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团队简介

合集下载

莆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项目对接材料

莆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项目对接材料

莆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项目对接材料)2014年7月15日一学院简介机电工程学院创办于1993年,是2013年6月从电子信息工程系分离出来的一个颇具实力的工科学院。

学院下设4个系部:测控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1个科研机构:机电技术研究所。

学院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CAD/CAM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基础综合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3400多平米,仪器设备总值高达3600多万元。

下设8个基础实验室,3个工程实训室,9个专业实验室。

校外建有6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建有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专业学术期刊近百种,专业图书近6000余册。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9人;博士4人,硕士21人。

教师中有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3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称号,获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6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各类收入39篇;出版专著2部;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获批中央财政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25项,连续三年获得校级科研先进单位,已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育人氛围。

二主要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宋一然:教授,现任莆田学院副校长,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以他为带头人的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参加过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新型自动植入内窥镜系统研究”和国家“863”计划“全蠕动蠕动机器人驱动内窥镜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科研成果《新型自动植入内窥镜系统》、《微型多关节仿生蠕动医用机器人诊查系统》通过国家教育部的鉴定。

先后撰写了《基于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运动机理》、《基于网络远程控制的核管道插接焊缝检测机器人系统》、《Research cn Miniature Hexapod Bio-robot》、《Research cn Oil /Gas ln-pipe lnspection Robot》等四十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上,并多次赴日本东京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非触即发——记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合教授团队

非触即发——记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合教授团队

相 关 民 用 项 目做 了不 少 ,但 这 段 经 历 对
1994年 ,作 为高 级 访 问学 者 ,张 合
可 以 想 见 ,这 样 一 个 至 关 重 要 的 我 后来的发展也很 有帮助 .因为引信首 赴 加 拿 大 滑 铁 卢 大 学 从 事 传 感 器 与 信
武 器 装 备 ,战 后 的 新 中国 不 能 没 有 ,而 先就 得知道 目标在哪里 ,也 就是实现精 号 处 理 研 究 、国 外 与 国 内迥 然 不 同 的
经 了3个 阶 段 ,第一 代 就 是 从 苏 联 引进 术 还 发 现 了数 十 个 地 下 墓 穴 、“磁 地 质 增 强 ,才 能 真 正 强 大 起 来 果 然 ,几 年
一 定距离 时 ),内置电路 即
战 火III应 运 lf iPl<
为 了 提 高 弹 药 的 毁 伤 效 能 ,在 第 爆 ,可 以说 是 现 代 智 能 弹 药
战争 的需要推 动了武器 的发展 . 谈 及 现 代 引信 的 重 要 性 ,还 得 回 到 战 争 中 .
二 次世界大 战中近炸 引信应 运而生 . 1940年 ,英国发展 出与雷达 原理相 同 的无线 电近 炸引信 的原 型 美国参 战 后 ,在 美国科 技及研 究局主持之下完成
如 约而 至 ,它 数十 年 如 一 日地 描 绘 着 中 多人都知道前两项——原
国科 技 的新 景 象 ,为不 断发 展 壮 大 的 科 子 弹 和 雷 达 ,第 三 个 却
学之 林 增 添 新 的光 辉 、 在 2017年度 群 星 鲜 为 人 知 ,那 就 是 变 时
闪 耀 的 颁 奖 盛 典 中 ,记 者 注 意 到 了这 样 引信 ,也 叫近炸 引信 。在

西安交大简介

西安交大简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前身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创建于1953年,本学科点1988年和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为全国第一批“机械制造”博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及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单位,1998年获得第一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博士点授权。

本学科点在2001-2005年建设期间,以国家装备制造技术需求与制造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为导向,开展了快速成型与快速模具制造、制造信息化、高速高精密装备自动化、微纳制造与微机电系统、精密制造与测量、生物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在2000年的五个学科方向基础上,根据目前学科设置和发展状况,凝练学科方向,拓展前沿研究,重点建设了四个研究方向:(1)快速制造;(2)微纳制造;(3)数字化制造;(4)生物制造。

学院简介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创建于1913年,1956年随校迁至西安;机械学系成立于1985年,两系在1994年6月合并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

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现已成为国家培养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

