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合集下载

第二章审美存在

第二章审美存在

(三)自然美的类别
“自然人化”有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二是人的精神 活动作用于自然。相应地,我们把自然美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1、人文景观: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人们不仅可以在其中直观自己 的劳动成果,而且丰富了自然物的文化内涵。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泰山。
2、自然景观:未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加工的自然,但作为人类的物质生活环 境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如“云雾之乡”的黄山。
一、自然美
(一)美学史上的三种观点 1、自然美存在于自然事物本身,是其固有的属性,如博克 2、被当作人类生活的某种象征、暗示而美,如康德,“美是善的象征” 3、自然美是心灵的反映,如黑格尔:为了否定自然美而谈自然美,目的
是为了抬高艺术美 (二)自然美的创造 自然美指的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
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一种创造。
二、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内涵 社会美是指普遍存在于社会领域的美,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美,人的心
灵和行为的美。 (二)社会美的特征 1、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联。 社会美不仅仅表现在静态的实践成果上,而且表现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
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侧重于善,以善的形式取胜。 2、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社会美对人总是有用的,因而它所引发的审美愉悦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3、自然美景不仅让人沉醉,而且会引发人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对话,很好地说明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因为有了人的发现和照亮才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意义更加丰

《美学》网上复习题库

《美学》网上复习题库

答案:对 76、自从有了审美活动,就有了美学观念。 答案:对 77、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答案:对
第四章 美感心理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82、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是一致的 B.有一些共同点 C.根本不同
D.差异很大
答案:A
83、悲剧性冲突源于()。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 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 D.日常生活的不幸
B.感官层次的审美愉快
C.心意层次的审美愉快
D.精神层次的审美愉快
E.实物层次的审美愉快
答案:BCD
三、判断题
பைடு நூலகம்
73、“桂林山水甲天下”体现出自然物审美价值的高低。
答案:对
74、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
答案:对
75、席勒说,惟独美的意象使人成为整体,因为这两种天性必须和谐一致。
答案:A
84、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心理悲剧 D.问题悲剧
答案:B
85、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答案:C
86、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第三章 美感的性质与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6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 D.艺术游戏说
答案:B
6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美学第二章 美是什么

美学第二章 美是什么

(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西方美学史上的两条路线:主观论和客观 论 西方古典美学的主要观点: 美是比例 美是和谐或多样统一 美是效用或合适
1、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 探索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形 式,和谐即美 事物形式的均衡、对称、比例、 和谐、多样统一。
2、柏拉图关于‚美本身‛的构想 A、美的理念具有永恒性。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 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B、美的理念具有绝对性。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 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方面美, 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 对另一些人就丑。 C、美的理念具有先验性和单一性。先于具体事物 存在,存在于彼岸世界;不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 如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一个别物体; 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 同一; D、具体事物‚分有‛美的理念。一切美的事物都 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
哲学之发展为科学,确切地说是从苏格拉底 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 史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 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加来,应该可以叫做人 类的导师。--黑格尔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有,更要以 真理为友。--哈佛大学校训
(3)达•芬奇的‚美 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 之间的神圣的比例关 系上‛的观点。
结论:美是难的。
苏格拉底之死(达维德)
“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
柏拉图区分了‚美本身‛和美的事物。 一般人在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时,只是 列举美的事物,如美的小姐、美的母马、 美的竖琴、美的汤罐之类,而没有涉及 到‚美本身‛。 ‚美本身‛是使这无数的美的事物成为 美的事物的根据,是无数美的事物共有 的本质。即美的理念。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美学》的历史-朱立元

