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信仰
读书成为一种信仰作文
读书成为一种信仰作文
《读书,我的信仰之旅》
哎呀呀,说起读书啊,这可真是我生活中特别重要的事儿呢,都快成我的信仰啦!
你们知道吗,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去姥姥家玩。
姥姥家有一个特别大特别旧的书柜,那里面满满的都是书呀。
有一次,我闲着无聊,就跑到书柜跟前瞎翻,结果看到一本封皮有点破破烂烂的童话书。
我好奇心就上来了,心想这书里讲的啥呀?于是我就捧着这本书,一屁股坐在姥姥家的小板凳上读了起来。
嘿,一读可不得了,我就像被吸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那里面有会说话的小动物,还有各种神奇的冒险。
我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那些好玩的事情,一会儿紧张得不行,一会儿又哈哈大笑。
从那时候起啊,我就好像发现了一个超级宝藏,读书原来这么有趣呀!
从那之后,读书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会找各种时间读书,在课间读,在睡觉前读,甚至吃饭的时候都想着书里的情节呢。
读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让我去探索、去发现。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变成了故事里的人物,那种感觉可太奇妙啦!
读书真的已经成为了我的信仰啦,它让我变得更聪明、更有趣,也让我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世界。
我会一直读下去,就像我第一次在姥姥家发现那本童话书一样,永远保持着对读书的热爱和好奇。
哎呀呀,读书可真好呀!。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_初三作文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
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
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
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
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把阅读作为信仰
把阅读作为信仰
作者:王涛
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49期
阅读带给人以愉悦。
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
叔本华讲过:“愉快且喜悦的人是幸福的,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因其个性本身就是愉快而喜悦的。
”中国古代一个公认的成才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环节全部是由阅读连贯起来的,缺了阅读,要走好这样的人生之路几无可能。
钱穆先生说得好:“‘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
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
”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药愚”,可谓至理。
阅读就是为了培养人对自己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所谓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而且是不经意、无法事前规划的副产品。
宽容是一種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培养或承续的理性之花,它资质良好,品性高雅,透彻、广阔、智慧。
阅读还有助于宽容这种美好的德性的培育。
与宽容相反的就是苛刻,苛刻是狭隘、愚昧,是冤冤相报而导致的两败俱伤。
苛刻必然积聚仇恨,而仇恨是人生所有不幸的酵母,是许多人生不幸的始因。
宽容是爱,苛刻是恨。
恨以毁灭为目的,爱以滋养为追求。
阅读还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洗礼仪式,让孩子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至关重要。
让孩子们相信,阅读可以改变他的人生。
有此则足矣!。
让阅读成为一张信仰作文
让阅读成为一张信仰作文Reading is a fundamental part of human existence, enabling individuals to delve into new worlds, gain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empathy. 阅读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组成部分,使个人能够深入新世界,获得知识并培养同理心。
For many, the act of reading is not merely a pastime, but a way of life. 对许多人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From the earliest moments of childhood, we are introduced to the enchanting world of storytelling, where words on a page transport us to distant lands and ignite our imaginations. 从童年的最初时刻开始,我们就介入了充满魅力的讲故事世界,纸上的字词将我们带到遥远的土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As we grow older, books become our trusted companions, offering solace during times of loneliness, wisdom in moments of confusion, and inspiration when we feel stagnant.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籍成为我们值得信赖的伴侣,在孤独的时刻给予安慰,在困惑的时刻给予智慧,在我们感到停滞的时刻给予灵感。
