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7(湘教版必修2)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从容说课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
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
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人口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地域文化与人口-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与人口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理解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3.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4.讨论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域文化与人口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3.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4.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与人口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研究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
四、教学难点1.讨论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授课法;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导入:教师呈现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所面对的问题,如何才能够摆脱困境;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当地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3.教师点拨:教师介绍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发展中利用当地文化,并引入下一个主题。
第二节: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1.导入:教师使用PPT呈现中国人口密度图,让学生自主分析人口密集地区和稀疏地区;2.学生探究:学生集体探究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以及其影响;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的影响。
第三节: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1.导入:教师以某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呈现该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变迁的数据,并介绍人口迁移的原因;2.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并分组讨论;3.教师梳理: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整合和梳理。
第四节: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导入:教师呈现一份城市化进程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学生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某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当地产业、经济、人口的影响;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议。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2.个人或小组作业;3.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1章第4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案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22
—24,查找资料,了解不
同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相关
事例。
2、请xxx同学单独为大家
准备爱尔兰的相关婚俗资
提醒学生预习书本,
提示学生主要知识点
和身边的案例,给学
生自学方向,为课程
的讲授打下基础。
湘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地域文化和人口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一次的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大家猜一下这些属于文化吗?【承转】:8分钟·师:请同学们翻阅课本,告诉老师文化是什么?生:回答文化的概念。
师:那从这句话可以总结出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吗?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文化特点。
师: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两个小题来考验大家对这个概念的掌握程度吧。
【承转】3分钟师:我们再接着往下看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什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即地域文化。
那具体的地域文化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翻阅ppt)【活动探究】5分钟师:我们融水县的各民族有哪些自己的地域文化呢?请同学们思考两分钟,待会老师抽人起来回答问题。
生:思考交流,并且成功回答出自己民族或者其他民族的地域文化。
【承转】5分钟师:接下来看到外国的文化与人口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老师在课件上设置的问题。
生:在课本上找到相应内容并成功完成问题。
【承转】5分钟师:接下来看到中国的文化与人口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老师在课件上设置的问题。
生:在课本上找到相应内容并成功完成问题。
(教师要注意讲文化在变化之后它的意义,也就是每一段的内容,)【课堂练习】10分钟师:今天的内容整体来说比较简单,那么剩下一点时间呢,我们就做个小题巩固一下。
【课堂小结】2分钟新课,既能激起同学的思考,又能为新内容进行铺垫。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另外在学习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巩固,有利于深化记忆。
通过设计一个与同学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思考题,加深同学们对于文化这一概念以及相关内容的理解。
讲述完新课内容之后,对总结内容的进行整合设置题目,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湘教版必修2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读课标,找方向。
1 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二、读课文,找知识点。
1、文化和地域文化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地域文化:一定长时间形成的特定现象。
[自主探究] 举例说明文化和地域文化(如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等等)★2、外国文化与人口(1)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这些差异对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最大。
(2)婚俗影响,主要表现在和。
(3)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出生率;婚姻关系,出生率。
发达国家:初婚年龄,出生率;婚姻关系,出生率。
(4)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宗教一般不反对。
[合作探究1]1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 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有哪些?2 欧洲信奉基督教,为何出生率最低?★3、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2)生育方面表现为:从到;从到。
职业选择表现为:从到。
人口流动表现为:从到。
[合作探究2]1 举例说明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形成此观念的原因是什么?3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对人口有何影响?三.练习巩固。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梆子 B豫剧 C盆地 D城市2.导致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的主要因素是()A 经常发生战乱 B先进的生产方式 C妇女所占的比重小D宗教信仰普遍3.能够影响人口生育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A只生一个好 B 男女都一样 C多子多福 D四海为家四.课后作业。
(自主完成“中学第二教材”P13-14的习题)。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1章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设计思路:本节是本单元最后一节,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容量和人口的迁移;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节教材是对前三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教材分析: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理学対文化的理解是较宽泛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
因此,地理学中文化指与自然求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
