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谈判案例:中铝力拓
中铝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中铝公司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56a7da33d4b14e852468e3.png)
中铝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一.问题的提出2009年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将投入195亿美元收购力拓相关股份及资产,巨额交易引发各界关注。
但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力拓集团董事会于6月5日撤销对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交易宣告失败。
这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还是隐藏着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因素?同年7月5日,力拓上海公司胡士泰等四名员工被上海相关机构拘留。
随后,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四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这是否可以视为中国政府对力拓毁约的嫉恨和报复呢?我国资源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市场上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呢?中铝公司在国内产业链重组过程中如鱼得水,充分享受到其作为国资委“亲子”的所有利益,大量吸收优势电解铝企业,提升公司电解铝产能,兼并重组铝加工企业,打造完整的铝产业链,并在中央主导下通过并购重组方式逐步进入铜业、稀有金属产业。
在海外市场上,中铝公司依靠其强大的国内市场和资本优势参与巴西、澳大利亚昆士兰等项目的开发,成功收购加拿大秘鲁铜业,并与美国铝业联合人主力拓集团。
虽然,中铝公司已经成为力拓集团的最大单一股东,却没有参与力拓经营管理的权利。
2009年2月的合作协议让中铝公司有机会获得力拓集团董事会席位和公司财务控制权,但此次交易却遭受重创。
中铝公司的政府背景在其国内外发展中好似一把双刃剑,在刺激国内发展的同时,却成为海外发展的阻碍因素。
我国国有资源企业应该如何合理规避政治风险,实现跨国并购呢?二.理论分析框架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对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权的资产份额进行购买或实行控制的行为。
实现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跨国并购交易在组织结构上有着不同的形式,如控股合并、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根据收购的控股股份比重差异对控股合并有着不同的划分,收购对象可以是一家当地企业,也可以是一家国外子公司。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报告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82737eaaea998fcc220ebf.png)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班级:学号::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下,企业为了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围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然而中国企业若想成功走出去则需要正确的发展策略与可行的目标,在此以中铝收购力拓为例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跨国并购案例分析策略研究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分析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大企业正以雄厚的资本能量,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寻求新的投资目标,进行跨国并购。
尽管有中海油失意尤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的收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但仍然不能阻挡联想、明基、北汽、吉利迈向海外的脚步,我国的跨国并购愈演愈烈。
如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所示,尤其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冲击相对较小的我国企业可谓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
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其规模扩和获取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企业在实现海外并购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诸多新的风险,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成为决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呈现的特点、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对的困难提供多一点解决方法。
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尽些许绵薄之力。
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发布数据。
二、中铝集团背景中国铝业股份(中国铝业)于2001年9月10日在中华人民国注册成立,控股股东是中国铝业公司。
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
氧化铝和原铝是中国铝业的主要产品。
是生产原铝的主要原料,而原铝是广泛使用的金属,也是进行铝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
戴着镣铐的炫丽舞蹈——中铝收购力拓案的巧妙处理
![戴着镣铐的炫丽舞蹈——中铝收购力拓案的巧妙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3b3527ed630b1c59eeb5df.png)
数的 1%到3 %之问时,都须按照 5 0
城 市 法 典 有 关 部 分 的要 求 就 要 约 ( a ta i )或 通 过 收 购 要 约 P ril d b ( e d r ofr T n e f )的方 式进 行 收购 e 时需 要履 行必 要 通知 义 务 ,并 应 当 在 规 定 的时 间 内公开 自己的并 购意
知义务 。 如 果 中 铝 收 购 案 股 权 比例 过 高 ,则 需要 受 到英 国法 律 的规 制 。
项 指 令 ,就 取得 或处 分 上 市公 司
大宗 股份 所 应履 行 的信 息 披露 义务
金融 类对 外 投 资额 的一 半 ,接 近 同
年期 日本对 外投 资额 的三分 之一 。 此 案一 举 刷新 了中 国企业 对 外
S b tn il u sa ta Ac usin) ,任 何 q ito 人 士 意 图在 7F之 内取 得 一 间 英 国 t
目标 公 司 l %或 以上 有 投 票 权 的 0 上 市 公 司 ,使 得 该 等 人 士 的 总 持