The act of reading also allows us to awaken ou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s we engage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ideas, challenging our own beliefs and expan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阅读的行为还使我们能够唤醒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我们与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接触,挑战我们自己的信念,并扩展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
人生只要打开书,就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你读过的书就是你的格局,让你保持清澈的头脑看待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
去阅读,去学习,用书籍来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吧。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
不要低估阅读的力量,哪怕每天10分钟,累积起来,也足以让生活发生惊人的改变。
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将知识变成成长的养分。
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书读多了,问题就少了。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的人,是低着头向上看的人,身处一隅,却能放眼世界。
读书的人,看到飞鸟掠过江水,会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书的人,登上山顶会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无论山多高、海多远,打开书时,广阔世界就在眼前,阅读的力量在这里发生。
书籍就好比是想象力的翅膀,让人们得以去俯瞰山川大地,去对视日月星辰。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一
下, 涵 养一种 “ 嗜好 的
读 书” 。本 期 开 始 ,
个人想要丰富心灵 , 领略世 间大美 , 人生大智 , 想要找到 自我 ,
活 出真我 , 突破小我 , 成就大我 , 非读 书不可 !读 书就是这样一种信
《 阅读》 ( 教 学研 究 ) 推
出“ 读 书会 ” 栏 目, 旨
光也有雾 霾 , 有鲜花也有荆棘 ……没但 当你心
读书, 每天 不需过 多的时 间 , 能读一 刻钟
也好 。一刻钟 , 不过一 顿饭 的工 夫 , 不过聊 几
中安定 , 精神满 足时 , 却也不惧怕那些雾霾 、 荆
棘 ……
句 闲话 的工 夫 。无 论 工作怎 样繁 忙 , l 5 分 钟 的时间还 是能 找到 的 。可 以早起 1 5 分钟 , 可 以晚 睡 1 5 分钟 。加拿 大 著 名 的 内科 医生威
开 栏 语
教 师, 是 应 当有 书香 味 的。 当年 鲁迅
先生讲“ 读 书 ”, 认 为
有两种“ 读 书” : 一 是 职 业 的读 书 , 一 是 嗜
好 的 读 书 。教 师 理 想
的 读 书状 态 , 应 是 在
“ 职 业 的读 书” 的 背 景
稳定耐久 。阅读为我们 维系着一种超然现实 的姿态 , 一种 向理想 进
处处可 当, 事事可 当。 以读 书 为信 仰 的人 , 才 知道 读 书是并 无 实用性 的 , 可正 因如 此, 它 才是 一件 大事 。一 栋房 子 , 四面是墙 , 墙 有用 吗 ?没用 , 是
7 2教 学研 究 2 0 1 6 / 7 - 8
墙 围起 来 的那个 空 间有 用 。但 没有墙就 没有 那 个空 间 , 所 以老子 才说 “ 有 之 以为利 , 无 之 以为用” 。阅读往往最像 这样 的东西 , 你感 觉
关于《虔诚的信仰》演讲稿
虔诚的信仰暑假前往书店购书,有一本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
那就是曹文轩的《阅读是一种宗教》。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亦或理解为让内心丰盈的一种生活体验;而宗教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二者之间如何统一在一个命题之下呢?细细读来,原来这本书辑录了著名作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先生多年来的读书笔记30余篇。
在《阅读是一种宗教》中,作者以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视角描绘了一幅展开的“文学人物”画卷,笔涉安徒生、卡夫卡、毛姆、契诃夫、普鲁斯特、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尔克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博尔赫斯、尤金、奥尼尔、川端康成、鲁迅、沈从文、钱钟书、废名等作家、作品及相关话题,尤其注重“微言大义,洞察玄机”:于细微处见宏远,于简约处见繁复,于冷静处见激情,于平实处见智慧。
这既是一份私人的读书备忘录,也是一份精彩的文学演讲稿。
热爱、关切阅读和文学的读者,亦可在这里可见一斑。
对于阅读的认识,曹文轩先生早有深刻的体悟。
他说“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
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
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
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
”“人类一切丑陋的动作与姿态皆与这一姿态的缺失有关。
因为这一姿态的缺失,我从这点上看,阅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宗教行为。
不过,这样的说法将阅读的意义扩大化。
其实,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一种行为,一种方式,是我们感知世界,获得精神满足,获取一种对人类,对宇宙终极关怀的途径,我在想,这样的阅读应该与宗教有着同样的态度,那就是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去参与。
正如曹先生所说: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
阅读,也是一种信仰——《神奇飞书》教学手记
撷英篇阅读,也是一种信仰———《神奇飞书》教学手记袁萍(江西省宜春市宜阳新区官园学校,江西宜春)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趁着世界阅读日的余热,决定继续开启阅读之旅。
这一次给孩子们准备的是集作家、插画家、导演于一体的威廉的作品《神奇飞书》,既有绘本,又有同名电影,而且电影还于2012年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堪称是完美组合。
