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简述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标准操作规程(PCR-反向斑点杂交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标准操作规程(PCR-反向斑点杂交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标准操作规程(PCR-反向斑点杂交法)1.目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应用范围: PCR实验室。

3.职责:3.1 文件编写:实验室技术员。

3.2 文件审核:实验室主管。

3.3 文件审批:实验室主任。

3.4 执行:PCR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4. 参考文献:4.1《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说明书》4.2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核酸扩增荧光检测系统DA7600型使用说明书5. 内容:5.1 检测方法:PCR-反向斑点杂交法。

5.2 实验原理:选取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编码表面抗原的S基因的编码区为扩增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B,C,D型特异性探针,预先将特异性探针包被在尼龙膜上,再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对靶片段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和膜条上的特异性探针杂交,靶标中的型特异性片段会和特异性探针结合,未结合的PCR 产物通过洗膜去除,最后进行显色和结果分析,可检测HBV B、C、D三种基因型DNA.5.3 标本采集:由合作单位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采集。

5.3.1 标本类型:血清。

5.3.2 标本采集: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ml,注入无菌的干燥玻璃管,室温(22~25℃)放置30~60 min,全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析出血清,或直接使用水平离心机,1,500 rpm离心5min;吸取上层血清,转移至1.5ml灭菌离心管。

5.3.3 标本保存:标本采集后保存于2~8℃。

5.3.4 运送条件:标本运送采用冰壶。

5.3.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严重溶血、脂血类或肝素抗凝剂标本。

5.4 设备和试剂:5.4.1 设备: DA7600 PCR仪、低速水平离心机、生物安全柜、台式高速离心机、移液器、混匀器、恒温水浴箱/干式恒温器、冰箱(4℃、-20℃)、移动/固定紫外灯、冷冻离心机。

5.4.2 试剂:5.4.2.1 试剂品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5.5.2.2 试剂组成:DNA 浓缩液(2,000μL/管)1 管;DNA 提取液(500μL/管)1 管;HBV 基因分型突变反应管(未贴标签管)10 人份;HBV 基因分型阳性质控品(50μL/管)1管,HBV 基因分型突变阴性质控品(50μL/管)1管,杂交液Ⅰ浓缩液(50ml/瓶)1瓶,杂交液Ⅱ浓缩液(30ml/瓶)1瓶,溶液Ⅰ(100μL/管)1管,溶液Ⅱ浓缩液(25ml/瓶)1瓶,溶液Ⅲ(1ml/管)2管,溶液Ⅳ(100μL/管)1管,杂交膜条(10人份/袋)1袋。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疾病病情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疾病病情的关系

l g c o p i e s / m 1 ) 和H B e A g阳性率 ( 6 8 . 5 %) 均 明显高于 B型( 6 . 1 ±
1 . O l g c o p i e s / ml 和 4 5 . 4 %. P < 0 . 0 5 o
染途径 和疾病发生 、 发展等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较多研 究结果显示 , B基因型与较轻的病变有 关 ,而 c基 型则与 较重的病变有关 。本组肝衰竭患者 H B V C型感染率明
【 关键词 】 乙型肝炎 ; H B V基因型 ; 微板核酸杂交 ; 聚合酶链反应 d o i : 1 ( ) 3 9 6 9  ̄i s s n . 1 6 7 2 — 5 { ) 6 9 . 2 ( ) 1 3 . 0 1 0 2 2
乙型肝炎 病毒(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 H B V) 存在 多种不 同的 基因型, 而这些 基因型与病毒 变异 和慢性肝病患者 的病情严
表 1 H B V感染者 HB V基 因分型( %) 情况
二 、H B V基 因分型与 HB V D N A定量 和 H B e A g阳性率
的关 系 HB V C型 感 染 者 H B V D N A定 量 ( 7 . 0±1 . 1
讨 论
不 同基 因型 H B V可能具 有不同的毒力 , 且与 HB V的感
如下 。
D N A检测线性范 围为 1 0 ~ 1 0 拷贝 / 毫升 ; 采用 C MI A法检测 H B e A g 滴度( 美国A b b o t t 公司 ) , 根据试剂盒提供 的标 准判断
结果 。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采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前C基因和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前C基因和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分析
2
= 47.85 , P < 0.01 ) ; 基 因型 C 的 BC P 突变 率为 41 .8% ( 41/ 98) , 较 其他 基因 型的
2
高,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6 7.1 4, P < 0.01 ) �结论 基因 型; 突变;
H BV 基因 分型以 B � C 基因为主 �基因型 C
� O
To explo re th e rela ti o n sh ip be tween prev a lenc e o fpr ec o re a nd ba sa l c ore
pro m oto r ( B CP ) m u ta n ts a nd h epa titis B vi ru s ( H BV ) g eno typi ng , a nd i t ma y pro vi d es th e la bo ra tory � � � � � � inf o rm a ti o ns f o r aph ysi ci a n to pla nn i ngc linica l th era py f o r pa ti ents.M N inety e ig h t ch ro n i c h epa ti tis H BV B ( C H B) pa ti en ts w h o were a n tivi ru su n trea ted w e re rec ru i ted i n th is stu d y .H B V g eno typi ng w ere per f o rm ed by g en e sequ enc � � � i n� � g � .M ea nti m e, prec o re a nd BCP o fH BV were a lso sequ enc ed i n a ll pa tients.R