股 量 处 于 目标 公 司 有 表 这 个 规 则 的底 限要 求 ,但 在与 有 关方 面沟 通 过程 中 , 中 铝 一 再 表 示 要 做 一 个 战 略 投 资
者 ,无 意进 入力 拓 董事 会 。
度 过 大 , 也 可 能
会 阻 止 交 易 的 完 成。
如 果 在 开 始 时 中铝 要 求 收 购 的 力 拓 股 权 比例 过 高 ,可 能 会 引 发 强 制 性 要 约 并 购 等 问 题 ,这 会 使 交 易 问 题 复 杂 化 , 并 涉 及 到 了 许 多 前 置 性 程 序 问 题 。 英 国 城 市 法 典 第 3 条 规 定 : 当 任 何 人 4 及 一 致行 动 人获 得 一 家 公 司 3 %至 0 5 % 决 权 后 ,在 1 个 月 内另 外 获 0表 2 得2 %以上 该 公 司 的 表 决 权 ,则 有 义 务 向 该 公 司 的 各 类 股 票 的 所 有 股 东 发 出 收 购 要 约 ,收 购 目标 公 司 的股 票 , 除 非 收 购 与 合 并 工 作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46e086bceb19e8b8f6ba94.png)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一、并购过程(一)过程概述两个公司由于占据着国内外铝业市场极大的份额,所以必然会在中国矿业集团进军世界的过程中发生战略交叉,以下是他们在并购失败之前的合作背景。
1、2007年11月8日,力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
2、2008年2月1日,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
3、2008年11月25日,力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
4、2008年12月,传出中铝将进一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5、2009年2月2日,力拓与中铝双双确认谈判合作事宜。
6、2009年2月12日,中铝、力拓发布公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7、2009年2月16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变数。
据外媒报道,力拓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向必和力拓摇起了“橄榄枝”8、2009年3月26日,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明确表示将不反对中国铝业公司注资力拓的交易。
9、2009年3月27日,国内四家银行将向中铝提供约210亿美元贷款,用以支付对力拓投资对价和其他有关本次投资的资金需求。
10 、2009年3月29日,中铝公布2008年业绩,该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下跌99.17%,被港媒称为“最差蓝筹H股”。
中铝高层称不影响收购力拓。
11、2009年4月2日,德国政府放心中铝投资力拓,这是继澳大利亚反垄断部门批准后,该交易获得的第二个权威部门的认可。
12、2009年5月15日,中铝与力拓宣布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力拓拟向中铝发行可转债以及中铝对肯尼科特犹他铜业公司进行投资交易的批准。
13、2009年6月4日,力拓宣布股票周五暂停交易,可能将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与中国铝业的195亿美元交易。
2009年6月5日,中铝确认,力拓董事会已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14 、2009年6月5日,力拓与力拓宣布达成协议,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
跨国并购风险——中铝并购力拓案
![跨国并购风险——中铝并购力拓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fde2c647d27284b73519e.png)
一、跨国并购风险理论(一)含义跨国并购是并购行为跨越国界的产物,是指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跨国并购风险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损失。
(二)跨国并购的原因1.企业成长需要成长可能是国际并购最主要的动机。
成长对任何企业都是非常关键的。
并购可以让企业立刻获得成长,国际并购更给这种迅速成长插上了翅膀。
常见的企业为了成长而进行的国际并购情形有:一是如果企业盈利颇丰,而本国经济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则企业会将多余的现金流量投资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中;二是当企业的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或者国内市场太小以至无法随公司增长而扩大时,企业也会选择国际并购;三是海外扩张可以使那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以与那些大企业竞争;四是即使企业拥有最好的管理和技术,要想实现市场全球化也必须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2.技术方面的原因技术方面的考虑会从两个角度影响国际并购:一是技术领先的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并购利用其技术优势;二是技术落后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技术领先的目标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3.产品优势和产品差异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中产品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在国外市场也会被接受。
4.政府政策政府政策、管制、关税、配额等对国际并购有很大影响。
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很多国家运用关税等政策来限制国外企业对本国的出口。
为了越过这种限制,国际企业可通过国际并购来拓展市场。
5.汇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将影响国际企业收购时支付的实际价格,影响融资成本,影响目标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子公司向母公司分回利润的价值。
6.政治与经济稳定在国际并购时,目标公司所在国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也是国际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国际企业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去管理政治或经济形势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这一成本是国际企业在拟定国际并购决策时必须考虑的。
中铝收购必和必拓案例分析
![中铝收购必和必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11cc88680203d8ce2f24f2.png)
(1.中铝收购力拓澳大利亚子公司需要考虑哪些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因素?)2008年末,中铝收购了力拓9%的股份,成为力拓最大的单一股东。
2009 年2月12号,中铝宣布透过收购可转债的方式再度注资195亿美元,使得对于力拓的控制权从9%上升到18%。
铝是一种金非常重要的工业金属, 只要中铝能够做到这一步,中铝就能控制力拓,就能控制铝业。
