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十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免费】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理解”的18个技巧(名校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理解”的18个技巧(名校版)一、近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增添:增加陌生:生疏。
恬静:安静、宁静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慷慨:大方。
遨游:漫游,游历。
纯熟:(很)熟练。
眷恋:(深切地)留恋。
渺小:(非常)微小。
二、反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或“没有”)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缓慢:不快速。
崎岖:不平坦。
陌生:不熟悉。
慷慨:不吝啬。
朦胧:不清楚。
隐藏:不暴露。
三、归类解释法: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采用把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苹果——一种水果机枪——一种现代兵器芬芳:一种香气。
玫瑰——一种花朵火车——一种交通工具喜鹊:一种飞鸟。
四、比喻解释法:将词语和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杀人。
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五、功能解释法: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的方法。
“形容……”是常见形式,如: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泄,排出。
六、扩词解释法:将词语所组成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恳求:诚恳地请求。
疾驰:飞快地奔跑。
教导:教育指导。
幽香:清幽的香味。
幽静:幽雅寂静。
圣洁:神圣而纯洁。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轻捷:轻快敏捷。
七、串字解释法:有些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字)的意思的总和。
例如:肆虐: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
肃立:肃,恭敬地,庄严地;立,站着。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一讲:理解词语的含义(含例题解析+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一讲: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含例题解析+答案)如何深入理解一个词的含义篇章是有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是由词语和标点构成的。
阅读理解的起点是弄清词的含义,然后是弄懂句子的含义,进而弄懂段落的含义,最终理解全文的含义。
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起点。
词语赏析=(含义)+角度(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效果(内容、情感、主旨)。
巧记公式XX 词(是……意思)怎样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什么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1.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句子加点词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答题技巧 常考题型2.体会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
1.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词语意思。
4.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词语意义。
5.注意具体细节,把握词语意思。
6.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语含义。
典例精析(一)灯如红豆侯志明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是的,不止一次。
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
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
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
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⑤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
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掌握一些万能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回答问题。
以下就是为大家总结的 24 个万能公式:一、关于标题1、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4)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5)一语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二、关于词语2、理解词语含义(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拆词法,把词语拆开分别解释,再组合起来理解。
(3)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替换理解。
3、词语的表达效果(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准确地表现了……(3)突出了……的特点。
三、关于句子4、句子的含义(1)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语境理解。
(2)联系文章主旨,理解深层含义。
5、句子的作用(1)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情节发展。
(3)在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6、句子的赏析(1)从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拟人——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2)从描写方法角度: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心理;环境描写——烘托了……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四、关于段落7、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同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2)中间段:承上启下、补充说明、丰富内容。
(3)结尾段:同句子在结尾的作用。
8、段落的概括(1)找中心句。
(2)提取关键词,自己概括。
五、关于文章内容9、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
(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10、文章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语文理解词语的18种实用方法及实例
词语理解的方法一、近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增添:增加陌生:生疏。
恬静:安静、宁静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慷慨:大方。
遨游:漫游,游历。
纯熟:(很)熟练。
眷恋:(深切地)留恋。
