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64f1a7195f312b3169a5ec.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之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由《共产党宣言》看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课理论性很强,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太远,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对后面的教学非常重要。
为了完成课标要求的任务,我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调整。
将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两部分。
所以本课时单独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以解放人类的理想为本课的主题,并补充相关史料,对教材进行整合进行教学。
二、新课讲授。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25年英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从此大约每隔十年将要发生一次;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史》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影响。
问题探究:资料反映了什么?合作学习:学生阅读讨论分析。
在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引导: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日益暴露。
1825年,经济危机发生,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问题探究: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及相关主张有哪些?这些美妙的设想为什么无法实现?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
多媒体显示: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以及相关主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a0b7a3b3567ec102d8a72.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篇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2012211432 郭芳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学习需要的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3点客观原因、马恩的主观努力、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其意义,巴黎公社的事实与经验教训2、学习者分析重点高中高一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有较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及接受能力。
2、能力上的目标:(1)在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后,让学生分析马恩的特点以及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史实的能力。
(2)把其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课标要求(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背景,理解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可采用归纳法。
(2)结合材料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理解观点的能力,并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历史和现实现象的能力。
(3)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培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4大历史条件,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能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立足社会生产力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迷信,不盲从,我们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3.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分析得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远远没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深刻领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从而得出“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这一结论;吸取其经验教训,意识到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感受巴黎公社革命的首创精神和革命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acfe62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f.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岳麓版版【课标要求】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欧洲宪章运动的名称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3、通过对课文中的资料阅读、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一、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查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生平和活动。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展示反映工业革命成果的图片并设问)这是哪一时期的什么图片?(让学生辨认后回答出“工业革命”)(教师继续设问)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启导)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享有政治权利,可以不择手段的追求财富,然而创造这些财富的劳动者——无产阶级却越来越贫困。
这种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顺应历史潮流,创立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6f643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5.png)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当前形势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转变,结合现代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完成,考虑到本课作为思想的特殊性,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引导教学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和音像资料,灵活处理教学。
(3)注重历史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熏陶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三部分。
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两大历史事件展开。
本课作为世界近代政治史中的一条支线,是对教材第三单元的呼应,也就是世界政治史近代部分不仅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应该有工人运动的发展等内容。
同时本课的内容也是为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作铺垫,完整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宣言》的内容难点:如何理解掌握《宣言》的内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三、学情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陌生和困难的。
设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很难透彻理解的。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也不可能有过多的学习与理解,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好、让学生掌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307c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8.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作者:————————————————————————————————日期: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共三课,主要阐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主要阐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和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课内容层层递进,由理论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在此基础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坚持不懈的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不少内容在初中《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已出现,如“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等。
初中课本侧于史实的描述,高中的则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学生不易掌握。
但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初中学生比,他们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有很大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②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③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④通过阅读和分析《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⑤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1b45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3.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基本理论体系,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学说革命,它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提供了指导思想。
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于全面掌握和应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分析1.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1.2 技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3 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阶级斗争二、马克思主义的雏形与生成过程2.1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2.2 布朗基、司徒维亚克等人的社会主义理论2.3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合作与创新2.4 马克思主义的雏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三、《资本论》的出版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3.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3.2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3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创新和纲领性文件的形成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4.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与影响4.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与传播4.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五、马克思主义教学设计5.1 教学目标的设定5.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5.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5.4 教学评价与反馈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应用6.1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6.2 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启示6.3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结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也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今天的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其核心理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eae6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对象:高中历史课程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b. 让学生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c.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b.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c.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 教学难点:a.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b.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高中历史教材》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共产党宣言》全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著作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2. 提问: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二、讲解(35分钟)1. 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2. 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共同创作《共产党宣言》的过程。
三、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 提问: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讲解(35分钟)1. 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介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三、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22551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2.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篇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三、教学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问法为主;电脑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教师总结)欧仁#8226;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
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
(投影知识目标)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一理论来源(投影板书)1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 圣西门② 傅立叶③ 欧文2 德国的古典哲学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三个,先看空想社会主义。
大家看这一标题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① 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②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19世纪初,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与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投影三人图片,结合三人观点给学生介绍;投影“新和谐公社”蓝图,深化学生对欧文观点的理解。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3b577bbb68a98270fefa3c.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工人运动的兴起;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国际共运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的意义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显示马克思相片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谁吗?生: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革命导师马克思。
师:回答得很好,那你们知道马克思到底有多伟大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