中铝收购力拓(RIO),其实澳大利亚方面有两个重要因素是中铝需要担心以及考虑的。
第一就是澳洲政府,也就是国会,因为这样牵涉到澳洲政府利益的收购必须得到国会同意,很明显现在国会没有同意。
由于涉及的是资源性行业,因此被澳洲百姓视为威胁国家资源安全,同时民意的呼声影响大选,这也给澳洲政府施加了压力。
而且国会议员当时非常煽情的说“绝对不能卖掉澳大利亚的财富来源”。
第二要考虑的就是澳洲的境外投资委员会,简称FIRB。
只要澳洲政府同意,FIRB这里也不难得到同意。
但主要阻力却来自于FIRB拖延90天审查的时间。
(2. 中铝收购力拓澳大利亚子公司面临哪些风险?中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第三方恶意竞购)事实上,在中铝二次注资力拓之时,其财政情况据说也是捉襟见肘,但是中国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决定全力支持中铝收购计划。
较为麻烦的是,由于电解铝价格已处于低谷,中铝的经营能力有限。
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自从去年四季度曝出25.7亿元亏损之后,09年一季度再度巨亏。
中铝第一次入股力拓时从国开行借下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这些债务中铝收购受阻也急需偿还。
而截至去年6月底,中铝资产总额只有3777亿元。
中铝前任总经理曾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不包括在力拓的投资,中铝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
由于中国国内立法不完备以及海外完全不同的法律环境,导致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不仅需要承担相对于国内并购更复杂的一般法律风险,而且还时刻面临一定的特殊法律风险,即东道国基于国家安全、民族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而援用或制定特别法律进行监管的额外法律风险。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中铝力拓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中铝力拓](https://img.taocdn.com/s3/m/2431961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58.png)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中铝:力拓澳大利亚铁矿石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目前世界铁矿石供应主要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垄断,其中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几乎是巴西的一倍.去年年初必和必拓在寻求和力拓的合并时,中国钢铁业就在寻求拯救中国铁矿石的英雄.中铝最终单骑救主——联合美国铝业在伦敦交易所突袭力拓,拿到力拓9%股份,成功阻止了两拓合并。
中铝与力拓的谈判始于今年2月,当时中铝和力拓同时确认,中铝欲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顺利,中铝将持有的力拓股份可上升到18%.195亿美元中,123亿美元用于组建力拓最优质的核心资产,另72亿美元则认购发行次经可转换债券。
债券转股后,中铝在力拓股份将从9。
3%上升到18%,还将获得力拓董事会的两个席位。
中铝选择力拓为谈判对象的背景2007年,在大宗产品价格高位期间,力拓以高价收购了加拿大铝业,为此背上近400亿美元的债务。
奥运会期间,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来京时,中铝就开始和其秘密接触,当然力拓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当时力拓正陷入债务危机。
2007年底必和必拓放弃收购力拓,此时也是力拓最为艰难的时刻-—当时力拓股价缩水一半以上,为了尖对债务危机,力拓甚至宣布裁员14000人.在矿业急剧恶化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腰包紧巴巴,只有中国买家的腰包鼓鼓囊囊,自然,力拓看中了中铝。
市场透露的情况显示,至少在去年12月份,力拓与中铝的初步合作框架协议已经达成。
2008年中铝的业绩,净利润同比大幅度减少99。
17%,需要从四面大国有银行筹钱。
2009年2月12日,这桩中铝注资力拓的交易大案水落石出。
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其中123亿美元将用于参股力拓9个铁矿石、铜、铝资产,72亿美元将用于认购力拓朴行的可转换债券.此时筹码在中铝手中。
中铝参股的矿产都是优质的。
同时由于中铝和力拓成立销售合资公司,中铝也将获得在澳大利亚之外的一定的铁矿石销售权。
中铝并购力拓PPT配套演讲稿(不限时)
![中铝并购力拓PPT配套演讲稿(不限时)](https://img.taocdn.com/s3/m/50060dbed1f34693daef3ef9.png)
PPT演讲稿1在座的各位下午好,我是吴静茹,接下来是我关于中铝并购澳大利亚力拓的案例报告。
2先让我们来看看我此次汇报的主要内容。
首先:简单的了解案例背景第二:主要内容也是重头戏,针对此次案例我想讲的两次对比和三方博弈。
第三:我思考的一些问题和进行的简要回答第四:涉及到的比较专业的概念进行补充最后,一是想与时俱进,也是八卦的心理吧,让我们一起看看并购案之后,几家公司都是怎么发展的?4请大家耐心听我讲述一下这三次收购的关键背景,对于我们之后的分析很有用。
2008年,中铝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借助伦敦交易市场,突袭成功,收购力拓集团9.3%的股权。
2009年,中铝欲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持力拓股份,但由于战线拖长、公关不力、政治敏感等因素,使得原本苟延残喘的力拓公司暗中与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协议,财务状况得以改善,仅以1.95亿美元的分手费终止了与中铝的合作协议。
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
紧随其后,中铝参与力拓“152亿美元配股融资”方案。
5这次失败的并购案受到广泛的关注、评论和研究,网上的资料也很详尽。
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和给大家提供新的视角,我特意从对比和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这次事件。
概括起来就是两次对比,分别是中铝前后两次并购力拓的时间上的纵向对比,和中铝与五矿同为中企并购海外企业的横向对比。
博弈的三方就是:中国铝业、澳大利亚力拓集团(RIO)、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6背景大家都了解了,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7中国五矿集团公司8我对这三家公司在博弈中的总结是这样的必和必拓战略佯动,提出要约;伺机而动,完成合作必和必拓是这场博弈的发起者。
它利用竞争对手因现金收购加铝而背负巨额负债的时机乘虚而入。
首次要约虽然同样受到政府审查,但延迟力拓出售资产、修补资产负债表。
金融危机真正爆发时,必和必拓又撤回了要约。
力拓在中铝的帮助下渡过难关后,又提出合资方案。
与力拓完成强强联合。
力拓借力中铝,稳定股价;两“拓”联合,金蝉脱壳力拓因对加铝的现金收购承担了巨额的还贷压力,在博弈开始时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案例
![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e79dc0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6.png)