《美学》的历史-朱立元

• 普洛丁诺(Plotinus):美在太一
普洛丁诺是古罗马晚期的著名哲学家, 钱钟书认为他相当于中国的庄子。大概两 人都有点神秘气息。普罗丁诺结合柏拉图 和基督教,认为美在于世界的神性的太一 (the One)。自上而下,层递分化,神的美、 心灵的美和事物的美。
奥古斯丁(Augustinus)
奥古斯丁:美在整一和和谐
1、英国经验主义主要代表:
• 夏夫兹博里:人有审美的第六感官。审美 是人天生的内感觉。 • 休谟:美不是客观事物的性质,而是一种 主观感觉。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审美 趣味。
• 博克:区分崇高与秀美
2、法国及大陆理性主义主要代表:
• 笛卡尔:现代哲学的奠基者。确立了理性 主义的总原则: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自我意识成为认识的 起点,理性和逻辑原则是审美的原则。
• 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理式和现象,现象是对 理式的模仿,是不真实的。而艺术则是对 现象的模仿,更不真实,是模仿的模仿, 因此是影子的影子。柏拉图从功利思想出 发,认为诗人艺术家的创作是虚幻的东西, 因此在设计理想国家的时候,决定把大诗 人荷马驱除出境。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 生,百科全书的人物。他 开辟了西方思想的另外一 个传统,通常称之为唯物 主义的传统。他的美学著 作是《诗学》,主要是对 古希腊的悲剧进行了总结 和规定。
美在理念
• 柏拉图采用二分法,把美分为美的现象和美本身。
主张要透过美的事物是追求背后的美本身,美本
身才是纷繁多样的美之后的普遍规定或根据,是
永恒不变的。这个永恒的东西(Eternal)就是理 式或理念(Idea)。
• 对美的把握因此是一种超越性的神秘体验,离形

《美学》PPT课件

《美学》PPT课件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 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 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 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 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 王国维, 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 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 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 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 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 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 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 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 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 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 西洋是唯理的体系(), 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 创化万物, 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普与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 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 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 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 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 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 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美学概论(1—4)

美学概论(1—4)

美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第一节美学学科的发展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鲍姆嘉通因此成为“美学之父”。

一、美学学科的形成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注意到美的现象和诗意创造的世界,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是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开始的。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是由数构成的,美即数字。

柏拉图:“美本身”亚里士多德:“诗学”是研究所有诗性活动的形式的学问。

中国:孔子:把美与善联系起来:“诗可以兴”美的现象和艺术的世界之所以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进入人类的思考,原因如下:①原始巫术神话思维开始解体,理性思维崛起。

②人类艺术活动从原始巫术活动那里获得了相对独立性。

二、美学学科如何能够成立自从美的现象进入人类的思考之后,美的现象向人类的思维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诗性的或审美的现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如果是理性的,那么其真正的品质是什么?它与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有何区别?如何把它们之间的界限清晰地描述出来?一个学科要成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必须有确定的研究领域,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⑵特殊任务,形成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领域;⑶形成与这项研究领域相适应的研究方法去解决其问题。

美学学科成立所需的这些条件,在18世纪的欧洲形成了。

贡献:维科提出应该建立一种相当于逻辑学、哲学的“新科学”。

克罗齐认为它就是“美学”。

维科对“诗性智慧”的揭示深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根基,这就是诗性活动的本性和它在人类文化中的奠基地位。

四、鲍姆嘉通对“美学”的设定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对诗性活动领域的分析,不是返回到历史的起源处,而是纯粹对人的心智的逻辑分析。

他把审美现象这种感性的活动置于理性认知之前,把它确定为朦胧的认识活动。

并对应地提出了相对于逻辑学的“aesthetics”,即“感性学”,它就是一种研究感性观念或者“朦胧的观念”的学问。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给感性认识提供规则,并探求“感性认识的完善”——美。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03110220 课程名称:美学英文名称: Aesthetica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艺心理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选修课,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理论课程、文学课程和语言课程的基础上,在累积了相关艺术理论和艺术素养的层次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与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研究、分析美的能力。

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着力于将学生培养为服务地方文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学科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把握美学的基本问题,理清审美理论的基本逻辑,具备基本的美育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探寻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职业能力目标:为学生从事语文教师职业奠定起码的进行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科研中;让学生在塑造自身审美自觉性的同时,树立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影响的理念。