HBV基因和亚型:分型技术

HBV基因和亚型:分型技术

参考文献:南方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CV基因型和亚型:分型技术、临床意义及其流行病学研究》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型技术乙肝临床与分型研究国际现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病毒,在全世界长期感染约3亿人,据报道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

基于对完整基因组的序列相似性,将诸多HBV分离株分为8个基因型A至H。

HBV基因型显示特征性地理分布:基因型A流行最广,但普遍是在北欧、北美和中非;在东亚,韩国、中国、日本、波利尼西亚和越南发现了基因型B和C;基因型D也是大流行性基因型,但最要在地中海地区、中东和印度为主要分布地;基因型E是非洲的典型常见型;美国当地人和波利尼西亚发现基因型F;基因型G在西欧和北美,基因型H主要发现在中美洲。

不仅对于分子流行病学的目的,HBV的基因分型是重要的;最近的几项研究也表明,一些基因型的慢性结局和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是不同的。

来自: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Viral Genotyping Tool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a hepatotropic virus, that chronically infects some 30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nd is thought to be responsible for a million deaths annually. Numerous HBV isolates have been grouped into eight genotypes, A through H, on the basis of sequence similarities of their complete genomes. HBV genotypes show a characteristic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genotype A is pandemic but most prevalent in northern Europe, North America and central Africa; genotypes B and C are found in eastern Asia, Korea, China, Japan, Polynesia and Vietnam; genotype D is also pandemic but is predominant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the Middle East and India; genotype E is typical for Africa; genotype F is found in American natives and in Polynesia; genotype G in west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d genotype H is found predominantly in Central America. Genotyping of HBV is important not only for molecular epidemiology purposes. Several recent researches demonstrated that rate of the chronic outcome and the severity of liver disease can be different for some genotypes. 来自: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Viral Genotyping Tool乙肝临床与分型研究中国现状:目前(追溯至2005年),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大于8%或者S基因序列大于4%,将HBV分为A、B、C、D、E、F、G、H等8个基因型,当时报道,HBV每个基因型还可以分为不同亚型,如:A基因型可分为Aa和Ae亚型;B基因型可分为B1、B2、B3和B4亚型,C基因型可分为C1、C2、C3和C4亚型等。

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doc

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doc

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一.检验项目: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二.检验目的: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和抗病毒治疗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能够:1). 区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常见的HBV-B、C、D基因型;2). 检测HBV抗病毒药物5个热点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类型;3). 对HBV实行动态监控,辅助确定个性化的临床诊疗方案,进行HBV流行病学研究。

三.临床意义:HBV基因型分为9种(A-I),其分布具有地域性,中国乃至亚洲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几乎都是B、C型,此外还有少量D型,不同的基因型易发生的突变类型不同,与病情转归也密切相关,如基因型C较B更容易引起严重的肝炎或肝癌,对干扰素的应答率A型高于D型,B型高于C型,C型高于D型。

与C型患者相比,B型患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LM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和恩替卡韦(Enticavir,ETV)等是抗HBV常见药物。

但这些药物都无法彻底清除大多数乙肝病人体内的HBV,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HBV在宿主体内感染以及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变异,并在宿主体内免疫系统的压力下和在治疗干预过程中进行变异的优势选择,以达到逃逸免疫、对抗药物、实现物种生存的目的,进而发生耐药。