渺小:(非常)微小。
二、反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或“没有”)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缓慢:不快速。
崎岖:不平坦。
陌生:不熟悉。
慷慨:不吝啬。
朦胧:不清楚。
隐藏:不暴露。
三、归类解释法: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采用把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苹果——一种水果机枪——一种现代兵器芬芳:一种香气。
玫瑰——一种花朵火车——一种交通工具喜鹊:一种飞鸟。
四、比喻解释法:将词语和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杀人。
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五、功能解释法: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的方法。
“形容……”是常见形式,如: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泄,排出。
六、扩词解释法:将词语所组成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恳求:诚恳地请求。
疾驰:飞快地奔跑。
教导:教育指导。
幽香:清幽的香味。
幽静:幽雅寂静。
圣洁:神圣而纯洁。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轻捷:轻快敏捷。
七、串字解释法:有些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字)的意思的总和。
例如:肆虐: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
肃立:肃,恭敬地,庄严地;立,站着。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不毛之地:毛,草木;之,的;地,地方。
解释词语的方法
五、比喻解释法 比喻解释法是将需要解释 的词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 如: 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六、功能解释法 功能解释法就是用需解释词的使用功能进 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其中“形容***” 是一种常见形式: 如: 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震耳欲聋——形容声解释词的反义词或相反意 思的词组短语等前面加否定副词进行词语解 释的方法。 如: 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缓慢——不快速
四、归类解释法 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 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可 以采用把需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 释。 如: 苹果—— 一种水果 机枪—— 一种现代兵器 玫瑰—— 一种花朵 火车—— 一种交通工具
十五、以旧带新法理解词语。
一、扩充解释法 扩充解释法就是将需要解释的词进行 适当扩充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其中组词法是常用方法, 如: 欢乐——欢喜、快乐 宽阔——宽敞、辽阔 幽香——清幽的香味 电灯——用电发光的灯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二、近义解释法 近义解释法是用需解释词语的近 义或同义的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 解释的方法。 如: 增添——增加 关怀——关心 美丽——漂亮 一刹那—— 一瞬间,形容时间非常短。
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十一、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十二、运用动作理解词语。 十三、采用造句理解词语。 十四、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一、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三、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五、“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六、仿句1话题。
首先,仿在话题上要例句保持-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向句式要与例向相同。
句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向,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例向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硏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向保持—致。
5、表达。
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岀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雅的说法。
如何恰当地解释词语
如何恰当地解释词语(河南省唐河县刘军义补充整理)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含含糊糊、解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组词法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
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
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
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二、分合法即分析语素法,有些合成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的意思的总和,故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例如:“肆虐”的“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
不毛之地:“毛”指草木,不长草木的地方。
“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三、近义词替换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如:不畏──不怕;一瞬间──一刹那间。
四、反义否定法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如: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
五、抓关键词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
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莫名其妙---六、描绘法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
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形容法即用描写性的语句生动形象地解说词义的方法。
常用“像……”,“形容……的样子”等词语来帮助描写说明。
如:蜿蜒—像蛇或蚯蚓行走那样屈曲延伸;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娇艳美好。
常见的四字成语解释100个_常用四字词语解释大全
常见的四字成语解释100个_常用四字词语解释大全成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符号,每一个成语都有着自己的含义,代表着一个个典故和一段历史。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常见的四字成语解释100个_常用四字词语解释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四字成语解释【1】一、华而不实:华:开花。