人文美育目标:注意对学生审美的自觉性的培养和塑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获得审美人生的感悟与熏染,使学生在审美境界中获得知性艺术和人生智慧,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趋向丰富、完整和平衡。

)学术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本土文艺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学术敏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学术资料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献综述的撰写能力。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专门辅导,使其在本土文艺传承和发展方面作深入学科思考,创作完成学科学术论文。

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注意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紧扣“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课程新体系”的大学教改方向,充分挖掘整合课程资源,着力完善和优化“教什么”、思考和精心设计“怎样教”,努力构建自主性、独创性的学习氛围;构建实践性教学前提;构建师范性教学环节;构建了应用型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资源系统;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1-美学概论

1-美学概论
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
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 审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美学思想:比审美意识更进一步,它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 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 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其理论表述也是 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追求。不过,美学思想尚未对审美现象作 整体或独立的思考,未有对审美现象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 在思想史上,它或以哲学的形式出现,或以文艺评论、创作 思想的形式出现。 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 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美学“
2、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
3、美的感性形态是流动的、新颖的
第三节 美的价值本质
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
二、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
第三节 美的价值本质
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
1、价值表示事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真——认识关系 善——功利关系 美——审美关系
2、审美价值的特殊性:对象事物的审美属性能够
第二节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一、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1、离开人类社会,自然界事物无美丑之分 2、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 二、美与人的本质力量
1、 黑格尔说:“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 (认识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 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 自己。人同外来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 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 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第四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
1、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 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即马克思 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马工程尤西林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一导论(一)美学的历史1、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美学时期,晚清以来中国引进的作为近代学科的美学,近代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和民族地域审美经验,自觉区别于西方的“中国美学”建设。

(1)古典美学: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孔子审美人生境界老子美学的真正起点、虚静气象);魏晋南北朝是第二个(X勰《文心雕龙》意象神思风骨隐秀体性知音,谢赫《画品》第一部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绘画“六法”);隋唐五代宋元(禅宗);晚清是第三个(王夫之意象)(2)晚清以来的近代学科美学:王国维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将美学引入中国,意境理论蔡元培以美育代替XX,美学教育制度建设的奠基人(3)近代自觉区别于西方的美学建设:朱光潜宗白华两个特点:二人的思想都体现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到“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转变的趋势,都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20世纪两次美学思潮:(核心都是美的本质)20世纪50-60s,主观(吕荧高尔泰)客观(蔡仪)主客统一(朱光潜)客观与社会性统一(李泽厚)局限: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片面性,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把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论活动。

20世纪70-80s,“美学热”,第二次美学大讨论,手稿热“方法论”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为基石的学派成为影响最大的中国美学流派当代美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生态美学与个体生存美学对应于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处境。

2、马克思主义美学(1)两个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观使感性学的美学对审美“感性”的解释,超越了直观唯物论和先验唯心论的对立,而获得现代基础。

马克思以“美的劳动”代表人类劳动的本质特性,由此根本更新了美学原理。

(2)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基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远比艺术哲学有根底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的其他理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与艺术的社会属性位置与功能审美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影响的突出领域,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或是引导当代新感知—生存方式,审美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论域。

《美学》第二章 美 论

《美学》第二章 美 论
积极性:正确的指出了“物的形象”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不能划等号。
缺点:没有把“物的形象”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认为是一种生产实践。
3、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答:试图彻底否定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美的总是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而需要做专门的探讨,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
总之,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在美的观念上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5、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人类审美感觉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全部历史。
6、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1) 人是“世界的美”。2)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 美是自由的形象。4) 美在创造中。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七、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人的审美感受的获得同人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
我认为美的观念上应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开放性的系统。
第一、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探索美。