乙肝病人一旦出现耐药突变,其肝功能恶化的比例将显著增高,甚至快速进展至肝衰竭。

四.标本送检要求:4ml黄色帽血清管,空腹采集后立即送检,室温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如不能立即送检可于4℃保存一周,如需长期保存请放入-20℃冻存,运输过程中请注意保持低温。

五.开单名称: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进入本科室“医生工作站”→选择开单病人“姓名”→选择“项目类别”→选择“检验”→选择“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确定或进入本科室“医生工作站”→选择开单病人“姓名”→选择“项目类别”→选择“检验”→选择“实验室”→选择“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确定六.收费:570元/例七.送检时间:周一至周日8:00am-12:00am八.送检地点:检验科三楼服务台九.报告时间:抽血后,7个工作日后进入我院计算机检查报告系统,查看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及分型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及分型检测

乙型肝炎现状如何?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可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全球约有3.6亿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HBV相关的肝脏疾病.我国属于感染的高发区,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例。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HBV根据DNA差异可分为A、B、C、D、E、F、G、H八种类型,不同型别在流行特征,致病性,对药物治疗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我国以B型和C型为主,感染HBV基因型B的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的平均年龄要比感染HBV基因型C的患者的年龄大。

通过分型检测,可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及突变发生率情况.研究表明,与HBV—B型相比,C型复制较活跃,不易发生HBeAg血清转换;HBV—B型易产生前C区突变,C型核心启动子区变异发生率更高,与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高危指标之一.同时,HBV-B、C型患者易产生拉米夫定耐药突变,通过分型检测,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有针对性进行临床治疗,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乙肝的治疗方式有哪些?HBV感染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

由于干扰素需要反复注射,且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NA)已成为抗HBV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NA因其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强、使用方便、耐受性好且疗效确切,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肝病患者,是长期治疗的合理选择.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往往会出现病毒耐药株,从而需要监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型,指导临床用药。

乙肝病毒产生耐药的机理是什么?HBV对某种药物的耐药性一般是指由HBV基因组上某些位点的变异导致这种药物对HBV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无作用。

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原发性耐药变异:指药物作用靶位的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异,导致变异病毒株对治疗药物的敏感度下降;(2)继发性耐药变异(又称补偿性耐药变异):指由于原发性耐药变异病毒株复制能力下降,在原发性耐药变异的基础上,病毒株也可在其他位点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可部分恢复变异病毒的复制能力或可导致变异病毒对药物敏感度的进一步下降;(3)基因型耐药:指检测到已在体外的表型分析研究中被证实与抗病毒药物耐药相关的HBV变异;(4)表型耐药:通过体外复制系统证实检测到的HBV变异会降低其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度。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及分型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及分型方法
参 考 文 献
检验报告单包 含实 验室名 称 、 一性 编号 、 唯 日期 、 测 项 检 目、 法 及结 果 、 考 值 、 验 室 声 明 。定 性 测 定 结 果 必 须 以 中 方 参 实
文形 式 报 道 , 阴 性 ” “ 如“ 、 阳性 ” 不 得 以符 号 表 示 ; 量 测 定 结 , 定
试 剂 盒 、 器 设 备 在 购 置 时 应 注 意 要有 相应 的产 品生 产 销 售 许 仪
全 面 的质 量 控 制 不 能 只 靠 检 验 科 , 本 从 采集 到发 出报 告 标 单 是 由多 科 室 合 作 完 成 , 只有 临 床 医 务 人 员及 工 勤人 员 同时 重 视 质 量 控 制 工 作 , 别 是 分 析 前 的 质 量 管 理 , 能 保 证 检 验 质 特 才
维普资讯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20 07年 6月 第 4卷 第 6期
L bMe l ,u e20 , l , a dC i Jn 0 7 Vo 4 No6 n
53 2
真 实 可 靠 离 不 开 患 者 的 积 极 配 合 , 以 医 务 工 作 者 应 及 时 做好 所
量 。检 验 工 作 者 在 工 作 中遇 到 可 疑 结 果 时 , 除 自身 原 因 , 排 后
积 极 与 临 床 沟 通 , 同分 析 原 因 及 时 复 查 , 时 定 期 到 临 床 交 共 平 流 听 取 意 见 , 决 疑 问 。检 验科 与 临床 的沟 通 不 仅 减 少 了因 分 解 析 前 误 差带 来 的无 效 劳 动和 经 费 浪 费 , 而且 避 免 了相 互 之 间 的 不 理解 ; 可 以通 过 互 相 开 展 有 关 知 识 讲 座 或 轮 转 学 习来 进 也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耐药变异与基因分型

