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教案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精选8篇)地球运动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1.3地球的运动4
【转承】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地球存在着自转运动,那么什么是自转?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请大家先阅读课本完成这个表格。
【合作探究二:地球自转的学习】一、阅读书本P16—P17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教师演示知识点学生概括自转各方面特征用地球仪演示自转定义地球围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演示地轴与赤道面轨道面赤道面演示地轴指向北极星地轴的空间位置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教师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自转的轨道面:【转承】了解完自转的定义、轨道面、自转轴后,我们再来深入来学习一下自转的方向特征。
【小组合作观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每组同学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两个角度观察自转的方向。
教师演示知识点学生概括自转各方面特征演示地球自转方向,从不同角度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恒星日太阳日时间23时56分秒24时自转度数360°360°59′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的公转;以太阳和以某恒星为参照物,测量、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其结果是不同的角速度线速度大小黄道面椭圆轨道: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日期与太阳距离近日点远日点点纬度【教师总结】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发现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的现象,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产生了回归运动的四至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设问】能够出现太阳直射的地方有哪些?那些地方有几次太阳直射?【小组探究活动:探究太阳回归运动】绘制回归运动图。
【教师讲解】通过绘制太阳回归运动图,我们发现,太阳一年中只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所以,我们知道,全球会出现太阳直射的地方,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
同时,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回归线之间的纬度一年会出现两次直射。
【设问】太阳回归运动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直射在哪个半球?运动的方向是怎么的?完成下列表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地球的运动》Word版-精选文档
《地球的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
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导入新课〗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
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第4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目标任务一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视运动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①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②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1)图中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2)北极点上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
秋分至次年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日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南极相反。
(3)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由于有两次直射现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不低于43°08′。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4.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分工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实践操作:本案例设置了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地理应用能力。通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相关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情感教育: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反馈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球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素养。
3.多媒体教学:本案例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节教案第四课时》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节教案第四课时》word教案教学目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8、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9、了解四季的形成与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难点: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投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中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新课学习(投影)图1.23a(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思考下列各题:1、太阳直射哪条纬线?2、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4、极昼和极夜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生:略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现象出现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读图指导)1、指向地心的光线→太阳直射光线→太阳直射点;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全球;图中标有一些昼长的数值,找出其分布的规律,比方说和纬度的关系,可联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的活动所得的一个结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来说明分布规律的表述。
肯定学生“昼长由南向北减少”、“昼长从北极向南极减少”之类的说法,更要充分肯定“纬度越高,昼越长(短)”的表述。
3、极昼、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4、0小时,注意图中昼长为24和0小时所涉及的范围。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图1.23b(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图1.23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组讨论并完成“读图思考”生:图1.23b(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3_地球的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判断晨线和昏线。
4、了解地方时和区时,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5、了解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地球运动,理解昼夜交替的产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日界线【教学难点】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斗转星移,好像是整个星空都在绕地球转,是不是这样呢?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2.周期恒星日:太阳日: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速度角速度:线速度:二、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①昼夜现象产生原因: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②昼夜交替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晨线:昏线:2、地方时地方时:地方时的成因:规律:地方时的计算:例:已知116°E是早上6点,求34°W是几点?3.时区和区时时区:区时:计算:1)已知经度推算时区: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例:一架飞机从北京机场于9时(北京时间)飞往美国洛杉矶(118°)去观看球赛,飞机飞行了2个小时,问到达美国洛杉矶的时间是几点?4.日界线人为日界线: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24时经线)5、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赤道上:不偏 ; 南半球:左偏。
(纬度越大偏转越明显)偏转的意义:对气流(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课后习题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效果3:地球公转进程中的速度能否变化呢?假设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吗?生是变化的。
近日点最快,事先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
师效果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生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稳固训练〕生填表,完成公转基本特点表格。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公转太阳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师地球上不同纬度取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能否取决于近日点或远日点距离的变化呢?生不是。
北半球夏季为近日点,夏季为远日点。
师不是地球距太阳远近形成的,又是什么缘由招致的?请同窗们观看地球公转形状的图片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生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经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师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23°26′,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坚持不变的。
请同窗们看图中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呢?生 66°34′。
师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进程中坚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轨道位置的变化就招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定的空间内来回移动。
师板书知识结构,并请同窗们看图说出黄赤交角的概念。
板书: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师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外表上,只要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在图中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它与地球外表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在地球公转图中衔接日地中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外表的交点为直射点。