《神奇校车》讲述的是正在阳台上安静地写作的莫里斯突然遭遇了一场飓风,在一个被一群飞书拉着的小女孩的指引下,来到了一个书屋。
在书屋里,他和书一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临走的时候,他将他和书的故事记录下来,离开了书屋。
莫里斯离开后,另一个女孩来到了书屋门口,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满屋的书和正对大门的莫里斯留下的书……故事情节简单,飞翔的书、有着各种丰富的表情的书……使故事充满了亦真亦幻的感觉。
这种脱离现实、带着魔法色彩的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
介绍作者和《神奇飞书》获得的成就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很大,并发出惊呼的声音。
看着他们略显夸张的表情,我想,关注故事本身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引起对故事的期待和兴趣,将思维的波澜先搅动起来,以迎接美妙的故事,不是可以把故事在孩子们的心中托举得更高吗?马玲老师说,给低年级的孩子讲故事,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
所以在故事的讲述中,切忌将故事切得太碎,以免破坏情节的完整性和故事的结构美。
尽管这个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长,但是,我依然努力地遵循这个原则,所以仅仅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讨论一:神奇飞书会将莫里斯带到哪里去呢?设计问题不能简单地重复情节,因为简单重复性的问题会打断故事的连续性,也会破坏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问题可以是预测性的,让孩子顺着情节,打开思维,大胆预测,在预测中激发大脑皮层细胞的活跃度。
“神奇飞书会将莫里斯带到哪里去呢?”这个预测性的问题将推动孩子对后续情节的关注,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以往经验与故事进行链接。
星空深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星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向往的神秘领域。
它象征着未知、探索和梦想。
在阅读《星空深处》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跟随作者的脚步,探索宇宙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摘抄。
二、摘抄内容1. 引言《星空深处》是一本关于宇宙探索的科普读物,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带领读者领略宇宙的神奇与美丽。
书中不仅介绍了宇宙的起源、演化,还讲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 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如何诞生的?这是一个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大爆炸理论,揭示了宇宙起源的奥秘。
以下是关于宇宙起源的一段摘抄:“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在这个奇点中,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都达到了无穷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奇点开始膨胀,物质和能量逐渐分散,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3. 宇宙的演化宇宙诞生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作者在书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宇宙从原始星云到今天星系的形成过程。
以下是关于宇宙演化的摘抄:“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相继诞生。
恒星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照亮了宇宙。
行星围绕恒星旋转,孕育出生命。
星系则是由无数恒星、星云、星团等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4.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充满了艰辛与辉煌。
从古至今,无数科学家、探险家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
以下是关于人类探索宇宙历史的一段摘抄:“从古埃及的阿蒙神庙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白尼到现代的霍金,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
在20世纪,人类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太空时代。
如今,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天宫’空间站,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5. 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未来会怎样?这是科学家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关于宇宙未来的几种可能性。
以下是关于宇宙未来的摘抄:“宇宙的未来有几种可能性:一是热寂,宇宙最终会变得寒冷、黑暗、无序;二是大撕裂,宇宙中的星系会逐渐分离,最终导致宇宙的毁灭;三是大挤压,宇宙会不断膨胀,最终所有物质都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奇点。
阅读,是一抹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仿写
阅读,是一抹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仿写
1.阅读,是一座灯塔,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2.阅读,是一缕阳光,为我们温暖冬季的严寒.
3.阅读,是一位智者,指引我们找到智慧的源泉.
4.阅读,是一架登山梯,让我们爬到人生的顶峰.
5.阅读,是一把阶梯,让我通向彼岸的成功.
6.阅读,是一种情操,让我陶冶出闲情雅趣.
7.阅读,是一位良师,指导我们走向成功.
8.阅读,是一颗种子,让知识在我们心间绽放.
9.阅读是一把阶梯,为我铺垫成功的道路.