出血临床 观察 [ J ] . 中国当代 医药, 2 0 1 0 , 1 7 ( 1 ) : 4 3 — 4 4 .
[ 1 O ] 林道浙 , 徐定银 , 陈积 贤. 泰绫 在 甲状 腺手术 中的应用 [ J ] . 中
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 2 0 1 0, 4 ( 2) : 2 0 0 - 2 0 3 . [ 1 1 ]S i l v e v s t e i n ME, C h v a p i l M.E x p e r i me n t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i r e n c e s w i s h c o l l a g e n l f e e c e a s a h e mo s t a t i c a g e n t [ J ] .J T r a u m a , 1 9 8 1 , 2 1
[ 7 ]刘远成 , 叶伟 明, 沈 奎. 痔术 后出血 的预 防及 治疗 [ J ] . 中医药
临床杂志 , 2 0 1 0, 2 2 ( 3 ) : 2 5 4 - 2 5 5 . [ 8 ]贺平 , 谢敏江 , 张桢, 等. 地奥 司 明用 于痔外 剥 内扎 术后 4 7 ( 9) : 1 0 8 1 - 1 0 8 2 . [ 9 ]卢本银 , 李扬轶 , 赖彪 , 等. 痔上动脉缝 扎术预 防外 剥 内扎术后
血绫是 由纯天然再 生纤维素经化学变性后而成 , 无 毒、 无害 , 不 含任何 药 物 , 遇 血后 与 手 术 创 面 贴 敷 严
密, 然后 逐渐 溶化膨 胀 成半 透 明凝胶 样 , 具 有很 好 的 物理 、 生理 、 化 学 止血 功 效 , 除用 于一 般 止 血 外 , 还用 于 创 面 广 泛 渗 血 和 体 内 某 些 特 殊 部 位 的 止 血 。本研 究 显示 , 治疗 组术 后 1 、 3 、 5 d出血 症状

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意义

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意义
维普资讯
-—

4 38 - — —
志 20 06年第 l 9卷第 5 J f a im u o g 06 1 ( 期 d i m nl y 0 , 5 oR o o2 9
的应 用 .放射 免 疫 学 杂 志 .0 3 1 ( ) 37 2 0 ,6 6 :7 .
[ ] aain ai A ,B lnk 8 K ryanks J oaai H,Sr o N,e a.Srm vsua yi sK g t 1 eu ac lr
e d t ei r wt a t rlv l n p c e tc c n e a e  ̄ c re ae wi n o l g o h f co e e s i a r a i a c rp t n h a l n i or lt t h a v c d a d mea tt i a e a d p o r g o i . n c r L t. 0 3. d a e t sa c d s s n o rp o n s s n n i e Ca e t 2 0
P R微 板 核 酸 杂 交 E IA 乙型肝 炎 病 毒 基 因分 型 及 意义 C LS
南京 医科 大学第一 附 属医 院感 染病 科 ( 10 9 20 2 )
为了解本地 区基 因分型 、 流行分 布情 况 以及与 各种肝病 之间的关 系 , 我们 对 10例 乙肝患 者进 行 了 H V—D A基 2 B N 因分型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刘 婷

莉 韩 亚萍
李 军
( P值均 < . 5 。 0 0 ) 22 除 B组重型肝炎外 , 它 四组慢 性肝炎病 人中 B、 . 其 C两 种基因型病人的临床特点比较见 表 2 。 表 2显示 , 分别感染 B、 C两种基因型乙肝病 毒的非重 型 肝炎病 人之 间相 比, C型 的转氨 酶明显 比 B型为高 ( 0 P<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简述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简述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简述邵 玲 张 男【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一种复合体DNA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可按两种方法分型:血清型和基因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分型法已不能适应对该病毒感染研究的需要,而出现的基因分型法则引起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H epatitis B virus gene minute method summ aryS HA O L in Z HA N G N an【Abstract】The hepatitis B virus is one kind is addicted to the liver deoxyribonucleic acid virus,belongs to one kind of complex DNA virus.The hepatitis B virus may according to two method minutes:Blood serum and genotype.Along with molecular biology’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hepatitis B virus research’s thorough,a hepatitis B virus blood serum minute law has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o this virus infection research need,but appears a gene minute principle brings to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K ey w ords】Hepatitis B virus;Gene minute method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一种复合体DNA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基因分型及亚型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基因分型及亚型