机械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学院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教授60人(包括博士生导师48人),副教授52人,高级工程师10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2007年学科评估第3)、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及仪器、设计艺术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辊弯成型团队简介-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辊弯成型团队简介-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高强钢塑 性成形理 论 普 碳 钢
辊弯成型 工艺规划
轧辊联动 与协同运 动控制
准静态有 限元分析
机电一体 化装备研 制
3、变截面辊弯成型新技术
揭示了辊型轮廓曲线和板料型面之间的运动关系, 解决了成型辊位置、速度与轨迹的匹配问题,攻克了单 机架多轧辊联动成形且多机架之间协调运动的难题,掌 握了变截面辊弯成型控制的核心技术。
高强钢
控制系统开发
变截面辊弯成型
超高强钢Leabharlann 模具与装备四、培养计划
本研究方向是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材料学、塑性力学等 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领域。依托“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开展硕士研 究生的招生与培养。
1.培养方案:
参阅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网站“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2.课程设置:
以“机械工程”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要求为准。同时 作为该方向的研究生应有足够的专业综合知识,将依据研究方向学习 以下相关课程:高等机构学、弹塑性力学、有限元分析技术、复杂机 械系统智能控制 、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 等。
辊弯成型团队简介
依托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研究基地:北京市变截面辊弯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所在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主要内容
一、团队基本情况
二、研究基础
三、研究特色、优势
四、培养计划 五、团队成员情况
一、团队基本情况
辊弯成形团队教学科研人员9人其中: 高级职称 7人 中级职称 2人 博士学位获得者 5人 科技开发人员 20余人
在研主要项目
1. 北京市精机工程项目:激光辅助超高强钢变截面辊弯成形装备样机研制,(项目号: Z1211000078122002),2012-2014 2. 国家支撑计划项目:高强钢三维辊压成型技术开发,(项目号:2011BAG03B03), 2011-2013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可重构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普适性建 模及通用算法研究, (项目号: 51105003) 2012-2014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涉及应变速率与温升效应的先进高强度钢辊式冷弯成形断裂预测 研究,(项目编号:51205004)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涉及不同加载路径和非均匀应变场亚稳定流动规律的具有加载 路径和应变范围普适性的板料成形本构关系的建立” ,(项目编号:51475003) 6.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涉及先进高强钢连续加载-卸载-在加载状态下复杂变形 行为的辊式冷弯成形回弹预测。(项目编号3152010)”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职称
教授
高校教龄
18 年
工作部门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 行政职务 太阳能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 院
联系地址、邮编
南京市江宁区泓景大道 99 号金陵科技学院 211169
办公电话
18913806929
移动电话
13605175559
பைடு நூலகம்
电子邮件地址
yz@
获奖情况(校级及以上)

发证 证书编
获奖项目名称
为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本专业加强与行业主管机构及相关企业的联系,进行产学合作。 2008 年 4 月本专业与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校企合作, 本专业两位老师被企业特聘为高级工程师,在企业研发中心挂职,利用南消国家级大空间火 灾消防实验室,由本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进行项目合作和产品研发。2008 年 6 月本专业与南京沙得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进行太阳能光电领域 的研究和新产品研发,本专业教师担任技术顾问,指导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太阳能实用新 型专利产品已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中。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实行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开展了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根本的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在实验室 建设方面,结合实际应用,突出实践,成立建筑智能化实验中心,该中心 2009 年被评为江 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该中心为省内同类专业中唯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专业教学指
导委员会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 8 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得光电组三等 三等奖 第一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重庆人。

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

1988年4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陕西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

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彭勇,男,1961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

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西安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

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汽车与机械⼯程学院 l学院简介 长沙理⼯⼤学汽车与机械⼯程学院是在原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械⼯程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长沙电⼒学院机械教研室、湖南省轻⼯业专科学校机电系等办学⼒量,于2003年组建⽽成。

学院机械和汽车专业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输送了⼀⼤批优秀⼈才,现有全⽇制在校普通本科学⽣1400余⼈和研究⽣80余⼈,连续五年来学院毕业⽣⼀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院现设汽车服务⼯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程机械、机械电⼦⽅向)、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汽车服务⼯程(交通运输)专业为特⾊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程机械、机械电⼦⽅向)专业为国家管理专业、湖南省特⾊专业。

拥有载运⼯具运⽤⼯程学科博⼠学位授予权,机械电⼦⼯程、车辆⼯程、载运⼯具运⽤⼯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4个硕⼠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120⼈,其中教授15⼈,副教授28⼈,博⼠及硕⼠⽣导师28⼈,特聘湖湘学者教授1⼈,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作者1⼈,湖南省青年科技专家1⼈,湖南省优秀教师1⼈。

近五年来,承担了各类课题80多项,年均进院科研经费240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然科学基⾦5项、国家863项⽬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等奖、⼆等奖各1项,获得发明及实⽤新型专利25项,全国优秀学术成果⼀等奖1项,,湖南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奖励5项。

出版学术专著16部,发表科研论⽂7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IP三⼤国际检索⼯具收录的有百余篇。

学院设有汽车⼯程系、机电⼯程系、机械设计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材料成型及控制⼯程系等5个系和实验中⼼、机械⼯程实践与培训中⼼,以及汽车⼯程、机电⼯程、质量可靠性和测控⼯程4个研究所。