10.阅读是清澈的小,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读书是一种信仰
读书是一种信仰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人们都忙于奔波,做事都带着目的性,功利主义,什么有用学什么,好像所在乎的一切都必须以有用为前提,所以人们处于快节奏的生活时代,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已经为大家所接受,真正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因为读书不能立马见效,读书的长时间,大范围的投入,而带来的是缓慢的长久实现的产出,所以人们总是急于奔波,急于交际,忘却了读书所带来的高贵的涵养。
读书其实是一种信仰。
多读书,读好书。
培根在《谈读书》里曾这样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可以增添人的秀气,熏陶一个人的涵养和品味,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必将使你成为一个高雅脱俗的人,语言暴露一个人本质的修养,而读书最能精致你的语言,提升你的思维见解。
不读书何以清心脱俗,不读书哪能沉静自我,如此喧嚣,唯有读书可以宁静致远。
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让自己与众不同。
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是一种信仰知识是甜蜜的个案:犹太小孩第一次上课,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由拉比(意为“师傅”或“教师”)带到教室。
在教室里面,小孩会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就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
小孩一边诵读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还要请小孩吃蛋糕、苹果和核桃。
此举的目的是告诉小孩“知识是甜蜜的”,以培育出小孩对知识天然的喜爱。
理念:犹太人把知识当做一种信仰,认为“知识是甜蜜的”,他们的文化散发出一种书香的味道,你没有这种信仰,你就没有书香的味道,而是一种铜臭味、浅薄味。
反观我国的教育,学习的功利性很强,念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或找一份好工作,把读书学习当成了敲门砖。
开启智慧来自提问个案:犹太家长碰到孩子放学,第一句话经常是“今天你提问了没有?”理念:犹太人把学习当成一种信仰,并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问号代表一切”。
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喜欢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和逻辑,铸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
犹太人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犹太人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才能。
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
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
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会怀疑得越多,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
挣钱要从娃娃抓起个案: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表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他宁愿将钱捐献给社会,也不愿多给孩子。
理念一: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
犹太人常这样对小孩子说:“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
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
读书的人生信条
读书的人生信条读书是一种对人生的信条,它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的人生信条指引着我在追求知识、拓展思维和培养品格方面的努力。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读书信条。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
无论是历史、文学、科学还是哲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宝库,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不断阅读,我可以不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读书是拓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可以通过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我可以看到问题的多个角度,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读书可以帮助我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我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到客观、理性地分析和判断。
阅读还可以培养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读书是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可以借鉴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习他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我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读书可以培养我的耐心和毅力,因为有些书籍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同时,读书还可以让我更加谦虚和开放,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我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让我明白自己的见解并不是唯一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扩展。
读书是我人生的信条,它引导着我追求知识、拓展思维和培养品格。
通过阅读,我可以获取知识,开阔视野;通过阅读,我可以拓展思维,培养思辨能力;通过阅读,我可以培养品格,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因此,我将坚持读书,并将其作为我人生的信条,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人。
杨绛:读书是一生的信仰
杨绛:读书是一生的信仰作者:张艺曦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24期杨绛、钱钟书夫妇,是现代文化史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104岁高龄的杨绛,将读书当做一生的信仰,并以“好读书”的形式,完成了自己对后辈读书人的奖掖。
可以说,杨绛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盏明灯。
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杨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杂忆与杂写》的自序中说:“我近来常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蓝德的几行诗:‘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因此,我把抽屉里的稿子整理一下,汇成一集。
”阅读杨国良所写的《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杨绛一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
”杨绛一生与书为伴,即使目前104岁高龄,仍手不释卷。
杨绛与钱钟书一生的共同兴趣——读书,据杨绛回忆,最初唤醒他们共通的人间情怀莫过于书。
在俩人的婚姻生活里,读书、治学、探讨、比赛谁读书多,成为常有的情趣,而这些日以夜继的坚持让他们的婚姻跳脱出小情小调的牵绊,实现了真正的心灵碰撞。
