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育设计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育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a655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0.png)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育设计在教育设计中,理解难懂的词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有效地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一、直观教学法1. 使用图片或实物:为难懂的词语配上相应的图片或实物,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直接感知词语的意义。
2. 制作动画或视频:利用动画或视频展示词语的含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二、上下文推测法1. 提供语境:在教授难懂的词语时,为学生提供包含该词语的句子或段落,帮助他们通过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
2. 教授猜词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上下文、词根、词缀等信息来推测词语的含义。
三、词义分解法1. 分析词根和词缀:对于复杂的单词,可以通过分析词根和词缀来理解其含义。
例如,对于“unhappiness”这个词,可以分解为“un-”(否定)和“happiness”(幸福),从而得出其含义为“不幸福”。
2. 教授构词规律:让学生了解英语构词的基本规律,如前缀、后缀、词根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难懂的词语。
四、互动讨论法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难懂的词语,鼓励他们相互分享对词语的理解,并从同学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示。
2. 提问与解答:鼓励学生提出对难懂词语的疑问,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五、实践应用法1. 设计实际应用场景: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难懂的词语。
例如,在写作、演讲或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词语。
2. 鼓励多读多写:鼓励学生多读英文原著、报纸杂志等,提高阅读量,同时鼓励他们多写多练,将学到的难懂词语运用到写作中。
六、跨学科整合法1. 结合其他学科:将难懂的词语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如历史、科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更全面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开展跨学科项目:设计跨学科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ed1a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2.png)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词语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词语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1、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86e2b06edb6f1afe001f53.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丰紫春内容提要:小学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
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水平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词语、演示词语、分析字形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课标》中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
以下就以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来谈谈我在词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句话的理解,就要抓关键词语“晶莹的丰碑”这个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的确,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从形象上看就像一座晶莹的碑。
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是为战友而牺牲的,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了战友们心中的丰碑,永远耸立在天地间。
在这里我采用朗读来加深理解。
朗读,让词语教学“有情”,这种敬仰之情就需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来体会文章中的人物精神,让学生通过朗读上下文,整理上下文的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情感上得到升华.2、联系上下文通过度析句意直接感知词语意。
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让学生自己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经过讨论,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
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层次十分清楚地让学生感知色彩的明丽,从而理解了“鲜艳”一词,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年级《词语理解的方法》教案
![二年级《词语理解的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13da4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4.png)
二年级《词语理解的方法》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语理解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词语理解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词语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词语理解的兴趣。
2. 讲解词语理解的概念:解释词语理解的意义和作用。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词语理解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语理解的理解和方法。
第二章:词语的定义和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语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词语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和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一些词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词语定义和特点的思考。
2. 讲解词语的定义:解释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词语的特点和用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方法。
第三章:词语的理解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词语理解方法。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词语理解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不同的词语理解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运用和掌握这些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一些词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词语理解方法的思考。
2. 讲解词语理解方法:介绍不同的词语理解方法,如dictionary、context、imagination等。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不同方法在词语理解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词语理解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词语的运用和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理解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词语的运用和练习方法。
二年级《词语理解的方法》教案
![二年级《词语理解的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d869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5.png)
二年级《词语理解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语理解方法,如查字典、上下文推断、词义推断等。
2.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理解方法的学习。
2. 实践练习:运用所学生词进行阅读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语理解方法,并能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词语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词语理解方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词语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基本的词语理解方法,如查字典、上下文推断、词义推断等。