教学科研条件⽇臻完善,建成了汽车⼯程实验中⼼、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室、⼯程机械实验室、材料成型及控制实验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重庆人。

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

1988年4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陕西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

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 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彭勇,男,1961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

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西安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

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同名8888)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同名8888)

教授
材料学
1、先进金属材料
14
郭永权

教授
材料学
1、稀土电磁功能材料
2、新能源料
15
陈克丕

副教授
材料学
1、先进陶瓷材料
16
毛雪平

副教授
动力机械及工程
动力工程
1、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及失效预防
17
李宝让

副教授
材料学
1、新能源材料
18
张东博

副教授
材料学
1、先进表面技术与激光加工技术
2、新能源材料
动力工程
1、洁净煤发电技术与设备
2、能源转换的安全与节能
49
张永生

副教授
热能工程
动力工程
1、洁净煤发电技术与设备
2、能源转换的安全与节能
50
孙保民

教授
博导
热能工程
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
1、洁净煤发电技术与设备
2、电站设备状态监测、控制与信息技术
3、传热传质与多相流
51
刘彤

教授
热能工程
动力工程
1、洁净煤发电技术与设备
3、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30
刘忠

教授
热能工程
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
1、洁净煤发电技术与设备
2、能源转换的安全与节能
31
刘文毅

副教授
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
1、能源转换的安全与节能
32
段立强

副教授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工程
1、分布式供能

教授团队简介

教授团队简介

附件2:教授团队简介1、陆璐(Lu Lu),男,汉族,1971年生,江苏宜兴人。

199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期间1999年6月至1999年12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电子电子工程系从事研究助理工作,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在香港城市大学智能制造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基于Web的远程监控、多媒体大对象网络传输服务质量管理等方向研究工作;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曾在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香港分行、微软公司从事高级应用开发顾问和高级系统分析师等工作,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汇丰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提供软件优化和测试咨询工作。

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软件体系设计与架构优化;(2)软件自动化测试;(3)基于Web的远程监控;(4)云计算与虚拟化。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重大专项、及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科技专项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企业委托科技开发项目20余项。

主持开发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及可靠性保障平台,软件自动化功能及性能综合测试平台已经在雅芳(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深圳招商局、深圳电信、广东电网、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东鸿智电器、中山市掌门人商旅服务有限公司等知名行业企业进行成功应用,主持完成的“嵌入式系统软件自动化测试平台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获200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前期相关成果计划帮助中山小家电及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开展数据远程采集,分析,服务和深度挖掘用户使用行为习惯,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近年来已在《IET Software》、《Inter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通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18篇;已申请及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2项。

二级学院及教务处简介

二级学院及教务处简介

二级学院(部)及教务处简介1、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机械等三个学科,各学科已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共有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学院教师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名、上海市“曙光学者”6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名。

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签订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市优秀发明等奖项10余项。

学院拥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一个卓越工程师班、一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三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学院教学科研实验设备齐全,在能源动力和机械设计等领域已形成了电力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基础力量雄厚、成绩突出。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大学生科创上成绩显著,曾多次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科创杯等科创赛事中获奖,连续多年获得宝钢奖学金、上海市“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每年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注重国际学术交流,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并积极组织学生赴加拿大、澳洲参加海外游学项目。

教学领域成果显著,拥有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2个,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近10项。

2、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电力学院的化学学科最早成立于1951年,当时是学校电、动、化三大主干学科之一。

2000年成立环境系,2004年与动力系组建成立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学校整体规划的需要,2012年组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五个本科专业。

2012年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

2012年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

云南省高等学校2012 年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本科)团队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孙学强所在院校:昆明学院主管部门:云南省教育厅填报日期: 2012.4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制填表说明一、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二、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省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三、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当年4月30日。

四、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五、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团队历史沿革、人员构成、目标定位、建设成果等)1、团队历史沿革昆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昆明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云南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培养了五届毕业生共计750人,现有在校本科生600余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依托云南省《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培育学科和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培养云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性创新人才为己任,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平均就业率为96%。

2、人员构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高级职称比例为7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成员有18人,所占比例为75%;具有工程师背景和“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45%。

教学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为42岁,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9人,占3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锻炼,整个教学团队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良好风尚。