或因如此,即使他们也同样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子,杨绛甘为“灶下婢”,他们也不似常人夫妻间为俗务没玩没了地争吵,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读更多的书交流享受更多精神乐趣。
杨绛一生读书并乐在其中,为此曾挨过几下“棍子”,被批评读书不应是“追求享受”。
她当时只好低头认罪,却直言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而非要追究其“乐”来,却不足以对外人道。
杨绛曾感叹道:书的境地堪比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极了。
作为读书人可足不出户,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由此看来,读书就是修行。
曾经有一个人十分崇拜杨绛,高中快毕业时给杨绛写一封长信表达仰慕之情及陈述人生困惑。
杨绛很快回复,只写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活着,是对亡者的一种安慰6月初,《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筆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杨绛为其题写了书名。
座谈会上,104岁的杨绛发来录音表达了她的喜悦之情:“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外文笔记出版。
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阅读是一种宗教》读后感
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阅读是一种宗教》读后感宗教是什么,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阅读也正是这一种文化现象。
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书,是值得可贵的。
阅读和人类也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阅读,人的思想境界才会更上一层楼。
记得在某个软件上看到,有人把人的知识储备比作棋盘,而书本就是棋子。
有的人,知识储备的棋盘满满当当,他走向成功;而有人的棋盘却显得空荡荡的,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看似相同的两个人,其实本质上大有不同。
曹文轩的这本书记录了他所读的三十多本书的读后感,每一篇都透露着他的真情实感。
在他所读的这些书中,我也仅仅只读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在我很早的时候读过,同样也写了读后感,但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感悟,都不及曹文轩,他将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教育上,而我仅仅把它当个故事来看,小说的情节很流畅,人物的描写也很喜欢。
曹文轩认为它的流行在于它的简单。
的确,我们只有看懂了它的故事情节,才能更好的去深入了解,有时,越简单的却越难模仿。
也只有从最朴素的文字描写中体现真理这才是好作品。
这些道理是书教会我们的。
并且,当我们读的书越多时,整个人展现出来的状态也大有所不同。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个人的书本储备足够多的时候,他的气质等人物形象也会随之不同。
这一点,曹文轩也说过,阅读时人的姿态是最美的,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能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他是温柔的。
所以说,没有充实的灵魂,那也只是一副行尸走肉的躯壳。
借用曹文轩书中的一句话∶书作成台阶,直入云霄。
图书让我们用心体会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我们实现了宗教性的理想。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好地身临其境,感受书中境界之妙。
阅读也是一种宗教,宗教也是一种文化信仰,将这种文化信仰传承下去,才是做好的结果。
附: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
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信仰之光:从《红星照耀中国》看生活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颗星辰都有其独特的光芒。
20世纪的中国,那一颗最为闪耀的红星,无疑是工农红军。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不仅仅是对红军的客观记录,更是对信仰、对生命、对理想的深情颂歌。
阅读此书,我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着红军将士们坚如磐石的信仰和决心。
《红星照耀中国》,单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深思。
红星,不仅仅是指红军的军旗和徽章,更是对希望、对信仰、对未来的象征。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红军的出现,就像一颗闪耀的红星,照亮了无数苦难民众的前行之路。
而斯诺的文字,就是那把将我们引向这颗红星的火炬。
阅读中,我被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不惧困苦的精神深深打动。
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阵地,为了理想和信仰而战。
这种精神力量,正是信仰给予的。
正如斯诺所言:“他们虽然生活困苦,但精神富足。
”这种富足,正是源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是信仰,让红军能够在长征中战胜重重困难;正是信仰,让他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依然勇往直前。
这种信仰,不仅仅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是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信仰。
在他们的眼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民的福祉都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信仰的力量。
我们追求金钱、地位和名利,却忘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而《红星照耀中国》则提醒我们,信仰才是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根本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找回那份对生活的信仰。
只有有了信仰,我们才能像红军一样,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坚定前行,为了理想而战。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仅是一本记录红军的书籍,更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
它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拥有信仰,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我想说,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信仰。
读书成为一种信仰作文
读书成为一种信仰作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总是在忙碌中迷失,寻找着各种能让心灵栖息的港湾。
于我而言,读书,便是那片最宁静、最温暖的港湾,它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书并不多,仅有的几本也是被我翻来覆去地看。
那时候,一本就能让我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一整天。
我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而落泪,也会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美好结局而欢呼。
那些简单的文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门。
后来,上了学,学校有了小小的图书馆。
每到课间或者午休,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那里。
图书馆的角落总是安静而神秘,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陈旧的书架上,尘埃在光线中飞舞。
我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书架间,手指轻轻划过一本本带着岁月痕迹的书籍,仿佛在与它们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
