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
(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的深入解读。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和思考。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体验作品,感受人物的心情。
(2)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1)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4篇)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理的幽径悲剧教案【优秀4篇】。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不同时期的形态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通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研讨课题,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情感画廊:(形象)
1、指导语:过渡语(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
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的有关语段,根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
3、评价:学生自愿或点答学生上台朗读,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示自创小诗一首,由学生点评。
三、星级沙龙:(主题)
1、指导语:小组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如实整理成条文的形式。
(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
一星级:(课题)
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挑战权威)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十字架”的讨论)
课文较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
四、课文朗读:
1、指导语:在座位上带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为大家朗读
《幽径悲剧》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3)实践文学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热爱和关注;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然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文本分析:
(1)梳理文本情节,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赏析重要语句,品味作品语言。
2. 教学重点:
(1)作品情节的概括;
(2)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3)作品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并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 感悟作品中的悲剧精神;
3. 深入挖掘作品的时代意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状态。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情节,感知人物;(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悲剧精神;(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意义。
4. 课堂讲解:
(1)讲解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2)引导学生思考悲剧的时代意义;
幽径悲剧讲课稿
《幽径悲剧》
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视它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此来震憾人们,反思悲剧根源,呼吁人们关注一切生灵,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析,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
3、通过文本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
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尝试圈点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②北京大学朗润园前一位老人养了一池荷花。微风拂处,半湖摇翠,荷花竞相开放。孕育这片红荷的老人有着传奇的一生。
正如哲人所言:艰难能造就伟大的心灵。他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从小吃的是红高粱饼子就咸菜。靠接济读完中学,上中学时竟然喜欢上了英语,进而喜欢上了外国文学。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同学北上考大学,结果,只有3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就读清华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对梵文产生了兴趣,大学期间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留学德国,被二战的硝烟所困,这一住就是10年。而正是这10年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归国后的他,执教北大,致力于中印文化研究。然而十年文革浩劫让他受尽凌辱。他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也从未放弃救世治学之道,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篇一:《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预习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二.介绍作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
2、师: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径的特点,而在这条神奇的幽径中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最深?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三.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
1.师: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让作者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角色,速读概括古藤的特点。
明确:精神寄托于安慰.
2.作者除了写幽径上的藤萝,还提到哪里的藤萝?作用?
明确: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特征。(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怀。
(2)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悲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分析《幽径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2)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
(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如何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
(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2)教师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收获,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
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请谈谈你对《幽径悲剧》主题思想的理解。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6篇)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6篇)
幽径悲剧的教案篇一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半学期了,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历程,深受新课改的冼礼,在教材钻研、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领域都有着较大的收获。教师明显表现出关注学生,重视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和其他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民主平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过程,重视引导求异思维,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等贯彻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一致希望能让学生以一种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不费劲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多数同学已表现出对数学的一定兴趣,并已逐渐适应,形成初步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已逐渐懂得倾听他人发言,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一、在教材探研方面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突出了知识的形式的探究过程,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1.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领略教材图例的含义,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在新教材的例题、"做一做"中,都有一些漂亮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我们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把握好这些插图的内容,领略插图的含义,根据插图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如:在"比一比"中的"做一做"里有5幅插图,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插图开展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分组活动。在比长短中,我开展"谁的胳膊长"的趣味比赛活动,先分小组比出谁是小组中胳膊最长的同学,再组与组比较,比出谁是全班胳膊最长的同学。这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小组里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站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位置。
幽径悲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悲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悲剧作品《幽径悲剧》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悲剧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提高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
1. 作品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包括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作品情节梳理:
带领学生阅读作品,概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冲突和矛盾,引导学生理解悲剧的起因和发展。
3. 作品主题分析:
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悲剧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悲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作品《幽径悲剧》的情节和主题分析。
2. 教学难点:
作品中的深刻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的理解。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
1. 阅读法:
让学生阅读作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作品。
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思维的碰撞和创造力的发挥。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作品分析的深度,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分析《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能够把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3)能够欣赏并评价作者的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通过写作、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创作年代、作品类型等。
2. 作品情节梳理: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等。
3. 作品主题分析: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4. 作品艺术特色鉴赏:修辞手法、文学风格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作品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作品主题的探讨和鉴赏。
2. 教学难点:
(1)作品中的复杂人物性格和心理描写。
(2)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作品背景、情节、主题等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深入探讨人物心理和作品主题。
五、教学进程
1. 第一课时:作品背景介绍,情节梳理,初步感受作品魅力。
2.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主题,探讨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 第三课时:欣赏作品艺术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新人教语文《幽径悲剧》教学案
D&L精品
教育辅导用书板块
《幽径悲剧》教学案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幽径悲剧》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较长,内涵不浅,要让刚升入八年级的学生一节课内学完、学好此文,教学流程既不能繁冗复杂,教学内容又不能浮在表面。于是我追求简明流畅的流程设计,浅入深出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引导中提升。
本课设计尝试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问题是阅读的基本问题,确也是大多数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本课让学生在阅读基本要求下,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期学会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本课设计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根本理念,教学目标学生确定,课堂时间学生把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感悟品味各家畅谈,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做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幽径悲剧》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关注的是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幽径悲剧》集中体现了这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
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传达不到位现象。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例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
八年级幽径悲剧教案
八年级幽径悲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季羡林。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和议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古藤被毁的悲愤之情,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幽径之美和古藤之悲。
品味文中细腻而深沉的语言。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古藤被毁抒发的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致,比如青山绿水、繁花似锦。然而,当这些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时,我们会感到痛心和惋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看看作者笔下的幽径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幽径之美
1、请学生朗读描写幽径的段落,思考:幽径美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回答:幽径有曲径通幽之美,有四季不同的景色之美,有和谐宁静之美等。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体的描写语句,进行赏析。
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描写幽径的美?
