵亡,70余人受伤。这场战斗被认为是美军自越战以来最惨重的失败,而自以为擅长运动战的美军却在游击战面前败下阵来。
1983年,LTV公司从美国汽车公司(American Motors)的手中收购了AMG公司,并使其成为LTV航空航天及国防公司属于下的一个全资子公司。此后,AMG公司将总部搬到了印第安那州的索斯本德市,而这正是HMMWV的主要制造地点。
电影解读:《黑鹰坠落》中那些暴力美学的枪械,中国武器也有出镜
电影解读:《黑鹰坠落》中那些暴力美学的枪械,中国武器也有出镜2001年上映的《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纪实小说。
故事描述了美军于1993年在索马里抓捕军阀艾迪德的一次军事行动由于情报错误导致突袭行动变成了长时间惨烈的的巷战的经过。
该片由雷德利·斯科特指导。
《黑鹰坠落》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战争电影,是因为其获得了美国国防部支持,国防部为电影提供了黑鹰直升机和小鸟直升机(均隶属160特种飞行团),为了电影的真实性演员都经过游骑兵和特种部队的训练。
参演的许多士兵和飞行员都是在役的士兵或参加过实战的退役老兵。
这部电影的主演有:乔什·哈奈特、伊万·麦克格雷格、汤姆·塞兹摩尔等。
艾琳行动由盖瑞森少将指挥。
发动于1993年10月3日至4日。
行动目标为抓捕艾迪德的财务总监和发言人。
这次行动为越战后美军第一次与敌人发生近身肉搏战。
期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击中坠毁,一名机组人员被俘。
该行动最后导致18名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官兵牺牲,逾千名索马里民兵死伤,美军最后虽然达成了任务目标,但也算是惨胜,索马里方面则有数千民众受到波及。
目录柯尔特M727柯尔特M733柯尔特M4M16A2M14赫克勒科赫G3A3北方工业56式步枪北方工业56-1步枪AKS-74USVD德拉贡诺夫机枪M60FN米尼米勃朗宁M2HBGE M134米尼冈DShK红旗M72PKM 自动武器赫克勒科赫MP5A3霞弹枪雷明顿870手枪M1911A1托卡列夫TT-33贝雷塔92FS发射器RPG-7北方工业69火箭筒M72 LAWSPG-9无后坐力炮Cobray CM203 37mm榴弹发射器M203榴弹发射器手榴弹M67手榴弹AN/M14燃烧弹——————————步枪【柯尔特M727】许多三角洲部队的士兵使用该枪并装着瞄准点公司(Aimpoint)的瞄准镜和神火战术灯,有些枪上甚至有迷彩涂装。
三角洲部队的参谋军士丹尼尔,陆军上士胡特,军士长提姆都拿着M727大部分的M727都不符史实的装备着瞄准点公司的M68 CCO 反射瞄准镜(1995年3月才过审)在摩加迪沙之战里三角洲和游骑兵士兵都装备着瞄准点公司5000反射瞄准镜。
擒贼擒王千里杀将——聚焦“杰罗尼莫”特种斩首行动
擒贼擒王千里杀将——聚焦“杰罗尼莫”特种斩首行动作者:詹国林,等来源:《轻兵器》 2011年第13期詹国林袁仁兵冯伟“9·11”事件以后,基地组织的首领本·拉登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肉印刺,美军欲陈之而后快—2011年5月1日凌晨,美军特种部队终于展只了代号为“杰罗尼莫”响斩首行动,成功击毙基地领导人本·拉登,为历时十年的迫捅行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文结合此次行动,对特和斩首行动这一作战形式进行深人探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的这句诗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哲学思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在战争中,双方的军政首脑就是战争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对敌方的军政首脑进行击杀或劫持,能够在心理上对敌方造成强大的震撼,从而使其群龙无首,失去控制,不战自乱。
特种斩首行动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千里杀将、致敌混乱的重要作战方式。
所谓特种斩首行动,是运用特种部队对敌方首脑或军队高级将领实施暗杀或劫持等行动,使敌方失去控制,陷入混乱或不战自溃的特种行动。
这一行动着眼于最大程度地从心理上震慑敌人,使用非常手段除掉危险凶狠的对手,目前已成为特种作战的重要样式。
务求一击必中特种斩首行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务求一击必中。
其行动通常是在敌纵深和后方进行,作战环境异常复杂,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危险境地,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