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二、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三、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四、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五、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六、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七、心神恍惚: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八、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
毕:全。
九、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
白费心思。
十、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十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
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十二、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十三、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
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十四、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十五、为所欲为:为:做。
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
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十六、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十七、事必躬亲:躬亲:亲自。
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
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十八、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十九、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
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二十、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
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二十一、夸大其词: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二十二、诲人不倦:诲:教导。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是中小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万能的阅读理解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4个帮助你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万能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整体理解1. 通读全文:通过整体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可以提前了解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有利于整体把握。
2. 分析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推断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二、细节理解3. 关键词定位:通过寻找关键词,可以快速定位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便于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
4. 同义替换:当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同义替换的方法,找到相近的词语或解释,便于理解文章的含义。
5. 上下文推测: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一词或一句的具体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三、语言表达6. 修辞手法:识别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7.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8. 引用示例:当文章中出现引用其他作品或观点时,要注意理解引用的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文体特点9. 议论文辨析:辨析作者是否持有明确的观点,并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从而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
10. 描写方法: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如事实描写、细节描写、夸张描写等,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篇章结构11. 开门见山:分析文章的开头,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结构安排,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整体把握。
12. 对比分析:通过对文章的对比分析,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和逻辑关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六、推理判断13. 因果关系:分析文章中的因果关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推理判断。
14. 指代关系:解读文章中的代词、指示词等,找出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对象,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
七、态度观点15. 观点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并从作者的态度、语气等方面来判断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词语解释的方法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
七、分解组合法 先逐个分析词语中 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 理解。 例如:“文静”可释为“文雅而安静”; “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 是“健康而优美”。 “十恶不赦”中“十恶”指“不道、不孝、不睦、 不义”等十种罪恶,词义为“犯了十种罪的一种就 不可避免地要严惩”。
八、联系语境法
将词语本意同其所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解 释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临时意义。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即:字不理词、 词不离句、句 不离篇。如:力所能及: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水泄不通, 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