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了一本。
那本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书角也微微卷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对它的兴趣。
我如获至宝地捧起它,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立刻就沉浸其中。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求生经历让我惊心动魄,他的勇敢、智慧和坚韧让我敬佩不已。
我仿佛能感受到海风吹过脸颊的刺痛,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能看到鲁滨逊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生存的身影。
那几天,我完全被这本书迷住了,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舍不得放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到外国的名著,从诗歌散文到小说传记,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等待着我去探索。
读,我看到了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读,我为卡西莫多的善良和艾丝美拉达的美丽所感动;读,我仿佛置身于陕北的农村,和孙少安、孙少平一起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读书,不仅让我领略了不同的世界,还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会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感悟。
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争论中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差点吵得面红耳赤。
但正是这样的争论,让我对书籍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阅读信仰的力量主题演讲稿
阅读信仰的力量主题演讲稿在这个主题演讲稿中,我将探讨阅读对信仰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加强他们的信仰,并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智慧和哲理,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信仰。
首先,阅读使人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信仰。
无论是通过读传统的经文、古代哲学经典,还是通过阅读当代的宗教著作,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宗教和信仰体系的思想和价值观。
这种多元性的阅读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超越自己的信仰界限,更加包容和理解不同的信仰。
正如一位伟人曾说:“世界是一本书,不读书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页。
”其次,阅读提供给我们人生的指导和启示。
许多宗教经典都包含着人生的智慧和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
例如,佛教的书籍中强调慈悲和平静的态度,这可以帮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宽容。
而基督教的圣经则告诉我们要宽恕和爱我们的邻居,这对于塑造我们的信仰和人格都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信念和力量,指引我们走向更有意义的人生之旅。
此外,阅读还可以促使我们对人生的深思。
通过阅读哲学著作、心灵成长类书籍或者诗歌,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这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所在。
从而,我们可以更加坚定地追求我们的信仰,并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地引导自己。
最后,阅读还可以激发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坚强和意志坚定的角色,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或者托尔斯泰的小说中的主人公。
这些作品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力量和勇气,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追求真理和正义。
综上所述,阅读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影响和塑造我们的信仰。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信仰,获取人生的指导和启示,深思人生的意义,并激发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因此,让我们坚持阅读,让信仰在阅读中得到滋养和升华。
相信通过阅读的力量,我们能够成为信仰坚定的人,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爱和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是一种信仰文/ 曹文轩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
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
现代,人的定义却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
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
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
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我们更要诅咒。
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
几乎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天下事,多到不计其数,人不可件件亲自实践。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验生活,经验人生。
个人之经验,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
由于如此,人匆匆一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也就一片苍白,乃至空洞;人对活着的享受,也就微乎其微,生命看似蓬勃,但实际上只是虚晃一世。
鉴于如此之悲剧,人发明了文字,进而用文字写书。
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经验。
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可怜的生活圈栏,而进入—个无边疆域。
明明就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
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人之初,性浮躁。
落草而长,渐入世俗,于滚滚不息、尘土飞扬的人流中,人很难驻足,稍作停顿,更难脱浊流而出,独居一隅,凝思冥想。
只有书可助你一臂之力,挽你出这糟局。
读书具有仪式的作用。
仪式的力量有时甚至超过仪式的内容。
今日,人焦灼不安,从心底深处渴求宁静和绿荫。
此时,人的出路也大概只在读书了。
那年,我在东京教书时,我的研究生们来信,说了他们工作之后的心态,觉得自己现在变得很难沉静下来,对未来颇感惶恐。
我写信给他们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
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
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
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
拿我自己讲,我写了那么多的书,那里头的那么多故事,其实都是写的我的来路——几十年的来路上发生的故事。
我有时候在想:和我一起成长起来的人,他们为什么写不出小说来呢?我回老家,经常与他们聚会,我发现,我说到的童年往事,他们往往都没有印象,有印象的,又不能像我这样去深入地理解。
他们的回忆与我的回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我发现过去那么多那么多的故事,我看到在我的来路上,那些故事犹如夏天夜空的繁星在闪烁。
那么这个力量是哪里来的?我唯一要感谢的就是书,是书本给了我发现从前的力量。
