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环境保护一、引言在当今世界,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然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复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通过揭示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强调了自然界的统一与多样性。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处理自然环境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其中的矛盾和冲突,还要正确认识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环境保护中,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1. 生态学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对于生态学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将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推动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保护。
2. 生产力与环境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的观点。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强大的生产力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既满足人类的需求,又保护自然环境。
3.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
同时,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后代能够继续享受资源,并实现自己的发展。
4. 社会主义与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利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并追求可持续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论经济发展与生态 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
从哲学的角度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摘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面临生存困境。
消除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辩证的去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为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人类必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从而实现这二者的统一。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恩格斯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它不依赖于人的精神而客观存在。
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客观基础,自然界先于人,先于人类社会,而“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结果”,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从动物中经过长期劳动实践进化而来,人和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自身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离开了自然界也就没有了人的存在。
[1]他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后,人类便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参与整个自然界的发展。
不管今后人类还有怎样高级理性的发展,人始终是自然界中的人,必须依靠自然界生活,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生存。
因此他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外部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都离不开自然,保护好自然就是保护好人类自身。
他批判把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界的一致性,认为人类实践得愈多,便“愈会重新地不仅感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涉及社会和经济领域,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这些观点,并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一、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将自然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认为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过度的资源开采、污染排放等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种种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公平的紧密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应当在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下加以利用。
如果少数人通过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的方式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就势必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马克思主义呼吁社会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和对未来世代的关注。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认为只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公平和合理分配的基础上。
只有社会的经济收益公平分配,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环境与经济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环境与经济问题——星期五下午6、7、8节85号蒋比羽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无非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而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因为他们最为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资源、环境和经济正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的关系中相互作用者。
比如,现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生产效率较低,资源消耗和浪费较大,以及过度开采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虽然这样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这不仅仅是因为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一系列经济损失,还有资源开采过度以及利用效率低造成的资源短缺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所需。
事物具有客观规律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他的存在不依赖与人的意识。
如果违背规律,人们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
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
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务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就如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看似对立的两者之间同样存在着统一性。
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良好的环境不仅仅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当代社会,还关系到未来人们的生存环境。
回首过去,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的威胁与日俱增。
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入到21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此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制度,再根据相应法律改善环境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也融入到环境保护中,通过政策和思想上的同一协调部署为环境保护做好准备工作。
由此看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同时发展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当前我国发展的真正战略方向。
1 经济与环境在发展中在马哲思想中的体现所谓的马哲原理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归结出的生态环境把人作为环境中的产物,人在生存发展中与外界环境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打破了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这将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活环境。
虽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没有了环保意识还有什么用,在十八大上政府内容中将环保问题放在首位,这就代表了环保问题的急迫性。
目前我们的眼光要从马哲原理和十八大会议内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找最优的方案,从而确保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保持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十分重要的。
所以,人的生存离不开外在的自然界,在顾全整体的基础上也要满足局部的需要。
2 利用先进思想理论来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在马哲理论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然而各个国家只不过是这个星球上独立的个体,我们都依赖这片天空所呼吸,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开,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同样于此。
自十七大召开以来,第一次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政府就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环境离不开,在经济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有环境遭受着破坏,这已经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
十八大会议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才是可持续发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联系,想要打破这种关系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寻找最为合适的一个契机,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分析,将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在环境保护之余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以破坏环境发展经济为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旨在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其关注的范畴多样且广泛。
其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探讨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一、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再认识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相互作用的。
传统的发展观念主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认为环境保护会抑制经济发展。
然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环境被视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
马克思强调,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基础和文明发展的前提,人类必须保护和维护好这个生态环境。
因此,环境保护不应该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任务,而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涉及环境保护的重要理论框架。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旨在实现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还强调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问题,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公正和平等原则,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路径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规划和管理。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监管和惩罚环境破坏行为,确保环境保护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探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探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发展则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会对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水源污染会导致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受到限制,土地退化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空气污染会引发人们患病,这些都会造成经济效益的损失。
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系统,可以确保资源的长期利用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会增加,生产活动也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往往会放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最终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呢?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进行严惩,同时加大对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减少环境负荷。
加大对环保产业和节能环保技术的投入,提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力度。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绿色消费和生活习惯。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保护 马哲论文
环境保护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空中到地下,从地面到水面,各种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将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为一届绿色的世博会.而汇集了各国环保理念的实际行动则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满了整个世博园,人们通过对生活态度、理念的思考和畅想,描绘出一幅未来舒适住宅与怡人家居的美妙画卷。
在画卷里,21世纪的住宅、居家、生活新思潮——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88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阿根廷寒流冰冻……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影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抽象自然观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生产力,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质上看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
由于马克思始终把生产劳动看作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因此,这就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离开生产环节而孤立地谈论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者将其转换为有用的资源。
那么,怎样去实现这种过程呢?马克思强调要“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里,所谓“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就是指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为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冲突的两个出路。
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很早就预见并分析了工业革命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很有信心。
2,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思想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运用马克思原理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运用马克思原理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鲜明的立场,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部分组成,是一个十分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按照恩格斯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正是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这一伟大革命变革中的历史使命。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学说,而是工人阶级的战斗武器,因此它的鲜明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反映实践、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因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
和以往各种理论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不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为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逝世宣告中止,而是继续发展。
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分别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我们也有过深刻教训。
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比较重要的有:关于过渡时期我国社会性质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于通过合作化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的政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等。
马哲论文 全球性问题.