九、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查到字,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 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 的意思肯定是它。如果不一样,那就把 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 恰当。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的方法 一、扩充解释法 二、近义解释法 三、反义解释法 四、归类解释法 五、比喻解释法 六、功能解释法 七、拆字法 八、联系语境法 九、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十一、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十二、运用动作理解词语。 十三、采用造句理解词语。 十四、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 十五、以旧带新法理解词语。
机枪—— 一种现代兵器 玫瑰—— 一种花朵 火车—— 一种交通工具
四、归类解释法 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
的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 语可以采用把需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 进兵器 玫瑰—— 一种花朵 火车—— 一种交通工具
六、功能解释法
理解词语的18种方法
理解词语的18种方法咱中国人说话呀,那可离不开词语。
词语就像是搭房子的砖头,没有它们,咱这话语的大厦可就建不起来啦!那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呢?嘿,下面我就给你讲讲 18 种方法。
第一种,那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呀!比如说“热闹”这个词,你就想想过年时大街上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的场景,那就是热闹呀!这不就一下子明白啦?第二种,看看上下文呀!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可能不一样呢。
就像“骄傲”,在“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里那是自豪的意思,在“他太骄傲了,所以失败了”里就是自满啦。
第三种,找近义词呀!有时候碰到个不太理解的词,找找它的近义词,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啦。
第四种,拆字理解法。
把一个词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就像“聪明”,“聪”是耳朵灵,“明”是眼睛亮,那就是耳聪目明嘛,多形象!第五种,通过图片来理解呀!有些比较抽象的词,看看相关的图片,立马就清楚了。
第六种,做动作理解。
比如“跑”“跳”“拿”这些,自己做做动作不就懂啦?第七种,讲故事呀!用一个包含这个词语的故事来解释它,多有意思。
第八种,换个说法。
把这个词用别的话表达出来,不也能理解嘛。
第九种,观察身边的事物呀!像“美丽”,看看周围美丽的花呀草呀人呀,就知道啥是美丽啦。
第十种,回忆自己的经历。
比如“开心”,想想自己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不就懂了嘛。
第十一种,和同学朋友讨论呀!大家七嘴八舌一讨论,说不定就理解了呢。
第十二种,想象场景。
比如“安静”,就想象一个没有任何声音的图书馆。
第十三种,和反义词对比着理解。
知道了“黑”,那“白”不就清楚啦?第十四种,多读书呀!读得多了,自然就理解各种词语啦。
第十五种,看电视电影呀!里面也有好多词语可以学呢。
第十六种,听歌曲呀!歌词里的词语也能帮助我们理解。
第十七种,玩词语游戏。
在玩的过程中就理解了呀。
第十八种,问老师问家长呀!他们懂得可多啦。
总之呢,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着呢,就看你会不会用啦!只要多用点心,多尝试几种方法,还怕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大家说是不是呀!。
11种批注
11种批注方法一、联系上下文批注:联系上文(或下文),第几自然段的哪句话,我知道了(了解到、明白了)……,因此,我感受到(体会到、认识到)……基本模型:联系+知道+感受二、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读到这里,让我想到了自己,如果是我,会如何(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主人公相比,我感受到……基本模型:读文+我的做法+感受三、抓重点词语批注:这段话中,我抓住了“aaaa"这个词来理解,“aaaa”的本义指……,在本文中指…… ,从中我体会到了…… .(例:没精打采)基本模型:抓词+本义+文中义+体会四、抓几个词语批注:在这段(句)话中,我找到了“a、b、c、d”几个动词(形容词),这几个词写出了(表现了、勾勒了)…… ,从而我体会到(感受到)……。
(例:《小麻雀》扑、推、竖、瞪)基本模型:抓词+描述+体会五、抓细节描写批注:这句话是对谁的什么描写,从他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动作、脸上的什么表情、心理想法或状态、长得什么样),我读出了……,体会到了……。
基本模型:抓描写+简单解释+体会六、抓修辞方法批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什么当作人来写、把什么夸大或夸小、以什么词串连起来的并列语句、文中有答、自问自答),写出了(体会到了、感受到了)什么(不同修辞,写法不同),基本模型:抓修辞+具体解读+感悟七、抓写作手法批注:文中的这一处(一段、这一处和上下文的哪句话)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例:柳公权)从中我读懂啦……基本模型:抓句(词、段)+写作手法+体会八、展开想象批注:读完这句(段)话,我的脑海中(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从而,我感受到……。
(例:海上日出)基本模型:抓句+联想+感受九、抓标点符号批注:在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一个(几个)特殊的标点符号(……、——、!、?、;),通过这个标点,我读出了…… ,体会(感受)到了……。
35个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35个阅读理解万能公式摘要:1.万能公式概念2.阅读理解的重要性3.公式一:中心思想公式4.公式二:作者观点公式5.公式三:文章结构公式6.公式四:主题句公式7.公式五:细节题公式8.公式六:推断题公式9.公式七:猜词题公式10.公式八:事实细节题公式11.公式九:推理判断题公式12.公式十:猜测词义题公式13.公式十一:主旨大意题公式14.公式十二:篇章结构题公式15.公式十三:写作目的公式16.公式十四:观点态度题公式17.公式十五:词语指代题公式18.公式十六:句子理解题公式19.公式十七:推理判断题公式20.公式十八:文章细节题公式21.公式十九:文章结构题公式22.公式二十:文章主旨题公式23.公式二十一:事实细节题公式24.公式二十二:推理判断题公式25.公式二十三:猜测词义题公式26.公式二十四:主旨大意题公式27.公式二十五:篇章结构题公式28.公式二十六:写作目的公式29.公式二十七:观点态度题公式30.公式二十八:词语指代题公式31.公式二十九:句子理解题公式32.公式三十:推理判断题公式33.公式三十一:文章细节题公式34.公式三十二:文章结构题公式35.公式三十三:文章主旨题公式正文:万能公式是一种在阅读理解题目中能够通用的解题方法,掌握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35 个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帮助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提高我们综合素质和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万能公式:中心思想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接下来是作者观点公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在文章中的立场和观点。
此外,文章结构公式和主题句公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结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主题句公式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整理(精华版)