e d t r a d b h n wa e e mhe y t e k o
EI R s ls Th i m o y e i o t h n  ̄b yx d r v k , c 叫 u n Ge o 3 i g HBV yi A e u t eman g a t p n rh C ia i C. tl a zi p e a m t 0 n s s 0 n t pn b mmu oo ia t o n lg c l meh d
Altn tObe t e Toe poetec aa tr tc g x tp n u tp i r uin h h rcei is s eo y ea d ̄ hy eds i t  ̄ t b o I- t nCh  ̄ c u 辟 . t o Us g ag h n Meh d i n
[ 要] 目的: 摘 探讨 长春地区 H s  ̄阳性的慢性肝病 患者 H V 的基 因型及亚型分布特 点。方法 : BA B 应用 新开发 的 E IA, LS
检测 H V基 因组 Pe2区表达 的产 物 b m、 、、、 , B r S 、 k 3fg 产物 的不 同组告代表不 同的基 因型。亚型的检测用 已知 的免疫 学方法进 行。结果 : 长春地 区 H V基 因型 以 C型为主. B 亚型以 a r d 为主 结论: 血清学方法基 因分型简单经济, 不必进行繁琐 的基 因测序, 适于大规模 研究 ( 关键词] 基园型 ; 亚型; 乙型肝燕痫靠表面抗原 ; 醑联免疫啦蒯 验 中图分类号 R 1 . ’ 52 6 2 文献标基蚂 : A 文章编号 : :{C i (0 2 0 —0 9. 一 一4 2 2 0 ) 10 1 j :
2 方 法 2 1 血 清 学 基 目分 型 原 理 : 型 肝 炎 病 毒 共 同表 面抗 原 决 定 . 乙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其它型 多见 , n e等 【 对 4 Mag 一 3位 美 国 患 者 检 测 后
发现 nl86 A也只 在 C型 、 t 9 G D型 中出现 , 原因 其 可能是 前 C 区形 成 了 一 个 对 组 装 病 毒 前 基 因 组 R A 很重要 的发 夹结构 。A型前 C区第 1 N 5位密 码
C A nl8 8位 子 为 c 2, 非 A 型 为 CU 型第 t 5 为 o 而 ,
_
C, 在前 基 因组 R A 中与 nl8 6位 G 形成稳 定 的 N t 9
碱基 对 , 非 A型 nl96 — 将 原不 稳 定的前 c 而 t 8 区第 l 密 码 子 a: 的第 3位 的 u 与前 c区第 5位 u 2 密码子 UG 的第 2位 的 G配对 的 u —G碱基 8位 G
【 中图分类号 l526 2 R 1.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 ] 0 55 ( 】 )1 00 0 -1 1 2620 0 09 2 0 (2
乙型肝 炎 病 毒 ( B 是 嗜 肝 DN 病 毒 , B H V) A H V 基 因组 又称 HB D V NA, 32 0碱基 对组 成 近 年 由 0 来 . 内外学 者 对 HB 基 因分 型 开 展 了 多 方 面 的 国 V 研究, 本文对 近年来 的研究 进展 作一 概述 。 1 H v基 因型 的建立 B }BA 玎s g共有 1 O个 亚 型 , 主为 a ra w、y 、y d 、d ar aw 等 4个 亚型 , 血 清学 并 不 能真 正反 映 基 因型 的改 但 变 O a t 在 1 9 k moo等 9 8年 由无 症 状携 带者 ( S A C) 的血 清 中克 隆 3株 ar亚 型 的 H V D d B NA 序 列 , 与 l 5株 H V D A 序列进 行两 两 比较 , B N 根据 核苷 酸 序 列 异质性≥8 将 此 1 %, 8株 H V D A 序列 分为 A、 B N B C D 4种基 因型 , 步 建立 了 H V D 、、 初 B NA基 因型

利用一代测序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检测

利用一代测序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检测

龙源期刊网 利用一代测序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检测
作者:鲁旖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 ;要】目的:建立利用一代测序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分析的方法。