明确:通过描写幽径的美,为下文古藤的被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悲剧色彩。
(四)再读课文,感受古藤之悲
1、默读课文中描写古藤的部分,思考:古藤有什么特点?它的遭
遇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古藤古老苍劲、盘曲而上、生命力旺盛;古藤被砍断,惨遭毁灭。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并分析《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能够把握作品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人性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品味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取长补短。
3.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五、教学内容
1.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了解《幽径悲剧》的创作背景。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
3. 品味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加以运用。
4.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情感体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幽径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哲理。
2.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幽径悲剧》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3. 合作探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提高分析能力。
4. 课堂讲解:
(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5. 情感体验: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3篇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
走近名人,成为名人
我当评论家
我当文学欣赏家
我来寄语
二、我当评论家
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
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
1、出示要求:
(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
(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内容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以及学生对相关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环保主题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幽径悲剧》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的背景介绍和课文的相关解读。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通过引入课文作者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2. 阅读理解: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批判性思维: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幽径悲剧》的教案3篇
山水林天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成效评估布点要求
一体化修复工程成效评估布点是对工程进行综合评估和监测,以科学评价工程实施效果,
为随后的工程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下面将从工程成效评估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步
骤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工程成效评估的目的
通过对一体化修复工程成效进行评估,可以客观、科学地评价工程实施的效果,发现和解
决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为随后的工程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包括:
1. 评价工程实施的效果,包括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
2. 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随后的工程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让各方更好地了解工程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二、工程成效评估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评估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客观、准确地评估工程实施的效果。
2. 综合性原则:评估要全面地考虑工程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不能片面地只看到单一方面的效果。
3. 可比性原则:评估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让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工程实施效
果能够进行比较,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4.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决策参考。
5. 公开透明原则:评估的结果要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放,让各方都能了解工程实施
的效果和影响。
三、工程成效评估的方法
1. 现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勘察和实地监测来获得一些原始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评估
提供基础。
2. 数据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明确数据的意义,并对数据进行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1、迅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2、阅读、概括
3、组织交流
三、研读课文
(一)引导学生学习写古藤之美的部分
1、“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
2、古藤萝之美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阅读、赏析、绘画、交流
3、幽径四季之美
藤萝之美,作者并没有一下笔就写,而是在此之前先写幽径四季之美,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
请同学朗读。
4、总结:很显然,作者写古藤之美的思路是这样的:先写幽径四季之美,再写幽径古藤之美,你能说说作家为何这样安排吗?
明确: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以环境之美来烘托古藤萝之美。
5、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
明确:反衬。
(二)引导学生学习写古藤萝悲剧的几段文字。
1、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的文字,说一说,最令你触目惊心的是哪些文字?
明确:"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把悲剧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
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引起人们的共呜和深思,为下文议论、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最后五段。
1、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的心情?
明确:悲哀至极
2、你能说说作者为何如此伤心吗?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第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毁而又投拆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3、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古藤毁于愚民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4、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是“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移的决心。
四、小结课文
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毁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这是一篇美文,文章多种表达手法的运用,精练、通俗而雅致的语言,我们下一节课体会研讨。
五、拓展延伸:
1、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2、假如你现在站在死去的紫藤萝面前,碰到悲剧的制造者,你会说些什么?
六、课后作业
根据古藤萝的悲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幽径四季之美幽径古藤之美幽径古藤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