小学阅读理解技巧整理(精华版)第一部分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第二部分基本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态和静态(形、声、色、态、味)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写作特点:写作方法。
构思技巧。
语言特点。
描写人物方法。
结构。
理解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多,下面是我从教多年探寻和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的解释词语的方法:一、定义法.揭示词语概念内涵的解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表达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理解。
如“苔藓”是植物的一纲,绿色,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二、举例归类法.通过列举相同的事物,从而概括归类和理解词义的方法。
如:理解“领域"一词,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列举数学领域、文学领域、化学领域等各种活动范围,然后进行概括:“领域”就是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三、组词合并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
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四、近义词替换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如:不畏──不怕;一瞬间──一刹那;犹豫——迟疑。
“毫不犹豫就是毫不迟疑.”五、反义词否定法.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如: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绝望——没希望。
六、抓关键词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
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七、分析综合法。
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如:理解“歧途”一词,“歧"是错误,“途”是道路,“歧途”的意思就是错误的道路。
如:“夜以继日”,“夜"夜晚;“以"用来;“继",继续,连着;“日”,白天。
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晚上的时间连着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八、描绘法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
大展身手
《窗前的树》参考答案: (1)总分的结构; (2)若有若无: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文中指槐树的香味不太浓,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跃跃欲飞:意思是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文中指蜻蜓急切地想要飞起来。 (3)①√;②√;③×;④×。 (4)时间;洋槐在春天里的长叶开花过程;作者对洋槐的喜爱之情。
“提醒”本义可以理解为“提示”,文中指水井提示乌龟。 “固执”本义指坚持自己的意见,在短文中指乌龟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水 井的劝告。
牛刀小试
《 遛(liù)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辟子……”记得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家里并不富裕,吃的馒头 都是粗细粮对半掺。到了秋收季节,放学回家,来不及跟大人打声招呼,就带着遛花生的“家伙”和伙伴们一路小跑地来到村 东大块的花生地。花生已被户主收完了,到处是高低不平的小坑洼和散落的花生叶,伙伴们凭着“经验”,很快就能找到"目 标”,用秸(jiē)秆量出“地盘”后,手里的铁锹便开始舞动起来。有的伙伴用锄头翻,这样虽然遛得多些,但很容易伤着别 人,被家里大人发现要挨打的。年龄稍大点的,遛得快,总是一马当先,但也不能越过自己的“边界线”,否则就会受到伙伴 们的指责,甚至会遭到大伙的武力“攻击”。讲笑话是必备的“节目”,小伙伴们每人讲个小笑话,逗笑了大家,每人要“奖” 给他一捧花生;讲不笑反要给大伙每人一把,为一把花生你追我撵等嘻嘻哈哈地疯跑是常事。累了,把衣象铺在地上歇一会儿; 饿了,就吃几口自带的馍。天黑了,伙伴们就背着装满箩筐的“战利品”,美滋送地往家返。 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也不稀罕,想吃花生随处都有,不用拿着铁锹去田间遛了,但是遛花生总是定 格在我童年美好的记忆里。 【注释】“遛(liù)花生”的意思是在别人家已经收完的花生地里挖找剩余的花生。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语段。
2、理解掌握本文的十一个词语:前仆后继、为之一新、生吞活剥、等闲视之、有的放矢、哗众取宠、徒有虚名、发号施令、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华而不实、言必称希腊能力目标:1、掌握筛选信息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筛选显示行文脉络的语句和文章主要观点。
2、筛选主要论据,概括语段。
3、领会包含深刻的哲理或对于认识和实践富有启示、指导意义的语句。
情感目标:1、认识主观主义学风的危害。
2、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
3、树立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学风。
【教学重点】1、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筛选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筛选主要观点及论据,筛选文章中重要语句,应特别注意显示行文脉络的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还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和运用语言的规律,表达方式等筛选信息。
【教学方法】1、加强朗读,加深理解。
本文脉络清晰,采用提问方式勾画出行文脉络的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采用点拨、答疑、研习等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思考、练习、讨论对课文进行探讨。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一、交代题目来源,提示全篇中心〔引论〕二、有业、敬业、乐业〔本论〕三、总结全篇,勉励诸君〔结论〕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阅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领会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意义,研讨课文。
筛选信息:1、行文脉络的语句。
2、有关调查研究工作的语句。
3、作者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的理由。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如果思想僵化,停滞不前,我们就缺乏生机和活力,也会丧失先进性。
为此,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梳理理解词语的方法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教学重难点:1.总结梳理理解词语的方法。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一、词句段运用大家好,我是李老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四季的词语,而且同学们还介绍了自己总结梳理这些词语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看看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个活动,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憧憬”,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老师,联系“即将到来的一天”,还有“期待”,我觉得“憧憬”是“对某件事充满向往”的意思。