比如,1993年10月3日,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抓捕艾迪德的行动中,因两架“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武装分子击落,营救行动又遭到武装分子的顽强抵抗,导致160多名特种部队队员身陷囹圄而难以脱身。
最终虽经第10山地师和国际维和部队的全力营救脱离险境,但仍然造成18人死亡、75人受伤,两架直升机被击落、一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吉普车被击毁的巨大损失。
此役是越战后美军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使美国颜面尽失,不得不无条件从索马里撤军。
可见,特种斩首行动是一种危险系数极高的行动,必须周密筹划,以确保万无一失。
黑鹰计划电影
黑鹰计划电影《黑鹰计划》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乔什·哈特内特、休·杰克曼、休·格兰特等主演的动作片。
影片讲述了一支由美国特种部队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在索马里执行任务时遭遇意外,陷入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和无畏精神。
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93年索马里行动中美国特种部队士兵在执行任务时遭遇的困境和挑战。
影片中的黑鹰直升机坠毁、士兵遭遇敌军火力压制的场景,展现了现代战争中的残酷和无情。
影片通过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向观众展现了战争中的勇敢和牺牲,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考验。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故事。
主人公们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他们在生死关头展现出的团结和拼搏精神令人感动。
影片中的战斗场面紧凑刺激,动作设计精彩,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影片的拍摄和制作也十分精良,特效和音效的运用恰到好处,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气氛和张力。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处理手法,成功地将战争场面和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影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黑鹰计划》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动作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考的影片。
影片通过战争场面和人物命运,向观众传达了和平与战争、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引发了观众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影片《黑鹰计划》以其真实的背景、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表现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一部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优秀影片。
影片中展现的英勇、牺牲和团结精神,将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和思考,是一部值得观看和回味的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美国在索马里的行动(详细介绍)2009-03-22 12:3619名美军阵亡士兵: CWD Donovan Briley[ 转自铁血社区/ ]Staff Sgt. Daniel BuschSpec. James CavacoStaff Sgt. William ClevelandStaff Sgt. Thomas FieldSgt. First Class Earl FillmoreCWD Raymond Frank[ 转自铁血社区/ ]Master Sgt. Gary Gordon(电影中阵亡的三角洲狙击手加里戈登军士长) Sgt. Gornell HoustonSgt. Casey JoycePfc. Richard KowalewskiPfc. James MartinMaster Sgt. Tim‘Griz’Martin[ 转自铁血社区/ ]Sgt. Dominick PillaSgt. First Class Matt RiersonSgt. Lorenzo RuizSgt. First Class Randy Shughart(电影中阵亡的三角洲狙击手兰迪舒哈特中士) Cpl. Jamie SmithCWD Cliff ‘Elvis’Wolcott[ 转自铁血社区/ ]其中上面的两名以括号标出的士兵是因拯救第二坠机地点中的Mike Durant而阵亡.虽Gary Gordon(终年33岁)及Randy Shughart(终年35岁)舍身成仁的拯救行动,只能救回Mike Durant一人;两人终在1994年5月23日,获克林顿颁授美军最高荣誉的国会荣誉勋章。