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பைடு நூலகம்
3、沈兴全
❖ 教师姓名:沈兴全
❖ 教师资料: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产品的绿色创新设计
❖ 学科领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电子工程
❖ 个人简介: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读于太原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8、李瑞琴
教师姓名:姚竹亭
❖ 教师姓名:李瑞琴 ❖ 教师资料:女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女,教授,博士,博士生
❖ 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 大型机械装备中主动可控技术的基础理论, ❖ 机械与机构的动态设计与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 学科领域: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工程
1992年7月至1995年6月在华北工学院工作,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在徐州
工程机械研究所工作,1996年6月至今在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工作。
2005年6月获中北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7月破格晋升副
教授,2006年7月破格晋升教授,现任中北大学副校长,并兼任省机电一体化
欢迎同学们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参加复试
学院简介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学院现状:
学院现有5个系、6个本科专业、2个基础课程组、 3个教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教授19人,占16.4%, 副教授30人,占25.9%。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 生导师42人,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 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获省教学基本功大 赛一等奖2人。我院共有专任教师103名,其中35岁以 下人员有43人,占41.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 占25%,在读博士29人,第一学历为外校的教师比例 为49.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一览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一览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一览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共10名成员,在多年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中,有强烈的责任感,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团结协作,课程所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教师的专业均为制造类领域专业,专业方向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工程等。

团队中有1名教师是引进的企业技术骨干;有1名是外聘的企业技师,负责校内实习环节;还有3名教师有企业的工经历。

团队成员年龄老、中、青分布合理,符合传、帮、带的发展规律,平均年龄43岁。

团队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8所不同院校。

其中,4名教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认证,学缘结构良好。

教师队伍结构见下表:表1-1 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充实课程团队,外聘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使得培养计划、课程内容的设计更加先进,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该公告可在辽宁教育网网址为的公告栏中第9页查到如下相关信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辽宁省省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在表中第40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2008-07-04 14:06:32辽教发[2008]68号省内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82号)和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申报指南,我厅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0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辽教办[2008]43号),经过学校择优限额申报、初审、汇总、会议评审,我厅同意,2008年共确定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90个,其中,本科50个,高职40个,具体名单见附件。

沈阳大学-机械学院简介

沈阳大学-机械学院简介

十二、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8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等3个专业工程硕士点。

学院现有本科生1428人,研究生44人。

学院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3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学科带头人2人,博士20人。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团结奋进、严谨求实的良好风气,构建了以研究室制为载体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以班主任制为核心的教书育人体系。

依托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材料学科获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及“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的双立项;“先进材料技术实验室”成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009年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获辽宁省示范专业,2010年该专业又获得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铸造方向)两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校获批的唯一学院。

学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秉承德育为先的传统,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成才教育;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养成,大力倡导开展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SRT),效果显著。

学生的考研率逐年提高,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

4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在机械设备、机械加工制造及自动控制方面受到训练,能为企业和科研单位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问题,能够对现代机械加工设备及加工系统进行设计、使用、维修和保养,并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开发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学、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

49、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车辆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在车辆设计、制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车辆电子控制方面受到专门训练,能够为车辆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解决车辆设计、制造、维修方面的实际问题,并具有车辆(底盘)设计、制造领域开发和运行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以机械学科为主体,以控制、管理、机电一体化、艺术等多学科交叉渗透为发展趋势和特色。

目前是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和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及流体机械等硕士点,还拥有湖北省“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机械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及“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同时学院还是“楚天学者计划”的设点单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约2000人。

本学院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为博士授权点。

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三个学科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在五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已成为长江流域现代重型机械的重要学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我校2001年至2010年十年发展计划纲要中,已将本学科列为重点建设的龙头学科之一。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及创新。

近几年来,承担“863计划”等大型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和研究水平均位居前列;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0余项,国内首创的”静电涂油机”等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40余部。

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学习深造。

专业介绍学院是中国首批(1981年)硕士学位授权点,“楚天学者计划”设点单位,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是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200余人。

有机械传动及制造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冶金装备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

近几年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省级和企业科研项目1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鉴定的项目达40余项,国内首创的“静电涂油机”等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填补了国内空白。

机械学院教师简介

机械学院教师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简介》一、机械工程系吴玉光,男,1961年5月生,获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学习经历:1978.10-1982.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本科;1985.9-1988.7,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8.2-2001.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1.11-2004.3上海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1982.8-1985.8江苏省徐州手表厂工作;1988.8至2006.9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2006.10至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995获得水利部优秀教师称号。

社会兼职:全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产品建模,加工工艺自动规划,组合夹具自动设计、多指抓取自动规划等。

主要承担课程:机械CAD/CAM,机械工程导论,实体造型与参数化设计。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三十余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5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二项。

孙鲁涌,男,副教授,1982年浙江大学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浙江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机械原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课程:机械原理、优化设计、软件工程、科技英语、高等机械学、现代设计方法、机构分析与综合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主要科研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数字化现代设计技术、CAD、新型机构与传动、机电系统设计等。

主持了基于啮合理论的精密小模数齿轮技术研究、面向概念设计的产品三维造型系统模型与功能研究、钟罩式煤气表检定装置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等课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张云电,男,1956年3月出生,安徽省人,获硕士学位,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声电子、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