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案例那我给你讲讲中铝投资力拓这个风险案例吧。
中铝那可是咱中国很有实力的企业呢。
当时啊,中铝瞅着力拓,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投资对象。
力拓在矿业领域那也是响当当的啊。
中铝就打算大力投资力拓,一方面想在全球矿业资源布局上占个好位置,另一方面也觉得这是个能赚钱的买卖。
可是呢,这风险就像隐藏在草丛里的小怪兽一样,突然就蹦出来了。
首先啊,国际政治环境开始捣乱。
西方国家有些势力就不太乐意看到中铝这样的中国企业大力进入他们的资源领域。
这就像是你想去参加一个派对,可有些不友好的家伙就想把你拦在门外。
然后呢,力拓自己内部也出了问题。
他们的经营状况突然变得很复杂,各种债务啊,还有市场对铁矿石需求的波动啥的。
这就好比你搭伙做生意,结果发现合作伙伴自己家里乱七八糟的事儿一大堆。
中铝原本计划得好好的投资,最后因为这些风险因素,损失惨重啊。
钱投进去了不少,可没得到预期的回报,还陷入了各种麻烦事儿当中。
就像满心欢喜去种瓜,结果最后连个瓜秧都没收获到,还搭进去不少种子和化肥钱呢。
还有中国企业在一些非洲国家的投资也有风险案例。
比如说有的企业去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本来想着非洲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又很缺,这是个大商机啊。
但是到了当地才发现,当地的一些政策法规很不稳定。
今天这个规定,明天可能就变了。
就像你玩游戏,规则老变,你都不知道该怎么玩了。
而且啊,当地的一些社会环境因素也很复杂,部落关系啊,文化差异啊,有时候工人的组织纪律性也和国内不太一样,这都导致项目推进困难重重,工期拖延,成本超支那都是家常便饭了。
这就是中国海外投资中遇到风险的一些例子啦,海外投资就像一场冒险之旅,虽然有宝藏,但路上也是荆棘密布啊。
由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
![由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7b63c1cf8bd63186bcebbcb4.png)
由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
然而作为国际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跨国并购属于跨国界的资本流动,投资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的风险也复杂多变。
本文主要从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的失败分析跨国并购风险的产生、种类及如何防范。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风险;风险防范一、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简介1.中铝简介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原铝消耗国。
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氧化铝及原铝运营商,是全球第三大氧化铝生产商,氧化铝和原铝是其主要产品。
在中国经济的许多行业中,原铝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涉及建筑、包装、电力、消费品和交通运输等行业。
中国铝业在利用中国氧化铝和原铝的大规模增长的需求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力拓简介力拓成立于1873年,在全球拥有60多家子公司,是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
总部位于英国,目前该公司是全球前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同时还涉及铜、铝、能源、钻石、黄金、工业矿物等业务。
在力拓公司业务中,澳大利亚业务占45%,北美业务占40%,南美占5%。
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来源情况为:北美占28%,欧洲占23%,日本占2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4%,中国占5%,其他亚洲国家为14%。
3.中铝并购力拓始末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力拓集团在伦敦的股票价格暴跌,股市和银行融资系统的资金链断裂使之无法短期内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融资以偿还收购加拿大铝业(ALCAN)新欠下的高达380亿美元的债务。
而此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刚性要求,中铝集团也急需在海外谋求较为稳定的原料供应商,加之国内四家银行的210亿美元的贷款使其充分具备了并购力拓的雄厚资金。
2009年2月2日至2009年5月15日,中铝第一次收购力拓,在此期间,收购案发展顺利,陆续通过了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德国政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的认可。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分析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7da1ce6137ee06eff9187f.png)
上海金属价格指数(Shanghai Metal Price Index 简称SHMETX) 是由上海金属网
(SHMET)编制并发布的,以铜、铝、铅、 锌、锡、镍 六个主要基本金属的上海供货
价为取样品种,综合反映上海基本金属现 货价格的指数。
伦敦金属价格指数(2008年11月-2009年11月)
购力拓的雄厚资金。
3、由保护中国钢铁产业的未来 发展决定。阻止力拓被必和必 拓兼并,事实上一旦他们合并 将会控制中国75%的铁矿石进 口量,使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价 格谈判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
4、由中铝的战略布局决定
(1)在力拓集团内获得话语权, 以做出有利于中铝的决定
(2)可以掌握力拓先进的开采 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铝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且其前任董事长肖亚庆为国务院成员这不可避免地令人质疑其独立性注资协议取消后力拓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也就是并购协议金额的1这对力拓而言违约成本是比较低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在此期间一直恶意阻挠参与竞购过程在中铝与力拓达成协议期间一直采取游说媒体宣传提出股东建议等手段施加干扰
加90天。
2009年4月开始必和必拓和力拓 展开新一轮的谈判。
2009年5月中旬,两拓已经达 成了初步的协议。
6月4日,中铝就收到了力拓 关于将撤回对中铝交易的推荐的通
知。
并购失败
失败原因
1、市场金、属价格变动
上海金属价格指数
时 2008 2008 年11 年12
间 月 月18 日
2009 2009年 2009年 2009年3 2009年4月16日
中铝并购力拓
中铝简介
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 公司(简称“中国铝业”)是中 国规模最大的氧化铝及原铝运 营商,是全球第三大氧化铝生产 商,氧化铝和原铝是其主要产品。
中铝并购力拓
![中铝并购力拓](https://img.taocdn.com/s3/m/6df0ecc80508763231121248.png)
(三)国有能源企业海外寻求资源, 还需制订中长期战略