课件显示: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三、四名。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师:马克思对人类到底有何贡献,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殊荣?生:因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事物内在联系,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他理应获得如此高的美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讲授新课(一)工人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它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请看屏幕上的材料,大家想一想此时工人运动有什么特点?英国宪章运动的《国会请愿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只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生:材料表明,英国工人运动提出了选举权的要求,它说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工人运动已从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工人阶级已作为一种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
![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3d4a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b.png)
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是高二文科班的一节课,备课过程中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学生的不是陈旧的说教,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又高于教材,告诉学生一个真实、完整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通过学习和认识这段历史,了解伟人,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三条重要的线索:本课涉及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线索。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尝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内容上做了补充。
对于理论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生对此是很淡漠的;对于伟人,人们是有不同标准的。
为此我们在高二文科班的历史教学中,专门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希望对学生在认识伟人、认识一个主义或一个理论方面,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影响做了适当的延伸,是学习对象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在俄国、在中国、在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涉及理论的产生、理论的内容等知识,对学生而言内容相对陌生,理论性过强,有一定的难度。
2.本课学习的主体是高二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清楚,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某种反感。
缺乏对问题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对经济史方面的知识储备欠缺,不太感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引导学生在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和评价历史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教师的讲授、启发式教学为主,在使用ppt课件的同时,充分利用提供的图片、文字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激疑——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的方法,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390ed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0.png)
一、【教材分析】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
无产阶级在和资产阶级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
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本节内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如本章的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给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因此贯穿于本课的主要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同时学习本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课内容所作的要求即: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唯物史观:本课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史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唯物史观,并且有利于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来理解和解释其他历史问题。
2.时空观念: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相关史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内容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
4.家国情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必将引领中国复兴,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显示]“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e6e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d.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意义;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3.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意义;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
三、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诞生背景,引发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Step2讲解(15分钟)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19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贫富差距愈加悬殊,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理论化和体系化,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实现解放和发展的方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tep3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Step4总结(10分钟)课堂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
Step5拓展(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材料,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历史意义,并撰写一个500字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意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和拓展内容的设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928c2d482fb4daa58d4bd3.png)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程导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好大。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此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给与了高度的评价,那么,资产阶级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没错,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欧洲的工业革命(注:这里不能够使用两次工业革命,因为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到来),了解到工业革命对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推动。
就像下面这幅图所展现的欧洲各国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生产的上升:(1913年=100)德国大不列颠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世界1860年14 34 26 8 —8 141870年18 44 34 13 17 11 191880年25 53 43 17 23 17 261890年40 62 56 27 40 39 431900年65 79 66 61 56 54 601910年89 85 89 81 99 89 881913年100(7.14)100(2.94)100(3.85)100(12.5)100 100(12.5)100(7.1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498页在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以1913年的工业产值为100个单位的话,那么在53年的时间内,德国的工业产值上升到1860年的7.14倍,大不列颠上升到2.94倍,法国上升到3.85倍,俄国上升到12.5倍,意大利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美国上升到12.5倍,世界平均上升了7.14倍。
(俄国、意大利和美国上升的速度更快的原因是他们工业发展晚,工业生产的基数低)工业革命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还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的迅速崛起,此外,工业革命中蒸汽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加方便,如3个世纪以前,麦哲伦率领舰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而现在随着蒸汽轮船的发明,人类最多只需花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9aa1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3.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教案标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其对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诞生原因;2.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3.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诞生原因;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1.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图片、视频等;2. 多媒体设备;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状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提出以下问题:- 工业革命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Step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19世纪欧洲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讨论,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因。
Step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25分钟)教师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理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思想。
Step 4: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该国家或地区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12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人教必修1)
![12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人教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0d822ee360cba1aa811dae0.png)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①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②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目的课文,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②.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对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论从史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空想社会主义2.三大工人运动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马恩创立科学共产主义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三、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采取的革命措施3.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本节课理论性和史实性都较强,在讲述时应避免讲述式,多增加探讨式,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1fa45b227916888586d70c.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1.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其求知的欲望。
2.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师的作用,但此时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积极的展开思考,使其在已有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程标准》的解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相应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弊端也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就是其中之一;同样在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着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独立的工人运动也在兴起,无产阶级也提出了自己在政治方面的一些主张,但是这种工人运动都相继以失败而告终;同一时期的时代思潮为社会主义。
这三个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
在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合作之下,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的文化成果,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诞生,其标志性的事件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之所在。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对世界的工人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产阶级运动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世界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兴起,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2.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世界而言影响非常深远,相应的20世纪的世界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社会主义浪潮迅速席卷全球。
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数量方面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也影响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部分在第八单元起着一个引导性作用。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1.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识。
四、学习过程1.第一环节:课前通过借助书籍或网络等,对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解,明确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有关俩人的一些重大事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3ae91b5f0e7cd184253632.png)
重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电视纪录片《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片头剪辑。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公开投票一个月评选上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名列榜首。马克思为什么能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呢?马克思被称为反资本主义的头号斗士,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推崇?
