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实践论文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系(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102班
学生姓名:王晓乐
学号:1112034033
指导老师:郑红星
完成时间:2013年5月21日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乐
所在单位:(陕理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102班,陕西汉中723000)指导老师:郑红星
[摘要] 近年常用于骨质疏松的模型动物有大鼠、小鼠、兔、犬、羊、猪等。以大鼠最为常用。用于制模的方法有年龄相关的骨丢失,去势模型,药物类模型,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营养类模型等。其中以去势模型,特别是去卵巢动物模型最常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有手术切除卵巢、药物诱导、饮食限制和制动术等几种方法。也有将卵巢切除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以加快失骨的报道。
[关键字]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引言骨质疏松症是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用于骨质疏松症模型动物模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模型应与人类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及组织行为相似,但某些动物模型在各个方面完全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一致是很困难的,因此动物模型侧重与表现其某一阶段、某些症状或一些病理生理变化,作为观察特定阶段和指征的病理模型。美国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指南(美国-FDA)认为目前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模拟人类骨质疏松的所有特征。已有报道用小鼠,大鼠、兔、羊、猴等复制骨质疏松模型。
1实验动物
1.1 大鼠
啮齿类动物如大鼠是迄今为止在OP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并且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也要求治疗OP的药物实验研究采用去卵巢大鼠和另一种非啮齿类动物模型(如狗、猪、羊、灵长目)进行实验。大鼠用于OP研究的优点是:(1)分布广,繁殖快,花费低,体积小,易于饲养和管理。(2)有明显的生长期和成年期,容易观察年龄对骨组织的影响。(3)骨骼系统解剖与人类有众多相似之处。(4)成年大鼠多个部位的松质骨骨量可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是研究松质骨重建的合适条件。(5)与人类相似的松质骨分
布和重建功能及板层骨的骨小梁重构能力。(6)大鼠去卵巢后,血清雌二醇明显下降,骨代谢活跃,骨转换增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起初有一个快速的以松质骨丢失为主的阶段,松质骨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较好地模拟了正常人绝经后高转换型OP。(7)去卵巢大鼠对雌激素,他莫苷芬、二磷酸盐、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等药物的反应亦与人类有相似之处。故去卵巢大鼠模型已被公认为研究绝经早期骨丢失的一种良好的模型。但其缺乏也不容忽视:大鼠终身维持活跃的骨构塑:骨骺闭合迟:皮质骨内骨重建罕见,缺乏Haversian系统:大鼠去卵巢后不发生脆性骨折。此外,大鼠体积小,不允许反复进行骨组织活检及大量采血液标本。
1.2 小鼠
采用小鼠进行骨代谢遗传因素的研究,了解特殊骨骼类型与遗传基因的联系;或是导入目的基因或敲出目的基因,观察其表型特征和病理变化,是目前OP研究领域中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鉴于SAM/P6、57B1/6J、和C3H/HeJ等小鼠的峰值骨量(PBM)的差异,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特定基因位点进行完整的基因学研究,识别一个活多个OIP相关基因,为大动物和人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最近日本研究人员选用一种基因突变小鼠既twy 小鼠进行OP研究,发现这种小鼠体内存在不平行钙化现象,颈椎有有高度骨化现象,而腰椎发生高转化率的OP[1.2]。
1.3 狗
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Haversian单位和松质骨重建均与人类相似;存在年龄相关性OP和废用性OP;去睾丸狗有类似人类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改变。但狗为肉食动物,食物中不恰当的钙磷化例以及小肠对钙的吸收低,易产生继发性甲状膀腺功能亢进症。另外,骨量丢失咱切除卵巢和子宫的狗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1.4 小型猪
体积小,占空间小,易于实验操作管理;有板层骨结构,皮质骨重建和松质骨对视与沉积的发生率与人类相似;尽管通过切除卵巢、子宫和用氟化物诱导的OP与人类OP存在骨量和骨强度的差别,但在表现形式上与人类相似;另外,它还可存在骨量减少相关的自发性骨折。不足之处是费用高,分布稀少,饮食要求严格,尤其害死钙的摄取,容易影响到骨密度(BMD)因为子宫的血管容易破裂;卵巢、子宫切除手术较为困难;通人类相比有较高的骨量及更致密的小梁骨网状结构。
1.5 绵羊
从多方面因素看,绵羊是一种极具潜力的OP模型动物:性情温顺,易于饲养、管理;有自发性的排卵和与女性相似的激素分泌规律;氟化物在骨的沉寂和骨细胞的毒性反应方面与人类相似;今年的研究发现,低龄绵羊(小于3~4岁)的皮质骨是丛状骨,二高龄绵羊(7~9)可见到Haversian系统的重建[3]。但作为OP模型也有其不足之处:绵羊为草食动物,维生
素代谢和矿物质需要量以及磷代谢与人类相差较大,绵羊尿中磷排泄较人低,消化道是绵羊磷排泄的主要渠道;因绵羊为反刍类,如果进行口服药物吸收实验,需建立胃痿管;没有自然绝经;通常动情期只出现在秋冬两季,且BMD、生化指标、骨组织形态学指标有季节性和日节律性波动;缺乏自发性骨折。
1.6 兔
繁殖率高,容易饲养,抗空气感染力强;骨转化快,当性腺发育接近6个月左右时,其骨骼既发育成熟,成年兔有Haversian重建活性,可用作合成代谢促进药物对松质骨及Haversian系统重建作用的研究[4],以及用于研究睾酮及雌激素对生长发育过程中BMD的影响,或作为糖皮质激素诱导OP动物模型。但因兔的松质骨含量少,给骨计量学检测带来一定困难。
1.7 灵长目
与其他动物相比,灵长类动物用作OP动物模型具有突出优势;身体保持直立位,有与人极为相似的骨生物力学特性;具有Haversian和松质骨重建活性;存在增龄性和制动性骨丢失;有与人类女性相似的动情周期和绝经,卵巢功能停止后骨的反应亦与人类相似;由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进化树种的位置最近,对建立基因显性特征研究方面同样很有帮助。但由于费用昂贵,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操作危险,试验周期长;不可避免地携带传播动物源性传染病;作为绝经后OP模型,雌性灵长类的年龄必须足够大等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2选择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应注意的因素
2.1骨生长期和成年期
理想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应有明确的生长期和成长期。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生长期的骨积累和成年期的骨峰值是重要的概念。在骨生长期,以骨塑建(bone modeling)为主,骨发育的代表是长轴骨的生长,骨塑形能力强,骨代谢活性高。,除了遗传因素,生长期的营养、运动、机械负荷和日照时间等决定峰值骨量。成年期的骨发育是以骨重建为主。,松质骨的骨重建活性高于皮质骨。骨代谢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测定峰值骨量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是骨质疏松研究中的重要的手段。进行实验时,明确实验动物处于生长期,还是成年期。如实验目的是研究成年人疾病的过程,应用成年期的动物。若观察危险因素对骨骼系统生长的影响,应选用生长期的动物。
2.2骨塑建与骨重建
骨塑建(bone modeling)是骨生长期骨的形状和结构的生长变化,还在成年期期调整骨的构筑和骨量分布而适应外力环境的改变。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指骨组织中的基本单位新骨取代旧骨的骨吸收与骨重建过程,并无骨形状的改变。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应可观察到松质骨和皮质骨明确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2.3雌激素与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