中国目前的情况下, 国家能源战略的落实 必然依靠国有企业来实现,这就需要平衡国 家战略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如果过多地在表 面强化国家战略,企业的经营将负载过多的 负担,并且易被国外市场认为加上过多的政 府色彩, 这实际上极不利于中国企业的海 外收购。
三、并购失败的启示
(一)政治法律风险在海外并购中的 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收购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三)国有能源企业海外寻求资源, 还需制订中长期战略
(一)政治法律风险在海外并购中 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当并购的项目涉及到东道国的重大国家利益 的时候, 政府会动用法律或政策直接干预 并购项目,从而导致收购失败。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拖延战术,为力拓争取了 宝贵的缓冲时间。
谢谢
3、 中铝并购力拓简介
我们可以将中铝并购力拓案的案情发展状况分 为三个发展阶段: 2009年2月2日以前,是收购 前期,包括中铝第一次收购力拓股份; 2009年2 月2日至2009年5月15日,是收购进行时,在此 期间,收购案发展顺利,陆续通过了澳大利亚竞 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德国政府、美国外国投资 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的认可,是可喜的;2009年6 月,交易失败,力拓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与中国铝 业的195亿美元交易。
二、并购失败的原因
1. 政治原因。 我国和澳大利亚分属不同类型的社会国家, 两者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巨大的差别,方针、 政策、战略都存在极大的不同,潜意识里面 还是有一定的戒备的。
2. 国际市场环境变化。 在力拓与中铝签订部分股权转让协议时,正 是力拓比较艰难的时刻。力拓集团为了维持 其矿山开采的国际垄断地位,利用近几年铁 矿石和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积累的资金和 国际融资,大力扩张其海内外业务。由此,在 2008 年下半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力 拓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牵连和影响。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d4a61cfe4733687f21aa1b.png)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班级:学号::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下,企业为了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围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然而中国企业若想成功走出去则需要正确的发展策略与可行的目标,在此以中铝收购力拓为例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跨国并购案例分析策略研究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分析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大企业正以雄厚的资本能量,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寻求新的投资目标,进行跨国并购。
尽管有中海油失意尤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的收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但仍然不能阻挡联想、明基、北汽、吉利迈向海外的脚步,我国的跨国并购愈演愈烈。
如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所示,尤其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冲击相对较小的我国企业可谓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
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其规模扩和获取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企业在实现海外并购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诸多新的风险,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成为决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呈现的特点、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对的困难提供多一点解决方法。
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尽些许绵薄之力。
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发布数据。
二、中铝集团背景中国铝业股份(中国铝业)于2001年9月10日在中华人民国注册成立,控股股东是中国铝业公司。
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
氧化铝和原铝是中国铝业的主要产品。
是生产原铝的主要原料,而原铝是广泛使用的金属,也是进行铝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
并购风险-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
![并购风险-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4ef66b852458fb770b56ba.png)
经济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宗矿产品 价格暴跌,力拓公司股价急剧下跌
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力拓股价变化
力拓公司继续偿还89亿美元负债, 2010年还有387亿美元的负债到期
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将审查时 间增加到120天
矿业产业市场回弹,价格回升,力拓短 时期内股价增幅达70%
违约风险
内部决策风险
中铝在并购中没有主动进行媒体公 关造势,处于被动状态 中铝没有对不利于自己的舆论进行 回应 中铝没有致力于建立良好形象, 2008年年利润额下降超过99% 中铝未积极跟进金融市场变化,错 过并购力拓的最佳时期
2009年3月19日2008年中铝财报出炉, 港媒称中铝为:“最差蓝筹H股”
THANK YOU
协议价格195亿美元,约定违约金 额1.95亿美元,占总金额的1%
中铝需偿付巨额咨询、投行费用,律 师费,并向4家银行支付融资成本
外部竞争风险
必和必拓公司于2007年尝试收购力拓, 以失败告终 中铝注资力拓期间,必和必拓公司再次参 与竞购,并进行媒体宣传、公关游说等 SINESS
PPT TEMPLATE
并购风险
并购风险
政治风险
经济风险
违约风险 外部竞争风险 内部决策风险
政治风险
此次并购失败的根本原因
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受调查者中反 对政府批准中铝增持力拓股份的比例高达59%
“中国威胁论”,“国企 = 政府” 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对澳洲矿产 资源的威胁 澳大利亚公民、媒体、学术机构、 国会议员和反对党的阻挠