3. 实践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生词进行阅读理解,教师给予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练习评价: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实践中的表现,关注其对词语理解方法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语文教材。
2. 辅助材料:词语卡片、阅读材料、字典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讲解词语理解方法,第二课时进行实践练习和小组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给学生方法,学会理解词语
![教给学生方法,学会理解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d60865c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0.png)
教给学生方法,学会理解词语作者:杨秀明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21期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注点。
中年级阶段,词语尚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
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一、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
这些插图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遇到某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果细心地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如,《渔歌子》一文中有两个词语——“箬笠”“蓑衣”,如果没有见过,我们很难理解。
字典中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分别是“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和“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也很模糊。
如果看看插图,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老翁头上戴的就是“箬笠”,老翁身上穿的就是“蓑衣”。
二、三步法理解词语三步法理解词语,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理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第一步,先用拆字法把词语拆开。
如《庐山的云霧》中有这样一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这句话中的“千姿百态”,就可以拆为两组:千和百、姿和态。
第二步,就是理解。
“千”和“百”都可以理解为许多、多种多样的意思。
而“姿”和“态”呢,可理解为姿态、样子等。
第三步,把词语的意思加起来,也就是“词语相加”。
这样,“千姿百态”就可理解为多种多样的样子或姿态。
三、学用分解组合法理解词语分解组合法即把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解释,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如“远近闻名”,我们先拆开来理解单个字的意思,“远”的意思是远处,“近”的意思是近处,“闻”是听到的意思,“名”的意思是名字。
把这些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再如“顾名思义”,“顾”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称,“思”的意思是思考、想,“义”可解释为意义、意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5ac09567ec102de2bd89a2.png)
2019·7-8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的训练内容,这是在低年级理解词语基础上的延展与提升,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并能够迁移运用。
一、调动学习经验,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从低年级开始,学生就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难懂的词语也越来越多,这些难懂的词语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啊,多么明朗的天空!”在教学“明朗”这个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以往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明朗”这个词语的。
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有学生说:“我是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从第四自然段中‘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中的‘蓝天’一词看出明朗就是天很蓝、很亮、晴朗的意思。
”有学生说:“雨过天晴,明朗的天空应该是很晴朗的意思,这是一种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就这样,学生的学习经验被挖掘,对词语的理解走向了深入。
二、重视交流提升,实现阅读自我监控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时候不是单一地运用哪种方法,更多的是多种理解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交流时间,以使学生在积极的交流活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实现阅读学习的自我监控,真正把语文要素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中,“熨帖”这个词语比较难懂。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每一片法国梧桐的树叶……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个句子多读几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理解。
当学生提出“熨帖”这个词语的时候,教师顺势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
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e22d8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c.png)
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词汇教学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词汇才能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词汇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而是需要教师运用一些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词汇熟练度和应用能力。
一、词汇分类和归纳策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单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纳和教授。
例如,可以按照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主题(家庭、食物、交通等)或者语用功能(礼貌用语、感谢用语等)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单词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这些词汇。
二、词汇联想和记忆策略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词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联想和记忆策略。
例如,通过图像联想、情景模拟或者词根词缀的解析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建立起具体的联想,提高记忆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如词汇竞赛、词语接龙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词汇记忆和运用能力。
三、词汇搭配和语境应用策略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如何正确运用词汇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供具体的语境和例句来学习词汇的搭配和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仿写的方式,掌握常用的词汇搭配和语境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多媒体技术和在线资源的利用策略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在线资源来丰富词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教师可以创造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在线词典、语料库和学习平台等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五、巩固和复习策略词汇的掌握需要长期的巩固和复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训练和复习活动。
例如,通过词汇测试、词汇卡片游戏或者小组合作复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反复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