方法:查阅文献及利用NCBI设计引物,摸索和优化PCR扩增条件,PCR产物用一代测序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本方法所用引物及PCR产物能用于一代測序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检测。

结论 ;建立了利用一代测序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分析的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个性化诊疗依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测序;基因分型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286-0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DNA是不完全双链的环状DNA,由一条不完整的正链和一条不闭合的负链组成。

;;HBV基因型包括A~I,我国以B型和C为主。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切 而 分 型 。Mi k i 】 过 分 子 进 化 方 法 对 已知 基 z 跚l6通 o l
因型 的 6 8例 H V患 者 全 基 因 、0 B 16例 H V 患 者 S B
行 全 序 列 测 序 及 比较 , 核 苷 酸 的 异 质 性 为 39 其 .% 56 , 与 美 国 2株 相 同 血 清 亚 型 H V 序 列 比 .% 而 B
( ) 因 序 列 测 定 法 一 基 1 全 基 因 序 列 测 定 O a m _ 对 从 日本 及 印 . k t o】 o 度 尼 西 亚 aw d 2慢 性 携 带 者 中 分 离 出 的 3株 H V进 B
型 , 于 另 1 酶 切 图谱 不 典 型 者 再 使 用 Br 对 4例 s 工酶
以及 a r 一 随 着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的 出 现 , 定 dq 。 确 H V基 因 约 为 3 2 b 由 S C、 B ,k , 、 P及 X 4个 开 放 阅 读 框架组成 , S基 因 区 包 括 前 S 、 S l 前 2及 S基 因 , B H— s g由 S基 因编 码 。 已 有 较 多 研 究 表 明 HBA A s g血 清 分 型 并 不 能 真 正 反 映 病 毒 的异 质 性 以及 病 毒 真 正 的 种 系 发 生 关 系 。 自从 18 9 8年 O a m 建 立 全 基 因组 kt a o 序列 分 型 以 来 , 多学 者 对 其 进 行 了 研 究 。 现 将 近 较
基 因型 E和 F 使 H V基 因型 达 到 6个 ( , B A~F 。 在 ) 其 后 对 2 例 HB 8 V全 基 因组 、 P基 因 、 S基 因 、 码 前 编 H s g的 S基 因 、 BA C基 因 及 x 基 因 分 别 比 较 并 建 立 进 化树 , 一 步 证 实 根 据 S基 因 序 列 分 型 最 接 近 全 进 基 因组 , 而 证 明 了 单 独 使 用 S基 因 进 行 分 型 的 可 从

hbv 分型检测内容

hbv 分型检测内容

hbv 分型检测内容
HBV分型检测是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PCR实验室)进行的一项检查,通过取自患者血液及其他体液、细胞中提取的HBV DNA进行检测的技术。

具体检测内容如下:
1. 全面型别分析:提取出来的HBVDNA经过扩增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乙肝患者细胞中的HBVDNA分字进行分子信息检测,分析它所含有各种基因型的情况。

2. 分型针对性治疗:为乙肝患者诊断、抗病毒用药治疗、预后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HBV分型检测可以诊断识别常见的A-H乙肝HBV基因具体分型。

其中,A型易于转为慢性乙型肝炎,B型通常病程轻微,C型易发重症肝病,D型则表现为急性自限型乙型肝炎。

如果需要进行HBV分型检测,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和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和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和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姚刚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年(卷),期】1999(006)004
【摘要】自1998年Okamoto初步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A~D分型标准后,目前HBVDNA基因型已分为A~F六型。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型方法及其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意义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3页(P114-116)
【作者】姚刚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传染科,广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21
【相关文献】
1.中医药研究中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和意义 [J], 王忠;王永炎;王阶;衷敬柏
2.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许红梅;任红
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及基因分型方法 [J], 彭锐(综述);张洪(审校)
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前-X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J], 薛红安;王媛;杨倩
5.嗜肺巴斯德杆菌基因分型及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意义 [J], 石朝辉;李红;张丽芳;刘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简述邵 玲 张 男【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一种复合体DNA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可按两种方法分型:血清型和基因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分型法已不能适应对该病毒感染研究的需要,而出现的基因分型法则引起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H epatitis B virus gene minute method summ aryS HA O L in Z HA N G N an【Abstract】The hepatitis B virus is one kind is addicted to the liver deoxyribonucleic acid virus,belongs to one kind of complex DNA virus.The hepatitis B virus may according to two method minutes:Blood serum and genotype.Along with molecular biology’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hepatitis B virus research’s thorough,a hepatitis B virus blood serum minute law has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o this virus infection research need,but appears a gene minute principle brings to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K ey w ords】Hepatitis B virus;Gene minute method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一种复合体DNA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可按两种方法分型:血清型和基因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分型法已不能适应对该病毒感染研究的需要,而出现的基因分型法则引起广泛的重视。