国际投资学案例 案例七
![国际投资学案例 案例七](https://img.taocdn.com/s3/m/3dcd627a02020740bf1e9b6f.png)
中铝之心路人皆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综合 性金属公司。曾经在竞购力拓战场上狭路相逢 的必和必拓在一次内部培训上,断言中国铝业 是中国最好的冶金行业企业。外界预言,2020 年中国铝产量将达到3600万吨,占世界铝产量 的50%。而目前中国占世界铝产量的1/3强。 中国铝业麾下的铝企业产量与利润占中国铝工 业的60%以上。
要现金流支持,这说明背后有政府支持。”而 国开行就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有消息称,中铝集团已获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 支持,为其收购力拓进行融资。据透露,在资 金问题上,中国铝业出手竞购力拓时,曾经遭 到中投的回绝,这次国开行支持也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
“不过,中国铝业自己的需求更强烈。”2007年末, 当必和必拓要求收购力拓之时,中国铝业便充当了白 衣骑士,一位参与该事件决策会议的人士透露,“中 国铝业自己收购的意向非常强烈,中国铝业一位副总 早就和相关投行规划好了收购的步骤。” 上述人士认 为,“现在是一个收购的好时机,”据了解,2008年 中国铝业第一次出手购买力拓股票时,购买价格为59 英镑/股,而此时力拓股价则徘徊在十几英镑的区间。
中国铝业“拔刀相助”,帮助力拓挡住另一大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的收购,此后双方关系便一 直“暧昧”不清。
在2008年的两会上,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中国铝 业收购力拓股份的贷款方,其一位副总向记者 暗示了对中铝对这种投资的支持,“很少能有 机会见到这么大的投资项目。”而时隔一年, 在2009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开行向中国铝业兑 现了这份厚礼。
中铝希望发展其他矿产业务,但是手中没有太多的可 开采的资源类项目。恰在此时,负债累累的力拓出现 在了中铝面前。负债400亿美元的力拓计划减少负债 100亿美元。“由于资金问题,我们不得不停止建设 一些矿产项目,”路久成告诉记者,“还有一些项目 需要拍卖。我们在2009年和2010年将缩减大量开 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压下,在世界各地都 有矿产投资的力拓与中铝一拍即合。中铝向力拓开价 195亿美元的现金,其中有7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这 包括了力拓各大矿的买卖价格。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的反思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8650c6da38376baf1faef4.png)
的阻 力 , 因为英 国政 府比 澳大利 亚政 府 用 “ 拨离 间” 挑 的策 略 , 力诱使中铝抛 出了中 铝国 际并购 中博 弈经验 的不 足。 尽
更崇 尚 自由贸 易。第三 , 次收 购受 到 弃美铝单独参与收购协 议谈 判。 首 事实上 , 首 先 , 中铝在 这次 收购 的时机 博弈 上没
通股股份, 并持有力拓集团 9 %的股份 交易彻底失败。而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 的股 份很 好地 利用 了天 时地利 。第 一 , . 3
成为 其单 一最大股 东 。其 中, 国铝业 规定 , 美 力拓只需 向 中铝支付 1 5 . 亿美 元 联合 美铝共 同完 成对 力拓股 份的 收购 。 9 以认购中铝新加坡公 司债券形式 出资 了 的毁 约费 。
期注资、 再次收购和参与配股三个阶段。 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铝 资入股 的成本。以此时力拓英 国公 司收
20 年 2月至 20 年 2月, 08 09 中铝首次注 主动斥资 15 美元将其在 力拓集团整 盘价 每股 2.英镑 计算 , 9亿 1 7 中铝 仍然浮 亏 资 力拓为第一阶段并购事 件。20 年 2 体持股 比例 由目前 的 9 %增 至 约 1%。 近 9 亿美元 。 08 . 3 8 0 单就事 件本 身看 , 中铝先 后两次收 购 力拓一成 一败。两次并购事件 引起 了 社会各 界对 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
作做 得好 , 少了来 自力拓 内外 的阻力 , 政府 、 减 监管机 构以及 民众 , 促使交 易审查 环节 。其次 , 中铝这 次收购 暴露 出 了国
年 2月, 铝首 期投 资 已经 浮亏 了 7% 经证 实 , 中 0 中铝至 20 年 7月 1日已出资 09 以上 。与此 同时 , 中铝 开始 实施第 二阶 近 1 亿美元 , 5 全数执行力拓新股 认购权 ,
力拓案案例分析
![力拓案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8a6e3f31126edb6f1a108a.png)
力拓案案例分析12031035 刘冠良无论如何,政府处理间谍门事件是及时而必要的,窃取商业机密进行商业贿赂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违背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等国的法律。
违法者理应受到制裁。
力拓间谍门事件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契机,通过铁矿石谈判收回利权,通过谈判意识到中国经济信息危在旦夕,处于既不知己更不知彼的困难处境。
政府有必要改进目前的信息管理制度,对于大型企业关键人士与重要岗位退休官员成为外资大员作出严厉规范,同时反省大型企业首先在境外上市剥夺国内投资者权利,与泄露核心商业信息的软肋,通过培育内部市场机制,形成全国统一的竞争性市场的,彻底摆脱目前借用外力推进改革的路径。
要打好商业机密保护的攻防战,必须要有好的武器,好的策略和好的防护。
但在这些方面,当前国内还存在诸多缺陷和软肋。
一是防范意识差。
“长期以来,我们的商业机密和商业安全意识不强。
过去很多看家的技术,被外资以合资、考察的方式获取了。
有的甚至是我们以所谓对外开放的姿态,敞开给人家的。
”北京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说,“大量商业机密在推杯换盏之间就告诉了别人。
”二是法律法规滞后。
当前尤其在国际全球化舞台上,夹杂着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更呈现出复杂性。
“保密法有很多领域是覆盖不上的。
虽然他们给我们造成很大伤害,但我们缺乏相关法律来解决。
”江涌说。
从美国看,其在保护商业机密方面有内外严格完善的法律保护网。
例如,美国为了有效保护商业秘密,在1996年通过了《经济间谍法》。
该法律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各种财务、商业、科学、技术、信息、计划、汇编、公司设计、操作步骤、程序等都可以构成商业秘密,并且不论是有形或无形。
触犯者可处以15年以下有期徒刑,处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
法人团体违法则可处1000万美元以下罚金。
“在使用法律手段保护商业机密方面,我们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负责人何曼青说。
三是体制建设不完善。
江涌认为,商业机密涉及的行业、领域众多。
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分析
![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2bc72558fb770bf78a5563.png)