《美学》目录

《美学》目录

《美学》⽬录朱⽴元第⼀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第⼀节审美现象第⼆节美学的诞⽣于学科性质第三节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法第⼆章美学的历史第⼀节西⽅美学思想发展线索第⼆节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第三节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简况第三章美学基本题第⼀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节美学的内在问题第三节审美与⼈⽣第⼆编审美活动论第⼀章审美活动的存在⽅式第⼀节审美活动的动⼒机制第⼆节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第三节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第四节审美活动是⼈最具本质性的存在⽅式第⼆章审美活动的主体与对象第⼀节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第⼆节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第三节审美对象的⽣成与显现第三章审美活动的发⽣第⼀节审美发⽣理论概述第⼆节审美发⽣的条件与标志第三节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第三编审美形态论第⼀章审美形概说第⼀节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第⼆节审美形态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如何界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第⼆章西⽅的基本审美形态第⼀节悲剧和喜剧第⼆节崇⾼和优美第三节丑与荒诞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第⼀节中和第⼆节神妙第三节⽓韵第四节意境第四编审美经验论第⼀章审美经验的性质与特征第⼀节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第⼆节审美经验的⼈⽣实践性质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第⼆章审美经验的结构第⼀节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第⼆节审美经验的结构功能第三节审美经验的⼼理构建第三章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节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第⼆节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第三节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第五遍艺术审美论第⼀章艺术的存在第⼀节艺术的本质与艺术品定位第⼆节艺术的存在及存在⽅式第⼆章艺术的创造第⼀节艺术的创造与艺术家第⼆节艺术家的基本素质第三节艺术创造的过程第三章艺术作品第⼀节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第⼆节艺术作品的形态第四章艺术的接受第⼀节艺术鉴赏第⼆节艺术批评第六编审美教育论第⼀章审美观的历史考察第⼀节西⽅美育观的形成与发展第⼆节中国美育观的形成与发展第⼆章审美教育的内涵、⽬的及特点第⼀节审美教育的内涵第⼆节审美教育的⽬的第三节审美教育的特点第三章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实施第⼀节审美教育的功能第⼆节审美教育的实施。

《美学》(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美学》(第二章:美学的历史)
❖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 神:形式的形式 ❖ 形式先于质料
❖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二、认识论阶段
不再执著于美的本体论研究,一切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思想着、感受着 和知觉着的主体”,从主体对美的思考 和感受中探讨美的一般规律。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 代表:荷迦兹、休谟 ❖ 特点:认为一切认识从经验开始,采用 经验归纳法研究问题。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 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 ❖ 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质 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美学》课件.ppt

《美学》课件.ppt
魏晋隋唐美学思想:发展了以社会伦理政治和人生哲 学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更加强调审美的个性化特征和文学 艺术的独特审美风格,基本形成了独立的美学思想体系。
宋元明清美学思想:追求平淡境界和禅宗之道的审美 价值,更加强调体现人的真情实感与个性张扬之美,文学 艺术追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结合,在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生 活之中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主 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形成审 美活动的一种特殊关系。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
美学的学科定位:
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
2.美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 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3.美学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 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 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 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 的学科。
2.“认识论阶段”的西方美学: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期。“认识论阶段” 的西方美学,主旨是探索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 何构成。
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大陆理 性主义美学、法国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 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思 想成果。
3.“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末期。此阶段西方美学, 把语言作为符号和人的本体,以人是如何生存于世 界以及如何谈论世界和人对世界的认识为主旨,认 为语言比世界的美、人对世界的审美能力更为原始、 更为根本。
二、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审美现象的内涵: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感性特征: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 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观性。