师请同窗们观察动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讨论回答以下效果。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能否相反?〔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界限在哪里?〔3〕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上?事先它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展现动画:〝地球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针对本章节《地球的运动》,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整体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球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的产生。
5.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讲解地理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经纬度的划分、地球上的时间带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分享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作业提交后,教师要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例如,以我国不同城市的时差为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运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地球运动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创设互动式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高一】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教案
【关键字】高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坏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的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1、自传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
教具、资料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教材20 页活动题作业教材活动题、练习册习题深思:有的时候手画图要比课件演示效果更好一些,并且让学生跟着一起走画图的过程效果会更好.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把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通过地球仪演示和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和读图分析,把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改变规律;黄赤交角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其次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空白表格】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同学回答,老师总结补充。
参考答案: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地轴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地球公转太阳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1个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昼夜改变,为什么回出现昼和夜的差别呢?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今日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昼夜交替与时差(板书)1.昼夜交替的分界线──晨昏线(圈)(板书)【讲解】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亮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如图)。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绿色虚线)和夜弧(兰色虚线)。
【提问】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还会有昼夜现象吗?参考答案:有。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运用计算机模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能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2、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智能要求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2、理解自转的意义。
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理解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4、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能力要求懂得运用地球运动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技能要求:掌握判读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真理观【教材分析】(一)知识结构(二)内容分析地球运动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球运动自转规律一般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1)地球自转的方向:教材设计了一个“读图思考”,让学生想象在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会是怎样的,把“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结论留给学生自已思考得出。
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2)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般用于科学研究,人们比较陌生;太阳日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但是由于太阳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十分熟悉。
鉴于它们各自的重要性,教材既引入了恒星日,又引入了太阳日。
用图解的方式,简要说明恒星日和太阳日时间差异的原因。
(3)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页 1 第图示。
图1.13的设计富于立体感,比较好地展现了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大小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低(高)纬向高(低)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教材留给学生思考、总结。
2、地球运动公转规律:(1)公转示意图:用了一幅按照真实比例绘制的地球公转轨道图,分析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运动速度的不同;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4课
时
问题3: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如果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生是变化的。
近日点最快,过后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
师问题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生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巩固训练)
生填表,完成公转基本特点表格。
地球运动围绕中
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公转太阳
由西向东
在北极上空看地
逆时针转
球公转:
在南极上空看地
顺时针转
球公转:
1个回归年:
8
4
时
5
日
5
36
秒
6
4
分
,平均线速
日
/
°
1
约
:
平均角速度
30 km/s
度:
,远日点公转速
快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
慢
度最
师地球上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是否取决于近日点或远日点距离的变化呢?
生不是。
北半球冬季为近日点,夏季为远日点。
师不是地球距太阳远近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同学们观看地球公转状态的图片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生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师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23°26′,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
请同学们看图中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呢?
生66°34′。
师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轨道位置的变化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定的空间内来回移动。
师板书知识结构,并请同学们看图说出黄赤交角的概念。
板书:
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师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在图中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在地球公转图中连接日地中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直射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相同?
(2)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界线在哪里?
(3)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上?过后它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展示动画:“地球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后学生讨论回答
生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
生2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纬23°26′,最南界线是南纬23°26′。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生3春分日(3月21日),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过后直射点将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时移动到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上。
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9月23日)阳光直射赤道。
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冬至日(12月22日)移到最南位置,太阳直射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此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第二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重新回到赤道,如上图所示。
师我们把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回归年。
请同学们根据动画演示,填写下表:
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
不能
混淆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颠倒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
生观察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近日点与冬日点的位置。
生(回答)时间上夏至日比远日点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点早一些。
夏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远日点,冬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近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