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分析摘要:虽然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许多的中国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和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体现,海外投资成了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步骤。
在全球经济危机告一段落之后,09年成了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高峰期。
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实现大国梦想的重要一步。
所以,09年以来出现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高潮。
这其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也不乏失败的例子。
我所选择的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就是一起典型的失败案例。
虽然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但是我觉得从某种角度上看,失败的例子更能够说明许多的问题,而且中国的企业也能够从这些失败的例子中学到很多很多。
关键词:商业并购、海外投资、全球化战略中铝并购力拓的始末。
回顾中国与力拓的历史,中国曾经尖锐的批评过力拓公司在一笔交易过程中的单方面终止交易。
这多少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
因为当时的力拓公司由于遭受了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出现了巨额亏损,从而无力偿还2007年高价收购加拿大阿尔坎而背负的380亿美元的债务。
08年的力拓股价曾一度高达70美元,可是到了09年初,却一路狂跌到不足10美元。
这使得08年以140亿美元购买力拓9%股份的中铝公司产生了巨亏,但随后中铝就宣布再次向力拓公司注资195亿美元,使自己的持有股份提高到18%。
可是就在双方签订协议后的四个月,力拓公司突然宣布了一个新的计划,就是与必和必拓组建一个合资公司并从后者获利58亿美元,同时发行152亿美元的股票。
这一计划的宣布,同时预示着中铝公司“一厢情愿”的并购计划失败。
这起并购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分析失败的整个过程,除了中铝自己的问题外,我们还看到了力拓公司的脚踏两条船。
一,从中铝公司方面看这次收购。
虽然这是一家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却远非一次普通的商业并购这么简单。
第一,中铝这次的海外投资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资金上都是空前的,它所带来的附加效应也是有目共睹的;第二,中铝这次的海外投资所隐含的内容,也绝对不是一次跨国公司的收购这么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中铝:力拓澳大利亚铁矿石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目前世界铁矿石供应主要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垄断,其中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几乎是巴西的一倍。
去年年初必和必拓在寻求和力拓的合并时,中国钢铁业就在寻求拯救中国铁矿石的英雄。
中铝最终单骑救主——联合美国铝业在伦敦交易所突袭力拓,拿到力拓9%股份,成功阻止了两拓合并。
中铝与力拓的谈判始于今年2月,当时中铝和力拓同时确认,中铝欲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顺利,中铝将持有的力拓股份可上升到18%。
195亿美元中,123亿美元用于组建力拓最优质的核心资产,另72亿美元则认购发行次经可转换债券。
债券转股后,中铝在力拓股份将从9。
3%上升到18%,还将获得力拓董事会的两个席位。
中铝选择力拓为谈判对象的背景2007年,在大宗产品价格高位期间,力拓以高价收购了加拿大铝业,为此背上近400亿美元的债务。
奥运会期间,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来京时,中铝就开始和其秘密接触,当然力拓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当时力拓正陷入债务危机。
2007年底必和必拓放弃收购力拓,此时也是力拓最为艰难的时刻——当时力拓股价缩水一半以上,为了尖对债务危机,力拓甚至宣布裁员14000人。
在矿业急剧恶化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腰包紧巴巴,只有中国买家的腰包鼓鼓囊囊,自然,力拓看中了中铝。
市场透露的情况显示,至少在去年12月份,力拓与中铝的初步合作框架协议已经达成。
2008年中铝的业绩,净利润同比大幅度减少99。
17%,需要从四面大国有银行筹钱。
2009年2月12日,这桩中铝注资力拓的交易大案水落石出。
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其中123亿美元将用于参股力拓9个铁矿石、铜、铝资产,72亿美元将用于认购力拓朴行的可转换债券。
此时筹码在中铝手中。
中铝参股的矿产都是优质的。
同时由于中铝和力拓成立销售合资公司,中铝也将获得在澳大利亚之外的一定的铁矿石销售权。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案胎死腹中然而由于在大宗产品市场复苏、力拓股东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反对的情况下,力拓最终决定临阵倒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这使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案胎死腹中。
6月5日早晨,力拓对外宣布放弃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的计划,同时决定配股152亿美元,并与必和必拓组建铁矿合资公司。
堪培拉的疑虑在中铝注资力拓消息公布后,中国五矿集团宣布收购OZ矿产、湖南华菱钢铁也宣布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C公司16。
5%的股份。
这些接踵而来的收购案让澳大利亚官方和民间神经紧张——中国开始抄底了。
当以往的中国客户变成股东,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中国未向他们开放之时,对中国的投资颇为敏感。
他们认为力拓正在把一项重点资产永远地销售出去,他们还担心,中铝是一家国有企业,有可能会把铁矿原权益转让给一家大型钢铁公司中宝钢。
同时中国政府否决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的案件也被澳大利亚反对方拿来说话。
媒体评论认为力拓此举甚至准备“将总部搬到中南海”。
2001年,霍华德政府正是以“不利于国家利益”为由,没有批准壳牌石油公司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液化天然气资产的。
那可是标称“企业友好”、“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即使如此,中铝陆续得到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各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谈判的时间要素业内分析认为,中铝—力拓的热恋结局至少要到本周日——6月14日才见人晓。
今年3月,澳大利亚外车投资审查委员会表示将在中铝注资力拓案原定30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天。