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练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入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人口之同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能力目标:1.学会整理、分析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合作探究问题;2.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3.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2.阅读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了解我国有关法律;3.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文综组张建娥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制作课件。
学生:调查当地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预习新课。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兵马俑”“荷兰风车”师以上材料是不是文化现象?生是。
师从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差异呢?如果有,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现象称为什么?生有。
称为地域文化。
师(精讲)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设计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素质的概念(2)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作为社会的人,其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2)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毁坏环境,其中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德育目标明确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并付诸行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对生产和生活中典型事例的具体分析,说明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人口数量与环境》一节里,我们了解到:环境恶化与人口数量的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人口数量的多少并非是惟一的、决定性的因素。
人口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1.4《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一、概念(板书)1.人口素质的概念(板书)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某个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的整体。
2.人口身体素质(板书)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人口素质的好坏,一方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
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影响。
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板书)1.社会环境因素(板书)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说课稿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说教材《地域文化与人口》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的最后一节,主要涉及三方面知识:文化与地域文化、文化背景与人口和中国文化与人口。
通过该节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影响人口问题的因素。
本节内容紧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地域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且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极为密切,是地理实践力的落实,虽然该节内容在本章中所占篇幅最少,但该节是对前三节内容的一个延伸,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非常有利。
二、说学情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对人口数量的增长模式、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迁移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平时的学习对文化可能涉及的不多,尤其是学生对外国文化不够了解,所以应该多举一些外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实例,通过多列举图文资料和案例法来帮助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四、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教学难点:文化与地域文化五、说教法与学法l、教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2、学法:资料收集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3、拓展延伸4、总结新课5、巩固练习6、布置作业七、说板书一、文化与地域文化二、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 婚俗与宗教三、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早婚早育→晚婚晚育多育多子→只生一个学而优则仕→全民经商安土重迁→四海为家。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备课资料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Word版含解析
备课资料一、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根据印度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01年3月1日0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并且还以每年2 000万的速度继续增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算,到2018年或202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造成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印度人传统上有“多子多福”的思想,让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情。
占印度人口83%以上的印度教徒认为,一个没有儿子的父亲是一生中最大的不幸,人死后必须有儿子举火焚尸,主持火葬,才能超脱地狱;若没有儿子举哀,死者不能升天。
因此,不生儿子誓不罢休者大有人在。
第二,当今印度妇女的地位仍比较低下。
虽然早在1961年印度政府就颁布了《禁止嫁妆法》,但嫁女送巨额嫁妆依然普遍。
实际上,嫁妆的多少不仅决定新娘在夫家的地位,甚至决定了她个人的生命安危。
新娘因嫁妆不够丰厚而遭夫家打骂的事可谓“见怪不怪”,严重的甚至会被活活烧死,男方则可另娶。
印度教经典明文规定,女子结婚5年内若不能生育儿子,丈夫有权再娶一妻。
所以,在印度只生女儿的妻子会受到怎样的歧视,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早婚早育严重,婴儿死亡率高。
印度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多,历来“多产成习”,加之全国1/3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造成婴儿死亡率偏高,因此人们认为只有多生,婴儿成活率才高。
另外,印度的早婚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50%以上的姑娘不到18岁就成婚,结果形成一个典型的过早、过频、过多的生育模式;大约33%的已婚妇女生育间隔不到2年,这也是婴儿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
第四,避孕措施不力,计划生育工具供不应求也是造成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
现在,印度1.68亿对夫妻中只有44%采取了有效的避孕措施。
印度大约74%的农村人口由于交通和通讯不便,而得不到生育保健和基本保健设施的帮助。
失控的人口犹如一匹奔跑的野马,极大地冲击着印度经济的发展。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8
文化背景与人口 中国文化与人口
婚俗 宗教
婚育观 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
4/5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8
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基本掌握了本节的基础知识,具 有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比如在时间的控制上,要留给学生更充分的 思考、交流时间;在学生活动上,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情分析
1 、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 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
2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 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部分内容的学习;
3、高一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更活跃一些,小组讨论可行性大。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5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8
知识点三: 中国文化与人 口