笔者曾经拜读Mc拉出机身Knight上校(1993年时为中校)的遗篇访问,表示电影情节是经过修饰的(真实的麦上校并不抽烟)。
笔者在参考过有关史实以及克林顿总统颁授二人国会荣誉勋章之演讲词后发现,电影中两人的死亡顺序与史实并不相同,以下是笔者所了解的真实故事。
1993年10月3日,美军三角洲部队以及游骑兵所组成的特谴队(Task Force Ranger),强行捉拿军阀Aidid及干部的日间作战行动,在索马里民兵强大火力(他们有很多RPG)下,两架黑鹰直升机被民兵的RPG所击落,第一架被击落的黑鹰很快被游骑兵所设立的防线所保护。
第二架被击落黑鹰代号超级64(Super 64),由于其坠机位置在摩加迪沙市中部,地面部队未能前往掩护,超级64的机长准尉长麦克.杜兰(Chief Warrant Officer CWO Micheal Durant),连同4名受伤机员只靠其他黑鹰上的三角洲狙击手所掩护。
这时候,在Super 62黑鹰即上的三角洲狙击小组.戈顿军士长(MSGT.Gary Gordon)以及队员兰迪.舒哈特一级军士(SFC.Randy Shughart),自愿从地面步行至杜兰准尉坠机位置,为Super 64的机组人员提供保护及救助;指挥中心因高度危险性曾再三拒绝其请求。
两人提出第二次要求后上级才答应。
由于民兵炮火猛烈,Super 62只能在Super 64坠机地点外100米放下两人。
虽然自知成功机会渺茫,依然继续徒步前往。
戈顿二人到达Super 64坠机处后,迅速的把杜兰等四位机员拉出机身并组成防线加以保护。
虽然二人枪法神准,只凭每人一支步枪及手枪便狙杀很多进袭的民兵。
舒哈特因弹尽中弹阵亡(电影中戈顿先阵亡),戈顿为取得更多弹药唯有再次回到机舱中收集余下的弹药和枪支再返回防线。
当戈顿回到防线后再将一支尚有5发子弹的步枪交给杜兰并简单说了一句:“祝好运(Good Lock)!”,便继续杀敌至弹尽中枪身亡为止。
当两名应用果敢的狙击手阵亡之后民兵才一涌而上;最终杜兰被民兵俘虏,其他阵亡士兵则惨遭鞭尸并游街示众,较为幸运的杜兰在被扣11天后,经中情局秘密谈判后,终被释放(连同舒哈特和戈顿遗体)。
[ 转自铁血社区/ ]虽戈顿(终年33岁)及舒哈特(终年35岁)舍身成仁的拯救行动,只能救回杜兰一人;两人终在1994年5月23日,获克林顿颁授美军最高荣誉的国会荣誉勋章该行动的情况:索马里的灾难成因很复杂,真正要分析起来恐怕可以写一本书,欧洲殖民帝国瓜分非洲地区导致日后的部落矛盾是其根源之一,然后在冷战时间,美国和前苏联为了互相抗衡也需要负上一部分责任。
总之,当1990年索马里开始军阀混战后,由于战火和天灾,加上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在索马里出现大饥荒,两年内已经有30万人死于饥饿(另一说法是50万)。
1992年,全世界都在电视中看到了骨瘦如柴的索马里人,其实在非洲许多其他地方的灾难都差不多,但如果记者的摄像机没有拍到,世人就觉得没有责任。
国际社会认为应该为索马里人做点什么,于是救济物资开始到达索马里。
但军阀们并不关心平民百姓的生死,他们只想养活自己的战士去夺取更多的地盘,于是救援人员被枪击,粮食被抢走,志愿人士不得不撤出了索马里。
由于冷战已经结束,索马里既非战略重地也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因此一开始美国对此并不感兴趣。
当联合国主动要求美国提供协助时,老布什接下了这个形象工程,派遣军队运送救援物资。
但索马里情况持续恶化,迫使联合国通过新决议,用武力来维持索马里治安和救济行动,强制实行和平。
此时,比尔·克林顿新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让全世界看到美军采取行动使索马里人民得到和平和温饱,会有很大的公关效应,于是他决定把这项形象工程继续搞下去。
1992年底,3.8万人的联合国部队(其中2.8万人为美军)开始进入索马里,带着枪向灾民派发救济物资。
当时联合国部队在索马里很受平民百姓的欢迎,但军阀们不喜欢他们,尤其是占据摩加迪沙的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
有意思的是,这位法拉赫·艾迪德(farah aideed)的儿子侯赛因·艾迪德(hussein aidid)早些年曾在美国读书,然后又在美国参军,当时他作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在索马里,担任联合国部队与法拉赫·艾迪德的联络人。