所有的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市场回暖对这宗交易的影响。
当时中铝只是按照步骤,履行他们需要做的,而没有做更多的工作。
这种峰回路转,关键源于四个月时间里,大宗产品的价格已经回暖。
虽然未来铁矿石的价格有下降波动的趋势,但是总体上处于上扬的趋势。
更要命的是,由此推高的力拓股价在5月份开始超出了当初中铝投资力拓的第一批可转换债券行权价45美元。
此时筹码就掌握在力拓的手中了。
力拓抓住中铝的一点,即中铝一定要进,不会往后退,所有有更大的谈判余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铝也意识到行情回暖、股价回升都会影响力拓股东批准申请这种不利的影响。
为了显示最大程度的诚意,中铝修改了一些交易条款,甚至准备降低入股比例。
以最灵活、最务实的态度,希望就怎么调整达成一个结果。
人们也注意到,中铝力拓谈判期间,铁矿石定价谈判一拖再拖,甚至与中铝力拓谈判过程有着惊人一致的轨迹。
对中铝案的反思澳大利亚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案例有助于中国企业今后转而进行规模较小和战略性较低的投资,并设法证明中国政府拥有企业并不意味着企业在政治上的考虑将超过商业的,而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并将成为澳大利亚方面衣好的企业公民。
SBB中国分析师认为,规模较小的铁矿石生产商,就非常依赖于中国的投资,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它们无法实现其产能目标。
另一些企业,如果没有首钢的支持,可能已经倒下了。
对中国的投资,澳大利亚不得不在政治上敏感,但它也需要这种投资。
唱歌国想拥有较大的铁矿厂公司如力拓、必和必拓的股份,那将永远不是一个收购问题那么简单,对于较小的企业被外国投资拥有,公众不会太关心。
谈判需要理论谈判的环境谈判的时间要素谈判的技巧:善于利用竞争对手进行谈判最让很多业内人士没有预料的是必和必拓的回归。
这种信号首先来自于澳大利亚方面。
本地媒体首先向外透露,5月力拓的董事长已经秘密会见必和必拓的董事长。
不过力拓对此否认。
6月4日,力拓在网站上发布声明,称正在寻求一系列选择,目的是最大化股东价值和改良集团资金结构。
第二天,力拓发出公告,表示和必和必拓的合作,源于双方业务有吻合,且组合在一直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此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会见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这被外界解读为安抚中国的一种姿态——因为澳大利亚还是需要中国的投资。
其实必和必拓的回是,在相当程度上解救了澳大利亚政府。
它不想得罪中国这个大客户,同时又为难如何处理。
结果力拓用商业办法解决了政府的难题。
两拓牵的“过河拆桥”,中铝作壁上观两拓破镜重圆必和必拓和力拓是全球矿业老大和老三,这两家昔日的竞争对手,曾在去年以“两拓合并”案,刺激铁矿石谈判价的大步飙升。
铁矿石谈判酣热之际,两拓合作再度卷土重来。
根据预估,两拓可能提供中国今年铁矿石进口所需的75%去年2月,必和必拓曾向力拓发出换股收购要约,按当时的市值计算约1470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于去年11月,方案宣布放弃。
尽管去年收购力拓没有成功,但随着力拓股价跌到底部,必和必拓仍表示出浓厚的肖趣,并从来没有放弃过与力拓的接触。
中铝宣布注资力拓后,必和必拓也立刻邀请了投资银行、利用其在政府中的各种关系,以应对中铝与力拓的合作。
新方案尽管将承担来自外界的信誉质疑,力拓还是决定撤销与中铝195亿美元的交易方案推荐,转为大幅折让配股集资152亿美元替代,并与必和必拓签署非约束性的协议,建立合资企业,共同经营澳洲皮尔巴拉地区铁矿石业务。
但该方案有待相关各国的政府管理部门方面批准。
两家企业在新合资公司中各占50%股权,必和必拓将为此支付58亿美元。
他们预计,协同效应将使两家公司节约至少100亿美元的成本。
合资公司将会是未来的成本中心,负责对两拓的运输船队提供相同分量的铁矿石,两家公司之后将通过自己的独立营销群体来分开销售。
在力拓的计划里,与中铝195亿美元交易,将以发行152亿美元的股份代替。
力拓已经聘请了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及摩根士坦利等三家外资投行,以及由澳大利亚最大券商麦格理集团,来为其安排新股增发事宜。
此外,力拓可能向必和必拓出售旗下的铁矿石资产进一步融资,总额可能与中铝交易规模相当,但该计划目前尚未得到董事会批准。
中铝出局熊维平表示,自协议签署以来,中铝一直保持最大的灵活性,以建设性的态度与力拓集团协商,致力于推进交易进程,但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为了完成双方在2月签署的协议,中铝已经完成210亿美元的融资安排,双方交易也陆续获得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各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力拓的解释力拓称,因为目前市场氛围不景气,与中铝交易没有较大价值可言。
力拓已经度过最危急时段。
在与中铝达成协议后4个月内,力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价上涨70%,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价也上涨一倍。
6月5日,其宣布再和必和必拓牵手后,两大矿商股市则再度飙升。
谈判未达目标,怒其不争,宝钢再度失语铁矿石谈判背后:中国帮手FMG角色可疑2009年铁矿价格谈判尾声5月28日,被认为是中国钢企盟友的澳大利亚矿商FMG称,如果中国钢厂不接受日本钢厂谈下的“首发价”,(铁矿石基准价将会下降30%,这与中方提出的40%相去甚远)将不得以现货价格购买铁矿石。
其称中国铁矿石进口仍十分强劲,仍在购买FMG所能生产的全部矿石,并且它对中国的销售高于现价。
如按照力拓和新日铁达成的首发价幅度,FMG的铁矿粉产品的离岸价应为每吨57。
25美元,此前,为了等待新基准价确立,FMG是以每吨60-70美元的临时价出售。
中国钢企现在面临的选择,是坚持再谈判或是放弃走现货,无论哪种选择,中方都将面临长期协议矿石谈判机制进一步瓦解的挑战。
今年,是宝钢第6次代表中国钢企参加国际铁矿石谈判,也是其第4次被日本夺走首发权。
5月26日,力拓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一致,粉矿和块矿价格分别比上一年度下降32。
95%和44。
47%。
根据惯例,这个首发价格将得到其他谈判者的无条件接受。
照此降幅,长矿比现货矿每吨还要高出7美元左右。
中国进口大多为粉矿,降幅远低于中方坚持的不少于40%的要求。
中钢协至今未对此表态,宝钢则表示完全听中钢协的,拒绝发表评论。
谈判前夕,国内钢企一度曾寄希望于日本谈出更低降幅,相比中国,日本钠修正似乎面临更大生产压力。
新日铁的最大用户丰田汽车,曾要求其将钢材价格下降30%,但是日本在铁矿石谈判上,向来非我方盟友。
澳洲24个主要铁矿商中,几乎全部由日资参股,并在8大矿商中享有相当份额股权。
这也是日本对中国能够谈出更低价格无信心的表现。
另外,日本钢厂全部用用协议矿,稳定的供货环境对他们更为重要。
对于这样的谈判结果,成本较低的沙钢等中国数家钢厂均表示非常失望。
他们说,以往规模购买,我们没有话语权,今天供需失衡,仍然没有话语权。
他们原以为此次宝钢可利用外部环境,洗刷五度败北的战绩。
可以预料,由于协议矿价高于现货矿,现货矿也存在应声上涨的隐患。
自去年开始,铁矿石谈判规则已经被打破,宝钢和主要钢厂都有在使用进口现货矿。
铁矿石协议价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
如果按此前中钢协表明的态度,日韩钢企先达成的铁矿石谈判结果不符合中国要求,中方会继续进行谈判,这将意味着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机制终结。
去年两拓已经率先破坏规则,在淡水河谷确立首发价65%后,两拓再谈海运费补贴,在中国谋求到了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