1.播放《孔雀东南飞》 中的部分音频, 提出有 关古时婚育观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2.展 示 林 志 玲 图 片 和 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现 代的婚育观。 3.展示问题:中国文化 对人口的影响表现在 哪些方面, 具体有哪些 变化?学生结合教材 内容回答。 4.展 示 表 格 , 提 出 问 题,古代和现代文化产 生的社会背景和中国 文化对人口发展产生 的积极意义。 引导学生 思考完成。
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和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原创]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版必修2)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知道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能够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学习重点】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2、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学习过程】【结构预习】一、文化背景与人口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地域文化?文化与人口之间有什么关系?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的产生作用。
2、分析下列地理事物属于文化范畴的有哪些?黄山云海京剧地铁窑洞校园雕塑城市壶口瀑布五台山寺庙三北防护林未成年人保护法长城锡林郭勒草原【协作指导】1、阅读教材分析回答婚俗和宗教对人口发展有什么影响?俗影响出生率,初婚年龄大小、婚姻是否稳定影响人口的发展。
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导致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如南亚、非洲的许多国家属于此种类型;而在发达国家,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家庭观念的影响,许多年轻人选择了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加上婚姻关系的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些现象都会降低出生率,从而使人口发展缓慢,如英国、德国、北欧许多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采取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结构预习】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
2、阅读教材回答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协作指导】3、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填写表中空格【拓展训练】1、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2、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3、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男人④只生一个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A.商人B.农民C.工人D.官吏5、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安土重迁C.逐水而迁D.四海为家6、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主要原因是A.养儿防老B.扩大教派的势力C.发展农业生产D.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7、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8、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陕北民歌B.农田C.山东蓬莱常出现的海市蜃楼D.奥运会9、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10、下列因素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不大的是A.宗教信仰B.初婚年龄C.婚姻的稳定程度D.自然环境11、能正确反映出农村、城市妇女生育子女与文化素质关系的描述是A.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农村呈正比例关系B.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城市呈正比例关系C文化素质越高,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相应减少D.文化素质越高,一般会降低妇女的生育能力。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通过增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媒体与教具]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而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
”为什么会形成这两种不同的生育观呢?【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概念辨析【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区别。
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判断】下列地理事物哪些属于文化?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海南岛服装空气房屋冲积平原火车梯田宗教三个代表太阳光校规【总结】通俗地说,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经过人类活动改造的自然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
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由人类创造。
【承转】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基础。
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我们常说东方文化、西方文化,这两种文化除了语言、文字上有差异外,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学生回答【承转】这种差异有物质方面的如服饰、建筑,也有非物质方面的如生活习惯、价值观、制度等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优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优秀教案课题地域文化与人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教案内容备课札记一、自主学习[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文化因素除了影响人口的机械增长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资料思考回答:(1)天主教反对包括堕胎在内的人为控制生育的方法,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帝赐予的,实行控制就是对神的意旨的违反。
(2)爱尔兰妇女平均初婚年龄1926年为29.1岁。
1951年50岁女性未结婚的占同龄的50%。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过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生育观不同,生育观是文化的一部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2第一自然段,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板书]一、文化与地域文化:[点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过渡]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婚俗和宗教,看课本P22比较不同类型国家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实例婚俗初婚年龄婚姻关系宗教[板书]二、外国文化与人口[点拨]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实例婚俗初婚年龄初婚年龄偏低,妇女生育年龄提前,剩余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小,从而加快了人口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完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较多,可以降低人口出生率许多发达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7 湘教版必修2
地域文化与人口【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在设计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课堂主题这一理念,设计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实例的讲解和例子的引用上,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上也大量的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具体教学上,我觉得“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这一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教材分析】:(1)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2)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3、理解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