词语教学的五种方式
![词语教学的五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9fba547e45c3b3567ec8ba4.png)
词语教学的五种方式作者:何丽娜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07期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占有较大比重。
如果教师忽视对关键词的讲解,则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因此,教师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而应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多方面、全方位地解读词语,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一、启发感悟“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开启思维的闸门,自己领会词语的意思。
换句话说,就是在学生自己理解、领悟中进行词语教学。
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第六段时,笔者提示学生:“读一读课文,你们能说说…惋惜‟的意思吗?”学生回答:“…惋惜‟是…可惜‟的意思。
”笔者接着问:“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学生说:“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的。
书上说,小鹿由于生病,没有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栽的玫瑰花,所以就想到了…可惜‟的意思。
”这样追问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这里强调“悟”,但不排斥教师的“导”,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悟”与“导”的关系,才能使词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直观引导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鲜明的图画和生动的演示这些感性材料,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在教“抚摸”这个词语时,教师就可以直接抚摸一个学生的头部,使学生理解“抚摸”这个词所包含意思的表象。
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做出“抚摸”的样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抚摸”这个动作的含义。
三、比较想象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义,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换词比较,即用一个记号替换课文中的词,再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体会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
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如在教学《雷雨》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垂下来‟可以换成什么词?”学生说:“…掉‟和… 落‟这两个字可以替换它。
”然后,笔者又通过播放动画,使学生真切地感知了使用“垂”字更贴切;二是删减比较,即把某个词删去,再与原文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词语解释教授学生正确解释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词语解释教授学生正确解释词语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f6142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9.png)
词语解释教授学生正确解释词语的方法和技巧词语解释:教授学生正确解释词语的方法和技巧在学习过程中,词语解释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项能力。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至关重要。
因此,教授学生正确解释词语的方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词语解释的能力。
一、上下文法在阅读理解中,很多时候词语的含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
学生在解释词语时,可以仔细阅读上下文,寻找与该词相关的线索,进行推断。
例如,当遇到一个生词时,可以尝试找到前后句子中与该词相关的信息,从而推测出该词的含义。
二、词根词缀法很多单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分析其词根和词缀来推断。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根和词缀,来帮助解释生词。
例如,当遇到“tele”这个词根时,可以猜测与远程通信相关;当遇到“auto”这个词根时,可以猜测与自动有关。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从词根和词缀中获得一些关于词义的线索。
三、词语搭配法词语往往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通过分析搭配的词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学生可以观察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搭配情况,例如常见的动词搭配、形容词搭配、名词搭配等,来推测词语的含义。
例如,当遇到“run out”这个词组时,可以理解为耗尽;当遇到“bitter cold”这个词组时,可以理解为刺骨寒冷。
通过分析词语的搭配,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字词融合法有些词语的意思需要结合字面意思和上下文来理解。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将词语的字面意思和上下文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解释词语。
例如,当遇到“break the ice”这个词组时,在结合上下文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打破僵局或破冰。
通过融合字词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五、词语类比法有些生词的意思可以通过类比已知的相似词语来解释。
学生可以根据已知词语的意思,找出与生词相似的地方,从而类比解释生词。
例如,当遇到“obese”这个生词时,可以类比已知词语“fat”来解释。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总结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28dc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c.png)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总结随着学生的年级升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也相应增加。
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个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解决。
一、词语理解和运用的难点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更多的生字词和词语。
他们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够准确运用在句子中。
然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遇到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词义解释与例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词义解释和例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组词活动:通过让学生进行词语拆分和组合的活动,将词语的构成和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运用。
3. 阅读与写作:在课堂上增加阅读和写作的机会,通过多读多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词语。
二、字音的理解和记忆难点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开始学习复杂的汉字,包括一些同音字和多音字。
他们需要正确理解字音,并能够正确拼读和运用这些字。
对于这个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字音解读的技巧:向学生介绍一些认识字音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通过字根、偏旁部首等来推测字音。
2. 同音字和多音字的对比:通过对比同音字和多音字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字的读音。
3. 听写和朗读训练:通过听写和朗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对字音的理解和掌握。
三、阅读理解的难点四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一些长篇文章和复杂的阅读材料,需要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思。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理解的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预读和导读:通过预读和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关键词标注: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注关键词和关键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要点。
3. 段落总结与概括:让学生进行段落总结和概括,锻炼他们的演绎和归纳能力,提高阅读的理解水平。