第2章、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第2章、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贡献有:
1.努力追问美本身,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 么是美”. 2.讨论了各种美的定义.启发思考,批判错误观点.如 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等等.
错误有:
1.客观唯心主义错误.美的理式来自于对客观的美 的认识.
2.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美的理式存在于客观 的美的事物中.
(二)康德:德国大哲学家、美学家. 1724至1804,出生于德国的哥尼斯堡小城.一生单 身.生活多彩但极有规律. 早上5点钟起床,喝茶、 写作、讲学、散步都有固定的时间,如钟表一样 准时.墓前至今鲜花不断,哥尼斯堡小城的习俗,青 年男女结婚,一定要到康德墓前献花. 179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是其美学代表作.
2、贡献与不足。
比如家境平凡,长相普通,并不聪明伶俐的女孩,善良 上进.引发了文学创作者的自由想象.她遇到了高大 英俊的富家公子.富家公子因为讨厌出于金钱、家 庭地位考虑的爱情,而对朴素真诚的女孩产生了好 感.最终女孩麻雀变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 再比如出身贫寒,地位低微的笨小子,善良努力.引发 了文学创作者的自由想象.他因为偶然的原因,获得 了武林秘籍或者武林至宝,成为一流高手,制止了武 林浩劫,赢得美女芳心,从此笑傲江湖.
2.贡献与不足:
(1)审美与功利(实用功利与道德功利)、概念无关. 审美活动独立了,但审美与真、善的联系削弱了— —审美其实是有功利意义的,它以客观功利为前提, 它能完善人格.
(2)审美的依据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这肯 定了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3)审美鉴赏判断是普遍的,能够要求别人的赞同,但 这只是主观的普遍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B.理论贡献与不足:
理式论:柏拉图论爱情
(1)爱情就是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人原本生活于理式世界,是男女两性 同体的,后因犯罪被下降到尘世,因世人保留有对上界理式世界的记 忆,所以人会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事物包括美的事物都是摹仿理式而 产生的,美的事物摹仿美的理式.——床有三种:床的理式,木匠做的床, 画家画的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B、 “镜子说” ❖ 艺术要忠实模仿自然 ❖ 自然:普遍自然;艺术:第二自然 ❖ 艺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 艺术家要善于观察,把分散的美集中起
来,加以理想化。 ❖ 人是小宇宙,要善于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 神:形式的形式 ❖ 形式先于质料
❖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二、认识论阶段
不再执著于美的本体论研究,一切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思想着、感受着 和知觉着的主体”,从主体对美的思考 和感受中探讨美的一般规律。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 代表:荷迦兹、休谟 ❖ 特点:认为一切认识从经验开始,采用 经验归纳法研究问题。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 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 ❖ 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
第二章 美学的历 史
——美学的历史,不仅仅是 “美学”学科的历史,而就 是广义上包括思想发展线索
❖ 基本特色:美学始终被当作哲学的一个分支 或者组成部分来看待,并与哲学史一起经历 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 “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 哲学研究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篇》、《伊安篇》等,可参见朱光潜 选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我们学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 认识也从三个阶段看: ❖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 ❖ 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 ❖ 方法论阶段(19世纪末——)
一、本体论阶段
积极追问美存在的根源,努力探索 美的本体以及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 ❖ (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
对美的分析:
美的六项原则: ❖ 适宜:符合一定目的 ❖ 变化:灵活变幻(最重要) ❖ 一致:整齐、对称(单调,须和其他
原则结合) ❖ 单纯:自身平淡,凭变化给人快感 ❖ 错杂:复杂多样(高度重视) ❖ 量:比例恰当
2、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 国经验主义集大成者。
著作:《人性论》、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 以分为两种:
❖ 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 (效用感强烈)
❖ 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 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
(效用感弱)
(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
❖ 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 处地地分享旁人的情感或假 想的事物的情感的功能。 如:《人性论》柱子:
❖ 上细下粗——安全感 ❖ 上粗下细——危险感
再如:黛玉葬花 读者—黛玉—落花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和分有的关系。 ❖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347)
(1)生平、著述 ❖ 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 ❖ 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 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 ❖ 著作:164种400卷 《物理学》、《修辞学》、《形
而上学》《诗学》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三)文艺复兴
❖ 人本主义:现实——来世 情感解放——禁欲主义 唯物主义——神秘主义 求知——迷信
❖ 美学思想:认为自然科学是艺术的基 础,强调艺术家要追求艺术技巧。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1)生平、著作 ❖ 18岁开始学画 ❖ 一生从事绘画和各种科学研究 ❖ 30岁开始记录创作心得 ❖ 著作《画论》《笔记》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质 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