3、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阅读古文《孔雀东南飞》,并上网查询相关资料;(2)教师在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因素;(3)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4)给学生分组【新课教学】【导入新课】: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课堂出现讨论的声音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人口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在设计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课堂主题这一理念,设计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实例的讲解和例子的引用上,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上也大量的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具体教学上,我觉得“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这一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教材分析】:(1)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2)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3、理解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
3、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阅读古文《孔雀东南飞》,并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2)教师在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因素;
(3)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4)给学生分组
【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
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
学生讨论:课堂出现讨论的声音
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师:书写标题地域文化与人口
【点评】这种导入尽管没有新颖性,但是对于利用新课的导入去考察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掌握情况,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导入,感觉没有拖泥带水,比较自然的将内容过渡到所要学习的环节。
【讲授新课1】--概念辨析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然后作以下补充: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师: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
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师: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师:对,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师:首先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投影:
师:大家看这张表格,我们分四组完成这张表格,每一组在完成一个空格的同时,也要讲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给学生分组,并确定各组需要讨论的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引入,引导学生来分析材料,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同时针对中西方人口出生率的现状,在完成简单的对比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造成以上原因的深层次原因。
这个原因的分析,主要通过开放式讨论进行。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即在学生归纳总结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完善学生的总结。
【讲授新课2】-中外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生育年龄要比西方发达同家早,婚姻相对西方来说也要稳定,这些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
通过同学们进一步的挖掘,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婚育年龄、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计算题,计算一下你自己的婚育年龄大概是几岁左右。
学生展开讨论,场面比较活跃。
有学生开始回答。
师:很高兴看到大家的答案,如果是国家计生委主任看到这个答案的话,我估计他不会再为计划生育担心了(学生笑)虽然大家的答案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基本相同,大家基本上将这个年龄定在24岁以后,有很多人还将这个年龄划到了28岁以后,从婚育年龄上看,你们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学生又笑)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呢?
提问部份学生。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答案涉及求学、事业、不想过早有家庭的压力等
师:在这里,我已经看到我们同学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化也正在悄然的经历一场变革,这也正印证了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
接下来,我们就来将中国的古代文化与你们现在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作一个比较,看看这两种文化对我们国家的人口究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转入“中国文化与人口”
【点评】这一过程的教学,在课堂气氛上较为活跃,同时采用开放式发言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但是,感觉在课堂的调控方面感觉比较吃力,主要是担心学生的发言可能脱离主题。
【讲授新课3】--中国文化与人口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投影“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师: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够读出当时婚姻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当时的结婚年龄比较早,十七岁就已经结婚了。
师:为什么那个时候,结婚的年龄这么早呢?这么早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
生答:当时人口少,人均寿命短,劳动力不足。
在当时,早婚有利于劳动力的增加。
在听完回答后,教师拿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请一位同学朗读婚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的内容。
师:在学习了婚姻法的部份内容以后,大家以后可不能违法啊(学生笑)
师:刚才婚姻法里提到的“晚婚”和“计划生育”内容,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吗?
学生回答
师:从孔雀东南飞到我国的婚姻法,我国的婚育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答:说明了我国的婚育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说明了中国的文化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张表格,来看看中国文化对我国人口的其它方面古今影响的变化。
投影:
师:在完成这张表格之前,我们再来看“孔雀东南飞”
幻灯变换:“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师:这段文字里面,我们看到,焦仲卿的母亲要休刘兰芝是说“此妇无礼节”,我想问一下,刘兰芝在哪里失了礼节呢?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原因是刘兰芝没有生育,而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失了礼节。
师:对,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
现在我们看屏幕
投影:《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
师:从这则材料里,我们看到刘兰芝在当时没有生育,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的确是失了礼节。
但是看看现在,我们还有这样的观念吗?我们当前又是怎样一种生育观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来分组讨论,解决两张表格,将两张表格下发。
投影:
表格一
表格二
学生分组讨论,并开始填写
【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将《孔雀东南飞》中的内容两次引入,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内容也带进课堂,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运用诙谐风趣的语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这样的处理,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对现实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方法较多的采用了对比教学法和讨论法,有助于学生对是是非的判断。
同时最后两张表格下发,让学生自己完成,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的区分
1、文化
2、地域文化
二、中西方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1、中西方婚姻对人口的影响
2、中西方宗教对人口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1、古今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文化是发展的
3、对文化的态度
【作业设计】
【问题研讨】
1、对婚姻稳定性的中西方对比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中国离婚率变化的正确理解,如我国目前部分地区离婚率也达到了发达国家,这在解释时要分地区,分文化的地区差异来理解。
2、对全民皆商这一提法的看法,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