四、作文表达的难点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教案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ca75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e.png)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教案教案标题: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熟悉的词语并运用上下文推测词义。
2. 学生能够使用词根、前缀和后缀来推测词义。
3. 学生能够使用词典和其他资源来解决词义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一个包含不熟悉词语的短文或句子,让学生尝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猜测词义时使用的策略和方法。
探究活动:1. 向学生介绍使用词根、前缀和后缀来推测词义的方法。
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给学生分发一份包含词根、前缀和后缀的列表,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尝试推测一些不熟悉的词语的意思。
3. 学生分享他们的推测结果,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利用词根、前缀和后缀来推测词义的。
实践活动:1. 给学生一些包含不熟悉词语的句子或段落,让他们运用上下文和词根、前缀和后缀的知识来推测词义。
2.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这些词义问题。
鼓励他们使用词典和其他资源来辅助推测。
总结活动: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强调词根、前缀和后缀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 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题,让学生继续巩固他们的词义推测能力。
评估活动:1. 给学生一份包含不熟悉词语的测验,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来推测词义。
2.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来理解不熟悉的词语。
2. 提供一些额外的词根、前缀和后缀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展他们的词汇量。
教学资源:1. 包含不熟悉词语的短文或句子。
2. 词根、前缀和后缀的列表。
3. 含有不熟悉词语的句子或段落的练习题。
4. 词典和其他资源。
教学延伸: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复杂度。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方法来理解不熟悉的词语,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多种方法理解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f4950ca5c1c708a1294a4460.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呢?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想象法;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置换、比较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解读法;读中感悟法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每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
2、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
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
4、利用表演的方法巧妙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5、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6、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
1/ 1。
多种方法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
![多种方法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ed5a4ffb8f67c1cfad6b853.png)
多种方法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1.分析综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如:兴国安邦——先解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家。
整个词是,国家兴盛安定。
2.同义换词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第二小节出现的“五彩斑斓”一词,找同义词“五颜六色”等次的方法帮助理解3.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如:“镇定”是不慌张。
4.拆拼法。
即把表示简称或数字缩语的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
如:“难免”——难以避免。
5.重新组合法。
如:“翻山越岭”——翻越山岭;“风平浪静”——风浪平静;。
6.成语一般要分三步解。
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伸义。
如“守株待兔”一解:株,树桩。
二解本义: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
三解比喻义:得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不放。
7.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
如:《学弈》中“专心致志”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8.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
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9 .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
如: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10.语境联系法。
指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
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1 1.说明解释法。
指用简要的文字来说明词语的意思。
对有些成语和名词还需要指明词语的出处、演变过程,现在的意思等,以防望文生义。
如:上腭----口腔的上部,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组织,统称上腭;班门弄斧-古时候某人在巧匠鲁班门前摆弄斧子,现在指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12.举例法。
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
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与路径
![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与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26c5f01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b.png)
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与路径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常規性内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渐积累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其中哪些方法能够用来理解难懂的词语,需要根据具体对象才能确定。
有鉴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时,需要采取梳理、勾连等策略,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切实掌握好具体的方法与路径。
一、借助纵向梳理找准教学起点在新课标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理解词语方法的表述,如第一学段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等。
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同一方法在不同学段中学习程度上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用的是“了解”,第二学段用的是“理解”,第三学段则是“推想”和“辨别”。
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就要仔细研读编者在第一学段的课文学习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第一学段的要求较低,且是分步安排的。
比如,在《树和喜鹊》一课中,相关要求是以泡泡提示语的形式出现的:“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
”这是让学生联系上文了解“孤单”的意思,这样的要求还出现在《葡萄沟》一课中。
对于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第一学段中,学生主要运用查字典的方法。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安排了音序查字法,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部首查字法。
这些查字典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问题。