用哲学原理来理解和看待环境污染问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的影响和后果一、概述在生产力水平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
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快等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被称之为“全球问题”,目前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有失去控制所引起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
全球性问题之中最让人揪心的问题——环境污染,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一系列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社会不和谐因素日益突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这些污染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此,我就用哲学原理来浅析环境污染问题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的影响和后果。
二、环境污染问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的影响和后果(一)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情况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摘要:马克思哲学自然观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内在要求人类实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其唯物辩证法中涉及的本质和现象的范畴促使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也向人们证实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无所不在,要求人们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新的时期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它关于物质世界辩证联系和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唤起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视时,时刻提醒人们对次要矛盾的兼顾和解决.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提供了哲学的指导依据.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矛盾,关系引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两者间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影响。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经济的发展要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同时环境也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是掠夺资源式的经济发展,必然要遭到自然的报复。
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经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的快慢。
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 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争斗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各种生产资料是由自然资本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制造业资本及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的生产资料是效率最高、消耗最少的。
大自然的资源的总优越性对人类生产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自然资源就等于意味着人类失去了生产生存的资本。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理论体系,旨在分析和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并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的过程。
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进步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发展常常伴随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导致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从而损害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生存条件,必须加以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行环境保护政策,限制和规范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监管和治理。
其次,要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理论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才能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美好的双赢局面。
运用马哲原理来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运用马哲原理来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需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运动观点入手进行探讨和认知,充分认识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下面本人以论题来具体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论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任何形态的物质运动,都同一定的物质条件相联系,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物质形态也不例外,它是同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联系的,离开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
所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构成人类社会这一运动形态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其中就包括了地理环境和必须进行环境保护这一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河流、矿藏,以及植物和动物等等,是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最经常且非常必要的条件。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它就不能脱离一定的地理环境。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1至202页)由此可见,没有同一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没有由这些自然条件所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人和人类社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地理环境的状况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地理环境的好坏,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于生产劳动率的高低和生产速度的快慢,具有重要的影响;2)天然财富的富饶程度,自然资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潜力;3)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分布状况,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这些都在很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4)而且地理环境保护的好坏,甚至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性格、风俗和精神面貌等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地理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问题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代世界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系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从“规律及其客观性”方面。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历来就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客观规律。
具有客观性特点的规律,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不能改变规律,控制规律,相反,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规律的支配,违背规律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不例外,经济发展若违背了自然客观规律,将会给人类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甚至导致灾难。
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在富庶的印度河流域,存在着一个繁荣的城市——摩亨焦达罗。
这座可以说是当时文明代表的古城,最后却悄然消失了。
然而,它的消失既不是由于外敌入侵,也不是由于内乱暴发,而是环境的恶化!原来,为了烧制建造城市所用的砖块,当地人大肆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位抬升,最终导致了一座城市文明的消亡。
或许保护环境的警钟没能翻过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四千多年以后,同样的悲剧在另一个文明大地上发生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全国发起了一场以大炼钢为主的“大跃进”运动。
无数的树木难逃厄运,森林变成了荒漠,沙石在长空里曼舞,盲目的砍伐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终于,人们从睡梦中惊醒:经济发展不能忽视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发展好经济,走可持续化道路,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犹如大禹治水,只有把握自然规律这股流势,疏通环境保护的障碍,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经济发展这个平原上驰骋。
2.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方面。
当我们认识到规律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意义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更进一步了解二者的相互联系与对立统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的。
经济的发展总是避免不了环境问题,而环境的变动同样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困扰。
例如,“工业三废”废弃、废水、废渣的大量排放会引发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和土壤变质等一系列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读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读生态文明建设前一阶段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他们之间的联系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的指引作用都是决定性的。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一路风雨飘摇,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今天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每个公民都在为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保驾护航,最终十八大圆满闭幕,我想这一切的一切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八大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个全新的概念,并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大章节单列出来。
在该章节中,胡锦涛指出,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作为五大建设之一提出,并正式写入党章。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有其理论原理的。
下面我就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离不开自然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三点。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实践是人类有意思的活动,体现了自觉地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其中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各种形式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
人类社会其实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发展的人类社会又应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着我们必须要正确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的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也进一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马哲中的自然地理环境作用
马哲中的自然地理环境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的分布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农业的产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条件对工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影响文化传承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了民族的生存方式、习俗和文化特色。
•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文化、历史和宗教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定居与迁徙1.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居住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山区多峡谷,热带多热带雨林。
2.自然地理环境也是人类迁徙的重要因素,例如,气候变化和地质条件变化都会促使人类迁徙。
粮食生产1.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粮食的生产和产出有着直接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利用与保护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价值。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不仅对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生计和生活质量。
自然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1.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资源禀赋,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石油资源的存在对中东地区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滨海地区的港口经济。