二、伟大的友谊
导入课题:马克思与恩格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且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参与建党活动,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提炼信息,用提纲式归纳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早年活动与他们之间的友谊)
1.马克思的伟大转变
理论研究: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后又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问题2怎样理解三大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革命理论指导,也为科学革命理论创立提供了经验教训。)
史料感悟:(一学生朗读)
历史感悟: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身上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
优秀品质:积极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真理和为人类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等。
三、“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导入课题:(幻灯片)“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共产党宣言》何时发表?内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85d197e21af45b307a8a4.png)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熟练说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
(2)能用主要史实说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英国广播公司曾于1999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一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结果,马克思在此次评选中位居榜首。
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如此之高?认为马克思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二、讲授新课。
(一)《共产党宣言》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教师: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理论的,那么,学生: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有关内容,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工作”插图及所学知识,学生: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理论,除了当时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外,关键在于他们能够顺应时代需要,追求真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人类的进步事(在谈启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以充分发挥历史科学的德育功能。
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虚心学习,善于学习;注重合作,互相激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志存高远,树立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崇高理想等。
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马克思、恩格斯教师:从根本上说,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那个时代所取得的优秀文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必要条件,没有这些,马克思主义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时代发展的需要及其所提供的条件与二人的主观努力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从这个角度上说,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某个天才思想家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结果。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内容、意义)教师:学生:1848学生:教师:《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理解和归纳)学生:主要有四点内容:第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第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第三,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第四,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fad42b83c4bb4cf7ecd169.png)
作者:丁晓平必修1专题8·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教科书以及老师提供的材料,经行推理分析与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答案;教师设计启发性、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问答法导入:(PPT)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和英国BBC广播公司发起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投票活动,马克思在两次投票结果中均列第一,而爱因斯坦只能屈居第二。
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波及世界,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剧增。
马克思的两本著作《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由于其巨大的现实意义也受到热捧,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伟大导师的一个伟大思想——专题八的第一个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首先我们来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使财富迅速积累,那么工业革命出来带来财富还带来了什么呢?我们看下面的材料。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工业革命带来财富的同时还带来什么?(PPT,图片,材料)8岁女孩萨拉是高沃煤矿通风口的值班工人:“我早晨4点钟有时3点半就来……我喜欢唱歌,但在黑暗中我不敢唱……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矿坑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
《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
三、教学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提问法为主;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
(教师总结)欧仁•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
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
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
(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
(投影知识目标)
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
一理论来源(投影板书)
1 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圣西门
②傅立叶
③欧文
2 德国的古典哲学
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提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三个,先看空想社会主义。
大家看这一标题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
①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②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19世纪初,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与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投影三人图片,结合三人观点给学生介绍;投影“新和谐公社”蓝图,深化学生对欧文观点的理解。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傅立叶主张实行和谐的社会制度,要求阶级调和与合作,人们按兴趣从事工作。
欧文则是个社会主义的实验者,具体运用于实践中,最后破产失败。
(补充知识)除了空想社会主义外,还有两个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及历史唯物主义;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部分。
(投影三个理论来源与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的一一对应关系)
强调:这一个标题主要讲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重点掌握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
过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提到《共产党宣言》,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两位伟人。
(学生一起回答两位伟人后,教师介绍)
1844年8月,两人结下伟大友谊
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6年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加入并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2月起草了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下面看《共产党宣言》这一框题,解决四个问题:(投影板书)
二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
1 时间
2 创始人
3 内容
4 意义
(组织学生一起回答前两个问题,结合学生答的第三个问题,进行补充完善)
有关《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同学们看到了最根本的部分,即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同时,这一理论也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两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投影板书)
(随着板书所出现的关键词讲《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首先肯定了资本主义的作用。
它提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先进性在于它不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能不断创造财富,增加资本积累。
但是资本主义在发展中也不断地加剧阶级矛盾,它越发展越是要剥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一无所有,必然会起来反抗,而且发展越快反抗的强度就越大,因而《共产党宣言》第二条又指出了资本主义是必然要灭亡的秘密。
担任灭亡资本主义历史使命的阶级是受资产阶级压迫的无产阶级,《宣言》第三条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无产阶级解放只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那么无产阶级所建立的未来社会的原则是什么?第四条指出来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创造的新社会,它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适合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更能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并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
(提问学生意义,教师总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3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影响。
强调:这一标题我们共掌握四个问题,对于内容的掌握抓住四点,意义抓住三点。
过渡:(投影法国国旗)
提问:1.这是哪国国旗?2.三色代表什么?
(教师)法国国旗,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此处针对学生由蓝色想到的海洋引导其联想到自由。
)法国人民为了追求这种自由平等的生活进行不断的奋斗,第11课学了走向艰难的共和历程,法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统治,通过斗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但资产阶级统治下人民并没有得到所想的民主生活,由是浪漫而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法国人民又举起了武器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这就是所要讲的下一个框题:马
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投影板书)
三实践──巴黎公社
1 政权性质
2 最高权力机关
3 改革法令
4 作用
联系前面所学普法战争提问:德意志统一是通过哪三次王朝战争?
(教师)最后一次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巴黎人民为保卫首都巴黎组成国民自卫军。
但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认为国民自卫军的存在对其统治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而于1871年3月18日派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工人群众发动起义,由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权,下面大家看这一框题内容,考虑上面四个问题。
注意政权性质即指政府权利掌握在谁手中,为谁服务。
(由学生读后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提示巴黎公社政权性质)
巴黎公社政权性质是新型的工人政权,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法令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颁布义务教育法令。
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心消灭巴黎公社,对巴黎人民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五月流血周”。
(简介五月流血周,投影巴黎公社社员英勇就义与当今的巴黎公社社员墙。
)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有重要意义。
[总结](投影本节所讲内容,强调重点掌握问题)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失败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无产阶级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下课所要学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及我们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证明了这一规律。
正如课前所欣赏的《国际歌》中所说“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