对于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第一学段是这样安排的:一年级的教材中,《小蘑菇》《咕咚》《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编者没有对全文进行注音,要求学生猜读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二年级的教材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学生猜“泥泞、年迈、晶莹、寻觅”等词语的意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求学生“联系下句的‘稀,猜出‘稠的意思”。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妙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63b63e7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7.png)
阅读写作 课程教育研究 ·189·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
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
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
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四、寻找之灵感 我国是一个拥有浓郁文化的国度,悠久的历史沉积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语言。
如果在我们写作中能引用、化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一定能为我们的作品增添光彩。
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精读实记了大量的诗词、名言、成语、俗语,又能结合相似联想以及迁移思维,做起文章来定然文采飞扬,语言汩汩滔滔,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
其次,一语千金,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凝练美是其一。
语言的凝练体现在语言有力度、简洁、明快、不繁琐。
若叙事则叙事有条理,描写传神;若议论则用词准确到位,耐人寻味;若抒情则情随意到,字字含情。
修辞美是其二。
俗话说“人靠衣装”,语言则需修辞来装饰。
一篇文章中,比喻用得好则生动活泼,意蕴丰厚;排比用得好气势如虹,震人心魄;拟人用得好,则活灵活现,独具一格;对比用得好,则美丑劲尽显,相得益彰。
个性美书其三。
个性化的语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或大气、或轻灵、或深邃、或绚丽、或质朴、或犀利、或幽默等。
常言道真情出于自然,也就是散文的自然美,目的就是使情感真诚。
这里的自然是艺术的自然,就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和形式反映生活,浑然天成、文出自然是散文的特殊要求,相比之下,它比诗歌小说更贴近生活的本来样式,故说情贵真诚,那种在字、句、意中有明显斧凿之痕的散文是十分幼稚的,因为只要你稍加小心就会发现有艰涩而不明畅、怪僻而不贴切、文气不舒、堆砌艳词华语等令人心情不快的现象。
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得到的教学启示
![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得到的教学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c9ad24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6.png)
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得到的教学启示Learning difficult vocabulary can be challenging for students, as it requires them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pronunciation, and usage of the word. However, by using various method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comprehend and remember difficult words.学习难词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需要他们理解词义、发音和用法。
然而,通过使用多种方法,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难词。
One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teach difficult vocabulary is to provide context for the word. By using the word in a sentence and providing examples of how it is used in real-life situations,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可以用来教授难词的一种方法是为该词提供语境。
通过在句子中使用该词并举例说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词的意义和用法。
Another effective method is to use visuals, such as pictures or videos, to help students connect the word with its meaning. Visual aids can make the word more memorable and help students retain the information.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图片或视频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将单词与其含义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上传: 陈小娟更新时间:2014-12-31 12:50:10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老师在课堂尽力回避或“滑”过的一个环节。
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
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
为此,新课标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要求。
许多专家也呼吁: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词义,淡化脱离语言环境的解释词义。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融句段、字音、体验、情景、课文内容于一体,让词语理解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让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
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因词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可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得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后,遇到词语理解就能很好地结合多种方法,再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了。
我们研究的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在这里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是我参与课题实验以来对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教学这一块的实践和研究。
一、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1、看图理解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
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葡萄沟》中的“梯田”等,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2、比较辨析理解法: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
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3、生活体验法:所谓生活体验法,是指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这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
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话的经历。
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
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4、分解字义理解法:有些词语的意思就是单字字意的组合,可采用分解字义的办法来理解。
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勤俭”就是勤劳节俭,“疲劳”就是疲乏劳累“,川流不息”就是河水流动不停等。
5、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这是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对词语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中去揣摩,这样的词语教学是一种感性的体会,胜于字词典中理性的解释。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种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如,《爱迪生救妈妈》文中“恍然大悟”一词,就需要联系前文领悟:爸爸是看到爱迪生和小伙伴用镜子聚光,才一下子明白过来;还需要联系课文结尾,感悟爱迪生救妈妈的智慧。
6、结合做动作理解法: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
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表达各种动物尾巴活动的动作:摇、甩、摆,可以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