[ 转自铁血社区/ ]法拉赫·艾迪德领导的派别叫做“索马里民族联盟”,简称sna。
法拉赫·艾迪德的儿子侯赛因·艾迪德,1996年法拉赫·艾迪德被刺身亡后,侯赛因·艾迪德离开美国返回索马里,现在他已经继承父业领导sna。
由于行动进展顺利,1993年3月份美国按原定计划撤走2.5万名美军士兵,把工作重心交给其他联合国部队,然后局势又开始变化。
联合国通过外交斡旋,使大多数军阀都同意进行和谈,除了艾迪德,他感到自己控制的势力范围被削减,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撤走后,他的部队就开始骚扰联合国部队。
1993年6月5日,索马里民兵伏击了一支巴基斯坦部队,打死24人,并把他们的尸体剁碎,此事震惊了世界。
联合国又一次改变对索马里的行动,原本是为了消除饥荒和维持治安,现在又变成了对艾迪德的大搜捕。
艾迪德控制着摩加迪沙电台,他通过电台诡称联合国部队要推翻他,让民心尽失的前总统巴雷回来当政。
索马里人并不能够理解殖民时期的外国军队和现在的外国维和部队的区别,所以艾迪德的煽动性宣传非常有效。
再加上搜捕艾迪德的行动相当扰民,慢慢地,外国军队在索马里平民心目中的地位来了个180度转变,他们甚至为艾迪德的民兵当活挡箭牌,让民兵混在人群当中袭击联合国部队,并掩护他们离去。
为了搜捕艾迪德,美国人制订了一项名为“哥特蛇”行动的计划,并组成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去执行此计划。
这是一支450人的混合部队,在美国国内组建再部署到摩加迪沙,由威廉·加里森上将(william f.garrison)指挥,主要的构成为三个陆军单位:三角洲部队的c中队、第75游骑兵团的b连及被称为“夜间猎人”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一个分拆部分。
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正式名称为美国陆军第一特种部队d作战分遣队(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简写sfod-d,“delta force”其实就是“d部队”的意思。
这支特种部队由美国陆军上校查尔斯·贝克韦斯(charles beckwith,我国曾翻译出版过此人写的自传)在1977年组建,建制形式、训练方式和基本战术都深受英国sas的影响,这是因为贝克韦斯于1962-1963年期间曾在sas参加训练并随sas在马来亚参与实战。
三角洲部队驻扎在北卡罗莱那州的布拉格堡,由a、b、c三个行动中队组成,其成员来自游骑兵、绿色贝雷帽及其他陆军部队。
有意思的是,尽管有许多非官方资料如退役队员的回忆(包括查尔斯·贝克韦斯本人写的自传,我国1980年代曾翻译出版过)指称有这支部队的存在,但美国陆军从来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这支部队的存在,在马克·鲍顿的原著中,游骑兵都把三角洲的队员称为“d-boys”。
[ 转自铁血社区/ ]1990年在巴拿马的三角洲队员,注意看他们的头盔原著中描述的三角洲队员头戴轻便的塑料盔,虽然不防弹,但防撞功能好。
这种头盔被特种作战司令部取名为“高效抗冲击头盔”,国内军品站的商品目录中一般称为“伞盔”。
图中这个镜头在原著第19章也有记载,游骑兵队员尤瑞克(yurek)贴在墙边移动时,一名三角洲队员警告他不要贴着墙,因为墙壁会跳弹,有时子弹会沿着墙边飞出很远。
要在弹雨横飞的情况下站在街道中央需要极大的勇气克服恐惧,贴着墙实际上比站在街道中危险,但却安心得多,能够克服感觉而依从理性也是三角洲队员与游骑兵队员的差别之一。
第75游骑兵团(75th ranger regiment)1974年组建时只有两个营,1984年建立第3营,现今总部和3营驻在乔治亚州的本宁堡,1营驻在乔治亚州的亨特陆军机场,2营驻在华盛顿路易斯堡。
严格意义上说,第75游骑兵团还不算是真正的特种部队,而是属于精锐的轻步兵单位,但第75游骑兵团受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专门负责支援特种部队的行动,正如其口号“游骑兵,做先锋”一样,有时甚至行动主角的特种部队还没出场,游骑兵就已经先行出发。
第75游骑兵团的建制与常规部队类似,每个营由3个步枪连及营部连组成,每个步枪连由一个连部排、三个步枪排和一个武器排组成。
1993年参与“游骑兵特遣队”任务的为3营b连及一个指挥控制小组。
在1980年美军联合特种部队营救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失败后,美国陆军就开始组建一支专门用于支援特种作战部队的航空部队,这个单位最初是由第229航空营和第159航空营组成,在1981年10月16日正式组建为第160航空营,由于这支部队经常被分拆出来参与其他单位的联合行动,因此被称为160特遣队,再加上他们的专长是夜间的作战任务,因此绰号叫做“夜间猎人”(night stalker),其标志是一个骑着飞马在夜空中游猎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