1988年Ok2 mamoto[1]对18株不同亚型的HBV基因序列两两进行比较后,根据核苷酸序列异源性>8%的原则,将18株HBV DNA序列分为A~D4个基因型,提出了HBV基因型的概念。

1992年Norder[2]发现ayw4和adw4q-两旧亚型之间及基因型A~D 之间S基因差异>4%,提出了两种新的基因型E,F,1994年Norder通过全基因序列P3测定加以证实。

2000年Stuyver[3],在研究来自法国和美国的慢性乙肝病人血清样本时,发现有13株病毒无法归入A~F型,命名为G型。

随后,日本和德国也相继发现了G基因型。

2002年Arauz~Ruiz[4]对10株HBV进行基因型研究,发现其中3株虽与F型相近,但与F型又有明显的不同,进而命名为H型。

截止现今,HBV基因型可分为A~H八型。

目前,国内外对HBV进行基因分型主要有“基因序列测定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单克隆抗体的EL ISA、基因型特异性线形探针检测法、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和基因芯片技术”。

1 基因分型原理1.1 全基因序列测定。

全基因序列测定是根据HBV所有病毒核苷酸异源性>8%进行分型的。

Okamoto对从日本及印度尼西亚adw2慢性携带者中分离出的3株HBV进行全序列测序及比较,其核苷酸的异质性为3.9%~5.6%,而与美国2株相同血清亚型HBV序列比较,异质性达8.3%~9.3%,达到甚至超过不同血清亚型HBV的异质性,从而说明血清学分型不能真正反映HBV基因变异。

再经对18株HBV DNA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根据同源性<92%、异质性>8%,将其分为A, B,C及D4个基因型,初步建立了基因分型体系。

12年后Stuyver使用该方法,发现了一种新的3248bp的HBV基因型G 。

1.2 S基因序列测定。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可分为p基因、前s基因、编码HBs4的s基因、C基因及X基因(如图),可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各个基因型在各个基因之间的差异。

Nor2der[5]对32例HBV患者s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进化树,基因型间异质性>4%。

除证实了Okamoto的A~D分型外,还发现了2个新的基因型E和F,使HBV基因型达到6个(A~F)。

在其后对28例HBV全基因组、p基因、前s基因、编码HBs4的s基因、C 基因及X基因分别比较并建立进化树,进一步证实根据s基因序列分型最接近全基因组,从而证明了单独使用S基因进行分型的可靠性。

目前,此法尚在使用,主要有SSP和SSO[6],即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和基因型特异性线形探针检测法。

2 基因分型方法2.1 序列测定法。

即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根据差异分型。

自Okamoto据HBV基因型之间的全序列异质性8%进行分型以来,测序由于方法直接、可靠而成为主要鉴定HBV基因型的方法。

同全序列进化树图比较,发现S基因的序列变化同全基因序列的变化一致,可用S基因序列代替全基因序列进行分型,界限为核昔酸序列的异质性4.0%。

该法虽较为可靠但操作繁琐、费用昂贵,不适于临床大量标本检测。

2.2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 P)。

目前常用的基因分型方法,通过PCR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通常为S基因或Pres/s基因),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根据酶切图谱进行基因分型。

Mizokami[7]通过分子进化方法对已知基因型的68例HBV患者全基因、106例HBV患者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并确认基因型特异性酶切位点区域。

Lindh[8]对不同基因型S基因的特异酶切位点进行分析,设计使用限制性内切酶Trp509I和Hinf I使S基因PCR产物产生不同长度的酶切片段,成功地将166/180例患者HBV实现A-F基因分型。