老师,我给“憧憬”找了一个近义词,“向往”。
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位同学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真是了不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老师,上文说小明打碎了花瓶,下午说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所以,我猜,忐忑不安就是心里很不安定的意思,而且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奶奶最喜欢的兰花给弄坏了,害怕爸爸妈妈批评我,我就感觉心里特别不安。
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能够综合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多会学习呀!还有其他的方法理解忐忑不安吗?老师,我发现,忐忑这两个字很有意思,他们下面都是心字底,“忐”的上面是“上”,“忑”的上面是“下”,所以我猜测,“忐忑不安”是心里十分不安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发现了结合字形理解词意的好方法。
二、书写提示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书写提示。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田字格里面的这几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都有“横”“竖”这两个笔画,这样的字怎么写才能漂亮呢?我们一起读读旁边的提示。
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十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1.分析综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惭愧;疚,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
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
“魅力”——魅,传说中的鬼怪;鬼怪惹上了,是无法摆脱的,即“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横切面”——横着切留下的面。
“果然”——然,样子;果真这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安然”——平安的样子;“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当然——应当这样;骇然——惊讶的样子……“新闻”——新听来的事;“声色俱厉”——声音脸色都十分严厉。
还有如:心悦诚服——悦,高兴;服,服气、佩服。
真心实意地表示服气、佩服。
别致——特别的情趣。
兴国安邦——先解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家。
整个词是,国家兴盛安定。
酷爱——酷,极,程度深;爱,爱好。
合起来是非常爱好。
2.同义换词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顷刻间”——一刹那、一瞬间、一霎时、转眼间等,形容时间极短;“清晰”——非常清楚;“举荐”——推荐。
“疲惫”,近义词是疲乏,词义就是非常疲乏。
“沉寂”,近义词是“寂静”或“静寂”,词义则为十分寂静。
立刻-马上;眩目-耀眼等。
3.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不生疏”——熟悉,“隐藏”——不暴露、不败露;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反义词是热闹,词义是不够热闹。
“镇定”是不慌乱。
“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清醒”就是没有昏睡,“干燥”就是不潮湿。
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
4.拆拼法。
即把表示简称或数字缩语的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
“焦躁”——焦虑、烦躁;“优雅”——优美雅致;“辞职”——辞掉职务;“难免”——难以避免;“恳求”,恳,诚恳;求,请求。
合起来是诚恳地请求。
幽雅,幽静文雅。
“漫游”一词,漫,随意,不受拘束;游,游玩。
合起来就是随意游玩。
“疾驰”,疾,飞快地;驰,奔跑。
合起来是飞快地奔跑。
屏息凝视,抑制呼吸聚神地看。
勘测-勘探和测量。
5.重新组合法。
“循规蹈矩”——循蹈规矩;“轻而易举”——轻易而举(做事容易,不费力气);“心满意足”——心意满足;“翻山越岭”——翻越山岭;“风平浪静”——风浪平静;“调兵遣将”——调遣兵将;无忧无虑——无忧虑;没昼没夜——没昼夜;震天动地——震动天地。
6.成语一般要分三步解。
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伸义。
如“守株待兔”一解:株,树桩。
二解本义: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
三解比喻义:得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不放。
“浅尝辄止”——辄:就。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囫
囵吞枣”——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7.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
“翡翠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蜥蜴是绿的,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
”“专心致志”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诗,朗读这段课文“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8.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
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9.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
如: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10.语境联系法。
指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
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11.说明解释法。
指用简要的文字来说明词语的意思。
对有些成语和名词还需要指明词语的出处、演变过程,现在的意思等,以防望文生义。
如:上腭-口腔的上部,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组织,统称上腭;班门弄斧-古时候某人在巧匠鲁班门前摆弄斧子,现在指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12.举例法。
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
如: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
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13.定义法。
即用简明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解释。
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只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解词时,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