再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簇拥”的理解,可请几个孩子上台紧紧地围着老师,来感受文中铃兰花簇拥野蔷薇的画面。
7、朗读理解法: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体验。
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词语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词语意思及词语中蕴含的丰厚的人文内涵。
如:教学《兰兰过桥》一文中的“惊奇”一词,我在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理解词义后,进行点拨:“‘惊奇’这个词的程度可远远比‘吃惊’深,所以我会这么读这个词语。
”随即范读这个词语(范读时语气稍夸张,带有面部表情),学生试读。
在这样反复地朗读中,学生对“惊奇”这个词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8、换词法: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几乎每个词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
根据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时(特别是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我们可以灵活地采用“换词法”来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来替换与之意思相近的新词,以联系旧的知识来启迪新的知识。
这样,既能深刻地理解词意,又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有些词通过找意义相近的词语很容易理解。
如:教学《王二小》一文中“常常”一词,我在学生通过观看课件直观感受当时的情景后。
”“‘常常’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很容易地说出“经常”、“每天”、“天天”等一系列近义词。
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老师还是要告诉你们‘常常’这个词所表达的‘常’的程度远远要比你们所说的词语深得多”。
这样,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不仅理解了“常常”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还明白了词语间的细微区别。
9、创设情境体验理解法:有些词语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具体化词语。
如,《从现在开始》中的“议论纷纷”,就可创设体验情境:小动物们,猫头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快互相说出来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及时点拨:小动物们,你们刚才就是在“议论纷纷”。
10、借助经验理解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
如,“鲜艳”一词,很难用“明亮而艳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他的生活经验: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可能是盛开的鲜花,可能是颜色艳丽的衣服,可能是迎风的彩旗等等。
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
当然,要准确而快速地理解词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训练,以此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
因为凭语感解释词语,那才是最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师教会了学生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之后,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如何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之后,他们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理解。
这也是需要一个理解、实践、感悟的过程。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在理解词语“五彩缤纷”时,学生的方法就很多,如同义换词法,学生找了很多“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等;有的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就是在课文中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等很多种颜色”;有的用看图法来理解:“看课文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显示的就是很多颜色,十分美丽”;有的学生用感情朗读来理解。
案例二:如我在上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在理解小熊“乐坏了”一词时,我就启发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孩子们的方法令我大吃一惊。
有孩子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用做动作来理解。
我把小熊高兴的劲表演出来。
”于是他就高兴得跳起来,而且手舞足蹈。
没等这个孩子表演完,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我从他的动作表演中,我知道了小熊特别高兴,而且从课文的插图中也看出小熊脸上乐开了花,就叫做“乐坏了”。
我用看图法来理解的。
”这时,又一个孩子连忙说:“我知道了,“乐坏了”就是“高兴极了!开心极了!”我用换词法来理解。
”此时,我看孩子们的思维已经打开,而且很活跃,我就顺势利导,“那除了换成“——极了”,你还可以用“很——-”“太———”“——-不得了”来换吗?接着,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换,我来。
”最后,我班的小小朗诵家站起来说:“伙伴们,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了这个词,我也要用我的拿手本领为大家展示一下了,我就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这个词语吧!”这时,我接着她的话说:“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样读才能表现出小熊的“乐坏了”了呢?”她自豪地说:“我觉得应该带着高兴地语气去读,而且带要带着快乐的表情去读,才能表现出它的“乐坏了”。
“那好,你就给大家示范一下吧!”于是,这个孩子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有表情地做动作,读后,大家都为她的表演读鼓掌。
最后,全班都有感情地表演读出了这一段,使课文教学达到了高潮。
案例三: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脱鞋绾裤”一词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绾”字。
生1:我用查工具书来理解。
就是“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师:你从字面上理解了!遇到不理解的字查字典,真是好方法!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吗?生2:我用换词法来理解。
就是“卷”的意思。
生3:我也用换词法。
我换成“挽”。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如联系一下你们平时过小河沟时、、、生4:我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
涨水后,我下河沟去捉鱼,就要脱掉鞋子,卷起裤脚才下去。
生5:我也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我们上学要过一条小河沟,如果是涨水后,我就要把鞋子脱掉,把裤脚挽起来了。
、、、、、、这三个案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而这不仅仅是理解词语了,而是通过理解词语让孩子感悟到了课文的情感,自悟出了怎么感情朗读了。
因此,这个环节有效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唤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智能,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三、鼓励学生探求更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当学生的头脑里装满足够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后,遇到词语就能很好地结合多种方法,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感悟词语的意思了。
我们的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就充分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当然,这样还不够,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出更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自己给这种方法命名。
为此,我在课题实验阶段,在班级就搞了一个“群星闪烁我最亮-----学习方法星星榜”的活动。
如果被其他同学认可,那么你创新的方法就可以上“学习方法星星榜”了。
这样,我班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敢于创新,在学习中自己创新出很多理解词语的方法,他们自己命名,如什么“就地取材法”、“描绘法”、“拆拼法”、“重新组合法”、“说明解释法”、“比喻法”、“举例法”、“造句法”、、、、、、现在我班的“学习方法星星榜”上占满了孩子们自己命名的学习方法了。
学习方法多样化在这里灵动了。
我想,这样一种成就感不仅仅是让大家有了激情去创新,更是在无形中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化为了一种享受快乐创新的过程,更是一种分享成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