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
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各种姿态的动物。
体育、舞台、服装模特的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
人类的四肢,是进化了若干万年之后最优秀、最完美的四肢。
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没有停止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姿态的开发。
人类对造物主的回报之一,就是向创造了他们的造物主展示他们各种各样的优美姿态。
但有一天造物主对人类说:你们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难道还有比读书更值得赞美的姿态吗?2012年年初,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艾娃女士陪同瑞典作家马丁·韦德马克到我家做客,共同商量一件事:作为瑞典作家的马丁和作为中国作家的我,各写一个题材一样或主题、道具一样的故事,然后合成一本书,分别在瑞典和中国同时出版。
聊天期间,马丁无意中讲了一件事:有个人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因为当时家庭经济拮据,未能升学,也就是说未发生阅读行为,而老二则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得到改善,有条件上学,也就是说,发生了阅读行为。
后来,一个科研机构对兄弟俩的大脑进行了细致的科学测试,结果发现,那个不曾发生阅读行为的老大的大脑,发育是不完善的。
听罢,我立即在脑海中迸发出一个观念:阅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博尔赫斯问道:什么是天堂?博尔赫斯答道: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图书馆的出现,使人类从凡尘步入天堂成为可能。
由成千上万的书——那些充满智慧和让人灵魂飞扬的书所组成的图书馆,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任何一本书,只要被打开,我们便立即进入了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
那个世界所展示的,是我们梦中的天堂出现的情景。
那里光芒万丈,流水潺潺,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贫穷和争斗,空气里充满芬芳,果树遍地,四季挂果,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书做成台阶,直入云霄。
图书才使我们完成了宗教性的理想。
何不将阅读作为一种信仰?阅读就是一种信仰。
美文悦读(5):有关读书之美文三则1.三更有梦书当枕祝勇读书需要一种心境。
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围,都可以将我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
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间熨过,熨平心上的每一条褶皱。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
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
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
”于幽美如诗情琴韵的意境之外读书,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想起一位伟人青年时锤炼自己,专拣市声嘈杂之处读书,常激赏赞叹,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修得。
看来,片刻宁静,一室温馨,对读书人是何等重要。
求生存的匆促步履,打乱了众生心灵的止水。
爱于时光的余白处,慵读几页书,犒赏一下干渴的灵魂,可是家务劳动、友人来访、子女教育以及电视喇叭的聒噪,使你无处躲藏。
日常的喧嚣里,早已找不到须臾的宁静。
所以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候。
这时,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凡的斗室骤然阒寂。
家人睡熟,喋喋不休的电视也早已哑然无声。
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拧亮床头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罗衾掩住半个身子就可以了。
书是选好的,就放在枕下,不必从书架上查取。
用不着书签指路,一下就能翻到要看的地方,对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这动作就该像手巧的售货员取货一样娴熟。
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情节极佳的小说,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几篇也就够了,不必太多。
像少年时读书那样,不眨眼看到天明,是不可能的,因为明天一早,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我。
学生时代焚膏继晷的苦读对我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不再去想那些,用宁静的读书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已经令我感到自豪,哪怕只读三五页,也已满足,关键是活出一分安然的心境,心甘情愿地做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想起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回忆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
那天天气很好,格雷夫人的父母正在远处的花园里游猎,笑闹之声由窗子潜入寂静的室内,而格雷夫人却独自静坐在窗子旁,阅读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的精彩篇章。
作家十分好奇,格雷夫人回答作家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得到的多。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这是汉代学人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说,信然。
我常常被书感动着,被友情感动着,被鼓励感动着,被忠诚感动着,被美好感动着,被优秀人物感动着,被思想家感动着,被科学家感动着,被文学家感动着。
书于我就像是流水于干裂土地,书于我就想天空于小鸟......窗外夜色渐深,疲倦渐浓。
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眠。
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万劫不复的灾难等着,在梦乡里,仍会一枕书香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
2.夜阑有梦书当枕申菊英夜未央时,占一角书我对语的空间,痴迷于方块字组合生出的万种风情,久之竟恍入书境,待黄粱饭熟,东方大白,方知是书香入梦而来,不禁抚书而笑。
读书常要选择好的氛围,一夜雨声滴答檐下,一帘微风弄书而来,纵然是难得的清静,也别有风味。
便是隆冬之时,寒气料峭,置身于“绿意新醅酒,红烛小火炉”的画面,却也浑然忘却了冬天的漫长和萧条;酷暑之日,但咀嚼书中的文字,如品一杯淡淡的香茗。
在“蔷薇一架香”下置一凳一扇,也可算纳良消暑之良方。
要读书,读好书。
如果说文字如木似浪,那么读者就是一叶扁舟:风起水兴,激扬腾越,扁舟失重于浪尖波谷,心惊魄动;风平浪静,水流缓缓,扁舟腾越,扁舟自横,闲适安然。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犷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
当与我心有不可遏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旷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成为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他面你而坐,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好书常须精读,程颐说:“读书之味,愈入愈深。
”这味,就是在吟哦低咏地推敲之间。
徐然生成,屡读不厌,屡读屡觉馥郁津甜,齿颊余香。
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之法偶一试之,也实在是上上之策。
太滞,太过刨根究底,反不易体会书中隐喻的意味。
有的人从不刻意读书,但总在蓦然回首中,得来灯火阑珊处的书外之意。
初看《老残游记》总不开窍,怎么第一回梦中所见人物到末一回竟成真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放置在一旁。