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1.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缘战略位置对国家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山川地形能为国家提供自然屏障,保障国家安全。
2.自然地理环境对国家的国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区域合作和交往1.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对接近或者隔离会对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交往产生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能够推动跨国合作、区域一体化以及促进人文交流和经济交流。
生态环境保护1.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关乎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还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以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马哲中的自然地理环境作用
马哲中的自然地理环境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础和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
不同的气候、土壤
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或者从事什
么产业。
例如,在沙漠地区,水资源稀缺,适合开采石油等资源;而
在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茶叶、稻米等农作物。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政治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国家由于其
特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战略要塞或者贸易中心。
例如,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交通枢纽上,连接印度洋和南海,是世界上最
繁忙的航线之一。
因此,控制马六甲海峡对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和经
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在文化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沙漠地区,人们由于缺乏水资源而形成了珍视水资源、节约用水的
文化传统;而在山区地区,人们由于受到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形成了珍视生命、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
总之,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政治和
文化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
因此,在社会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
地理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适应和利用这些环境条件,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马克思原理
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话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类一直在与环境和自然进行着密切的关系与交互。
而马克思的原理对于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原理出发,探讨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内涵和演变,以及如何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有效地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内涵1. 马克思对环境和自然的理解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环境和自然有过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社会生产过程的对象。
环境和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生产的基础和条件。
马克思指出,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环境和自然,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内在通联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和条件。
人类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和自然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内在通联。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调控。
3. 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演变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历史上,人类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往往是片面和盲目的,长期的过度开发和滥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环境危机。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和挑战,人类必须认识到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原理对环境和自然经济关系的启示1. 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指出,社会生产力是由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等要素所构成的。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必须以正确的观念对待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读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359-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读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茹梓君1,2(1.长安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德力西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解读,从整体与部分、矛盾、联系这三个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原理下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通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进行简要解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充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0[作者简介]茹梓君(1993—),女,陕西渭南人,哲学硕士,现任职于德力西上海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随着工业时代序幕的拉开,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遭到破坏,人们都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这就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统筹和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明确这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1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万事万物都存在一定的关系,事物之间具有不容忽视的关联性,这种关联作用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普遍性决定了事物之间都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
马克思主义原理下的事物普遍关系,要求人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待事物保持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观念,从事物的动态关系中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普遍联系。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清晰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发展的结果举世瞩目,但是在其光彩的成果背后却付出了环境被严重污染的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到21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此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制度,再根据相应法律改善环境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也融入到环境保护中,通过政策和思想上的同一协调部署为环境保护做好准备工作。
由此看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同时发展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当前我国发展的真正战略方向。
1 经济与环境在发展中在马哲思想中的体现
所谓的马哲原理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归结出的生态环境把人作为环境中的产物,人在生存发展中与外界环境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打破了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这将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活环境。
虽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没有了环保意识还有什么用,在十八大上政府内容中将环保问题放在首位,这就代表了环保问题的急迫性。
目前我们的眼光要从马哲原理和十八大会议内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找最优的方案,从而确保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保持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十分重要的。
所以,人的生存离不开外在的自然界,在顾全整体的基础上也要满足局部的需要。
2 利用先进思想理论来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马哲理论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然而各个国家只不过是这个星球上独立的个体,我们都依赖这片天空所呼吸,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开,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同样于此。
自十七大召开以来,第一次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政府就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环境离不开,在经济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有环境遭受着破坏,这已经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
十八大会议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才是可持续发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联系,想要打破这种关系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寻找最为合适的一个契机,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分析,将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在环境保护之余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以破坏环境发展经济为动力。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世界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事物在发展中的每个环节都处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发展变化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进行发展,这是一个紧密的整体。
要想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我们就要保护好大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及环境,为我们的后代发展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应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十八大会议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也就更为鲜明的阐述了事物的永恒发展观。
3 经济和环境发展在马哲思想中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体现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辅相成
矛盾中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存在的,两者密不可分。
在体现矛盾同一性的同时也会反映出矛盾的斗争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环境和经济两者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在阐述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虽然存在矛盾性,但更多时候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带头作用,对于各地的污染企业要进行严查,坚持先整顿再生产的原则方针,要在环境保护上加大力度,宁可经济损失一些,也要将环境治理政策实行下去。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辅相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一定要要正视矛盾,通过正确认识来解决矛盾,从而借此来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环境和人类并存发展。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生态平衡发展理念融入到其中,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生态失衡。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学会应用肯定与否定的哲学思想
所谓的否定是对事物的错误给与正确的否定,这个也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必要步骤,在处理新旧问题时,对于好的事物要发扬不好的要学会放弃改正。
对待新事物以及未知事物时,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汲取精华,除去糟粕。
对于不正确的旧事物我们应该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总结,同时给与正确的改正意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确保的是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等持续稳固的发展。
以上可以看出,盲目的开采自然资源实不是长远发展路线。
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除去以往无节制的思想,吸取西方先进环保技术和意识,努力提高全民环保参与度。
以前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的思想需要根除,要坚持经济与环保共同发展的思想,可持续稳定的带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