RFL P敏感性高,但酶切位点易受基因变异影响,且遇混合感染或酶切不完全,会出现复杂条带,影响分型结果判断。

2.3 基因型特异性表位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PreS2多肽有多组抗原表位。

基因型不同抗原表位也不同,从而可以鉴定不同基因型。

Usuda[9]等用此法制备前S2区域基因型特异性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并用辣根过氧化酶进行标记,对68例HBV阳性患者血清检测,分型结果与S基因测序分型完全一致。

在后期实验中发现,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使较大范围的HBV的研究成为可能。

2.4 基因型特异性线形探针检测法。

该方法是设计型特异的探针,检测HBV扩增产物,以产物的不同长度或与探针的反应性来区分不同型别。

Kato[10]利用G基因型的病毒在核心区有36个核苷酸的插入,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可以对G基因型进行特异的筛查。

早在1983年Wu用酶切的方法研究血清型的酶切图谱,来区分不同的血清型。

王虹[11]等采用PCR2核酸杂交/EL ISA检测,主要是联合利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免疫技术,设计前C和C区的探针,可以快速准确的区分HBV的基因型。

另外Van G eyt[12]根据A~F基因型的保守序列设计了18种型特异性探针与HBV S (下转12页)腹和餐前为阴性。

故临床送检时要注明采集时间。

在糖尿病肾病时由于肾小球硬化,使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下降,肾糖阈升高,此时即使血糖很高但尿糖可为阴性。

不能以此作为病情控制的指标。

老年人可以出现肾糖阈升高,妊娠及肾性糖尿病可以出现肾糖阈降低,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疾病等造成残余尿增多,尿糖均不能反映血糖水平。

对肾糖阈正常时,尿糖结果可以作为糖尿病诊疗的参考。

维生素C 是糖尿病病人的常用药物。

但可使尿糖出现假阴性。

为了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正常治疗,在化验血糖、尿糖前2~3d ,应停用维生素C ,这样就可以消除其对化验结果的影响。

同样道理,在化验前1~2d ,最好也不要大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和果。

如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菜,以及柑橘、红果、柚子等。

野生的苋菜、苜蓿、刺梨、沙棘、猕猴桃、酸枣等含维生素C 量颇丰,也应注意停止食用。

3 尿液酮体的检测应注意的问题①对于重症糖尿病酮症患者,尿酮体检验对病情判断及治疗都很重要,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充分了解以下酮体检测的影响因素: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乙酰乙酸更易受热分解成丙酮,易导致强阳性标本的反应减弱;②尿液标本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易导致假阴性,因此,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及时送检;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病例中,主要酮体成分是β-羟丁酸,很少或缺乏乙酰乙酸。

仪器专用试纸仅与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丙酮发生反应(不与占酮体绝大部分的β-羟丁酸反应),产生紫色颜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判断阳性的强弱。

对乙酰乙酸的敏感性是对丙酮敏感性的7倍左右。

此时测得结果可导致对总酮体量估计不足;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反而使乙酰乙酸含量比初始急性期增高,易对病情估计过重;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亦可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易导致假阴性;⑥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等,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作用,可出现血糖已降,但尿酮阳性的现象。

⑦缺氧时,较多的已酰乙酸被还原为β-羟丁酸,尿液酮体反而减弱。

参考文献[1] 杨克勒.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 ].北京出版社.1993:653-654[2] 刘尚礼.对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的一些看法[J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2):90[3] 靳安民,陈仲,邵振海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术式远期疗效的比较[J ].中华骨科杂志,2003,18(2):711-714作者单位: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上接8页) 基因的PCR 产物杂交而实现分型。

Stuyver [13]使用该方法对来自法国里昂的36份、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82份HBV 阳性血清分型。

此法检测时需要的PCR 产物量较多,费用较高。

2.5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 法。

该方法是设计型特异的引物,检测HBV 扩增产物,以产物的不同长度或与探针的反应性来区分不同型别。

Naito [14]根据A ~F 基因型中特异性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并进行套式PCR ,将HBV 进行A ~F 分型。

另外,可根据C 基因、前S 基因长度多态性以及HBV 特定部位上与基因型密切相关的核苷酸而确定。

此法需要进行多管PCR ,费用也较高。

2.6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又称基因微矩阵,其原理[15]是将大量特定的基因片段或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有序地和高密度地排列固定于玻璃或硅等载体上,然后与待测的有荧光标记的样品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杂交,通过激光共聚焦系统检测杂交信号强度,经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资料,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从而可对核酸序列进行大规模、高通量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